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宮闈史》第80 回 元載納嬌妻身敗名裂 子儀綁愛子義正辭嚴:然一般無知婦女,則貪戀其枕衾一精一美,爭相獻媚。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唐代宮闈史》第80 回 元載納嬌妻身敗名裂 子儀綁愛子義正辭嚴

唐代宮闈史

第80 回 元載納嬌妻身敗名裂 子儀綁愛子義正辭嚴

元載一婬一污大臣眷屬,當時人人畏其勢焰,怒不敢言。

然一般無知婦女,則貪戀其枕衾一精一美,爭相獻媚。

曾有左拾遺林清,購得一姬人,獻入元載內宅,為生平所未經之美色,元載得之大喜。

當初岐王,有一一愛一妾,名趙娟的;元載入宮時,一度相見,美絕人寰,只以為親貴內眷,不敢稍涉妄想。

但事隔十年,常在元載心頭盤旋,依依不能釋。

誰知如此美人,岐王竟不能銷受;次年,岐王身死,趙娟飄泊在民間,嫁與薛氏為妻。

薛為長安大賈,家財百萬;自得趙娟,便百端一寵一愛一,家中資財,任其揮霍。

趙娟至薛家六月,便產一女,是為岐王遺種,取名瑤英,美麗更勝其母。

瑤英在襁褓之中,因家中富有,趙娟便以香玉磨成粉屑,雜入一乳一中,使瑤英食之;故瑤英生而肌膚奇香。

可憐薛氏一生經營,百萬家產,盡敗於趙娟一人之手。

後薛氏去世,家已赤貧;惟薛瑤英長成如洛水神仙,姿容曼一妙。

滿京師地方,人人都嚷著稱讚薛美人。

這時趙娟貧困益甚,聞元載一愛一好婦女,凡婦女入府,薦寢的,皆給珍物遮羞;因賂干僕,得入府,與元載相親。

元載一見趙娟,得償宿願,固自歡喜;但相隔十年,不免有美人遲暮之歎,欲兼得瑤英。

趙娟索身價巨萬,門下有林清者,方有求於元載;便以萬金購得,獻入府中。

元載見此絕世佳人,不覺神魂飛越。

當納瑤英為姬人,處以金絲之帳,卻塵之褥。

卻塵,是獸名,不染半點塵土,因名卻塵。

原出自高句麗國,取其一毛一為褥,貴重無比。

高句麗國王,遣貢入朝,沒入元載府中;今以供美人寢臥,溫一軟異常。

其色深紅,光彩四射。

元載又從海外得龍綃之衣一襲,只一二兩重,握之不滿一把。

瑤英體態輕一盈,不勝重衣,元載即以此衣賜之。

薛瑤英幼讀詩書,更善歌舞;仙姿玉質,元載對之,魂意都銷。

從此一寵一擅專房,元載亦一心供奉,視他家婦女如糞土矣。

薛瑤英輕歌妙舞,動人心魄,當時有賈至、楊公南二人,與元載交誼最厚,每值宴會,座中有賈、楊二公,便令瑤英出內室,歌舞勸酒。

賈至贈詩云:「舞怯銖衣重,笑疑桃臉開;方知漢武帝,虛築避風台!」

楊公南贈長歌,中有句云:「雪面澹娥天上女,鳳簫鸞翅欲飛去;玉釵碧翠步無塵,楚腰如柳不勝春!」

當時滿堂賓客,盡為瑤英一人顛倒,爭獻珠衫玉盆,供瑤英一人享用。

群贊為:「雖旋波搖扁飛一燕綠珠,古代美人不能勝也!」瑤英又善為巧媚,迷人心志。

元載為其所惑,不事家務。

瑤英有兄名從義,是異姓母所生;此時入元載府,與趙娟通一奸一,內外把持,凡天下繼寶貨求大官職者,無不奔走於元載之門。

而趙娟與從義二人,上一下一其一手,納賄貪財,亦致巨富。

當時滿朝官吏,大半是元載一人引進的;貪一污之一聲,令人怨望。

