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拾遺
卷三十三
◎張褘
褘,昭宗時歷官兵部尚書。
《舊書》有傳。
◇南龕題名記
聖上西巡之辰,余自金門飛騎追扈大駕,中途隔煙塵遁跡,及中秋方達行在。
由青瑣判吏,視事未浹旬,復歸內署。
明年,自貳□授是官。
又明年,出綰是職,奉命先鑾輅之神都,俾緝舊綱,行次□(缺)遇軍變,乃間道俟通於茲郡。
(缺)是塵清路邃,山秀川明,方與(缺)博酣於臨眺,忽有繼函而登(缺)出天書以示,促赴行朝,將(缺)是境,得無紀焉。
表兄巢湖處(缺)薛瓚、前進士封舜卿、侄曙同(缺)中和四年甲辰三月八日,尚書右丞判戶部張□記。
時為侄曖等修釋迦像,遂刊於此。
(《金石苑》二)〔中和四年三月〕
◎戴師顗
師顗,僖宗時人。
◇戴府君墓誌(並序)
府君諱芳,魯國郡人。
祖諱蔽,父諱素,府君素之第四子。
娶東海徐氏,育子五人,二女三男。
長子師顗,次子師旭,少子師敏。
府君十溫十良恭儉讓,志惟清雅,惟孝惟忠,琴酒戴不仕,何圖積善無征,凶釁,春秋六十有三,寢疾,醫藥無效,大化有終。
中和三年秋八月廿五日終,至其年季冬之月初五日丁酉吉辰,窆為吳郡東南華亭縣北甘二里,去張管墩五里,莞沼鄉城山裡進賢村洞涇西一百卅步新宅之東南,而葬新塋,禮也。
三男泣血,二女哀號。
長子師顗等恐歲月久遠,陵谷變移,不托時世,今乃刊甓為記。
銘曰:
晚暉西落,流水東馳。
存亡永訣,逝者無歸。
萬古千秋,墳垅巍巍。
是誰書,雙鯉魚。
是誰讀,雙白鶴。
鯉魚入深泉,□□□□□。
(《古刻叢鈔》)
◎李景莊
景莊,乾符中刑部侍郎。
◇應配流人就近奏
配州府流人,流刑三等,流二千里至流三千里,每五百里為一等。
准律,諸犯流應配者,二流俱役一年,稱加役;流三千里,殺三年。
釘滿及會赦免役者,即於配所從戶口例。
今後望請諸流人應配者,依所本裡數,無要重城鎮之處,仍逐罪配之,準得就近。
(《唐會要》四十一)
◎高駢
《全唐文》八百二有傳。
◇尋訪褚遂良後裔護喪歸葬奏
十愛十州日南郡北五里,有故中書令河南元忠公褚遂良墓。
前都護崔耿,大中六年因訪邱墳,別立碑記云:「顯慶三年歿於海上,殯於此地,二男一孫焉。」
伏乞尋訪苗裔,護喪歸葬。
(《唐會要》四十五)
◇致周寶書
伏承走馬,已及奔半,今附齏一瓶,葛粉十斤,以充道路所要。
(《南部新書》)
◇逐西川僧法進判
斷臂既是凶人,剌血必非善事。
貝多葉上,不許塵埃;俗子身中,豈堪腥膩。
宜令出境,無得惑人,與一繩遞出東界。
(《北夢瑣言》九)
◎司空圖
《全唐文》八百七有傳。
◇李公蹊行狀
公有出倫之才,為時輩妒忌,罹於非橫。
其平生著文有《百家著諸心要文集》三十卷、《品流志》五卷、《易之心要》三卷、注《論語》一部、《明無為》上下二(一作三)篇、《義說》一篇。
倉卒之辰,焚於賊火,時人無所聞也,惜哉!十陽十春白雪,世人寡和,豈虛言也。
(《北夢瑣言》六)
◎十胡十曾
《全唐文》八百八有傳。
◇代高駢檄南蠻
欲慕平十十交十十,妄希抗禮,何異持衡秤地,舉尺量天。
越嶲新州,牂牁故地,不在周封之內,非居禹跡之中。
曩日邊將邀勳,妄圖吞併,得之如手加駢拇,失之若頷去贅瘤,九牛之落一十毛十,六馬之亡半毳,何足喻哉!(《鑒戒錄》二)
◎白宏儒
《全唐文》八百十六有傳。
◇請廢諸太子廟附莊恪廟奏
按:此奏見《唐會要》卷十九,今存其目。
文與《全唐文》白宏侯作同,不錄。
◎黃璞
《全唐文》八百十七有傳。
◇唐故福建觀察使檢校司徒兼御史大夫穎川郡陳府君(巖)墓誌銘並序(前鄉進士黃璞撰 安定十胡十兆祉書)
嗚呼!府君以大順三年正月二十九日薨變,春秋四十有四。
其戢難之大略,鎮俗之宏功,實掛在民謠,□於□□。
十江十夏黃璞為《名士傳》以伸之,又為《神道碑》以明之。
吁,今將葬矣,合作志銘,以備陵遷。
夫志者識也。
但書爵裡宅兆,鐫之於石,藏之於幽,識之於後,故其詞不縷矣。
府君諱巖,字夢臣,帝王之後。
其先尤以賢德聞者曰仲弓,穎川人也。
當後漢時,為太丘□令叔□季和弟昆,動於天文,聚以表德,章帝旌之,命為侍中□□始興郡王□霸先仕於梁,平侯景之亂,□□□□五世□□□□避永嘉之難,八閩之建安綏成,因鄉於□。
曾祖父諱宏,字文保,為當府司馬。
王父諱好古,字慕□,溺□林泉,不干利祿,搜抉勝異,蔚成篇章,有家集二十卷,追贈太子舍人。
父諱簡,字言史,漱流枕石,克紹先風,蘊粹孕靈,以鍾令嗣,贈工部尚書,又贈羽林大將軍。
太夫人會稽郡□氏□□□□□知詩祀,鳳鳴葉兆,□子挺生,追贈會稽郡太君,又贈衛國太夫人。
府君幼而徇齊,不為兒弄,長逢離亂,□□兵鈐,□□□之泣血,興言□□王室;陳仲舉之登山,思埽妖氛。
登□則神鬼宵奔,揮劍則欃槍星落。
洎縻使職,□□□功。
廉使滎十陽十公鎰夙慕英風,累咨□畫,請為都十十團十十練副使,仍判清源。
又三發疏章,請□十十交十十代。
滎十陽十公尋告疾北歸,公□□府□□□□□文,威以肅眾,寬以撫□,誓丹血以□□,□憂痺而求理。
嘗曰:「□民莫先於令長,持法必繫於糾繩,遂十精十吐□□□□□故□□□不橈,瘡有鹹瘳,莫不□率農桑,□□學教。
賣刀佩犢,再揚龔遂之風;左誦右弦,大闡文翁之化。
故得與國□□於□□□□竟納於降幡。
合浦靈珠,ㄦ□光於五夜;漁十陽十瑞麥,葉秀色於連年。
家家吟多褲之謠,處處詠如坻之什。
朝廷嘉歎,□□□□褒崇,就加工部尚書、兵部尚書。
才幾,又加右僕射、左僕射。
不二年,加司空。
噫!雖則委珠道著,益彰衣錦之榮;然而治水功成,未捧陶鈞之命。
甘棠勿翦,講樹空存,哀哀生靈,何嗟及矣!
