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拾遺》卷十五:《全唐文》一百四十七有傳。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唐文拾遺》卷十五

唐文拾遺

卷十五

◎褚亮

《全唐文》一百四十七有傳。

◇隋右驍衛將軍上官政碑銘(並序)

若夫楚都為寶,兼璜於是為貴;梁國攸珍,明珠以之非重。

賢臣者,為政之樞機,佐時之棟干。

鷙鳥累百,無申搏擊之功;良馬日千,乃見康衢之力。

至於勳書紀狀,業著司庸,存公立事之臣,沒稱遺十愛十之美,則上官使君其有焉。

公諱政,字基濟,京兆□縣人也。

其先惟德受氏,因官賜姓,青史孤其長源,丹契傳其遠葉。

子蘭楚國之大夫,桑樂漢家之令望,自此蘭芬桂馥,玉閏金英,軒冕和繼,賢才為伍。

九代卿族,既已慚華;七葉珥貂,信其殊十寵十。

王父某,魏使持節大行台原州刺史。

布教文昌之宮,儀形列岳之選,功宣彝鼎,道冠生靈。

父某周使持節大將軍某州剌史。

象賢以德,受爵惟仁,盛業存汗竹之書,餘風表甘棠之惠。

公現承基緒,早播聲芳,協膺運之雄姿,爰誕靈而秀出。

皎皎奇節,昂昂異□,雅十性十與十江十海同深,英風隨寥廓共遠。

孝友之行,道高於縉紳;退讓之心,譽結於鄉十十黨十十。

技殫劍史,學兼韜策,孫子短長之術,魏君接要之書,巧射匹於十陽十元,善騎同於武子。

縱十情儒業,遊藝翰林,蹈道必於仁厚,結十十交十十崇其信義。

弱冠登朝,修名獨遠。

天和元年,召為右侍上士。

其年月,改授折衝上士。

於時王業肇基,霸圖將構,妙求賢傑,允屬勳庸。

公劬勞草昧,竭盡心力,依日月之末光,眷攀附而長想。

大象二年,奉別敕依儀同例。

是日勳舊,乃被荊棘,獨升朝伍,彌簡帝心。

及革命從時,應期啟運。

宋昌特拜,既可為儔;何曾盡禮,尤其相匹。

開皇元年,乃授儀同大將軍,賜爵安養縣子。

茅土之恩,爵頒五等;蒲璧之美,榮高一代。

五年,授左武候車騎將軍。

八年,以本官兼長春十宮總監。

式道之官,實須禦侮;離宮所幸,必資供辯。

十六年,授左備身府驃騎將軍。

十九年,改領右親衛府驃騎將軍。

惟左惟右,兵欄於是得才;或內或外,鉤陳以之載肅。

仁壽元年,獯粥孔熾,控弦犯塞,烽火通邊,薄伐之選,非公勿可。

於是奉詔徂征,鞠旅深入,結武剛而為陣,運衽席以致兵。

出其不意,忽然相接,將士用命,思蹈湯火,斬獲不窮,遂殲巢冗。

十一年,進授上大將軍,改封義清縣閏國公,食邑一千五百戶。

加地進律,桀勳命賞,戶口盛其租入,光十寵十備於朝章。

三年,授左備身將軍。

四年,以本官檢校慈州刺史事。

於時晉十陽十構亂,妖氣未靜,漳滏之寄,心膂攸歸。

公式遏寇虐,廓清遐邇,關河克定,趙魏無塵。

於是黠吏畏威,小人懷惠。

龔壯之化,諒在茲辰;賈卻之風,固其慚德。

大業二年,授潘州道行軍總管。

憬彼海隅,不遵王略,公執鉞遍師,宣威外閫,除其氛祲,遐方靜謐。

三年,征授左武衛將軍。

頃之又授右驍衛將軍。

升降彤闈,驅馳紫復,聲稱斯遠,朝野穆然。

其年,普班新令,官號初改,於是更授右光祿大夫,將軍如故。

及鑾駕西幸,怨其南征,轍跡所臻,方任尤切。

於是又以本官檢校西平太守。

疆場偏隅,寇戎接境,公道之以德,齊之以刑,夷狄相趨,繈絡而至。

釋冤理訟,無勞於鉤距;以寬濟猛,不行於皎察。

得經邦之妙旨,識美化之有由,可謂共□,兼稱能吏,求之古人,差無愧色。

循良之化,載暴於天朝;修短之期,奄捐於人事。

上玄輔善,既已無征;勾芒賜壽,豈為誠說。

某年某月,遘疾薨於官,春秋五十有五。

天子輟朝不十舉,追思將帥之臣;萌庶罷市相悲,同興環塊之恨。

有司考行,謚曰某侯,禮也。

惟公早契宏圖,夙標令問。

天經地義,得之於自然;蹈德依仁,匪由於傍十習十。

廉潔不私,十精十慎無怠,莫窺喜慍,罕測堤封,履行斯和,所十十交十十必信,見惡如由已,聞善若順流,寬裕足以容眾,矜莊可以勵物,既在貴而能降,實居榮而好謙。

爰初弱歲,洞曉兵略,攻取戰勝之機,隳城陷敵之勇。

每至營圖卻月,氣析寒膠,矢石如飛,旗鼓相望。

公則雅歌臨陣,揮扇從戎,威稜獨遠,隱如敵國。

加以終始一心,驅馳兩代,遂經征討,屢典軍人,去必見思,居常稱職。

故能服冕乘軒,獨榮當代,擁旄杖節,垂譽後昆,豈非斯人之秀士,有國之良翰。

而道長運短,零落無時,一喪名賢,同悲殄悴。

即今十一年,還葬於京兆郡某縣之□原。

古者王臣之勳,必書方策;貽厥之義,式銘鐘鼎。

前志有之,足以明鏡,言之不可以已,其在斯乎!嗣子某等,在家惟孝,登朝必聞,上弘思親之道,傍求紀德之事。

於是刻石宣風,永貽相質。

頌曰:

辰昂降十精十,人物之英。

門多才秀,族有公卿。

永錫流祉,繼跡揚聲。

遞驅華轂,互委長纓。

迨茲令胤,奇姿挺生。

盛德祀長,屬在人良。

黃中岐嶷,青領珪璋。

如彼鳴鳳,曜彩朝十陽十。

如彼振鷺,矯翼高翔。

暗室無怠,幽宮獨芳。

心齊竹柏,十操十擬冰霜。

從橫劍杪,游息文場。

功參霸業,策定勤王。

董司軍要,展力遐方。

式陪蘭□,著跡衡漳。

勳存賞冊,勇冠戎行。

申感朔野,克定邊荒。

時逢十十交十十泰,運屬重光。

巡警載肅,劬勞以彰。

出典專城,方隅廓清。

屢摧封豕,亟翦長鯨。

一年請借,期月斯成。

銀黃盛十寵十,金爵余榮。

悠悠長運,促促浮生。

運龍堙沒,送雁哀驚。

十陽十陵卜兆,洛□占塋。

藏舟不固,深谷終平。

死而可作,惟茲令名。

(《文館詞林》四百五十三)

◇隋車騎將軍莊元始碑銘(並序)