但代宗皇帝亦正溺於女色,無暇管理朝政;便是那僕固懷恩,亦因久戍邊關,已一陰一謀反叛。

李抱真赴朝告密,代宗不省。

直至接到河東節度使辛雲京的急報,說懷恩已反,遣子瑒直寇太原,方才驚惶起來,即召老臣郭子儀入宮。

代宗道:「懷恩父子,負朕實深;聞朔方將士思公,幾如大旱望雨。

公為朕往撫河東,天下事不難定也。」

當即面授郭子儀為關內河東副元帥,兼河中節度使。

郭子儀是先朝功臣,閒居家中已久;七子八婿,均屬親貴。

天倫之樂,非他人所能及。

今忽得代宗降旨,為國家大事,不得不行;甫至河中,已聞僕固瑒為下所殺,懷恩北走靈州,河東已解嚴了。

原來僕固懷恩之子瑒,素一性一剛暴,從太原敗後,轉撲榆次,又是旬日不下;瑒令裨將焦暉、白玉往祁縣發兵,暉與玉調得人馬趕到,瑒責他遲慢,幾欲加罪。

兩人懼招不測,即於夜間,率眾兵攻場,瑒為亂兵所殺。

懷恩在汾州,得了子死的消息,不免悲痛。

懷恩有老母,聞之,即出帳怒責懷恩道:「我囑汝勿反,國家待汝不薄,汝不聽我言,至有此變。

我年已老,若因此受禍,問汝將有何面目對祖宗?」

懷恩被母責罵,無言可答,匆匆避出。

母大怒,提刀出逐,大聲喝道:「我為國家殺此賊,剖取賊心以謝三軍。」

幸懷恩急走得免。

當時懷恩部下的將士,聞大將郭子儀出鎮河中,營中各竊竊私語,謂無面目見汾一陽一王。

懷恩竊一聽得此語,自思眾叛親離,決難持久;乃竟將老母棄去,自率親兵三百騎渡河,走靈州,殺死朔方軍節度留後渾釋之,據州自固。

當有沁州戍將張維岳聞知,懷恩業已北走,即統兵馳至汾州,收撫懷恩餘眾,並殺死焦暉、白玉二人,割取僕固瑒首級,獻與郭子儀;將瑒首送至京師,群臣入賀。

惟代宗不樂,諭群臣道:「朕信不及人,乃致功臣顛越,朕方自愧,何足稱賀?」

便傳旨送懷恩母至京師,給優膳養。

懷恩母至京師,因痛孫念子,一月,即歿。

代宗詔封楚國太夫人,依禮厚葬。

子儀大軍馳往汾州,懷恩匍匐馬下,涕泣迎謁,口稱:「犯臣誓不再叛!」子儀代奏朝廷,得免前罪,仍令統兵,駐守汾州。

郭子儀大兵奏凱回朝,代宗拜為太尉,兼朔方節度使。

子儀辭太尉職,不拜。

誰知那僕固懷恩,反叛一性一成;見郭子儀回京,又用計引一誘回紇、吐蕃兩外夷,同來入寇。

當時有蕃兵十萬眾,邊關將吏,飛報入朝,代宗不禁大驚!急傳郭子儀入議大事。

郭子儀見了代宗皇帝,便奏稱:「懷恩有勇少思,軍心不附,他麾下皆臣舊部,必不忍以鋒刃相向,臣料懷恩是無能為的??」代宗便命郭子儀出鎮奉天,郭子儀奉旨出守,即令其子郭晞與節度使白孝德防守邠州,自統兵至奉天嚴陣以待。

那懷恩引導吐蕃兵已近奉天城,諸將俱踴躍請戰,子儀搖首說道:「賊眾遠來,利在速戰;我且堅壁以待,俟賊寇臨城,我自有計卻敵,敢言戰者斬。」

便傳命守城兵士,偃旗息鼓,待令後動。

不到一日,那懷恩果已引吐蕃兵直撲城下,見城上並無守兵,不覺疑慮起來,立馬躊躇多時。

見天色已近黃昏,便退軍五里下寨;直候至黎明,始擊鼓進攻。

忽得遠遠的一聲號炮,川鳴谷應,吐蕃軍士急登高瞭望,只見那奉天城外南面角上一座高山,已埋伏了許多官軍,擺成陣勢,非常嚴整,陣中豎一起一張帥旗,風動處露出一個大「郭」字來,懷恩看了不覺驚詫道:「郭令公已到此城中麼?」

