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宮闈史》第46 回 皇后裙邊雲飛五色 太子府中議滅三思:那姬人是駙馬的新一寵一,聽了好似萬箭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唐代宮闈史》第46 回 皇后裙邊雲飛五色 太子府中議滅三思

唐代宮闈史

第46 回 皇后裙邊雲飛五色 太子府中議滅三思

裴駙馬原是去赴薛國公主的幽會,見府中心腹太監接二連三地來報說:「新姬人被宜城公主捆一綁起來,割去鼻子。」

那姬人是駙馬的新一寵一,聽了好似萬箭穿心,飛也似地趕回府去,已是來不及了。

那宮女被她們宰割得好似一個血人兒,死在台階上了。

幸而裴駙馬逃避得快,那髮髻已被宜城公主割去;倘然遲一步,駙馬這顆腦袋,怕也要保不住了呢。

裴駙馬一肚子悲憤,逃出府門,一徑走進宮來,兜頭便遇到太平公主,把宜城公主撒潑狠毒的情形,告訴一番。

太平公主正要拿宜城公主的錯兒,當下聽了裴駙馬的話,便拉著駙馬一塊兒去朝見中宗皇帝。

太平公主又在一旁說了許多宜城公主的壞話,中宗皇帝難得勃然大怒,立刻下詔把宜城公主降為縣主,召進宮來,監禁在冷巷裡。

太平公主又請把薛國公主下嫁與裴巽,中宗皇帝也便依了奏。

這一來,把個裴駙馬和薛國公主感激得死心塌地。

從此,裴駙馬在外面替太平公主做耳目,四位公主都是賣官鬻爵的,獨有太平公主門下賣出去的官最多,這大半是裴駙馬替她在外面張羅之力。

裴駙馬和薛國公主雖如了他們的心願,獨冤枉死了一位王守一。

那王守一原是薛國公主的駙馬,只因中宗做主,把薛國公主改嫁給裴巽,便硬說王守一有謀反的罪,生生地把他殺死。

同時,又有一位安定公主,鬧出了一樁風一流案件。

這安定公主,卻是中宗皇帝的親生女兒,在姊妹中生一性一最是幽靜。

韋皇后生了安定公主以後,便被則天皇帝廢逐。

韋皇后在臨行的時候,悄悄地把安定公主去寄養在叔父韋昌蔭家中。

這韋昌蔭是韋皇后的從堂叔叔,只因是遠房,他侄女兒進了宮,點了貴妃,韋昌蔭也得不到什麼好處,世代在京師東郊外守著一座莊院,耕著幾畝田地,過他農人的生活。

後來,韋皇后遭廢逐,凡是姓韋的在京中做官的,一齊被武則天革去官位,捉去關在牢監裡。

這韋昌蔭只因不曾做得官,便也不曾被捉,依舊安安閒閒地住在鄉下地方。

當初,韋皇后把女兒托給叔叔,也是因為他能夠避災免禍。

這安定公主寄養在舅父家中,舅父舅母都十分一寵一愛一她,卻也過得安樂的歲月。

他舅父有一個兒子,名叫韋濯,和安定公主長成同年伴歲,終日陪伴著安定公主遊玩。

一對小兒女,有時在池畔釣魚,有時在山下采一花,兩人交情一天親密一天起來。

這安定公主秉有母親多情的天一性一,在十六歲上,便勾搭上了這韋濯,韋濯也是一片癡情向著這位公主,兩人在山巔水涯、花前月下,不知做出多少風一流故事來。

正在如膠似漆的時候,忽然中宗和韋後回宮來,把這安定公主接進宮去,選了吉日,下嫁與王同皎。

這王同皎原是富貴子弟,不解得溫柔,只知道任一性一使氣。

安定公主這時見不到她心上人兒,已是萬分的委屈,如今又嫁了這一個粗一暴的駙馬,叫她如何能忍得?在中宗皇帝時候,公主的權一柄一最大,那時韋濯因韋皇后提拔他,已進京來做小卿的官。

