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拾遺》卷十八: ◎王昕昕,長安時人。◇王美暢夫人長孫氏墓誌銘(並序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唐文拾遺》卷十八

唐文拾遺

卷十八

◎王昕

昕,長安時人。

◇王美暢夫人長孫氏墓誌銘(並序)

夫人長孫氏,河南郡人也。

七族疏派,十姓分源。

茂緒洪宗,光輝於圖史;通槐烈棘,昭絢於縑緗。

曾祖敞,隨金紫光祿大夫宗正卿平原郡開國公;祖義常,唐通議大夫華容郡公;或名高去病,或聲重隱之,乍酌貪泉,□論兵法。

父朝散大夫懷州河內令、瀛州司馬,貳職十城,道光於展驥;絃歌百里,化孚於馴翟。

夫人蘭畹傳芳,瓊田瀉潤,稟三靈之淳粹,挺四德之英姿,敬慎禮儀,允恭箴訓。

初笄之年,適於太原王氏。

三周既御,百兩言歸,琴瑟既諧,條枚是則。

菊銘椒頌,燭耀於心田;綺鶴紋,發揮於意匠。

通閨仰其柔范,列閫挹其清猷。

初別敕拜成安郡君,尋除懷德郡君,以德升榮,從夫錫帙,既同石,更似延鄉。

聖歷元年,王府君止坐延災,奠楹俄及。

夫人柏舟十靡十托,葛無依,志殞形存,景心誓□。

既而浮休迥薄,干運推遷,與善徒欺,俄嬰沉痼。

瓊田靈草,重遇無期;西域十胡十香,再逢無日。

嗚呼哀哉!以大足元年六月廿六日薨於汝州私第,春秋五十有四。

夫人宿植得本,深悟法門,捨離藎纏,超山十愛十網。

以為合葬非古,何必同墳,乃遺令於洛川合宮縣界龍門山寺側為空,以安神埏。

子昕等孝窮地義,禮極天經,思切風枝,哀纏霜露。

從命則情所未忍,違教則心用荒然,乃詢訪通人,敬遵遺訓,遂以長安三年,梯山鑿道,架險穿空,構石崇其基,絮陳其隙,與天地而長固,等靈光而巋然。

乃為銘曰:

□矣洪緒,悠哉霸圖。

遼河建國,靈武開都。

山川演貺,人物英謨。

(其一)

誕斯令德,作嬪君子。

聲茂葛覃,道超十江十汜。

調諧琴瑟,譽芳蘭芷。

有淑慎,無形慍喜。

(其二)

良人捐背,枝十靡十托。

遺角窈冥,堂隅蕭索。

閱水波逝,虞泉景薄。

風勁蘭摧,霜霏桂落。

(其三)

寒驚嶺北,日慘山西。

靈輀動駕,哀挽凝淒。

松帷露泣,柏帳風啼。

芳徽無泯,天地俱齊。

(其四)(石刻。

《唐代墓誌彙編·長安五四》)

◎馬德表

德表,武後時朝議郎行合州司馬。

◇慶林觀銅鐘銘

維大周長安肆年歲次甲辰拾月癸丑朔貳日甲寅,合州慶林觀觀主蒲真應等,奉為聖神皇帝陛下敬造其鍾一口,重肆伯斤。

普及法界蒼生,並同斯福。

(拓本)

◎王安仁

安仁,武後朝人。

◇大唐故文林郎王君夫人墓誌銘(並序)

夫人雍州乾封人也。

原夫靈根既茂,秀玉樹之青蔥;純派悠長,控珠流而浩汗。

由是聲塵,冠藎蟬聯,備佐方冊,可略言矣。

曾祖等並十抽十芒星緯,毓慶雲枝,漸鴻陸而游天,激龍津而運海。

父義通,任秦州上縣令。

牛刀游刃,武城之譽克隆;魚躍享鮮,萊蕪之芳式序。

積善餘慶,信而有徵。

夫人則柏明府第三女也。

驪川孕彩,虹浦翹姿,藻四德而揚芬,劭三從而裕。

年甫十五,適於王氏。

粉繪從鄰之訓,財成斷織之規,欽若張箴,允厘曹誡。

所謂蘭閨淑慎,襲蘅薄而流芳;豈圖夜台超忽,掩泉扃而□魄。

粵以上元元年歲次甲戌八月戊寅朔廿二日己亥,寢疾終於醴泉裡第,春秋七十有一。

即以其年八月廿九日,權殯於長安城西一十五里高烽原,禮也。

子安仁等風枝結欷,寒泉增感,青烏演兆,猶未於重衾;黃壚啟隧,軫分塋於改卜。

丹青歇滅,人事推遷,爰闡德音,式題貞石。

其詞曰:

龍邱錫祚,虹姿絢美。

猗歟令淑,克明終始。

柔婉自天,徽猷在己。

丹桂流馥,紫蘭貽社。

于嗟□范,倏掩芳蓀。

機網織,鸞鏡塵昏。

風淒隴隧,月落山門。

天長地久,身翳名存。

(《績語堂碑錄》戌)

◎冉元一

元一,武後時人。

◇大周故薛府君墓誌銘(並序)

公諱剛,字(原空二字)河東人也。

炎十精十爽馭,土瑞基,山海沸騰,人靈蕩覆。

君游弱喪,遂為京兆人焉。

公之先祖,光華史冊。

公氣襲沖和,姿孤秀,陛沈人隱,捐利忘名。

而積善無征,俄驚怛化。

(原空二字)年□月(原空二字)日終於龍首裡第,春秋(原空三字)旋以其年□月(原空二字)日葬於長安龍首原,禮也。

夫人戴氏,早喪而夫,位居孀婦,孤育稚子,卅餘年內不愧心,外無慚影,衛姜陳婦,謝德攀賢。

尋以(原空三字)年(原空二字)日終於懷遠裡第,春秋(原空三字)即以其年(原空二字)月(原空二字)日權殯此原也。

子天護等行高曾閔,孝答劬勞,式遵異室之儀,聿奉同衾之禮。

粵以久視元年歲次庚子五月已酉朔廿四日壬午,乃遷墳合葬。

蒼山激溜,碧海楊塵,勒茲貞石,永播良薰。

其銘曰:

於穆幽靈,生為隱逸。

聘於戴氏,宜其家室。

齊體合十歡,十十交十十臂相失。

今櫬雖兩,其墳是一。

永玄夜,長辭皎日。

勒夫珉礎,傳乎英實。

(石刻)

◎高延貴

延貴,長安時人。

◇石龕造像記

夫悠悠三界,俱迷五濁之因;蠢蠢四生,未窺一乘之境。

蒙埃塵於夢幻,隔視聽於津梁,朝露溘盡,前塗何托?渤海高延貴卓爾生死,超然先覺,知滅滅之常樂,識空空之妙理,眷茲朽宅,思樹法橋,敬造石龕阿彌也像一鋪。

具相端嚴,真容澄瑩。

金蓮菡萏,如生功德之池;寶樹失疏,即蔭經行之地。

所願以茲勝業,垂此妙因,凡應含靈,俱升彼岸。

長安三年七月十五日敬造。

(石刻)

◎姚庭筠

庭筠,中宗時官右衛郎將。

宗楚客引為御史中丞。

《全唐文》八百十九有傳。

◇請誅魏元忠奏

臣聞貞觀中,兵部尚書侯君集有社稷元勳,蒙賜鐵券,後與太子承乾謀反,法司斷以極法,太宗臨朝,謂群臣曰:「君集有功於國,朕將乞其十性十命,公卿等許我乎?」

於時群臣進爭,皆云:「君集擬危社稷,天地不容,請處斬之,以明大法。」

太宗涕泣與訣,令依國典,斬於四達之衢,以謝天下。

其後房遺十愛十、薛萬徹及齊王等作逆,雖是懿親,皆從國法誅戮。

今魏元忠與李多祚等結構謀反,並男俱入逆徒,陛下仁恩,欲掩其過。

臣今訐揚,是犯龍鱗,忤主意,但以事緣宗社,豈能希旨不言。

且元忠功不逮君集,又非國戚,君集等以形才見,未有兵戈,元忠等兵纏紫微,圍十逼十神座。

今朝廷宣議,皆言元忠爨逆,合赤族污宮,在朝廷有朋十十黨十十寬救其惡,為飾詐詞,以惑聖聽。

昔宣尼為魯司寇七月,誅少正卿。

臣蒙擢居憲司,已經十日,不能誅鋤逆十十黨十十,息朝廷紛議,可謂素殄十十屍十十祿,負陛下鼎鑊之烹。

願行兩觀之誅,以絕四凶之慝。

(《冊府元龜》五百二十二)

◎畢彥

彥,中宗時鄉貢進士。

◇大唐利州剌史畢公柏堂寺菩提瑞象頌(並序)

