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拾遺》卷三十七:◇盧紹給事近睹除書,恭承賢兄左丞榮膺十寵十命,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唐文拾遺》卷三十七

唐文拾遺

卷三十七

◎崔致遠(四)

◇盧紹給事

近睹除書,恭承賢兄左丞榮膺十寵十命,伏惟感慰。

竊以國有司直,野無遺賢,蓋前代之所難,實我朝之獨盛。

況乃上可以糾彈八座,下可以整肅百官,永言其才,固屬全德。

賢兄左丞中庸處厚,大雅含清,柱晴空而岳頂無雲,瑩秋色而潭心有月,是得歷游華貫,輝綽令猷。

頃遇分憂,暫作甘棠太守;尋聆徵詔,請為仙桂主人。

此時也歡聲則風振儒林,喜氣則雲鋪筆陣,有口皆賀,無心不歸。

蓬島靈珠,想離頷下;荊山瑞玉,待入掌中。

而屬鶯谷藏春,鳳城陷寇,不見孔門盛事,唯傷魏闕余災。

今者遠從行朝,久臨憲府,既躡清資於侍極,榮升重位於肅機,傳鹹之畏慎無虧,鄭晉之矜莊有裕,正當今日,必繼芳塵。

給事避地經時,陟崗勞念,今聆美拜,稍慰遠思。

然每於絳帳馳心,共懷遺恨;須到洪鈞入手,方洽群情。

高接雁行,佇迎鳳詔,虔禱瞻戀,無以披陳云云。

◇壁州鄭凝績尚書

伏承自小司馬假大宗伯出刺始寧,伏惟慶慰。

竊以進有致君之志,共托阿衡;仕無擇祿之言,常聆季路。

綽然遺范,宛若合符。

尚書玉樹一枝,金山萬仞,雅望全騰於八海,華資緩步於五雲。

漢丞相之傳經,永光儒室;周司徒之善職,固屬高門。

況乃於國於家,曰忠曰孝。

比者黃巾犯闕,翠輦省方,尚書暫別鯉庭,遠趨鳳扆,高提夢筆,仰贊宸猷,稟大聖之指歸,立中朝之張本,此實為人臣之忠於國也。

今以聖主優賢,嚴君遜位,尚書固辭武部,峻陟儀曹,榮掛萊衣,俾歌廉褲,十毛十義之喜難自己,十胡十威之清必眾知。

又為人子之孝於家也。

莫不事標雙美,譽冠一時。

今彼郡而昔彼州,豈能較盛;出傳捨而入官舍,未足齊榮。

佇見風扇揚名,雲屏隔位。

隼旟高建,免勞《陟岵》之詩;龍鼎待調,即展濟川之業。

某早銜眷獎,常切禱祠,拜賀未期,瞻攀無極云云。

◇泗州鄭庾常侍

伏承已到貴鎮上訖,伏惟感慰。

昔鄭弘為臨淮太守,熊初架軾,鹿乃挾輈,既傳一郡之政聲,終陟三公之十寵十秩,果符瑞應,永振美譚。

今則常侍族茂山東,威臨泗上。

實繼巨君之芳跡,足分聖主之遠憂。

況乃沛師戢兵,淮民復業,懸一城之十愛十日,振四境之和風,群情允請,新命非遠。

某近封斯接,殊眷先垂,忭慰瞻攀,但切誠抱云云。

◇湖州杜孺休常侍

昨睹除書,伏承榮膺十寵十命,再理吳興,伏惟感慰。

常侍比臨霅水,大振袁風,適聆高握新蘭,又見重分舊竹,實謂政聲日洽,人欲天從。

征黃太守之書,卻隨鳳去;借寇使君之眾,迎得春來。

自此煙封茗畦,月掛蘋渚,不詠洞庭歸客,即吟金谷主人,再樂三年,終蘇一境,然後入居青璅,坐演紫泥,福庶品而既多,掌陶鈞而不晚。

某早銜殊眷,忭慰實深,拜賀末由,瞻馳倍切云云。

(以上《桂苑耕集》七)