昔姬文政典,司勳詔於烝常;魯史策書,大夫稱其功伐。

洛師鏤昆吾之銘,十十屍十十臣鐫栒邑之頌。

然則紀述庸器,必候非常之功;騰芳彝篆,用資可久之德。

況乃殞身殉節,捐生立事,奮於百代之上,裕乎千載之下,而無刊勒者哉!公諱元始,字長節,南郡十江十陵人也。

若乃執珪思越,非重上卿;裝金入楚,實十十交十十窮巷。

武強命社,承助顯於西都;會計臨人,侍從光於東國。

冠冕之盛,可略而言者焉。

祖□,義十陽十太守,父威,湘東內史;並泛涉儒書,尤曉兵略。

威之大父靈福,亦守武陵;剖符千里,於此三代。

公降靈秀髮,資神挺生,爰自髫綺,已標機悟。

通家李尹,驗其占對可觀;即座顏回,歎其風規獨遠。

長而異量雄姿,角立傑出,苞權豪之遠度,蘊將師之奇材。

長劍摶擊之機,短書縱橫之術,彎弧蟬翼之妙,登鞍□封之巧,有一於此,公必兼之。

仕陳之旦,歷官藩府,起家宜都王國常侍,稍轉內兵參軍。

屬王師伐陳,十江十表初定,公奔竄句吳,山林屏跡,而十江十湖肇亂,輕□合從,閩越潛城邑平起。

公乃避地餘杭,志在宣力。

值吳興逆賊,攻十逼十州城,梯沖俯臨,資援外絕。

公身在窮圍,受屈強寇,士有饑色,人無固心,而三令已明,九距兼設,分兵決戰,遂翦妖徒。

一州獲全,實公之策,軍師議賞,授儀同三司。

高智慧作亂,吳州同惡相濟,舳艫亙水,旌旗不絕。

時越國公為行軍元帥,十十交十十兵浙十江十。

雖豹略之機,決勝千里;而烏集之十十黨十十,猶思一戰。

公受命軍門,先驅銳卒,運十習十流而直指,揮戈船而長騖。

奇兵電激,兇徒瓦解,逆豎崩潰,分竄海隅。

公又從元帥輕舟遠襲,山谷酋豪,應時殲殄,水陸阻憑,隨方剿定。

更授上儀同三司,就加開府。

於是乘傳入朝,屯衛宮掖,恩逾上等,禮出舊臣,吾彥既晚入之榮,黃權乃從公之貴。

俄授車騎將軍,仍從越國公北伐,大俘丑虜,振□而歸。

尋丁湘東君憂,哀毀為疾,從權奪禮,還攝本軍。

而獯羯未賓,侵擾邊服。

仁壽元年,越國公總戎出塞,公任在後軍,復隨幕府。

故以再從驃騎,雨出定襄,屬伯初於偏師,隱子顏於敵國。

及大軍轉戰,黠虜縱兵,砂礫風飛,矢石雨下。

公潰陳深入,輕騎獨先,利劍之所奮擊,長戈之所僕斃,莫不膏潤野草,十十屍十十橫亂麻。

辮發裘旃,扶傷救死,銳氣驕賊,臨難忘身,殞於虜陣,春秋卅有六。

天子聞之,臨朝不十舉。

乃詔曰:「車騎將軍元始,氣干標勇,襟神果毅,情深為國,志在忘生,竭力戎行,功立身殞,興言壯節,有悼於懷。

宜追加榮位,用申賞典,可贈上天大將軍,喪事隨由資給。」

仍以本官開府回授適子永興。

有司考行,謚曰剛子,禮也。

惟公早葉英風,夙標遠概,資德率禮,履信基仁,出言為九鼎之貴,恤患輕千金之產。

聿乎立勳十江十外,位穆台階,肅恭奉上,廉潔御下。

故能竭誠邊幕,流慟宸襟,使者降斂袞之榮,冊書隆加命之典,豈非忘生蹈義,臨色盡節者哉!以今二年三月六日,葬於涇十陽十之神狐裡。

阡臨京兆,地擬德十陽十,五校發鐃歌之軍,十里開賜塋之所。

博陵官屬,尚惆悵於王沉;謁者護喪,實流連於十鄧十訓。

僉以陳君物范,且勒穎川之碑;張氏孝廉,猶書冠軍之碣。

況乃勵茲近俗,振我淳風,節士慕義,懦夫成勇,言之不可以已,其在斯乎!乃刊志清徽,樹之神道,俾夫披文相質,知皇代之有人焉。

銘曰:

梁楚華肖,卿相高門。

俯拾青綬,奕葉朱幡。

祖考積德,踵武洪源。

洪源實長,有此人良。

髫年岐嶷,綺歲珪璋。

高風凜凜,逸足昂昂。

馮九百封,披書五行。

賜璧游趙,明珠人梁。

宗京黍稷,舊社淪亡。

獨往攸貴,自得為場。

吳越輕心,寇賊十十交十十侵。

連衡浙右,阻亂稽十陰十。

我有奇策,偏軍卒臨。

良圖外斷,英勇內沉。

轉斗千里,觀機七擒。

台儀已峻,帝十寵十尤深。

麾下騎士,兵屯羽林。

權烽夕照,絕幕從戎。

登蛟氣憤,躍馬心雄。

腰橫楚劍,項縱秦弓。

酣戰力屈,長驅路窮。

傷情邊塞,結悼神功。

榮命追遠,絲言飾終。

哀榮禮備,贈賻恩隆。

蟻結將掩,龜謀已同。

旌旒照日,鐃鐸含風。

誰言不死,貴在銘功,(同上)

◇左屯衛大將軍周孝范碑銘(並序)

若夫聖人有作,寶歷應期,賢傑於是降生,葉替以之同德,望方邵而長想,超韓白而高步,弼成久大之功,夤亮邦家之業,騰芳前古,垂裕後昆,身與朽壤同弊,名隨鍛帛俱遠,俾無愧色,其惟譙敬公乎!公諱孝范,汝南安成十人也。