那吐蕃兵聽得郭令公大名,便個個變了神色,紛紛退走。

懷恩沒奈何,獨領著部眾轉赴邠州,未到城下,已遠遠看見城中豎一起一張大旗,旗上面又端端正正地寫著一個「郭」字。

懷恩驚詫著道:「難道郭令公也到了此城中來麼?真是飛將軍矣!」一句話未畢!城門忽然大開,見一個大將持矛躍馬,領兵衝出大呼道:「我奉郭大帥命令,只取反賊懷恩首級,餘眾皆無罪,不必交鋒。」

懷恩認識來將是節度使白孝德,正欲拍馬上去接戰,誰知他手下部眾,一齊投戈退散,只剩懷恩一人一騎,如何敵對,急撥轉馬頭退去。

那白孝德驅兵追擊,郭晞又從斜路上殺出,一逼一得懷恩抱頭鼠竄,渡涇水而逃。

看部下已散亡大半,忍不住流淚道:「身經百戰,有勝無敗,不料今日一敗至此,豈不可痛!」不得已只得收拾殘軍,退向靈州去訖。

只是吐蕃兵十分兇猛,既攻入涼州,又連奪維州、松州、保州三地。

得郭子儀令,劍南節度使嚴武出奇兵截之,敗賊兵八萬眾,吐蕃兵始退去;郭子儀見大敵已去,也不窮追,即入朝覆命,代宗慰勞再三,加封尚書令,子儀即上表辭退;「只因從前太宗皇帝嘗任此官,所以後朝不復封拜。

近惟皇太子為雍王時,平定關東,乃得兼此職,臣是何人,如何敢受此崇封,致壞國典;況自用兵以來,諸多僭賞,冒進無恥,褻瀆名一器,今凶丑略平,正宜詳核賞罰,作法審官,請自臣始。」

