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拾遺》卷五十一:十胡十氏,元和中左金吾衛大將軍王用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唐文拾遺》卷五十一

唐文拾遺

卷五十一

◎ 十胡十氏

十胡十氏,元和中左金吾衛大將軍王用妻。

◇ 請用姑蔭補千牛奏

請用姑莊憲皇太后蔭補千牛,申中書門下,稱准格無條。

伏見貞元中沈翬用姑睿真皇太后蔭,元和中妾弟二男浩亦用皇太后蔭。

伏乞天恩,允妾所奏。

(《唐會要》卷三)藏

附《唐會要》原文:十五年五月。

莊憲皇太后弟故左金吾衛大將軍王用妻十胡十氏進狀雲。

請用姑莊憲皇太后蔭。

補千牛。

申中書門下。

稱准格無條。

伏見貞元中。

沈翬用姑睿真皇太后蔭。

元和中妾弟二男浩。

亦用皇太后蔭。

伏乞天恩允妾所奏。

可之。

仍入格令。

◎ 薛濤

濤,貞元時成都十妓十,善詩。

有集一卷。

◇ 四友贊

磨捫虱先生之腹,濡藏鋒都尉之頭,引書媒而默默,入文畝以休休。

(《薛濤集》)

◎ 景奼

景奼,後唐同光宮中內人。

◇ 衣改葬唐諸王奏

唐昭宗諸王及皇子弟宗屬千餘人,當朱梁弒逆之時,同時遇害,為三坑瘞於內西古龍興寺,比請合為一塚改十莖十。

(《五代會要》卷二)

◎ 越國夫人路氏

路氏,前蜀王衍宮人。

◇ 千佛崖造像記

府主相公宅越國夫人四十二十娘十,奉為大王、國夫人重修裝毗盧遮那佛壹龕,並諸菩薩及部從音樂等全,並已裝嚴成就。

伏願行住吉祥,諸佛衛護。

設齋表贊訖,永為供養。

乾德六年七月十五日白。

(《金石苑》二)

◇ 其二

女弟子越國夫人路氏,幸回巡禮柏堂,叨睹此彌勒尊佛,並諸菩薩,悉皆彩色暗昧,遂乃發心,重具裝嚴,已蒙成就。

神變無窮,威光自在,奉為亡過先靈父母,一切眷屬,承此功德,見佛聞法,離苦下脫。

然後願國家安寧,法十輪常轉,無諸災障,行住吉祥,闔宅清泰,已(缺)同(缺)(同上)

◎ 喬氏

喬氏,南唐宮人。

◇ 書金字心經後

故李氏國主宮人喬氏,伏遇國主百日,謹捨昔時賜妾所書《般若心經》一卷,在相國寺西塔院。

伏願彌勒尊前,持一花而見佛。

(下缺)(王銍《默記》中)

