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拾遺》卷三十八:◇魏博韓簡侍中一自黃巾北侵,翠輦西幸,蝗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唐文拾遺》卷三十八

唐文拾遺

卷三十八

◎崔致遠(五)

◇魏博韓簡侍中

一自黃巾北侵,翠輦西幸,蝗無避境,蟻已壞堤,內撫宮闕之災,外結藩維之恥。

諸葛爽者豕食難飽,豺聲易驕,卻躡迷途,敢凌貴圉。

侍中手驅虎隊,心閱豹韜,一陣才施,三城遂復。

雄功始建,冊命俄臨,永為壯士之盛談,別作諸侯之美事。

某昨欲剖巢熏十穴十,久為淬甲勵兵,及出師徒,又蒙詔旨,且令利權山海,鎮壓十江十淮,一弭國仇,先資邦賦。

然其奈夜眠軍幕,霜橫枕上之戈;曉掛戎衣,雷吼匣中之劍。

終願親揚勇略,靜滅兇徒,伏惟鑒察。

◇鄂州崔紹大夫

遠蒙仁私,特示表稿,其於歎仰,無以喻陳。

某夙練戎韜,願裨王略,不愧於管天錐地,猶勤於撮壤導涓。

遂敢累貢忠誠,冀回聖鑒,儻或六龍下峽,豈同五馬渡十江十。

中朝之禮樂無虧,下武之功猷斯在。

果蒙大夫惠於宗族,贊以表章,過垂華袞之褒。

益睹彩毫之妙。

古詩云:「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

今日知音,幸遇之矣。

然榮示中媲茂弘之德業,齊越石之機謀,自顧瑣才,何當虛譽?今則王導清望,已推於首座相公;劉琨至誠,亦付於襄十陽十僕射。

必期英鑒,永察愚衷云云。

◇考功蔣泳郎中

特勞專介,忽辱榮緘,過垂軒冕之褒,永置巾箱之寶,實慚彼已,豈敢當仁。

郎中學士暫避艱時,偶勞僑跡,今者官清司績,職峻集仙。

麟趾殿中,久侍驂鸞之客;螭頭階上,則親吐鳳之才。

豈唯舉四善之十精十詳,蓋必備九重之顧問。

鋪陳組繡,演暢絲綸,則也虞夏商周之書,重行聖代;蕭曹魏邴之位,更屬何人?詎可守三徑之寂寥,慮千山之險阻。

許垂訪別,專冀祗迎,伏惟眷私,幸賜鑒察。

◇前泗州鄭廉常侍

竊以寇戎未殄,士卒多驕,凡曰郡侯,實難政理。

縱得上和下睦,猶為朝是夕非。

況福乃儻來,禍惟不測,但無慚於屋漏,亦何累於國恩。

然而常侍蓋切奉公,匪疏撫士,雖雲驚擾,終免侵傷,有以見為政無私,當仁有裕。

伏承已離泗水,始及淮山,捧閱來緘,撝謙往咎,其於瞻仰,十胡十可弭忘?然則郡守懸魚,既繼古人之節;塞翁喪馬,可寬達士之懷云云。

◇新羅探候使樸仁范員外

忽奉公狀,備睹忠誠,慰愜欽依,但增衷抱。

員外芳含雞樹,秀稟鰲山,來登天上之金牌,桂分高影;去陟日邊之粉署,蘭吐餘香。

今者仰戀聖朝,遠銜王命,捧琛執贄,棧險航深,能獻款於表章,欲致誠於官守。

雖無奉使,難在此時,九州之侯伯傾心,萬國之臣僚沮色。

幸來弊鎮,得接清規。

