《唐代宮闈史》第95 回 奪美妾武宗下辣手 報宿恨鄭後行殘心:但武宗卻是一位英明之主,朝廷政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唐代宮闈史》第95 回 奪美妾武宗下辣手 報宿恨鄭後行殘心

唐代宮闈史

第95 回 奪美妾武宗下辣手 報宿恨鄭後行殘心

眾太監聽了仇士良的話,便又結合私一黨一,背著武宗皇帝,在暗地裡做招權納賄的勾當。

但武宗卻是一位英明之主,朝廷政事,不論大小,都是親自管理。

那太監便是要在暗地裡舞弊,也是無可下手。

因此太監們在背地裡商議,欲探聽萬歲爺有什麼嗜好,便設法投其所好,使萬歲爺昏迷在這嗜好之中,便也無暇顧及國家的政事了。

後來打聽得萬歲爺酷好杯中之物,眾太監便設法去搜羅各處的名酒。

武宗一愛一酒的名兒,傳至四方,便有那幽州刺史官蘇允中來湊趣兒。

他獻上十二壇名酒,又獻一個勸酒的美人兒,一齊送進宮去。

那勸酒美人,原是揚州的娼一妓一,名小翠的。

她不但容貌美麗,更是善於勸酒。

每當華筵初張,小翠兒便頓著嬌喉,唱《酒中八仙歌》。

每唱一闋,便勸酒一巡。

座中的賓客,既貪她的美色,又一愛一她的嬌喉,便不覺舉杯痛飲。

那小翠又藏著滿肚子的新奇酒令兒,屋中十景架上,又滿排列著片籌玉筒。

每一筒便是一種酒令,又風雅,又香一艷。

牙籌上雕著艷雅的詞句,人見了便是不能飲酒的,也由不得鼓動興趣,強飲幾杯,湊湊趣兒。

因此一班文人雅士,達官富商,都擁擠在小翠兒的妝閣中,盤桓不忍去。

那小翠兒的名氣,一天大似一天。

便有那官府大員,常常把她喚進府去,陪伴飲酒。

十天八天,不放她出來。

從此小翠兒也不把那班文人商賈,放在眼中,專一巴結達官貴人。

每一次坐著香車出行,前呼後擁,招搖餅市。

如今她索一性一巴結上了皇帝。

武宗雖是一個英明之主,但見了這個如花一般的美人兒,又能歌唱,又能說笑,不由得把這萬歲爺的神魂兒迷住了。

當時宮中太監,見把這一位英明的萬歲也捉弄倒了,便大家趁萬歲他昏迷的時候,在暗地裡招權納賄。

那武宗得了這個小翠兒,每日伴著在絳雲軒飲酒聽歌,猜拳行令。

把個英明天子,灌得酒醉如泥。

當時有一位節度使杜悰,看萬歲如此沉迷不醒,便上了一道奏章,力勸皇上須勵一精一圖治。

此時武宗皇帝因飲酒過量,傷害肺腑,臥病不起,心中深自悔恨,不該好色貪酒。

如今讀了杜悰這本奏章,心中萬分悲傷!依著一床一頭,不住地流淚!無奈肺病一天沉重一天,掙扎到冬天時候,便晏了駕。

這時宮中太監的威權,一天大似一天,在武宗皇帝病勢危急的時候,便在宮中秘密會議,欲立太叔光王忱為太子。

說起這光王忱,當初也有一段風一流故事,留傳在宮廷間。

這光王忱是武宗皇帝的弟弟,憲宗皇帝的少子。

光王的母親鄭氏,原是當初丞相李錡的姬人。

李錡和憲宗,自幼在東宮,原打伙得很是相投的。

有時憲宗還在李錡家中遊玩,自朝至暮,十分快樂!

