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宮闈史》第62 回 賜御香明駝私發 辱寵臣內殿憤爭:他常常獨自一人,向空歎息,自言自語地說道:「似俺郭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唐代宮闈史》第62 回 賜御香明駝私發 辱寵臣內殿憤爭

唐代宮闈史

第62 回 賜御香明駝私發 辱寵臣內殿憤爭

郭子儀閒住京師地方候選,每日悶坐無聊,滿街聽人談論的,儘是楊國忠納賄,安祿山謀反的話。

他常常獨自一人,向空歎息,自言自語地說道:「似俺郭子儀,未得一官半職;不知何時,方能替朝廷出力?」

他到萬分無聊的時候,便走向長安市上新豐館酒樓中沽飲三杯,以遣客愁。

他飲到半醉的時候,便提筆向那粉牆上寫著兩首詞兒道:「向天街徐步,暫遣牢一騷一,聊寬逆旅。

俺則見來往紛如,鬧昏昏似醉漢難扶,哪裡有獨醒行吟楚大夫?待覓個同心伴侶,悵釣魚人去,射虎人遙,屠狗人無!」

第二首詞兒道:「俺非是一愛一酒的閒陶令,也不學使酒的莽灌夫,一謎價痛飲一豪粗;撐著這醒眼兒誰瞅睬?問醉鄉深可容得吾?所街市恁喳呼,偏冷落高一陽一酒徒!」

郭子儀每天到這酒家飲酒,也走慣了。

這一天,他向大街上走時,只見車馬喧闃,十分熱鬧;他抓住一個酒保,問道:「咱這樓前那些官員,是往何處去來?」

那酒保道:「客官,你一面吃酒,我一面告訴你聽。

只為國舅楊丞相,並韓國、虢國、秦國三位夫人,萬歲爺各賜造新第,在這宣一陽一里中;四家府門相連,具照大內一般造法。

這一家造來要勝似那一家的,那一家造來要賽過這一家的;若見那家造得華麗,這家便拆毀了,重新再造,定要與那一家一樣,方才住手。

一座廳堂,足費了上千貫銀鈔。

今日完工,因此合朝大小辟員,都備了羊酒禮物,前往各家稱賀。

那各家的官役,都要打從這樓下經過,因此十分熱鬧。」

郭子儀聽了,不覺把手向桌子上一拍,歎著氣道:「唉,外威一寵一盛到這個地位,如何是了也!」他眼中看不進去,急回頭向四壁閒看,只見那壁上也寫上數行細字。

郭子儀忙湊近身去看時,見是一首絕詩,便念道:「燕市人皆去,幽關馬不歸;若逢山下鬼,環上系羅衣。」

下面寫著李遐周題。

這李遐周,是唐朝一個術士,能知過去未來。

這首詩中,顯藏著國家隱事。

郭子儀正逐句猜詐著,忽聽得樓下又起了一陣喧嘩之一聲,忙問酒保,樓下為何又這般熱鬧?那酒保拉郭子儀至窗前道:「客官靠著這窗兒往下看去,便知。」

那郭子儀向下看時,只見一個胖大漢子,頭戴金冠,身披紫袍,一群衙役簇擁著,張牙舞爪地過去。

郭子儀忙問:「這又是何人?」

那酒保道:「客官,你不見他的大肚皮麼?這便是安祿山,萬歲爺十分一寵一愛一他,把御座的金雞步障,都賜與他坐過;把貴妃的鳳池溫泉,也賜與他洗過浴哩。

今日聽說封他做東平郡王,方才謝恩出朝,賜歸東華門,打從這裡經過,是以這般威武。」

郭子儀聽了酒保的話,半晌說道:「呀,這便是安祿山麼?他有何功勞,遽封王爵?我看這廝,面有反相,亂天下者,必此人也!你看他蜂目豺聲,又是犬羊雜種,如今天子引狼入室,將來做出事來,人民塗炭,怕不與這題壁詩上的話相符事。」