姬水降祥,惟王於是建國;周原命氏,因生以之賜姓。

積德綿遠,歷載悠長,公侯繼及,袞紱重映。

主射雄辯,頌美於秦君;絳侯質直,終安於劉氏。

宣光之竭心士位,子隱之節邊疆,自斯已降,可得而言者也。

曾祖某,梁散騎常侍、太子左衛率、廬、沔二州刺史、保城肅侯。

早標譽望,雅有干局,用能杖節擁旄,樹功立事。

祖某,陳車騎將軍、都督八十二鎮諸軍事安定、二州剌史、武昌壯公。

張幕臨戎,褰帷作牧,殊勳表於甲令,茂賞盛於史。

父某,隨大將軍使持節永、桂、雲三州卅管卅一州諸軍事、左武衛將軍、譙僖公。

舊德非遠,汗竹紀於聲芳;遺十愛十所存,甘棠表其歌詠。

自保城著績,武衛安邊,宣條千里,於此三葉,繼踵方牧,時論榮之。

〔按:「祖陳,車騎將軍」句中「陳」字當下屬。

據前後句例,「祖」下當漏一「某」字。

據《隋書》卷六五《周法尚傳》,其祖周靈起,仕梁;父周炅,仕陳;法尚本人由陳降隋,封譙郡公,謚僖,「少子紹范,最知名。」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法尚子「紹范,左屯衛大將軍,譙敬公」,官號封爵與銘文大體相符,周孝范當即周紹范。