◇泗州於濤常侍

常待榮戴貂冠,遠驅熊軾,能施善政,遍恤疲氓,暫牧雄州,已安樂國。

斯乃鄭巨君之甘雨,再潤淮邊;卜子夏之儒風,重興泗上。

況屬彭門叛亂,仍當汴路艱難,獨守危城,終摧敵壘,果成茂績,實驗全才。

且群師悅挾纊之心,鄰孽縮吞舟之口,仁者有勇,信非虛譚。

某昨奉詔書,許令軍賞,設爵而唯憑帝命,舉賢而實契私誠。

今則十寵十換銀璫,威兼鐵柱,敬申厚禮,用報殊功,楚岸風聲,處處而既傳滅寇;隋堤柳色,年年而只望行春。

拜賀未期,瞻思頗切,某公牒同封送上云云。

◇西川陳敬瑄相公

伏睹除書,伏承相公以祝鳩之榮,兼大貂之貴,禮登八命,十寵十冠三台,伏惟感慶兼極。

伏以掌邦教之司,無人則闕;負國璽之任,有德始居。

昔丁固休征,終葉生松之夢;戴憑奧學,曾標奪席之名。

然十八年而既居後時,五十重而何益於事?曷若相公雄臨玉壘,榮奉金盥。

昔也坐振風謠,作一方之慈父;今乃立迎天十寵十,為萬乘之主人。

使西夷免怨於後子,南詔永知於戀聖,是以秩歸鳳闕,化洽龜城,躡高蹤於黃闥紫扉,耀偉質於朱衣皓帶,豈獨一時之盛事,實為萬代之美譚。

某早沐眷知,不任欣忭云云。

◇徐州時溥司空

竊以誓於晉乘,則重其執贄往來;諷以楚詞,則愧彼隨波上下。

永言有義有禮,唯在知和而和。

況乃仁境接邦之彥兮,善鄰存國之寶也,始終相契,今古何殊。

去春特辱長箋,兼貽厚幣,使者乃和門上校,貺之以華棧大宛。

引夏殷罪已之言,鋪陳數幅;舉邾魯息民之義,撫綏近封。

有以見真男子之用心,古諸侯之行十事,其於景仰,豈可弭忘。

今遣專人,聊馳微信,匪足為報,永以為好,伏惟照察。

◇第二

司空利器倚天,忠誠貫日,授律而舉無遺策,訓戎而動有成功。

昨者窮寇驚奔,銳師薄伐,審麟史追逃之勢,展豹篇決勝之機,靜剷群凶,暗梟戎首。

范丹縣側,雷威騰肅殺之十聲;季氏山邊,天罰示告成之慶。

久留盛績,終屬雄才。

所謂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絳灌亦一時俊傑,關張非累世勳庸,鏤姓名於金鼎玉鐘,飾儀形於雲台煙閣,永言盡美,孰敢爭先?某幸接德鄰,深遵義路,每增欣賀,固異等倫云云。

