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拾遺》卷二十二:《全唐文》三百六十六有傳。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唐文拾遺》卷二十二

唐文拾遺

卷二十二

◎賈至

《全唐文》三百六十六有傳。

◇百家類例序

以其婚姻承家,冠冕備盡則存譜。

大譜所紀者,唯尊官清職,傳記本原。

分為十卷,爰列百氏。

其中須有部折,各於當族注之。

通為百氏,以隴西李氏為第一。

(《唐會要》三十六)

◎王縉

《全唐文》三百七十有傳。

◇大臣入朝見百寮奏

《春秋》之義,臣子一例。

今後有大臣入朝,百寮望請朝罷於中書行相見之禮,其宴饑准故事於鴻臚亭集。

(《唐會要》二十四)

◎劉晏

《全唐文》三百七十有傳。

◇懇讓吏部尚書表

伏以天官之職,師在塚卿,任當選仕之權,班居諸曹之首,至密者可以啟事,至明者可以論材,內者無能,何堪就列?且轉輸之務,國家之常,千倉萬庾,陛下之粟也;槁工楫師,陛下之人也。

縱萬億及秭,達於京師,邦賦獲殷,軍儲克贍,此亦常理,於臣何功?況受任以來,淹引歲月,減耗頗有,委積非多,經費所支,尚貽聖慮。

在臣之責,實亦難逃,夙夜惕厲,不遑啟處,豈敢取眾人之力,以為己勞,守臣下之分,因而受遺。

速其官謗,紊以朝經,願回震光,乞寢前命。

(《冊府》四百六十四)

◇檢點祭器奏

諸色祠祭,委禮儀使撰禮料為常式,祭前點檢祭器及饌物明衣,有不在者,所由量事料決。

其行十事官若出齋宮,及不到,明衣及料不得妄。

(《唐會要》二十三)

◎包佶

《全唐文》三百七十有傳

◇請詳定開元時令奏

開元刪定《禮記·月令》為《時令》,其音及義疏並未刊正。

其《開元禮》所與《月令》相涉者,請選通儒詳定。

(《唐會要》七十七)

◇明立私錢賞罰奏

十江十淮百姓近日市肆十十交十十易錢,十十交十十下粗惡,揀擇納官者,三分才有二分,余並鉛錫銅湯,不敷斤兩,致使絹價騰貴,惡錢漸多。

訪聞諸州山野地窖,皆有私錢,轉相貨易,十奸十濫漸深。

今委本道觀察使明立賞罰,切加禁斷。

(《唐會要》八十九)

◇社稷改用太牢奏

春祭社稷,准禮,天子社稷皆太牢。

至大歷六年十月三日敕,中祀少牢。

社稷是中祀,至今未改。

(《唐會要》二十二)

◎劉秩

《全唐文》三百七十二有傳。

◇政典

我皇帝思侔前古,永傳後裔,下無山甫將明之才,乃聽百藥偏昧之說,從群臣之小議,挫為國之大經。

設爵無土,署官不職,王澤不布,人無承化,遂令刑辟未弭,國用不殷,權十柄十擅於後氏,社稷絕而復存。

揆久安之由,在於取順而難為逆;絕欲奪之原,在於單弱而無所憚,此即事之明驗也。

百藥不詳秦、漢、晉、宋、齊隋得失之異,謂不足法,復忽清於賈、曹、劉、陸成敗之說,委之天命。

天之所命,人事而已,棄人事,捨天理,滅聖智,任存亡也。

故建侯者,所以正塚嫡,安父子之分,使不相猜貳,豈藩屏王室已哉!夫先王之尚封建也,非止貴於永久,貴其從化而省刑。

故郡建則督責,督責則刑生,國開則明教,明教則從化。

從化之行,因於封建。

封建則諸侯之制與天子備同,備同而禮殺,禮殺然後可宣教化,宣教化則仁義辰,仁義長則尊卑別,尊卑別則禍亂息,此封建之所以易為理也。

郡縣之理,可以小寧,不可以久安,可以責成,不可以化俗。

嗚呼!上無堯舜猶可也,有堯舜之德,欲廣其澤,捨此何以哉?自漢以降,雖封建失道,然諸侯猶皆就國。

今封建子弟,有其名號,而無其國邑,空樹官僚,而無蒞事,聚居京輦,食租衣稅,國用所以不足也。

(《唐會要》四十七)

◎李玭

玭,蘄州黃梅人。

開元中,元宗夢神人自稱廬山使者,因為立廟。

《全唐文》三百七十三有傳。

◇選人自覓保識官奏

宗子諸親、齋郎、室長選人,准格,每年遣諸陵廟丞等右保識官。

今請選人自於諸司求覓清資,及在任宗子京官充保識,以憑給解。

伏乞編入吏部選格,以為久例。

(《唐會要》六十五)

