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拾遺
卷七十二
◎ 日本女主孝明
孝明,聖武皇之女。
聖武薨,孝明即位,當天寶初,改元天平勝寶。
(見《唐書》)
◇ 大和國東大寺聖武帝銅板敕書
菩薩戒弟子皇帝沙彌勝滿稽首十方三世諸佛法僧。
去天平十三年歲次辛巳春二月十四日,朕發願稱,廣為蒼生,遍求景福。
天下諸國各合敬造金光明四天王護國之僧寺,並寫《金光明最勝王經》十部,住僧七人,施封五十戶,水田十町。
又於其寺造七重塔一區,別寫《金字金光明最勝王經》一部,安置塔中。
又造法華滅罪之尼寺,並寫《妙法蓮華經》十部,住尼十人,水田十町。
所冀聖法之盛,與天地而永流;擁護之恩,被幽明而恆滿。
天地神祇,共相和順,恆將福慶,永護國家。
開闢已降,先帝尊靈,長幸珠林,同游寶剎。
又願太上天皇、太皇后籐原氏、皇太子已下親王及大臣等,同資此福,俱到彼岸。
籐原氏先後太政大臣及皇后先妣從一位橘氏太夫人之靈識,恆奉先帝而陪游淨土,長顧後代而常衛聖朝。
乃至自古已來,至於今日,身為大臣,竭忠奉者,及見在子孫,俱因此福,各繼前范,堅守君臣之禮,長紹父祖之名,廣給群生,通該庶品,同辭十愛十網,共出塵籠者。
今以天平勝寶五年正月十五日,莊嚴已畢,仍置塔中。
伏願前日之志,悉皆成就。
若有後代聖主賢卿,承成此願,乾坤致福。
愚君拙臣,改替此願,神明效訓,施封五千戶,水田一萬町,以前捧上件物,遠限日月,窮未來際,敬納彼三寶,分依此發願。
太上天皇沙彌勝滿,諸佛擁護,法藥薰質,萬病消除,壽命延長。
一切所願,皆使滿足,令法久住,拔濟群生,天下大地,人民快樂,法界有情,共成佛道。
以代代國王,為我等檀越,若我寺興復,天下興復,若我寺衰弊,天下衰弊。
復誓其後代有不道之主,邪賊之臣,若犯若破障而不行者,是人必得破辱;十方三世諸佛菩薩一切賢聖之罪,終當隨大地獄無數劫中,永無出離;十方一切諸天梵天護塔大善神王,及普天率土有勢威力天審地七廟尊靈,並佐命立功大臣將軍靈,共起太禍,永滅子孫。
若不犯觸敬勤行者,世世累福,終隆子孫,共塵城早登覺岸。
天平勝寶元年,平城宮御宇太上天皇法名勝滿。
◎ 上宮廄戶豐耳聰太子
上宮太子,用明天皇第二子。
推古天皇元年,立為皇太子,以攝政焉。
二十九年薨。
◇ 憲法
一曰:以和為貴,無忤為宗,人皆有十十黨十十亦達者,是以或不順君父,乍違於鄰里,然上和下睦諧,於論事理自通,何事不成。
二曰:篤敬三寶。
三寶者,佛法僧也,則四生之終歸,萬國之極宗。
何世何人,非貴是法,人鮮尤惡,能教從之。
其不歸三寶,何以真枉?三曰:承詔必謹。
君則天之,臣則地之,天覆地載,四時順行,方氣得通,地欲覆天,則致壞耳。
是以君言臣承,上行下十靡十,故承詔必慎,不謹自敗。
四曰:郡卿百寮,以禮為本。
其治民之本,要在乎禮,上不禮而下非齊,下無禮以必有罪。
是以君臣有禮,位次不亂,百姓有禮,國家自治。
五曰:絕饗棄欲,明辨訴訟。
其百姓之訟,一日千事,一日尚爾,況乎累歲。