也忘了回東宮去,便留住在李錡府中。

那李錡的內眷,妻妾子女們,也都和憲宗談笑無忌。

內中惟有一愛一姬鄭氏,長得更是美艷出眾,尤其是善於烹調。

恰巧這位憲宗皇帝,又是講究飲食的。

如今在李錡家中,嘗了美味的酒菜。

那李錡也要討好憲宗,便令這一愛一妾鄭氏,出堂拜見。

誰知他二人真是前世的冤孽,一見了面,便各自生了心。

憲宗從此更是在李錡家中走得勤。

但此後的來往,與從前大不相同了。

從前憲宗到李錡家去,總是覷著李錡在家的時候,兩人吃喝遊玩著,大說大笑,十分親一熱。

自從憲宗心中有了鄭氏以後,便覷著李錡不在家的時候,偷偷地走去,和鄭氏私會。

他是一位東宮太子,又是將來的皇帝,有誰敢去管他的閒事。

每次憲宗到李錡家中去,便和鄭氏在花園中,盡情旖旎,徹膽風一流。

後來也被李錡親自衝破過幾次,李錡心中雖覺得酸溜溜兒似的,萬分難受。

但總不肯因兒女之好,壞了君臣的義氣;因此李錡便忍了心頭的痛,索一性一向憲宗說明,把這個一愛一姬奉贈與憲宗。

憲宗大喜,把這鄭氏娶進宮去,不上半年工夫,便生下這光王忱。

待憲宗即位以後,因一寵一愛一鄭氏,也便一寵一愛一這位光王。

無奈這光王,因他母親在驚恐羞恥時所生的,自幼便有幾分呆氣。

又是生一性一十分殘刻,宮中諸王子,都不和光王親一愛一,在背地裡說他是私生子。

憲宗見他不理於眾口,只得立文宗為太子。

這光王見自己不能得勢便也在宮中安分靜守。

直守了十多年,忽然又得時起來。

原來光王平日在宮中,與一班太監甚是聯絡。

宮中太監,都稱他作太叔。

在武宗時候,太叔的權勢很大。

在宮中人人尊敬他;因此一班太監,都要仗著太叔的勢力,植一黨一營私。

那太叔也漸漸地起了野心。

更有他母親鄭太妃,在一旁竭力攛掇著各太監,擁戴光王。

又許各太監將來事成以後,給他許多好處。

那太監們在宮中密議,聯合外面大臣,矯皇帝詔旨,說皇子年幼,立光王為皇太叔,權當軍國政事。

待武宗晏駕以後,太叔居然高坐朝堂,裁決庶事。

所理國事,都井井有條,文武百官十分信服!