況奉貴國大王,特致書信相問。

將成美事,不惜直言。

儻員外止到淮壖,卻歸海徼,縱得上陳有理,其如外議難防,無念東還,決為西笑。

聖主方深倚望,賢王佇荷十寵十榮,道路亦通,舟舡無壅,勿移素志,勉赴遠行。

峽中寇戎或聚或散,此亦專令防援,秘應免致驚憂。

且過郁蒸,可謀征邁,館中有闕,幸垂示之。

所來探候事,已令錄表申奏,敬惟鑒察。

◇蕭遘相公

某累貢靖章,請議巡幸,忠誠屢罄,宸眷未回。

冀保始終,再陳利害,匪望河十陽十之狩,願迎汾水之遊。

竊以諸道賦輿,皆遵峽路,多是{既}五致一,蓋已萬水千山,後綱不繼前綱,所貢不如所費。

況近者西從蜀國,南至荊門,似有微災,恐遺巨患。

忽若草冠侵據,十江十陵阻艱,則榛梗既多,苞茅莫入,或更蠻戎伺隙,必令越巂勞兵。

避柱觸楹,防微可誡;行舟墜劍,執滯固難。

某以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主,遂陳狂瞽,遠黷聖聰。

唯望略泛龍舟,暫遷鳳裡,庶使九州修貢,不愆任土之宜;四海歸仁,盡遂朝天之望。

且賊巢凶狂聚眾,穢黷經時,縱能早覆妖巢,豈可使回法駕。

淮南乃寰中裕富,閫外名高,喻以金甌,永無釁缺;比於玉壘,實異繁華。

伏惟相公居注意之朝,處沃心之位。

周成王之卜洛,始托姬公;晉元帝之渡十江十,終資仲父。

早申決議,仰贊宸衷,能成可久之規,益表無私之德。

某頃在西川制置,及於南詔通和,雖為先察於微,豈欲驟稱其伐。

但緣相公皆垂目驗,不敢面欺,則今日荊蜀災星,未能退捨;吳楚福地,實可遷都。

事歸從權,化資垂拱,永致一家之理,必輸萬里之誠。

某言不近誣,志唯遠慮,非奪日官之業,冀垂天子之恩。

幸望國僑,無譏裨灶。

謹已具表陳請訖,伏惟云云。

◇第二

伏以物忌太盛,器滿必傾,自古有言,至今為誡。

苟或不能知止,但欲貪榮,則有折鼎足之虞,炊劍頭之險。

某每念遭逢聖運,紹續舊勳,北定羌戎,南征蠻蜒,東降齊盜,西建蜀城,高提三尺之權,粗展四方之志。

然自煙塵聚孽,原野宿兵。

曾無敦閱之全材,先叨統帥;詎有縱橫之令策,兼領利權。

而乃不能首唱義聲,身先銳旅,戮奔鯨於海澤,逐猘犬於秦關,遽及火熾祠篝,塵驚御輦,遠聆巡幸,便議征行。

但以每當誓眾之時,即奉止軍之詔,雖自始終勵節,其如進退失圖,華元興城者之謳,子產致國人之謗。

乃有浙侯構隙,沛將加兵,三年已來,二憾不釋,蜩螗競噪,蚌鷸相譏,厚誣而巧弄舌端,顯奏而亂搖心曲,求刺舡而不暇,想投杼以難逃。

伏賴相公照以秦台,調之伊鼎,察邾公之愬鄭伯,解晉帝之疑石苞,免掛刑章,尚縻十寵十秩。

既蒙明洗,誠合淬磨,更修克己之心,永竭勤王之力。

直以松筠不改,雖自保於堅貞;蒲柳先秋,遽已傷於衰暮。

筋骸漸憊,志氣潛摧,縱十欲自強,終憂不逮。