須治訟者,得利為常,見隨聽讞,便有財之訟,如石投水;乏者之訴,似水投石。
是以貪民則不知所由,臣道亦於焉闕。
六曰:懲惡勸善,古之良典,是以無匿人善,見惡必匡。
其諂詐者,則為覆國家之利器,為絕人民之鋒劍,亦佞媚者,對上則好說下過,逢下則誹謗上失。
其如此人,皆無忠於君,無仁於民,是大亂之本也。
七曰:人各有任,掌宜不濫。
其賢哲任官,頌音則起;十奸十者有官,禍亂則繁。
世少生知,克念作聖,事無大少,得人必治;時無急緩,遇賢自寬。
因此國家永久,社稷勿危,故古聖王為官以求人,人不求官。
八曰:群卿百寮,早朝晏退,公事十靡十盬,終日難盡,是以遲朝不逮於急,早退必事不盡。
九曰:信是義本。
每事有信,其善惡成敗,要在於信。
君臣共信,何事不成;君臣無信,萬事悉敗。
十曰:絕忿棄嗔,不怒人違。
人皆有心,心各有執,彼是則我非,我是則彼非。
我必非聖,彼必非愚,共是凡夫耳,是非之理,誰能可定,相共賢愚,如環無端。
是以彼人雖嗔,還恐我失,我獨雖得,從眾同舉。
十一曰:明察功過,掌罰必當。
日者賞不在功,罰不在罰,執事群卿,宜明賞罰。
十二曰:國司國造,勿斂百姓。
國非二君,民無兩主,率土兆民,以王為主,所任官司皆是王臣,何敢與公賦斂百姓。
十三曰:諸任官者,同知職掌。
或病或使,有闕於事,然得知之日,和如曾識,其以非與聞,勿防公務。
十四曰:群臣百寮,無有嫉妒。
我既嫉人,人亦嫉我,嫉妒之患,不知其極。
所以智勝於己則不悅,才優於己則嫉妒,是以五百之乃令遇賢,千載以難待一聖。
其不得賢聖,何以治國?十五曰:背私向公,是臣之道矣。
凡夫人有私必有恨,有憾必非同,非同則以私妨公,憾起則違制害法。
故初章云:「上下和諧。」
其亦是情歟!十六曰:使民以時,古之良典。
故冬月有間,以可使民;從春至秋,農桑之節,不可使民。
其不農何食,不桑何服。
十七曰:夫事不可獨斷,必與眾宜。
論少事是輕不可,必眾唯逮;論大事若疑有失,故與眾相辨,辭則得理。
(《日本書紀》二十二)
◎ 中大兄皇子
孝德天皇元年,立為皇太子。
◇ 獻部口屯倉奏
昔在天皇等世,混齊天下而治,及逮於今,分離失業(謂國業也)。
屬天皇我皇,可牧萬民之運,天人合應,厥政惟新。
是故慶之尊之,頂戴伏奏,現為明神,御八島國。
天皇問於臣曰:「其群臣連及伴造國造所有,昔在天皇日所置子代入部,皇子等私有御名八部,皇祖大兄御名入部(謂彥人十大兄也),及其屯倉,猶如古代,而置以不臣。」
即恭承所詔奉答而曰:「天無雙日,國無二王,是故兼併天下,可使萬民,唯天皇耳。
別以入部及所封民簡充仕丁,從前處分,自余以外,恐私驅役,故獻入部五百二十四口,屯倉一百八十一所。」
(《日本書紀》二十五)
◎ 樸市田來津
來津,天智時臣。
◇ 諫都避城議
避城與敵所在之間,一十夜可行,相近茲甚。
若有不虞,其悔難及者矣。
夫饑者後也,亡者先也。
今敵所以不妄來者,州柔設置山險,盡為防禦,山峻高而溪溢,守而攻難之故也。
若處卑地,何以國居,而不搖動及今日乎?(《日本書紀》二十七)
◎ 廣相
廣相,貞觀時日本人,官少辨橘
◇ 神護寺鐘銘序