◎柳渾

《全唐文》三百七十七有傳。

◇請改名奏

頃為狂賊點穢,臣實恥稱舊名,矧字或帶戎,時當偃武,請改名渾。

(《南部新書》甲)

◎李泌

《全唐文》三百七十八有傳。

◇學士去大字疏

伏蒙以臣為集賢殿大學士。

竊尋故事,中書令張說中朝元老,碩德鴻儒,懇辭大字,眾稱達禮。

其後至德二載,崔圓為相,加集賢殿大學士,其後因循,遂成恆例。

伏望削去大字,崇文館大學士亦准此。

(《唐會要》六十四)

◎歸崇敬

《全唐文》三百七十九有傳。

◇上丁釋奠講論奏

上丁釋奠,其日准舊例,合集朝官講論五經文義。

自大歷五年以前,常行不絕。

其年八月以後,權停講論。

今既日十逼十,恐須復依舊奏。

(《唐會要》三十五)

◇請罷褲褶奏

按三代典禮,兩漢史籍,並無褲褶之制,亦未詳所起之由。

隋代以來,始有服者,事不師古,請罷之。

(《唐會要》二十四)

◇御署祝版奏

每年春秋二時釋奠,祝版御署訖,北面而揖。

臣以為其禮太重。

按《大戴禮》:師尚父授周武王丹書,武王東面受之。

請參酌輕重,庶得其宜。

(《唐會要》三十五)

◎嚴武

武,字季鷹。

房薦為執事中。

坐事,貶巴州刺史。

久之,擢劍南節度,加檢校吏部尚書。

年四十,卒。

◇御史給公乘奏

應在外新除御史赴台,停止店肆,事亦非宜。

仍令所在給公乘發遣,以為永例。

(《冊府》、《唐會要》六十二)

◇巴州古佛龕記

巴州城南二里,有古佛龕一所。

右山南西道度支判官衛尉少卿兼侍御史內供奉嚴武奏:臣頃牧巴州,其州南二里有前件古佛龕一所。

舊石壁鐫刻五百餘鋪,劃開諸龕,化出眾像,前佛後佛,大身小身,琢磨至堅,雕飾甚妙。

屬歲月綿遠,儀形虧郵,乃掃拂苔蘚,披除榛蕪。

仰如來之容,爰依鷲嶺;祈聖上之福,新作龍宮。

十精十思竭誠,崇因樹果,建造屋字三拾余閭,並移洪鐘壹口,莊嚴福地,增益勝緣。

焚香無時,與國風而蕩穢;然燈不夜,助皇明以燭幽。

曾未經營,自然成就。

臣幸承恩宥,馳赴闕庭,辭日奏陳,許令置額,伏望特旌裔土,俯錫嘉名。

降以紫泥,遠被雲雷之澤;題諸紺宇,長懸日月之光。

兼請度無色役有道行者柒僧,永以住持,俾其修十習十。

敕旨:其寺宜以光福為名,除依。

乾元三年四月十三日。

(《金石苑》二、《八瓊室金石補正》五十九)

◎乾濟

濟,乾元中大理評事巴州長史。

◇唐救苦觀世音菩薩像銘

茲救苦觀世音菩薩像者,巴州刺史嚴武奉報烈考中書侍郎遠日之所鑿也。

乾元二年正月朔三日,大理評事兼巴州長史韓濟銘曰:

於鑠使君,孝心不忘。

觀音菩薩,靈相剋彰。

昊天永永,思報無疆。

南山巖巖,庶乎有常。

(石刻)〔編者按:根據《巴州地方志》補闕〕

◎崔巨

巨,字為式。

大歷中右補闕、殿中侍御史。

◇大唐宣州刺史薛公碑

按:《新安志》(九)及《實刻叢編》(十五)引《復齋碑錄》,皆作崔巨撰,文見《全文》闕名,今存其目。

◎獨孤及

《全唐文》三百八十四有傳。

◇鄭駙馬孝行記

特進駙馬都尉滎十陽十鄭潛曜,字某(按:名明,以字行),睿宗外孫,元宗之甥,代國長公主之才子也。

睿敏而文,生知純孝。

開元中,長公主寢疾,公年二十八,隨侍左右,帶不解面不靧者累月,嘗藥請禱,憂懇備至,而徉無瘳。

乃刺血濡翰,書為策祝,請命於上下神祇,願以身代親之身,乞靈祈死,泣盡繼血。

既而誠達於神,感而遂契,徹筵俟命,焚其章草,獨神道許三字存於煨燼之中。

翌日,長公主疾間,公固命左右勿敢言。

於其請天之章,公之客尹靈琛之辭也。

向微靈琛言之,則人莫知之者矣。

君子謂天道遠,人道邇,其死生冥運,吉凶十陰十騭,未嘗與天同功也。

而孝子竭誠,上元為感,神符靈貺,來若響答。

乃知行或十精十至,則幽明不能逃其應,而況人乎!鄭氏之行,其事親也,可謂孝矣。

惟武王、周公,與天合德,三壇之祝,宜有丕應。

若公者也,在綺襦紈褲之中,非有植璧秉珪之禮,而十精十誠上之,神亦降福,非德十性十純至,其孰能致感如此其速者歟!

公開元二十八年,尚元宗第十二女臨晉長公主。

公主柔明而賢,輔佐以禮,公力行好學,處貴不驕,跋履夷險,無替忠信。

歷太僕、光祿,嗣滎十陽十郡公,佩金印,列長戟,垂三十餘載,克荷大業,而崇其家聲。

善而必慶,為不誣矣。

懼他日史氏闕疑也,故著之於篇。

(本集十七、《文苑英華》八百三十)

◎田伏寶

伏寶,恆州人。

◇造像刻經記

弟子田伏寶,為先亡父兄、見存母弟,往為門虧十善,不樹福緣,侄巖殞命於同羅,女子夭辭於白日,虔心告佛,罄志歸依。

敬就三門石柱,刊《阿彌陀佛蜜多心經》,以乾元兇年四月五日鐫鏤功畢。

桑海有改變遷移,經像固存乎不朽。

閤家眷屬,法界有緣,同沾斯福。

(《常山貞石志》五)

◎賈耽

《全唐文》三百九十四有傳。

◇華夷圖玉山記

玉山與天際,勢聯北斗,又名玉斗山。

循山之轆升降,凡十有五里,至大洋阪,地寬曠約數百畝,而奇峰秀嶺,怪石深池,環列於前後左右,真仙靈之窟宅也。

山有龍潭一十八漈,又有二十四奇,曰?耶峰、銀尖峰、七盤峰、獅子峰、石牛峰、雲蓋峰、蟠龍岡、金雞墩、洗墨池、望香墩、九蓮池、天門峰、飛泉峰、屏風峰、誓坡石、浴佛池、彩霞巖、過雲洞、連理木、天聖松、金剛嶺、石鼓山、羅漢峰、志初巖。

真一邑勝概之尤者也,故縣亦由此名。

(《游名山記》)

附《方輿紀要·卷八十三》參考:

懷玉山,在廣信府玉山縣北百四十里,高四百餘丈,盤亙饒、信、衢三郡,約三百餘里,當吳、楚、閩、越之十十交十十,為東南望鎮。

一名輝山,相傳山有異光夜燭也縣舊置輝山驛以此。

唐賈耽《華夷圖》:懷玉山上與雲際,勢聯北斗,又名玉斗山。

循山之麓,升降凡十有五里,至大洋阪,地寬廣約數百畝,而奇峰峻嶺,怪石深池,環列於前後左右,仙靈之窟宅也。

《志》云:山有龍潭一十八漈,又有二十四奇,曰玉峰、銀尖峰、獅子峰、石牛峰、雲蓋峰、天門峰、飛泉峰、屏風峰、蟠龍岡、金雞墩、洗墨池、望香墩、七盤嶺、九蓮池、誓坡石、浴佛池、彩霞巖、過雲洞、連理木、天聖松、金剛嶺、石鼓山、羅漢峰、志初巖,俱稱絕勝。

山之水西出則入於十江十,東出則入於浙,蓋十江十、浙山水之宗也。

李翱《南來錄》:自常山至玉山八十里,陸道謂之玉山嶺。

自玉山至鄱十陽十七百有十里,順流謂之高溪。

又有三清山,《志》雲與懷玉並峙《名勝志》:山高七百餘丈,周回二百餘里,十江十、浙之水蓋源於此。

蓋懷玉之支峰而異名者也。

(清·顧祖禹《方輿紀要》)

◎劉太真

《全唐文》三百九十五有傳。

◇諸道供紙張奏

准貞元元年八月二日敕,當司權宜停減諸色糧外,紙數內停減四萬六千張。

續准去年八月十四日敕,修為經書,令諸道供寫書功糧錢,已有到日,見欲就功。

伏請於停減四萬六千張內,卻供麻紙及書狀籐紙一萬張,添寫經籍。

其紙寫書足日,即請停。

又當司准格,楷書八年試優,今所補召,皆不情願。

又准今年正月十八日敕,諸道供送當省寫經書及校勘五經學士等糧食錢。

今緣召補楷書,未得解書人。

元寫經書,其歷代史所有欠闕,寫經書畢日,餘錢請添寫史書。

(《唐會要》六十五)

