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拾遺》卷三:◇給京司文武防閣士力白直敕王公已下視品國官及京官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唐文拾遺》卷三

唐文拾遺

卷三

◎元宗皇帝

◇給京司文武防閣士力白直敕

王公已下視品國官及京官五品已下,每月別給仗身悉停。

凡京司文武職事宜,五品已上給防閣,一品(九十六人)、二品(七十二人)、三品(四十八人)、四品(三十二人)、五品(二十四人),六品已下給庶僕,六品(五人)、七品(四人)、八品(三人)、九品(二人)、公主邑士(八十人)、郡主(六十人)、縣主(四十人)、特封縣主(四十二人)。

京官任兩職者從多給。

凡州縣皆有白直,二品(四十人)、三品(三十二人)、四品(二十四人)、五品(十六人)、六品(十人)、七品(六人)、八品(五人)、九品(四人)。

凡諸親王府屬並給士力,數如白直。

其防閣、庶僕、白直、士力納課者,每年不過二千五百,執衣元不過一千文。

防閣、庶僕,舊制季分月俸,食料雜用,即月分諸官應用給。

(《冊府》五百六)

◇公卿巡陵依常式敕

每年春秋二時,公卿巡陵,初發准式。

其儀仗出城,欲至陵所十里內,還具儀仗。

所須馬,以當界府驛馬充。

其路次供遞車兩,來載儀仗,推輅三十人,余差遣並停。

所司別供,須依常式。

(《唐會要》二十)

◇六陵進羊口敕

獻、昭、乾、定、橋、恭六陵,朔、望上食,歲冬至,寒食日,各設一祭。

如節祭共朔望日相逢,依節祭料。

橋陵除此日外,仍每日進半口羊食。

(《唐會要》二十一)

◇四陵造食進狀敕

共建初、啟運、興寧、永康四陵,每年四時八節,委所司判與陵署相知,造食進獻。

(同上)

◇不移封內舊墳敕

諸陵使至,先立封,封內有舊墳墓,不可移改。

自今以後,不得更有埋葬。

(同上)

◇禁上墓燕樂敕

凡庶之中,情禮多闕,寒食上墓,便為燕樂者,見任官與下考,前資殿三年,白身人決一頓。

(《唐會要》二十三)

◇先給明衣絹布敕

承前所給明衣,多於齋夕付物,既不先造,徒有其名。

自今以後,明衣絹布,並祀前五日先給,付監祭使具點閱,仍永為常式。

(同上)

◇朝集限日敕

諸督刺史上佐,每年分蕃朝集,限十月二十五日到京,十一月一日見。

(《唐會要》二十四)

◇陳設諸王便坐敕

諸王入朝,及別恩,近至朝參日未入,間於便近處坐,仍令所司陳設。

(《唐會要》二十五)

◇諸州貢人限數敕

應諸州貢人,上州歲貢三人,中州二人,下州一人。

必有才行,不限其數。

其所貢之人,將申送一日,行鄉飲酒禮,牲用少牢,以現物充。

(《唐會要》二十六)

◇奏事牒所進門敕

諸司進狀奏事,並長官封題進,仍令本司牒所進門,並差一官送進。

諸奏事亦准此。

中書門下、御史台不須引牒。

其有告謀大朔者,任自封進。

除此之外,不得為進。

如有違者,並先決杖三十。

(《唐會要》二十六)

◇行幸起居敕

三都留守,兩京每月一起居,北都每季一起居,並遣使。

即行幸未至所幸處,其三都留守及京官五品已上,三日一起居。

若暫出行幸,發處留守亦准此,並遞表。

(《唐會》要三十六)

◇代行朝集使敕

諸州朝集使長官上佐,分蕃入計,如次到有故,判司代行。

未經考者,不在禁限。

其員外同正員,次正官後集。

(《唐會要》二十四)

◇嶺南五府不朝集敕

嶺南五府管內郡、武安、萬安等三十二州,不在朝集之限。

其承前貢物者,並附都府貢進。

(同上)