十愛十當之山,神護之寺,三寶既備,六度無虧。
唯所有梵鐘,形小音窄。
故禪林寺少僧都真紹和尚,始發宏願,有心改鑄。
熔范未成,衣裓早化。
檀越少納言從五位上和氣朝臣彝范,悼和尚之遺志,尋先祖之舊蹤,以貞觀十七年八月廿三日,雇冶工志我部海,繼以銅一千五百斤令鑄成焉。
恐年代久遠,後人不知,仍聊記於鍾側。
◎ 是善
是善,貞觀時日本人,官守管原朝臣。
◇ 神護寺鐘銘
傳音在器,證果惟因。
爾祖初業,厥孫聿遵。
宿昔三尺,今日千斤。
體有寬窄,功無舊新。
山聲萬歲,谷響由旬。
聞宜覺夢,扣即歸真。
慈周世界,感及非人。
雕彖勝趣,矇叟當仁。
◎ 源順
源順字具濟,日本村上天皇天歷中人。
大納言定曾孫,左馬允舉子,能達和歌詩文。
◇ 倭名類聚抄序
竊以延長第四公主,柔德早樹,淑姿如花,吞湖十陽十於胸陂,籠山十陰十於氣岸。
年才七歲,初謁先帝。
先帝以其姿貌言笑,每事都雅,特鍾十愛十焉,即賜御府箏手教授其譜。
公主天然聰高,學不再問,一二年間,能究妙曲,十三弦上,更奏新聲。
自醍醐山陵,雲愁水咽,永辭魏闕之月,不拂秦箏之塵,時時慰幽閒者,書畫之戲而已。
於是因點成蠅之妙,殆上屏風;以筆回鸞之能,亦巧垂露。
漸辨八體之字,豫訪萬物之名。
其教曰:「我聞思拾芥者,好探義實;期折桂者,競采文華。
至於倭名,棄而不屑。
是故雖一百帙《文館詞林》,三十卷《白氏事類》,而徒備風月之興,難決世俗之疑,適可決其疑者,《辨色立成》、《楊氏漢語抄》,太醫博士深根輔仁,奉敕撰《集新抄倭名本草》,山州員外刺史田公望《日本紀私記》等也。
然猶養老所傳,楊說才十部,延喜所撰,藥種只一端,田氏《私記》一部三卷,古語多載,和名希存,《辨色立成》十有八章,與楊家說,名異實同。
編錄之間,頗有長短。
其餘《漢語抄》,不知何人撰,世謂之《甲書》,或呼為《業書》。
甲則開口裒揚之名,業是服膺誦十習十之義,俗說兩端,未詳其一矣。
又其所撰《錄音義》,不見浮偽,相十十交十十海蛸為蛌,河魚為<魚輩>,祭樹為柛。
澡器為楾等是也。
汝集彼數家之善說,令我臨文無所疑焉。」
僕之先人,幸忝公主之外戚,故僕得見其草隸之神妙;僕之老母,亦陪公主之下風,故僕得蒙其松容教命。
固辭不許,遂用修撰。
或漢語抄之文,或流俗人之說,先舉本文正說,各附出於其注。
若本文未詳,則直舉《辨色立成》《楊氏漢語抄》《日本紀私記》,或舉《類聚國史》《萬葉集》《三代式》等所用之假字,水獸有葦鹿之名,山鳥有稻負之號,野草之中,女郎花海苔之屬於期菜等是也。
至如於期菜者,所謂六書法,其五曰假借,本無其字,依聲托事者平!內典梵語,亦復如是,非無所據,故以取之。
或復有以其音用於俗者,雖非倭名,既是要用,石名之磁石、礬石,香名之沉香、淺香,法師具之香爐、錫杖,畫師具之燕脂、故粉等是也。
或復有俗人知其訛謬,不能改易者,腥訛為鮭,榲讀如杉,鍛冶之音誤涉鍛治,蝙<蟲若>之名偽用蝛蛦等是也。
若此之類,注加今案,聊明故老之說,略述閭巷之談。
總而謂之,欲近於俗,便於事,臨忽忘如指掌,不欲異名別號,義深旨廣,有煩於披覽焉。