代宗閱奏乃收回成命,另加優賞,隨命都統河南道節度行營還鎮河中。

此年有老臣李光弼,病死在徐州,年五十七,追封太保,賜謚武穆。

光弼本是營州柳城人,父名楷洛,原是契丹酋長,武後時叩關入朝,留官都中,受封薊郡公,賜謚忠烈。

光弼之母,雖是婦人,頷下卻長有鬚髯數十,長五寸許,生子二人:長名光弼,次名光進。

光弼累握軍符,戰功卓著,安史平定,進拜太尉,兼侍中,知河南、淮南、東西山南、東荊、南五道節度行營事,駐節泗州。

尋又討平浙東賊袁晁晉,封臨淮王,賜給鐵券,圖形凌煙閣。

只因程元振、魚朝恩用事,妒功忌能,為諸鎮所切齒;代宗奔陝,召李光弼入援,光弼亦遷延不赴。

及代宗回京,又命光弼為東都留守,光弼竟托詞收賦,轉往徐州。

諸將田神功等,見光弼不受朝命,也不復稟承,光弼愧恨成疾,鬱鬱而終。

光弼母留居河中,曾封韓國太夫人,代宗令子儀輦送人京,歿葬長安南原。

當時郭李齊名,李光弼死後,郭子儀也十分傷感。

幸得天下暫時太平,代宗改廣德三年為永泰元年,命僕射裴冕、郭英等在集賢殿待制,欲效貞觀遺制,有坐朝問道的意思。

當時有左拾遺獨孤及上疏道:「陛下召冕等以備詢問,此盛德也,然恐陛下雖容其直,不錄其言;有容下之名,而無聽諫之實。

則臣之所恥也。

今師興不息十年矣,人之生產空於杼軸,擁兵者得館亙街陌,奴婢厭酒肉,而貧人贏餓就役,剝膚及髓。

長安城中,白晝椎剽吏不敢禁,民不敢訴,有司不敢以聞,茹毒飲痛,窮而無告;陛下不思所以救之,臣實懼焉。

今天下雖朔方、隴西有僕固、吐蕃之憂,邠涇鳳翔之兵,足以當之矣。

東南洎海西盡巴蜀,無鼠竊之盜,而兵不為解,傾天下之貨,竭天下之谷,以給無用之兵,臣實不知其何因;假令居安思危,自可扼要害之地,俾置屯御,悉休其餘,以糧儲扉屨之貲,充疲人貢賦,歲可減國糧之半,陛下豈可遲疑於改作,使率土之患日甚一日乎?休兵息民,庶可保元氣而維國脈,幸陛下採納焉。」

獨孤及所以上這疏,只因當時元載當道,專事峻削,凡苗一畝,稅錢十五,不待秋收,即應稅稱為青苗錢。

適值畿內麥熟,十畝取一,謂即古時什一稅法,實皆是額外加征,人民困苦不堪。

當時代宗閱了獨孤及奏章,心下雖是明白,只因優柔寡斷,亦不能依奏行去。

更可笑的,是迷信佛教;下旨命百官至光順門迎浮屠像,像系由內官扮演,彷彿如戲中神鬼,或面塗雜色,或臉戴假具,並用著音樂鹵簿,作為護衛。

後面隨著二寶輿,輿中置《仁王經》,此經系由大內頒出,移往資聖西明寺。

令胡僧不空等,踞著高座講經說法,令百官俱衣朝服聽講。

當時只因魚朝恩、元載、王豬一班權一奸一,都貌為好佛,又有兵部侍郎杜鴻漸,新任同平章事,因迎一合權一奸一的意思,也上奏章稱佛法無邊,虔心皈依,定能逢凶化吉,遇難成祥,一時在寺中添設講座,多至百餘,當時稱為百高座。

代宗也被他們煽惑,時時人寺聽經。

這裡君臣講經正講得熱鬧,忽接連得到奉天同州盩厔的一帶守吏各呈告急文書!稱僕固懷恩又引一誘北方夷狄來寇,快入國境了。

代宗初還不信,嗣又接郭子儀奏章,略言:「叛賊懷恩,嗾使回紇、吐蕃、吐谷渾、一黨一項、奴刺等虜,分道入寇:吐蕃自北道趨奉天,一黨一項自東道趨同州,吐谷渾、奴刺自西道趨厔盩;回紇為吐蕃後應;懷恩率領朔方兵,又為雜虜內應。

鐵騎如飛,約有數十萬眾,殺奔中原而來。」

代宗這才慌張起來!即由寺回朝下旨,令鳳翔、滑濮、邠寧、鎮西、河南、淮西諸節度各出兵,扼守衝要,阻截寇鋒。

敕使方發,幸接得一大喜報說:「懷恩途中遇疾,還至鳴沙已經暴死。」

魚朝恩、元載等聞信相率入賀,並歸功於佛法。

代宗亦十分喜慰,誰知只隔了一二日,風聲又緊!懷恩部眾,由叛將范志誠接領,仍進攻涇一陽一,吐蕃兵已薄奉天,乃始罷百高座講經,急下旨令郭子儀屯涇一陽一,命將軍白元光、渾日進屯奉天,一面調陳鄭澤潞節度使李抱玉出鎮鳳翔,渭北節度使李光進移守雲一陽一,鎮西節度使馬璘,河南節度使郝廷玉,並駐便橋,淮西節度使李忠臣,轉扼東渭橋,同華節度使周智光屯同州,鄜坊節度使杜冕屯坊州,內侍駱奉仙將軍李日越屯盩厔。

