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宮闈史》第78 回 牟羽可汗涎母色 代宗皇帝戀後情:這以子妻母,在回紇國原是平常事情;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唐代宮闈史》第78 回 牟羽可汗涎母色 代宗皇帝戀後情

唐代宮闈史

第78 回 牟羽可汗涎母色 代宗皇帝戀後情

寧國公主在回紇國中,有美人之目,如今文君新寡,徐一娘一半老,她的親生兒子牟羽可汗登位以後,忽戀親母風韻,欲娶母親為後。

這以子妻母,在回紇國原是平常事情;但叫這寧國公主如何好意思抱子為夫,只得辭回大唐。

牟羽可汗實因一愛一中國女子,見母親不肯嫁他,便也打發大臣到唐朝來求婚;代宗因情面上推卻不過,便指僕固懷恩之女,嫁與牟羽可汗為妻。

那僕固懷恩之女,雖也是年少貌美,但在牟羽可汗眼中看去,總不及寧國公主的風韻動人;因此夫妻二人,過不上一年光景,便時反目。

在牟羽可汗的意思,仍欲到中國來,把他母親接去,配作妻子;屢次派使臣到唐朝來,假問公主起居為名,請公主回國去。

這寧國公主是一個貞靜自一愛一的婦人,如何肯做這亂一倫的事情?便堅辭不去。

那時惱動了這位牟羽可汗,他便想親自帶兵,打進唐室京師來,搶劫他母親回國去,硬做成親。

恰巧有史朝義謊報說,中原無主,牟羽可汗便帶領回紇大兵長驅入關,見沿途州縣空虛,人民流亡,他便乘機劫奪田地,擄掠人畜,一連失陷了十幾座城池。

急報到了深宮,代宗也覺驚慌;急遣僕固懷恩前往撫一慰,又命長子雍王適,統兵到陝州去,仰勞牟羽可汗的駕。

那時回紇國的兵,列營在河北;雍王與御史中丞藥子昂,兵馬使魏琚,元帥府判官韋少華,行軍司馬李進,一行人共赴回紇營中,與牟羽可汗相見。

那牟羽可汗,高坐胡一床一,一逼一令雍王跪拜;藥子昂在一旁看了大憤,趨前高聲說道:「雍王是大唐天子長子,兩宮在殯,禮不當拜!」牟羽可汗不言,大將車鼻在一旁代答道:「唐天子與可汗曾約為兄弟,雍王見我可汗,如子侄之見叔伯,禮應跪拜。」

