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拾遺》卷二十八:全泰,敬宗時承務郎,攝易州滿城令。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唐文拾遺》卷二十八

唐文拾遺

卷二十八

◎趙全泰

全泰,敬宗時承務郎,攝易州滿城令。

◇唐承務郎前試左武衛兵曹參軍攝易州滿城縣令趙全泰妻沛郡武氏墓記

夫人姓武,常山真定人也。

其先宋武公後,遷沛郡,流芳散莽,得地皆榮。

祖顏,皇趙州司馬;父諫,皇冀州司倉參軍;簪冕承家,琳琅繼世。

夫人即司倉之幼女也。

恭守先訓,為婦柔和,內撫遺孤,外睦親眷。

其於孝行,難以具陳。

以寶歷元年七月廿一日卒於定州深澤縣之官舍,享年卌有六。

嗚呼哀哉!有兒女五人,牆雉相次,哀號一絕,悲感四鄰。

即以其年十月十六日遷窆於定州西南五里新樂縣仁義鄉之原,祔於先塋,禮也。

全泰官移此州,才余一月,旋聞疾困,醫禱無征,顧命之時,後事無托,關河阻遠,奔赴不及,痛一朝而永隔重泉,感平生而撫棺慟哭。

慮陵谷變遷,刻石紀其年代也。

(《常山貞石志》十)

◎符載

《全唐文》六百八十八有傳。

◇亡妻李氏墓誌銘(並序)

夫人姓李氏,其流派出於天漢之一枝矣。

衛尉卿升之孫,吏部尚書之堂侄孫,心州刺史逞之女。

凡婦之柔嘉茂淑,組紃應對之事,夫人備有焉。

加以敬恭長上,誘納卑孺,情禮周洽,六姻睦然,風韻孤遠,不嬰常態。

中饋酒食外,彈雅琴,詠古詩,鄙人褊吝,十陰十有輔助。

不幸夭落,春秋三十六,以貞元十一年三月十二日疾雜於尋十陽十。

是年四月廿一日,權窆於德化鄉之北嶺。

元和七年八月七日,載上天降禍,薦丁釁罰,扶護靈櫬,歸於鳳翔,因得啟發,袝於皇先姑之側,禮也。

嗚呼!生展於敬養,歿葬於舊鄉,上不愧於三光,下不畏於九泉,可謂始終婦道,無罪悔矣。

男曰匡儒,女曰上清子,攀號不逮,哀纏茶蓼弘農楊夫人育之於顧復,訓之於教義,幾乎成立,莫知所自,庶足以慰幽魂焉。

銘曰:

浮十江十溯漢歸舊鄉,己方甲十穴十掩玄堂,千秋萬歲安未央。

(石刻)

◎薛存誠

《全唐文》六百九十三有傳。

◇御史推勘不限東西奏

當司應受事推勘等,台中舊例,及興元元年十月四日御史大夫崔縱重奏,取侍御史、殿中侍御史各二人,共成四推,猶以東西推為名。

又各分京城諸司及道州府,為東西之限。

只日則台院受事,雙日則殿院受事,其中一人有故,則同推便知者。

伏以所分諸司及府州,為限己定,事若並至,無例均分。

劇者則推鞫難十精十,閒者則吏能莫試。

今請不以東西為限,亦不以取只日、雙日受事,但請依舊請四推,御史令輪環受事,週而復始。

如此則才用俱展,勞逸必均。

其餘應緣推事,須有約勒,若一一聞奏,慮煩聖聽。

敕下後,請隨事條流。

(《唐會要》六十二)

◎薛平

《全唐文》六百九十三有傳。

◇禁掠賣新羅人口奏

應有海賊玄掠新羅良口,將到當管登、萊州界及緣海諸道,賣為十奴十婢者。

伏以新羅國雖是外夷,常稟正朔,朝貢不絕,與內地無殊。

其百姓良□等,常被海賊掠賣,於理實難。

先有制敕禁斷,緣當管久陷賊中,承前沿守法度。

自收復已來,道路無阻,遞相販鬻,其弊尤深。

伏乞特降明敕,起今已後,緣海諸道,應有上件賊玄賣新羅國良人等,一切禁斷。

請所在觀察使嚴加捉搦,如有違犯,便准法斷。

(《唐會要》八十六)