夫人錢塘范氏,出自令門,婦於華族,□□婉暱,蕙□蘭□,□垂范於金閨,驟沾榮於石窌。
□府君非惟敦敬孝悌,多奉以家規,至於恤物十愛十民,亦得於內助,□□□之□□□□□封錢塘郡夫人。
有子六子:長曰延晦,太子司議;次延□,一子出身守閩縣尉;次延冕,睦王府參軍,次□□□□□□□□□□;次延曦,皆秀掩嵇松,茂逾緒柳,儼然在疚,柴毀逾禮。
吾知聚星之德,其未艾矣。
有女二人,長適事於□判滎十陽十公□□□□適於太子正字董承和,即浙東廉問相國之令子。
孫男三人,長曰肇,任長樂縣令,賜緋魚袋□□□令裔□□□□□□□試於銛鋒,展驥終呈於逸步。
次曰□,檢校工部尚書守漳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材質豐傑,宇量沈厚,□分茅土之□□□□□之望,又可以見敬仲之後,不乏其人焉。
□府君以景福二年八月十四日,厝於閩縣敦業鄉太平裡□□山之十陽十,□□。
余復掇其民之哀歌,而為銘曰:
大滂仁化蘇凋俗,生植沾如膏雨沃。
方嘉九年重戴天,豈□一旦□□□。
閩山上,閩山足,佳城鬱鬱松阡綠。
逝者徒雲可□錄,□□御,知□□。
(《福建通志》、《唐代墓誌彙編·景福三》)
◎顏蕘
《全唐文》八百二十九有傳。
◇自草墓誌
寓於東吳,與吳郡際龜蒙為詩論之十十交十十,一紀無逾。
龜蒙卒,為其就木至十穴十,情禮不缺。
其後即故諫議大夫高公丞之、故丞相陸公二君,於蕘至死不變。
其餘面十十交十十,皆如攜手過市,見利即解攜而去,莫我知也。
復有吏部尚書薛公貽矩、兵部侍郎於公兢,中書舍人鄭公撰,三君子者,余今日已前不變,不知異日見余骨肉孤幼,復如何哉!(《北夢瑣言》六)
◎鄭谷
谷,字守愚,宜春人。
光啟三年進士。
乾寧中,仕至都官郎中。
◇雲台編序
谷勤苦於風雅者,自騎竹之年,則有賦詠。
雖屬對聲律未暢,而不無旨諷。
同年丈人故川守李公朋、同官丈人馬博士戴,嘗撫頂歎勉,謂他日必垂名。
及冠則編軸盈笥,求試春闈,歷干於大匠。
故少師相國太原公深推獎之。
故薛許昌能、李建州頻不以晚輩見待,預於唱和之流,而忝所得為多。
游舉場凡十六年,著述近千餘首,自可者無幾。
登第之後,孜孜忘倦,甚於始學也。
喪亂奔離,散墜略盡。
乾寧初,上幸三峰,朝謁多暇,寓止雲台道捨,因以所記或得章句,綴於箋毫。
或得於故侯屋壁,或聞於十江十左近儒,或只省一聯,或不知落句。
遂拾墜補遺,編成三百首,分為上中下三卷,目之為《雲台編》。
所不能自負初心,非敢矜於作者。
乾寧甲寅三月望鄭谷自序。
(影宋蜀刻本卷首)
◎康駢
駢,字駑言,池十陽十人。
乾符四年,登進士第。
官至崇文館校書郎。
◇劇談錄序
鹹通中始隨鄉賦,以薄伎貢於春官,爰及竊名,殆將一紀。
其閒退黜羈寓,旅乎秦甸洛師,所見異聞,常思紀述。
或得史館殘事,聚於竹素之間,進趨不遑,未暇編綴。
及寇犯天邑,挈歸漁樵,屬十江十表亂離,亡逸都盡。
景福、乾寧之際,耦耕於池十陽十山中,閉關雲林,罕值三益。
而又環堵之內,關於墳典,思欲敘他日之遊談,跡先王之軌範,不可得矣。
然則平昔之道,本為於文,既未能立匡世之功名,又安得捨窮愁之翰墨。
因想時經喪亂,代隔中興,人事變更,邈同千載,寂寥堙沒,知者漸稀。
是以耘耨之餘,粗成前志。
所記亦多遺漏,非詳悉者,不復敘焉。
分為二編,目之曰《劇談錄》。
文義既拙,復無雕麗之詞,亦觀小說家流,聊以傳諸好事者。
乾寧二年建巳月,池州黃老山白社序。
(足本《劇談錄》)
◎蔡德章
德章,廣明時人。
守籐州剌史持節籐州諸軍事。
◇唐故朝議郎前行宣州南陵縣尉柱國張府君墓誌銘並序(朝議郎前使持節籐州諸軍事前守籐州刺史上柱國賜緋魚袋蔡德章撰)
夫銘者,稱其美也,記歷年代,載標行德,因夫子讖秦始皇后必開發吾墓,顏回以下乃志讖詞於墓內,使始皇見之,知我先師聖焉。
又至後漢,滕公夏侯嬰將葬佳城,駟馬不進而鳴,乃掘其下,遇有十穴十室中得石記,亦有讖文。
是以先王制禮,勒石地泉,慮陵谷有遷,以明柩之德位也。
公名師儒,其先清河人也。
曾祖景仁,祖昊,父南素,並不仕。
公即家任之子也。