今者幸遇上京已復,大駕則回,麟斗龍吟,固息興妖之慮;放牛歸馬,實迎偃武之期。

某也既在清時,誠為棄物;況縈沉痼,深負壯圖。

攬鏡無憀,投簪是念。

豈慕祈奚請老,尚處冗員;唯思范蠡十愛十閒,得行素意。

乞解所職,自卜為宜。

伏惟相公選士惟賢,退人以禮,俯矜羸劣,特賜允從。

雖慚未遂報恩,免更久為十十屍十十祿。

仰干陶冶,敬托箋毫,始知調急聲哀,唯愧詞窮理盡。

伏惟俯賜恩鑒。

◇田軍容

某慚無術略,久竊十寵十榮,提漢法之重權,陟秦官之極品,莫申展效,何贖貪叨。

況自寇盜奔侵,京都陷覆,久守咽喉之寄,不成毫髮之功。

雖兵十柄十既多,固難措手;而君恩未報,實切靦顏。

況乃室怒潛興,鄰仇競起,陸遜徒稱其佳吏,崔暹終撼於癡人,顯奏相誣,多言可畏。

幸蒙軍容推心庇護,極力保持,雖遭貝錦之詞,免陷識羅之罪。

祗合以戀軒思幄,榮蹇磨鉛,畢命為期,在公無倦。

但緣攝生罕妙,從役久勤,齒發既衰,十精十神亦耗。

少私寡慾,敢言君子者乎;多病十愛十閒,方謂古人是也。

智力不可強進,十寵十章不可濫行,實覺妨賢,只宜求退。

今者肅清鳳闕,撲滅梟巢,橐弓矢以銷兵,永除戎備;垂衣裳而致理,廣任賢才。

如某者,寒灰罷燃,眢井誰顧。

往歲之南征北伐,雖忝當仁;此時之十十屍十十祿素餐,逾慚非據。

既失行驅十乘,豈能臥護六軍。

輒貢表章,懇辭爵位。

伏惟軍容察以有犯無隱之義,難進易退之規,仰贊帝俞,俯從愚願。

敢有脅肩諂笑,固無沒齒怨言,幸逢四海之昇平,願指一丘而養老。

干黷清德,兢惕實深,伏惟云云。

◇都統王令公賀冬

伏以律管潛吹,星躔改候;觀台望瑞,雲物呈祥。

伏惟令公每布祥雲,常懸十愛十日。

三軍彉弩,挾楚纊以忘寒;五夜枕戈,擁孫衾而達曙。

必資景福,早建殊功,雅當肅殺之時,便遂計除之勢。

四方聳耳,佇聆大捷之音;萬眾傾心,永致中興之運。

某末由陳賀,但切禱祈。

◇浙西周寶司空

伏以禮慶履長,傳標視朔,夷夏契混同之運,乾坤葉十十交十十泰之期。

伏惟司空相公浙水流恩,吳山變俗。

既睹趙衰之日,永洽物情;願親傅說之星,早環帝座。

未由拜賀,但切禱祈云云。

◇前宣歙裴虔余尚書

伏以禮稱迎日,傳載書雲,當寰中賀聖之辰,是水外寢兵之際。

宜陳善祝,仰薦殊祥。

伏惟尚書政報褰帷,慶資十溫十席,己捧征黃之詔,固諧夢說之期。

人仰板輿,羨老萊之榮養;帝留金鼎,待伊尹之來調。

某雖戎律拘身,而清規在想,末由拜賀,但切禱祈。

◇幽州李可舉太保

碾玉排方腰帶壹條並金魚袋壹枚、金花銀合盛重一百六十兩。

右件腰帶,體資廉潤,功就琢磨,雖慚鄂阪之金,稍勝延陵之縞。

珪璋比德,宜親佩劍之腰;霜雪呈華,願近生松之腹。

動則金章躍鯉,靜乃寶匣盤龍,既當屈以求伸,唯望服之無斁。

謹專寄獻,遠表依攀,伏惟恩私,特垂檢納。