◎王璬

《全唐文》三百九十五有傳。

◇唐故朝議郎行登州司馬上柱國王府君墓誌銘(並序)

公諱慶,字弘慶,東萊掖人。

漢議郎扶,即其先也。

崇勳重爵,允光前史;休風茂范,克被後昆。

祖相,隨任齊州錄事參軍;考遏,隨任濟州東阿縣令;並容表魁傑,機神穎悟,雖位不充量,而行足揚名。

公幼得奇童之目,早 正人之稱,多才藝,尚沖簡,隱不違親,貞不絕俗。

年甫弱冠,河濟名流,翕然已想望其風矣。

龍朔初,刺史河南邱孝忠褰占海甸,下車未幾,便引公為談客。

時高麗餘孽,作梗遼川,詔征舟師,濟自黃陲。

邱君以公有深謀遠算,遂要在中權,同郗超之入幕,類田疇之出塞。

閱賞酬庸,拜上柱國。

軍罷,敕授昭武校尉營州都督府瀘河鎮將。

馬邑蕭條,龍山阻絕,肅恭王事,余病未能。

久之,除雅州和州鎮將。

昔我先君,嘗旋驂於九折;顧惟徽尚,願遷閉於一邱。

是時太夫人在堂,有羸老之疾。

公孝十性十純懇,興言飲淚,衣不解十帶,藥必親嘗,居喪之禮,哀毀過制。

萬歲通天元年,白虜趑趄;鋒十十交十十碣石,青林失律,火照甘泉。

天子詔左衛將軍薛訥絕海長驅,掩其巢十穴十,飛芻挽粟,霧集登萊。

監軍御史范玄成與公素游,捐公清干,且以務簡,得兼統押,乃密表馳奏,朝廷許焉。

俄除朝議郎行登州司馬,仍充南運使。

恩命光臨,飭躬就列,情勤悅使,義薦均勞,?工粟齊山,飛雲蔽海,三軍歎美,僉曰得人。

聖歷年,運停還任。

公雅十愛十虛寂林壑之致,始終不渝,雖囂塵滿庭,常嘯詠無輟。

昔桓十溫十每雲我方外司馬,豈斯之謂歟!何圖天屬不戒,奄從化往,春秋六十七,以神龍元年十一月二日卒於官舍。

嗚呼哀哉!夫人同郡呂氏,劍履舊族,言容夙備,作配君子,宜其室家,而與善徒欺,未秋先落。

粵開元九載龍集辛酉十一月甲辰朔六日己酉,昭啟靈殯,合葬於掖城東南五里岡掖山之十陰十,禮也。

嗣子瀛州司戶參軍璬,處孝出忠,自家形國,啼枯柏樹,思結寒泉,勒豐石於夜台,播余芬於永世。

銘曰:

偉哉華胄,世濟賢秀。

猗歟若人,不忝其舊。

幼有令名,長□宦情。

飛談入幕,堅臥辭榮。

始乃事親,終惟報國。

方舟轉餉,遼水無極。

展驥來旋,仁風允塞。

雅懷未愜,痼疾彌留。

荒涼池館,零落山邱。

劍埋同匣,樹聳行楸。

蒼蒼日暮,煙鳥空愁。

(石刻。

《山左塚墓遺文》)

◎臧希晏

希晏,寶應初左金吾將軍。

◇街鼓減常式奏

諸街鋪鼓,比來依漏刻發聲,從朝堂發遠處,每至夜才到。

伏望今日已後,減常式一刻發聲,庶絕違犯。

(《唐會要》七十一)

◎王淑

淑,乾元中右金吾長史。

◇醫術請同明法奏

醫術請同明法選人,自今已後各試醫經方術策十道,《本草》二道、《脈經》二道、《素問》十道、張仲景《傷寒論。

二道、諸雜經方義二道,通七以上留,已下放。

又尚食藥藏局請同典膳局,太醫署請同大樂署。

(《唐會要》八十二)

◎十胡十詹

詹,永泰中幽州節度判官兼掌書記、朝議大夫行監察御史。

(按新《順天府志》作明詹)