魏琚也在一旁抗聲說道:「雍王為大唐太子,他日即為華夷共主,豈能屈節拜汝外國可汗?」

牟羽可汗聽了大怒,便以目視車鼻,揮兵直上,捉住藥子昂等四人,即按在地下,各鞭背三百。

雍王滿面羞慚,退出營來。

當晚韋少華與魏琚二人,因傷勢太重而死。

雍王十分憤怒,意欲進兵攻打回紇營,替二人報仇。

諸路節度使,亦調兵相助。

藥子昂便竭力勸阻,說:「賊尚未滅,不應輕啟釁端。」

僕固懷恩與牟羽可汗,有翁婿之誼,便從中調處。

令牟羽可汗帶領回紇兵士為前驅,與各路兵馬齊向東京進發,圍攻史朝義。

雍王在陝中留守。

史朝義領兵十萬,與唐朝諸將對陣。

諸路節度使中,惟有鎮西節度使馬璘,最是勇敢,領眾軍直殺入敵陣,銳不可當。

史朝義被官兵殺得棄甲拋盔,自相踐踏,一屍一滿山谷,斬首至六萬級,捕擄二萬人。

朝義退走鄭州,僕固懷恩乘勝奪回東京城;可恨那回紇兵,自河一陽一入東京,肆行殺掠,搶劫一奸一婬一,東京百姓,一再遭殃。

待搶劫完畢,回紇兵便一把火,把一座東京城竟燒去了半座。

諸路兵馬,皆因追殺朝義,亦無暇顧及。

那史朝義被各路兵馬,追趕得無路可走,便去投奔契丹部,又被范一陽一留守李懷仙,追殺回來;看看部下七零八落,只剩得十餘騎,史朝義料難保全,便縊死在醫閭廟門口。

唐朝安祿山、史思明兩次大亂,直鬧了四年,到此時,才得太平。

但史朝義雖打平,而回紇卻在各州縣縱兵一婬一掠,人民逃散,城郭荒涼。

代宗皇帝沒奈何,一面令趙城尉馬燧私贈賄賂,給回紇兵各將帥,勸阻他們的強一暴行為,一面又下旨,特冊立回紇可汗為英義建功毗伽可汗。

自可汗至宰相,共賜實封二萬戶,又進僕固懷恩為尚書左僕射,兼中書令,坐鎮朔方。

令護送回紇可汗歸國。

那牟羽可汗,見唐室天子如此優待,便也不好意思再胡鬧了。

只是臨走的時候,還不能忘情於寧國公主,便請公主同返回紇國去;寧國公主知道牟羽可汗一婬一心未死,便願選爆女四人,贈與牟羽可汗。

牟羽可汗得了唐朝宮女四人,也是歡喜;帶回宮去,晝夜一婬一樂。

這且不在話下。

但這寧國公主真是紅顏薄命,不知怎麼的,因牟羽可汗如此一鬧,她這美人的名兒,直傳到吐蕃可汗的耳中。

那吐蕃可汗,原也久已羨慕中國的女色。

如今打聽得唐朝有一位絕色的寧國公主,又是文君新寡,便也十分羨慕,即打發使臣到唐朝來,指名要求娶寧國公主。

堂堂一位公主,豈肯做再蘸婦人?