銀結條燈籠一枚(承燈盞白盛荷葉一,漆木匣盛,金銅鎖瑜並全)。

金花平脫銀裝硯台一具(垂鈉香囊五枚,漆木匣盛,金銅鎖瑜全具)。

金花平脫銀裝硯匣並硯幾一具(銀硯水瓶等四事,硯幾在第二匣內)。

右伏以持異物而奉異人,嘗聆斯語;覽遠書而愧遠客,亦驗古詩。

志常切於攀鴻,事不慚於獻鵠,每逢珍玩,則系懇誠。

前件燈籠、硯台等,鑄鑠成功,披砂潤色,運巧而靈絲綴藻,標奇而霞蕊雕華,高懸謂雲蓋凌風,遙視疑露盤含日。

龍膏豹髓,偏宜卜夜於歡筵;鳳筆鵝箋,亦可依仁於末席。

加以謝囊分掛,孔硯深藏,虛心而只待含香,蘊器而終能處默。

是敢征美言於舉燭,寄微慊於濡毫。

伏惟無思宋殿葛籠,僻敦儉約;或逞張池草聖,許近恩輝。

必可遠耀九光,深滋五色。

隔飛蛾而救物,仁化彌彰;研含麝以傳書,德馨增馥。

非無所採,粗有可觀,必望眷私,俯垂容納,幸甚云云。

金花陷銀拓裹合大小共三具。

銀接頭紅牙匙箸一十對。

犀乇子四隻,已上大合內盛。

銀裝茶碗四隻(在中合內盛)。

犀碟子二十片,在小合內,盛金花銀腳螺杯一隻。

右件匙莇、犀合、茶碗、螺杯等,雖愧金盤,粗勝棘匕。

鈿玫瑰之表異,固讓魏銘;詠玳瑁之標奇,敢征潘賦。

所貴者,煙排翠點,霞染纖條。

掌握增榮,不慮劉使君見失;指蹤任意,或希柳御史自攜。

況乃水族殊姿,天成雅器,永免蜘蛛寄跡,能將鸚鵡齊名。

稍謂珍奇,遠思寄獻。

伏惟靜籌帷幄,許接樽罍。

對郭隗於高台,深傾露液;遣甘需於仙闕,勝醉霞漿。

伏惟恩私,特賜檢納,幸甚云云。

織成紅錦繳壁兩條。

暖子錦三匹。

被錦兩匹。

西川羅夾纈二十匹。

真紅地絹夾纈八十匹。

右件繳壁、錦、纈等,龜城傳樣,鳳杼成功,張廣幅而宛見虹舒,迭綵繒而免慚鮫織。

雖五十里之誇步障,則難可爭光;而四十匹之制戎衣,則或堪入用。

亦冀備會稽守晝行之服,換平津侯夜寐之衾。

不咎輕微,特垂容納,干浼斯甚,兢慚實多云云。

《安南開海路圖》一面。

《西川羅城圖》一面,並八幅紫綾綠。

右竊以事畏人知,功慚自衒。

孟側奔殿,終著美於魯論;卻至驟稱,果興譏於晉乘。

妍蚩可鑒,今古何殊。

頃者銅柱南標,金墉西建,開八百里之險路,則雲將驅石,雷師劈山;築四十里之新城,則水神滲泉,地媼供土。

蓋乃感忠誠於上鑒,標壯觀於外藩,敢言簡在帝心,實匪率由人力。

今則八蠻歸化,萬乘省方,既能有備無虞,亦所當仁不讓。

去年嘗傳雅旨,欲覽微功,乃征於墨妙筆十精十,遍寫彼長途峻壘,宛如縮地,不止移山。

遠遣寄呈,略希展閱。

必謂桂十陽十衛颯,誠瑣瑣焉;亦知蜀國張儀,是區區者。

恃深眷而不拘小節,激壯圖而無訝大言。

伏惟云云。

◇徐泗時司空

物色。

右伏經縞帶紵衣,魯史乃先其所出;投桃報李,周詩用表於相知。

永言沼沚之十毛十,豈讓琅玕之寶,蓋防闕禮,只貴申誠。

前件物等,雖曰土宜,亦由波及,實慚華麗,況至鮮微。

