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
小稱
【原文】
管子曰:「身不善之患,毋患人莫己知。
丹青在山,民知而取之;美珠在淵,民知而取之。
是以我有過為,而民毋過命。
民之觀也察矣,不可遁逃以為不善。
故我有善,則立譽我;我有過,則立毀我。
當民之毀譽也,則莫歸問於家矣,故先王畏民。
一操一名從人,無不強也;一操一名去人,無不弱也。
雖有天子諸侯,民皆一操一名而去之,則捐其地而走矣,故先王畏民。
在於身者孰為利?氣與目為利。
聖人得利而托焉,故民重而名遂。
我亦托焉,聖人托可好,我托可惡,以來美名,又可得乎?我托可惡,一愛一且不能為我能也,一毛一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也,盛怨氣於面,不能以為可好。
我且惡面而盛怨氣焉,怨氣見於面,惡言出於口,去惡充以求美名,又可得乎?甚矣,百姓之惡人之有餘忌也,是以長者斷之,短者續之,滿者洫之,虛者實之。」
管子曰:「善罪身者,民不得罪也;不能罪身者,民罪之。
故稱身之過者,強也;洽身之節者,惠也;不以不善歸人者,仁也。
故明王有過則反之於身,有善則歸之於民。
有過而反之身則身懼,有善而歸之民則民喜。
往喜民,來懼身,此明王之所以治民也。
今夫桀紂不然,有善則反之於身,有過則歸之於民。
歸之於民則民怒,反之於身則身驕。
往怒民,來驕身,此其所以失一身也。
故明王懼聲以感耳,懼氣以感目。
以此二者有天下矣,可毋慎乎?匠人有以感斤,故繩可得斷也,羿有以感弓矢,故彀可得中也。
造父有以感轡策,故漱獸可及,遠道可致。
天下者,無常亂,無常治。
不善人在則亂,善人在則治,在於既善,所以感之也。」
管子曰:「修恭遜、敬一愛一、辭讓、除怨、無爭以相逆也,則不失於人矣。
嘗試多怨爭利,相為不遜,則不得其身。
大哉!恭遜敬一愛一之道。
吉事可以入察,凶事可以居喪。
大以理天下而不益也,小以治一人而不損也。
嘗試往之中國、諸夏、蠻夷之國,以及禽一獸昆蟲、皆待此而為治亂。
澤之身則榮,去之身則辱。
審行之身毋怠,雖夷貉之民,可化而使之一愛一。
審去之身,雖兄弟父母,可化而使之惡。
故之身者,使之一愛一惡;名者,使之榮辱。
此其變名物也,如天如地,故先王曰道。」
管仲有病,桓公往問之曰:「仲父之病病矣,若不可諱而不起此病也,仲父亦將何以詔寡人?「管仲對曰:「微君之命臣也,故臣且謁之,雖然,君猶不能行也。」
公曰:「仲父命寡人東,寡人東;令寡人西,寡人西。
仲父之命於寡人,寡人敢不從乎?」
管仲攝衣冠起,對曰:「臣願君之遠易牙、豎刁、堂巫、公子開方。
夫易牙以調和事公,公曰:惟烝嬰兒之未嘗。
於是烝其首子而獻之公。
人情非不一愛一其子也,於子之不一愛一,將何有於公?公喜宮而妒,豎刁自刑而為公治內。
人情非不一愛一其身也,於身之不一愛一,將何有於公?公子開方事公,十五年不歸視其親,齊衛之間,不容數日之行。
於親之不一愛一,焉能有子公?臣聞之,務為不久,蓋虛不長。
其生不長者,其死必不終。」
桓公曰:「善。」
管仲死,已葬。
公憎四子者,廢之官。
逐堂巫而苛病起兵,逐易牙而味不至,逐豎刁而宮中亂,逐公子開方而朝不治。
桓公曰:「嗟!聖人固有悖乎!」乃復四子者。
處期年,四子作難,圍公一室不得出。
有一婦人、遂從竇入,得至公所。
公曰:「吾饑而欲食,渴而欲飲,不可得,其故何也?」
婦人對曰:「易牙、豎刁、堂巫、公子開方四人分齊國,塗十日不通矣。
公子開方以書社七百下衛矣,食將不得矣。」
公曰:「嗟茲乎!聖人之言長乎哉!死者無知則已,若有知,吾何面目以見仲父於地下!」乃援素幭以裹首而絕。