佈置已定,代宗親將六軍,駐紮苑中,下令親征。

魚朝恩推說籌備軍餉,趁勢搜括,大索士民私馬,且令城中男子,各著皂衣,充作禁兵,城門塞二開一,闔城大駭!多半逾牆鑿竇,逃匿郊外。

一日百官入朝,立班已久,閣門好半日不開,驀聞獸環激響,朝恩率禁軍十餘人挺刃而出,顧語群臣道:「吐蕃人犯郊畿,車駕欲幸河中,敢問諸公以為何如?」

一時滿朝公卿,俱錯愕不知所對,獨有劉給事出班抗聲道:「魚公欲造反麼?今大軍雲集,不知戮力禦寇,乃欲挾天子蒙塵,棄宗廟社稷而去,非反而何?」

朝恩被他一揭破,卻也啞然無語,始將閣門開放;代宗視朝,與群臣商議軍情。

正商議時候,可巧奉天傳來捷音,朔方兵馬使渾瑊入援奉天,襲擊虜營,擒一虜將,斬首千餘級。

代宗聞報大喜,立遣中使傳獎諭,隨即退朝。

會大雨連旬,寇不能進,吐蕃將尚結悉贊摩、馬重英等大掠而去。

廬舍田里,焚劫殆盡。

代宗聞吐蕃兵退去,愈信是佛光普照,仍令寺僧講經,那知吐蕃兵退至邠州,遇著回紇兵到,又聯軍進圍涇一陽一,郭子儀在涇一陽一城,命諸將嚴行守禦,相持不戰。

二虜見城守謹嚴,即退屯北原,越宿復至城下,子儀令牙將李光瓚赴回紇營責他棄盟背好自失信用,今懷恩已遭天殛,郭公在此屯軍,欲和請共擊吐蕃,欲戰可預約時日。

回紇都督蔡葛羅驚問光瓚道:「郭公在此,可得拜見,只怕汝以此給我。」

光瓚道:「郭公遣我來營,何敢相紿。」

蔡葛羅道:「郭公如在,請來面議。」

光瓚即以此語還報子儀,子儀道:「寇眾我寡,難以力勝,我朝待回紇不薄,不若挺身而去,以大義責之,免動干戈。」

言畢欲行!諸將請選鐵騎五百隨行,子儀道:「五百騎怎敵十萬眾,此舉非徒無益,且足啟疑。」

說罷!便一躍上馬,揚鞭出營,子儀第三子名晞,亦隨父在軍,急叩馬諫道:「大人為國家元帥,奈何輕以身餌虜。」

子儀道:「今若與戰,父子俱死,國家亦危;若往示至誠,幸得修和,不但利國,並且利家;即使虜眾不從,我為國殉難,也自問無愧矣。」

說至此,即把手中鞭一揮道:「去!」頭也不回地去了,背後只隨著數騎將。

至回紇營前,令隨騎先行,傳呼道:「郭令公來!」回紇兵聞之,人人一大驚,藥葛羅正執弓注矢立馬營前。

子儀遠遠望見,急免胄卸甲,投槍下馬而入。

藥葛羅回顧部下道:「果是郭令公。」

說著也翻身下馬,擲去弓矢,鞠躬下拜。

回紇將士,亦一齊下馬羅拜,口稱參見郭令公。

子儀忙欠身還禮,且執藥葛羅手,正言相責道:「汝回紇為唐室立功,唐天子待汝也不為薄,奈何自負前約,深入我腹地,棄前功,結後怨,背恩德,助叛逆,竊為汝國不取。

況懷恩叛君棄母,寧知感汝,今且殛死,我特前來勸勉。

如從我言,汝即退兵;如不從我言,則聽汝輩殺我。

但汝若殺我,則我將士,亦必致死力以殺汝等,汝等亦無生還之望矣。」

藥葛羅聞郭子儀一番慷慨之談,不覺露出惶恐的神色來,忙鞠躬答道:「懷恩謊言唐天子已晏駕,令公亦去世,中國無主,我故前來。

今日得見令公,始知懷恩欺我。

且懷恩已受天誅,我輩與令公即無仇怨,豈肯以兵戎相見。」

子儀乘機說道:「吐蕃無道,乘我國有亂,不顧甥舅舊誼,入寇京畿,所掠財物,不可勝載,馬牛雜畜,瀰漫百里。