器宇凝正,容範端華,檢十性十依方,飾躬由禮。
進身而先物,約已而厚人,言合詩書,動遵法式,自少小以勤學,苦節而立具身。
始自豸府從職,能以干敏奉公,前後憲長,無不委用。
或以糾繩之政而立紀綱,或竭節推刑,為霜台之領袖。
優滿,授坊州昇平縣主簿。
秩滿,授宣州南陵縣尉。
兩任這政,恪著公勤,太守常以重難而委寄也。
邑人遵凜惕,懼於制錦之威;賦稅及期,一境無逋懸之簿。
既之罷任,方欲歸輦,荏苒未進,適值浙十江十、淮海等道而多寇逆,所在徵兵,憂以路虞不通,且駐宣城之側。
以乾符五年七月初遘疾,至其年八月一日,終於定理州權居之所,享年七十有二。
時第三男溥,自京侍從至南陵,數載不曾暫闕晨昏,侍疾求醫而忘寢食。
公歿之後,護喪歸京,涉歷山河,皆是途步周回委曲三千餘里,二百餘晨,方達家邑。
孝道之志,此男偏臻,曾參之儀,祗之此也。
公之先域,在於馮翊,近載緣諸子從職,多在諸方,南北驅馳,離鄉日久,遂逐便移家於上都崇仁之裡,靈筵之禮,備之於堂。
以廣明元年十月五日乙酉吉辰,歸葬於萬年縣寧安鄉新塋之,禮也。
夫人王氏,以其糟糠之情,饗祭從便,阻以地遠,恐後違時,不赴馮翊舊鄉,慮其子孫闕春秋之祀而從近焉,乃卜新阡在鳳棲原也。
防其異日無虧灑掃之儀,子孫十十團十十圓,不墜松楸之主。
伏以賢夫人太原大族之家,引駕王公魯之女也。
懷敬姜之志,襲梁鴻之風,嘗以內循機帚之勤,外豐賓客之膳,親族仰重,四德不虧。
有男四人。
長曰洙,見義武軍節度都押衙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國子祭酒,前隴州長史兼御史中丞。
屬以時當沙阤悖亂,逆臣李國昌侵十逼十邊陲,節度使王公知洙有韜略之機,籌笄之握,委領兵士,剪伐羌戎,果獲收復鎮城,招攜戶口。
上聞帝闕,表以殊功,即領郡符,必酬前效。
不久之際,新命當臨,公之此子光前絕後,乃是德章外甥女婿,備孰德行,請以為志。
次子曰汾,見家府從宦,而有出群之藝,主執奏章,頗立勤效,即有榮遷。
次曰溥,乃是侍從南陵,無虧晨省,護喪歸邑,不憚苦辛,亦非久必榮家族也。
次曰湜,與義武軍節度王公弟左神榮軍糧料使弘紹同勾當供軍之務。
並各負凌雲之氣,皆懷孝道之心,盛德出於眾人,光顯彰於前代。
有女一人,娉同州押衙王袞,尋終遐壽,袞及女孫悉在。
兒孫二人,長名難十胡十,即男沫之子也。
年未弱冠,亦是成器之寶,豹澤貴顯之材。
次曰周兒,乃是溥之子也,見在襁褓。
孫女二人,長適高翊,守職鸞台之內,官授中郎之榮。
次女阿宜,齒未及笄。
公時當盛族,年至從心,雖歿殊鄉,得歸帝裡。
四男泣血,一婦摧傷,備舉哀歌,靈儀崇列,舟旐攸攸,送歸新闕。
嗚呼!水無返注,日不東迴,泉門既掩,永而不開,刻石為銘,乃為頌曰:
十溫十十溫十府君,令德出群。
其聰莫比,其孝有聞。
沖和茂著,節十操十松筠。
兩佐名縣,頗立殊勳。
方欲竭效,遽有替人。
罷秩之後,偶染疾身。
豈期倏忽,異鄉之魂。
哀哉上蒼,何至於忙。
行善雲吉,豈降其殃。
離京之日,骨肉斷腸。
不料永隔,生死分張。
號天無及,叫地空傷。
卜其宅兆,遷赴玄堂。
蕭蕭松柏,杳杳白楊。
泉台將掩,隴樹無光。
葬於新闕,永鎮龍崗。
廣明元年歲次庚子十月辛巳朔二日壬午男溥書。
(石刻。
《關中金石文字存佚考》二)
◎鄭貽
貽,昭僖間人。
◇鹿門詩集敘
並山川英淑奇麗,當塞厄之沖,古多豪士,事武功健馬,垂光宇內,永有鉤錦繡(一作秀)絕、擅聲詞翰者。
君出其中,翕輕清以為十性十,結冷汰以為質,煦鮮榮以為詞,偏於逸歌長句,駿奔踔厲,往往而劇。
李白、杜甫死,非君而誰哉!君諱彥謙,字茂業,鹹通二年進士。
以文章入仕,十操十官履潔,如其為文。
晚從王重榮辟,從事河中,歷薊、絳諸州剌史,所至有能績。
光啟七年,隱居鹿門山,以著述為任。
與施肩吾希聖、薛能大拙為詩友,而二君皆以為不逮,折行與十十交十十。
君卒,稿多散落,予為輯綴,僅二百餘篇。
黃鐘玉磬,鹹其章章者,因題曰《鹿門集》,析為三卷。
武城劂貽序。
(席本《唐詩》)
◎韓義賓
義賓,深州人。
仕成德節度判官檢校太子左庶子御史中丞,即忠獻王之五世祖也。