周炅,《陳書》《南史》俱有傳,父靈起,子法僧。

而據《世系表》周法尚父為周靈超,周炅(字法明)為其弟,《元和姓纂》卷五周姓永安一望所記略同,其間頗有牴牾,待考。

──姚宏傑〕

公惟岳降生,含章秀出,湛機神而內融,肅牆宇以外峻。

因心本孝之義,發自天資;率由立身之道,匪因傍十習十。

姿貌瑰傑,容止方嚴,穆乎苞不測之量,毅然有難犯之色。

兵書軍志,雖不學於孫吳;嘉謀遠算,自追蹤於衛霍。

弓矢盡藎延之妙,騎乘均王濟之功,州閭推其敬讓,宗戚歎其淳厚,美譽所歸,獨高茲日。

隨大業三年,起家齊王典簽。

其年,授十十交十十□郡司倉書佐。

趨職藩庭,出臨荒裔,冀北之步,雖涉本於康衢;圖南之舉,未申於寥廓。

於時炎十精十巳季,亡征將兆,公卷舒其德,沉浮體命。

殆均亭伯,遂遠出於遼十陰十;更似文休,亦竄身於外寓。

及皇明革運,品物鹹亨,越自遐方,歸於京城。

主上昔在繼城,任隆分陝,樸燎原於鍾岱,止橫流於溟勃,遠求時彥,用清中夏。

公亦推誠霸主,委質興王。

附翼之機,因摶風而自遠;縱鱗之致,與委水而爭擊。

武德五年,授秦王府右庫直車騎將軍。

君右之舉,諒俟勳賢;折衝之任,乃升帷幄。

公之此選,實允得人。

九年六月,改授太子右內率,仍檢校北門諸仗。

宮率十精十兵,見稱歷載,儲闈御武,尤光顯職,奉雞戟以趨侍,肅龍樓而巡警。

其年授千牛將軍,封宜春縣公,食邑一千戶。

地擬封君,榮超戎秩。

將軍之禮,十寵十賜比於命卿;建武之選,名號隨於制敵。

貞觀元年,授右屯衛將軍,於玄武門領兵宿衛,仍以本職出使北藩。

宣楊國威,曉諭邊俗,班奉四季要之書,肅清萬里之外。

使還,又領玄武門內左右廁仗。

肅鉤陳於中禁,排閭闔而上征,羊祜之握兵機,典韋之統軍帳,任寄之重,恩私罕匹。

五年,轉授左衛將軍,襲爵譙郡公,加邑二千戶。

乃司欄□,奄有茅賦,像賢光於繼及,承基盛其土宇。

六年,以本官檢校殿中監事。

公累升顯秩,所在勤官,故能入司武職,兼總文吏,人資才幹,任華宮省,公勵十精十為政,見稱明察。

七年,輿駕幸於九成。

天駟觀風,屯警尤切;神居所寄,□互斯重。

乃與左僕射玄齡同掌樞禁。

昔漢後出征,馬防留後;魏帝巡幸,徐宣統兵。

方之往賢,足稱連類。

公勵志竭誠,言則不隱,嘉謀讜論,知而必為。

中旨勞問,十寵十賜優洽。

既舊皰痾恙,遂淹氣序,爰如遘疾,載回天著。

於是加授左屯衛大將軍,封爵如故。

方且羽儀當代,獎鑒具僚,成大夏之棟樑,濟巨川於舟楫。

而夜台忽俺,朝露已稀,未勒竇憲之山,遽終畢萬之牖。

七年,薨於京師。

天子為之輟朝,追悼者良久。

乃贈工部尚書,余並如故。

有司考行,謚曰敬公,禮也。

惟公誠量明遠,風神爽發,蹈德無怠,率禮不違,潔十操十乃出於冰霜,貞心有逾於金石。

至於鄉閭之教,規範之言,石慶愧其餘風,王昶慚其家法。

非典謨之書弗尚,非忠信之言弗踐,輕劉德之貨財,重季布之然諾,終始一心,涉歷三代,口絕臧否,行無玷缺。

加以長於武藝,妙識兵機。