◇第三

特辱長箋,俯傳大捷,誘賊將而暗除梟帥,剷群凶而遍戢豺聲,夫何壯哉!誠可畏也。

且黃巢謂逃天得計,乃揆日偷生,書罪則竹乏南山,流惡則十浪十干東海。

逞暴於鋸牙鉤爪,挺災於金闕玉京,煙氛所侵,塗炭皆匝。

諸道遞相逗撓,別自侜張,驅兵而未暇搴旗,喪律而先聆返旆。

養十奸十既久,玩寇何安?若非司空以當春滋雨露之恩,則坐迎龍節;及初夏順雷霆之怒,則立展豹韜。

遂得才發銳師,果殲窮寇,刷國家之積憤,弭州縣之餘殃。

所謂三年不飛,終當一戰而霸。

況可飲頭而快意,何須擢發以論辜?有以見報聖天子之恩,固須待舉真將軍之令。

幸聯仁境,先聽好音,欣忭欽矚,翰墨何寄云云。

◇諸葛爽相公

伏承親提師旅,遠赴戰征,跋履山川,蒙犯霜露,不審近日尊體何似?急景凋年,寒威肅物。

令行麾下,盡忘皸瘃之傷;望峻寰中,將救瘡痍之患。

必有百靈薦祉,七萃成功,遠揚卻元帥之高名,近繼郭汾十陽十之雄略。

則銷氛祲,遍活烝黎,有心之徒,引領而望。

伏惟每加保重,早副禱祈,遠誠所望云云。

◇第二

訪聆賊巢自逃商嶺,久十逼十許田,蔡師相連,狂鋒尚熾,當使以道途遠隔,行止難知,未施掎鹿之能,但養斬蛟之勇。

伏承相公麾八陣,深運《六韜》,將靜掃其群凶,已齊驅其銳旅。

既見三冬擐甲,即致殊功;方知五月渡瀘,誠為易事。

諸道固當高枕,聖君便可迴鑾。

而未測鯨奔,須防獸搏,凡居戎閫,合審軍機。

輒遣專人,遠偵賊勢,幸垂示及,冀助討除。

伏惟照鑒,謹狀。

◇湖南閔頊尚書

親故前河西朱大夫到,遠垂書示,深荷眷私。

兼將尚書書《弄馬圖》及貴府祥瑞事跡相示,閱覽忘倦,欣仰有餘。

且武藝所稱,歷朝可數,楚誇徹札,魯炫蒙輪,彎三百斤之長弓,嘗傳《漢史》:掉八十斤之雙戟,亦著《魏書》。

然而唯守一隅,莫能四達,長於射而短於御,力甚壯而心甚怯。

永言戎伎,難遇全才。

今者尚書術繼白猿,名高赤兔,既佔萬人之敵,真為一代之雄。

雖居仗鉞之榮,不忘據鞍之勇,爰征粉繪,妙寫風儀。

遍覽左旋右十抽十,唯知目駭神聳,彼繫繩逞捷,運甓服勤,實謂區區瑣瑣者爾。

況乃夢符捧日,政洽觀風,花竹呈祥,果驗中興之運;龜龍薦感,皆標上瑞之姿。

若非望重行春,歌喧來暮,則何以三軍效勇,永諧欽化之名;七郡懷恩,盡表殊常之應。

必期渥澤,繼入瀟湘,此則但睹其電擊雲飛,鷹瞵鶚視。

每勞企想,無以喻言。

唯望慎舉政條,仰酬十寵十寄,方值四郊多壘,實憑萬里長城。

其他中心藏之,永以為好,幸垂諒察云云。

◇幽州李可舉大王

不審自履初夏,尊體動止何如?伏想趙盾日威,雄臨北塞;袁宏風化,遙助南薰。

固當九郡懷恩,百靈薦祉。

符提白玉,儼標萬里之長城;台築黃金,遍啟四方之賢路。

豈止應掛絲之夢,自然超衣錦之榮。

伏惟十精十慎寢興,別迎十寵十冊,永扶昌運,大洽群情。

今遣諸葛果卿,假以郵巡修聘,既愧未成好幣,又慮或失良材。

無限遠誠,各具別狀云云。

◇第二

雲龍在想,風馬異區,末由傾蓋之誠,空切著鞭之望。

雖傳鱗翼,莫寫肺肝。

況某俯顧家門,忝同里閈,每詠維桑之什,即懷喬木之恩。

幸蒙侍中大王不賤家丘,深知國產,曲垂厚獎,頻辱好音。

然則苟能知心,何假會面,以斯佩荷,可鑒依攀。

今緣國患未除,鄰仇不戢,甚欲慎言結舌,其如憤氣填胸?略假箋毫,具陳事實,恃惠子之知我,望明王之鑒賢。

伏惟恩私,遠察誠素云云。

◇第三

伏以蜂蟻巢窠,猶能稔惡;熊羆隊伍,未見摧凶。

在於義士忠臣,莫不痛心疾首。

某蓋謂去年奉詔,遂於近境旋師,然今若終不自行,必恐竟無所就。

已從中夏,遍閱大軍,待剷淮戎,即登汴道。

但以指其百勝,決此一行,人不異心,事希同力。

侍中大王族榮周姓,爵貴漢封,固多報國之誠,常貯安邦之術,見茲禍難,忍不憂勤?某既事征行,輒申控告,伏望差借兵士,助平寇戎,得貴藩十精十騎五千,勝諸道羸師十萬,佇收京闕,克在旬時。