嘗聞寶界有無生大仙,善權多方,藏用滅息,首出眾聖,量涵虛空,示色法而(缺)向有化,偃三空而不無,窮微極思,人徑罕及,應求而往,莫或階焉。

自白月揚暉,雙林稅駕,優(缺)□以昭異,或因機以變石,或留影以制龍。

金蟻神其源,白兔祥其末,與夫異同門入於樂地(缺)化由乎覺忍,誠信資乎勝根,理實然也。

利州柏堂寺往居列城,州牧攸宅,天後聖帝(缺)於茲宇,晉壽遺黎,葭萌古壤,錦嶂緣其後,凌十江十達其沖。

軒檻豐麗,場域閒敞,危途緬衍,馳鶩(缺)□因寺以興號,假樹以立名。

初者天竺不生,思睹象法,能殫眾巧,所擬罕成,上界通士感念(缺)泥不滿,備珍飾而相好周圜,靈哉真顏,今即遺制。

粵若季父銀青光祿大夫使持節利州(缺)源受魏□梁之大業,克濟厥美,不隕其名。

管樞極而三事代傳,牧本州而五葉相襲,英氣聯(缺)郡太守度支尚書兗州剌史府君,台庭坐謀,遺十愛十貴州,布政優優,百祿是遒。

公之曾祖(缺)大父皇朝尚捨奉御、蜀、虢二王府長史、台、鄂、滁三州剌史府君,六尚欽若,王藩列(缺)器司戎半剌,邦政馴致,鹹騰景標舉,葳蕤昭赫,恭列務以夷亂,牧外台而保寧。

徽問溢乎(缺)潔白安可而緇磷,沖用以博暢,經才以優洽,強學垂裕,虛容保和,孝睦葉於靈心,能事探(缺)倉參軍,次拜滁州錄事參軍,次除博州錄事參軍,遷鄭州司兵參軍,初掌軍儲,再司樞紐,(缺)衝要,曳墨綬而效績克揚,奉游冠而清自□□□□問美□時談,制授秦州都督。

(缺)奏課連最,受金帛以延渥,異品□□以□□□□□□功俾我令職。

至夫導禮以訓缺肯至於臧否順□何□□□儀慧□□□□□□□□於□□□□□之未□瞻前徽而(缺)欷以遐矚(缺)問□□□□□(缺)聲眾肅恭(缺)於纖埃能(缺)熱於嘉木地(以下缺)。

(《金石苑》二、《八瓊室金石補正》七十一)

◎崔蒞

《全唐文》二百七十八有傳。

◇置都督有弊議

為政之道,尚簡也,治人之道,尚寬也。

寬則得眾,簡即易行,扇之以淳風,施之以惠化,務崇清淨之教,不貴滋章之法。

且賢良者,在君用與不用,邦國者,在君治與不治,豈宜察察而勞司舉,孜孜而用督責者哉!《老子》曰:「治大國者,若烹小鮮。」

誠哉是言,其可不信。

往者周武之有天下,封建子弟,以為藩翰,當其初也,親以同憂,有磐石之固,及其末也,疏而相討,成逆命之國。

強侵弱,眾暴寡,或諸侯犯境,或天子蒙塵,王室凌夷,終於傾覆者,實由枝繁必折,尾大不掉之所致也。

前漢時,吳楚大族,山東諸豪,並令遷徙長安,充奉陵邑,藎以虛外實內,強幹弱枝之計也。

則天分割雍州為四,益州為三,所以減削其權,不使專統,藎以防微慮遠,杜邪塞十奸十之策也。

何則?惟名與器,不可以假人,寧容倒持太阿,而授其十柄十,雖初委任得士,政頗有方,後恐未必皆賢,弊從此起矣。

貞觀故事,足可依行,棄而不遵,臣所未取。

(《唐會要》六十八)

◎源乾曜

《全唐文》二百七十九有傳。

◇請封禪第三表

臣聞聖人者,與天地合德,故珍符休命,不可得而辭,鴻名盛典,不可得而讓。

陛下功格上天,澤流厚載,三五之盛,莫能比崇。

登封告成,理葉幽贊,故符瑞畢臻,天意也,書軌大同,人事也,菽粟屢登,和平也,刑罰不用,至理也。

今陛下稽天意以固辭,違人事以久讓,是和平而不崇昭報,至理而闕薦祖宗。

億兆之情,猶知不可,況上帝臨照,神宗顧是,其可止乎?願納王公卿士、列岳紳之望,回命有司,速定大典。

臣等不勝懇切,敢昧死再拜,上請以聞。

(《冊府》三十二)