◎高元裕

《全唐文》六百九十四有傳。

◇丞郎拜食先牒台司奏

伏以近日丞郎以上官,未就食之前,時有稱疾,便請先出。

請自今合候對官遇延英開日,有事要與宰臣商量者,即請拜食後先出,仍事須前牒台司。

或年齒衰遲,不任每度就食者,量許三度仗下後先出。

其餘官不在此限。

如違,請每月終一度具名聞奏。

(《唐會要》二十五)

◎李夷簡

《全唐文》六百九十四有傳。

◇憲宗稱祖奏

王者祖有功,宗有德。

大行皇帝戡剪寇逆,累有武功,廟號合稱祖。

陛下宜當決在宸斷,無信齷齪書生也。

(《唐會要》十五)

◇彈奏舉選限內請朝參奏

准貞元十二年四月中丞王顏、元和元年三月中丞武元衡奏,兵部、吏部、禮部、侍郎官,每年舉選限內,不奉朝參。

又今年所造選格,不詳敕文,復請明日朝參,臣合彈奏。

(《唐會要》二十四)

◇訪察諸道不法奏

諸使諸州有兩稅外雜率,及違格敕不法事,請諸道鹽鐵轉運度支巡院訪察,狀報台司,以憑聞奏。

(《冊府》五百十六)

◎李紳

《全唐文》六百九十四有傳。

◇唐故試太常寺奉禮郎趙郡李府君墓誌文

府君諱繼,字興嗣,晉陵府君之長子,先夫人裴氏出也。

府君娶博陵崔緯之女。

君享壽六十一,以元和四年三□日終於常州無錫縣寓居,葬於□□□□之十陽十。

至十一年秋七月廿有□日,弟紳啟奉歸於長安白鹿原,陪袝伯父郫縣府君塋之後七十六步。

冬十一月庚寅,封樹卒事。

嗚呼!先兄有文學信義,不幸無位,天何不仁,又絕其嗣。

有二女,一已有行,其幼猶室。

嗚呼!紳遠自淮南赴秦□□呼天淚血,而東之諸侯,鹹為具事,達□□□。

所可恨者,崔嫂以信丁巫神,不護靈旄,可為痛哉!敢志於石,用告幽壤。

謹志。

博陵不義不順,不奔不護,明神有知,終不得祔。

(石刻。

《八瓊室金石補正》六十九、《關中石刻文字存逸考》四、《唐代墓誌彙編·元和九四》)

◎李德裕

《全唐文》六百九十六有傳。

◇奏回鶻事宜狀

右臣等見楊觀說,緣回鶻赤心下兵馬,多散在山北,恐與奚、契丹、室韋同邀截可汗,所以未敢遠去。

今因華封回輿,望賜仲武詔,令差明辨識事宜軍將,至奚、契丹等部落,諭以朝旨。

緣回鶻曾忠效,又因殘破,歸附國家,朝廷事體,須有存恤,令奚、契丹等與其同力,討除赤心下散卒。

遣可汗漸出漢界,免有滯留。

如蒙允許,望付翰林約此意撰詔,兼詔克恭,未審。

(影宋本《會昌一品集》)

◇請發陳許軍馬狀

右臣等商量,賊中人心,久合自變,猶恐顧望河朔,旬月偷安。

陳許累有戰功,軍聲甚振;王宰年力方壯,才略可稱。

委之征行,必有殊效,非惟破賊稹之膽,足以堅鎮魏之心。

倘有先聲,必當自潰。

望詔王宰,自揀當軍馬步十精十兵,除合留在鎮外,並取河十陽十、相衛路,直抵磁州。

其在鎮兵馬,委行敏權知,仍差幹事判官一人留務。

未審。

會昌三年八月十一日。

(同上)

◇賜王宰詔意

用兵之難,在於過險,既收要害,便合成功。

故出並陘而趙師虜,過成皋而吳寇殄,得略十陽十而隴坻服,入大峴而廣固平。

近則破鹿頭而翦蜀,克郾城而定蔡。

卿初取天井,大振威聲,皆謂計日而取澤州,指期而擒劉稹。

頓兵危阪,已涉二時,日費殆過於千金,途隘有逾於九折,士不宿飽,人己告勞。

在朝公卿,繼陳讜論,皆雲卿之血屬,質在賊中,此珍之常情,固當無隱。

昔樂羊食子,文侯見疑,十愛十既及於懿親,義豈後於君上。

若慮危害晏實,未忍急攻,但卿披誠,朕必深恕,即當與卿移鎮,必使兩全。

如能大義滅親,至誠體國,捨爾所十愛十,建茲殊勳,繼先王鐘鼎之榮,傳子孫帶礪之慶,即須厭塞公議,早覆妖巢。

朕之報卿,必異群帥。

暑潦將至,農事已興,偃武息人,固難淹久,深思朕意,勿更食言。

又知卿比留支兵,守備萬善,既分武力,尤費機謀。

今授劉沔河十陽十,日臨寇境,俾為聲援,常據要衝。

卿既進攻,必無後慮,勉當協力,副朕至懷。

(同上)