郭子儀長吁短歎,那酒保在一旁看了,十分詫異,便說道:「客官請息怒,再與我消一壺酒去。」

那郭子儀這時,滿腹的憂國憂民,如何再吃得下這酒去,便把酒壺一推道:「縱叫俺吃了千盞,盡了百壺,也難把這擔兒消除!」說著,付過了酒錢,便跑回下處去。

一見朝報已到,兵部一本奉旨授郭子儀為天德軍使。

郭子儀看了朝報,卻自言自語地道:「俺郭子儀雖則官卑職小,便可從此報效朝廷。」

他自從那日在酒樓上見過安祿山,便心中念念不忘,每日在兵部盡心供職。

那楊國忠只因安祿山在四方收羅英才,儲為己用,楊國忠也托人在京師內地物色英雄,兵部尚書把郭子儀推薦上去,楊國忠初見郭子儀之日,郭子儀便說須防安祿山謀反。

這一句話,深深中了楊丞相之意。

當下楊丞相告以天子亦防安祿山肘脅之患,已遣之出外,率河東兵討契丹去矣。

郭子儀聽了,連連跌足說道:「大事去矣!」楊國忠問是何故,子儀道:「祿山面有反骨,此去重兵在握,宛如縱虎歸山,反中原必矣!」楊國忠聽了子儀的話,亦不覺恍然大悟。

一面表奏郭子儀為衛尉卿,統兵保衛京師;一面入宮面奏天子,說安祿山有反意,不可使久留在外。

玄宗疑信參半,國忠再三言之,玄宗始下詔召祿山還朝。

安祿山在京師時,知楊丞相不能相容,便入宮與貴妃密議;楊貴妃勸祿山出外建立奇勳,再回朝來,替他在皇帝跟前進言,退去楊國忠,便可立祿山為相。

祿山聽了貴妃的話,又想到將來功成回朝,身為丞相,大權在握,那時出入宮廷,與貴妃早夕相見,誰也奈何他不得。

因此他辭別玄宗,一意圖功去。

這時適值契丹弄兵,玄宗便命祿山率河東兵討契丹。

貴妃自祿山去後,寂處宮中,時時想念;適有交趾貢龍腦香,有蟬蠶形狀的五十枚,波斯人言老龍腦樹節上方有,宮中呼為瑞在腦。

玄宗賜貴妃十枚,貴妃私發明駝史,持三枚贈與安祿山。

後又私賜金平脫裝具玉合,金平脫鐵麵碗。

祿山在軍中,也時與貴妃通消息。

明駝是一種駝鳥,腹下有一毛一,夜發光明,日行五百里;唯帝王有軍國要事,可遣發明駝。

今貴妃因一愛一祿山甚切,亦私發明駝,玄宗卻不知道。

那祿山受貴妃一寵一愛一,便力求立功戰場;兵至土護真河,祿山傳令,每兵持一繩,欲盡翱契丹兵,連夜進兵三百里,直上天門嶺。

忽遇大雨,弓軟箭脫,敗壞不可用,祿山在後催一逼一前進,不肯停留。

大將何思德勸道:「兵士疲於奔命,宜少息,待天晴再行。」

祿山大怒,欲斬思德;思德大懼,便帶領士卒,奮勇下山殺敵。

何思德面貌與安祿山相同,那敵營中箭如飛蝗,齊向何思德射來,可憐何思德死於亂箭之下,手下數千兵士,盡向四處逃命。

祿山見勢不佳,忙撥轉馬頭,落荒而走,後面契丹兵乘勝長驅。