此不啻代汝搜羅,今日汝等能全師修好,破敵致富,為汝國計,無逾此著矣。」

藥葛羅大為感動道:「我為懷恩所誤,負公誠深,今請為公力擊吐蕃,自贖前愆。」

說著,藥葛羅領著子儀出觀陣容,回紇兵分左右兩翼,見郭子儀來,稍稍前進,郭晞隨在身後,深防不測,亦引兵向前。

子儀揮晞使退,惟令左右取酒,酒已取至,與藥葛羅宣誓。

藥葛羅請子儀宣言,子儀取酒酹地道:「大唐天子萬歲!回紇可汗亦萬歲!兩國將相亦萬歲!如有負約,身殞陣前,家族滅絕!」誓畢,斟酒遞與藥葛羅。

藥葛羅亦接酒酹地道:「如令公誓!」子儀再令部將與回紇部酋相見,回紇將士大喜道:「此次出軍,曾有二巫預言,前行安穩,見一大人而還。

今果然應驗了!」子儀乃從容與別,率軍還城。

藥葛羅即遣部酋石野那等入覲代宗,一面與奉天守將白元光合擊吐蕃。

吐蕃聞之,連宵遁去。

兩軍兼程追擊,至靈台西原,遇吐蕃後哨兵,鼓噪殺入;吐蕃兵已飽掠財帛,急思歸去,毫無鬥志,一時奔避不及,徒喪失了許多生命,拋棄了許多輜重。

白元光將奪回財帛,給與回紇,又奪回士女四千人。

藥葛羅亦收兵歸國。

吐谷渾、一黨一項、奴刺等眾,一齊遁去。

代宗認為天下承平,安然無慮。

這時元載,因入相有年,權勢一天盛大一天;只怕被人訐發一陰一私,特請百官論事,先白宰相,然後奉聞。

刑部尚書顏真卿上疏駁斥;元載便說他誹謗朝廷,矯旨貶為陝州別駕。

又推薦魚朝恩判國子監事。

朝恩居然入內講經,高踞師座;手執《周易》一卷,講解「鼎折足,覆公觫」兩語,反覆解釋,譏笑時相。

這時黃門侍郎王縉,與元載相將入座;縉聽講後,面有怒容,載獨怡然。

朝恩出對人言曰:「怒是常情,笑不可測。」

永泰二年十一月,是代宗生日;諸道節度使上壽,獻入金帛珍玩,價值二十四萬緡。

當時南方有貢朱來鳥的,形狀似戴勝;而紅嘴紺尾,尾長於身,巧解人語,善別人意。

其音清響,聞於庭外數百步。

宮中人多憐一愛一之,常以玉屑和香稻飼之,鳴聲益嘹亮。

夜則棲於金籠,晝則飛翔於庭廡,而俊鷹大鶻,不敢近。

一日,為巨雕所搏而死。

代宗亦為之歔欷。

當時朝廷收得的奇禽馴獸甚多,中書舍人常兗上言:「各節度斂財求媚,剝民逢君,應卻還為是。」

代宗不能從。

這時郭子儀家中出了一件子媳反目的事,一逼一得郭子儀遠遠地從邊地上跑回來,調停家事。

原來郭子儀第六媳婦,便是代宗的女兒昇平公主,嫁與郭子儀第六子名曖的,配成夫婦。

起初兩口子甚是恩一愛一,後因小筆,互相反目;公主竟乘車入宮,哭訴帝后。

郭子儀回家來,即將曖綁縛起來,關在囚車裡,隨身帶著,逕赴宮門來。

唐朝定制,公主下嫁,當由舅姑拜公主,公主拱手受之。

昇平公主嫁郭曖時,也照此例,子婦受著翁姑的跪拜,郭暖在一旁看了,心中已是大不舒服;只因是朝廷的舊制,不得不勉強忍耐著。

日久,同一居室中,公主未免挾尊相凌;郭曖忍無可忍,夫婦二人,常有口角之爭。

一日,公主竟欲令婆婆執巾櫛;郭曖大怒,叱著公主道:「汝倚乃父為天子麼?我父不屑為天子,所以不為!」說著,欲上前掌公主的頰;幸得侍婢急上去勸住,那公主面頰上,只輕輕地抹了一掌。