◇邊要州不在朝集敕

靈、勝、涼、相、代、黔、嶲、豐、洮、朔、蔚、媯、檀、安東、迭、廓、蘭、鄯、甘、肅、瓜、沙、嵐、鹽、翼、戎、慎、威、西、牢、當、郎、茂、驩、安、北庭、單于、會、河、岷、扶、拓、安西、靜、悉、姚、雅、播、容、燕、順、忻、平、靈、臨、薊等五十九州為邊州,揚、益、幽、潞、荊、秦、夏、汴、灃、廣、桂、安十二州為要州,都督剌史並不在朝集之例。

(《唐會要》二十四)

◇褶制度敕

應諸服褶者,五品已眩通申紳綾及羅,六品已下小綾,除帕頭外,不得服羅觳及著獨窠繡綾。

婦人服飾,各依夫、子。

五等以上諸親婦女及五品已上母、妻,通服紫;九品已上母、妻,通服朱;五品已上母、妻,衣腰襻襟,緣用錦繡。

流外及庶人,不得著紬綾羅縠、五色絲靴履。

凡襉色衣不過十二破,澤色衣不過六破。

帽子皆大露面,不得有掩蔽。

正朝會及大禮陳設事,緣供奉官攝官者,並依攝官服之。

(《唐會要》三十一)

◇宰臣出鎮請朝官敕

宰臣自朝廷出鎮,請朝官至侍御史已上者,即許兼章服,便為久例。

(同上)

◇笏制敕

諸笏三品已上,前屈後直;五品已上,前屈後挫;並用象。

九品已上竹木,上挫下方。

男以上聽依品爵執笏,假反官依例。

(《唐會要》三十二)

◇禁追匠修理雜物敕

殿中鞍轡、傘扇及諸司雜物,須修理造作者,本司送至作所修理訖,自往衣受,不得追匠就本司。

其不可送作可者,給匠修理。

其物應納庫藏,亦本司自送。

(同上)

◇五年一易門戟敕

廟社宮門,正一品,開府儀同三司、嗣王、郡王、上柱國、柱國、帶職事二品已上,及京兆、河南尹、大都督、大都護、開國及護軍帶職事三品,若下都督、諸州門,其門戟幡有破壞,五年一易,百官門不在官易之限。

薨者葬訖追納。

若子孫合給者,聽准數留,不足更給。

其以理去任及改為四品官,非被貶責,並不合追收。

(同上)

◇禁伎樂敕

自有隋頹十靡十,庶政凋弊,征聲遍於鄭、衛,炫色矜於燕、趙。

廣場角牴,長袖從風,聚而觀之,浸以成俗。

此所以戎王奪志,夫子遂行也。

朕方大變澆訛,用除災蠹,眷茲技樂,事切驕十婬十。

傷風害政,莫斯為甚,既違令式,尤宜禁斷。

(《唐會要》三十四)

◇禁散樂巡村敕

散樂巡村,特宜禁斷。

如有犯者,並容止主人及村正,決三十,所由官附考奏。

其散樂人仍遞送本貫入重役。

(同上)

◇免教坊博士雜徭敕

內教坊博士及弟子,須留長教者,聽用資錢,陪其所留人數,本司量定申者為簿。

音聲內教坊博士及曹第一、第二博士房,悉免雜徭,本司不得驅使。

又音聲人得五品已上勳,依令應除簿者,非因征討得勳,不在除簿之列。

(同上)

◇聽縣學生入四門學敕

諸州縣學生年二十五已下,八品、九品子若庶人,生年二十一已下,通一經已上,及未通經,十精十神通悟,有文詞史學者,每年銓量舉選,所司簡試,聽人四門學,充俊士。

即諸州人省試不第,情願入學者,聽。

國子監所管學生,尚書省補;州縣學生,長官補。

諸州縣學生專十習十正業之外,仍令兼十習十吉凶禮。

公私禮有事處,令示儀式,余皆不得輒使。

許百姓任立私學,欲寄縣州受業者,亦聽。

(《唐會要》三十五)