上舉天地,中次人物,下至草木,勒成十卷。
卷中分部,部中分門,四十部二百六十八門,名曰《倭名類聚抄》。
古人有言,街談巷說,猶有可采。
僕雖誠淺學,而所注緝,皆出自前經舊史,倭漢之書,但刊謬補闕,非才分所及,內慚公主之照覽,外愧賢智之盧十胡十耳。
(《倭名類聚抄》)
◎ 僧空海
空海,亦稱遍照金剛,延歷中入唐,受書於韓方明,彼國號弘法大師。
◇ 七祖贊
沙門輸波迦羅四婆揭羅僧訶□子以我□之唐伽國王弟子金剛三藏□入道林神氣□著十精十□□教門一心游入□□名□□□至□□境□□以□□□虛(缺四字)卷為十二於□□□沙門□□七卷□□婆呼□□三藏住□□恬神□開□獎勸初學慈悲,□誘無虧,折人□□無滯。
弘仁十二。
沙門一行,張名遵國襄公孫僕太之也。
母隴李氏,華容心十性十,及之二□白光及生之後,移在兒親□聰慧過人,其父□神童舉之,其母吾兆此兒,必為國師,忽妄舉之,後必成。
元宗皇帝自親制碑銘,並書石上。
禪師幼而希言,言必有中,長無暇日,深道極十陰十陽十之奧,屬辭盡《春秋》之策,甲科翻飛,蹈依嵩岳,僧乾、僧真纂律藏,宿十愛十全幽之素履,禪師以聖道故,開元之歷,以朕敦述大衍,又□羅前佛壇譯《盧遮那佛經》,開後佛國滿大茲本,孰辨是而去矣,善是孝中又有也,道外別有忠也。
嘗風咨度乘,曰游淪典禮,方期永喜孤善願一如□□意識明行所在新□身無□患□無一忽然瞻憚□覺有往生之意也,乃□神罔極之人之原曰大禪師崇稱也,三爪甲不長形經佛後禮迦開山□自天聰明,授記波上人□□信窮天地十精十,有化心發無上志,□道稱一燈,拔去三車,我夢金人來鎮家集垣沙□住實相慧真宰□促促供心莫□□□□跏如舍利堅絕,見生滅□□豈生滅中□古□見中銘□來□夫□來文揮(缺四字)當於□若訥見者若愚□君□□以子每夜(缺五字)藏名多勝行闕□無□□□弘仁十二。
法應人也藏之□師見三藏器稱歎不已之異父母印受職□頂促□本金剛頂瑜伽沖和十精十神爽十利詰孔□年□甫十五聞之追入□之和尚加持童子鉤□子皇帝□□帝皇歷數皇法力降天入瓶送□四事□給藏該通。
(以下四首不錄)
◇ 大和州益田池碑銘(並序)
若夫感星銀漢,下灑之功深;湖水天池,上潤之德普。
故能屮芔因之而郁茂,蟲十卵十賴之而長生。
至若八氣播植,五才陶冶,北方之行,偏居其最,坎之為德,遠矣哉,皇矣哉!粵有益田池,兩尊鼻子之洲,八島初道之國,地是漢諳之舊宅,號則村井之故名。
去弘仁十三年仲冬之月,前和州監察籐納言紀大守末等,慮亢十陽十之可支,歎膏腴之未開,占斯勝處奏請之,綸詔即應,爰則令籐、紀二公及圓律師等創功。
未幾,皇帝﹙嵯峨﹚游駕汾襄,籐公從之辭職,紀守亦遷越前。
今上﹙淳和﹚膺堯揖讓,馭舜寶圖,照玉燭乎二儀,撫赤子於八島。
簡伴平章事國代檢國事,並拔籐廣任刺史。
兩公檢校池事,於焉青鳧引塊,數千之馬日聚;赤馬驅人,百計之夫夜集。
既而車馬轟轟電往,男十女殷殷而雷歸,土雰雰而雪積,堤倏忽而唐騰,宛如靈神之埏埴,還疑洪爐之化產。
成也不日,畢也不年,造之人也,辨之天也。
爾乃池之為狀也,左龍寺,右鳥陵,大墓南聳,畝傍北峙,來眼十精十捨鎮其艮,武遮荒垅押其坤。