◎ 文嵩

《全唐文》九百四十八有傳。

◇ 好畤侯楮知白傳

楮知白,字守玄,華十陰十人也。

其先隱鼎商山之百花谷,因谷氏焉。

幼知文,多為高士之首冠。

自以樸散不仕,殷太戊失德於時,與其友桑同生入朝直諫,拱於庭七日。

太戊納其諫而修德,以致聖敬日躋,因賜邑於楮,其後遂為楮氏。

二十二代祖枝,因後漢和帝元興中,下詔徵巖十穴十隱逸,舉賢良方正之士。

中常侍蔡倫搜訪,得之於耒十陽十,貢於天子。

天子以其明白方正,舒捲平直,《詩》所謂「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者也。

用簉史官,以代簡冊。

尋拜治書侍御史,奉職勤恪,功業昭著。

上用嘉之,封好畤侯。

其子孫世修厥職,累代襲爵不絕。

博好藏書,尤能編繕,自有文籍以來,經誥典策,及釋道百氏之書,無不載之素幅。

遇其人則舒而示之,不遇其人則卷而懷之,終不自矜其該博。

晉宋之世,每文士有一篇一詠出於人口者,必求之繕寫。

於是京師聲價彌高,皆以文章貴達,歷齊、梁、陳、隋已至今,朝廷益甚見用。

知白為人好薦賢汲善,能染翰墨,與人鋪舒行藏,申冤雪恥,呈才述志,啟白公卿台輔,以至達於天子,未常有所艱阻。

隱蔽歷落,布在腹心,何只於八行者歟!知白家世,纂以朝迄今千餘載,奉嗣世官,功業隆盛,簿籍圖牒,佈於天下,所謂日用而不知也。

知白以為不失先人之職,未嘗輒伐其功,與宣城十毛十元銳、燕人易玄光、南越石虛中為相須之友。

每所歷任,未嘗不同。

知白自國子受牒補主簿,直弘文館,為書吏所賂,因潤而墜之。

當軸素知廉潔,憐而不問。

他日方戒而用之,是以其道益光,曾無背面。

累遷中書舍人、史館修撰。

直筆之下,善惡無隱。

明天子御宇,海內無事,志於經籍,特命刊校集賢御書。

書成奏之,天子執卷躬覽,嘉賞不已。

因是得親御案,乃復嗣爵好畤侯。

(足本《文房四譜》四)

◇ 松滋侯易玄光傳

易玄光,字處晦,燕人也。

其先號青松子,頗有材干。

雅淡清貞,深隱山谷不仕,以吟嘯煙月自娛。

常謂門生邴炎曰:「余青山白雲之士,去榮華,絕嗜欲,修真得道,久不為寒暑所侵,壽且干歲,然猶未離五行之數,終拘有限。

余漸覺形神枯槁,是知老之將至矣。

余他日必為風雨所躓,後因子熾盛,余當神化為雲氣之狀,升霄漢矣。」

其留者號玄塵生,徙居黔突之上,必遇膠水之契,隃麋處士鹿角煎,和丹砂麝香數味,遺而餌之,其後果然,門生皆以青松子前知定數矣。

玄塵生餌藥得道,自黃帝時,蒼頡比鳥跡為文,以代結繩之政,玄塵便與有功焉。

其後子孫皆傳其術,以成道易水之上,遂為易氏焉。

玄光即玄塵曾孫也,家世通玄處素,共壽皆永。

嘗與南越石虛中為研究雲水之十十交十十,與宣城十毛十元銳、華十陰十楮知白為文章濡染之友。

明天子重儒,玄慕其有道,世為文史之官,特詔常侍御案之右,拜中書監、儒林待制,封松滋侯。

其宗族蕃盛,布在海內,少長皆親硯席,以文顯用也。

(足本《文房四譜》五)