當時宰相李德裕,便奏請皇太叔自為天子,號稱宣宗。

誰知宣宗一朝登位,卻甚是一精一明,處事又苛刻少恩,所有舊日用事的幾個太監,都被宣宗假著事故,一齊裁撤。

待外臣也頗少恩德。

因此弄得內外怨恨!當時宣宗因自身貴為天子,便尊生母鄭氏為皇太后。

又怕李錡在朝,把憲宗舊日的私情,漏洩一出來,有關他母子的顏面,便硬說李錡有大逆之罪,拿他家族盡行斬首。

武宗在日,原有一位得一寵一的王才人,長得美秀玲瓏。

武宗生平最是鍾一愛一。

這王才人原是穆宗時代選進宮去的,那時年只十三歲,已是擅長歌舞。

十四歲時,模樣兒長得愈是苗條。

武宗為太子時,見了已十分一愛一悅!穆宗便拿她賞與太子。

武宗登位,原欲冊王氏為皇后,只因她出身微賤,又是不生子息,丞相李德裕,竭力勸諫,說怕貽天下人譏笑。

但是這王才人,卻實在長得令人可一愛一。

你道是怎樣一個可一愛一的模樣?原來她不但眉眼俊美,卻又體格苗條,肌膚白膩,姿態翩躚。

最可一愛一的,她和武宗一般地披著甲冑,戎裝跨馬,在西山下圍獵,和武宗立馬並肩,遠望去好似一對璧人,剛健婀裊,十分動人。

原來武宗也長得白皙肌膚,頎長身材。

如今武宗欲冊立她為皇后,被大臣諫阻,沒奈何只得暫屈王氏為才人,宮中均呼為王才人。

這王才人在宮中,直至武宗崩駕,一寵一幸不曾稍衰。

王才人不但容貌美麗,卻又心一性一靈敏,凡是皇帝的嗜好,王才人無不先意承志。

武宗看了,一愛一也一愛一不過來。

從來一愛一美人的,總不免在一床一笫之間,多用些工夫。

因此武宗的身一體,漸漸的淘虛了。

當時武宗最信道教,卻又痛惡佛法,令京師東都,只許留佛寺兩所。

每寺留僧三十人,各道亦只許留寺院一所,余皆毀廢,僧尼勒令還俗,田產沒入官中,寺院木材,改造作公廨驛捨,所有銅像鍾磐,一律熔化,改鑄制錢;共計毀去寺院四千六百餘區,閒庵冷廟,四余座;勒令還俗的尼僧,共有二十六萬五百人,收沒良田數千萬頃,奴婢十五萬人。

從來排佛的帝王,共有三人;一是魏太武,二是周武帝,三是唐武宗,佛家稱為三武之禍。

武宗既力排佛教,便專信道教。

在即位的初年,便宣召方士趙歸真入宮,傳授符篆之術,拜為道門教授先生。

便在西安宮外,建一座望仙觀,供養教授先生。

武宗每日朝罷,便至觀中聽講法典,十分地誠敬。

那歸真趁此廣引徒一黨一,又迎一合意旨,為皇帝修合快樂仙丹,不老神藥。

武宗服下,陡覺一精一神倍長,春興甚濃,自暮達旦,采戰不休。

武宗只顧得王才人歡心,便也不念傷害身一體,漸漸的容顏憔悴,形體枯瘦。

這王才人也曾幾次勸諫萬歲爺,以少服丹藥為是。

無奈武宗只圖眼前的快樂,也不暇念及將來的慘痛。

果然挨到會昌六年,武宗竟一病不起,在彌留的時候,只有王才人一人侍立榻旁。

此時武宗已不能說話,便用手指著王才人,兩目瞪著,注視不瞬。

王才人知道萬歲爺捨她不下的意思,便忙拜倒在御榻下,一面拭著淚奏道:「陛下千秋萬歲後,妾願相從地下。」

一句話才說完,那武宗便嚥了氣。

那時宣宗即位,久已打聽得王才人的美貌。

那王才人正哭倒在龍一床一前,宣宗已傳旨下來,宣召王才人晉見。

那王才人知道新皇帝不懷好意,便推說入室更衣去。

她退入寢室,緊閉雙扉,急急解下衣帶,自縊而死。

宣宗十分悼惜!便下旨追封王才人為賢妃,出殯之日,宮中妃嬪,念她在日時待人的好處,又可惜她的美貌,便一齊哭送。

尤其是宣宗,見死了一個美人兒,便終日長吁短歎,悶悶不樂!那皇太后鄭氏,原是疼一愛一皇帝的,見萬歲爺因想念美人,鬧得廢寢忘餐,便替他在後宮中,挑選了十個美貌的嬌娃,一任宣宗臨幸。

那宣宗眼前有了美人,便也解了心中煩悶。

這時宮中大權,全一操一在皇太后鄭氏一人手中。

但鄭太后入宮之初,便和太皇太后郭氏,結下了生死之仇。

你道為什麼?

原來那太皇太后郭氏,安居興慶宮,頤養多年,歷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四朝,都十分尊重這位太皇太后。