◇答侍郎十九弟書

天地窮人,物情所棄,雖有骨肉,亦無音書,平生舊知,無復弔問。

閣老至仁念舊,再降專人,兼賜衣服、器物、茶藥至多,開緘發紙,涕咽難勝。

大海之中,無人拯恤,資儲蕩盡,家事一空,百口嗷然,往往絕食,塊獨窮悴,終日苦饑。

唯恨垂沒之年,須作餒而之鬼。

十月末,伏枕七旬,藥物陳,又無醫人,委命信天,幸而自活。

閏十一月二十日,從表兄崖州司戶眾軍同正李德裕狀侍郎十九第。

(洪邁《容齊續筆》一)

◇遺段少常成式書

自到崖州,幸且頑健,居人多養雞,往往飛入官舍,今且作祝雞翁爾。

謹狀。

(《北夢瑣言》)

◎李渤

《全唐文》七百十二有傳。

◇創置理匭使奏

伏准實應元年五月刺,給事中韓賞、中書捨八楊綰同充理匭使。

其時,二人奏大理評事慮翰充判官。

又准《六典》,匭使常以御史中丞及侍御史為之。

台中人吏強斡,首列百司,明刺特併入匭,實同創置。

其官吏手力、食料、紙筆,委本司條流間奏。

(《唐會要》五十五)

◎李聽

《全唐文》七百十三有傳。

◇募馬備邊奏

請於准南、忠武、武寧等道防秋兵中,取三千人衣賜月糧,賜當道自召募一千五百人馬驍勇者,以備邊。

仍令五十人為一社,每一馬死,社人共補之,馬永無無闕。

(《唐會要》七十二)

◎十胡十季良

《全唐文》七百十三有傳。

◇方山實幢贊(並序)

義不□國,非忠也;福不普緣,非教也;會昌□□年,立幢大居士陳君曰常進,□處居家,不□三界(缺四字)晉□生靈□僧白僧岳,內閔菩薩,外現聲是,建立實幢,福延成十性十,以此教救善住□遠八□入菩提之門,今以淨願,立存存之□誠,□致□□之福也。

良工周氏□□立石沓花台,勢矗梵史,只□戶叨成也。

贊曰:

文殊取經,大帝宏教。

文德武功,惟忠惟孝。

開張修相,闡門要。

龍華□期,□福□妙。

(石刻)

◇德本寺碑十陰十

晉杜氏集解《春秋》,其有關於魯史者,附為後序。

今建莊之始,即居士徐君導之置也。

以徐君有善,亦剞之於石也。

君世居寺之後石橋,橋路多墊溺,乃議於鄰之左立。

君曰:「榮謂開通道路,儒釋共緒。

欲展其利,必無其跡。

況為鄉邑往返之大利哉!」大和六年春,自前石橋趣後石橋,達於所止,(疑)凡一百四十五步。

琢凌雲之石,鎮積虛之土,條堅質以界道,較繩墨為地面。

功成也,有若梅天澍雨,落(闕)澗而驟傾;臘雪凝冰,等高岡而益固。

則智起二人,跡垂永躅。

(見陶宗儀《古刻叢鈔》。

談《吳興志》亦云:「《德本寺碑》十胡十季良撰。

◎柳公權

《全唐文》七百十三有傳。

◇尊毆卑議

尊毆卑,非斗也。

且其子在,以妻而戮其母,非教也。

(《南部新書》壬)

◇筆偈

圓如錐,捺如鑿。

只得入,不得卻。

義是一十毛十,出即不堪用。

(同上丁)

◇聖慈帖

聖慈允許守官,稍減罪責,猶深憂懼。

續冀面言,不一一。

誠懇呈卅第處十四日,即空。

◇伏審帖

伏審帖姊姊八月定發,第興廿八第同從行,逭聞不勝躍。

今日元七來,望第速到極也。

願在路咨問,不停滯,幸甚。

未即展轄,尚增恨恨,不一一。

公權呈廿三第、廿六第、廿八第、卅第處。

卅一第意不殊,前要小楷,後使送往。

空。

◇赤箭帖

奉榮示,承已上訖,惟增慶悅,下情但多欣愜。

垂情問以所要,悚荷難任。

償有赤簡,時寄及三五兩,以扶衰病,便是厚惠。

不具,公權狀白。

◇辱問帖

辱問,卻道及碑本,兼虛獎逾涯,但深反側。

因見趙張,如虛獎之說為緣飾也,幸甚不具,公權呈。

(並《淳化閣帖》四)