代宗皇帝便也嚴辭拒絕了。

誰知那吐蕃可汗,竟羞惱成怒,頓時邀同吐谷渾、一黨一項、氐、羌各部落蕃兵,二十萬人馬,長驅東入;前鋒沖關陷州,轉眼已一逼一近邠州地界了。

邠州節度使火急報與朝廷。

那邠州地方,與京師相距不遠,代宗得了警報,不覺大駭,當即召集群臣商量退兵之計。

那長安地方,離邠州只數百里遠近,叫代宗皇帝如何不焦急?但當時在朝的,都是文官,得了這個消息,彼此面面相覷,也想不出一條禦敵的計策來。

當初唐朝金城公主,嫁與吐蕃可汗,與吐蕃在赤嶺下,立定界碑,仗著金城公主與吐蕃可汗以恩義結合,總算保得幾年太平。

待金城公主去世以後,吐蕃又與唐朝失和,屢次覬覦唐室邊界。

當時幸得河隴一帶節度使如王忠嗣、哥舒翰、高仙芝一班將帥,守禦有方,尚無大患。

至安史作亂,所有邊界守兵,俱徵召入東西兩京,四境空虛。

在肅宗初年,吐蕃可汗娑悉籠獵贊,乘唐室內亂,便攻取威武河源等軍,並陷廓、霸、岷諸州。

代宗即位時候,又攻入臨洮。

那時郭子儀雖力平安史之亂,但也頗憂慮吐蕃之禍,在前一年,便上奏勸代宗須慎防吐蕃。

這時朝廷內程元振專權,得了外人賄賂,私通吐蕃;郭子儀奏章入朝,俱被程元振扣留住。

到這年春天,吐蕃又大舉入寇,攻破大震關,連陷蘭州、廓州、河州、鄯州、洮洲、岷州、秦州、成州、渭州一帶地方,盡佔了河西隴右地方。

那邊關告急文書,和雪片似地送進朝廷來,俱被程元振一人藏匿著,不使上聞。

到此時,吐蕃可汗打聽得寧國公主是中原第一個美人,便遣使來京求婚;若答應他的婚姻,他便願退兵出關,永遠稱臣。

無奈這寧國公主貞節自守,誓死也不肯做失節婦人。

吐蕃可汗誓欲得此美人,便長一驅一直一入,到涇州地方;那涇州刺史高暉,原是程元振的羽一黨一,早與吐蕃可汗暗通聲氣。

一見吐蕃兵到,便開城迎接,把城也獻了;一面自願充蕃人的嚮導,又攻入鄰州。

鄰州刺史官逃進京師來,報告吐蕃凶橫情形,代宗才得聞知。

沒奈何只得令郭子儀前去救應。

那郭子儀救兵未至,吐蕃兵已浩浩蕩蕩,殺奔奉天武功,橫渡渭水而來。

那時雍王適,使判王延昌,星夜趕進京師來,請求救兵;又被程元振攔阻,不得入見。

那時渭河北面守將呂月,率一精一銳二千人,與吐蕃兵奮勇搏戰;那吐蕃兵漫山遍野而來,呂月終至戰敗被擒;吐蕃兵直衝過便橋,攻至京師城下。

滿朝文武,俱各張皇逃命,宮廷大震;那班妃嬪,都圍住代宗痛哭。

代宗見勢已危急,只得帶領一班妃嬪,由雍王適率領一小隊人馬保護著,出奔陝州。

郭子儀聞得京師危急,忙從鹹一陽一領兵趕回;一入京師,只見百官逃散,人民流離。

打聽得皇帝已出亡在外,便急急追蹤出城。

才到開遠門口,遠遠見將軍王獻忠,帶領著騎士五百人,擁了豐王珙,後面跟著幾個官員;又另備花車一輛,車中卻是空的,前面一對紅旗,伕役百餘人,各各扛抬著豬羊牲口,臉上各有得意之一聲,洋洋而來。