因他是外戚,也得在宮中自一由出入,無意中與安定公主相遇,彼此勾起了往日的舊情,便也情不自禁地兩人在背地裡偷過幾次情了。

在宮中耳目眾多,偷偷摸一摸的,總是不方便,安定公主便仗著自己的權力,索一性一把這韋濯喚進駙馬府中,停眠整宿起來。

事機不密,風聲傳在駙馬王同皎耳中,便氣憤不過,正打算進宮奏明皇上,誰知安定公主竟先發制人,她連夜進宮去,口稱告密,說駙馬王同皎謀反。

中宗皇帝膽子最小,一聽說有人謀反,便也不分皂白,立刻下詔禁衛軍,把王同皎捕來,問成棄軍的罪,發配嶺南去,獨有安定公主親生的兒子,留在公主身旁。

那安定公主見去了王同皎,便暗地裡向韋皇后說知,韋皇后替她做主招韋濯做了駙馬,從此兩人如心如意過著日子。

這時,宮中穢亂不堪,所有太平公主起,中宗皇帝的八個公主,和睿宗皇帝的十一個公主,誰不是私地裡養著許多少年男子,充作面首,每每瞞著自己的駙馬,在背地裡尋一歡作樂。

這安定公主雖說嫁了韋濯,如了自己的心願,但每日和姊妹們在一塊兒遊玩,見她們各有心一愛一的少年男子,帶在身旁遊玩,十分快樂,便也不覺心動起來。

當時,有一個崔湜的弟弟,名叫崔銑,年紀最小,長得活潑伶俐,常跟隨他哥哥在宮中出入,給安定公主看上了,便和韋皇后說知,拜崔銑為太府卿,又把駙馬韋濯廢去。

安定公主便又改嫁崔銑。

這時,崔銑是一個十七、八歲的孩兒,安定公主已在中年,不免有美人遲暮之感。

自得了這崔銑以後,便盡夜縱樂。

他二人狂蕩到十分,也不避寒暑,不避風雨,不上三年工夫,安定公主竟一病身亡。

死後,那王同皎的兒子便上奏道,請將公主的遺體和父親合葬。

那給事中夏侯銛上書勸諫,說公主義絕王廟,恩成崔室,逝者有知,同皎將拒諸九泉!同時,那崔銑也不肯把公主的遺體聽人搬去。

中宗便把安定公主的遺體,判給崔銑埋葬,卻把夏侯銛貶為瀘州都督。

從此以後,那班公主和妃嬪,益發放誕不羈,常常姊妹三五成群,打扮做富貴子弟模樣,騎著高頭駑馬,招搖餅市,每見有熱鬧圍場,公主們也挨肩擦背地混在人叢中,和一班市井無賴調笑為樂。

見有中得自己心意的,便暗暗地招呼侍衛,捉進府去養著。

這時,京師東街有一個走方道士,名喚史崇玄的,每日在那曠場上飛鈸舞劍,為人治病,那左近居民男一女圍著觀看的,十分擁擠。

有一天,這史崇玄正在舞劍作法的時候,忽見東南角上十數個差役擁著一個貴官兒衝進圍來,將閒人驅散。

史崇玄看時,那貴官眉目清秀,神態威嚴,忙上去打恭問訊。

差役傳著貴官的話說:「貴官患骨節酸痛,請道人同進府去,為貴官治病。」

那道士聽了,諾諾連聲。

當有隨從的人,拉過一匹馬來,令道士騎著,隨這貴官進了一所龐大的府第。

轉入一座園林裡,建造得樓台起伏,花木森幽,來來往往的僕役,都是內宮黃門一般打扮。

這史崇玄心中戰戰兢兢的,跟定了一個官役,在園中繞著許多彎兒,走進一座大廳屋中坐下。

靜悄悄地隔了半晌,只見窗外人影幢幢,往來不息,夾一著嬌一聲細語,環珮叮咚,史崇玄心知是內宅眷屬,在窗外窺一探,早嚇得忙把頭低下。

又過了一晌,進來了兩個官役,手中捧著衣巾等物,領史崇玄到浴一室中去,替他渾身梳洗,又漱口淨面,換上一副華麗的靴帽袍褂,在鏡中照著,果然衣履翩翩面目清秀,心想為貴官治病,何必費如許周折?正懷疑的時候,那兩個官役,將他送進一座穹門,轉出一雙垂髫的女兒來接引著,向重房深闥中走去。