死十一日,蟲出於戶,乃知桓公之死也。
葬以楊門之扇。
桓公之所以身死十一日,蟲出戶而不收者,以不終用賢也。
桓公、管仲、鮑叔牙、寧戚四人飲,飲酣,桓公謂鮑叔牙曰:「闔不起為寡人壽乎?「鮑叔牙奉杯而起曰:「使公毋忘出如莒時也,使管子毋忘束縛在魯也,使寧戚毋忘飯牛車下也。」
桓公辟席再拜曰:「寡人與二大夫能無忘夫子之言,則國之社稷必不危矣。」
管子曰:「修恭遜、敬一愛一、辭讓、除怨、無爭以相逆也,則不失於人矣。
嘗試多怨爭利,相為不遜,則不得其身。
大哉!恭遜敬一愛一之道。
吉事可以入察,凶事可以居喪。
大以理天下而不益也,小以治一人而不損也。
嘗試往之中國、諸夏、蠻夷之國,以及禽一獸昆蟲、皆待此而為治亂。
澤之身則榮,去之身則辱。
審行之身毋怠,雖夷貉之民,可化而使之一愛一。
審去之身,雖兄弟父母,可化而使之惡。
故之身者,使之一愛一惡;名者,使之榮辱。
此其變名物也,如天如地,故先王曰道。」
管仲有病,桓公往問之曰:「仲父之病病矣,若不可諱而不起此病也,仲父亦將何以詔寡人?「管仲對曰:「微君之命臣也,故臣且謁之,雖然,君猶不能行也。」
公曰:「仲父命寡人東,寡人東;令寡人西,寡人西。
仲父之命於寡人,寡人敢不從乎?」
管仲攝衣冠起,對曰:「臣願君之遠易牙、豎刁、堂巫、公子開方。
夫易牙以調和事公,公曰:惟烝嬰兒之未嘗。
於是烝其首子而獻之公。
人情非不一愛一其子也,於子之不一愛一,將何有於公?公喜宮而妒,豎刁自刑而為公治內。
人情非不一愛一其身也,於身之不一愛一,將何有於公?公子開方事公,十五年不歸視其親,齊衛之間,不容數日之行。
於親之不一愛一,焉能有子公?臣聞之,務為不久,蓋虛不長。
其生不長者,其死必不終。」
桓公曰:「善。」
管仲死,已葬。
公憎四子者,廢之官。
逐堂巫而苛病起兵,逐易牙而味不至,逐豎刁而宮中亂,逐公子開方而朝不治。
桓公曰:「嗟!聖人固有悖乎!」乃復四子者。
處期年,四子作難,圍公一室不得出。
有一婦人、遂從竇入,得至公所。
公曰:「吾饑而欲食,渴而欲飲,不可得,其故何也?」
婦人對曰:「易牙、豎刁、堂巫、公子開方四人分齊國,塗十日不通矣。
公子開方以書社七百下衛矣,食將不得矣。」
公曰:「嗟茲乎!聖人之言長乎哉!死者無知則已,若有知,吾何面目以見仲父於地下!」乃援素幭以裹首而絕。
死十一日,蟲出於戶,乃知桓公之死也。
葬以楊門之扇。
桓公之所以身死十一日,蟲出戶而不收者,以不終用賢也。
桓公、管仲、鮑叔牙、寧戚四人飲,飲酣,桓公謂鮑叔牙曰:「闔不起為寡人壽乎?「鮑叔牙奉杯而起曰:「使公毋忘出如莒時也,使管子毋忘束縛在魯也,使寧戚毋忘飯牛車下也。」
桓公辟席再拜曰:「寡人與二大夫能無忘夫子之言,則國之社稷必不危矣。」
【譯文】
管子說:「可怕的是自身不善,不怕別人不瞭解自己。
丹青在深山,人們瞭解並把它取出來;美珠在深淵,人們也能瞭解並把它取出來。
所以,我個人可以有錯誤的行為,人民卻不會有錯誤的評價。
人民看問題是太清楚了,誰也不能瞞過他而為非作歹。
所以,我有好處,人們就表揚我;我有過錯,人們就指責我。
對待人民的指責與表揚,不需要再回去問自家人。
所以,先王總是敬畏人民的。
持有善名而且聽從人民,沒有不強盛的;持有惡名而且抵制人民,沒有不衰弱的。
雖然有天子諸侯的地位,人民都持其惡名而離去,那就只好棄其領地而出走了。
所以先王是敬畏人民的。
人身上什麼最敏一感?耳目最敏一感。
聖人得耳目之利而依靠它,故人民倚重而名聲遠揚。
我也要依靠它。
但聖人以它行善,我則以它行惡,我用以行惡,而想求美名,怎麼行呢?即使一愛一我的人也不能幫我得到美名的。