史臣曰:古者得姓,非官族世功,則多以地名為氏,或爵邑焉,或所居焉。

松滋侯易氏,蓋前山林得道人也。

青松子富有春秋,不顯氏名,其族或隱天下名山,皆避為棟樑之用也。

有居太山者,秦始皇巡狩至東嶽,因經其隱所,拜其兄弟五人為大夫焉。

其參元得道能神仙者,則自易水之上,後代故用為姓雲。

◎ 韓卿

事跡俟考。

◇ 唐堯城令王進思去思祠記

(上闕)涵活之水圖張皇綱之不紊,以致用也,則十精十義入神,以崇德也,則虛明應物,易所謂賢人之(缺)爽何遠,遺十愛十結於嚴祠,疇能宏之,我王公其人也。

□諱進思,字令懷,本太原祁人也。

今為洛十陽十人。

□宗納誨,輔□錫命,□於殿□忠臣向蜀叱馭□人□□來朝飛宰縣榮功十寵十問,莫與京矣。

曾祖□夫,京兆府長安縣令;祖敬摩,河南府虞曹參軍□新豐縣令□□都督府司馬;父玄鐸,朝散大夫(缺)戩谷,允迪天休,珠玉揚華。

風儀乃孤十操十夷甫,豪邪□魄;介直為獨坐冀方,劇務雄資。

聿熙帝載,傳□氣自逸,童心不萌,讀盡國書□□物,居儉履約,□仁親良,朋游田□,言語宰我,韞和璞以潤德,服□飛於鴻盤。

年十八,宿衛附學。

明經擢第,授潞州潞城縣尉。

以才敏功□□知訓,乃清節激世,韶風和□,李傑奏公清勤守職,明閒案牘,又雲解褐從政,清□可稱。

夫□績甄廣,旌懿裒德,式謀多政,允答爾□,貞不吐剛,十奸十無偎祝,非假子皮之面,自見□□之心。

故使臣畢構奏云:「清勤守職,持法詳密,庭間野復調為太常寺大樂丞。

自季札聽歌,仲尼匡雅,窮微通妙,吾盡之矣。」

又憲台奏:「公卑以自牧,清能厲朔,以展瑞璋邶,告成神岳,天顏咫臨,邊豆有楚,吉蠲地產,物以備於禮容,觀盥祭獻,事必專於公□。」

柱國公十靡十淚緇磷,翔集□□,亢宣炯誡,大庇生靈,□虛懷以納來,息鞭刑而得眾,(缺四字)率以謹□□□禮讓,殄削矯虔丕變囂俗,人安相謂曰:寧謂刑罰所加,不□王君所短,則古(缺四字)以過也。

□遵夫簡書,服勤遐方,彼月則邇,馨善侍夕,我心曷□,銜恤庭闈,臥病公宣□休(缺六字)雖公□恭誨言,坦蕩吉祥,登壽堂而樂只,穆慈訓以利政。

《書》雲孝乎惟孝,是亦為政,則(缺八字)□□色喪形羸,崇朝不保者十四五矣。

公隱心(缺)哀危菲躬厚物,均俸餧,脫裳衣寒,(缺六字)□(缺)赫曦之月,值搖落之秋,拔木臥郊,敗苗盡野。

公碩德屆遠,至誠通玄,獨袺我疆,無殺□□□□□娛(缺)土風剽悍,是剝是俎,□□勉力,候梅候栗,伐□絕甘。

公率格惠功,勸沮藝植,鑿井(缺五字)瓜(缺)以兼適饌之滋,生易荐饑之色,智也。

頃大雨災人,河朔無稔,郡邑堙埃,黎元阻饑,異縣賑饑,□□遐潤,(缺)翁包糗食路,造舟梁河,不貿餐以繼留,濟餓肌而□度,明也。

有涉夏□□自春歷請,倬彼雲漢,杲杲出(缺)訴神,靈應大孚,甘液沓灑,洽潤稿物,□安危心,惠也。

有刳洫□城□□□力家急日饋人疲□□公考(缺)□不來服栗知禮當也。

公恪居之瑕,寡詞自牧,十十交十十匪□下功(缺五字)賢良囹圄草木思且□□愷(缺)啜泣臥轍,行號攀轅,啟啟闐闐,亦何勝言也。

合縣□有□人(缺五字)王公春秋鼎盛,太夫人景福(缺)□敷愉峨峨堂親,開誘名訓,粲粲門子,宣楊吏□,徇□□以立(缺六字)翰求□□人蓋闕如(缺)□能遠移勞於邑令,使我禮樂返魯,□□罷舂吾候不□□曷怙(缺六字)魄□□□飭材構(缺)而薦之祝而祠之,則士女不回,聿求多福,子孫顯若(缺五字)天(缺五字)豐(缺四字)神明如□(下缺)。

(石刻)

◎ 曹孝翼

孝翼,事跡俟考。

◇ 城橋記(酇城橋記)