◇遞改明器墓田敕

古之送終,所尚乎儉,其明器、墓田等,令於舊數內遞減。

(《唐會要》三十八)

◇量貶左降官重犯敕

左降人考未滿間,重有犯,應解免及放歸田里者,並申奏,更據狀輕重量貶。

若是五流及余犯,自依常法。

(《唐會要》四十一)

◇決杖人發遣敕

自今已後,准格及敕應合決杖人,若有便流移左貶之色,決訖,許一月內將息,然後發遣。

其緣惡逆指斥乘輿者,臨時發遣。

(同上)

◇放周利貞等歸草澤敕

周利貞、裴談、張福貞、張思敬、王承、劉暉、楊允、姜暐、封行珣、張知、衛遂忠、公孫琰、鍾思廉等十三人,皆為酷史,比周興、來俊臣、侯思止等事跡稍輕,並宜放歸草澤,終身勿齒。

(同上)

◇流酷吏來子等敕

周酷吏來子珣等身在者,宜長流嶺南;身沒,子孫亦不許仕。

陳嘉言、魚承煜、皇甫文備、傳遊藝宜配嶺南,身沒,子孫亦不許仕。

(同上)

◇留歷生兩人敕

太史局歷生,每番留兩人當上,余並七月一日上,至十月三十日下。

(《唐會要》四十四)

◇試天下僧尼誦經敕

有司試天下僧尼年六十已下者,限誦二百紙經,每一年限誦七十三紙。

三年一試,落者還俗。

不得以坐禪對策義試。

諸寺三綱統,宜入大寺院。

(《唐會要》四十九)

◇檢責僧尼敕

朕先知僧徒至弊,故預塞其源,不度人來向二十餘載。

訪聞在外有二十已下小僧尼,宜令所司及府縣檢責處分。

(《唐會要》四十九)

◇禁釋道聚眾敕

惟彼釋、道,同歸凝寂,各有寺觀,自宜住持。

如聞遠就山林,別為蘭若,兼亦聚眾,公然往來,或妄說生緣,輒在俗家居止,即宜一切禁斷。

(同上)

◇差官送龍璧敕

每年春季,鎮金龍玉殿功事畢,合獻投山水龍璧。

出日,宜差散官給驛送,合投州縣,便取當處送出,准式投告。

(《唐會要》五十)

◇安置諸道真容敕

諸道真容,近令每州於開元觀安置,其當州及京兆、河南、太原等諸府有觀處,亦各令本州府寫貌,分送安置。

(同上)

◇源乾曜等食實封敕

侍中源乾曜、中書令張嘉貞、兵部尚書張說等,忠誠輔弼,以致昇平,褒德賞功,先王制也。

自今已後,中書門下宜供食,實封三百戶。

自我禮賢,為百代法,仍令所司即令支給。

(《唐會要》五十三)

◇詳覆加階敕

加階入三品,並授官及勳封甲,並諸色闕等進畫,出至門下省重加詳覆。

有駁正者,便即落下墨塗乾,仍於甲上具注事由,並牒中書省。

(《唐會要》五十四)

◇進封事不限旦晚敕

自今已後,諫官所獻封事,不限旦晚,任封狀進來,所由門司不得有停滯。

如須側門論事,亦任隨狀面奏,即便令引對。

如有除拜不稱於職,詔訟不便於時,法禁乖宜,刑賞未當,徵求無節,冤抑在人,並極論失,無所迴避,以稱朕意。

其常詔六品以上,亦宜准此。

(《唐會要》五十五)

◇訴冤經尚書省敕

在京有訴冤者,並於尚書省陳牒,所由司為理。

若稽延致有屈滯者,委左右丞及御史台訪察聞奏。

如未經尚書省,不得輒入於三司越訴。

(《唐會要》五十七)