十餘大陵,聯綿虎踞;四面長阜,邐迤龍臥。
雲蕩松嶺之上,水激檜隈之下。
春繡映池,觀者忘歸;秋錦開林,遊人不倦。
鴛鴦鳧鴨,戲水奏歌;玄鶴黃鵠,游汀爭舞。
魚鱉延頸,鮒鯉掉尾,淵獺祭魚,林烏反哺。
洎如積水含天,疊山倒景,深也似海,廣也超淮,笑昆明之非儔,哂耨達之猶少。
虎嘯鼓儔,則驚汰沃漢;龍吟決堤,則容與不飽。
襄陵之罔象,不得溢其塘;燃山之女魃,不能涸其底。
六郡蒙潤,萬澮湯湯,一人有慶,兆民賴之,舞之蹈之,詠千箱以擊腹;手之足之,呼萬歲而忘力。
歎桑海之數變,索銘詞乎余筆。
貧道不才當仁,固辭不能,譚虛吐章,乃為名曰:
希夷象帝,上下未萌。
盤古不出,國當無生。
元氣倏動,葦芽乍驚。
八風扇鼓,五才縱橫。
(其一)
日月運轉,山河錯峙。
千名森羅,萬物雜起。
籐膚既隱,稷粳爰始。
天池人池,灑沾功似。
(其二)
前堯後禹,慮厚恤人。
智略廣運,慈悲且仁。
機事不測,成功若神。
潤物如雨,榮人似春。
(其三)
綸綍雷震,有司創功。
紀籐薙草,果績圓豐。
伴相施計,原守在公。
良才奇術,民具十靡十風。
(其四)
爰有一坎,其名益田。
掘之人力,成也自天。
車馬霧聚,男十女雲連。
歸來似子,畢功不年。
(其五)
深而且廣,鏡澈紺色。
滉漾渺彌,瞻望罔極。
百溪之宗,萬派之職。
魚鳥涵泳,虯龍斯匿。
(其六)
沃澮泛溢,甾畬播殖。
孳孳我蓻,稼穟我穡。
如坻如京,足兵足食。
井田我事,堯帝何力。
(其七)
(《遍照發揮姓靈集》二)
◇ 沙門勝道歷山水瑩玄珠碑並序
〔下野國日光山碑·(空海)沙門遍照金剛文並書〕
蘇嶺鷲岳,異人所都;達水龍坎,靈物斯在。
所以異人卜宅,所以靈物化產,豈徒然乎請試論之。
夫境隨心變,心垢則境濁;心逐境移,境閒則心朗。
心境冥會,道德玄存。
至如能寂常居以利見,妙祥鎮住以接引,提山垂跡,孤岸津梁,並皆十靡十不依仁山,托智水,台鏡瑩磨,俯應機水者也。
有沙門勝道者,下野芳賀人也,俗姓君田氏。
神邈救蟻之齡,意清惜囊之齒,桎枷四民之生事,調饑三諦之滅業,厭聚落之轟轟,仰林泉之皓然。
粵有同州補陀洛山,蔥嶺插銀漢,白峰沖碧落,殷雷腹而鼉吼,翔鳳足而羊角,魑魅罕通,人蹊也絕,借問振古,未有攀躋者。
法師顧義成而興歎,仰勇十猛以策意,遂以去神護景雲,元年四月上旬跋上。
雪深嚴峻,雲霧雷迷,不能上也。
還住半腹,三七日而卻還。
又天應元年四月上旬,更事攀陟,亦上不得也。
二年三月中,奉為諸神祇,寫經圖佛,裂裳裹足,棄命殉道,繈負經像,至於山麓。
誦經禮佛一七日夜,堅發願曰:「若使神明有知,願察我心。
我所圖寫經及像等,當至山頂,為神供養,以崇神威,饒群生福。
仰願善神加威,毒龍卷霧,山魅前導,助果我願。
我若不到山頂,亦不至菩提。」
如是發願訖,跨白雲之皚皚,攀綠葉之璀璨,腳踏一半,身疲力竭,憩息信宿,終見其頂,恍恍惚惚,似夢似寤。
不因乘查,忽入雲漢,不嘗妙藥,得見神窟,一喜一悲,心魂難待。
山之為狀也,東西龍臥,彌望無極,南北虎踞,棲息有興,指妙高以為儔,引輪鐵而作帶,笑衡岱之猶卑,哂昆香之又劣。