這羞辱叫昇平公主如何受得住!只見她柳眉雙豎,杏眼圓睜;趁著一腔怒氣,便立刻駕車回宮,哭訴父皇去。

代宗是素來敬重郭子儀的,當下聽了公主的話,便說道:「這原是我兒的不是。

汝亦知我唐家天下,全仗汝翁一人保全。

汝翁果欲為天子,天下豈還為我家所能有?汝在郭家,只須敬侍翁姑,禮讓駙馬,切勿再自驕貴,常啟爭端。」

公主尚涕泣不休,代宗令:「且在宮中安住幾時,待爾翁回家,朕與汝調處可也。」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唐代宮闈史
第01 回 淺笑輕歌內府開家宴 遺紅拾翠深宮戲宣華第02 回 金盒傳來子占父妾 凌波步去儂奪郎心第03 回 誇國富海市陳百戲 訴衷情明燈映紅顏第04 回 眼波當筵會心默默 火光匝地群盜凶凶第05 回 燕子人懷嬌魂初定 才郎列座慧眼頻親第06 回 紅拂姬人奔公子 紫髯俠客盜兵符第07 回 茶蘼架下苦雨破好事 都護帳裡烹兒饜饞涎第08 回 花嫩不經抽春風幾度 眼媚宜露洗柳色無邊第09 回 剪綵成花秦夫人弄巧 望輦結怨侯家女投環第10 回 談天文袁紫煙得寵 貼人情大姨娘多情第11 回 玉環贈處郎心碎 錦纜纖時殿腳行第12 回 畫長眉絳仙得寵 幸迷樓何稠獻車第13 回 玩童女初試任意車 砍瓊花忽得長春藥第14 回 烽火連天深宮讀表 笙簫徹夜絳帳搖身第15 回 樓外烽煙書生畫策 宮中酒色將軍人彀第16 回 聚家寶李淵起義 相英雄虯髯讓賢第17 回 陳水戲燈火澈御沼 步月光鹿影驚帝座第18 回 巡宮闕月下遇紅顏 坐錦屏裙邊訂白首第19 回 徹宮禁私通魏氏 入閣門慘殺朱妃第20 回 白絹繞頸煬帝就死 紅顏貼體蕭後貪生第21 回 恩怨分明美人成烈女 忠義昭著內官護幼君第22 回 夏建德自立為王 竇線娘巧戰得婿第23 回 舊事重提蕭後忍辱 新仇暗結秦王遭擒第24 回 馬上墜弓鞋世民結襪 宮中正帝位李淵點妃第25 回 通貴妃父子聚雇 爭良田妃嬪結怨第26 回 衛懷王淫兇殺乳母 隱太子貪色劫夫人第27 回 弟殺兄玄武門喋血 父禪子唐太宗即位第28 回 王將軍巧計殺主 魏丞相私訪遺孤第29 回 恩情纏綿楊妃失節 宮闈幽秘裴氏送兒第30 回 天子風流侄配嬸 東宮橫暴奴私主第31 回 雙美人搓脂摘玉 一老妻結義守情第32 回 興佛法玄奘出使 伏禍胎武氏承恩第33 回 簫聲起處初施雨露 素筵張時再證恩情第34 回 排異己蕭妃遭謫 喜歡心皇后屈尊第35 回 王皇后失寵遭廢 韓夫人當筵承幸第36 回 迎喜宮母女承寵 榮國第帝王祝壽第37 回 逼姦宮眷敏之得罪 慘殺后妃武氏行權第38 回 一廢再廢終立太子哲 初立繼立虛設皇帝哲第39 回 炊突無煙佳人喪命 閨闈抱病公主易夫第40 回 馮小寶初入迷魂陣 來俊臣威震麗景門第41 回 築明堂大興土木 奪寵姬禍因姦淫第42 回 薛懷義力竭身死 張易之身強中選第43 回 玉臂觸處情心動 美貌傳時贅婿來第44 回 皇太女天開異想 崔侍郎暗縱嬌妻第45 