郭子儀一看,知是投順吐蕃去的。

便橫刀躍馬,趕上前去,攔住去路,大聲喝問:「汝等欲何往?」

王獻忠見是郭子儀,先有幾分膽寒,忙下馬躬身說道:「今主上東遷,社稷無主;公身為元帥,何不行廢君立君之事,以副民望?」

獻忠話未說完,那豐王珙也上前來說道:「元帥為國家重臣,今日之事,只須公一言便定。

公奈何不言?」

郭子儀大聲說道:「朋友尚不可乘人之危,況殿下與聖上系叔侄之親,豈可骨肉相殘?今日之事,下官只知有天子,不知有他!」

說著,便怒目而視。

幾句話,說得人人驚慌,個個羞慚。

郭子儀又喝著王獻忠道:「今日獻城降虜之計,必出於汝!豈不畏國法耶?」

說得眾人啞口無言。

郭子儀便令諸人隨著自己,出了京城,向東而行,沿路招撫散兵,前往陝州,保護代宗。

這京師只成了一座空城,那吐蕃可汗,到京城,見宮殿巍峨,卻不敢徑入;當有唐朝降將高暉,首先馳入。

那吐蕃可汗,隨後進了後宮。

這時六宮妃嬪,俱已逃散,只留那些老病的宮女,給吐蕃人見了,已視為天仙美一女,各各搶佔了去。

只有這吐蕃可汗,一入宮門,便搜尋那寧國公主;這寧國公主,看看城郭破碎,帝后遠走,自歎命薄,早巳投入太液池中,自己淹死了。

可憐這吐蕃可汗,千辛萬苦地殺進京師來,只撲了一個空,心中大失所望;便令他手下大將馬重英等,在京師地方,焚掠一婬一殺,把一座錦繡的長安城,鬧得十室九空。

吐蕃又從民間去搜出一位唐朝的子孫廣武王承宏,便立他為帝。

又令前翰林學士於可封為相。

打聽苗晉卿是唐朝一位賢臣,便把他從家裡拖出來,拜他做太宰官。

那苗晉卿站在朝堂上,卻是閉口不說一語;吐蕃可汗,卻高坐殿頭,呼叱百官。

自有一班貪戀祿位的無恥官員,聽這外國王的叱吒。

這時郭子儀手下軍士甚少,到御宿川地方,紮住人馬;一面令判官王延昌,到商州去招撫舊部。

那各路軍馬,得了郭子儀的號令,齊奔赴鹹一陽一來。

郭子儀對各將帥哭說一番,求大家同心協力,收復京城;眾軍官都感激涕零,誓遵號令。

郭子儀一人先至行宮,朝見代宗皇帝;代宗怕吐蕃兵馬趕出潼關來,欲留子儀護駕。

子儀奏稱:「臣不收復京師,無以對先帝;我若出兵蘭田,虜必不敢東來,請陛下勿憂。」

代宗准奏。

郭子儀便派左羽林大將軍長孫全緒,率二百騎出蘭田,授以密計。

並令第五琦為京兆尹,與全緒同行。

且調寶應軍使張知節,統兵千人,作為後應。

全緒軍駐在韓公堆,白日打鼓,夜間放火,作為疑兵。

另選騎兵二百人,渡過滬水,游弋長安。

吐蕃兵此時,已飽掠,正欲滿載而歸。

忽聽得城中百姓,彼此歡呼道:「郭令公從商州調集大軍來攻長安矣!」吐蕃可汗令探馬出城去探聽,回來報稱:「郭公確有大隊官軍,即日前來圍攻京師。」

吐蕃大將馬重英,聽了這消息,不由得惶恐起來;在半夜人靜時候,京師四城鼓聲驟起,接著一片喧嚷,隱約聽得「郭令公」三字。

郭令公,便是郭子儀,因前封代國公,後封汾一陽一王,京師百姓,都稱他郭令公。

那高暉聽了這喊聲,先已嚇得驚魂失魄,連夜出城逃走。

那吐蕃可汗亦站不住腳了,即帶領眾蕃兵向北退去。

其實此時郭子儀尚在鹹一陽一地方,皆由長孫全緒打發手下部將王甫潛入城中,一陰一結少年數百人,乘夜在城中鼓噪。

可笑吐蕃一二十萬將士,竟被「郭令公」只三字嚇退了。

這全是郭子儀之妙計。

吐蕃兵退,捷報到了鹹一陽一,子儀轉奏行在,請代宗迴鑾。

代宗正巡閱潼關,查出豐王珙等在京師做的反叛事體,便勃然大怒,傳旨賜豐王自盡,一面返駕京師。

代宗尋覓得寧國公主的一屍一骨,從豐埋葬。

此番吐蕃作亂,皇帝出奔,全是程元振一人從中作祟;他在暗地裡勾通了外國,滿想藉著吐蕃的兵力,滅去唐朝,平分天下。

如今被郭子儀一番計謀,依舊保住了唐家天下,他心中萬分惱悶,把個郭子儀恨入骨髓了。

如今皇帝迴鑾,在程元振也只得裝做沒事人兒一般,也隨駕回朝。

當時只有一位太常博士柳伉,上奏彈劾程元振。

他那表章上說道:「犬戎犯關度隴,不血刃而入京師;劫宮闕,焚陵寢,武士無一力戰者,此將帥叛陛下也。

陛下疏元功,委近習,日引月長,以成大禍;群臣在廷,無一人犯顏回慮者,此公卿叛陛下也。

陛下始出都,百姓填然奪府庫,相殺戮,此三輔叛陛下也。

自十月朔召諸道兵,盡四十日,無只輪入關,此四方叛陛下也。

陛下必欲存宗廟,定社稷,獨斬程元振首,馳告天下;悉出內使,隸諸州,持神策兵,付大臣。

然後削尊號,下詔引咎。

如此而兵不至,人不感,天下不服,臣願闔門寸斬以謝陛下!」他這疏中,說得何等痛切?當時諸路節度使,只因痛恨程元振一人,所以代宗屢發詔征諸道兵,卻無一應一召的;到此時,代宗讀了柳伉的奏章,心中方有感動。