◇時新帖

爪一顆,時新,第一割而嘗之,味又甘好,以表汝之孝也。

明後至,彼不悉耶?告世四十娘十省。

(《汝帖》)

◇年衰帖

公權年衰才劣,昨蒙恩放出翰林,守以閒冷,親情囑托,誰肯為鄉應,惟深察。

公權敬白。

(同上。

宋拓《蘭亭續貼》)

◇蘭亭帖

張蘭亭詩,兼公權續得者,亦附上,伏維檢領入篋。

除冀面話,不次。

十一日,公權狀上給事閣老間下。

青褾輒換卻舊者,謹空。

(《蘭亭續帖》)

◇題王太令送梨帖

因太宗書卷首,見此兩行十字,遂連此卷末,若珠還合浦,劍入延平。

大和二年三月十日,司封員外郎柳公權記。

(《三希堂帖》)

◇謝人惠筆書

近蒙奇筆,雖毫管甚佳,而出鋒太短,傷於勁硬。

所要優柔,出鋒須長,擇毫須細,管不在大,副切須齊。

副齊則波撇有憑,管小則運動省力,十毛十細則點畫無失,鋒長則洪潤自十由。

頃年曾得舒州青練筆,指揮教示,頗有靈十性十。

後有管小鋒長者,望惠一一,即為妙矣。

(《天中記》)

◎吳皋

皋,憲、穆間台史。

(按:當為盧坦官監察時。

御史台令史有謂台史,即今所謂屬吏者。

疑非。

◇為盧坦紀事銘

盧坦為河南尉時,杜黃裳為尹。

然以受餉見疵也,召坦立堂下,曰:「某家子與惡人游破產,盍察之?」

坦曰:「凡居官廉,雖大臣無厚蓄,其能積財者,必剝下以致之。

如子孫善守,是天富不道之家;如不善守,必恣其不道,以歸於人。」

黃裳驚其言,自是遇加厚。

蠹史感而銘曰:有燦者物,有悚者欲。

投之而迷,才也罔束。

維後之艱,雜身之戮。

垢業乃盈,冥數乃肅。

嗟彼媺人,朗焉如浴。

識與天 ,動與義屬。

利奚以乘,害奚以局。

斷帶齊塋,作獺比毒。

藏絲並暉,受魚擬辱。

玉壺澄姿,冰輪逸躅。

子孫爾昌,福祿爾足。

聞則憚心,見則駭目。

我欲行之,炯誡是躅。

(《十二硯齋金石錄》)

◎韋辭

《全唐文》七百十七有傳。

◇請停榷面奏

前使王公亮奏請榷面,收其蠃利,將代上供。

臣到州察訪,自停加配,閭裡稍安,人戶逃者亦漸歸復。

但藏挾頗易,掛陷頗多,兼當州土宜,少有面麥,州司遠處求糴,般運甚難。

伏請卻停榷面,任商旅將至當州,州司准榷酒元敕,乃洪州、鄂州流例,於州縣津市官酤,以代人戶配須。

(《冊府》五百四)

◎崔元略

《全唐文》七百十七有傳。

◇軍使追人令移文牒奏

諸司、諸軍、諸使追府縣人吏所由及百姓等,比來府縣除賊盜外,所有推勘公事相關者,皆行公牒。

近日多不行文牒,率自擒捉,禁系之後,府縣方知。

其中人吏所由,亦有十奸十猾,為無憑據,妄生推枉,又難辨明。

其百姓等聽被追捕獲,緣無公牒,多加怨動,致有逃匿。

今後望降敕旨,應請諸軍、諸使要追府縣人吏百姓等,非盜賊外,並令行移文牒,所冀官曹免相侵擾。

(《唐會要》六十七)

◎李玨

《全唐文》七百二十有傳。

◇徐行週五代同十居奏

廬州舒縣太平張百姓徐行周,叔侄兄弟,五代同十居,請免其同籍戶稅。

(《冊府》四百九十一)