正危急時候,只聽得空中嗚嗚一聲響,一枝箭飛來,正中安祿山肩窩,頓時馬仰人翻,滾下山澗去。

幸他兒子慶宗,養子孫孝哲,緊隨在後,忙下澗去,把祿山扶起,乘夜逃竄。

看看到了平盧地界,有安祿山部將史定方,統兵十萬把守著。

這時朔方節度使阿思布,統帥雄兵,鎮守邊關;安祿山這時地位狹小,無可立足,見阿思佈兵多地廣,便令史定方帶領大兵,出其不意,直攻阿思布。

口稱:「奉天子之命,取叛將阿思布首級。」

那阿思布一時驚慌無措,便單騎出走,奔葛羅祿。

安祿山便坐得數千里地方,領兵四十餘萬,聲勢甚大。

葛羅祿酋長,畏唐皇加罪,便活捉阿思布,送安祿山營。

當時祿山報入朝廷,說阿思布謀反,已將叛臣擒住。

玄宗下旨,令安祿山解送京師。

那時楊國忠和太子已知道安祿山兵敗,和併吞阿思布的實情;便同進宮去,奏明皇上,玄宗不信,說且看祿山來京形狀如何。

那祿山到京,已有他的心腹人告訴他,丞相和太子在天子跟前說的話。

安祿山便至華清宮朝見天子,那時楊貴妃也侍坐在旁,一見祿山回朝,芳心不禁喜悅;祿山卻做出一副可憐的樣子來,哭拜在地。

口稱:「臣兒生長蕃中,不識上國文字,蒙陛下一寵一愛一過甚,使臣兒統兵在外;朝內楊丞相,因妒生恨,必欲置臣兒於死地,求陛下見憐!」玄宗見他這副可憐的樣子,便竭力拿好話安慰他。

楊貴妃忙命看酒,賜吾兒洗塵。

這一天,安祿山吃得醺醺大醉,從宮中出來,回到府中,自有孫孝哲母子二人伺候。

孫孝哲見安祿山一奸一污了他的母親,不但心中不憤怒,而且又百般承迎著,得安祿山的歡心。

孫孝哲面貌既長得俊美,皮膚又生成白淨;兼之語言伶俐,舉動輕巧,祿山常常玩一弄著他,拿他消愁解悶。

孫孝哲的母親作主,命孝哲拜祿山做義爺,孝哲每見義爺出外回家,總是寸步不離的。

便是眼看著他母親被祿山擁抱戲一弄著,他也毫不覺得羞恥,反在一旁歡笑助興。

有一天,安祿山在朝門候旨,忽然衣帶中斷,正進退兩難,孫孝哲在一旁,他衣袋中原帶著針線的,便跪近身去,替他把衣帶縫好。

祿山大喜,回得府來,便把一個絕美的姬人,賞與孝哲做妻子。

好今因孝哲在天門嶺求了祿山的一性一命,回得認來,愈加把個孝哲一寵一上天去了。

孝哲在祿山府中,出入內室,毫不避忌。

祿山原有姬妾數十人,都和孝哲調笑無忌,漸漸地都和孝哲勾搭上手了。

祿山卻昏昏沉沉地睡在鼓中。

這一次,祿山進京來原來探聽消息;他也曾幾次偷進宮去,和楊貴妃相會。

安祿山便悄悄把自己的意思對楊貴妃說了。

在安祿山的意思,因貴妃深居宮闈,每次相會,頗不方便;此次祿山有兵四十餘萬,駐紮在邊境,他想把妃子劫出宮去,同至邊境,一雙兩好地過著日子,因此早已把府中的細一軟人口,陸續搬運出京,送至邊境安頓。