◇唐定州別駕程君(士庸)墓誌銘
君諱士庸,字仲謙,定州安喜人也。
系高十陽十而綿緒,氏列國以興家,自茲以降,世際明德。
故能高姻美爵,歷秦漢而載盛;崇基累構,跨魏晉而逾顯。
高祖皓,定州剌史;曾祖日華,橫海軍使;祖懷直,歸誠王;皇考權,邢國公;或分土主戎,威率數郡;或陪武祗命,康惠四方。
君含璋以挺生,稟和以凝氣,弱不好弄,早擅夙成。
語默之機,師心則遠;孝弟之至,即十性十載深。
道希四科,文贍百氏。
好賢之十性十,得諸緇衣;惡惡之心,求之巷伯。
加以神姿恢岸,望之儼然,雅氣貞夷,聽言則厲,賁秀北園,有聲邦十十黨十十,固已牆幾數仞,器逾萬頃者矣。
齒壯知名,州辟主簿。
治未浹辰,民謠已著,允可謂舉契唯良,功成共治者也。
義武節度尚書王公綏蒞雄藩,雅君令問,下車之始,辟君掌書記,云:「今日之事,猶李彊之收君平,望便降意,成孤敢言爾。」
其取重於時,多類此也。
遂以價重見珍,轉定州別駕。
君乃導德齊刑,威彊恤窮,千里移風,四民樂業,民頌政成,君之力也。
王公嘗從容眾中,謝君而言曰:「海沂之康,昔自王祥,邦國不空,今復相賴。」
因言是公此州管夷吾也,廊廟之才,若置之周行,則張茂先之流矣。
而道消當年,運潛初九,惜哉!及王公赴難京師,君亦養十性十北蓽,慕七子之優遊,事三徑以嘉遁。
前言往行,必得之於閨門;十溫十恭孝友,亦穆之於宗十十黨十十。
宜延百壽,木鐸烝民,而福應宜嘿,寢疾彌留,春秋七十有八,以中和元年十月廿二日卒於慈仁裡宅。
遺文後事,作范當時。
子巖、孫秀等,粵以其年十二月朔日,遷窆於博野先塋。
惟君慎終追遠之風,緯文經武之略,信可以方衡四公,齊驅萬石矣。
門生邢仁等,悲雲亡以潸目,軫遺十愛十以荼心,敬刊泉石,用昭德音。
敢作銘曰:
同源浚起,分流遠扇。
周王修和,程侯利建。
自茲以降,官姻世緬。
於穆我君,含中作彥。
義惟誕十性十,孝以立身。
識周先覺,學廣前聞。
貞心潔玉,秀氣貫雲。
龍潛或躍,蠖屈載伸。
時惟聲恥,運逾道消。
反躬紛靄,養志蘅皋。
孺心遠慕,鼓腹長謠。
育川比理,望月齊高。
紛綸倚伏,冥昧遭隨。
謂仁者壽,曾不憖遺。
泉官一設,垅路恆悲。
貞征有篆,永思無虧。
成德軍節度判官朝議郎檢校太子左庶子兼御史中丞賜紫金魚袋韓義賓撰並書篆。
天祐二年秋八月望日,男義武軍節度都知兵馬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使持節易州諸軍事易州刺史輕車都尉安定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巖、婿成德軍節度內中門樞密使特進檢校太保使持節冀州諸軍事冀州刺史十十團十十練守捉等使上柱國夏十陽十郡開國公食邑二千一百戶梁公孺,重立石。
(《新安文獻志》)
〔新安文獻志卷六十一(明·程敏政撰)按:此志,出趙明誠《金石續錄》。
考明誠與都官祁,實同時。
而明誠集此錄數千卷,在當時最名博雅,祁不相聞乃用他書雜定宗譜而無取於是錄,失之矣。
予得此志而據以訂祁譜之大失者有三志,雲君諱士庸,定州安喜人;高祖皓,定州刺史;曾祖日華,橫海軍使;祖懷直,歸誠王皇考權邢國公。
而末雲子巖,孫秀;秀即文簡太中兩房之所自出者也。
是足以證秀雖出於皓,而非荊杞之子等。
而上之又足以證皓即元皓,而非元勝。
以裨唐錄,又足以證權父懷直,而非懷信。
以佐舊史,然此志在明誠錄中,考其跋語,實不以其文為足傳,亦不以其事為可采。
特以其間字與今異者三十有四,姑存之爾。
然有關於吾宗,則甚大。
故歐十陽十公《集古錄》跋尾恆曰:集此非以備玩好其間,往往足以訂史之闕。
殆謂是與考新舊史。
程氏兄弟、子姪,在朝列宿衛者三十餘人,而士庸乃仕於鄉,祿秩微甚。
竊意邢國公開府滄州賜第,關中子孫必多官爵,必顯而士;庸者豈支子或庶孽受命北歸以奉塋墓而守桑梓者與?又文簡太中兩房並起中山遷河南,舉自署其籍曰博野。
而此志雲,家定州安喜,而葬博野先塋。
考歷代志,博野或屬定州,或屬深州;程氏大族,在當時必有贍塋之田,析居之子。