直到宣宗即位,他與太皇太后原有母子之義。

但只因宣宗是鄭氏所出,鄭氏在當初和郭氏,一個是母后,一個卻是偷偷摸一摸來的。

婦人的妒念,是有生俱來的。

那鄭氏得了皇帝一寵一幸,自不免恃一寵一而驕,在郭皇后跟前,常有失禮的去處。

這郭皇后是郭子儀的孫女,詩禮之家,最重名節。

她見了鄭氏輕狂的樣兒,如何容得。

從來母后有統率六宮之權,郭氏便瞞著憲宗的耳目,把一腔怨恨,盡發洩在鄭氏身上。

鄭氏也自知來路不正,便也只得挨打受罵,過著日子。

此次母以子貴,鄭氏得為太后,所有從前對於郭氏的宿怨,便要乘機報復。

宣宗此時,也欲為生母吐氣,對著這太皇太后郭氏,便十分失禮。

鄭氏又唆使宮中太監,造作謠言,說憲宗的暴崩,是太皇太后在暗中下的毒一藥。

頓時沸沸揚揚,把這個話傳遍了宮廷。

傳在宣宗耳朵裡,怎的不悲憤;他便指使興慶宮監,斷絕太皇太后的飲食。

那郭氏是六七十歲的老婦人了,一身養尊處優,從未遭人欺凌,如今忽遭此變,叫她如何禁受得起。

她悲愁交集,終日以淚洗面。

當時那宮中的太監宮女,都走盡了,只留下太皇太后,孤苦零丁,一人悶坐在宮中。

有一個老侍女,原是服侍太皇太后二十多年了,為人甚是忠心,宮中宮女都走盡了,獨有這老宮女忍著飢餓,不肯離開。

太皇太后幾次令她出宮去,那宮女說:「奴婢願侍奉太皇太后至死。」

太皇太后一一夜睡至三更時分,心中萬分悲涼,見窗外明月如晝,便悄悄地起來,登著勤政樓眺望一會,不覺悲從中來,心中一陣辛酸!