竊以脛化資神,廓靈暉而際物;陶甄馭氣,括象色以分空。

道既積而形宣,理未極而名始。

暨乎八柱妍機,運橫空之過漢;九垓杼軸,分耿地之洪流。

乃有散浸仙衣,屢淼春塘之派;霏徵玉絲,時漲秋十江十之瀾。

同自在於人天,變枯榮於節序。

俄而慶鍾劫往,黎元履昏墊之危;理屬殷憂,皇王受漂溺之害。

雖則員蓋上馳,方輿下辟,扶危拯溺,孰與津梁者乎!然此渙水者,乃四瀆之餘滋,山川之末浸,發源潛厄,灌注十陰十微,渀薄五州,澄渟七澤。

飛花泛景,翻彩虹於洪流;落葉巡空,濺素蛾於絕岸。

出平原以浩汗,則浴日含雲;入郊甸以達紆,則浮天括地。

苞山作鯁,文命無以慶其工;襄陵作災,伯罕能施其計。

遂使中塗練影,蹤足長驅,陌上連衿,躊躇引接。

所謂吉了悲絕,異燕丹之去秦;目擊艱危,同馬卿之歸漢。

於是發心主夏候師靜一十七人等,共看行旅之勤,俱發拯人之願。

遂能詢謀遐邇,忘味侵星,或求方外之材,永構不虧之業。

模基蘊玉,郁為弘濟之規,飭軌盈金,巋然管制,且前望章華,彷彿成夷之壘也。

車十習十騎踐,藉驪驤之遊;後帶黃亭,歇煙雲之色。

鸞居鳳集,斯須曹伯之陵,樵人引伐木之謳,鳩鳥切懷音之。

可謂贊侯故國,猶傳畫一之談;曲逆先籌,尚想奇謀之論。

據斯衝要,柝岸疏隈,仍於曲城西南,建茲大橋一所。

上參卯宿,工鄙斗極之形;傍准月弦,妙盡半輪之勢。

虹梁照水,分景艷於員波;鵠棟排虛,寫雲光於長瀨。

雖則仲由飭詐,詎勞編竹之勤;宣尼固窮,自解問津之惑。

離婁以之拭目,不覺逃責;公輸即此發迷,翻然褫魄。

實五方之要會,信三楚之通逵。

懋勤之績已宣,能事之功又畢,若不旌其志行,飾以瓊碑,則桑田之變有期,雲火之辰莫紀。

命余敘贊,乃作頌云:

粵若神功,凝茲化育。

睇彼色空,陶甄宇宙。

體道含仁,保真任德。

爰立在中,惟皇作極。

九皇嗣跡,萬象味鈞。

辯方啟域,式敘彝倫。

地騰休氣,山秀卿雲。

災生百六,命禹條分。

愴哉巨壑,聖化同源。

枝梁受汴,浴日含煙。

花飛濯錦,葉落疑船。

停鴕短日,作鯁長年。

眷言勝壤,境狎誰梁。

門齊杞梓,俗並琳琅。

心期露掌,業會萁堂。

席川華構,式表舟航。

猗歟發心,效茲崇構。

□□斜谿,披蓁昆岫。

丹湊周施,玉石兼糅。

似鵠羅煙,如虹飲溜。

翠琰題芳,玄瑤紀德。

族命□條,門風後飭。

匪惟已運,庶資同力。

一簣因基,延芳萬億。

(《河南通志》)

◎ 康子玉

《全唐文》九百五十三。

◇ 神蓍賦(以「天生神物,用配靈照」為韻)

神蓍之用兮,誠稟靈於自然。

惟神也,適變之義至;惟用也,極數之理全。

鉤深孰雲乎筮短,藏密彌彰於德圓。

再三則蒙,捨我而懼瀆;五十以學,由我而樂天。

揲之而雖隱必索,保之而其靜愈專。

易之重者,十胡十可比焉?原夫質稟十精十純,叢分薆薱;覆青雲以表奇,伏玄龜而克配。

佐爾筮之貞吉,觀我生之進退;知微知章而可期,何思何慮而或昧。

於是命,彼筮人,擇乎上春;韞之而必致其用,揲之而爰動其神。

感以洗心,遂通端策之志;執之指掌,空嗤握粟之倫。

《禮》事其儀,《易》贊其妙;探彼幽賾,觀其秘要。

皆多假爾之能,必葉窮神之照。

將欲觀貞,諒無與京;乾道變化而悟,神明幽贊而生。

原始要終,思盡十性十於大衍;知來數往,翼明彖於小成。

非我無以昭傚法之道,非我無以稽作易之情。

於以致百慮,於以類萬物。

象四時,四十九數而有常;推三才,三百六旬而不拂。

惟蓍之用,惟神是聽;運不窮而或變,通其志而遂寧。

且提攜而成列,有感應而協靈。

滋而後數,布之而可辨;生而成象,審之而必形。

何一卉之時育,配十朋之天縱。

恥紅蘭之見鋤,鄙白茅之藉用。

則知夫蓍之可貴也,庶類安能而共之哉!(《賦匯》《文苑英華》一百五十)