日出先明,月來晚入,不假天眼,萬里目前,何更乘鵠,白雲足下。
千般錦花,無機常織,百種靈物,誰人陶冶。
北望則有湖,約計一百頃,東西狹,南北長。
西顧亦有一小湖,合有二十餘頃。
眄坤更有一大湖,冪計一千餘町,東西不闊,南北長遠,四面高十峰,倒影水中,百種異莊,木石自有,銀雪敷地,金花發枝,池鏡無私,萬色誰逃,山水相映,乍看絕腸。
贍佇未飽,風雪趁人,我結蝸庵,於其坤角住之。
禮懺勤經三七日,已遂斯願,便歸故居。
去延歷三年三月下旬,更上經五個日,至彼南湖邊。
四月上旬,造得一小船,長二丈,廣三尺。
即與二三子棹湖遊覽,通眺四壁,神麗夥多,東看西看,氾濫自逸。
日暮興余,強托南洲。
其洲則去陸三百丈來,方圓三千丈餘。
諸洲之中,美花富焉。
復更游西湖,去東湖十五許裡。
又覽北湖,去南湖三十許裡。
並雖盡美,總不如南。
其南湖則碧水澄鏡,深不可測,千年松柏,臨水而傾綠蓋;百圍檜杉,竦巖而構紺樓。
五彩之花,一林而雜色;六時之鳥,同響而異鳴。
白鶴舞汀,紺鳧戲水,振翼如鈴,吐音玉響,松風懸琴,坻十浪十調鼓,五音爭奏天韻,八德淡淡自貯。
霧帳雲幕,時時難陀之冪歷;星燈電炬,數數普香之把束。
見池中圓月,知普賢之鏡智;仰空裡慧日,覺遍智之在我。
托此勝地,聊建伽藍,名曰神宮寺。
住此修道,荏苒四祀。
七年四月,更移往北涯。
四望無尋,沙場可十愛十,異花之色,難名驚目;奇香之臭,叵尋悅意。
靈仙不知何去,神人彷彿如存。
忿歲十精十之無記,惜王侯之不游,思餓虎而不遇,訪子喬而適去,觀華藏於心海,念實相於眉山,蘊蘿遮寒,蔭葉避暑,吃菜吃水樂在中,乍彳乍亍出塵外。
九皋鶴聲,易達於天。
去延歷中,柏原皇帝聞之,便任上野國師。
利他有時,虛心逐物,又建立華嚴十精十捨於都賀郡城山,就此往彼,利物弘道。
去大同二年,國有十陽十九,州司令法師祈雨。
師則上補陀洛山祈禱,應時甘雨滂沛,百谷豐登,所有佛業,不能縷說。
咨日車難駐,人間易變,從心忽至,四蛇虛羸,攝誘是務,能事畢矣。
前下野伊博士公與法師善,秩滿入京,於時法師歎勝境之無記,要屬文於余筆。
伊公與余故,固辭不免,課虛十抽十毫,乃為銘曰:
維黃裂地,粹氣升天。
蟾烏運轉,萬類駢闐。
山海錯峙,幽明殊阡。
俗波生滅,真水道先。
(其一)
一塵構岳,一滴深湖。
埃涓委聚,畫飾神都。
嶔崟不梯,鸞鷟無圖。
皚皚雪嶺,曷矚誰廬。
(其二)
沙門勝道,竹十操十松柯。
仰之正覺,誦之達摩。
皈依觀音,禮拜釋迦。
(其三·之一)
殉道斗藪,直入嵯峨。
龍跳絕巘,鳳舉經過。
神明威護,歷覽山河。
(其三·之二)
山也崢嶸,水也泓澄。
綺華灼灼,異鳥嚶嚶。
地籟天籟,如築如箏。
異人乍俗,音樂時鳴。
(其四)
一覽消憂,百煩自休。
人間莫比,天上寧儔。
孫興擲筆,郭詞豈周。
咄哉同志,何不優遊。
(其五)
弘仁之年,敦牂之歲,月次壯朔三十日之癸酉也。
人之相知,不必在對面久話,意通則傾蓋之遇也。
余與道公生年不相見,幸因伊博士公聞其情素之雅致,兼蒙請洛山之記。
余不才,當仁不敢辭讓,輟十抽十拙詞,並書絹素上。