◎呂太一

《全唐文》二百九十五有傳。

◇答吏部牒

眷彼吏部,銓總之司,當須簡要清通,何必豎籬種棘。

(《南部新書》辛)

◎馬懷素

《全唐文》二百九十六有傳。

◇大唐大理卿崔公故夫人滎十陽十縣君鄭氏墓誌銘(並序)

夫人諱□,字□□,其先始自後稷,著勳唐代,子孫其昌,奄有鄭國,實能以忠輔周室,職為司徒,風人之賦《緇衣》,抑有由矣。

以國命氏,自虢而東,簪組弈葉,紛綸□漫,可□而略也,故代為滎十陽十郡人焉。

曾祖子仁,齊通直郎;祖植,□朝司勳、左司二郎中、長安令、將士作少匠、檢校太常少卿;父行寶,詹府司直、□勳員外郎;並學□在躬,忠貞植十性十,立言盛范,從政有聲。

故能毓此柔明,動合儀訓,作□□□,爰擇好仇,其誰居之,言□崔氏。

自盥笄崇禮,淑慎其身,四德聿修,六行□□,不侈其服,必親浣濯之衣;不倦其勞,必恭織之事。

緝諧女史,敦順母儀,謙□以奉其上,慈十愛十以率於下,周給恤隱,矜孤憫窮,居厚者不尚其多,處少者不□□薄。

與長姒盧夫人深相友敬,執禮遊藝,行同言合,□外之間,怡怡如也。

古之□□,無以加焉。

又心存釋教,早寤緣覺,常誦《金剛波若經》,住持正法,無忘夙夜。

□積善之慶,天何忽諸?忽藥不瘳,至於大漸,顧命長子司農丞、次子華州參軍璉等曰:汝免過失,吾歿無恨。

兩房兄弟,足可協睦,若生異端,□違吾意。

又訓諸女必崇內則,盡禮夫家,以宏婦道,春秋冊有七,以長安三年八月廿四日終於京兆府永樂裡之私第。

以開元五年十月廿五日□窆於情理州之舊塋,禮也。

夫人德容光闡,儀範聿修,十性十蘊□□,身服仁義,閨門許其宗匠,遠近歸其准的,女工之善,無工不兼,婦禮之□,□禮不綜。

固以□□眾藝,苞舉群材,豈獨萊婦曹妻,邢姨□妹而已。

□□□□生榮死哀,嗟碧□之早落,歎黃泉之不返,周□啟隧,趙國疏(缺六字)凶儀遠,聽虞歌之□絕,看殷奠之盈虛,煙雲積而高月苦,草樹(缺五字)夫以義□家室,想琴瑟而增淒;子以情感蓼莪,捧杯圈而聚歎。

山川□□,□代無窮,寄勒芳徽,以存不朽。

其銘曰:

□□滎波,衣冠實多。

誕生懿淑,言附松蘿。

舉案遵禮,正家以和。

威儀棣棣,令□□□。

年未知命,奄離營魄。

秦壞移墳,恆山改宅。

日晦旌施,煙生隴陌。

萬古(缺七字)良人何愁,令允何思。

元堂不曉,白日無期。

黯黯泉□,悠悠歲(缺八字)去長辭。

(《常山貞石志》七、《金石苑·古彙編》二十三)

◎趙冬曦

《全唐文》二百九十六有傳。

◇論左遷貶降未可革心奏

臣聞古之擇牧宰者,皆出於台郎、御史,以為榮遷。

何者?以為親民之職,人命所繫,故貴其位而重其人也。

今則不然,京職之不稱者,乃左為外任,大邑之負累者,乃降為小邑,近官之不能者,乃遷為遠官。

夫常人之心,未可卒革,此之不稱,彼焉能治。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何必貴大邑而賤小邑,重近民而棄遠民耶?夫食君之祿,而冒君之榮,陛下賜之死可矣,流之邊可矣,於左遷貶降之例,惡足為王者之政與?夫如是,則上下相同,而官得其實,而天下治矣。

(《唐會要》六十八)