難把八行,盡寫傳心之語;唯憑一介,聊陳藉手之儀。

伏惟眷私,特賜檢納云云。

◇田令孜軍容送器物

右竊以氣曀未銷,道途尚梗,久乖專信,略達微誠,每憂於遠莫致之,不敢以多為貴者。

前件器物,貨非難得,器實易盈,雖慚鏐銑之名,願接樽罍之列,輒將寄獻,遠表依攀。

伏望無掛意於四知,幸流恩於一諾,特垂容納云云。

◇振武赫連鐸尚書謝馬狗

右特蒙眷知,遠有惠繼,無庾亮的顱之害,有陸機黃耳之能,敢謂備於左牽右牽,實為酬於執勒執紲。

寧唯致遠,況解防十奸十。

既驅榮之有期,固指蹤而無失。

仰承重貺,倍荷殊私,未有報酬,益多愧悚,伏惟云云。

◇幽州李可舉大王

青氈帳一口、金銅裝鉸具。

右伏蒙恩私,特賜惠賚,委之專介,衛以壯夫,遙陟危途,得張官舍。

不假棟樑十十交十十搆,能令戶牖全開,出觀則一朵蓮峰,入玩則千重錦十浪十,加以頂標曉日,額展晨霞,靜吟而筠箔搖風,俯視而地衣鋪雪,舒捲皆成其壯觀,行藏永佩於深仁,莫不炫沙漠之奇模,駭十江十淮之眾聽。

臥龍竊譽,固當高枕無憂;虜豹成功,必可運籌決勝。

唯期克捷,全賴庇庥,荷戴所深,啟陳何及。

伏惟云云。

◇檄黃巢書

廣明二年七月八日,諸道都統檢校太尉高某告黃巢:

夫守正修常曰道,臨危制變曰權;智者成之於順時,愚者敗之於逆理。

然則雖百年系命,生死難期,而萬事主心,是非可辨。

今我以王師則有征無戰,軍政則先惠後誅,將期克復上京,固且敷陳大信。

敬承善論,用戢十奸十謀。

且汝素是遐氓,驟為勍敵。

偶因乘勢,輒敢亂常,遂乃包藏禍心,竊弄神器,侵凌城闕,穢黷宮闈,既當罪極滔天,必見敗深塗地。

噫!唐虞已降,苗扈弗賓,無良無賴之徒,不義不忠之輩,爾曹所作,何代而無?遠則有劉曜、王敦,覬覦晉室;近則有祿山、朱泚,吠噪皇家。

彼皆或手握強兵,或身居重任,叱吒則雷奔電走,喧呼則霧塞煙橫,然猶暫逞十奸十圖,終殲丑類。

日輪闊輾,豈縱妖氛;天網高懸,必除凶族。

況汝出自閭閻之末,起於垅畝之間,以焚劫為良謨,以殺傷為急務,有大愆可以擢發,無小善可以贖身。

不唯天下之人,皆思顯戮;抑亦地中之鬼,已議十陰十誅。

縱饒假氣遊魂,早合亡神奪魄。

凡為人事,莫若自知,吾不妄言,汝須審聽。

比者我國家德深含垢,恩重棄瑕,授爾節旄,寄爾方鎮,爾猶自揚鴆毒,不斂梟聲,動則嚙人,行唯吠主。

乃至身負玄化,兵纏紫微,公侯則奔竄危途,警蹕則巡遊遠地。

不能早歸德義,但養頑凶,斯則聖上於汝有赦罪之恩,汝則於國有辜恩之罪,必當死亡無日,何不畏懼於天。

況周鼎非發問之端,漢宮豈偷安之所,不知爾意,終欲奚為?汝不聽乎《道德經》云:「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又不聽乎《春秋》傳曰:「天之假助不善,非祚之也,厚其兇惡而降之罰。」