亦已先具奏陳,所貴免成專輒。

申包胥之告急,與此雖殊;趙充國之請行,於今可試。

幸垂亮察,必賜允從。

不敢獨擅茂勳,所冀均分重賞,忠誠之切,實在於斯。

伏惟永存始終,早示可否,未間顒望,可想眷翹云云。

◇第四

別奉榮緘,遠搜古籍,其於降歎,無以喻陳。

且近者列土諸侯,盈庭多士,唯以宦塗銳志,少於儒術留心。

而乃侍中大王博古通今,去華取實。

燕碣石之接土,已繼芳蹤;漢維城之好書,遠符仁旨。

是以訪遺編於汲塚,尋墜簡於魯宮。

然則荊軻易水之歌,徒聆壯氣;召伯甘棠之詠,虛播政聲。

豈若博采聖人之書,用光君伯甘棠之詠,虛播政聲。

豈若博采聖人之書,用光君子之道,但懷鑽仰,敢覬切磋。

況某久擁戎旃,難親講席,耽讀闕五千卷之數,藏貯無三十車之多。

自奉指蹤,願申誠懇,遍令列肆,廣集異書,冀資日益之功,寧憚風詠之過。

必可征名東觀,承乏西齋。

伏惟俯賜鑒察云云。

◇滑州王令公

某蒙恩忝官,不任感懼。

某粗傳堂構,謬荷國恩,然而術略素貧,勳勞甚淺,早分相印,累陟師壇,每遇福過災生,曾為材微任重。

一自四郊多壘,萬乘蒙塵,未施毫髮之功,深負咽喉之寄。

羊皮狐腋,空思趙簡子之言;瓦釜黃鐘,寧免楚大夫之歎。

既難展用,唯願退閒。

方欲瀝血拜章,奉身請老;豈料更隨眾例,亦忝殊榮。

遽登常伯之高資,復益實封之異十寵十,伐檀可懼,橫草何申?伏緣遞路不通,制書未到,先垂榮問,過辱獎詞,既聆天上之音,不愧月中之夢。

末由陳謝,但切兢惶云云。

◇鹽鐵李都相公

某蒙恩忝官,不任感懼。

伏以納言峻秩,真食殊榮,有扶持社稷之功,有燮理十陰十陽十之術,方居正位,允洽群情。

如某德乏潤身,智慚周物,況逢多事,未展壯圖,動無效於啟行,靜有能於臥理。

加以久司莞貨,實寡籌謀,既虧於富國贍軍,深愧於木牛流馬。

唯甘黜削,永遂優閒。

豈料聖澤無偏,戎藩有忝。

輈飛畫鹿,昔年而莫見休征;冠聳豐貂,今日而愈慚非據。

仍加班邑,何報聖朝?此皆僕射每賜保持,得榮十十交十十代,唯期勵節,共願匡時。

陳謝末由,依攀益切云云。

◇第二

竊以世途易變,時事難言,泛泛如水中自安,滔滔者天下皆是。

雖董卓已燃巨腹,眾切歡呼;而桓彝若有忠魂,潛應慟哭。

每窺師律,空激壯圖。

今則大駕未旋,外藩多難,獲利者唯謀潤屋,握兵者誰解清宮?當道雖乏供須,但勤貢獻,願早回於御輦,難空倚於賦輿。

割占所因,指撝斯在,必希朗鑒,深察鄙誠。

其他即遣專人,冀具後狀云云。

◇龍州裴峴尚書