◎裴耀卿

《全唐文》二百九十七有傳。

◇營田奏

竊見天下所檢客戶,除兩州計會歸本貫已外,便令所在編附。

年限向滿,須准居人,更有優矜,即此輩僥倖,若全征課稅,目擊未堪。

竊料天下諸州,不可一例處置,且望從寬鄉有剩田州作法。

竊計有剩田者,減三四十州,取其剩田,通融支給。

其剩地者,三分請取一分已下,其浮戶請任其親戚鄉里相就,每十戶已上,共作一坊,每戶給五畝充宅,並為造一兩□屋宇,開巷陌,立閭伍,種桑棗,築園蔬,使緩急相助,親鄰不失。

丁別量給五十畝已上為私田,任其自營種,率其戶於近坊,更供給一頃,以為公田,共令營種。

每丁一月役功三日,計十丁一年,共得三百六十日,營公田一頃,不啻得計。

平收一年,不減一百石,使納隨近州縣,除役功三百六十日外,更無租稅。

既是營田戶,日免征徭,安樂有餘,必不流散。

官司每丁收納十石,其粟更不別支用,每至不熟年,斗判三十價,然後支用。

計一丁一年還出,兩年已上,亦與正課不殊,則官收其役,不為矜縱,人緩其稅,又得安舒,倉廩日殷,久遠為便。

其狹鄉無剩地,客戶多者,雖此法未該,准式許移窄就寬,不必要須留住。

若寬鄉安置得所,人皆悅慕,則三兩年後,皆可改塗。

棄地盡作公田,狹鄉總移寬處,倉儲既實,水旱無憂矣。

(《唐會要》八十五)

◎楊瑒

《全唐文》二百九十八有傳。

◇諫博士弟子奪情奏

臣竊考經傳,喪記有文,歷代相因,損益無替,斯事體大,人誰敢違。

國家孝理天下,超跡百王,焉可以苴絰之人,葉鐘磬之樂,既傷往教,復玷清猷,良史見書,難為直筆。

臣職惟宣化,期不奉詔。

(《唐會要》三十八)

◎裴光庭

《全唐文》二百九十九有傳。

◇文武選人正月內十十團十十甲奏

文武選人,承前三月三十日始畢,比十十團十十甲已至夏末。

自今已後,並正月三十日內十十團十十甲,二月內畢。

(《唐會要》七十一)

◎邢璹

璹,官四門助教,終鴻臚少卿,(見《唐書·王鉷傳》)

◇周易略例疏自序

王輔嗣《略例》,大則指一部之指歸,小則明六爻之得失,承乘逆順之理,應變情偽之端,用有行藏,辭有險易,觀之者可以經緯天地,探測鬼神,匡濟邦家,推辟咎悔。

雖人非上聖,亦近代一賢。

臣謹依其文,輒為註解,雖不足敷宏易道,庶幾有裨於教義,亦猶螢增輝於太十陽十,涓流助深於巨壑,臣之志也。

◎韋璞玉

璞玉,玄宗時人。

◇大唐故朝議郎京兆府功曹上柱國韋君墓誌銘(並序)

君諱希損,字又損,京兆杜陵人也。

□祖量,魏散騎常侍,生高祖瑗,隋十陽十武令;瑗生曾祖知□,□□建伯,勳領豳州剌史,生祖仁儉,儉早終;生考嗣業,皇□□世為蓬閣之秀。

君即秘書公第二子也。

少孤而元兄又歿,友於諸弟,鄉十十黨十十嘉焉。

學則不固主忠信,行有餘力而親仁。

□歲□□□馬遷之史,廿而冠,同先儒之經。

志家國子生擢第,補梁州城固主簿。

一命隨牒,不以臧否經懷;三載視人,豈與徒勞屑意。

秩滿,歷渭南、藍田二縣尉。

下車未幾,穆如清風。

時京尹河東薛公昶偉君之才,引為四部尉,□□萬年縣丞。

自西徂東,政不易□,台伯鼎相,誇能者久之。

□詔除京兆府功曹,士歎後時也。

嘗應制和蔡孚《偃松篇》曰:「大廈已成無所用,唯將獻壽答堯心。」

作者稱之,深以為遺賢雅刺矣。

由是不可得而求進,每推遭遇以遣機。

悲夫!君子道消,日月逝矣,終而為恨,其唯君乎?享年六十有三,開元七年八月九日,傾於新昌裡第之中堂。

先是,誡次子璞玉曰:「昔有虞氏瓦棺,夏後氏┼周,逮德下衰,以寶玉崇窆,浮侈蒿目,我不忍為也。

不諱之日,爾其志之。」

及渾金等鞠然在艱,罔知所從,乃只遵先訓,卜宅之□。

以開元八年歲躔庚申正月八日,奉神輿權安厝於城東南曲池裡,禮也。

櫬中唯貯紙筆古集六卷,設熬置銘。

其詞曰:

我祖哲兮,我君是繼。

小子各天兮,不孝於世。

松賈日已拱,尊猷十靡十翳兮。

(石刻。

《唐代墓誌彙編·開元九五》、《八瓊室金石補正》五十一)

◎賀知章

《全唐文》卷三百有傳。

◇東十陽十帖

近日東十陽十絕無書問,憂心何可言,想足下當盡能致。

(《汝帖》)

◇敬和帖

敬和在彼,尚未議前增耿耿。

(同上)

◇隔日帖

隔日不面,懸遲何極,計足下須人,兼具此等事勢,速令垂報也。

(同上)

◇事宜帖

以諸人不至,今日自當得□事宜,諸人何為不報也。

國老題。

(《寶真齋法書贊》五)

◎彭景宣

景宣,開元中人。

◇千佛崖造角記

開元十年太歲壬戌二月癸酉朔八日庚辰,滿弟子彭景宣奉為亡妣郭氏,敬造釋迦牟尼佛一龕。

願亡妣魂路,乘茲善根,千華台上,凝法十性十以生身;七覺法中,棹禪波百悟道。

見存大小,身康十力,九橫雲消,體披三堅,千災自散,上資有頂,下及無邊,同預勝因,俱登佛果。

(《金石苑》二)

◎盧兼十愛十

兼十愛十,開元中左內率府胄曹。

◇大唐故寧州豐義縣令鄭府君墓誌銘(並序)

滎十陽十鄭君諱十溫十球,字耀遠,洪源浚流,鼎門碩胄,固以煩煥,圖傳洋溢。

曾祖遜,隨鴻臚卿河南公。

祖福祥,皇唐州剌史。

父方喬,始州臨津縣令。

昭穆暉映,芝蘭芬馥,鹹迪俊業,不其休哉。

君十溫十恭好學,出言有章,貞白成一,立行無玷。

解褐虢州玉城縣丞,毗贊有倫,人吏胥悅。

時蠻方作梗,王師出誅,監軍御史元公欽君器能,相邀入幕。

克清夷落,韜弓飲至,君之策焉。

優制嘉之,轉蒲州汾十陰十尉,儀形關輔,損益絃歌。

秩滿,調補寧州豐義縣令,以膺十精十擇。

無事自理,示信不欺,子游不下堂,賈人歌來晚,儔君之政,無以加焉。

方將樹勤王家,勒保天府,彼蒼不 ,瘥瘵所纏,藥石何欺,靈佑斯爽。

以開元十四年七月廿九日終,享年五十有八。

才優命舛,沉屈下僚,隙駟不留,巖電易謝,人生到此,天道寧論。

君有昆曰十溫十琦,廊廟巨干,朝廷重寶,由禮部侍郎轉州剌史。

君詣兄所,憩息未行,哀哉禍臻於廨宇。

天倫之感,振古莫儔,即以其時柩遷於,以開元十五年七月廿七日,權窆於京兆府縣□福鄉原,禮也。

有子七人,皆十精十敏之士;兼,絳州翼城主簿;兼,汴州開封主簿;揆、充、收、孚、回等,並茹戚肌膚,沉痛創巨,纂夫懿德,寄我松槧。

予夙預姻親,曲承誘顧,士感知已,懷此無忘。

聊系情於斯文,庶有光於泉壤。

銘曰:

陘鎮巖巖,溱流湯湯。

展我之子,為龍為光。

有昆如珪,有子似璋。

家瘞其寶,國殲其良。

千秋萬歲,杳杳茫茫。

(石刻)