可笑滿朝文武數千人,把守京城的兵士余萬人,竟沒有一人發覺安祿山的一奸一謀。

這安祿山看看諸事停妥,便又偷進宮去,勸楊貴妃逃出宮去,圖個天長地久。

楊貴妃聽了這祿山的話,便笑說道:「癡兒!人皆為天子,汝獨不能為天子乎?我大唐妃子也,不能學村婦私奔。」

一句話提醒了安祿山,忙叩著頭說道:「孩兒領一娘一娘一旨意。

兒去矣,一娘一娘一珍重!」說著,便出宮來。

那楊國忠卻略探知安祿山的行動,便又急急進宮去,報說安祿山謀反。

這時貴妃在旁,便低低地說道:「將相不和,是朝廷之大患,願陛下乾綱獨斷,明察萬里。」

玄宗被楊貴妃一句話,便又把疑心去了。

命楊丞相且退,朕自有後命。

當即下旨,拜安祿山為尚書左僕射,賜實封三千戶,又賜奴婢第宅;又拜為總閒廄,掌管隴右群馬。

祿山奉旨入朝謝恩,又保舉心腹吉溫為副將軍。

此外封將軍的五百人,拜中郎將的二千人,聲勢大震。

祿山出京的時候,玄宗親御望亭餞行,又脫御服,親自替祿山披在肩上。

祿山大驚,急急率領他的護衛兵馬,匆匆告辭,奔出了淇門,駕著百餘號大船,順流而下。

召募萬餘人規章,挽纖而行。

日三百里,至范一陽一,奪去張文儼馬牧,便占駐了范一陽一城。

地方官把安祿山謀反的情形,雪片也似報上朝廷;那玄宗卻只是不信,反把報信的人,捆送至范一陽一,交祿山監禁起來。

楊國忠打聽得安祿山在外招兵買馬,聲勢一天大似一天,便屢次入宮去勸諫,收回安祿山的兵權;玄宗又經太子幾次勸諫,才稍有覺悟。

欲召安祿山回京,拜同中書門下平章國事官。

太子勸暫把拜官的旨意留住,先打發黃門官璆琳,假著賜柑子為名,到范一陽一察看安祿山的情形。

那祿山早知道來意,忙備下盛大筵席,款待那位黃門官;又賜璆琳黃金一千兩,求他在天子跟前包一皮一皮瞞一二。

那璆琳得了安祿山的好處,便回朝來奏知玄宗,說安祿山在范一陽一地方,甚是安分,並無謀反形跡。

誰知這情形,早已被楊國忠打聽得明白,悄悄地去奏明玄宗,說:「安祿山如何強佔范一陽一城池,那璆琳又如何受安祿山的賄賂。」

玄宗聽了,十分動怒,把璆琳傳進宮去,嚴刑審問,那璆琳受刑不過,只得把安祿山如何謀反,如何行一賄的情形,招認出來。

玄宗和楊國忠商議,便推說璆琳忤逆聖上,命武士推出午朝門外,斬首。

從此,玄宗心中,便時時防著安祿山,常常派遣使臣到范一陽一去察看祿山的動靜;安祿山心中虛怯,每見朝廷使臣到來,就推病不出。

那使臣奉了天子的命令,一定要見;安祿山沒奈何,在堂上四壁埋伏下刀兵,才肯與使臣相見。

玄宗又遣黜陡使裴士淹,到范一陽一去察看安祿山;守候了十多天,不得一見。

裴士淹回朝去,不敢把這情形奏明,只說安祿山十分畏罪。

玄宗雖明知安祿山有反叛之意,但每日在宮中,聽了楊貴妃勸諫的話,還是想望祿山回心轉意;特下旨,賜祿山次子慶宗,娶宗室女為妻,宣安祿山進京觀禮。

那安祿山滿肚子包一皮一皮藏著反叛的心思,如何敢再進京去;便上表推說病重,不能奉召。