今汝藏十奸十匿暴,惡積禍盈,危以自安,迷而不復。

所謂燕巢幕上,漫恣騫飛;魚戲鼎中,即看爝爛。

我緝熙雄略,糾合諸軍,猛將雲飛,勇士雨集。

高旌大旆,圍將楚塞之風;戰艦樓舡,塞斷吳十江十之十浪十。

陶太尉銳於破敵,楊司空嚴可稱神,旁眺八維,橫行萬里。

既謂廣張烈火,爇彼鴻十毛十;何殊高舉泰山,壓具鳥十卵十。

即日金神御節,水伯迎師,商風助肅殺之威,晨露滌昏煩之氣,波濤既息,道路即通。

當解纜於石頭,孫權後殿;佇落帆於峴首,杜預前驅。

收復京都,剋期旬朔。

但以好生惡殺,上帝深仁;屈法申恩,大朝令典。

討官賊者不懷私忿,諭迷途者固在直言,飛吾折簡之詞,解爾倒懸之急。

汝其無成膠柱,早學見機,善自為謀,過而能改。

若願分茅列土,開國承家,免身首之橫分,得功名之卓立,無取信於面友,可傳榮於耳孫。

此非兒女子所知,實乃大丈夫之事。

早須相報,無用見疑。

我命戴皇天,信資白水,必須言發響應,不可恩多怨深。

或若狂走所牽,酣眠未寤,猶將拒轍,固欲守株。

則乃批熊拉豹之師,一麾撲滅;烏合鴟張之眾,四散分飛。

身為齊斧之膏,骨作戎車之粉,妻兒被戮,宗族見誅,想當燃腹之時,必恐噬臍不及。

爾須酌量進退,分別否臧,與其叛而滅亡,曷若順而榮貴。

但所望者,必能致之。

勉尋壯士之規,立期豹變;無執愚夫之慮,坐守狐疑。

某告。

◇招趙璋書

都統太尉馳問趙璋:古人有言曰:「大廈成而燕雀相賀,湯沐具而蟣虱相弔。」

審其賀之與吊,由彼依之與違。

且爾同惡相成,異謀斯搆,遽為犯順,尚收偷安。

今我水陸征軍,天人助信,久審風雲之會,遠揚雷電之威,即當行展豹韜,立擒梟帥,克取城闕,靜剷煙塵。

想計爾曹,具知吾意。

但以先春而後秋者天之道,重賞而輕罰者君之恩,遂乃馳吾咫尺之書,問爾方寸之事。

爾等依憑大憝,猾亂中朝,罪已貫盈,理須誅剪。

然若黃巢狠十性十能改,雄心自新,望其國封,建彼家社,勳業可超今邁古,恩榮可付子傳孫。

必為致之,速相報也。

如或螗螂努臂,猰貐磨牙,輒欲拒張,必當撲滅。

爾須審詳至理,勸誘元兇。

欲令天下知名,早申忠節;奈何草間求活,終作叛徒。

況居成算之中,即在覆巢之下,死生有命,禍福無門,唯審是非,可知成敗。

所謂燕雀相賀,蟣虱相弔,實在於知與不知,順與不順。

良時易失,嘉會難逢,生為有害之人,死作無知之鬼,深可恥也,深可痛也!勉惟去就,早副指蹤。

悉之。

◇告報諸道會兵書

中和二年五月十二日,具銜某謹告某州府節度使:逆賊黃巢,自亂天常,亟移得律,縱使擢其賈發,詰罪難窮;未能舂彼狄喉,稔十奸十斯極。

神誅可俟,鬼怪何憑?而敢鴟張鳳城,熊據龍闕。

至於五尺童子,猶欲請纓;況在四方諸侯,忍為投袂。

偶屬朝廷密施廣畫,先倚甸侯,不勞十道征驅,必謂一麾蕩定。

豈料軍令雖殊於兒戲,將名莫驗於童謠,未暇搴旗,旋聆反旆,遂使犬猶狂吠,猿不驚號,徒招玩寇之譏,孰擅弭兵之譽。

聖上暫飛日馭,親省風謠。

蔭暍行恩,睿慮則雖勞罪己;慕膻結望,群情則卻怨後予。

然而自幸龜城,久停鑾輅,秦雲遠隔,蜀柳再芳。

每興霜露之懷,聖情可想;未滅煙塵之患,臣節何安?