◇敕後起請連元敕後敕

尚書省諸司有敕後起請,及敕付所司商量事,並錄所請及商量狀,送門下及中書省,各連於元敕後。

所申仍於元敕年月前,雲起請及商量如後。

(同上)

◇褚璆等稽滯案牘敕

尚書省天下政本,仍令有司各言職事。

吏部員外郎褚璆等十人案牘稽滯,璆稽四道,戶部員外郎呂太一四道,刑部員外郎崔廷玉二道,兵部員外郎李廷言、刑部郎中楊孚、虞部郎中田再思各一道,虞部員外郎崔賞三道。

且六官分事,四方取則,尚書郎皆是妙選,須稱職司,焉可十十屍十十祿悠悠,曾無斷決?昨者試令詢問,遂有如此稽逋,動即經年,是何道理?至如行判程限,素標令式,自今後各宜懲革,再若有犯,別常處分。

(《唐會要》五十八)

按:《全文》二十七所收《戒諭褚璆詔》,與此文前半略同,疑別為一首。

◇諸州庸調等簿留空紙敕

諸州每年應輸庸調資課租及諸色錢物等,令尚書省本司豫印紙送部。

每年通為一處,每州作一簿。

預皆量留空紙,有色數,並於腳下具書綱典姓名,郎官印置。

如替代,其簿遞相分付。

(同上)

◇修長行旨條敕

以每年租稅雜支,輕重不類,令戶部修《長行旨條》五卷。

諸州剌史、縣令替日併合令遞相十十交十十付。

省司每年但據應支物數,進畫頒行,附驛遞送。

其支配處分,並依旨文為定。

(同上)

◇文武亙選定品敕

吏部選人請武選者,宜取強壯身材六尺以上者、籍年四十以下堪統領者,其兵部選人請文選者,宜取材堪治民,工於書判,並無負犯。

十二月內定品奏聞,一送以後,並不在卻關之限。

(《唐會要》五十九)

◇侍郎專知武舉敕

所設武舉,以求材實,仕進之漸,期為根本,取捨之間,尤宜審慎。

比來所試,但委郎官,品位既鬼,焉稱其事。

自今以後,應武舉人等,宜令侍郎專知。

(同上)

◇同州等注田收長春十宮敕

同、蒲、絳、河東西並沙苑內,無問新舊注田蒲萑,並宜收長春十宮,仍令長春十宮使檢校。

(同上)

◇專知傳驛官敕

專知傳驛官一差定後,年限未終,所由不得輒回改,並別差使,及別報勾當。

(《唐會要》六十一)

◇訪察十騷十動民淹留敕

兩京都亭驛,應出使人三品已上及清要官,驛馬到日,不得淹留,過時不發。

余並令就驛進發,左右巡御史專知訪察。

(同上)

◇乘傳給券敕

如聞比來給使人,為無傳馬,還只乘驛,徒押傳遞,事頗勞煩。

自今已後,應乘傳者,宜給紙券。

(同上)

◇御史出使敕

御史出使,非充按察覆囚,不得輒差判官。

其出使日,皆於側門進狀取處。

(《唐會要》六十二)

◇申明御史出使格敕敕

御史出使,舉正不法,身苟不正,焉能正人。

如聞州縣祗迎,相望道路,牧宰祗候,僮僕不若。

作此威福,其如禮何?今後申明格迎,不得更示威權。

(同上)

◇廣召能書迎

於秘書省、昭文館,兼廣召諸色能書者充,皆親經御簡。

後又取前資,常選三衛散官、五品已上子孫,各有年限,依資甄敘。

(《唐會要》六十四)

◇褒貶學士修書敕

學士等入經三年已上,為年深。

若校理十精十勤,紕繆多正,及不詳覆,無所發明,委修書使錄奏,別如褒貶。

(同上)

◇禁請外醫療敕

尚藥書醫官,王公已下,不得輒奏請將外醫療。

(《唐會要》六十五)