◇華景洞題名

郴州剌史李玨、桂管都防禦巡官試秘書省校書郎元允□,會昌五年五月二十六日同游。

時玨蒙恩移郡,之任桂十陽十,校書以京國之舊,邀引尋勝。

男前京兆府參軍階、進士潛、譜、楷從行。

(《廣西通志》)

◎韋絢

《全唐文》七百二十有傳。

◇戎幕閒談序

贊皇公博物好奇,尤善話古今異事。

當鎮蜀時,賓佐宣吐,亶亶不知倦焉。

乃語絢曰:「能題而紀之,亦足以資於聞見。」

絢遂十操十觚錄之,號為《戎幕閒談》。

太和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巡官韋絢引。

(本書《說郛》七)

◎藏諸

諸,文宗朝人。

◇菖蒲澗記

菖蒲澗,淵多菖蒲,因名之。

自北入澗行,經此新開路,東轉不啻一百步。

其間巨石迭倚,嘉木十十交十十映,嵌空森聳,奇勢異狀,綠苔青蒲,印搭履跡,捫手探足,撫非蒼翠,幽禽欣欣,飛泉潺十潺,若有羽人仟客,鼓瑟吹簫於同十穴十之中。

繇是使人心逸神暢,恍然忘歸,斯實方外靈邃之佳賞也。

噫!自有此澗,杳無人蹤,豈異夫浮世之事,通塞亦步亦有時耶?今鑿崖為路,梯石為徑,連延抵於碧巖盤石之東,究其澗分之所,岩石變前鐫字。

開成四年十一月廿三日,武功男子藏諸記,山房僧弘真同尋澗路。

(《金石苑》二)

◎魏則之

則之,文宗朝人。

朝散大夫試太子詹事兼監察御史。

◇唐左神榮軍護軍中尉副使兼左街功德副使金紫光祿大夫右監門衛將軍上柱國高平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劉公故夫人宏農縣君楊氏墓誌銘(並序)

夫積慶得宜鍾乎介社,享祜者宜降以永年,繆舛若斯,根源十靡十究,然修短之分,豈造次而逾焉。

嗟乎!月墮仙娥,星收婺彩,花摧玉樹,噫足悲哉!夫人宏農楊氏,諱誕,字瓊華,京兆長安縣人也。

曾祖待賓,皇昭武校尉守綏州義閤府折衝;祖延祚,皇任內飛龍廄都判官寶應功臣太中大夫行內侍省內常侍上柱國賜紫金魚袋;父惟良,皇任華清宮使朝散大夫守內侍省內常侍上柱國賜緋魚袋;皆簪組傳榮,衣冠弈葉,庸勳繼代,諜譜詳諸。

夫人即內常侍公之長女也。

坤靈毓質,蘭晚挺姿,十性十稟沖和,量懷十溫十雅,詩書瞻曹家之奧,管弦十精十蔡氏之能,婉孌含貞,宗族攸重。

三星始見,百兩爰來,年洎初笄,適於高平劉公渶潤。

齊眉等貴,合巹聯輝,相敬如賓,和鳴並耀。

日來月往卅餘載,晨昏盥饋,夙夜無違,逮事舅姑,益彰十溫十清。

因夫延十寵十,疏邑顯榮,石之封,固無慚德。

繇是閨門鬱鬱,素履彌芳,壺範聿修,彤管稱美。

宜乎永諧宮征,終契百年之歡;樂往悲來,旋征二豎之夢。

膏育有驗,和扁無瘳,沉瘵連綿,委?臻極。

以大和四年六月十一日,卒於輔興裡之私第,享齡五十有四。

妝奩遽閉,香閣永辭,逝水不回,奄歸長夜。

嗚呼哀哉!瓊枝忽墜,鸞鏡徒懸,悼隔幽明,痛深泉路,兆卜先遠,龜筮告從,旌旄啟行,輀輴就引。

即以此年十月廿九日,遷窆於鳳城西之龍首鄉龍首原,禮也。

有子五人,長曰仕仟,子亭判官太中大夫行內侍省內府局丞上柱國高平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次曰仕輔,朝議郎行漳王府參軍上柱國;次曰仕侗,中散大夫行內侍省內府局丞上柱國彭城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次曰仕僚,次曰仕份,賜綠,或趨馳禁掖,或參貳王曹,或委質宮闈,或優遊墳籍,皆神形特立,雋秀當時,聲掩八龍,價邁三虎。