只因當初程元振有護駕之功,便也不忍取他的一性一命;只削奪官爵,放回田里。

那程元振得了詔書,還是說皇上不念舊情,十分怨恨。

代宗回朝的第三日,便在兩儀殿賜郭子儀宴,文武百官陪宴;當殿又賜郭子儀鐵券,畫像在凌煙閣上,算是唐室極大的忠臣。

到此時,復得安享太平。

代宗在危急出奔的時候,還不忘情於李夫人,帶著李夫人,一同至陝州避亂,如今又帶著李夫人回宮來。

李輔國早已去世,一無顧忌;代宗便下旨,冊立李夫人為正宮皇后,立雍王適為皇太子。

代宗和李夫人二人的心願,到此才得償了。

帝后二人在宮中,形影不離,言笑相親,十分恩一愛一;所有六宮妃嬪,都不得望見天子顏色。

代宗欲掩去皇后從前的事跡,特令皇后冒姓獨孤氏,宮中都稱她為獨孤一娘一娘一。

這獨孤皇后,隨身帶著一架短琴,每一彈奏,空中宛似有鬼神吟唱的聲音。

代宗皇帝問:「此琴何以有如此神異?」

獨孤皇后奏答:「此琴原為東海彌羅國所獻,同時尚有一鞭,鞭稱軟玉鞭,琴稱軟玉琴。

當時李輔國得了外國貢物,往往沒收入自己府庫中;宮中帝后,一無聞知。

軟玉鞭,李輔國已送入宮中,張皇后收藏著,獨有此軟玉琴,沒在李輔國府庫中。

皇后在李輔國家中時,獨一愛一此琴,因此隨帶在身旁。

此琴身繫平常桐木所製,原不足異;只因琴上的絃線,原是碧玉蠶所吐之絲。

東海彌羅國,有一種桑樹,枝桿盤屈,覆地而生;大者連延十數頃,小者蔭亦數百畝。

樹上有蠶,身長四寸,遍體金色,吐絲成碧綠色,亦稱謂金蠶絲。

一尺長的絲,可以拉成一丈長,一搓一成絃索,裡外透明,雖合十夫之力挽之,亦不能斷。

製成一弩一弦,箭發可達一千步遠;製成弓弦,箭發可達五百步遠。

那軟玉鞭光可鑒物,雖藍田美玉,不能勝之。

屈之首尾相接,舒之則勁直如繩。

雖以斧鎖鍛斫,終不能傷缺。」

代宗聽了皇后這一番話,便在滿宮中找尋這軟玉鞭;後來代宗游幸興慶宮,在夾牆內,尋得一個寶匣,匣中藏著一支玉鞭,那一柄一上刻著「軟玉鞭」三字,與皇后那張軟玉琴,配成對兒。

獨孤皇后,是不會騎馬的;代宗又每日退了早朝回宮來,親自挽著一匹青鬃小駒,扶皇后跨上雕鞍。

在興慶宮四面走廊下,教皇后學著騎馬。

柳腰親扶,玉肩軟貼,笑語相親,馳驅如意;宮廷之間,自有許多樂事。

代宗每日只一愛一與皇后親一暱,所有國家大事,一齊托付與丞相元載。

六宮中妃嬪,見萬歲一性一情和順,便終日追隨著遊玩;便是代宗皇帝,要得皇后的歡喜,也令那班妃嬪們陪著飲酒歌舞。

許多妃嬪,誰不要討皇帝的好,便個個打扮得花枝招展似的,在萬歲和一娘一娘一跟前跳著唱著。

可憐她們獻盡狐媚,滿心想得萬歲的憐一愛一,得皇帝的臨幸;誰知這代宗一心在皇后身上,一到宮燈明亮,那皇帝便和皇后二人,雙雙攜手,回正宮自尋一歡一愛一去了。

只丟得六宮粉黛,冷落枕衾。

這位一娘一娘一未入宮以前,已和皇帝私地裡生了一個皇子,取名一個回字,現已封為韓王;入宮以後,接著又生一個女兒,便是華一陽一公主,長得和母親一般美麗,代宗十分歡喜,常常抱在懷中,逗著她玩笑。

一日,萬歲和一娘一娘一遊幸,至寶庫門前;遠望屋頂上,透出一縷神光來,照射在空中,搖閃不定。

代宗甚是詫異,忙傳掌庫大臣來問時,那大臣奏稱:「庫中有寶物,每夜發光,穿射屋頂。」

代宗便命開著寶庫門,進屋去看時,只見那神光是從寶櫥裡一個絳紗袋中發出來的。

代宗伸手去把絳紗袋摘下來,打開來看時,原來袋中藏著一粒潔白光明的大圓珠;那珠子托在掌中,光芒卻照射一室。

代宗看了這珍珠,不覺歎息著,對皇后說道:「此名上清珠,原是玄宗太上皇在時,罽賓國所獻。

當時朕年甚幼,為太上皇所一愛一,常稱朕有異相,為吾家一有福天子。

便以此上清珠賜朕,裹以絳紗囊,繫於朕頸上;直至太上皇升遐,才把此珠收入寶庫中,日久朕亦忘之。

今見此珠,如重見祖父也!」代宗說時,獨孤皇后,去把上清珠取在手中看時,見珠中隱約有仙人玉女雲鶴絳節之像;適值保姆抱著華一陽一公主隨在身後,那公主見了寶珠,便伸著兩隻玉雪似的小手來抓取,皇后便把上清珠連繩子替公主掛在頸子上。