故安喜之後無聞,而博野之後反盛也與?載考唐季定州,屬義武軍節度王處存之所治也,深州屬成德軍節度王鎔之所治也。
是時兩軍輯睦鄰境無虞,其下之人,各得以保丘壟,結姻媾。
故志後書士庸之婿梁公孺乃成德軍內中門樞密使,而子巖則義武軍都知兵馬使也。
公孺之名間見於史,而歐十陽十公《集古錄》載其碑,且雲樞密使本唐內侍之職。
其後藩鎮僣置於此,見之巖之名,亦一見於史。
後梁乾化元年雲,晉王李存勖,使大將周德威會成德將王德明、義武將程巖,合兵攻劉守光,如此而巳。
志稱韓義賓撰並書篆者,義賓乃丞相魏公五世祖,實事成德軍為判官。
魏公家集有修復塋域記考,其時與事,亦正與此合。
志尾稱某年月日重立石者,蓋此本志銘士庸歿時已瘞之壙中,其後子婿並顯乃復樹之墓上也。
考巖之爵位應得贈典,而此不書,或另有石刻,或附載碑十陰十,蓋未可知,而今則不可考矣。
又按:史有兩程巖,一事義武為兵馬使即碑所見者,一事宣武為進奏使,其歷仕年月相遠。
恐觀者不審,因訂著之。
〕
◎張士賓
士賓,易武軍推勾官朝散郎行太子司議郎。
◇大唐義武軍節都知兵馬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持節易州諸軍事易州剌史上柱國安定縣開國伯食邑九百戶程公巖勳德碑頌
於戲!君非臣無以化化,臣非君無以贊贊,惟天正明命,不絕有唐,篤畀純臣,以靖國難,克蕩民沴,將厎於成。
我太原王敬統舊服,惠周於下,下罔不格,乃天祐紀元甲戌春正月,用都知兵馬使程公出復大命,元元以貞,集大和也。
先是賊十溫十遘亂,朋毒中夏,力政血刑,覆忠良,殖十奸十宄,蒸人側側不貳率乃戮。
王越在東土,受制宇下,克懷弗寧,逖在王室,誕宣我化,十靡十由爾凶。
惟公敷聞帝庭,奉若元命。
帝曰:「休哉,正侯良哉!厥使可持節易州諸軍事易州剌史,封安定縣開國伯,食邑九百戶。」
表獻臣也。
越茲元惡,明肆虐群,大侮王度,擅煞無人,薄三州,威五長,縉紳菅菅不自即乃工。
王執在厲階,罔怫祗命,命我亞旅,咨我近藩。
端恤遺人,人思反德,式載無慾,歸於本朝。
朝廷嘉茂,功錫丕命,授公檢校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
詔曰:「懿爾巖哉,審奉天威,保乂邦士,是用司國樞;威懾十奸十回,政革風俗,是用總朝憲。」
公固讓不獲,祗奉天之明命。
維時群盜嘯聚於野,公文招徠,武殄暴,暴服如化,人諟不虞,廬廬旅旅,以宴以處。
士訓業,農力穡,工就務,商通貨,四者各正爾下,日用乃蕃。
逾年,群吏更告,天雨十婬十降,澒湧沚岸,波積如阜,奔灌乃雉,骨恐為魚,其日固久。
公聚人行水,度力陳工,啟元導流,事若天造,層城巘巘,居人坦坦,庶德合於無疆。
歲庚午冬十一月,十溫十益逞兇,自汴襲趙,殍軼殫寶,虔劉暴骨。
公乃贊王輯睦爾鄰,推功於晉,凡事得請命焉。
由是屯於高邑,鏖於柏鄉,執忠奮威,罔敢加害,振旅還定,王用嘉享。
時夏大旱,滌滌甫田,百谷如焚,人曰祈土龍,公曰非旱備。
乃貶躬之食,勤人之瘼,十靡十神不寅,崇朝而雨。
秋,河朔大饑,易有年也。
壬申春二月,賊臣守光戎十性十貪衊,厚厲其人,與十溫十濟惡,爰以其十十黨十十,伺間來寇,放兵流毒,延於齊民。
民用繼咨涕洟吁公,公曰:「不戢乃暴,負乃人。」
爰請於王,合從晉趙,會王師於易水之上,恭行伐也。
獨夫惴惴,天用剿焉。
乃破祁關,下涿鹿,二豎偕遁,執其大醜,馘於軍門,敦奉王誅,保和人極。
甲戌之春,燕寇抵平,疆場安靖。
或曰厚賦人,公衋人篤焉,封政不賦,乃聳善抑惡,發滯刊佚,蕆惠昭利,六教既備,孳孳等心。
於是奏記於王,王獎之;文訪於趙,趙崇之。
請諧六州,允奉於晉,賊不我制,公用哆然。
由是匹夫匹婦,蕩伏草莽,越踐公境,宣服公威,惕惕瞿瞿,攝進成序。
若公在首,上集下望,申命用良,易人熙熙,嗜化益休。
是歲冬,惟晉承製,錫命我王,用胙白茅,副以金鉞,昭崇武功,允正師長,進公銀青光祿大夫上柱國,陪武主戎,總經外政,參酌彝典,敬楊王休。
繄公德載於人,人以蕃殖,翼贊方伯,翦除大凶,聖咨乃賢,神被乃祿。
其惟有終,旨哉!