一毛一嬙、西施是天下的美人,臉上滿載怨氣,也不能算作美。
我本身醜惡而滿載怨氣,怨氣表現在面上,惡言又出於口,以惡的實際而想美的名聲,能辦到麼?太嚴重了!百姓是憎惡人有重大缺陷的。
所以,過長的要斷短,過短的要續長,過滿的要疏洩,空了要加以充實。」
管子說:「善於責備自己的,人民就不會責備他;只有不肯責備自己的,人民才去遣責。
所以,承認自己錯誤,是「強」的表現;修養自身節一操一,是「智」的表現;不把不善之事歸於人,是「仁」的表現。
所以,明君有過則歸之於己,有善則歸之於民。
有過歸之己則自身戒懼,有善歸之民則人民喜悅。
推善以取一悅於民,反過以警戒自身,所以明君能治理人民。
至於梁、紂就不是這樣,有善則歸之於已,有過則歸之於民。
過歸於民則民怒,善歸於己則自驕。
推過以激怒人民,反善以驕縱自身,這便是身敗的原因。
所以明君戒懼惡聲影響聽,戒懼惡氣影響看。
這兩者有關天下得失,怎麼能不謹慎呢?工匠有辦法影響斤斧,所以繩墨能料定木材;羿因為有辦法影響弓矢,所以張弓能射中標的;造父因為有辦法影響轡鞭,所以能趕速獸、致遠道。
天下沒有常亂,沒有常治。
壞人當政則亂,善人當政則治。
當政達到盡善,是因為善人有辦法施加影響的原故。」
管子說:「講求恭遜、敬一愛一、謙讓、除怨、無爭,以互相對待,就不會失去人心。
試行多怨、爭利,互相不講恭遜,則身亦難保。
恭遜敬一愛一之道,是太偉大了。
遇有吉事可依此一精一神主持祭禮,遇有凶事可依此一精一神主持居喪。
大可以治理天下而不必增加,小可以治理一人而無需裁減,行之於京都、全中國、蠻夷之國以及禽一獸昆蟲,都可以靠它決定治亂。
身上沾染它則榮,身上失掉它則辱。
認真執行而不懈怠雖然不開化的人也能化為相一愛一;確實拋棄了它,雖然兄弟父母也能變為相惡。
所以,在身上可以使之一愛一惡,在名上可以使之榮辱,其變化名物的作用,簡直和天地一樣大。
所以,先王把這叫作「道」。」
管仲有病,桓公親自去慰問說:「仲父的病很重了,如不諱言而此病不起,仲父有什麼遺言教我呢?」
管仲回答說:「您即使不來問我,我也要有話對您說的。
不過,怕您做不到罷了。」
桓公說:「仲父要我往東就往東,要我往西就往西,仲父對我說的話,我敢不聽麼?」
管仲整整衣冠起來回答說:「我希望您把易牙、豎刁、堂巫和公子開方辭退掉。
易牙用烹調侍候您,您說,唯有嬰兒的味道沒有嘗過,於是易牙蒸了他的兒子獻給您。
人情沒有不一愛一自己兒女的,他對自己的兒子都不一愛一,能一愛一您麼?您喜歡女色而忌妒,豎刁自己宮身而為您管理宮女們。
人情沒有不一愛一自己身一體的,他對自己身一體都不一愛一,能一愛一您麼?公子開方侍奉您,十五年不回家探親,齊國與衛國之間,不用幾天行程就到了。
人情沒有不一愛一雙親的,對自己雙親都不一愛一,能一愛一您麼?我聽說過:作假的不可能持久,掩蓋虛偽也不會長遠。
活著不幹好事的人們,也一定不得好死。」
桓公說:「好。」
管仲死後,埋葬完畢,桓公憎惡此四人而廢掉他們的官職。
但是驅逐了堂巫,卻生了怪病;驅逐了易牙,卻感到食味不佳;驅逐了豎刁而宮中混亂;驅逐了公子開方而感到自己的朝政沒有條理。
桓公說:「呵!聖人也難免有錯誤吧!」乃重新起用四人。
再過一年,四人作亂,把桓公圍困在一個屋子裡不得外出。
有一婦女,從小一洞鑽入,到了桓公住所。
桓公說:「我餓得要吃,渴得要喝,都得不到,為什麼?」
宮女回答說:「易牙、豎刁、堂巫、公子開方,四人瓜分了齊國,道路已十天不通了。
公子開方已把七百多社的土地和人口送給衛國了。
吃的東西將得不到了。」
桓公說:「咳,原來如此!聖人話實在是高明呵!要是死了沒有知覺還好,若有所知,我有什麼面目見仲父於地下呢!」便拿過頭巾包頭而死。