詞翰俱弱,深恐玄之猶白,寄以瓦礫,表其情至,百年之下,莫忘相憶耳。
西嶽沙門遍照金剛題。
(《遍照發揮十性十靈集》二)
◎ 闕名
◇ 葛城為封縣奏
葛城縣者,元臣之本居也。
故因其縣為姓名,是以冀之常得其縣,以欲為臣之封縣。
(《日本紀紀》)
◇ 佛跡石台刻字二首
大唐使人王元策,向中天竺丘茲國中轉法十輪,□回見跡,得轉寫搭,是第一本。
□日本使人黃書本,實向大唐國,於普光寺得轉寫塔,是第二本。
日本在右京四行坊禪陀,向禪院壇披見神跡,敬轉寫搭,是第三本。
從天平勝寶元年歲次己巳七月十五日,至廿七日,並一十三個日,作□檀主從三位智十奴十王□。
天平勝寶四年歲次壬辰九月十日,王寫成文室真人智努畫師越田安方畫寫杉原甲(以下漫滅)。
伏願為亡夫人從四位下茨田郡王法名良式,敬寫釋迦如來神跡。
伏願夫人之靈□高游入無勝之妙,拜受□□之聖,永脫有漏,高證無為,同沾三界,共契一真。
◇ 上野國山名村碑
上野國群馬郡下贊鄉高田里□□三家子孫,為七世父母,現在父母,□現在侍家刀自□君□□自人兒□那刀自孫物部君千足次瓜刀自次□刀自合六□又知識所結人三家尾□次知萬以釵□義□君牛麻呂合三口如是知識結而天地誓願仕奉□□石文。
神龜三年丙寅二月廿九日。
附:古京遺文·上野國山名村碑(681年)
辛巳歲集月三日記。
佐野三家定賜,健守命孫黑賣刀自此新川臣兒斯多禰足邊孫大兒臣娶三兒長利,僧母為記定文也。
放光寺僧碑,在上野國綠野郡山名村山上觀音堂傍,文義古拙,不可讀。
佐野在山名村北廿餘町,古歌所詠佐野船橋即此。
距佐野村一許町,有一小堂,俗呼雲放光山顛邊寺,或雲是放光寺之跡。
又上野國神名帳有群馬郡放光明神,然則放光寺在於此亦未可知也。
蒙齋以下其文似高田里碑其所在亦相近雲,或出一手。
定以辛巳為天平十三年。
余則謂高田里碑以神龜紀年,此特不可捨天平之號,以干支紀,則辛巳當在天武天皇之十年也。
按:好古小錄佐野伏野作。
附:好古小錄上金石
上野國群馬郡下贊鄉碑﹙碑石高二尺餘闊一尺七寸許﹚上野國群馬郡下贊鄉高田里三家子孫為七世父母現在父母﹙中略﹚神龜三年丙寅二月廿九日
◇ 下野國那須郡湯津上村國造碑
永昌元年己丑四月,飛鳥淨見原大宮那須國造追大壹那須宣事提評督被賜。
歲次庚子年正月二壬子曰辰節彌故意斯麻呂等,立碑銘云爾。
仰惟殞公廣氏尊胤,國家棟樑,一世之中,重被貳照,一命之期,連見再蘇,碎骨視糖,豈報前恩。
是以曾子之家,無有嬌子;仲尼之門,無有罵者。
行李之子,不改其語,銘夏堯心,澄神照乾,六月童子,意香助坤作徒之大合言喻寄故無翼長飛,無根更固。
◇ 多賀城碑
多賀城,去京一千五百里,去蝦夷國界一百廿里,去常陸國界四百十二里,去下野國界二百七十四里,去靺鞨國界三千里。
此城神龜元年歲次甲子,按察使兼鎮守將軍從一上勳四等大野朝臣東人之所置也。
天平寶字六年歲次壬寅,參議東海東山節度使從四位上仁部省卿兼按察使鎮守將軍籐原惠美朝臣獦修造也。
天平寶字六年十二月一日。
◇ 上野國多十胡十郡真井村碑