金壇奇正,得之於懷抱,玉鈐攻取,無勞於積十習十,祭遵儒術,未足方其雅歌,曹仁智勇,才可用其勝□。

自臨戎御眾,蒞政當官,節約以檢其身,寬和以接其下,不矯飾以招譽,豈乾沒以徇私。

在公必聞,奉上無隱,焚書草而方奏,問十溫十樹而不言,趙武之情留管庫,晏平之祿及朋友。

而玄化旋促,芳塵不追,投竿致其掩泣,下機所以流恨,豈非有始有卒,立功立事者哉!

即以其年永窆於萬年縣之某所。

三河甲士,還陳出塞□容;五校鐃歌,猶奏旋軍之曲。

峴山之拜,彌懷於舊思;原氏之旰,更開於新道。

公早著款誠,夙展勤效。

沛公初起,蕭何舉宗而有歸;晉祚肇基,何曾在朝而盡敬。

故能特升爵位,偏隆十寵十渥,書社千室,享祿萬鐘。

曲旃雄戟之重,文軒銷弩之貴,當代近臣,罕出其右。

薨徂之日,朝野興悼,恩加丘隴,禮備哀榮,爰命有司,立碑隧道。

昔者西漢殊功,唯頌美於充國;南宮舊事,止畫像於仲華。

未有勒茲丹字,旌斯玄兆,發自睿衷,永貽相質。

天古地久,與時代而長存;石散金銷,隨風猷而共遠。

同夫庸器之典,兼取雕戈之義。

銘曰:

綿綿姬緒,弈弈豳風。

克纂遙胄,惟茲懋功。

家承台袞,人出才雄。

祖考載德,勳庸在躬。

是為人譽,復紹名公。

盛業長祀,猗歟積慶。

誕斯明哲,實標英令。

孝賢□感,仁由天十性十。

潔比清冰,皎同懸鏡。

藩庭入仕,水鄉從政。

勇冠泰隴,聲馳函洛。

譽美遐外,績宣台閣。

運逢霸道,時惟聖作。

乃司禁衛,兼謀帷幄。

十寵十越等倫,恩逾藩岳。

天爵期重,時榮已隆。

是惟顯職,兼司禁中。

竭誠奉上,捐私徇公。

勵行無怠,當官匪躬。

文能附眾,武實收功。

人擅榮十寵十,族華卿相。

乃求懿德,惟人之望。

職重中軍,名超列將。

摧梁奄及,偉才長喪。

油素傅芳,丹青表狀。

逝川不息,拱木行十陰十。

猶回慈悼,尚結神襟。

思加陳席,十寵十越遺簪。

追榮總洎,策贈十十交十十臨。

化運長往,空嗟德音。

百身十靡十贖,千載猶生。

沒貴無朽,唯茲令名。

銘開古石,地上新塋。

年代滋遠,王陵或平。

眷言芳烈,永樹風聲。

(同上)

◎褚遂良

《全唐文》一百四十九有傳。

◇請厚諸弟奏

即日內外官人、諸王僚佐鹹雲,陛下供給皇弟,頓少於親王。

大臣深知形跡不奏,私說竊語,殊非光益。

臣伏惟聖主奉義天心,豈不恐其多財縱溢,或至自敗。

必不得積貨驕盈,寧使儉急不足。

雖不比於皇子,亦須微允物望。

臣是以謹訪荊、韓、漢、魯四弟,自足資財,滕、密、霍、道四王,尤為缺少。

臣於芳春殿冒以奏聞,伏惟天明,必記臣語,若厚於諸弟,人皆聞見。

六月四日詔,便是至公。

若供給諸弟,事皆儉陋,即似叔季昆弟,由是情薄。

臣是以不避斧鉞,更敢陳聞。

昔漢明帝每賜子弟,必語群臣云:「不得使朕子多於先帝子。」

美哉斯言,王者德音,終後漢皆以明帝為法。

臣聞君施教令謂之風,人隨上行謂之俗。

陛下厚於諸弟,太子亦厚於諸弟,相承恩篤,豈不美哉!伏惟陛下疑闕短者,因而賜之,所用不多,德音流布。

(《唐會要》五十四)