死十一天,蛆蟲從門縫裡爬出來,才發現桓公死了。
用門板掩蓋了桓公的一屍一體。
齊桓公之所以死十一天,蛆蟲出戶而無人收一屍一,就是因為最終沒有用賢的原故。
桓公、管仲、鮑叔牙、寧戚四人曾在一起飲酒,飲到高興時,桓公對鮑叔說:「為什麼不給我祝酒?」
鮑叔捧杯而起說:「希望您別忘記流亡在莒國的時候,希望管仲別忘記被綁在魯國的時候,希望寧戚別忘記車下餵牛的時候。」
桓公離席再拜說:「我和兩位大夫能夠不忘記您的忠告,國家就一定沒有危險了。」
管子說:「講求恭遜、敬一愛一、謙讓、除怨、無爭,以互相對待,就不會失去人心。
試行多怨、爭利,互相不講恭遜,則身亦難保。
恭遜敬一愛一之道,是太偉大了。
遇有吉事可依此一精一神主持祭禮,遇有凶事可依此一精一神主持居喪。
大可以治理天下而不必增加,小可以治理一人而無需裁減,行之於京都、全中國、蠻夷之國以及禽一獸昆蟲,都可以靠它決定治亂。
身上沾染它則榮,身上失掉它則辱。
認真執行而不懈怠雖然不開化的人也能化為相一愛一;確實拋棄了它,雖然兄弟父母也能變為相惡。
所以,在身上可以使之一愛一惡,在名上可以使之榮辱,其變化名物的作用,簡直和天地一樣大。
所以,先王把這叫作「道」。」
管仲有病,桓公親自去慰問說:「仲父的病很重了,如不諱言而此病不起,仲父有什麼遺言教我呢?」
管仲回答說:「您即使不來問我,我也要有話對您說的。
不過,怕您做不到罷了。」
桓公說:「仲父要我往東就往東,要我往西就往西,仲父對我說的話,我敢不聽麼?」
管仲整整衣冠起來回答說:「我希望您把易牙、豎刁、堂巫和公子開方辭退掉。
易牙用烹調侍候您,您說,唯有嬰兒的味道沒有嘗過,於是易牙蒸了他的兒子獻給您。
人情沒有不一愛一自己兒女的,他對自己的兒子都不一愛一,能一愛一您麼?您喜歡女色而忌妒,豎刁自己宮身而為您管理宮女們。
人情沒有不一愛一自己身一體的,他對自己身一體都不一愛一,能一愛一您麼?公子開方侍奉您,十五年不回家探親,齊國與衛國之間,不用幾天行程就到了。
人情沒有不一愛一雙親的,對自己雙親都不一愛一,能一愛一您麼?我聽說過:作假的不可能持久,掩蓋虛偽也不會長遠。
活著不幹好事的人們,也一定不得好死。」
桓公說:「好。」
管仲死後,埋葬完畢,桓公憎惡此四人而廢掉他們的官職。
但是驅逐了堂巫,卻生了怪病;驅逐了易牙,卻感到食味不佳;驅逐了豎刁而宮中混亂;驅逐了公子開方而感到自己的朝政沒有條理。
桓公說:「呵!聖人也難免有錯誤吧!」乃重新起用四人。
再過一年,四人作亂,把桓公圍困在一個屋子裡不得外出。
有一婦女,從小一洞鑽入,到了桓公住所。
桓公說:「我餓得要吃,渴得要喝,都得不到,為什麼?」
宮女回答說:「易牙、豎刁、堂巫、公子開方,四人瓜分了齊國,道路已十天不通了。
公子開方已把七百多社的土地和人口送給衛國了。
吃的東西將得不到了。」
桓公說:「咳,原來如此!聖人話實在是高明呵!要是死了沒有知覺還好,若有所知,我有什麼面目見仲父於地下呢!」便拿過頭巾包頭而死。
死十一天,蛆蟲從門縫裡爬出來,才發現桓公死了。
用門板掩蓋了桓公的一屍一體。
齊桓公之所以死十一天,蛆蟲出戶而無人收一屍一,就是因為最終沒有用賢的原故。
桓公、管仲、鮑叔牙、寧戚四人曾在一起飲酒,飲到高興時,桓公對鮑叔說:「為什麼不給我祝酒?」
鮑叔捧杯而起說:「希望您別忘記流亡在莒國的時候,希望管仲別忘記被綁在魯國的時候,希望寧戚別忘記車下餵牛的時候。」
桓公離席再拜說:「我和兩位大夫能夠不忘記您的忠告,國家就一定沒有危險了。」
分類: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