又獻馬三千匹,車五百乘;每一輛車上,坐御卒三人。

在安祿山的意思,便令這一千五百御卒,混進京師去,作為內應,暗襲京師;卻被河南尹達奚珣,上了一本,說外臣兵馬,非奉天子召命,不能擅入京城。

玄宗便下諭,把安祿山車馬留在京城外,又給安祿山手書,說道:「朕已為卿別治湯邑,十月,朕當待卿於華清宮相見。」

安祿山見天子另賜他湯沐邑,得宗室女一下嫁,愈覺榮一寵一,從此舉動更是驕傲,越發不把眾文武放在眼中。

到了十月之期,安祿山帶領十萬大兵,駐紮在驪山下;自己進華清宮去,朝見天子。

玄宗留心察看安祿山的舉動,依舊是十分依戀,口口聲聲,自稱臣兒;玄宗便也不去疑心他,一般地在宮中擺下筵席,賜安祿山飲宴。

那楊貴妃便把安祿山悄悄地喚到無人之處,切切地勸他,不可謀反。

又說:「萬歲爺待你我恩情不薄,我兒縱有心事,也須忍耐著,候皇上千秋萬歲以後,那時任憑你去胡作妄為,俺再也不來阻止你了。」

楊貴妃說著,不覺淌下眼淚來;安祿山見貴妃這可憐形狀,便也跪著,口口聲聲說:「孩兒敬遵一娘一娘一的旨意,守候著罷了!」

說罷,重複入席。

祿山酒飲到半醉,因有事在心頭,便辭別出宮來。

安祿山因得皇帝的一寵一愛一,便是進宮來,也是擺著全副執事,劍戟旌旗,在禁地上也喝著道進出著。

今日領罷宴出來,卻巧遇到楊國忠,也進宮來。

那楊國忠在宮門過道兒上,遇到了老公公高力士,兩人談起安祿山的跋扈都十分痛恨。

那楊國忠道:「俺楊國忠外憑右相之尊,內恃貴妃之一寵一;不是說一句自尊的話,滿朝文武,誰不趨承?獨有安祿山這廝,外面假作癡愚,腹中暗藏狡詐;不知聖上因甚一愛一他,加封王爵,另賜湯邑。

那廝竟忘了下宮救命之恩,遇事欺凌,出言頂撞,好生可恨!俺前日曾面奏聖上,說他狼子野心,面有反相,恐防日後有變,怎奈未蒙聖上聽從!今日又賜安祿山這廝在內廷領宴,待俺也闖將進去,須索要當面說破,必要皇上黜退了這廝,方快吾心頭之願也!」高力士正聽楊國忠說著,遠遠地卻聽得宮內有喝道的聲兒,兩人十分詫異。

高力士急進宮去看時,見安祿山高據鞍馬,左右喝道出來;高力士怕惹禍,便急急向別路中避去。

那楊國忠進來,兩個正碰個著。

楊國忠忍不住說道:「這是九重禁地,你怎敢在此大聲兒呵殿?」

安祿山聽了,卻冷笑道:「老楊!且聽俺念出四句詞兒來:脫一下御衣親賜著,進來龍馬每教騎;常承密旨趨朝數,獨奏邊機出殿遲。

俺做貴妃一娘一娘一兒子的,又做郡王的,便呵殿這麼一聲兒,也不妨!比似你做右丞相的,要在禁地上喝道,卻還早呢!」楊國忠聽了,把個鬍鬚氣得倒豎,氣喘吁吁地說道:「好好!好個不妨!安祿山,我且問你:這般大模大樣,是幾時起的?」

安祿山卻大笑道:「下官從來如此大模大樣的,卻誰能管得我!」楊國忠道:「祿山,你也還該自去想想,你只想,當日來見我的時候,可是這個模樣的?」

安祿山把手一搖,說道:「彼一時,此一時,說他怎的。」

楊國忠拿手指著安祿山說道:「安祿山,安祿山!