回 拔佛須公主斗巧 游夜園駙馬偷香第46 回 皇后裙邊雲飛五色 太子府中議滅三思第47 回 韋皇后妙選面首 馮七姨奇制薦第48 回 慧范和尚雙雕艷福 太平公主三日奇緣第49 回 朱棒橫飛后妃慘死 香木雜佩帝子中讒第50 回 惠妃得子金神人脅 明皇遇仙黑僧降龍第51 回 惠妃計殺太子 力士夜進梅妃第52 回 廊閣紆聳驪山宮 龍鳳騰舞華清池第53 回 翁占媳楊貴妃承寵 兄通妹虢夫人守寡第54 回 冰盤獻荔枝 溫池賜香湯第55 回 盜美姬慶緒奪父妾 續舊歡采蘋承皇恩第56 回 楊貴後翠閣爭夕 唐明皇夾幕藏嬌第57 回 楊玉環醉排風流陣 李太白狂草訓蠻書第58 回 幸曲江寡婦承恩 返楊府寵姬逢怒第59 回 貴妃截發贖寵 宮女窺浴動情第60 回 占廈屋夫人營新 第調靈禽天子泣花墳第61 回 唐天子鬥雞 楊國舅私妹第62 回 賜御香明駝私發 辱寵臣內殿憤爭第63 回 賜婚姻楊家極寵 討奸佞張氏遺裔第64 回 安祿山驚破霓裳曲 楊貴妃醉戲小黃門第65 回 長生殿梅妃受辱 馬嵬驛國忠喪生第66 回 白綾三尺貴妃畢命 短劍一揮夫人輕生第67 回 蜀道中玄宗讓位 新殿上龜年罵賤第68 回 李暮題詞看錦襪 杲卿割舌殉孤城第69 回 許遠計殺敵將 張巡慘烹愛姬第70 回 豬兒夜刺祿山 龜年途遇李暮第71 回 念梅妃宮中刻像 欺太上皇道旁拉馬第72 回 會亡妃玄宗宴駕 愛良娣肅宗懼內第73 回 玉美人引出真美人 假夫妻配成怨夫妻第74 回 箭貫玉頸注緣分 杯飲酒淚識恩情第75 回 進忠言建寧王自盡 戀癡情李夫人喬裝第76 回 輔國貪心竊奇寶 秋葵洩妒私俊男第77 回 李輔國行兇殺國母 程元振設計除奸雄第78 回 牟羽可汗涎母色 代宗皇帝戀後情第79 回 落魄女子充故釧 多情天子憐新人第80 回 元載納嬌妻身敗名裂 子儀綁愛子義正辭嚴第81 回 粉面郎後宮惑女 錦衣人深山訪賢第82 回 吳國舅力除大憝 小公主下嫁狂兒第83 回 德宗曲意媚王女 士會棄官娶美人第84 回 急色兒好色取辱 薄命婦安命作丐第85 回 亂宮眷朱變節 擊奸臣秀實盡忠第86 回 安樂王月下刺賊 德宗帝宮中絕糧第87 回 退長安朱縱色 守項城楊氏助夫第88 回 竇桂娘忍辱報仇 李宿衛癡情燕主第89 回 聽讒言謀廢太子 和番人遣嫁公主第90 回 拘弭國進寶 盧眉娘全貞第91 回 雲煙縹緲天子求仙 粉黛聯翩學士承寵第92 回 法門寺迎佛骨 中和殿破私情第93 回 春色微傳花障外 私情敗露掖庭中第94 回 叔戀侄文宗急色 女負男太子殉情第95 回 奪美妾武宗下辣手 報宿恨鄭後行殘心第96 回 競豪華公主下嫁 貪荒淫天子蒙塵第97 回 遭大劫黃巢造反 忌明主季述逼宮第98 回 殺宦官全忠立威 弒昭帝史太行兇第99 回 縊太后歸束唐室 戀妻嬸斷送晉朝第100 回 長安禍起郭威稱帝 陳橋兵變趙宋受禪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