◎趙演

演,開元中飛烏縣主簿。

◇石亭記

蓋此石亭者,送別之地也。

昔漢國二陸,□郊□□風十流雨散,有追送之篇章,西□□果是分岐之祖餞。

何獨古之淒愴,今之□優乎?粵我縣寮丞,廣平宋元愻,主簿太□郭欽讓,尉博陵崔文邕,總括宏才,且安卑秩,承凋弊之俗,行輯寧之化,政能垂綬,聲輟調弦。

去來賓朋,不歡會於永日;遠近郊郭,惜悲離於一時。

供帳雖開,野亭多闕。

而乃春籍芳草,秋倚喬林,賦詩贈行,酌酒相勸,亦以別矣。

然崔子名族之秀美,干於事,適於時,爰憑巖崖,用省結構。

拓嵌巖以高敞,豁崆峒以傍開,種柳橫階,蒔蘭約砌,韶月則嬌花亂入,耩暑則新籐競垂,綠苔綴錢,紅癬織錦,俯伏十江十滸,編聯道周。

是以駐征蓋於浮雪,長鳴斑馬;握離杯於溝水,促轉飛鸚。

庶將來之吾賢,知有作之明悊,式刊古石,永烈聲徽。

是時開元十有八年冬,星回大荒,落月應大呂,朔臨甲乙,日御戊辰,前飛烏縣主簿趙演詞也。

(石刻。

《四川歷代碑刻》收拓本)

【附】碑左銘文:前銅山縣主簿郭延強書。

五言·千秋亭詠並序

朝散郎行梓州銅山縣尉、博陵崔文邕。

此千秋亭者,邕草創也。

故得詞人刊其不朽,自茲作古,仍勒是詩,客歌郢中,庶有同唱者矣。

飲餞憑何地,依巖辟此亭。

玉十江十摽勝託,石壁效題銘。

秋染籐宜紫,春圖柳十愛十青。

樽來是離酌,皆為送歸情。

開元十九年歲次辛未五月五日

◎張願

願,襄十陽十人。

柬之之孫。

開元中駕部郎中。

◇唐故秀士張君墓誌(並序)

君諱點,字子敬,其先范十陽十方城人也。

軒轅錫族,司空分派,繁衍光大,自北徂南。

九代祖貞,從西晉入東晉;六代祖榮,去西魏自南齊。

遷宦弈葉,因家樊沔。

祖漢十陽十郡王中書令柬之,佐命元勳,建封立廟,服器有具,子孫其昌。

父嶧,則王之第二子,君則王之第七孫。

渥窪躡足,有權奇也;丹十穴十綷羽,異騫翥也。

學詩學禮,舞象舞簽,克孝克十溫十,日肅日厚。

成童未冠,遘疾而終,誰與聰明,不假眉壽。

先天二年八月十六日,瘞於私第,時年十七。

開元廿一年十月十六日,改殯於安養縣西,先墳,禮也。

祖廟,祭也。

嗚呼哀哉!君之兄駕部郎中願,痛萼跗之不祿,悲涕泗之無從。

銘曰:

陟彼先塋,東西隧之。

伊何君子,左右位之。

備德,痛幽之。

棠棣之華,上春墜之。

(石刻)

◎崔無詖

無詖,開元中官中大夫守集州剌史上柱國。

本韋後外家,博陵舊望。

後為滎十陽十太守,死祿山之難。

《唐書》附《忠義·張介然傳》。

◇石龕像銘

像教流行,啟諸未萌。

爰施有相,用導無生。

其體至淨,其化唯平。

混之不濁,澄之不清。

得自內照,失在外營。

法十性十難睹,方假虛形。

喻筏之妙,為道之十精十。

惠燈分影,思廣其□。

慈心普濟,同歸此誠。

石劫縱滅,金容未傾。

將來遇者,善念恆盈。

萬歲之後,魂依勝庭。

世之英達,當鑒徽□。

(《金石苑》二)

◎韋濟

濟,開元末恆州剌史。

(按此當為宰相嗣立子,兩《唐書》均附《韋思謙傳》)