遠勞專介,特枉華緘。

發函睹不滅之蹤,滿幅示相憂之旨,其於佩惠,何以寄言。

且國步猶艱,天心難測,忠直者韜聲戢影,十奸十邪者鼓舌簸唇。

彼既一時,此須三黜,唯當竭節,豈足興言。

尚書偶值危時,暫淹雅望,將期歷試,無限卑棲。

十寵十辱若驚,周柱史非無意也;行藏自保,魯司寇有是言乎?多謝故人,勉報聖主。

分憂救瘼,為政非輕;志十操十不虧,恩榮斯在。

伏惟諒察云云。

◇西川柳常侍

某頃鎮龜城,別營雉堞,蓋符天意,得就土功。

今者幸遇巡遊,謂申績效,久留御輦,俾立豐碑,杜元凱方愧勳名,李玄盛敢言德政?雖忝當功受賞,其如見十寵十若驚。

常侍直道而行,樂人之善,遠垂華翰,過辱獎詞。

以永傳不朽之譚,先見未來之事,可使美掩蜀都之賦,高齊劍閣之銘。

荷戴兢慚,無以指喻,伏惟照察云云。

◇史館蕭遘相公

某日無勞效,天降十寵十光,雖雨露常均,不辭潤物,而丘山漸重,莫遂安身。

況蒙相公察以獨立,聖朝勤行直道,迥垂芘藾,免使湮沉。

既辟洪爐,辱陶鎔之厚賜;仍揮彩筆,煩刻畫之妍詞。

以為動有成功,前無強敵,撫寧淮甸,靜戢煙塵,繼陳任土之儀,遠瀝望雲之懇。

遂使榮升畫室,特解牢盆;更增班邑之恩,尚將統兵之位。

仰窺華翰,俯揣凡材,未能息多壘之災,何以竊長城之譽,唯期激勵,少報生成。

拜賜未前,懷仁益切云云。

◇三相公

某蒙恩忝官,不任感懼。

伏以風後古官,是聖代弼諧所重;國僑美賞,非賢才負荷固難。

必也挺秀儒林,鉤深學海,方可奪席佔五十重之譽,享秩稱二千石之榮。

如某任重咽喉,功微毫髮,早提兵十柄十,不能靜剷寇戎;久握利權,無以廣資經費。

雖進退每從於帝命,而否臧實愧於軍謀。

以茲責躬,無所逃罪,但願罷歸林藪,絕望雲霄。

豈料宸襟,猶傷墜履。

自上安下,方慚畫鹿之幡;居高飲清,忽戴附蟬之冕。

解煩難於平准,增十寵十祿於實封,此皆相公啟導睿慈,庇安戎律。

使貞金煉火,免銷耗於毒煙;直木摧霜,更敷榮於聖日。

唯當親驅銳旅,遍討群凶,冀成破竹之功,少贖伐檀之劾。

末由陳謝,悚惕增深云云。

◇翰林侯<曾羽>學士

某材略素貧,勳勞甚薄,謬蒙睿渥,累陟華資。

今者拜以古官,加之真食,伏蒙學士親奉宸眷,過垂獎詞。

煩郭璞之彩毫,榮勝軒冕;使夷吾之瑣器,頓異斗筲。

遭逢實契於百生,銘鏤豈唯於一字。

但冀仰憑筆陣,更煉戎韜。

充國壯心,早遂征行之望;無鹽陋質,免慚刻畫之恩。

荷戴兢惶,不任誠懇,末由拜賜,但切依攀云云。

(以上《桂苑耕集》八)