◇大唐故高士滎十陽十鄭府君之碣

府君諱忠,字惟忠,滎十陽十人也。

其先出自周,宣王母弟友受封於鄭(缺六字),為(缺六字)代為韓□侯後以國命氏。

榆甲族,繼美滎十陽十;閥閱名賢,散居天下。

七代祖覽,河間太守,封鄚亭侯;生幽州錄事參軍昌,昌生高祖武清令,羅漢屬。

隋室土崩,豪傑雲起,有若竇建德者,聚兵稱亂,圍十逼十武清,時獨堅守孤城,確固臣節。

(缺四字)神堯踐祚,壯之,加右衛大將軍,宰縣如故,進封永年公,食邑一千戶。

茲邑建功之地,子孫克守勳業,至今家焉。

生曾祖諱贊,贊生□祖諱□志,俱以儒術著聞,頻征有道不起。

生皇考諱承。

楊公問罪東夷,請於幕府,以豹略謀於軍事。

及還,恥受討遼之功,拂衣高蹈,以例授陪戎副尉上護軍,終不言祿,節也。

府君即副尉之元子,風概天資,碩德山立,長材偉貌,虯髯虎膺。

心游六經,□二事,孝悌仁信,禮讓十溫十恭,皆發於自然,如竹箭之有筠也。

早勤色養,不顧人仕,中服儒行,不沽於名,晚固幽貞,不趨於世,是以鄉十十黨十十三薦孝廉,皆不之應。

其晦跡也,恬然靜默,其偶俗也,同為滑和,致身於木雁,與物為芻狗,謂為慕隱,不處於山林,謂為趨榮,不親於朝市。

人徒識其貌,不測其心,徒仰其高,難師其行。

至於王霸大略,馭人十體要,守宰欽風,咨謀政術者,踵至於門矣。

他日嘗獨立,謂其子希潮:「吾暗測天道,靜觀人事,九六之運,莽卓之災,將丁聖代。

爾當堅秉誠節,勤修令名,嗟吾道衰,良恐不免。」

居十數歲,果安氏逆命,竊據洛十陽十,將欲祟式真賢,輝光偽位。

以府君林廬潛蹈,馨香遠聞,姑欲縶維,允塞人望,迫令強起,尉於長豐。

則知鳥戾於天,雲羅得之,魚潛在泉,川罟得之,偽命遍於正人,烏可脫也。

雖欲逃於天,十穴十於泉,其可得乎?史氏繼亂,抑授東光縣丞,轉奉義郎左衛尉兵曹參軍上護軍。

既暌宿心,曾不視事,拂衣解印,請留幽都,闔門靜居,屏棄塵事。

獨與一二道者游息乎家園,幽賞琴壺,倚傲雲月,進則迎為,退能全高,卷舒在懷,語默兼遂,君子曰智哉。

以大盜未清,沉憂成疾,年五十七,壬寅歲夏四月乙亥,傾背於挹樓裡之私第。

冬十月,聖上翦四滑,清三光,凡拒兇徒,特加超授。

議者以府君遇亂脅從,矢節無撓,逢時旌善,生涯不留,悲夫!故書曰高士,成府君之志也。

夫人彭城劉氏,柔順以成孝,貞正以起家,蕙心先□,椒頌仍在。

丙申歲夏五月二十有七日,先府君而終,享年五十有三。

嗣子希潮,血毀長號,骨立過禮。

以今年十有二月庚申,安神於武清縣西北崇仁鄉白塔東北原,合祔於先塋之左。

喪事尚儉,奉遺誡也。

夫聳曾峰者,磐乎厚地;瀵洪流者,發自深淵。

府君德邁於前,錫羨於後,故嗣子以功驟遷金紫光祿大夫,歷太僕卿、文安郡別駕,轉殿大監幽州節度判官上柱國。

位雄卿月,文頌國風,佐理鄚南,惠懷邑屋,運籌薊北,磔裂儋林。

郁此國楨,獨耀鄉錦,得非府君善訓積慶之也。

以為隳先構者匪仁,揚美名者謂孝,況白華之悲罔極,緇衣之頌未傳。

詹與殿監在幕密十十交十十,匪才見托,俾先碣,永示後賢。

詞曰:

於赫我祖,滎十陽十系先。

顯允烈考,分族居燕。

才用駿發,心機鏡懸。

芥視小節,雄成大賢。

〔其一〕

大賢伊何,以孝忘仕。

忘仕伊何,屢薦不起。

博考墳籀,工言政理。

遘爾兇徒,玷我良士。

〔其二〕

身擺偽祿,□吟歸田。

獨與道者,同棲浩然。

閉門柳□,虛室草玄。

遽從零露,俄悲逝川。

〔其三〕

角立貞臣,慶流賢子。

卿月高鑒,堯天佐理。

政必移風,清逾飲水。

柴也泣血,杖而後起。

〔其四〕

怙恃合祔,毀瘠偏傷。

途搖白旄,棺飾黃腸。

山門寂寂,垅樹蒼蒼。

秉茲幽節,永播清芳。

〔其五〕

節度判官兼掌書記朝議大夫行監察御史十胡十詹撰,處士成嚴書並篆,龐庭滿刻。

乙已歲癸玄月丁丑日建。

(石刻)

