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注》上經隨傳卷三 坎:【註釋】(1)「坎」,險陷之名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周易注》上經隨傳卷三 坎

周易注

上經隨傳卷三 坎

習坎(1):有孚,維心亨(2),行有尚(3)。

【註釋】(1)「坎」,險陷之名也。

「習」謂便習之。

(2)剛正在內,「有孚」者也。

一陽一不外發而在乎內,「心亨」者也。

(3)內亨外暗,內剛外順,以此行險,「行有尚」也。

《彖》曰:「習坎」,重險也(1)。

水流而不盈,行險而不失其信(2)。

「維心亨」,乃以剛中也。

「行有尚」,往有功也(3)。

天險不可升也(4),地險山川丘陵也(5),王公設險以守其國(6)。

險之時用大矣哉(7)!

【註釋】(1)坎以險為用,故特名曰「重險」,言「習坎」者,習重乎險也。

(2)險峭之極,故水流而不能盈也。

處至險而不失剛中,「行險而不失其信」者,習險之謂也。

(3)便習於「坎」而之「坎」地,盡坎之宜,故往必有功也。

(4)不可得升,故得保其威尊。

(5)有山川丘陵,故物得以保全也。

(6)國之為衛,恃於險也。

言自天地以下莫不須險也。

(7)非用之常,用有時也。

《象》曰:水洊至,習坎(1)。

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2)。

【註釋】(1)重險懸絕,故「水洊至」也。

不以「坎」為隔絕,相仍而至,習乎「坎」也。

(2)至險未夷,教不可廢,故以常德行而習教事也。

「習於坎」,然後乃能不以險難為困,而德行不失常也。

故則夫「習坎」,以常德行而習教事也。

初六:「習坎」,入於坎窞,凶(1)。

《象》曰:「習坎」入「坎」,失道凶也。

【註釋】(1)「習坎」者,習為險難之事也。

最處坎底,入坎窞者也。

處重險而復入坎底,其道「凶」也。

行險而不能自濟,「習坎」而入坎窞,失道而窮在坎底,上無應援可以自濟,是以「凶」也。

九二:坎有險,求小得(1)。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註釋】(1)履失其位,故曰「坎」。

上無應援,故曰「有險」。

坎而有險,未能出險之中也。

處中而與初三相得,故可以「求小得」也。

初三未足以為援,故曰「小得」也。

六三:來之坎坎,險且枕,「入於坎窞」,勿用(1)。

《象》曰:「來之坎坎」,終無功也。

【註釋】(1)既履非其位,而又處兩「坎」之間,出則之「坎」,居則亦「坎」,故曰「來之坎坎」也。

「枕」者,枝而不安之謂也。

出則無之,處則無安,故曰「險且枕」也。

來之皆「坎」,無所用之,徒勞而已。

六一四: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無咎(1)。

《象》曰:「樽酒簋貳」,剛柔際也(2)。

【註釋】(1)處重險而履正,以柔居柔,履得其位,以承於五,五亦得位,剛柔各得其所,不相犯位,皆無餘應以相承比,明信顯著,不存外飾,處「坎」以斯,雖復一樽之酒,二簋之食,瓦缶之器,納此至約,自進於牖,乃可羞之於王公,薦之於宗廟,故「終無咎」也。

(2)剛柔相比而相親焉,「際」之謂也。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無咎(1)。

《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註釋】(1)為坎之主而無應輔可以自佐,未能盈坎者也。

坎之不盈,則險不盡矣。

祗,辭也。

為坎之主,盡平乃無咎,故曰「祗既平無咎」也。

說既平乃無咎,明九五未免於咎也。

上六:系用徽纆,置於叢棘,三歲不得,凶(1)。

《象》曰:上六,失道凶,三歲也。

【註釋】(1)險峭之極,不可升也。

嚴法峻整,難可犯也。

宜其囚執寘于思過之地。

三歲,險道之夷也。

險終乃反,故三歲不得自修,三歲乃可以求復,故曰「三歲不得凶」也。

分類:易經書籍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周易注
上經乾傳卷一 乾上經乾傳卷一 坤上經乾傳卷一 屯上經乾傳卷一 蒙上經需傳卷二 需上經需傳卷二 訟上經需傳卷二 師上經需傳卷二 比上經需傳卷二 小畜上經需傳卷二 履上經需傳卷二 泰上經需傳卷二 否上經需傳卷二 同人上經需傳卷二 大有上經需傳卷二 謙上經需傳卷二 豫上經隨傳卷三 隨上經隨傳卷三 蠱上經隨傳卷三 臨上經隨傳卷三 觀上經隨傳卷三 噬嗑上經隨傳卷三 賁上經隨傳卷三 剝上經隨傳卷三 復上經隨傳卷三 無妄上經隨傳卷三 大畜上經隨傳卷三 頤上經隨傳卷三 大過上經隨傳卷三 坎上經隨傳卷三 離下經鹹傳卷四 鹹下經鹹傳卷四 恆下經鹹傳卷四 遯下經鹹傳卷四 大壯下經鹹傳卷四 晉下經鹹傳卷四 明夷下經鹹傳卷四 家人下經鹹傳卷四 睽下經鹹傳卷四 蹇下經鹹傳卷四 解下經鹹傳卷四 損下經鹹傳卷四 益下經夬傳卷五 夬下經夬傳卷五 姤下經夬傳卷五 萃下經夬傳卷五 升下經夬傳卷五 困下經夬傳卷五 井下經夬傳卷五 革下經夬傳卷五 鼎下經夬傳卷五 震下經夬傳卷五 艮下經夬傳卷五 漸下經夬傳卷五 歸妹下經豐傳卷六 豐下經豐傳卷六 旅下經豐傳卷六 巽下經豐傳卷六 兌下經豐傳卷六 渙下經豐傳卷六 節下經豐傳卷六 中孚下經豐傳卷六 小過下經豐傳卷六 既濟下經豐傳卷六 未濟周易系辭(上)周易系辭(下)說卦序卦雜卦王弼的性理《易》及其對朱熹的影響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