弁官符上野國乍岡郡、綠野郡、甘良郡,並三郡內三百戶郡成給羊成多十胡十郡,和銅四年三月九日甲寅,宣左中弁正五位下多治比真人、□太政官二口穗積親王、左大臣正二位石上尊、右大臣正二位籐原尊。
◇ 小納言正五位下戚奈卿墓誌銘(並序)
卿諱大村檜,前五百野宮御宇天皇之四世後,罡木聖朝紫冠威奈鏡公之第三子也。
卿十溫十良在十性十,恭儉為懷,簡而廉隅,柔而成立。
後清原聖朝初,授務廣肆。
籐原聖朝小納言闕,於是高門貴胃,各望備員。
天皇特擢卿除小納言,授勤廣肆。
居無幾,進位直廣肆。
以大寶元年律令初定,更授從五位下,仍兼侍從。
卿對揚宸扆,參贊絲綸之密;朝夕帷幄,深陳獻替之規。
四年正月,進爵從五位上。
慶雲二年,命兼太政官左小辨。
越後北疆,沖接蝦虜,柔懷鎮撫,允屬其人。
同歲十一月十六日,命卿除越後城司。
四年二月,進爵正五位下。
卿臨之以德澤,扇之以仁風,化洽刑清,令行禁止。
所冀享茲景佑,錫以長齡,豈謂一朝,遽成千古。
以慶雲四年歲在丁未四月廿四日寢疾,終於越城,時年卌六。
粵以其年冬十一月乙未朔廿一日乙卯,歸葬於大倭國葛木下郡山君裡狛井山崗。
天漢疏派,若木分枝。
標英啟哲,載德形儀。
惟卿降誕,餘慶在斯。
吐納參贊,啟沃陳規。
位由道進,榮以禮隨。
制錦蕃維,令望攸屬。
鳴弦露冕,安民靜俗。
憬服來蘇,遙荒企足。
輔仁無驗,連城折玉。
空對泉門,長悲風燭。
◇ 南圓堂銅燈台銘(並序)
弘仁七載歲次景申,伊豫權守正四位下籐原朝臣公等,追遵先考之遺志,敬造銅燈台一所。
心不乖麗,器期於撲,慧景傳而不窮,慈光燭而無外。
《遺教經》云:「燈有明,明命也,燈延命。」
《臂喻經》云:「為佛燃燈,後世得天眼,天生冥處。」
《普廣經》云:「燃燈供養,照諸幽冥,苦病眾生,蒙此光明,緣此福德,皆得休息。」
然則上天下地,匪日不明;嚮晦入冥,匪火不照。
是故以斯功德,奉翊先靈,七覺如遠,一念孔邇。
庶幾有心有色,並超於九橫;無小無大,共蠲於八苦。
昔光明菩薩,燃燈說咒,善樂如來,供油上佛,居今望古,豈不美哉!式標良因,貽厥來者雲。
大雄降化,應物開神。
三乘分轍,六度成津。
百非洗蕩,萬善惟新。
更曻忉利,示以崇親。
(其一)
薰修福(下缺)
◇ 道澄寺鐘銘
道澄寺者,從三位守大納言兼右近衛大將行皇太子傅籐原朝臣、參議左大辯從四位上兼行勘解由長官播磨權守橘朝臣,為報四恩,濟六趣,合誠戮力,所建立也。
堂宇比薨,南北輪奐,尊像接座,前後跏趺。
兩相公宿殖香火之緣,生為瓜葛之戚,非唯現世結契闊之情,亦欲淨剎共安養之樂。
故各取其名首字,以為此寺額題。
所以貽本緣於來代,期同志於他生也。
籐亞相爰命鳧匠,乃鑄鴻鐘,且將令長夜昏迷,聞妙聲而知曉;苦海沉溺,驚梵叫而通津。
延喜十七年十一月三日銘之。
其詞云:
倕師施冶,菩堤催緣。
虛受必應,響高自傳。
從夕至曉,出定入禪。
傍唱眾聖,遙警大仙。
法喜增感,耶夢驚眠。
通阿鼻獄,達有頂天。
劫數億萬,世界三千。
一音利益,無限無邊。
(以上未注所出書者,均《日本金石模刻本》刻本)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