易中耆老師錫言曰:「十奸十臣反常,迭寇東土,人用慘黷,殆無指告。
維公牧我有邦,天眷爾下,爾有君臣公正,爾有父子公保,爾有災厲公奠,爾有稼穡公成,維公疇依,易大圯也。」
賡曰:「昭茂德,崇豐碑,阜成於文,庶永於世,克建藥石,勗揚頌聲。」
頌曰:
惟君配天,維臣配君。
蟜蟜我公,為君虎臣。
翼襄霸府,奄有世勳。
大盜嚚嚚,荒我東鄙。
孔墳不夷,元元十靡十恃。
易人恃公,乃有父子。
洚水湯湯,我沴載懲。
旱魃炎炎,我年載登。
我用有孚,爾無不承。
維公之德,浹於爾眾。
維公之勳,朝野攸重。
貞石峨峨,永以垂頌。
推勾官朝散郎行太子司議郎張士賓撰並篆。
(《新安文獻志》)
〔新安文獻志卷六十一(明·程敏政撰)按:此碑見《唐朝類苑》,考其事與《金石錄》所載別駕。
府君志尾具銜相合,且中有懿爾巖哉之語,尤足為證,謹錄以附別駕志後。
而考其詳以諗觀者雲,都知兵馬使,在唐與押衙先鋒為節度使將校之職,皆其所自置。
其序進官位,如銀青之階、柱國之勳、縣伯之爵、尚書大夫之貼職,則皆請於朝而後命之。
大約如今之總戎自選其坐營把司之類,而指揮千百戶之官,則非有朝命不得擅進也。
持節諸軍,亦謂之建節,自藩鎮專制之後,多以其將校分典之。
蓋義武所領易、定兩州,此時為節度使王處直,即碑所稱太原王也。
趙王乃王鎔,為成德節度使,領鎮、冀、深、趙四州。
賊十溫十,即梁王朱十溫十,起宣武節度使,篡唐稱帝。
燕寇,乃燕王劉守光,為幽州節度使,領幽薊諸州。
晉,乃晉王李存勗,為河東節度使,領澤潞諸州。
天祐,唐哀帝年號;此時,梁已篡唐改元乾化矣,惟河東及成德、義武三鎮,猶奉唐正朔。
《朱子綱目》予之可考也。
史乾寧三年,朱十溫十遣兵攻定州,節度使王郜奔河東,兵馬使王處直力戰拒之。
十溫十不能克,反表為處直求節鉞詔,以處直為節度留後。
故碑稱:「賊十溫十遘亂,朋毒中夏。」
「王越在東土受制宇下。」
而碑又稱:公敷聞帝庭,奉若元命,帝曰:休哉,正侯良哉!厥使則處直之為留後,實遣公入奏於朝而得之初不系十溫十之請也。
自天復元年以後,十溫十取河中殺王珂,又取河東沁澤等州,遂舉兵大梁,十逼十帝如鳳翔,取華州,還攻晉十陽十。
未幾,進圍鳳翔,取鄜坊,挾帝還長安;殺宰相崔胤,遷洛十陽十,竟弒帝。
太子即位,是為哀帝,故碑稱:「越茲元惡,明肆虐群,大侮王度,擅殺無人。
薄三州,威五長,縉紳菅菅不自即乃工」者也。
碑稱:「王勢在厲階,罔怫只命,命我亞旅,咨我近藩」,歸於本朝朝廷嘉茂功者,意必處直。
嘗訪於公,因遣公入覲。
故有尚書大夫之命。
所謂「亞旅近藩」,皆指公而言。
蓋兵馬使乃節度將校,故謂之亞旅;義武節度治定州,公分守易州,故謂之近藩也。
天祐四年,十溫十篡唐改元開平而碑不著者,意方鎮隔越不得其詳,且惡十溫十,故削之;而特以天祐紀元,與晉趙合兵,則其志可知也。
庚午,乃天祐七年,即梁開平四年。
是年,十溫十遣兵攻成德軍,處直與鎔共推存勖為盟主以拒之。
明年,梁將王景仁進軍柏鄉,存勖自將東下,處直遣將將兵五千以從,至趙州與晉將周德威合屯於高邑,相拒踰月,遂薄柏鄉,破梁軍,河朔大震。
故碑稱:「十溫十益逞兇,自汴襲趙,殍軼殫寶,虔劉暴骨。
公乃贊王輯睦爾鄰,推功於晉。」
「屯於高邑,鏖於柏鄉,執忠奮威,罔敢加害者也。」
史稱處直遣將,而不著其名,以碑證之,即公也。
史稱是歲劉守光僣稱燕帝,出兵寇易、定,存勖及鎔合兵救之。
晉將周德威與趙將王德明、義武將程巖,會於易水攻燕祁溝關,下之;圍涿州,守將劉知十溫十降梁。
王救之,大敗,走還晉,遂克幽州,執守光誅之。
鎔乃與處直共推晉王為尚書令置行台。
故碑稱:賊臣守光與十溫十濟惡,伺間來寇,公請於王,合從晉趙,會王師於易水之上。
破祁關,下涿鹿,二豎偕遁,執其大醜馘於軍門,請偕六州允奉於晉。
證之於史,無不合者。
公在此時,與周德威、王德明共事以拒梁燕,其功名蓋已不小,而獨一見其名於史,余無聞焉,則史之闕略可知也。
嗚呼!唐之季世方鎮擅兵,蓋偃然不復知有君臣之義。
上下之分,而義武一軍;地狹人微,獨依晉以自立。
而公適當其時,贊輔其主帥,以尊主復讎為志。
觀碑之所載,首以君臣為言,而十溫十與守光則聲之為賊,凜然天經地義之不可僣。
而公又於浚剝殺戮之餘,養民救荒不遺餘力。
論一時之純臣良將,公蓋有焉。
此易之人,所為感之而有勳德之頌歟。
然則斯碑也,實足以備史之闕,而不當以諛詞例視之矣。
敏政於公,實同所出,故不敢以一家之私文為嫌,而論著其大者如此。