走進了幾重帷幕,只見滿目錦繡,芬芳撲鼻,一位麗人高踞繡榻,史崇玄慌忙拜倒在地。

只聽鶯聲一囀,說:「師父起身。」

史崇玄抬頭一看,才恍然大悟,原那貴官便是這麗人改扮的。

如此華貴的麗人,想來不是公主,便是妃嬪了,心中不覺害怕起來,盡彬倒在地,不敢站起身來。

後來,轉進四個侍女來,把史崇玄扶起,又排上酒菜兒來。

那貴婦人高坐當筵,命史崇玄陪坐在一旁,侍女一齊退出,史崇玄眼對美色,鼻領奇香,三杯酒下肚,漸漸地膽大起來。

當夜,那貴婦人便把史崇玄留住在這錦繡堆成的閨房,替她治病。

日子久了,史崇玄才知道這貴婦人便是太平公主,從此便盡心竭力地伺候得太平公主歡喜。

那公主們知道這姑母得了一位師父,便大家到府中來參謁,一群脂粉,圍住了這史崇玄,大家喚他師父。

這師父原也長得仙容道貌,一精一力過人。

內中睿宗皇帝的女兒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最是一愛一修仙學道,各各在府中擺下了盛大的筵席,請史崇玄飲酒,當筵拜史崇玄為師父。