◎十陰十庭誡

庭誡,大歷中鄉貢明經,攝敦煌州學博士。

◇大唐隴西李府君修功德碑記

敦煌之東南,有山曰三危,結積十陰十之氣,坤為德;成凝質之形,艮為象。

峻嶒千峰,磅礡尤里,呀豁中絕,央相。

鑿為靈龕,上下雲矗;構以飛閣,南北霞連。

依然地居,杳出人境,聖燈時照,一川星懸,神鍾乍鳴,四山雷發,靈仙鬼物,往往而在。

屬以賊臣干紀,寇幸災,磔裂地維,暴殄天物。

東自隴坻,舊陌走狐兔之群;西盡十陽十關,遺邑聚豺狼之窟。

柝木夜警,和門晝扃,塔中委塵,禪處生草。

時有住信士朝散大夫鄭王府咨議隴西李太賓,其先指樹命氏,紫氣度流沙之西;刺山騰芳,鴻名感懸泉之下。

時高射虎,人望登龍,開國西涼,稱藩東晉。

咨議即興聖皇帝十三代孫。

遠派天分,世濟其美,靈根地植,代不乏賢。

六代祖寶,隨使持節侍中西陲諸軍事鎮西大將軍,領護西戎校尉、開府儀同三司、沙州牧、敦煌公、玉十門西,封邑三千戶。

曾祖達,皇敦煌司馬,其後因家焉。

祖十操十,皇大黃府車騎將軍。

考奉國,皇昭武校尉甘州和平鎮將。

早逢昌運,得展雄材,一命是凌雲之資,百齡懷捧日之慶。

垂條布穎,業繼弓裘;築室連閎,裡成冠藎。

難兄令弟,卓然履道之賢;翼子謀孫,宛爾保家之主。

咨議天授淳粹,神假正直,十十交十十游仰其信,鄉十十黨十十稱其仁。

義泉深沉,酌而不竭;道氣虛遠,感而遂通。

嘗以為挹十江十海者,難測其深淺;望乾坤者,不究其方圓。

況色空皆空,十性十相無相,豈可以名言悟,豈可以文字知。

夫然,故方丈小室,默然入不二之妙;智度大道,法爾表無念之真。

以其虛谷騰聲,洪鐘應物,所以魔宮山坼,佛日天開,十愛十水朝清,昏衢夜曉,一音演法,四眾隨緣,直解髻珠,密傳心印。

凡依有相,即是所依;若住無為,還成有住。

由是巡山作禮,歷險經行,盤回未周,軒檻屹斷,剡削有地,締構無人。

遂千金貿工,百堵興役,奮錘聾壑,?曷石聒山,素(塑)涅槃像一鋪,如意輪菩薩、不空罥索菩薩各一鋪,畫報恩、天請問、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東方藥師、西方淨土、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彌勒上生下生、如意輪、不空罥索等變各一鋪,賢劫千佛一千軀。