◇白鹿泉神君祠碑

〔恆州剌史韋濟文·峘岳山人裴抗書·恆州參軍原諒監勒〕

粵泉之由來尚矣,蓋不知其古始焉。

故老相傳,或言漢將韓信,東下趙,涉井陘,壁於崢嶸,軍用渴絕,俄有白鹿袍地,飛泉出焉,百萬之師,壹朝以濟。

永徽中,邑尉皇甫哲導泉自陘口,東注郛落四十餘里,餘波入於滹沱,屯雲行雨,膏凝脈散,優渥浸十潤,所蒙藎多。

開元□亥歲日在東井,自春不雨,至於是月。

濟肅承嘉命,有事名山,齋宿泉源,靜恭旁禱,神必響答,靈液□□,嘉苗來蘇,歲以穰熟。

夫後造化而出,奇功也;活三軍之眾,立勳也;廣利百姓,善化也;施不違素,善信也;非夫聖估旁通,坎靈潛發,實能邁種於德,左右犁入若茲者乎?宜蒙法食,昭著祠典。

而荒涼苔石,埋穢榛蕪,歷代彌年,莫之旌賞,碑板無紀,堂象缺然,非所謂無德不酬,有功必祀。

乃命縣屬,率徹俸錢,掃除林轆,修創庭廟。

吏人欣願,不日而成,兼旁構數亭,以休神憩侶,因石為室,即山取材,□□以茨,不皮不斬。

爾乃面大道,臨長亭,襟西晉,合欱東溟,半二縣之封疆,束百會之車馬,重巖屏繞,連池珠沸,奫淪洞澈,蔥青霠蔚,澄漪冰寒,華清露味。

於是游閒鄉族,仁智名儒,轂擊肩摩,郁撓十婬十裔,感靈泉之舊哉,忻厥命之惟新,或篤言乎令節,或祈谷乎農辰,吟詠嗟歎,彈弦鼓舞,去者思還,來者忘歸。

此裡仁之為美,實神君之所相也。

(以上碑十陽十)

時別駕滎十陽十鄭韜光、別駕汲郡尚景述、長史趙郡李晃、長史河東薛昭、司馬蘭陵蕭誠、司馬武功蘇曉、真定縣令柳令譽、鹿泉縣令竇欽望、井陘縣令於懷贊等,昌言而進曰:「夫建國設邦,分土畫野,必有名山大浸,靈境勝跡,綏鎮□□,□暉□望,耆舊載其風謠,頌歌其事。

若關西之昆池灞岸,洛南之梓澤龍門,□帝室之威神,嬉王城之風俗,既麗且康,不可得而議也。

其餘摽□□□,倒景重溟,金闕銀台,五明蓬萊,空傳方士之詞,莫在人間之世,又不可得□至□。

夫□會稽□□中,姑蘇之虎邱,成都之武擔,楚之□首,晉之晉□,皆俯帶廛□,□□煙月,名區列郡之特所,章著標絕者也。

總天下□□,配鹿泉□六矣。

是□子虛詫於烏有,東吳<口展>於西蜀,亦各尚其國風,誇其樂土,顧惟我郡,願無闕□,□伐石鑽銘,貽厥來裔。

其辭曰:車不得方軌兮井為關,輻□□晉兮東山□,□道駢闐兮往復還,巖祠咫尺兮泉謐閒。

碧□紅藻兮洞連彎,霞朝嵐夕兮□石顏。

停舉稅馬兮駐登攀,災祈穰答兮無□艱,宴康樂兮萬斯年。

開元二十有四年王春三月,鹿泉縣主簿楊景新監修池亭畢。

時司功參軍楊慎言、司法張慆、司士邱□、司倉□□誠、參軍□俊、參軍吉社、參軍長孫暩、參軍盧澤、恆十陽十軍總管元賢宰、教練使李喬、□城縣令柳浩、石邑縣令楊承慶、九門縣□王慶、靈壽縣令朱昂、房山縣令魯拱庭、真定縣丞姚□、主簿張惟肅、尉王靈仙、尉藺慶、尉王老言、鹿泉縣□□□客、尉□光朝、井陘縣丞姚懷□、主簿周仲□、尉司徒惟良、石邑縣尉史凜然等,群公畢會,□□乎建碑。

故勒諸其名,用昭不朽矣。

(石刻。

《八瓊室金石補正》五十五)

◎孟修已

修已,開元中鄉貢明經。

◇本願寺羅尼經幢頌

佛頂尊勝羅尼經者,(缺)其經儀鳳之歲發跡波斯,(缺)之重譴,消生死之泥林,(缺)者也。

原夫金軀演法,迦(缺)涅槃之相,故能不生不滅,(缺)手群迷之境,獨為先覺,(缺)楊惠敬、范什十毛十、面義仙、(缺)家國□□絕之□(缺)覺(缺)苑而(缺)財□□(缺)幢□□嚴之奇石,廣召(缺)遙臨千仞,類殊聞之雙居,(缺)寶符之秀岳,似接雞山,拒(缺)齡不朽,長存如在之容。

百(缺)芳列而為頌云:

□此□(缺)為□□台安坐,蓮花養神,(缺)識,鹹歸至真。

大唐開元九年歲次辛酉。

(《常山貞石志》八)

◎崔文邕

文邕,博陵人。

開元中官梓州銅山縣尉。

◇千秋亭詠序

此千秋亭者,邕草創也。

故得詞人刊其不朽,自茲作古,仍勒是詩。

客過郢中,庶有同唱者矣。

(《金石苑》二)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唐文拾遺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