某去年羽檄先馳,牙璋後舉,唱義聲於遐邇,養勇氣於偏裨。

於是廣徵陶侃之舡,久握辛毗之鉞,畫鷁齊飛於雪十浪十,檣烏高轉於煙空。

必欲帆張曉風,旗侵夜月,才離楚岸,便到漢十江十,直驅背水之師,永破滔天之孽。

而乃未施豹略,頻降鳳書,已知諸道進軍,不許遠藩離任。

詔旨云:「為朕全吳越之地,遣朕無東南之憂。」

是以再閱綸音,遂回組甲,蓋乃仰遵帝命,固非敢緩師期。

今則萬里專征,誰能奮翼;三年縱敵,尚許磨牙。

賊巢雖戲鼎中,已居機上。

掘尾狗子,輒曾發狂;斷頭將軍,難可釋怒。

某幸忝握兵之要,固當仗義而行。

近奉詔條,遍征戎旅,一呼巡屬,四集驍雄,不唯被練三千,實有控弦十萬。

已取今月十八日,部領兵士,發離本鎮,必得直趨汴道,逕入潼關,立剷梟巢,去迎鑾駕,引舜風之無外,睹漢日之再中。

況都統王令公暗運智機,別十操十戎十柄十,已提勁卒,即屐奇功,足可相應軍謀,共興王略。

諸道自從賊盛,皆峻官榮。

況為食土之十毛十,盡思效命;矧乃荷天之十寵十,豈合安身?且大丈夫之在世也壯氣難申。

良時易失,苟或美事讓他人之手,殊恩負聖主之心,則莫測肺肝,何施面目?固應各勤訓練,同願誅鋤,瞻帝輦而魂飛,擁戎軒而眥裂。

早看行色,勿懷兒女之悲;須把戰勳,永作子孫之福。

謹告。

◇告報諸道征促綱運書

謹告某州節度使:夫忠於國者,無以家為。

是故漢代微臣,有傾產助邊之請;魏朝烈士,有舉宗陳力之言。

況乃邊寄榮身,兵符在手,遇大朝之多難,見上宰之董戎,而不能役致泛舟,令行挈畚,使戰士猶多饑色,將軍未獻捷書,但忝分憂,實為忍恥。

某昨從中夏,再集大軍,不慚素飽之名,已誓無嘩之眾。

仍差都押衙韓汶,先繼金帛百萬匹,救接都統令公軍前。

既裝運舡,將扣飛楫,言遵汴道,逕指圃田,必值徐戎,來侵淮口,扼斷河路,攻圍郡城。

近者又擁兇徒,直衝近境,敢憑蝟結,欲恣鯨吞。

當道既見阻艱,暫須停駐,遂乃揀征驍勇,往討頑凶。

佇靜封疆,便登道路,必可豁通綱運,廣備供輸。

行稱東道主人,非無意也,立斬南十陽十太守,竊有志焉。

諸道久荷深恩,各居重任,縱以家門寶貨,猶合贍軍;況將州縣賦輿,豈宜壅利?其宣武、忠武、天平、昭義、泰寧、平盧、河十陽十等道,盡發雄師,鹹從統命,其依饋運,各已通流。

其浙東、浙西、宣州、十江十西、鄂州、荊南、湖南、嶺南、福建等道,今欲逾年,未聆發運,若由水路,須入汴河,如此稽留,何因濟集?必計杜畿美化,遍得人心;任峻奇謀,兼施兵力。