◇復內侍局敕

義方之訓,固在親承,太子既絕外朝,中官自通禁省。

有何殊異,別立主司,其內坊宜復內侍省為局。

(同上)

◇免內侍差科敕

內侍省內坊單身給使,有品無品,並免戶例差科。

(同上)

◇給內侍酒料敕

內侍將軍、中郎、內侍、內給事五品已上官,宜准宿衛官給酒料。

(同上)

◇內侍遭憂敕

內侍省品官遭憂,宜待終服還官勒上,如有灼然要籍者,臨時奏。

(同上)

◇陵署考第隸太常敕

諸陵主衣、主輦、主藥,每色各八員,分為四番,季上其考第,仍隸太常寺。

其陵署若更有執掌,亦於此三色內通融驅使。

(同上)

◇補擬諸道牧監官敕

諸道牧監官有闕,系要者委本使簡擇明閒牧養者,奏付選司勘實補擬。

如非其材,所由科貶。

經負犯者,不在奏補之限。

牧尉有闕,亦委使司差補,申牒所由,如不足,並申省司速訪補擬。

(《唐會要》六十六)

◇審詳犯官雪罪敕

內外官犯贓賄,及私自侵漁入己,至解免已上,有訴合雪及減罪者,並令大理審詳犯狀,申刑部詳覆。

如實冤濫,仍錄名送中書門下。

其有遠年斷雪,近請除罪,亦准此。

其餘具《刑部格》。

(同上)

◇官吏施門籍敕

鴻臚當司官吏以下,各施門籍出入。

其譯語掌客出入客館者,於長官下狀牒館門,然後與監門相兼出入。

(同上)

◇藏官不攝外事敕

左右藏官典,職在出納,不得判攝外事,及帖諸司。

(同上)

◇總監用錢自行勾當敕

總監破用錢物,一事已上,須南衙勾當。

宜令總監自勾,每月進一本歷來,內自勾勘。

(同上)

◇致仕官朝朔望敕

致仕官應物,令所由送至宅,三品已上並聽朝朔望。

(《唐會要》六十七)

◇子弟停官侍養敕

致仕官子弟無京官者,其在外者聽一人停官侍養。

(同上)

◇伎術量與員外官敕

出身非伎術,而以能任伎術官者,聽量與員外官。

其選敘考勞,不須拘伎術例。

(同上)

◇禁邊蕃剌史請宿衛敕

嶺南及黔府管內諸州並蕃州,檢校及攝刺史,皆錄奏,待敕到然後准式。

其嶺南、黔府蕃州等剌史在任,不得輒請宿衛。

(《唐會要》六十八)

◇佐史解限敕

州府及縣倉督、府司佐史、縣錄事、裡正等,若有景行,明閒案牘,任經十年,不在解限。

(《唐會要》六十九)

◇定上中下三州敕

太平時久,戶口日殷,宜以四萬戶已上為上州,二萬五千戶為中州,不滿二萬戶為下州。

其六雄、十望、三輔等,及別敕同上州都督、及畿內州,並同上州。

緣邊州三萬戶已上為上州,二萬戶已上為中州。

其親王任中州、下州刺史者,亦為上州,王去任後仍舊。

(《唐會要》七十)

◇定上中下縣敕

以六千戶已上為上縣,三千戶已上為中縣,不滿三千戶為中下縣。

其赤、畿、望、緊等縣,不限戶數,並為上縣。

去京五百里內,並緣邊州縣,戶五千已上亦為上縣,二千己上為中縣,一千己上為中下縣。

(同上)

◇改豳為邠敕

魚魯變文,荊並誤聽,欲求辯惑,必也正名。

改「豳」字為「邠」。

(同上)

◇安置屯營敕

駕在京,左右屯營宜於順義、景風門內安置。

北衙亦著兩營,大明北門安置一營,大內北門安置一營。

駕在東都,左右屯營於賓耀右掖門內安置,兼於元武北門左右廂,各據地界,繞宮城分配宿衛。

(《唐會要》七十二)