你本來已是刀頭之鬼,死罪難逃;那時候長跪在階前,哀求著俺,保全你的一性一命,是何等一副面孔來?」

安祿山也怒沖沖地說道:「赦罪加官,出自聖恩,與你何干?」

楊國忠冷笑著道:「你聽他倒也說得乾淨,可惜你全把良心昧了,把俺一番恩義,全付與流水飄萍。」

安祿山說道:「唉,楊國忠!你道我失機之罪,可也記得你賣官鬻爵之罪嗎?」

楊國忠道:「住了,你道我賣官鬻爵,且問你今日的富貴,從哪裡來的?」

說著,便回顧左右道:「你們快把當年一個邊關犯弁失意的模樣,扮演出來與王一爺看看。」

說著,便有兩人跟隨,搬兩張坐椅過來,請楊丞相和安郡王坐下。

走過一個跟隨,把帽兒壓在眉心,做出一副失意落魄的樣子,站在當地,唱道:「腹垂過膝力千鈞,足智多謀膽絕倫;誰道孽龍甘蠖屈,翻江攪海便驚人。」

接著自己表白道:「自家安祿山,營州柳城人也。

俺母親阿史德,求子軋犖山中,歸家生俺,因名祿山。

那時光滿帳房,鳥獸盡多鳴竄。

後隨母改嫁安延偃,遂冒姓安氏。

在節度使張守珪帳下投軍,他道我生有異相,養為義子,授我討擊使之職。

去征討西契丹,一時恃勇輕進,殺得大敗逃回;幸得張節度寬恩不殺,解京請旨。

昨日到京,吉凶未保。

且喜有個結義弟兄,喚作張千;原是楊丞相府中干辦,昨已買囑解官,暫時松放,尋他通個關節,把禮物收去了,著我今日到相府中候示,不免前去走遭。」

扮安祿山的那個親隨,表白完畢,又唱著詞兒道:「莽龍蛇本待將河翻海決,反做了失水甕中鱉。

恨樊籠霎時困了豪傑!早知道失軍機要遭斧鉞,倒不知喪沙場免受縲紲。

驀地裡雙腳跌,全憑仗金投暮夜,把一身離阱一穴一;算有意天生吾,也不爭待半路枉摧折!」這詞兒唱畢,楊丞相身後閃出一個真的張千來,唱道:「君王舅子三公位,宰相家人七品官。」

兩人作相見的樣子,那張千道:「安大哥來了?俺丞相爺已將禮物全收著,你進府相見。」

那親隨作著揖道:「多謝兄弟周旋。」

張千道:「丞相爺尚未出堂,且到班房少待。」

說著,轉身便至楊丞相跟前跪倒,口稱:「張千稟事。

安祿山在外伺候。」

楊國忠道:「著他進來。」

張千應一聲領鈞旨,轉身去把那扮安祿山的親隨,帶至楊國忠面前;那親隨噗地跪倒在地,拿膝蓋走著路,口稱:「犯弁安祿山,叩見丞相爺。」

那楊國忠裝作大模大樣地道:「起來!」那親隨叩著頭道:「犯弁是應死的囚徒,理當跪稟。」

國忠道:「你的來意,張千已講過了;且把犯罪情由,細說一番。」

那親隨應了一聲遵命,便唱著道:「恃勇銳衝鋒出戰,指征一途所向無前;不提防番兵夜來圍合,轉臨白刃剩空弮。」

楊國忠故意問道:「後來你卻怎得脫身?」

那親隨接著表白道:「那時犯弁殺條血路,奔出重圍,單槍匹馬身倖免;只指望鑒錄微功折罪愆,誰想今日啊,當刑憲。」

那親隨唱著,又叩著頭唱道:「望高抬貴手,曲賜矜憐。」

那楊國忠在上面,拿腔作勢道:「安祿山,你的罪名,刑書已定,老夫卻無力回天。」

那親隨又再三叩頭求道:「丞相爺若肯救授,犯弁就得生了。

可憐我這條狗命,全仗丞相爺作主!」

那安祿山坐在一旁,看他主僕三人就在殿廊下演唱了半天;又聽罵他狗命,叫他如何忍耐得,早跳下座來,過去一把拉住楊國忠的袍袖,狠狠地說道:「你這老賊!裝神弄鬼的半天,句句憑虛捏造,污蔑小王。