速請同勤饋輦,繼發網舡,齊至都統軍前,早期收復京闕。

其徐州實為國蠹,豈止鄰讎,蓋以天暫容十奸十,地猶聚慝。

昔為龐勳叛亂,早合瀦宮;昨因時溥猖狂,更宜塗地。

偶屬朝廷未誅大憝,不問小瑕,貴悅軍情,驟加爵賞,而乃時溥罔遵詔旨,尚構十奸十謀,去年曾犯淮山,今夏又侵泗水,乃作黃巢外應,久妨諸道進軍。

先須剷當路之豺狼,後可殄壞堤之螻蟻。

冀使隋皇新路,楊柳含十春;無令漢祖舊鄉,荊榛撲地。

凡承十寵十寄,共察忠誠。

謹告。

◇答浙西周司空書

某白:忽覽來示,驚憤雨深,是何見事之乖,如此發言之過。

且趙公約者,背軍逃走,行怙追擒,遽投跡於貴藩,遂偷生於逋藪。

今則異端斯構,細作為名,若能懷上士之心,豈可信下人之口,譚何容易,事不酌量。

來示云:「位極上公,權尊都統,別興異見,遽起他謀,以何悔尤,欲為燒劫。」

此乃稍殊雅責,僅涉穢詞。

鼠尚有皮,蓋譏無禮;駟難及舌,亦誡慎言。

豈是不為虐兮,誠非所可道也。

司空晚歲,縱不以學識為長;從事雋才,亦合以智謀相贊。

虛成啗飯,難望和羹,未諭是非,須陳本末,具標五信,無貯一疑。

且此三世立功,無非報國;四方出鎮,曾不安家。

身持將相之權,手握恩威之十柄十,豈獨撫淮邊之俗,終期安海內之人。

方切緝綏,何言侵伐?其可信而不合疑者一也。

況今黃巾尚熾,翠輦未歸,方驅貔虎之師,欲破豺狼之窟。

遠離弊鎮,深托善鄰,臨危而猶冀依憑,守靜而更除損害。

其可信而不合疑者二也。

司空早聯中外,永保初終,言既馥於芝蘭,十操十彌貞於松桂。

曾無釁隙,每有音書,偏深魯衛之情,永絕張陳之事。

其可信而不合疑者三也。

浙西始為十十交十十代,未得多時,陶公之官柳誰移,召伯之遺棠不讓。

至於賊壘,猶將信義招降;況是舊藩,豈以兵戎侵十逼十。

其可信而不合疑者四也。

昨自師過十江十浦,令肅雪霜,軍門則擊柝夜嚴,行路則銜枚晝靜。

豈有任從海則登舫,趙公約則隔簾,通報既不難為,指麾又何易得?直至上流嘉客,不瑕接迎;是何下等健兒,敢來親近。

其可信而不合疑者五也。

粗申大較,可察中心,何乃憑叛卒之讒詞,失賢人之事體。

以此陳奏聖主,以此傳告諸侯,非我無辭,是誰有過?細審來旨,莫測貴懷。

為當老耄所侵,末年多變;為復狂迷偶作,忠節遽乖。

夫耳不辨五聲曰聾,目不分五采曰昧。

司空久當重寄,已謂元臣,因何妄發莠言,或似自懷蓬十性十。

不知彭十寵十,此時有按劍之疑;卻恐廉頗,他日無負荊之處。

噫!將帥則空榮列土,君王則尚遠蒙塵,更無匡復之誠,唯有猜嫌之事,祗隔一條水脈,便興萬種風言。

必計心虛,遂成口實。

大凡獻酬以禮,來往為書,理失其中,事生非小,且須審諦,勿恣豪強。

於此難盡私誠,其他備載公牒,無遺後悔,並棄前功。

某白。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唐文拾遺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