◎ 楊思本

事跡俟考。

◇ 桃花賦(有序)

自建安七子以來,凡草木之可詠者,辭人鹹為之賦,而桃花無聞焉。

晉宋諸君子,徒賦其實,於義非取,張正見衰桃之作,又不足以盡桃之一二,因為賦之。

何林中之奇樹,乃發艷於春時,散玉衡之餘彩,引度索於乾枝,異房陵之縹李,失真定之蒼梨。

芬曖露井,忝蘤華池,豐茸艷汜,錯落成蹊。

想夫紅萼初攢,丹跗欲吐,垂條輕綴,十十交十十枝密佈,既穠纖兮得中,亦深淺而合度。

遠含緋而送情,近渥丹而掩嫭。

至如檀臉將舒,粉十腮微破,紛縕似醉,葳蕤半鎖,越女笑而含顰,齊姬醒而猶臥。

若乃嫩綠剪新,嬌紅出態,寫兩靨之胭脂,發雙蛾之石黛。

枝枝迸發,石家歌舞千群;兩兩含情,漢室妖嬈一對。

或縈迴鳳之釵,或掛倒龍之佩,共憫默以無言,著相思以不解。

爾乃清露晨流,輕煙淡繞,嬌十啼如霰,朝眠怯曉,誤新妝而未成,攬膚色而已耀。

至如若木停馭,游氣坐銷,繽紛暖玉,颯纚紅綃,粘粉汗於翠鈿,矗香鬢於步翹,似望日而欲訴,復從風而俱笑。

若夫昳日正酣,暮雲瞥現,射漢成星,引霧如電,橫絓珊瑚之網,側擁芙蓉之扇,迷仙路以無從,約花關而獨掩。

爾乃輕雲隱隱,細雨絲絲,楚襄夢裡,漢武愁時,魂煢煢以無端,步珊珊其來遲。

其或紫燕乍驚,華騮初過,同翠羽以飛翻,將柔韁而並墮。

或萎青苔,或縈繡幕,惜危樓之艷質,驚廣袖之紅唾,幾乍雨而乍晴,自風開而風落。

於是才人陌上,少女閨中,將花怨綠,攬鏡啼紅,感芳時而自惜,持可憐之誰同。

(《歷代賦匯》卷百二十四·花果)

◎ 〔編者附文〕皮日休

皮日休,字襲美,一字逸少,嘗居鹿門山,自號鹿門子,又號間氣布衣、醉吟先生。

晚唐文學家、散文家,與陸龜蒙齊名,世稱「皮陸」。

◇ 桃花賦

余嘗慕宋廣平之為相,貞姿勁質,剛態毅狀。

疑其鐵腸石心,不解吐婉媚辭。

然睹其文而有《梅花賦》,清便富艷,得南朝徐庚體,殊不類其為人也。

後蘇相公味道得而稱之,廣平之名遂振。

嗚呼!夫廣平之才,未為是賦,則蘇公果暇知其人哉?將廣平困於窮,厄於躓,然強為是文耶?日休於文,尚矣。

狀花卉,體風物,非有所諷,輒抑而不發。

因感廣平之所作,復為《桃花賦》。

其辭曰:

伊祁氏之作春也,有艷外之艷,華中之華,眾木不得,融為桃花。

厥花伊何,其美實多。

壹錄從芳,緣飾十陽十和。

開破嫩萼,壓低柔柯。

其色則不淡不深,若素練輕茜,玉顏半酡。

若夫美景艷時,春含曉滋,密如不幹,繁若無枝。

妦妦婉婉,夭夭怡怡。

或俛者若想,或閒者如癡。

或向者若步,或倚者如疲。

或十溫十馨而可薰,或婑惰而莫持。

或幽柔而旁午,或撦冶而倒披。

或翹矣如望,或凝然若思。

或奕偞而作態,或窈窕而騁姿。

日將明兮似喜,天將兮若悲。

近榆錢兮妝翠靨,映楊柳兮顰愁眉。

輕紅拖裳,欲奔明月。

蝶散蜂寂,當閨脈脈,又若妲已,未聞裂帛。

或開故楚,艷艷春曙,又若神女,見鄭十十交十十甫。

或臨廣筵,或當高會,又若韓娥,將歌斂態。

微動輕風,婆娑暖紅,又若飛十燕,舞於掌中。

半沾斜吹,或動或止,又若文姬,將賦而思。

豐葺旖旎,互十十交十十遞倚,又若麗華,侍宴初醉。

狂風猛雨,一陣紅去,又若褒姒,初隨戎虜。

滿地春十色,階前砌側,又若戚姬,死於鞠域。

花品之中,此花最異。

以眾為繁,以多見鄙。

自是物情,非關春意。

若氏族之斥素流,品秩之卑寒士。

他目則目,他耳則耳。

或以暱而稱珍,或以疏而見貴。

或有實而花乖,或有花而實悴。

其花可以暢君之心目,其實可以充君之口腹。

匪乎茲花,他則碌碌。

我將修花品,以此花為第一。

懼俗情之橫議,我曰不然,為之則已。

我目吾目,我耳吾耳。

姘蚩決於心,取捨斷於志,豈於草木之品獨然?信為國兮如此!

◎ 〔編者附文〕張正見

張正見:南朝陳國人。

祖蓋之,魏散騎常侍、勃海長樂二郡太守。

父修禮,魏散騎侍郎,歸梁,仍拜本職,遷懷方太守。

正見幼好學,有清才。

梁簡文在東宮,正見年十三,獻頌,簡文深讚賞之。

簡文雅尚學業,每自升座說經,正見嘗預講筵,請決疑義,吐納和順,進退詳雅,四座鹹屬目焉。

太清初,射策高第,除邵陵王國左常侍。

梁元帝立,拜通直散騎侍郎,遷彭澤令。

屬梁季喪亂,避地於匡俗山,時焦僧度擁眾自保,遣使請十十交十十,正見懼之,遜辭延納,然以禮法自持,僧度亦雅相敬憚。

宋書高祖受禪,詔正見還都,除鎮東鄱十陽十王府墨曹行參軍,兼衡十陽十王府長史。

歷宜都王限外記室、撰史著士,帶尋十陽十郡丞。

累遷尚書度支郎、通直散騎侍郎,著士如故。

太建中卒,時年四十九。

有集十四卷,其五言詩尤善,大行於世。

◇ 衰桃賦

巖巖秀峰,吐桂榮松。

獨夭桃之灼灼,輕擢采於寒蹤。

爾乃萬株成錦,千林似翼。

苔畫波文,花然樹色。

發秦源而逸氣,飄漢綬而流芳。

譬蘭缸之夜炷,似明鏡之朝妝。

成蹊列逕,光崖艷汜。

間真定之蒼梨,雜房陵之縹李。

芬芳難歇,照曜無儔。

舒若霞光欲起,散似電采將收。

既而風落新枝,霜飛故葉。

歎垂釣之妖童,怨傾城之麗妾。

(《藝文類聚》八十六 《初學記》二十八 《歷代賦匯》)

◎ 王邵

王劭,生卒年不詳,隋代并州晉十陽十(今太原南郊)人。

在高齊做官,累至中書舍人。

隋文帝楊堅即位後,王劭被授予員外散騎侍郎及著作佐郎之職。

隋煬帝楊廣嗣位後,王劭被改任為秘書少監,數年後又被免去官職。

著有《齊志》《齊書》《隋書》等。

◇ 商霖賦

殷葉到,哲後出,篤思道,秉明恤,承帝眷,賚良弼,入夢惟肖,在野葉吉,起版築之風雲,洪浣洽夫天日,副三祝聿求之勤,標千古攸卜之缽。

爾其時也,睿慮淵涵,皇仁深厚,役十陰十陽十而嬗化兮,泯雷霆之十聲臭,何雨之弗若兮,望雲霓而瞻蚴蟉,屯河亳之膏澤,靳滲漉於簷也邪。

當其甘盤既遁,王言弗雍,學海竭,天澤壅,雲龍暌而否隔,元黃戰而乾封,忽甘澍之祈祈沛浩蕩於三農,相彼元感之氣類,如時雨可狀其遭逢。

若夫霖雨之為瑞也,涵坤元,表十陰十德,滋稿萎而效靈,蘇枯菀以為職,曰曰,膏黍膏稷,盥波石田,肥仁土域,至傾瀉夫天潢,悉渝洽於喬陟。

見夫山巽雲而貫斗兮,星召畢以離月,浹寅以萋兮,雷橫空而飄越,勢滂沱以汗漫兮,霾靜驕而滃洩,舞雩徹於郊壇,枯槔休夫林樾,草木發其光氣,町甽漾其漣滑,立解雲漢之憂,如答桑林之竭。