茹荼叩地,瘠毀苫廬,泣血絕漿,孝侔曾閔,攀號不逮,孺慕岡依,感切風泉,哀纏骨髓。

恐川成峻岳,山變洪波,願刻貞珉,庶旌盛烈。

銜悲見請,竊愧謏才,握管抒辭,多慚漏略。

銘曰:

《易》贊坤靈,《詩》美嬪則。

婦道母儀,柔從淑克。

行標茂范,德播擇鄰。

事上盡敬,撫下推仁。

宜昌百祿,保壽千春。

天十胡十不臧,降禍茲辰。

宅兆何所,鳳城西偏。

松檟雲樹,曉夕凝煙。

楊葉蕭蕭,馬鬣危危。

芳塵漸遠,朗月空垂。

(石刻)

◎眭畚

畚,大和中人。

自號姑射處士。

◇唐故試大理司直辛公墓誌銘(姑射處士眭畚撰)

公諱幼昌,字弘運,其先隴西人。

曾父奉國,開府儀同三司豐州刺史、天德軍使兼御史大夫、上柱國隴西郡蕭國公,食邑三千戶,贈工部尚書。

烈祖榮,朔方節度副使、□會都知兵馬使兼御史大夫平十陽十郡王,食實封一百五十戶。

父□,持節通州諸軍事守通州剌史兼御史中丞。

公累傳茂范,藉振能名,聰博機謨,卓然宏異。

始總□郡會,嬉戲之際,識者目落落之清姿,則駭謂固天縱也。

暨長□□□瀚墨,撫(缺十五字)明示將來□□一□荷□□□莫大之術者,何腰金拖紫之崇貴,得不坐而至乎?何伏波定遠之□爵,得不俯而置乎?亦何俟矻矻伏膺,然後為學。

繇是六奇三略,開闔襟□,每鳴弦架鏑,遠近弛張,謂古之破葉號猿,今足當仁矣。

公以業□簪組,旌戟十十交十十輝,固欲指掌青雲,捧楊白日,仕進之廣路,宦學之多門,□躡梯階,式為修立,授試大理司直。

□寄結僚,友□追游,孟仲芬葩,芝蘭迭馥。

豈止庭申孝敬之則,□節盡周旋之誠。

遠望前程,熟究邊極。

豈其彼蒼者天,修□無算,巨鱗既□,煙溟勢窮。

以大和六年十二月廿五日,卒於平十陽十郡之私館,□□甘有七。

允子師周,孺騃未識,熙怡詎悲,零丁雁行,□□茶戚且□中丞□□遷牧通川,南北迢遙,山川綿隔,□家於□巳歷歲時,凶訃難飛,鶺鴒增疚。

仲兄幼直等部辦儀具,克葉龜從,以明年三月廿七日□送歸,祔於京兆萬年縣三趙村東原之大塋,禮也。

固恐桑田凌谷,俄徙星霜,庶摭□實,憑不朽而雕於石。

其辭云:

命運罕知兮杳冥莫惻,□□建□兮殲我懿德。

不可用贖兮永□□春,閉玄宮兮松柏為鄰。

(《績語堂碑錄》、《唐代墓誌彙編·大和五七》)

◎昔耘

耘,大和中鄉貢進士。

◇大唐故隴西郡李府君墓誌銘(並序)

夫地稱膏壤,乃生度用之材;家號忠貞,必育仁義之子。

蓋慶由善積,氣自元深,在諭物情,其義一也。

府君諱琮,字十溫十中,先曰隴西人也。

門承台鼎,代襲勳崇,懿範令儀,生而復稟,謹飾挺十立,孤高莫儔。

爰自推齡,至於羈歷,抱瑚連之器,有老成之風,處榮蔭而貌不自媒,為貴允而心無所伐。

曾祖欽,皇金紫光祿大夫左金吾衛大將軍,贈太子太保,雄名偉望,迥冠古今。

祖晟,皇開府儀同三司太尉兼中書令,贈太師,間傑之後,特因時生。

匡國寧人,事著貞元之世;稟忠奉節,名光圖稅之書。

父殷,雲麾將軍前右龍武軍將軍知軍事,稟靈祚胄,擬器英枝,韞忠略而候難以行,置謀猷而候時乃進。

府君飽聆教道,足守義方,未逾弱年,兩覲銓選,位官察職,流輩無雙。

罄勤恪以務公途,竭俸祿而資私養,朋友歸美,親族稱賢。

謂若寒松,永固凌霜之質;翻如春槿,旋飛不實之華。

傾自疾纏,暨虧莫救,時大和八年二月一日,終官於朝請郎行都水監丞雲騎尉,廿有一,何顏子促矣。

傅父保母,哀無輟時,恨存歿之有殊,屬穿竇而獲曰,誠有可載,議刊刻焉。

遂命末才,俾為紀述。

以是年是月十五日,墓於京兆府萬年縣寧安鄉杜光裡。

庶年祀更易,陵谷推移,希播余徽,用銘於石。

其詞曰:

貴葉勳枝,非爾乃誰。

挺生秀氣,特稟英姿。

體抱沖和,色逾謙敬。

宇蓋松寒,肌膚玉淨。

中稱孝謹,外伏敦良。

威儀自得,行義潛間。

千里之駒,九秋之鶚。

方富於年,曷為凋落。

原儀將設,送禮斯陳。

黃壚日閉,萬古千春。

(《績語堂碑錄》)

◎劉礎

礎,大和時正議大夫檢校右散騎常侍兼光祿卿上柱國,終坊節度。

幽州盧龍節度使劉總之子。

◇唐幽州節度衙前兵馬使王公夫人故隴西李氏墓誌銘(並序)

夫人諱元素,其先隴西人也。

爰祖及父,俱厭名位,高尚不仕,以從其心。

夫人四德克修,五常無爽,鄉十十黨十十重其孝,鄰里傳其行。

年□九,適王公,因家於幽州之幽都縣。

與其娣姒,偕事先姑。

夫妻藝出自然,孝秉天十性十,及姑之病,綿歷歲時,夫人色不滿容,行不正履,飲食湯藥,必致其誠,裁縫繡畫,必盡其力。

是以先夫人十愛十之重之,不使離其側。

每謂所親曰:「我見此新婦,則疾覺小瘳。」

其敬順之至,通於神明矣。

洎丁先夫人之禍,亦以孝聞。

有男二人:長曰從約,次曰從禮。

有女一人,早歸於礎。

元和之末,穆宗篡位,礎自幽州戍作牧南十陽十。

夫人十愛十女隨焉,銜命西上。

旋屬薊門長惡,姻十十黨十十稱兵,音書兩亡,倏忽十載。

九秋膽月,不照別離之心;三峽夜猿,應識悲涼之思。

粵去年秋七月,方達京邑,棄危疑之地,登仁壽之鄉,室家以和,骨肉相保。

豈期百花林下,未盡歡娛;三春節中,俄聞哭泣。

以大和六年二月廿有九日,遘疾綞道政裡之私第,享年六十六。

屬纊之時,十精十神不撓,所有遺托,其詞甚哀。

嗚呼!夫人台二姓之好,歷四紀於茲,事夫稟梁鴻之婦道,訓子法孟軻之母儀,持家以正,接下以慈,命也不造,德之何衰。

即以其年五月八日歸葬於京兆府萬年縣龍首鄉成義裡鳳西原,禮也。

雖音徽昭美,已佈於遐邇,而陵谷更變,或資於述作。

琢於貞石,用紀遺芳。

乃為銘曰: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彼美夫人,宜其室家。

既出李宗,嫁為王婦。

容止可觀,進退可度。

唯靜唯默,以貞以素。

誰謂年光,忽如薤露。

成義之裡,鳳棲之崗。

寂寂墓門,蕭蕭白楊。

身葬異國,神遊故鄉。

萬歲千秋,德音不忘。

(石刻。

《唐代墓誌彙編·大和四八》)

◎賈文度

文度,大和時人。

宣德郎守左春坊太子內直郎。

◇唐故太府寺主簿弘農楊府君墓誌銘(宣德郎守左春坊太子內直郎賈文度撰)