)
◎盧知猷
知猷,字子謨,簡能子。
第進士,登宏辭文詞贍麗科。
蕭鄴鎮荊南、劍南,辟掌書記。
後官至戶部尚書、太子太師。
昭宗為劉季述所幽,感憤卒,贈太尉。
◇盧鴻草堂圖後跋
相國鄒平段公家藏圖書,並用所歷方鎮印記。
鹹通初,余為荊州從事,與柯古同在蘭陵公幕下,閱此軸。
今所歷歲祀,倏逾二紀,薦罹多難,編軸尚存,物在時遷,所宜興歎。
丁未年駕在岐山,涿郡子謨記。
己酉歲重九日,專謁大儀,遂載覽閱。
累經多難,頓釋愁襟。
子謨再題。
(《避暑錄話》一)
◎張浚
張浚,字禹川,本河間人。
屏居金鳳山,後相僖宗。
昭宗時,貶官,復以左僕射致仕。
為朱全忠所害。
◇太廟宮懸依古禮用二十架奏
臣伏准舊制,太廟、含元殿並設宮懸三十六架,太清宮、南北郊、社稷及諸殿庭並二十架。
今修奉樂懸,太廟合造三十六架。
臣今參議,請依古禮,用二十架。
伏自兵興已來,雅樂淪缺,將為修奉,事實重難。
變通宜務於酌中,損益當循於寧儉。
臣聞諸舊史,昔武王定天下,至周公相成王,始暇制樂。
魏初無樂器及伶人,後稍得登歌會舉之樂。
明帝大明末,詔增益之。
鹹和中,鳩集遺逸,尚未有金石之音。
至孝武太元中,四廟金石始備,郊祀猶不十舉樂。
宋文帝元嘉九年,初調金石。
二十四年南郊,始設登歌,廟舞猶闕。
孝武建元中,有司奏郊廟宜設備樂,始為詳定。
故後魏孝文太和初,司樂上書,陳樂章有闕,請集群官議定,廣修器數,正立名品。
詔雖行之,仍有殘缺。
隋文踐阼,太常議正雅樂,九年之後,唯奏黃鐘一宮,郊廟止用一調,(據禮文,每一代之樂,二調並奏,六代之樂,凡十二調。
)其餘聲律,皆不復通。
高祖受隋禪,軍國多務,未遑改創,樂府尚用隋氏舊文。
武德九年,命太常考正雅樂。
貞觀二年,考畢上奏。
蓋其事大,故歷代不能速成。
今時近郊天,式修雅樂,制度之間,亦宜撙節。
伏准《儀禮》宮懸之制,陳鍾十二架,當十二辰之位。
甲、丙、庚、壬,各設編鐘一架;乙、丁、辛、癸,各設編磬一架,合為二十架。
樹建鼓於四隅,當乾、坤、艮、巽之位,以像二十四氣。
宗廟、殿庭,皆用此制,無聞異同。
周、漢、魏、晉、宋、齊六朝,並用二十架。
隋氏平陳,檢梁故事,乃設三十六架。
國初因之不改。
高宗皇帝初成蓬萊宮,充庭七十二架,尋乃省之。
則虞架數太多,本近於侈,止於二十架,正協禮經。
(《唐會要》三十三)
◎十胡十密
密,乾寧中靜南軍事判官、前守靜南縣令。
◇唐韋君靖碑
象緯降靈,河岳孕粹,必能挺生人傑,卓立功名,為當世之元勳,作□□之巨屏。
苟非鑒識洞達,機變玄微,孰能創製奇功,抑揚大節。
不有紀述,(缺)來。
我太守司空京兆公,陶唐氏之遠裔,漢丞相之後昆,簪組相繼,□□□別,國史詳備,家譜具存,布在簡書,略不覶縷。
公少蘊大志,長負(缺)刻鶴之工微,恥彫蟲之伎薄,相時而動,臨事不疑,懷貫日之十精十誠,蔚凌雲之氣宇。
語仁智即樗裡罷說,較威猛則烏獲休扛。
向□□心,若子牟之戀主;從軍立績,同馬援之征蠻。
減灶得孫臏之謀,投箸秘留侯之策,揮劍即蛟螭潛伏,彎弓而猿狖啼號。
加以月角沖衡,犀文貫頂,視意氣堂堂罕匹,覿神彩赳赳無雙,實命世之宏材,為一時之英俊者也。
頃以乾符之際,天下十騷十然,蝗旱相仍,兵戈四起,公睹茲遐僻,人不聊生,遂合集義軍,招安戶口,抑強撫弱,務織勸農,足食足兵,以煞去煞。
洎黃巢侵陷京闕,鑾駕出幸成都,四海波騰,三川鼎沸,韓秀升勃亂黔峽,侵軼巴渝。
公乃統率義軍,討除逆十十黨十十。
值秀升盡拋舟楫,圍十逼十郡城,公乃詳度機宜,上下攔截,依山排陣,背水佈兵,兩面夾攻,齊心剪撲,賊勢大敗,我武益揚。
渝牧田公備錄奏聞,進忠節檢校御史大夫,除拜普州剌史。
適值川師效逆,將臣專征,公乃收復合州,絕其枝蔓。
恩旨加右散騎常侍,除拜合州剌史。
洎鄭君雄僕射失律廣漢,山行章尚書攻圍當川,故府主太尉丞相顧公累降命旨,頻招起應。
公統領十精十銳二萬餘人,虔告蓍龜,申令士卒,並破二十七寨,煞戮萬餘人,大振威聲。
上聞偉績,特授檢校工部尚書當州剌史,充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揮靜南軍使。
累加刑部尚書右僕射。
公以臨郡歲久,乃思退居,上表陳情,宸衷未允,詔旨褒獎,特許量留,加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左僕射扶風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