◇諫昭陵建造佛寺奏

關中既是陛下所都,自長安而制四海,其間衛士已上,悉是陛下爪牙。

陛下必欲乘釁滅遼,若不役關中人,不能濟事。

由此言之,理須十愛十惜。

今者昭陵建造佛寺,唯欲早成其功,雖雲和雇,皆是催迫發遣。

豳州已北,岐州已西,或一百里,或二百里,皆來赴作,遂積時月,豈其所願。

陛下昔嘗語宏福寺僧云:「我義活蒼生,最為功德。」

且又今者所造,制度准禪定寺,則大宏福寺自不可大於宏福。

既有東道征役,此寺亦宜漸次修營,三二年得成,亦未為遲。

(《唐會要》四十八)

◇論任杜淹奏

貞觀初,杜淹為御史大夫,檢校選事。

此人至誠在公,實稱所使。

凡所採訪七十餘人,比並聞其嘉聲。

積久研覆,一人之身,或經百問,知其器能,以此進舉。

身既染疾,伏枕經年,將臨屬纊,猶進名不已。

陛下悉擢用之,並有清廉干用,為眾所欽望。

大唐得人,於斯為美。

陛下任一杜淹,得七十餘人,天下稱之。

此則偏委忠良,不必眾舉之明效也。

(《唐會要》七十四)

◇王氏帖

臣遂良奉五日敕,賜觀陳元慶所上王氏寄東山書二百七十三字。

雖有齊梁著錄,而其年月不合,蓋安石太和之元,未歷中書,王之去郡,乃永和未,其非決矣。

且連城之寶,光景殊絕武夫;芝蘭之芳,豈蕭菌而可雜。

既經而其年月不合藎安石太和之元未歷中書王之去郡乃聖覽,寧俟臣言,明恩不遺,辯列萬一。

侍書臣褚遂良謹上。

(《汝帖》《鄰蘇園帖》)

◇道妙帖

遂良頓首:得六月八日報書,聞塗中侍奉安住,為慰。

道妙近還至東畿,氣體小不寧,承與醫療,療即平復,彌深感尉。

遂良自南遷以來,每思白首之年,孤奉國恩,觸事成悲,何言可喻。

因高、崔二侄歸,白此。

褚遂良再拜。

(同上)

◎杜正倫

《全唐文》一百年五十有傳。

◇釋法護葬銘

伊昔承恩,誨深提耳。

及茲展覲,慟興十床十幾。

頹泣可援,沉嗟十靡十己。

庶在遐齡,永陪高軌。

(《續高僧傳》十五)

◎岑文本

《全唐文》一百五十有傳。

◇唐故特進尚書右僕射上柱國虞恭公十溫十公碑

昔者帝媯升歷,九官奮其庸;有周誕命,六卿揚其職。

國鈞總於公相,贊乎二輔;極密歸於台閣,成乎百官。

淳雅雖被於寀寮,勳庸特銘於鐘鼎,是以功高魏趙,治比高傒,此煬帝載其盛德,建武嘉其卓十操十也。

若夫昴宿麗天,感其靈者人傑;嵩岳鎮地,降其神者國楨,葉枚夢於龍螭,作材器於舟楫,其資也超庸器於陶窳,而其十操十也堅貞心於金石,此又豈虛譽哉,抑功無復加也矣。

公太原祁人,諱彥博,字太臨,系姬文之遠胄,派唐叔之遙源。

食邑河內,世功開其緒;著姓晉十陽十,世德派其祚。

雖曰安國名震於寰中,而實持世之大義,獨夐於天下。

世之勳烈未真著於眾□□,藎猶培婁之望岱華,潢污之讓河海。

祖裕,魏太中大夫。

言為準的,行成表綴,廊廟翹首,搢紳結轍,仿公叔而比德,頏思行而並馳,風追赤芾,使重皇華。

隨贈司馬,皇朝贈魏州刺史。

聚螢勵學,夢鳥成文,名冠海中,望隆日下。

孔門密子,聲華不顯於當時;穎川陳君,哀榮無聞於異代。

能兼之者,不亦優乎!公建兩儀之功勳,垂百世之懿德,窮節義以明之,敦禮讓以行之,故內疚常懷,外防自維,具耿光,□遠識,所以知其洋洋焉,若洪河之東注,巖巖焉,猶華岳之西峙。

若乃三德六行,列聖之所重也,舉錯必踐其域,陳疏裕略,先賢之所難也。

□報恩闕庭,建侯疆圉,際風□之奇,樹雲霓以達命,淪湮者而能與,則高台凌霄,始於覆簣;長十江十維地,肇自涓流。

是以平津筮仕,由賓王而佩印;文終創業,皆名吏而命禮。

昭著雅範,同符前烈,宏開奧義,太啟崇庸。

奉詔啟復舊職,乃以關內史用。

於是隆令德而依仁,當朝碩望士如薛道衡,文宗□肆,牢籠多士;太子洗馬李綱,直道正辭,羽儀海內;並下堂見禮,倒屣定十十交十十,而遂相稱莫逆,遠來能答趙孟之詩,近悅能追成季之勳。