初壞土塗,旋布錯彩;豁開石壁,儼現金容。

本自不生,示生於千界;今則無滅,示滅於雙林。

考經尋源,備物象設,梵王奔世,佛母下天。

如意聖輪,圓轉三有;不空妙索,維持四生。

人其報恩,天則請問。

六牙象寶,搖紫佩以棲真;五色獸王,載青蓮而捧聖。

十二上願,列於淨剎;十六觀門,開其樂土。

大悲來儀於鷲嶺,慈氏降跡於龍華;丕休哉!千佛分身,聚成沙界;八部敷眾,重圍鐵山。

希夷無聲,悉 欲動。

爾其簷飛雁翅,砌盤龍鱗,雲霧生於戶牖,雷霆走於階陛。

左豁平陸,目極遠山;前流長河,波映重閣。

風鳴道樹,每韻苦空之十聲;露滴禪池,更澄清淨之趣。

時節度觀察處置使開府儀同三司御史大夫蔡國公周公,道治生知,才膺命世,清明內照,英華外敷,氣邁風雲,心懸日月,文物居執憲之重,武威當杖鉞之雄,括囊九流,住持十信。

爰因練之暇,以申禮敬之誠。

揭竿十操十矛,戟以從;蓬頭胼脅,傍車而趨。

熊羆啟行,鵷鸞陪乘,隱隱軫軫,蕩谷搖川;而至於斯窟也,層軒九空,復道一帶,前引簫唱,上干雲霓。

雖以身容身,投跡無地;而舉足下足,登大有階。

目窮二儀,心出三界。

有若僧政沙門釋靈悟法師,即咨議之十愛十弟也。

戒珠圓明,心鏡朗徹,學探萬偈,辯折千人。

出火宅於一乘,破空遣相;指化城於四坐,虛往實歸。

於是引兄大賓、弟朝英、侄子良、子液、子望、子羽等,拜手於階下。

法師及侄僧志融,斂袂於堂上,曰:「主君恤人求瘼,戡難濟時,井稅且均,家財自給。

是得旁開虛洞,橫敞危樓,將以翼大化,將以福先十烈,休庇一郡,光昭六親。

況祖孫五枝,圖素四剎,堂構免墜,詒厥無慚。

非石何以表其貞,非文何以紀其遠。

且登高能賦,古或無遺;遇物斯銘,今豈遐棄。」

紛然遞進,來以求蒙。

蔡公乃指十精十廬而謂愚曰:「十操十斧伐柯,取則不遠,屬詞比事,固可當仁。」

仰恭指歸,俯就誠懇,敢撲略其狂簡,庶彷彿於真宗。

時大歷十一年龍集景辰八月旬有十五日辛未建。

(《西城水道記》,伯三六 ◇ 八)

◎第五琦

琦,字禹珪。

以吏干進,官諸道鹽鐵鑄錢使,進度支郎中,兼御史中丞,拜同平章事,貶忠州長史,起為朗、括、饒、湖四州刺史,終太子賓客、東都留守。

◇常平倉奏

每州置常平倉及庫,使自商量置本錢,隨當處米物時價,賤則加價收糴,貴則減價糶賣。

(《唐會要》八十八)

◇請旌表竇升朝二女奏

奉天縣竇升朝二女伯十娘十、仲十娘十,雖長於村野,而幼有志十操十,住與豳州接界。

草賊數千人,持兵刃入其村落行剽劫。

聞二女有容色,姊年十九,妹年十六歲,藏於巖窟間。

賊徒擬為十逼十辱,乃先曳伯十娘十出,行數十步,又曳仲十娘十出,賊相顧自十慰。

行臨深谷,伯十娘十曰:「我豈受賊污辱?」

乃投身於谷,賊方警駭,仲十娘十又投於谷。

谷深數百尺,姊尋卒,仲十娘十腳折首破,血流肢十體,氣絕良久而蘇,賊義而去。

(《冊府》一百三十九)

◎錢庭篠

庭篠,大歷中官秘書省著作郎。

◇唐故太中大夫太常寺丞兼十江十陵府倉曹張公墓誌銘並序

(秘書省著作郎錢庭篠撰 父朝議大夫虢州長史張慆書 姊夫朝議郎秘書丞兼十鄧十州穰縣令李西華題諱)

公諱銳,字郯侯,姓張氏,清河人也。

派引南十陽十,光連景宿,儀以縱橫為秦相,禹以經術作帝師,盛烈茂勳,代有人矣。

曾祖志,鄜州洛十十交十十縣令;祖彥升,贈十鄧十州長史;父慆,朝議大夫虢州長史。

公,虢州之長子也。

生則秀異,幼而聰敏,雅傳黃君之經,深得臨池之妙。

未弱冠入仕,以門蔭宿衛,解褐授右司御率府兵曹。

至德中,充四鎮節度隨軍判官知支度事,轉恆王府掾,加朝散大夫,轉光祿丞,賞有功也。

屬西蕃未靜,國步猶虞,或從幸關東,或隨軍幕下,尋奉使宣傳聖旨,陷沒賊庭者久之。

公辯說縱橫,權謀應變,陳之以禍福,懼之以威嚴。

既回,有詔特遷太中大夫蜀王府司馬,嘉其節也。

公以恭承睿略,遠仗天威,於我何功,固辭不拜。

前後三表方允,乃授今任焉。

由是恩制授太夫人長樂縣太君,禮有崇也。

以板輿迎侍於十江十陵,申祿養也。

公幹於從事,清有吏能,勤勞自公,出納惟吝。

且夫奉使不屈,忠也;楊名立身,孝也。

方期積慶,用以成家。

天道何常,降年不永,以寶應二年正月廿五日夭歿於十江十陵府之官舍,春秋廿有七。

以今大歷九年歲次甲賓三月四日癸卯,窆於京兆之鳳棲原,從太君之新塋也。

澹澹春雲,垂十陰十陌樹,冥冥厚夜,獨閟幽泉,嗟雨散以風搖,空父臨而弟拜。

銘曰:

後生可畏兮誰與為徒,張氏之子兮其庶幾乎。

苗而不秀兮有矣夫,庭折芳蘭兮掌碎珠。

太君塋旁兮左十愛十子,千秋萬歲兮魂不孤。

(石刻)