俺如今與你同去萬歲前講一去。」

原來這一番做作,這幾句詞兒,在楊國忠早已編練純一熟;如今打聽得安祿山進宮領宴,便故意帶領親隨,跟進宮來,原要當面搬演給安祿山看,羞辱著他。

安祿山看了,果然不可當。

楊國忠聽安祿山說要拉他去面聖上,那楊國忠仗著自己是一代權貴,便也大聲說道:「去見萬歲爺,誰怕你來,同去同去!」

當時,他將相二人,互扭著衣帶,闖進後宮。

玄宗和楊一娘一娘一尚未能罷演。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唐代宮闈史
第01 回 淺笑輕歌內府開家宴 遺紅拾翠深宮戲宣華第02 回 金盒傳來子占父妾 凌波步去儂奪郎心第03 回 誇國富海市陳百戲 訴衷情明燈映紅顏第04 回 眼波當筵會心默默 火光匝地群盜凶凶第05 回 燕子人懷嬌魂初定 才郎列座慧眼頻親第06 回 紅拂姬人奔公子 紫髯俠客盜兵符第07 回 茶蘼架下苦雨破好事 都護帳裡烹兒饜饞涎第08 回 花嫩不經抽春風幾度 眼媚宜露洗柳色無邊第09 回 剪綵成花秦夫人弄巧 望輦結怨侯家女投環第10 回 談天文袁紫煙得寵 貼人情大姨娘多情第11 回 玉環贈處郎心碎 錦纜纖時殿腳行第12 回 畫長眉絳仙得寵 幸迷樓何稠獻車第13 回 玩童女初試任意車 砍瓊花忽得長春藥第14 回 烽火連天深宮讀表 笙簫徹夜絳帳搖身第15 回 樓外烽煙書生畫策 宮中酒色將軍人彀第16 回 聚家寶李淵起義 相英雄虯髯讓賢第17 回 陳水戲燈火澈御沼 步月光鹿影驚帝座第18 回 巡宮闕月下遇紅顏 坐錦屏裙邊訂白首第19 回 徹宮禁私通魏氏 入閣門慘殺朱妃第20 回 白絹繞頸煬帝就死 紅顏貼體蕭後貪生第21 回 恩怨分明美人成烈女 忠義昭著內官護幼君第22 回 夏建德自立為王 竇線娘巧戰得婿第23 回 舊事重提蕭後忍辱 新仇暗結秦王遭擒第24 回 馬上墜弓鞋世民結襪 宮中正帝位李淵點妃第25 回 通貴妃父子聚雇 爭良田妃嬪結怨第26 回 衛懷王淫兇殺乳母 隱太子貪色劫夫人第27 回 弟殺兄玄武門喋血 父禪子唐太宗即位第28 回 王將軍巧計殺主 魏丞相私訪遺孤第29 回 恩情纏綿楊妃失節 宮闈幽秘裴氏送兒第30 回 天子風流侄配嬸 東宮橫暴奴私主第31 回 雙美人搓脂摘玉 一老妻結義守情第32 回 興佛法玄奘出使 伏禍胎武氏承恩第33 回 簫聲起處初施雨露 素筵張時再證恩情第34 回 排異己蕭妃遭謫 喜歡心皇后屈尊第35 回 王皇后失寵遭廢 韓夫人當筵承幸第36 回 迎喜宮母女承寵 榮國第帝王祝壽第37 回 逼姦宮眷敏之得罪 慘殺后妃武氏行權第38 回 一廢再廢終立太子哲 初立繼立虛設皇帝哲第39 回 炊突無煙佳人喪命 閨闈抱病公主易夫第40 回 馮小寶初入迷魂陣 來俊臣威震麗景門第41 回 築明堂大興土木 奪寵姬禍因姦淫第42 回 薛懷義力竭身死 張易之身強中選第43 回 玉臂觸處情心動 美貌傳時贅婿來第44 回 皇太女天開異想 