若彼滋梅應候,隨車及時,如酥破塊,似露濯枝,亦油然而浡然,僅涓滴以為施。

烏能漂陶流虞,滌姒蕩姬,肯播兮助明王之終畝,稽田兮勤哲後之敷。

於是天澤既溥,地華斯泫,重棹聿興,茹穎畢展,配鴻而育物,實恭默之所幽闡,巳優渥而淵如,何裔夏有殊夫演。

故乃山川出雲,日月順軌,氛潛消,疵疫不起,濁流胥澄,鬼方亦敉,泯神功於沖漢,昭調燮之凝祉,稱十十交十十泰之奇緣,歷千載而流美。

是以後之代天理物者,召大降於宣麻,冀載零以洗兵,染天章而揮灑,特十寵十卑夫保衡,因而眷方寓之子道,切密勿之丞凝,憂堯之心,勞禹之形,四門辟,百度貞,立無方兮恢天網,吁簡在兮維國楨。

爰列夔龍之姓字,稽元愷之氏族,對玉食而遑暇,覆金甌以穆卜,期一德以享天,莞治忽之樞軸,萃岳牧於一堂,豈喜起這難復。

方將挹三靈之蹇穢,極萬姓于泥塗,覃恩布,至德淪濡,封山禪岳,瘞玉考圖,蘊聖宣肅,抑慘用舒,道周神洽,體有示無。

溢四海而訖聲教,同造化以鴻敷;邁作霖雨於有商,播歌頌於終古。

頌曰:

考德丹,凝神紫宮兮。

覃十精十元默,帝載潛通兮。

延英宅揆,靈潤聿彌,十精十仰同兮。

開濟道弘,燮理懋功,今古是隆兮。

祁祁憲憲,天人合德,保昌運兮無窮。

◎ 史超

事跡無考。

◇ 觀音勢至二尊龕銘(並序)

詳夫極沉溺,濟幽危,運大悲舟航,作巨□梯蹬者,至哉二大士焉。

報先靈酬十乳十養者,弟子史超夫婦矣。

且孝十性十彌固,仁行謙恭,奉為亡妣,敬造斯像。

遂命良工,選聖境,五家先用,真儀造成,克堅石而全身儼然,豁青岷則眾相圓備。

瑞花雜暈,豈異安養;寶方聖相,齊臨十逼十似。

只之會,工圓果滿,聊記日時,造敘墨言,殆□□嗣。

頌曰:

冥冥聖力,自在無疆。

心心(缺)峰開相現現疑移淨方(缺)有為之不泯。

(下缺)(《金石苑》)

◎ 杜延業

事跡俟考。

◇ 晉春秋自序

蕭方等采削群史,著《三十國春秋》,囊括兩晉之言,網羅諸國之事,以晉國為主,列附二十九國。

延業刪緝,題曰《晉春秋略》。

◎ 杜光彥

事跡俟考,五代時人。

◇ 請旌樂壽令表

自唐之末,兵亂相尋,郡縣殘破,守令失職,耕桑不勸,民卒流亡。

或以武夫攝治,尤多苛慝,兩漢循風,於茲盡息。

獨臣管內樂壽縣令史珪,本自儒門,起從為邑。

政不酷刻,以撫字為心;緩其徵徭,以貪墨為恥。

躬巡田野,時課芸獲,招徠遷徙,用殷戶版。

三年之內,稍餘蓋藏;一日之內,無留訟牘。

庶幾變荒邑為樂土,見美效於今時。

雖未能比化中牟,繼蹤建康,然而俗有醇酒之徭,人去碩鼠之剌,相彼為治,誠有足嘉。

是宜加秩顯旌,用為在官之勸。

(《河間府志》)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唐文拾遺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