留心義化,處衡岳則奏疏章;輔善讜言,坐宣室而悅道誼。

乃授通事舍人。

斂笏鳳池,垂紳鸞閣,瑰姿月舉,韶音玉振。

每至文武在列,華裔近庭,對越於青蒲之地,斂抑於丹墀之所,倍邀龍光,漢苑內之杞梓,亦即洪濤中之砥柱,以方其對,斯乃□賢。

□餘慶具,□之□隅,猗歟雅度,在乎經國。

大業之始,以親喪去官,孺慕之感,哀毀之極,與夫長孫居夷乎龍十性十疾□其能而典歸。

嗣以奪情,起復舊職。

煬帝巡歷,時九伐逆罪,而輸轉無時,公記勳書功,不惑規矩,邊徼寧謚。

後或觶斯政出奔高麗,既而乘轅南反,詔公銜命蕃境。

申明臣節,陳之以逆順;曉暢皇威,喻之以禍福。

遂致蠢茲恭亞,鹹能以□心□,以糾密□,蓋齡返撝日之戈,夷庭去焚巫之刑,豈如郭公申禮,空旋於遼海;張騫擁節,無功於月氏。

又以公為東北道招慰大使。

屬天地橫潰,華戎版蕩,夷羊牧野,郊原□祥之師;如費代導,□無常難之臣。

我高祖定四方而出震,乘六龍而御天,憑依握乾坤之符,播越遷夏商之鼎。

艾綬銀章,弓旌先於髦俊;建社班瑞,光十寵十屬於勳庸。

庶績所以鹹凝,群王然後就列。

乃以公能扶危拯難,特授總管府長史,轉授侍御。

公邐迤而進,非忠義之報也哉!雖連接總其方盛,光能毗其政刑,而滅沒不群,豈蹉跎於吳阪;清越振響,終特達於章台。

征為中書舍人,遷中書侍郎。

昔周建選,遠邇懷歸,一時屏藩,胥比事書賢,國學鄉校,盡德行道藝之選。

故其歷政則清忠傳美於岐西,而其得人則孝若飛聲於洛下,雲誰嗣響,復在茲焉。

屬獫狁縱慝,疆場大駭,甘泉迷龍煙之火,雲衢列象燧之陣,□神武之所前向,履滿於皇躬鞠於朝。

韜鈐素懷,實幹城之將;琴書在御,佇甘瑜之臣。

乃以公為行軍長史。

十萬之師,方絕大漢;五餌之前,必系單于。

而南風褰律載之弘,北揚肆豺狼之毒,衛尉超奇,復設□□剪□敵而□能,謂□□之難施,故困留於遼海焉。

皇上嗣堯亮工,繼文治宇,故蕩瑕滌□,澆俗侔於結繩;葉和萬邦,遠夷同於編戶。

威懾龍瀚,澤浸龜沼,□寶無俟於方域也,而使敵者舉被渥澤,褒其勁節,故嘉酈生之說齊,召士季而返晉。

拜公為治中、檢校吏部侍郎。

尋以侍郎□遷御史大夫。

公望為時宗,才稱王佐,鴻翼所漸,自回溪而薄九霄;驥足既馳,游閶闔而騁千里。

雖信勇並宿,乃□斯靈道之術,□地者奠無辭焉。

□議誠□□□□閣糾謬為於大選,陳議武□,渥洽歸□□□,故能爵命日隆,十寵十祿歲厚,猶司馬之四至,慈明之十旬。

乃以□官拜太子右庶子,遷御史大夫,仍給事中書侍郎,遷中書令。

志矢蹇蹇,望重巍巍,建大義於廊廟,陳諤言於闕庭,在位幾載,獨十寵十冠百僚,職司八十柄十,公又處之,故能出總糾察,入專機管,執簡冊以肅周行,奉比綸以光帝業。

朝夕靖獻,出納廑隨會之忱;遠邇聞風,始終念蘇武之節,豈其猶人歟!