這史崇玄的名兒,一天大似一天,傳在韋皇后和上官昭容耳中,便求皇帝下詔,把師父召進宮來,聽他講經說法。

這史崇玄留在宮中十多天,皇后和各妃嬪賞了無數的金帛,皇帝又下詔拜史崇玄為鴻臚卿,發內帑一百萬,替金仙、玉直兩公主造兩座高大的仙觀。

兩位公主住在仙觀中修道,每隔五、六日,史崇玄便要到觀中來傳道。

每來時,總和太平公主同坐著一車,旌旗輿仗,前後呼擁著。

兩人進得觀來,總是並肩兒走著,對面兒坐著。

這史崇玄攀上了太平公主,聲勢一天一天地浩大起來,滿朝的將相,誰不到觀中來拜見,獻著禮物兒,滿嘴地稱著師父。

安樂公主又在定昆池邊,擺下酒席,請史崇玄赴宴,中宗皇帝和韋皇后也臨幸。

飲酒中間,皇帝先賦定昆池詩一首,令群臣和詩。

那時,有一位黃門官李日知的,詩中有兩句道:「但願暫思居者逸,無使時傳作者勞!」

詩意有譏刺的意思。

當時,群臣見日知的詩,都怕他得罪公主,替他捏著一把汗。

幸得安樂公主是不懂文字的,便也含混過去。

這時,京師的人民,忽然唱著兩句歌謠道:「桑條韋也女!時韋也!」樂宮中有一個值夜的宮女,忽見皇后的衣箱上裙上有五色雲飛出,便聲張起來。

中宗皇帝認是祥瑞之兆,便令內務官寫成圖畫,給百官傳觀。

侍中韋臣源又奏稱:「此是千載難逢之事,請佈告天下。」

中宗依奏,便佈告天下,又下詔大赦天下。

迦葉志忠也奏稱:「昔堯帝未受命,天下歌桃李子;文皇未受命,天下歌秦王破陣樂;則天未受命,天下歌武媚一娘一;皇后未受命,天下歌桑條。」

韋謹上《桑韋歌》十二篇,請編入樂府,皇后祀先蠶,則奏之。

中宗覽奏大喜,傳旨厚賞,一面與皇后行祀南郊。

國子祭酒祝欽明,司業郭山惲,秦稱:「古者大祭祀,後一裸一獻以瑤爵,皇后當助祭天地。」

接著,太常博土唐紹,蔣欽緒卻奏諫說:「周禮只有助祭先王、先公,無助祭天地之文。」

中宗不理,仍以皇后為亞獻,宰相女為齊一娘一,助執籩豆。

齊一娘一有丈夫的,一律陞官。

禮成,大赦天下。

武三思要討皇后的好,又勸眾文武上後號為順天皇后。

中宗又與皇后親謁韋氏宗廟,封後父玄貞為上洛郡王。

當有左撿遺賈虛己奏諫說:「盟書有非李氏王者,天下共棄之。

今陛下復國未幾,遽私後家,先朝禍鑒未遠,甚可懼也!如能令皇后固辭封位,使天下知後宮有謙讓之德,不亦善乎?」

韋後見了這奏章,大怒,一逼一著皇上下旨,革去賈虛己功名,流配到嶺南去。

從此,韋後的權威,一天大似一天。

那武三思既與韋後、上官昭容通一奸一,久有謀弒中宗的意思,時時哄著韋後仿武後故事,自立為女皇。

那三思的兒子武崇訓,又是安樂公主的駙馬,也時時哄著安樂公主進言母后,請廢太子重俊,立自己為皇太女。

這重俊太子,原不是韋後的親生兒子,安樂公主仗著自己是韋後的女兒,常常欺辱太子,罵太子為奴才。

這時,太子無權無勢,只得忍氣吞聲的,不敢在宮中逗留,常常與丞相李多祚在背地裡議論父皇懦弱無能,時時有肅清君側的意思。

那李多祚總勸太子說:「時機未至,且忍耐著!」

這一天,冬至節,太子進宮去朝賀,無意中見韋後和上官昭容陪伴著武三思那種輕狂一婬一冶的樣兒,早不覺把個重俊太子氣得無明火向頂門上真沖,他也不候皇帝出來,急急出宮,在丞相李多祚府中,暗暗地去召集左羽林軍李思沖、李承況、獨孤祚之、沙叱忠義一班心腹武將,矯皇帝旨意,發左羽林軍及千騎兵,在半夜時分,分兩路軍馬直撲武三思、武崇訓府第。

那三思父子正做好夢,被羽林兵直衝進臥室去,活活地擒住,拿粗繩子捆住,送在太子跟前。

他父子二人齊聲嚷著:「太子救我!」重俊太子見了武三思,忍不住滿腔怒氣,拔下佩刀一揮,把三思、崇訓二人的腦袋,一齊砍下。

接著,又搜捉了三思的同一黨一十多個人,太子咐咐一齊殺死。

一邊使左金吾大將軍,成王千里,領一千兵土,守住爆城。

太子自己統兵三千,直趨肅章門,斬關直入,搜索韋皇后、安樂公主、上官昭容一班一婬一婦。

驚動了中宗皇帝,披衣跣足,帶領十數名太監走出宮來。

正值韋後和安樂公主、上官昭容,慌慌張張地逃來,一見了皇上,便上前去圍住,前推後擁的把個皇帝送上玄武門樓去,吩咐緊閉宮門。

一面傳旨,宰相楊再恩、蘇瑰、李嶠、宗楚客、紀處訥一班武臣,統兵二千餘人,守住太極殿。

又詔右羽林將軍劉仁景一班武將,帶領留軍飛騎數百人,去抵敵太子的人馬。

那李多祚兵到玄武門,不得人。

中宗皇帝倚身在城樓上,親身向城下兵土說道:「爾等原皆是朕之爪牙,今為何忽然作亂?