她也顧不得了,便一聳身,向樓下跳去。

那上身正探出窗外,後面老宮女,早已伸手上去,攔腰抱住。

太皇太后回進屋子去,便抱頭痛哭,到天色將明,忽然暴崩。

因此宮中謠說:「太皇太后是服毒自盡的。」

宣宗餘怒未息,不願使太皇太后祔葬憲宗,竟葬之景陵外園。

有太常官王皞上奏,請合葬祔廟,宣宗不許。

王皞再上疏說道:「太皇太后系汾一陽一王孫女,事憲宗為婦,身歷五朝,母儀天下,萬不可廢正嫡大禮。」

宣宗不理,貶王皞為句容令。

宣宗除對太皇太后失德以外,對於朝政,卻能勵一精一圖治,教訓子女,又能守禮。

宣宗雖孝養鄭氏太后,但太后之弟光,因出身低賤,舉動粗陋,原出鎮河中。

宣宗常得到諫議大夫彈劾他的奏本,便把他召回京師,拜為右羽林統軍,不再令他治理百姓。

鄭太后屢在宣宗跟前,說光家貧。

宣宗便賜他黃金千兩,又常常賜他珍寶玉帛,但始終不給他好官做。

又有宣宗長女萬壽公主,下嫁起居郎鄭顥。

天子嫁女,向例用銀葉裝點車輛,宣宗命易銀為銅,以示天子的儉德。

公主臨嫁的時候,宣宗面訓她要謹守婦道,不得輕視夫族,干預朝事。

鄭顥忽得了危險的症候,宣宗特派中使,到駙馬府中去探視。

中使回宮,宣宗問我家公主何在?中使答稱在慈恩寺中觀戲。

宣宗大怒道:「朕家女兒,何得如此驕放,怪道士大夫家,每不欲與朕家聯婚。」

立刻令中使至慈恩寺,召公主回宮,面責道:「小郎有病,汝應不離左右,侍奉湯藥,何得自去觀戲。

且入寺觀戲,亦非婦道。」

公主謝罪而出。

從此貴族都不敢放肆,謹守禮法。

宣宗次女永福公主,面貌美麗,原擬下嫁於琮。

一日永福公主伴宣宗食,適不合意,公主便嬌一聲叱吒,把匕箸一齊折斷。

宣宗艴然大怒道:「如此情一性一,尚可為士大夫妻耶?」

便改以四女廣德公主,下嫁為琮妻。

當時公主縣主,甚是不守婦道,在婿家任意出遊。

間有駙馬身死,公主便入宮另嫁。

宣宗便下詔道:「國家教化,始於夫婦,凡公主縣主之有知者,已寡不得再嫁。」

即此數端,已是難能可貴,當時史官,稱宣宗為小太宗。

因太宗為唐朝極盛之時,如今宣宗在位,也在太宗時候一般的太平。

可惜太平不久,宣宗年至五十,便覺一精一力衰弱,不知不覺,又犯了從前文宗、武宗的大病,一愛一服金石丹藥。

初服尚稱有效,延至大中十三年秋季,藥一性一猝發,背上生疽,那一精一神日見衰敗,不久便崩了駕。

宣宗在日,並未立有太子。

幸有右軍中尉王宗實,竭力主持,立鄆王溫為嗣皇帝,史稱懿宗。

誰知這懿宗,因自幼兒在外居住,遊蕩成一性一,如今一旦住在宮中,便覺十分拘束。

他漸漸地也行為放一蕩起來,驕奢無度,一婬一樂不悟,且十分信佛。

時時出幸安國寺,賜沉檀講座二,各高二丈,費錢十數萬。

又設萬人齋,令人民不論男一女,入寺飲食。

傳聞法門寺供養佛骨,便打發中使,香車寶馬,往法門寺迎接佛骨。

群臣交章勸諫,日有數起,王宗實一奏,最是沉痛,說憲宗因迎佛骨而晏駕,願陛下謹慎。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唐代宮闈史
第01 回 淺笑輕歌內府開家宴 遺紅拾翠深宮戲宣華第02 回 金盒傳來子占父妾 凌波步去儂奪郎心第03 回 誇國富海市陳百戲 訴衷情明燈映紅顏第04 回 眼波當筵會心默默 火光匝地群盜凶凶第05 回 燕子人懷嬌魂初定 才郎列座慧眼頻親第06 回 紅拂姬人奔公子 紫髯俠客盜兵符第07 回 茶蘼架下苦雨破好事 都護帳裡烹兒饜饞涎第08 回 花嫩不經抽春風幾度 眼媚宜露洗柳色無邊第09 回 剪綵成花秦夫人弄巧 望輦結怨侯家女投環第10 回 談天文袁紫煙得寵 貼人情大姨娘多情第11 回 玉環贈處郎心碎 錦纜纖時殿腳行第12 回 畫長眉絳仙得寵 幸迷樓何稠獻車第13 回 玩童女初試任意車 砍瓊花忽得長春藥第14 回 烽火連天深宮讀表 笙簫徹夜絳帳搖身第15 回 樓外烽煙書生畫策 宮中酒色將軍人彀第16 回 聚家寶李淵起義 相英雄虯髯讓賢第17 回 陳水戲燈火澈御沼 步月光鹿影驚帝座第18 回 巡宮闕月下遇紅顏 坐錦屏裙邊訂白首第19 回 徹宮禁私通魏氏 入閣門慘殺朱妃第20 回 白絹繞頸煬帝就死 紅顏貼體蕭後貪生第21 回 