◇都統王令公

近者專馳賀狀,伏計已覽卑誠,久絕來音,但多景戀。

令公始終陶冶,表裡經綸,王商能止於訛言,謝萬暫提其勁卒,奪窮寇十奸十凶之魄,活疲甿震懾之魂。

行既順天,捷當剋日。

某比承詔旨,久緩師期,今伏見令公命許君親,身先將校,幸葉彈冠之望。

倍警投袂之心。

已閱全師,既離弊鎮,雖自稱岸上之虎,或謂當仁;而不畏水中之龍,實歸重德,唯期助役,非敢貪功。

欲取來月上旬,決謀進退,直衝宋野,先會梁園。

謹遣專人咨探行李,輒覬回信,聊紓遠懷。

伏惟恩私,深賜鑒察云云。

◇第二

累專寓狀,粗得輸誠,繼奉榮緘,益銘殊眷。

不審近日尊體何似?夏星沒火,秋琯飄灰,佇妖氣之雪銷,想軍聲之雷振。

伏計振振君子之德,仡仡勇夫之誠,足可憑有慶之威,誓無嘩之眾。

功期一舉,勢必萬全。

謝太傅之智謀,預知大捷;鮑參軍之歌詠,唯佇中興。

伏惟慎保節宣,用諧時望。

某常銜曩顧,史捧十溫十言,朝禱暮祈,可量卑懇云云。

◇第三

某自承令公親率銳師,佇殲窮寇,便謀訓煉,欲赴戰征,願折豺牙,仰瞻馬首。

履山川而犯霜露,久決心期;擐甲冑而峙糗糧,早成力辦。

不料徐戎忽聚,費誓猶陳,未豁征十途,難通饋輦,以此早申誠懇,但切憂惶。

伏想萬夫爭擴弩之先,八表望建橐之令,佇見龍歸魏闕,卻迎鳳舞荀池。

雖居喙息跂行,盡解口祈心禱。

某早窺偉量,遙稟壯圖,仰視旄頭,漸覓奔藏之處;俯看屐齒,唯懷斷折之虞。

恭俟捷音,專申賀禮,未前祝望,不暇啟陳云云。

◇浙西周寶司空

昨奉緘翰,兼寄示書碑樣,眷私既深,披閱無倦,其於榮忭,無以喻陳。

某每念久握兵戎,累移節制,雖纘弓裘之業,未揚鐘鼎之勳。

況乃來暮歌稀,行春化拙,豈期睿獎,特采微勞,許標不朽之規,遠降非常之十寵十。

至如仲尼儒術,始流芳於沂水之湄;元凱戰功,方掛美於峴山之頂。

愚實何效,遂叨此榮。

司空念切憂忘,事諧響應,猥垂恩力,妙選書工,所謂知臣者莫若聖君,成我者固須良友。

有始有卒,念茲在茲,彼雖未起雕鐫,此已先深銘鏤。

今者干戈務壅,筆硯事疏。

不及別請他人,敬遵來命;唯望早成刊勒,實賴獎憐。

其碑詞同封呈上云云。

◇第二

錄十溫十者,包藏異謀,玷污玄化,螻蟈暫成聚窟,鴟梟實欲同巢。

誠謂天高可欺,不知日遠能照,果彰罪跡,遂舉刑書。

既絕慮於竊鈇,俾成規於用鉞,言堪自賀,事必相傳。

豈料司空染五色毫,飛一函紙,微美詞於魯史,辱虛譽於劉箋。

列土除凶,不負國章在手;臨風拜賜,其如戎律拘身。

未啟素誠,但銘殊貺。

◇第三

揚示詔書,仰窺聖旨,佇攀高躅,倍激壯懷。

司空寄綰吳門,瞰懸魏闕,況奉臣哉之命,必興王者之師。

但希水簇舟舡,幸遵舊俗;山堆戈甲,早振雄威。

副大君旰食之勤,慰下走朝饑之望。

某祗看風信,便泛十江十程。

五兩翩翻,解指朝天之路;三軍踴躍,待申破竹之功。

許接後塵,遠示行日,儻可從心所欲,必希攜手同行。

王導有言,無作楚囚相對;劉琨養勇,以誅逆虜為期。

事可榮今,功何讓古?既銜帝語,勿老師徒,願因十江十漢之征,得遂瀟湘之遇云云。

◇第四