速殺賊者有賞!」那班兵士,見了天子的顏色,一齊拜倒在地,口稱萬歲。

轉過身去,反把李多祚用亂刀吹死。

那李思沖、李承況、犯孤祚之、沙叱忠義一班同一黨一,見大勢已去,便也紛紛逃散。

重俊太子帶著手下幾個親兵,逃出京城,逃上終南山去宿了一宵。

這終南山離突厥很近,第二天,太子便從終南山逃下來,向通突厥的大路上走去。

看看走到靠晚,兩一腿酸痛,萬分難走,肚子裡又十分飢餓,便揀路旁一方大石頭上坐下。

歇歇看看,左右只剩兩個兵土,都是垂頭喪氣的模樣。

太子奔波了一天,十分疲倦,不覺把身軀斜倚在樹根上矇矓睡去。

那兩個兵士,見太子睡熟了,便陡起歹意,悄悄地商量,乘太子睡熟的時候,拔下佩刀,把太子殺死,拿了太子的首級,奔回京師來。

在半路上,遇到趙思慎帶了大隊人馬趕來,那兵士獻上首級。

趙思慎把太子首級繳與宗楚客,楚客去奏明皇上。

中宗下詔將太子首級獻上太廟。

這時,韋皇后見死了武三思,心中萬分淒涼,聽說太子首級到京,便下懿旨:「將太子首級,在三思、崇訓父子柩前致祭。」

韋皇后和安樂公主親自到靈前弔奠。

正在這時候,忽見一位官員,白袍白冠,搶上靈座前來抱住太子的首級,嚎啕大哭。

又脫一下白袍來裹一住太子的首級,抱在懷中不放。

眾人看時,這官員名叫寧嘉勖,現為永和丞之職。

當時,宗楚客帶領兵士在靈前保衛,見寧嘉勖如此行動,便喝令兵士上前去把首級奪下,把寧嘉勖揪下堂來,交刑部打入監獄中去。

自從重俊太子死後,那韋皇后的權力愈大,每日由皇后垂簾聽政,中宗皇帝只坐在宮中不問外事。

皇后下諭,改國號為景龍元年。

這一年,元宵燈節;京師地方為慶祝皇后,大街小巷,都掛著奇異燈綵,十分熱鬧。

韋後便和中宗打扮成平民模樣,悄悄地從後宰門坐著街車,到大街上觀燈遊玩去。

又下旨,命開放宮門,縱令宮女出外觀燈。

那三千宮女,得了這個旨意,人人歡喜,呼姊喚妹的,打扮成紅紅綠綠,一隊一隊地走出宮去,在大街小巷中遊玩著。

那班宮女,長年幽居在宮中的,如今放出宮來,忽然見了這繁盛的街市,便十分快樂,成群結隊地到處遊行、說笑,快活得忘了形。

便有京師地面許多流一氓無賴,好似蚊蠅見了血一般的,大家上去把宮女緊緊圍住,花言巧語地哄著說,某處有奇妙的燈綵,某處有熱鬧的市場。

那班宮女,齊是天真爛慢的女孩兒,如何懂得外面險惡的人心!有許多年紀已到十七、八歲,平日在宮中,看慣了后妃那種一婬一蕩的樣兒,自己也巴不得揀一個如意的郎君,一雙一對地過著日子,因此她們一見男子來哄騙,她便也甘心情願地跟著男子們跑去。