那小鮑主見得了珠子,便開口嘻嘻地笑著。

代宗歡喜,便把珠子賞給公主。

那保姆聽了,忙抱著公主叩頭謝恩。

這時李輔國已死,他生前吞沒外國進貢來的珠寶,藏在府中的,有千餘件;到此時獨孤皇后對代宗皇帝說了,代宗便打發幾個內臣,往李輔國府中去查抄。

所有府中藏著的奇珍異寶,盡數沒收入大內寶庫中。

有香玉、辟邪二寶,每件高一尺五寸,已被李輔國在生前毀去。

那香玉的香氣可聞於數百步以外,上面雕成樓台人物,十分工細;雖嚴鎖密封,藏在金箱石匱中,終不能掩其氣。

人從玉一房行過,或衣角拂拭,便香留襟袖,終年不散;便把衣服洗濯數回,亦不消失。

李輔國生時,常將此二寶置在座旁。

一日,李輔國正脫巾櫛沐,忽聞辟邪發聲大笑,那香玉中卻不住地發出悲哭聲來。

李輔國大詫,忙向二寶呵喝。

誰知那大笑的,變而狂笑;悲哭的,卻又涕泗交流。

李輔國心中惡之,隨手拿起一支鐵如意,把二寶打成碎粉;喝令婢子拿去,投入廁中。

從此李輔國屋中時時聞得悲號之一聲。

那輔國所住的宅子四周,路人從他牆外走過,便聞得香風濃郁,終年不散。

第二年,李輔國便被刺而死。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唐代宮闈史
第01 回 淺笑輕歌內府開家宴 遺紅拾翠深宮戲宣華第02 回 金盒傳來子占父妾 凌波步去儂奪郎心第03 回 誇國富海市陳百戲 訴衷情明燈映紅顏第04 回 眼波當筵會心默默 火光匝地群盜凶凶第05 回 燕子人懷嬌魂初定 才郎列座慧眼頻親第06 回 紅拂姬人奔公子 紫髯俠客盜兵符第07 回 茶蘼架下苦雨破好事 都護帳裡烹兒饜饞涎第08 回 花嫩不經抽春風幾度 眼媚宜露洗柳色無邊第09 回 剪綵成花秦夫人弄巧 望輦結怨侯家女投環第10 回 談天文袁紫煙得寵 貼人情大姨娘多情第11 回 玉環贈處郎心碎 錦纜纖時殿腳行第12 回 畫長眉絳仙得寵 幸迷樓何稠獻車第13 回 玩童女初試任意車 砍瓊花忽得長春藥第14 回 烽火連天深宮讀表 笙簫徹夜絳帳搖身第15 回 樓外烽煙書生畫策 宮中酒色將軍人彀第16 回 聚家寶李淵起義 相英雄虯髯讓賢第17 回 陳水戲燈火澈御沼 步月光鹿影驚帝座第18 回 巡宮闕月下遇紅顏 坐錦屏裙邊訂白首第19 回 徹宮禁私通魏氏 入閣門慘殺朱妃第20 回 白絹繞頸煬帝就死 紅顏貼體蕭後貪生第21 回 恩怨分明美人成烈女 忠義昭著內官護幼君第22 回 夏建德自立為王 竇線娘巧戰得婿第23 回 舊事重提蕭後忍辱 新仇暗結秦王遭擒第24 回 馬上墜弓鞋世民結襪 宮中正帝位李淵點妃第25 回 通貴妃父子聚雇 爭良田妃嬪結怨第26 回 衛懷王淫兇殺乳母 隱太子貪色劫夫人第27 回 弟殺兄玄武門喋血 父禪子唐太宗即位第28 回 王將軍巧計殺主 魏丞相私訪遺孤第29 回 恩情纏綿楊妃失節 宮闈幽秘裴氏送兒第30 回 天子風流侄配嬸 東宮橫暴奴私主第31 回 雙美人搓脂摘玉 一老妻結義守情第32 回 興佛法玄奘出使 伏禍胎武氏承恩第33 回 簫聲起處初施雨露 素筵張時再證恩情第34 回 排異己蕭妃遭謫 喜歡心皇后屈尊第35 回 王皇后失寵遭廢 韓夫人當筵承幸第36 回 迎喜宮母女承寵 榮國第帝王祝壽第37 回 逼姦宮眷敏之得罪 慘殺后妃武氏行權第38 回 一廢再廢終立太子哲 