恩怨分明美人成烈女 忠義昭著內官護幼君第22 回 夏建德自立為王 竇線娘巧戰得婿第23 回 舊事重提蕭後忍辱 新仇暗結秦王遭擒第24 回 馬上墜弓鞋世民結襪 宮中正帝位李淵點妃第25 回 通貴妃父子聚雇 爭良田妃嬪結怨第26 回 衛懷王淫兇殺乳母 隱太子貪色劫夫人第27 回 弟殺兄玄武門喋血 父禪子唐太宗即位第28 回 王將軍巧計殺主 魏丞相私訪遺孤第29 回 恩情纏綿楊妃失節 宮闈幽秘裴氏送兒第30 回 天子風流侄配嬸 東宮橫暴奴私主第31 回 雙美人搓脂摘玉 一老妻結義守情第32 回 興佛法玄奘出使 伏禍胎武氏承恩第33 回 簫聲起處初施雨露 素筵張時再證恩情第34 回 排異己蕭妃遭謫 喜歡心皇后屈尊第35 回 王皇后失寵遭廢 韓夫人當筵承幸第36 回 迎喜宮母女承寵 榮國第帝王祝壽第37 回 逼姦宮眷敏之得罪 慘殺后妃武氏行權第38 回 一廢再廢終立太子哲 初立繼立虛設皇帝哲第39 回 炊突無煙佳人喪命 閨闈抱病公主易夫第40 回 馮小寶初入迷魂陣 來俊臣威震麗景門第41 回 築明堂大興土木 奪寵姬禍因姦淫第42 回 薛懷義力竭身死 張易之身強中選第43 回 玉臂觸處情心動 美貌傳時贅婿來第44 回 皇太女天開異想 崔侍郎暗縱嬌妻第45 回 拔佛須公主斗巧 游夜園駙馬偷香第46 回 皇后裙邊雲飛五色 太子府中議滅三思第47 回 韋皇后妙選面首 馮七姨奇制薦第48 回 慧范和尚雙雕艷福 太平公主三日奇緣第49 回 朱棒橫飛后妃慘死 香木雜佩帝子中讒第50 回 惠妃得子金神人脅 明皇遇仙黑僧降龍第51 回 惠妃計殺太子 力士夜進梅妃第52 回 廊閣紆聳驪山宮 龍鳳騰舞華清池第53 回 翁占媳楊貴妃承寵 兄通妹虢夫人守寡第54 回 冰盤獻荔枝 溫池賜香湯第55 回 盜美姬慶緒奪父妾 續舊歡采蘋承皇恩第56 回 楊貴後翠閣爭夕 唐明皇夾幕藏嬌第57 回 楊玉環醉排風流陣 李太白狂草訓蠻書第58 回 幸曲江寡婦承恩 返楊府寵姬逢怒第59 回 貴妃截發贖寵 宮女窺浴動情第60 回 占廈屋夫人營新 第調靈禽天子泣花墳第61 回 唐天子鬥雞 楊國舅私妹第62 回 賜御香明駝私發 辱寵臣內殿憤爭第63 回 賜婚姻楊家極寵 討奸佞張氏遺裔第64 回 安祿山驚破霓裳曲 楊貴妃醉戲小黃門第65 回 長生殿梅妃受辱 馬嵬驛國忠喪生第66 回 白綾三尺貴妃畢命 短劍一揮夫人輕生第67 回 蜀道中玄宗讓位 新殿上龜年罵賤第68 回 李暮題詞看錦襪 杲卿割舌殉孤城第69 回 許遠計殺敵將 張巡慘烹愛姬第70 回 豬兒夜刺祿山 龜年途遇李暮第71 回 念梅妃宮中刻像 欺太上皇道旁拉馬第72 回 會亡妃玄宗宴駕 愛良娣肅宗懼內第73 回 玉美人引出真美人 假夫妻配成怨夫妻第74 回 箭貫玉頸注緣分 杯飲酒淚識恩情第75 回 進忠言建寧王自盡 戀癡情李夫人喬裝第76 回 輔國貪心竊奇寶 秋葵洩妒私俊男第77 回 李輔國行兇殺國母 程元振設計除奸雄第78 回 牟羽可汗涎母色 代宗皇帝戀後情第79 回 落魄女子充故釧 多情天子憐新人第80 回 元載納嬌妻身敗名裂 子儀綁愛子義正辭嚴第81 回 粉面郎後宮惑女 錦衣人深山訪賢第82 回 吳國舅力除大憝 小公主下嫁狂兒第83 回 德宗曲意媚王女 士會棄官娶美人第84 回 急色兒好色取辱 薄命婦安命作丐第85 回 亂宮眷朱變節 擊奸臣秀實盡忠第86 回 安樂王月下刺賊 德宗帝宮中絕糧第87 回 退長安朱縱色 守項城楊氏助夫第88 回 竇桂娘忍辱報仇 李宿衛癡情燕主第89 回 聽讒言謀廢太子 和番人遣嫁公主第90 回 拘弭國進寶 盧眉娘全貞第91 回 雲煙縹緲天子求仙 粉黛聯翩學士承寵第92 回 法門寺迎佛骨 中和殿破私情第93 回 春色微傳花障外 私情敗露掖庭中第94 回 叔戀侄文宗急色 女負男太子殉情第95 回 奪美妾武宗下辣手 報宿恨鄭後行殘心第96 回 競豪華公主下嫁 貪荒淫天子蒙塵第97 回 遭大劫黃巢造反 忌明主季述逼宮第98 回 殺宦官全忠立威 弒昭帝史太行兇第99 回 縊太后歸束唐室 戀妻嬸斷送晉朝第100 回 長安禍起郭威稱帝 陳橋兵變趙宋受禪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