伏以山嶽降靈,尹吉甫之全德;風雷奮氣,竇世寧之異祥。

況乃景值新秋,時當聖代,間生英傑,高建勳庸。

伏惟相公名可掩瑜,志堪奪璧。

魏公子春霆振響,有物皆驚;晉大夫冬日流輝,無人不十愛十。

深蘊安劉之業,終成佐漢之謀。

今則又慶生辰,永資景福。

出握元戎之十柄十,既播嘉聲;入持宰相之權,即迎急詔。

禱祝攀戀,不任下情,有少續壽之儀,謹具別狀寄獻云云。

◇第五

專使押衙傅遜至,啟閱華緘,奉承珍貺,光輝奪目,荷戴銘心。

況承已奉堯言,永除回恐。

繼好息民之義,遠耀麟經;輸忠報主之誠,頻傳雁訊。

喜氣連鋪於兩岸,嘉聲遍振於四鄰,敬仰成規,深敦曩契。

唯願內防蠍譖,外息狐疑,必期戮力於公家,不敢欺心於暗室。

伏惟深賜云云。

◇宣歙裴虔余尚書

今月十六日,裴校書至,伏蒙深追曩顧,迥黜違言,損之以榮箋,辱之以好幣。

情敦刻畫,無非譽過之詞;事系琢磨,宛是十愛十忘之眷。

既多受賜,永切銜知。

不審自履閏秋,尊體何似?伏想蟬噪暮景,鶴叫晴空,樓下長溪,閱政聲而不息;窗中遠岫,引詩思以無窮。

伏惟侍膳之餘,公退之暇,十精十加保十愛十,佇俟十寵十征。

某早願攀嵇,近蒙善鄭,深祝瞻望,豈任下情云云。

◇第二

去年因景氏子,有小人言,讒誣之事多興,噂沓之詞不少,動成忌器,久阻親仁。

昨以戎首既摧,禍胎自剖,遂修舊好,聊達微誠。

伏蒙尚書特請嘉賓,遠繼厚幣,俾息四方之笑,永通兩地之歡。

捧嘉貺而增榮,窺雅言而竊忭,況對蓮池之客,實逢桂苑之仙。

自此句渚清波,已能流惡;隋河遠派,亦得洗瑕。

煉多而既識金十精十,燒罷而共知玉冷。

伏惟仁鑒俯察愚衷云云。

◇第三

當司宣歙院被浙西越局侵權,差官奪務,以強自恃,謂暴無傷,仰計通仁,備詳深弊。

今者鹺務卻仍舊貫,已有詔書。

浙西雖近宋聾,固殊魯瘠,只解租庸副職,尚提招討兵符,宜慚已往之非,用結將來之好。

竊知猶尋亂轍,愈弄雄權,再署周正,罔思唐令。

宣歙院上違聖旨,下阻群情,實虧臣子之誠,豈逭鬼神之怒,既失用和為貴,唯知長惡不悛。

伏望尚書洞察事情,俾全理體。

雖知秦鏡,固無遺鑒之虞;或恐齊竽,猶有濫吹之誚。

能摧狡妄,遠托威嚴,亦慮官吏驚疑,必望深加撫恤。

幸甚。

◇壁州鄭凝績尚書

賢尊相公不閒庸虛,早垂眷顧,每念攀鴻之懇,頻傳系雁之書,動皆陶侃之手蹤,曾非陳遵之口占。

寶玩而字終不滅,何翅三年;輝榮而恩有所從,倍賢十部。

況與尚書頃依鳳裡,已覯龍章,清談深仰於阿戎,異禮得攀於侯昱。

高山仰止,何日忘之。

今者遠辱榮緘,過垂虛譽,永言忭荷,但務鐫銘云云。

◇第二

某素無材術,謬荷十寵十章。

頃握兵權,方舉上將軍之令;爰沾睿渥,叨承大司馬之榮。

仰睹鳳書,深慚豹略。

此時未審尚書躡八花磚之影,綴五色筆之詞,刻畫恩深,游揚意重,不獲早由感激,遠謝褒稱。

又奉華緘,方知麗藻,雖早榮紙貴,固無愧於士安;而每想筆乾,實有慚於玄照。

既多闕禮,何贖深辜?伏惟眷私,賜恕察云云。

◇太保相公鄭畋

自承相公大郎再持廟筭,大庇藩條,況蒙特假陶鈞,正歸榷筦。