◇四軍槍梢用紛敕

四軍槍梢,左飛騎用綠紛,右飛騎緋紛,左萬騎紅粉,右萬騎碧紛。

(同上)

◇都護品位敕

單于、安北等在都護,親王遙領者,加副大都護一人,准從三品,總知府事。

其副都護准正四品上,長史正五品上,司馬五品下。

(《唐會要》七十三)

◇侍講等官放選敕

王子未出閣者,侍講、侍讀、侍文、侍書,並取見任官充,經三週年放選,與處分。

產藝館諸色內教,通取前資及常選人充,經二年已上,選日各於本色量減兩選,與處分。

左右衛、三衛及五品以上子弟,經七年,雜衛三衛經八年,勳官經九年,並放選,與處分。

(《唐會要》七十四)

◇補擬劇司敕

繁劇司闕官,有灼然要籍者,聽牒選司,於應得官人內,據材用資歷相當者先補擬。

(《唐會要》七十五)

◇選限期敕

嶺南及黔中參選吏曹,各文解每限五月三十日到省,八月三十日檢勘使了,選使及選人限十月三十日到選所。

正月三十日內,銓注使畢。

其嶺南選補使,仍移桂州安置。

(同上)

◇優復邊州客戶敕

應客戶有情願屬緣邊州者,至彼給良沃田安置,仍給永年優復。

宜令所司郎與所管客戶州計會,召取情願者,隨共所樂,具數奏聞。

(《冊府》四百八十六)

◇出身人給告牒敕

諸色出身人銓試訖,應常選者,當年當色各為一甲,十十團十十奏給告牒。

過百人已上分,不滿五人附入甲。

(《唐會要》七十五)

◇諸蕃共為一甲敕

諸蕃應授內外文武官,及留宿衛長上者,共為一甲。

其放還蕃者,別為一甲,仍具形狀年幾,同為一奏。

(同上)

◇改注考校失錯敕

應授官考校,敘功累勳,有失錯者,門下省詳覆有憑,即為改注。

(同上)

◇禁容許附貫貢舉敕

諸州貢舉,皆於本貫籍分信明者。

然(後)依例,不得於所附貫便求申送。

如有此色,所由州縣即便催科,不得遞相容許。

(《唐會要》六十七)

◇宏文等生依令式敕

宏文、崇文生,緣是貴胄子孫,多有不專經業,便與及第,深謂不然。

自今己後,一依令式考試。

(《唐會要》七十七)

◇諸道判官三年滿限敕

諸道採訪使判官等,自今已後,並須首末經三年。

其緣事故停,不得滿年限者,承優節文,准開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九日敕處分。

(《唐會要》七十八)

◇採訪使入奏敕

採訪使等所資按部,恤隱求瘼,巡撫處多,事須周細,不可匆遽,徒有往來。

宜准刺史例入奏。

(同上)

◇七道節度置木契敕

平盧軍、幽州、太原、朔方、河西、隴右、劍南等七道節度使,宜各置木契行勘。

(同上)

◇駙馬階仍借金紫敕

官不濫升,才無虛受,惟名與器,不可以假人。

左賢右戚,豈資於繆賞?駙馬都尉從五品階,受自先朝,頗虧前式。

穠華甫降,紫艾先登,不循舊章,有紊彝典。

宜遵古訓,以革逾弊,俾九族無私,千官有敘。

自今己後,駙馬階宜依令式,仍借紫金魚袋。

(《唐會要》八十一)

◇殿最刺史敕

刺史能否,郎官、御史出日,較量殿最,定為五等奏聞。

考集日,考使與左右丞、戶部長官重詳覆類例,考限內錄奏,以憑升黜。

(同上)

◇專知甲庫敕

尚書省內諸制敕庫,及兵部、吏部、考功、刑部簿書景跡並甲庫,每司定員外郎、主事各一人,中書門下制敕甲庫,各定主書、錄事已下各一人專知。

週年一替,中間不得改移。

(《唐會要》八十二)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唐文拾遺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