這一跑,三千個宮女,竟跑去了大半,只有一千多名宮女回宮來的。

這一晚,皇帝和皇后從大街上看燈回來,又悄悄地臨幸兵部侍郎韋嗣立府中去。

那韋嗣立正和一班同僚官在家中開夜宴,飲酒行令,十分熱鬧,忽然見皇帝、皇后直走到筵前,嚇得屋子裡的那班官員,一齊跪下地去接駕。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唐代宮闈史
第01 回 淺笑輕歌內府開家宴 遺紅拾翠深宮戲宣華第02 回 金盒傳來子占父妾 凌波步去儂奪郎心第03 回 誇國富海市陳百戲 訴衷情明燈映紅顏第04 回 眼波當筵會心默默 火光匝地群盜凶凶第05 回 燕子人懷嬌魂初定 才郎列座慧眼頻親第06 回 紅拂姬人奔公子 紫髯俠客盜兵符第07 回 茶蘼架下苦雨破好事 都護帳裡烹兒饜饞涎第08 回 花嫩不經抽春風幾度 眼媚宜露洗柳色無邊第09 回 剪綵成花秦夫人弄巧 望輦結怨侯家女投環第10 回 談天文袁紫煙得寵 貼人情大姨娘多情第11 回 玉環贈處郎心碎 錦纜纖時殿腳行第12 回 畫長眉絳仙得寵 幸迷樓何稠獻車第13 回 玩童女初試任意車 砍瓊花忽得長春藥第14 回 烽火連天深宮讀表 笙簫徹夜絳帳搖身第15 回 樓外烽煙書生畫策 宮中酒色將軍人彀第16 回 聚家寶李淵起義 相英雄虯髯讓賢第17 回 陳水戲燈火澈御沼 步月光鹿影驚帝座第18 回 巡宮闕月下遇紅顏 坐錦屏裙邊訂白首第19 回 徹宮禁私通魏氏 入閣門慘殺朱妃第20 回 白絹繞頸煬帝就死 紅顏貼體蕭後貪生第21 回 恩怨分明美人成烈女 忠義昭著內官護幼君第22 回 夏建德自立為王 竇線娘巧戰得婿第23 回 舊事重提蕭後忍辱 新仇暗結秦王遭擒第24 回 馬上墜弓鞋世民結襪 宮中正帝位李淵點妃第25 回 通貴妃父子聚雇 爭良田妃嬪結怨第26 回 衛懷王淫兇殺乳母 隱太子貪色劫夫人第27 回 弟殺兄玄武門喋血 父禪子唐太宗即位第28 回 王將軍巧計殺主 魏丞相私訪遺孤第29 回 恩情纏綿楊妃失節 宮闈幽秘裴氏送兒第30 回 天子風流侄配嬸 東宮橫暴奴私主第31 回 雙美人搓脂摘玉 一老妻結義守情第32 回 興佛法玄奘出使 伏禍胎武氏承恩第33 回 簫聲起處初施雨露 素筵張時再證恩情第34 回 排異己蕭妃遭謫 喜歡心皇后屈尊第35 回 王皇后失寵遭廢 韓夫人當筵承幸第36 回 迎喜宮母女承寵 榮國第帝王祝壽第37 回 逼姦宮眷敏之得罪 慘殺后妃武氏行權第38 回 一廢再廢終立太子哲 初立繼立虛設皇帝哲第39 回 炊突無煙佳人喪命 閨闈抱病公主易夫第40 回 馮小寶初入迷魂陣 來俊臣威震麗景門第41 回 築明堂大興土木 奪寵姬禍因姦淫第42 回 薛懷義力竭身死 張易之身強中選第43 回 玉臂觸處情心動 美貌傳時贅婿來第44 回 皇太女天開異想 崔侍郎暗縱嬌妻第45 回 拔佛須公主斗巧 游夜園駙馬偷香第46 回 皇后裙邊雲飛五色 太子府中議滅三思第47 回 韋皇后妙選面首 馮七姨奇制薦第48 回 慧范和尚雙雕艷福 太平公主三日奇緣第49 回 朱棒橫飛后妃慘死 香木雜佩帝子中讒第50 回 惠妃得子金神人脅 明皇遇仙黑僧降龍第51 回 惠妃計殺太子 力士夜進梅妃第52 回 廊閣紆聳驪山宮 龍鳳騰舞華清池第53 回 翁占媳楊貴妃承寵 兄通妹虢夫人守寡第54 回 冰盤獻荔枝 溫池賜香湯第55 回 盜美姬慶緒奪父妾 續舊歡采蘋承皇恩第56 回 楊貴後翠閣爭夕 唐明皇夾幕藏嬌第57 回 楊玉環醉排風流陣 李太白狂草訓蠻書第58 回 幸曲江寡婦承恩 返楊府寵姬逢怒第59 回 貴妃截發贖寵 宮女窺浴動情第60 回 占廈屋夫人營新 第調靈禽天子泣花墳第61 回 唐天子鬥雞 楊國舅私妹第62 回 賜御香明駝私發 辱寵臣內殿憤爭第63 回 賜婚姻楊家極寵 討奸佞張氏遺裔第64 回 安祿山驚破霓裳曲 楊貴妃醉戲小黃門第65 回 長生殿梅妃受辱 馬嵬驛國忠喪生第66 回 白綾三尺貴妃畢命 短劍一揮夫人輕生第67 回 蜀道中玄宗讓位 新殿上龜年罵賤第68 回 李暮題詞看錦襪 杲卿割舌殉孤城第69 回 許遠計殺敵將 張巡慘烹愛姬第70 回 豬兒夜刺祿山 龜年途遇李暮第71 回 念梅妃宮中刻像 欺太上皇道旁拉馬第72 回 會亡妃玄宗宴駕 愛良娣肅宗懼內第73 回 玉美人引出真美人 假夫妻配成怨夫妻第74 回 箭貫玉頸注緣分 杯飲酒淚識恩情第75 回 進忠言建寧王自盡 戀癡情李夫人喬裝第76 回 輔國貪心竊奇寶 秋葵洩妒私俊男第77 回 李輔國行兇殺國母 程元振設計除奸雄第78 回 牟羽可汗涎母色 代宗皇帝戀後情第79 回 落魄女子充故釧 多情天子憐新人第80 回 元載納嬌妻身敗名裂 子儀綁愛子義正辭嚴第81 回 粉面郎後宮惑女 錦衣人深山訪賢第82 回 吳國舅力除大憝 小公主下嫁狂兒第83 回 德宗曲意媚王女 士會棄官娶美人第84 回 急色兒好色取辱 薄命婦安命作丐第85 回 亂宮眷朱變節 擊奸臣秀實盡忠第86 回 安樂王月下刺賊 德宗帝宮中絕糧第87 回 退長安朱縱色 守項城楊氏助夫第88 回 竇桂娘忍辱報仇 李宿衛癡情燕主第89 回 聽讒言謀廢太子 和番人遣嫁公主第90 回 拘弭國進寶 盧眉娘全貞第91 回 雲煙縹緲天子求仙 粉黛聯翩學士承寵第92 回 法門寺迎佛骨 中和殿破私情第93 回 春色微傳花障外 私情敗露掖庭中第94 回 叔戀侄文宗急色 女負男太子殉情第95 回 奪美妾武宗下辣手 報宿恨鄭後行殘心第96 回 競豪華公主下嫁 貪荒淫天子蒙塵第97 回 遭大劫黃巢造反 忌明主季述逼宮第98 回 殺宦官全忠立威 弒昭帝史太行兇第99 回 縊太后歸束唐室 戀妻嬸斷送晉朝第100 回 長安禍起郭威稱帝 陳橋兵變趙宋受禪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