初立繼立虛設皇帝哲第39 回 炊突無煙佳人喪命 閨闈抱病公主易夫第40 回 馮小寶初入迷魂陣 來俊臣威震麗景門第41 回 築明堂大興土木 奪寵姬禍因姦淫第42 回 薛懷義力竭身死 張易之身強中選第43 回 玉臂觸處情心動 美貌傳時贅婿來第44 回 皇太女天開異想 崔侍郎暗縱嬌妻第45 回 拔佛須公主斗巧 游夜園駙馬偷香第46 回 皇后裙邊雲飛五色 太子府中議滅三思第47 回 韋皇后妙選面首 馮七姨奇制薦第48 回 慧范和尚雙雕艷福 太平公主三日奇緣第49 回 朱棒橫飛后妃慘死 香木雜佩帝子中讒第50 回 惠妃得子金神人脅 明皇遇仙黑僧降龍第51 回 惠妃計殺太子 力士夜進梅妃第52 回 廊閣紆聳驪山宮 龍鳳騰舞華清池第53 回 翁占媳楊貴妃承寵 兄通妹虢夫人守寡第54 回 冰盤獻荔枝 溫池賜香湯第55 回 盜美姬慶緒奪父妾 續舊歡采蘋承皇恩第56 回 楊貴後翠閣爭夕 唐明皇夾幕藏嬌第57 回 楊玉環醉排風流陣 李太白狂草訓蠻書第58 回 幸曲江寡婦承恩 返楊府寵姬逢怒第59 回 貴妃截發贖寵 宮女窺浴動情第60 回 占廈屋夫人營新 第調靈禽天子泣花墳第61 回 唐天子鬥雞 楊國舅私妹第62 回 賜御香明駝私發 辱寵臣內殿憤爭第63 回 賜婚姻楊家極寵 討奸佞張氏遺裔第64 回 安祿山驚破霓裳曲 楊貴妃醉戲小黃門第65 回 長生殿梅妃受辱 馬嵬驛國忠喪生第66 回 白綾三尺貴妃畢命 短劍一揮夫人輕生第67 回 蜀道中玄宗讓位 新殿上龜年罵賤第68 回 李暮題詞看錦襪 杲卿割舌殉孤城第69 回 許遠計殺敵將 張巡慘烹愛姬第70 回 豬兒夜刺祿山 龜年途遇李暮第71 回 念梅妃宮中刻像 欺太上皇道旁拉馬第72 回 會亡妃玄宗宴駕 愛良娣肅宗懼內第73 回 玉美人引出真美人 假夫妻配成怨夫妻第74 回 箭貫玉頸注緣分 杯飲酒淚識恩情第75 回 進忠言建寧王自盡 戀癡情李夫人喬裝第76 回 輔國貪心竊奇寶 秋葵洩妒私俊男第77 回 李輔國行兇殺國母 程元振設計除奸雄第78 回 牟羽可汗涎母色 代宗皇帝戀後情第79 回 落魄女子充故釧 多情天子憐新人第80 回 元載納嬌妻身敗名裂 子儀綁愛子義正辭嚴第81 回 粉面郎後宮惑女 錦衣人深山訪賢第82 回 吳國舅力除大憝 小公主下嫁狂兒第83 回 德宗曲意媚王女 士會棄官娶美人第84 回 急色兒好色取辱 薄命婦安命作丐第85 回 亂宮眷朱變節 擊奸臣秀實盡忠第86 回 安樂王月下刺賊 德宗帝宮中絕糧第87 回 退長安朱縱色 守項城楊氏助夫第88 回 竇桂娘忍辱報仇 李宿衛癡情燕主第89 回 聽讒言謀廢太子 和番人遣嫁公主第90 回 拘弭國進寶 盧眉娘全貞第91 回 雲煙縹緲天子求仙 粉黛聯翩學士承寵第92 回 法門寺迎佛骨 中和殿破私情第93 回 春色微傳花障外 私情敗露掖庭中第94 回 叔戀侄文宗急色 女負男太子殉情第95 回 奪美妾武宗下辣手 報宿恨鄭後行殘心第96 回 競豪華公主下嫁 貪荒淫天子蒙塵第97 回 遭大劫黃巢造反 忌明主季述逼宮第98 回 殺宦官全忠立威 弒昭帝史太行兇第99 回 縊太后歸束唐室 戀妻嬸斷送晉朝第100 回 長安禍起郭威稱帝 陳橋兵變趙宋受禪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