公累銜鳳詔,裒剖魚符,政茂穎川,化光河內,邑有倉箱之詠,俗多襦褲之謠,求瘼之念彌堅,除害之心尤切。
其於駕馭英傑,取捨權豪,重仁義如丘山,輕金帛如泥滓,憐孤恤老,濟弱扶危。
逆旅如歸,遠湊鄭莊之驛;遊人若市,悉登漢相之門。
其拯綏四方,乃如此也。
每遇良辰美景,月夕花朝,張絃管以追歡,啟盤筵而召侶,周旋有禮,揖讓無嘩,樽酒不空,座客常滿,王衍之冰壺轉瑩,嵇康之玉岫寧頹,其禮讓謙恭,又如此也。
至若立功立事,為國為家,或坐運玄符,或親提黑槊,身先士卒,首挫兇徒,謀必十全,舉無遺榮,其剛毅果敢,又如此也。
當其賞功罰罪,激濁揚清,甄獎公勤,黜棄私十十黨十十,三軍感德,萬眾歸心,其恩威刑賞,又如此也。
公以海濤未息,雲陣猶橫,常願驅脅,安置左綿,載實倉瘐,奔沖遂府,使牒呼十逼十,連檄征行。
然則士馬雖十精十,其如城柵未固,思大《易》十習十坎之義,征王公設險之文。
乃於景福元年壬子歲春正月,卜築當鎮西北維龍崗山,建永昌寨。
茲山也,上掩霄靄,下抗郊原,矗似長雲,崒如斷岸,崖巘重迭,嶝道崎嶇,一夫荷戈,萬人莫上。
芟薙草木,相度地形,人力子來,畚鍤雲至,連甍比屋,萬戶千門,高十亢浚流,深□溝洫,煙籠粉堞,霞捧朱樓,龍吟笳角之十聲,雷動鼓鼙之響。
而又良工削墨,大匠設規,築城牆二千餘間,建敵樓一百餘所。
遐贍天際,非龜形之可同;高倚雲間,豈蜃樓之能擬。
其上即飛泉迸出,淥沼滂流,崢嶸一十二峰,周圍二十八里,蓋造化之凝結,豈金湯之比倫。
況乎糧貯十年,兵屯數萬,遐邇臻休,軍民胥慶,耕織無妨,徭役不闕,可謂一勞永逸,有備無虞。
公又於寒內兩(缺六字)翠壁,鑿出金仙,現千手眼之威神,具八十種之相好,施□□錢,捨回祿俸,以建浮圖,聆鐘磬於朝昏,喧贊唄於遠近,所謂歸依妙門,□□□□者焉。
其軍中節級將校等,深達機略,博識古今,皆是公同志弟兄,異姓骨肉,一心報國,戮力從軍,鹹奉渥恩,皆沾爵賞。
或官崇題劍,或位列專城,或榮授金貂,或職兼霜憲,雅苻際會,允屬休明。
請列署名銜,庶不墜勳業。
密叨依門館,累戴恩光,學淺文荒,紀□□其未盡;神愚智拙,錄美事而猶疏。
輒將鄙俚之詞,聊述□□之績,將欲煥乎不朽,傳之無窮,遂蕆斯文,乃鐫貞石。
大唐乾寧二年歲次乙卯十二月癸未朔十九日辛丑記。
軍事判官將仕郎前守靜南縣令十胡十密撰。
(《金石苑》二、《金石續編》十二、《蜀中名勝記》十七)
◎張珪
珪,唐末鄉貢進士。
◇唐故處士十江十夏黃府君墓誌(並序)
府君姓黃,諱公俊,字子彥,其先□□人也。
即春申君歇之後,長沙太守之裔孫高祖諱□,曾祖諱恕,祖諱法,皆高尚不仕。
府君生而有禮,體質魁□,□□淳厚,以孝義為心,處謙恭為首,家傳清儉,鄉里稱□。
□晉代跨於十江十濱,迄至今焉,子子孫孫,樂其耕釣,可謂弓裘不墜於地也。
何圖暫纓微恙,便至沉□,藥石繼來,略無征應。
以乾符五年十月十八日,歿於義興縣善拳鄉□塘裡,享年七十有六。
娶夫人袁氏,淑十性十懿範,婉娩和柔,雅合閨閫,美哉琴瑟,先於府君四年而歿。
有男三人,長曰約公,早終;次曰撙,曰□,□先人之風,傳先人之業,遠近欽奉,十靡十不雲賢。
有女二人。
長安適吳郡張氏,其女不幸早亡,十愛十婿張公尚存,昔念□□之□□遠及良辰。
次女婦於譚氏,奔護喪禮,罔失其儀。
嗚呼□□而知命矣。
因夫人袁氏之□□□其吉日□□□□□□備於今日歸泉之所,宜哉。
以□□□年丁亥歲十月□日,窀穸枕夫人塋之北庚首,禮也。
□寓□鄉十十黨十十請□志難以讓陳,才雖不敏,聊構斯文,以紀其事,刊於荊屺。
銘曰:
大道冥□兮混然而成,得之則壽兮□之則夭。
全我慈孝兮終□□□,上士所□兮下士則笑。
先□有言兮善□及嗣,永介景福兮施乎後世。
(《古刻叢鈔》)
◎王延嗣
延嗣,閩王審知從子。
不受官爵,閩將亡,改姓唐,隱居延平。
以五經教授生徒,人呼唐五經。
宋乾德四年卒,年九十四。
◇諫閩王王審知書
天子播遷,大盜蜂起,跡其所由,正緣朝廷政出多門,刑賞滋濫。
大王親舉義兵,為國平亂,軋於賊臣,決策入閩,士卒將佐棄鄉並墳墓從王,何所圖哉?志於立功名耳。
今師旅暴露日久,大王尚未策勳以旌戰士,而首以爵命猥及無知之私親,將士解體必矣。
(《福建通志》)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