雖則魯為長府,仍舊貫之言行;其如晉閱被廬,作新軍之意切。

未能措手,尋見移權,凡所阻艱,自能審度。

遠垂批示,倍荷恩私,如愚者焉,所獲多矣。

敢速官謗,有負親知,伏惟鑒察。

謹狀。

◇護軍卻公甫將軍

某用捨行藏,唯遵帝命,始終去就,冀洽群情,仰酬萬乘之知,豈計一朝之忿。

昨者繼窺天旨,更勵冰心,遂令專介傳書,願得近鄰釋憾。

周相公似能遵稟,免致悔尤,既知遽瑗之非,必息廉頗之怒。

一帶水永除多梗,九重天實鑒忠誠。

自此日聆雞犬之音,風識馬牛之十性十,往來無壅,彼此相成。

斯皆將軍遠贊睿慈,旁均和氣,共成美事,但荷深仁。

特辱芳緘,過垂虛譽,銘戴慚惕,豈任下情。

◇第二

特垂十寵十示,過辱獎詞,竊知將校官寮,三軍百姓,共陳眾狀,請發奏章。

以為煙塵自起於四郊,塗炭遍加於九野,唯有鬥牛之境,稍無戎馬之災。

此實地分所招,天心見庇,蓋烝黎之福也,何功力之有焉。

豈料將軍過聽眾詞,助成美事,欲煩錄奏,特賜傳言。

然以拙政而誘群情,以虛言而千聖鑒,固為不可,實所難當。

伏祈終寢奏論,俾速官謗,便同受賜,非敢矯言,伏惟允察云云。

◇第三

特辱華緘,猥傳吉語,初驚善謔,終荷深仁。

某每省庸虛,過沾十寵十寄,未能報主,豈至封王。

雖漢代諸侯,亦流恩於異姓;而周書列爵,須示賞於殊勳。

曾無剖竹之十聲,詎有分茅之望?既非實譽,必恐虛傳,但慚眷私,未敢陳謝云云。

◇前左省衛增常侍

忽奉榮緘,特垂善謔,宣父則欽遵三益,老君則唯贈一言,仰銜成我之恩,但抱起予之歎。

自常侍遠勞仙騎,俯顧弊藩,竊承久陟道途,倦垂軒蓋,戀德而被雲尚阻,懷誠而啟露未期。

每憶笑談,莫勝饑十渴。

某也早以勤行至道,唯希翊贊聖朝。

張良正遇於漢恩,敢言絕跡;范蠡未除其越恥,詎欲逃名。

非求八百歲以成春,但讀五千言而勵節。

幸無大故,且恕小瑕,方願惠然肯來,豈將率爾而對云云。

◇泗州於濤尚書

蠢彼徐戎,聚茲餘燼,敢侵貴境,再逞十奸十謀,只應來就誅夷,固可立期撲滅。

況尚書德超定國,威跨栗磾。

妙略防危,實知孺子可教;強鄰結憾,是表忠臣不和。

去年既振雄威,今日更資茂績。

此已微驅眾旅,救援仁封,永言牙爪之勤,須托指蹤之妙。

願諧群望,暫屈長才,輒敢請充都指揮使,仰俟一呼之命,同成九拒之功。

冀耀兵權,早熸寇十十黨十十,得脫齊桓之恥,唯憑卻縠之賢。

伏惟眷私,深賜照察。

◇第二

昨者竊聆有拔城之議,遂申忠告,冀保遠圖。

伏奉回緘,得窺深旨。

且徐戎肆虐,固非楚子之能;泗俗懷忠,不比蕭人之怯。

欲謀自潰,何謂克終。

雖雲有慮於防川,豈可潛思於坐井。

某近奉詔旨,頗促軍期,即得經過貴州,便可剷除寇壘。

未見殷輪之苦,且更勉旃;其於潑釜之言,已承命也。

他具前狀,此不繁陳云云。

(以上《桂苑筆耕集》九)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唐文拾遺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