◎盧元裕

元裕字子寬,刑部侍郎、劍南節度、太原尹、太子賓客。

◇請重杖不致煞費苦心

准式制敕,與一頓杖者決四十,重杖一頓者決六十,無文至死。

式內自有殺卻處盡等文,即明重杖即合加數。

京城先因處分決殺者多,一死不可復生。

望准式文處分,或決痛杖一頓者,式文既不載,亦請准重杖六十例不至死。

(《冊府》六百十二)

◎韓擇木

擇木,昌黎人。

大歷中工部尚書,歷右散騎常侍。

◇相國帖跋

相國狄公,元功盛德,垂之萬代。

顏尚書家有其請太子歸京師手奏七百餘字,以示昌黎韓擇木,為書於其後,子孫寶之。

◎張從申

從申,吳郡人。

大歷中進士,檢校禮部員外郎,官至大理司直。

工書文。

弟從師、從義、從約,稱張氏四龍。

◇重刊季札墓碑記

夫子篆季子墓,凡十字,歷代綿遠,其文殘缺,人勞應命,其石湮沒。

在昔開元中,元宗敕王仲雍模拓其本,尚可得而傳者。

暨大歷十四年己未歲,潤州刺史蘭陵蕭定重刊於石,憲章遺范,以永將來。

吳郡張從申記。

(《汗簡》卷七)

◎李宥

宥,大歷中人。

官稿城縣主簿。

◇解慧寺三門樓贊(並序)

後魏興和二年置寺,名之靜觀。

大隨開皇十一載也,改創解慧為文。

北近滹沲大川,西負井陘巨鎮,山勢邐迤,依依目前,河流潺湲,繚繞金剎。

定殿昔立,長廊舊成,門之不修,梵宮未備。

去如意年中,有高僧日寶,棄世從道,秉心安禪,悟真如,達無生,白日雨天花為香,清夜擁毒龍為衛。

願修佛事,隨喜興功,大聖啟心,群生響應。

乃親自仗錫,詣乎山林,尋喬松,求巨石,良工度木,剡之為棟,山神指石,石化為柱。

既人神乎戮力,乃何往乎不濟。

然後雕朱粉,鏤文彩,基上為門,門上為樓,三門之義,其大矣哉!是將化群俗,崇善因,悲火宅之將焚,引凡愚於淨界,雙林之地,寶樓化域,有千般蕙草,明媚於前,列百丈喬林,郁盤於後。

清心一陟,如登刁利之天;梵宇遍游,悉獲菩提善果。

頃北虜南侵,河朔驚震,城郭宮室,列火而焚,父子兄弟,揮刃而死。

大師樓上隕身而下,毫髮無傷。

口誦佛頂神經,刀仗乃向身而斷壤;心持救苦之念,寶樓乃火不能燒。

十胡十曉□群,啟顙而□。

北有雁塔,建乎齊朝,香剝上凌青雲,登陟迥超三界,為蒼生大筏,令迷津自達彼岸,鎮滹沲巨水,乃河龍不敢南侵,此乃寶公前生所造,人傳聖跡,悉有明征。

寺內耆德璨海,童子出家,清心入道,為梵宮之主,繼前聖之心。

上坐崇俊,小年披衣,□立大功,建寶堂於常住;十精十持般若,開釋教於蒼生。

同力禪宮,俱成佛事.維那法廣、十性十明、了智、通惠,為僧眾之領袖,秉伽藍之紀綱。

合寺僧徒,悉皆清淨,少長有禮,威儀不忒。

持缽同歸,想祗園而目睹;洗足圓坐,如釋迦乎斯在。

余一尉於此,又簿於是向五稔焉,春秋廿有四也。

十性十狂簡,非佛法,忽經戎,傲三寶,出入以漁獵為樂,膳食以酒肉為味,□逸其十性十,三塗業成。

有大法師曰珠言,余之義兄也,身長七尺,十江十目海口,心明玉鏡,色淨蓮花,演大乘經,救蒼生於此邑。

至四月初,結夏茲寺,招余往來。

初言禍福之門,再指吉凶之道,愍我如是,令歸善因。

余知昔非,稽首從命。

謂余曰:「聖跡如是,大功無紀,千歲之末,誰人共傳?子其志之,請不辭也。」

敢不承命,書詞後焉。

詞曰:

大師寶公能安禪,至今日乎一百年。

過門樓乎金剎前,念救苦兮賊不害。

力禪通兮火不然,成大功而百三天。

故有為以入無為,結有緣乎福無邊。

大歷十二年六月六日記。

(《常山貞石志》六、《八瓊室金石補正》四十一)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唐文拾遺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