崔侍郎暗縱嬌妻第45 回 拔佛須公主斗巧 游夜園駙馬偷香第46 回 皇后裙邊雲飛五色 太子府中議滅三思第47 回 韋皇后妙選面首 馮七姨奇制薦第48 回 慧范和尚雙雕艷福 太平公主三日奇緣第49 回 朱棒橫飛后妃慘死 香木雜佩帝子中讒第50 回 惠妃得子金神人脅 明皇遇仙黑僧降龍第51 回 惠妃計殺太子 力士夜進梅妃第52 回 廊閣紆聳驪山宮 龍鳳騰舞華清池第53 回 翁占媳楊貴妃承寵 兄通妹虢夫人守寡第54 回 冰盤獻荔枝 溫池賜香湯第55 回 盜美姬慶緒奪父妾 續舊歡采蘋承皇恩第56 回 楊貴後翠閣爭夕 唐明皇夾幕藏嬌第57 回 楊玉環醉排風流陣 李太白狂草訓蠻書第58 回 幸曲江寡婦承恩 返楊府寵姬逢怒第59 回 貴妃截發贖寵 宮女窺浴動情第60 回 占廈屋夫人營新 第調靈禽天子泣花墳第61 回 唐天子鬥雞 楊國舅私妹第62 回 賜御香明駝私發 辱寵臣內殿憤爭第63 回 賜婚姻楊家極寵 討奸佞張氏遺裔第64 回 安祿山驚破霓裳曲 楊貴妃醉戲小黃門第65 回 長生殿梅妃受辱 馬嵬驛國忠喪生第66 回 白綾三尺貴妃畢命 短劍一揮夫人輕生第67 回 蜀道中玄宗讓位 新殿上龜年罵賤第68 回 李暮題詞看錦襪 杲卿割舌殉孤城第69 回 許遠計殺敵將 張巡慘烹愛姬第70 回 豬兒夜刺祿山 龜年途遇李暮第71 回 念梅妃宮中刻像 欺太上皇道旁拉馬第72 回 會亡妃玄宗宴駕 愛良娣肅宗懼內第73 回 玉美人引出真美人 假夫妻配成怨夫妻第74 回 箭貫玉頸注緣分 杯飲酒淚識恩情第75 回 進忠言建寧王自盡 戀癡情李夫人喬裝第76 回 輔國貪心竊奇寶 秋葵洩妒私俊男第77 回 李輔國行兇殺國母 程元振設計除奸雄第78 回 牟羽可汗涎母色 代宗皇帝戀後情第79 回 落魄女子充故釧 多情天子憐新人第80 回 元載納嬌妻身敗名裂 子儀綁愛子義正辭嚴第81 回 粉面郎後宮惑女 錦衣人深山訪賢第82 回 吳國舅力除大憝 小公主下嫁狂兒第83 回 德宗曲意媚王女 士會棄官娶美人第84 回 急色兒好色取辱 薄命婦安命作丐第85 回 亂宮眷朱變節 擊奸臣秀實盡忠第86 回 安樂王月下刺賊 德宗帝宮中絕糧第87 回 退長安朱縱色 守項城楊氏助夫第88 回 竇桂娘忍辱報仇 李宿衛癡情燕主第89 回 聽讒言謀廢太子 和番人遣嫁公主第90 回 拘弭國進寶 盧眉娘全貞第91 回 雲煙縹緲天子求仙 粉黛聯翩學士承寵第92 回 法門寺迎佛骨 中和殿破私情第93 回 春色微傳花障外 私情敗露掖庭中第94 回 叔戀侄文宗急色 女負男太子殉情第95 回 奪美妾武宗下辣手 報宿恨鄭後行殘心第96 回 競豪華公主下嫁 貪荒淫天子蒙塵第97 回 遭大劫黃巢造反 忌明主季述逼宮第98 回 殺宦官全忠立威 弒昭帝史太行兇第99 回 縊太后歸束唐室 戀妻嬸斷送晉朝第100 回 長安禍起郭威稱帝 陳橋兵變趙宋受禪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