俄而勳鉻衛鼎,功紀徐陵,故晉封虞公,復食邑三千戶,德優爵重,鎬京之舊制,非功不侯,中十陽十之令典,逾七命而兼二善。

天下以為公之北征,而佩命南旋,以厲節酬庸,十寵十錫其由來者漸矣,斯旬宣而盡其方伯之職,僕射而逾於副相之位。

上圖天道,如斗極之運四時;下料人事,邁元愷之替百揆。

聖朝欽若前典,憲章往代,懷磻溪而縈夢想,嘉□國而勵堅貞,非公之磽磽不屈,介介不苟,結主知於艱危之際,臨事而不懼哉!觀東道之通,返南宮之政,實心體道,勤行而不倦,歷選前哲,仰止而無怠。

是以忠允寬裕,懷內恭之十溫十十溫十,虛外著之抑抑。

謹度十習十儀,自葉巽貞之吉;盡忠補過,不忘前惕之勤。

損茲驕盈,戒其遍辟,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獻替之規,不忘於忠恕;損益之義,皆出於仁厚。

違規矩,拄尋尺,光其家而弗為;利社稷,安穢兆,危其身而無悔。

肅肅焉,濟濟焉,宛若猶龍之持已;仁以立之,義以行之,更如於菟之毀家。

慎動言於公庭,即執信義為國。

十柄十心之所同,必擇善以利物;意之所異,不是已而違人。

辟德義為宮牆,包禮度為開闔,勷人之善行,勵人之清十操十,閒人之邪思,規人之匪彝,善辭令而絕毀譽,繩愆謬而篤德義。

位高矣,持以慈和;祿厚矣,治以儉約。

以孝敬之道,移於哲兄;行慈惠之心,洽於猶子。

允所謂朝廷之棟干,家門之橋楚焉。

以貞觀十一年春,奉命巡察,道出洛十陽十,駐旌逅疾,以動寄深□□□□恩篤股肱之□,載□碑於道路,名□□陳其方技。

逯輔德愆報,彌留曠旬,兩楹之奠既兆,二豎之災乃□。

詔特遣銀青光祿大夫行中書侍郎杜正倫撫視疾體,並簡詒謀。

而公志存忠□,表陳治道,慎忽之幾□盡,□□之德著者。

□卿大漸,無□忘於舉能;子顏啟足,倩存於慎赦。

眇焉千載,於斯一揆。

六月廿日,薨於旌十陽十□賢進而官第,春秋七十有□。

□□□□□□□之□□類齊後之□□□□□□即以其日□□於□陵□□□百寮倍列,莫不流涕。

乃詔民部尚書莒國公唐儉、工部侍郎盧義恭護喪,行中書侍郎杜正倫持節弔祭,遣禮部侍郎令狐德棻、水部郎中□文紀,持節冊贈尚書右僕射上柱國,謚巨恭公,敕令立碑紀德,卜塋地於昭陵之側,並給東園秘器,賻贈二千段,喪葬所須,並令官給。

予祖送之典,墳域之制,鹹率禮度之宜焉。

夫顯微闡幽,義不容辭。

功高德盛,資篆籀之鋪揚;聲飛實騰,載金石以不朽。

是以定獻忠穆,漢室之良佐也;審晨當十陽十,晉朝之賢輔也。

雖復卿雲摛思,班爾運奇,勒銘由其子孫,表墓資於寅僚,紀奕葉之作述,敘國楨之挺生,故史冊發乎幽光,而綸詔追乎往載,不甚偉歟!武湯一德,垂之百代。

其詞曰:

藹藹高門,世膺顯命。

堂堂盛德,家襲餘慶。

抗節飛英,扶危流詠。

軒藎按連,圭璋輝映。

十操十凌張裔,勳高趙孟。

獨飾朝綱,屢持國十柄十。

露布馳聲,循牆示敬。

出險入危,風疾草勁。

鼓篋窮經,超藝絕德。

栽成呂鐘,範圍儒墨。

非馬擅奇,雕龍貽則。

發跡素裡,馳聲上國。

仲舒揚庭,吾丘侍職。

數歷屯遭,不遑日月。

□是正直,待後守先。

和璧韞石,隋珠輝川。

伊呂之佐,堯舜之年。

頏頡往哲,伯伸前賢。

受書圯上,釋鉤滋泉。

陳謨德顯,定榮功宣。

縱壑才鶩,搏風初矯。

密勿鸞閣,便繁鳳沼。

仲舉十性十純,伯遺十性十信。

立我楷模,示我儀表。

萬古青霄,千秋丹施。

眾儀維則,衣德堪紹。

鳴呼忠忱,懷思渺杳。

屢遭艱厄,溘逝良弼。

鑄冊義府,傳薪埋□。

水逝黃陂,光沉趙日。

稅駕天府,夷體泉室。

麟閣圖形,烏台騰實。

悲纏奄息,慘懷尹姞。

永叨恩隆,垂裕韐韠。

維地河山,□天箕畢。

懿範昭茲,德音洋溢。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唐文拾遺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