公諱迥,字居然,其先弘農人也。

纓冕不歇,炳煥相聯,雖曰四代五公,其後益熾。

公曾大父玄珪,任銀青光祿大夫,守工部尚書,贈太子少保。

大父錡,任銀青光祿大夫、守衛尉卿、駙馬都尉,尚萬春公主,贈太常卿。

父晅,任中散大夫守光祿卿,尚宜□縣主。

世秉懿德,姻襲金枝。

初任文敬太子廟令,奉蘋藻,供祭祀,禮敬必誠,嚴謹備至。

次任左監門衛胄曹參軍,和而不固,雅而應物,克己復禮,時然後言。

次任左威衛胄曹參軍,十性十專靜內敏,有干扃,無□無為,化成於政。

次任河中府河東縣尉,儉慎端默,居官廉恪,所□不過一扃,而政行一邑。

次任太府寺主簿,守位必敬,臨事必端,□嘗以悔吝改節,為權豪屈言。

府君有子二人:長子□弘,次子□□,訓以義方,敦閱詩禮,鹹能被服文行,時人稱公善誘善教。

何期□不福善,以大和七年十月十七日寢疾終於延康裡之私第,享年五十有三。

吁,公之歿也!志負其願,壽違其仁,官屈其器,君子是以嗟其才而哀其命。

嗚呼!渭水東注,時與之俱,音光緬然,何□□矣。

夫人秀谷縣主,禮樂風十操十,家之范也,柔明孝慈,天之質也,□修采蘋之職,以正家節。

楊氏之六姻肅,九簇睦,實夫人是賴。

豈期修短,是歲十一月十日,不勝其哀,薨於靈側,春秋二十有六,後公廿三日而歿。

公之難弟前司農寺丞逍,涕血護喪,痛失雁序,謹以歲次甲寅八月已卿朔廿四日壬寅,遷公及夫人靈座,合安厝于于縣高平鄉高望裡,祔先塋之禮也。

猶懼人世陵谷之不可期,故刻石志之,冀其名氏之攸遠也。

銘曰:

瓊樹零落兮秋夜長,金枝寂寞兮遺清芳。

永扃泉戶兮誠感傷,天乎欲問兮徒蒼蒼。

弟通直郎前守司農寺丞武騎尉逍書。

(石刻。

《唐代墓誌彙編·大和七六》)

◎崔鍔

鍔,大和時人。

官閥無考,嘗奉使三韓。

按《唐書·宰相世系表》清河小房有鍔,當十陽十尉。

◇大唐故興元元從登仕郎守內侍省內侍伯員外置同正員上柱國朱公故夫人天水郡趙氏墓誌銘(並序)

崇高兮廣大之厚,磐礡兮周流之遠,浚源長派,茂干修柯,著於圖諜,可得而言也。

夫人姓趙氏,其先天水人。

逮乎晉室,克纘妻烈,播揚芬馥,歷世輝耀,縉紳之盛,著乎人文,炳然昭彰,備存簡冊。

夫人幼稟禮法,長明詩訓,閒惠詳雅,實生之知。

及笄而歸於朱氏之門。

克承坤順之柔,婉娩謙恭之美,奉舅姑著雍和之稱,睦娣姒有柔十愛十之儀,垂匭可以示後昆,立程可以式九族。

加之以恭儉離惠,十愛十人以禮,慈和十溫十敬,六親儀形。

是宜克保室家,永綏豐祿,良時難再,晝哭二十二年,及茲從心,專意內典。

以嗣子奉命雞林,三歲然復,疚心疾首,六時禮念,冥期助,以福後胤。

果符神力保全以歸,洎相見時,悲倍於喜。

浹句,大夫十寵十命日隆,自宮闈令拜門使,中外相慶,鹹謂夫人冥求保助,以致於斯。

既契夙心,吾無恨矣。

鳴呼!方歡娛於色養,遽見悲於夜泉。

夫人以大和八年四月十六日終於長安輔興裡之私弟,享年七十有五。

歸全之日,遺命謂大夫曰:「汝忠於國,又孝於家,海外三年,吾期重見,於此盡矣,更何恨焉?」

啟手足,親威悲號,皆若終身之酷,可謂生死之義備矣。

先府君元和七年即世,權窆於京兆長安縣龍門鄉石井村。

今以其年十一月十四日改卜新阡,重安窀穸於承平鄉大嚴村,合祔禮也。

嗣子朝政,宮闈局令充閤門使,克承家之景行,著揮謙於士流,文以飾身,武資忠力,一心匡主,萬里前途,泣血煢煢,杖然後起。

兩女;長適濮十陽十吳氏,先夫人二歲而卒;次適彭城郡劉氏,畫認錯哭泣,水漿不入,行路感歎,殆至毀十性十。

鍔嘗忝國命,興大夫同赴三韓,備聞夫人善德,托以敘述,不敢飾讓。

庶紀其梗概,其餘壯大烈,固存乎女史,刊於貞石,以懼陵谷之變也。

銘曰:

灼灼華,皎皎如月。

既歸我裡,禮法斯設。

(其一)

垂匭體則,用光婦德。

克奉舅姑,亦展忠力。

(其二)

永享豐祿,宜其家良。

白日不駐,青松己行。

(其三)

哀哀嗣子,崇崇高原。

冥寞長夜,彷彿在焉。

(其四)

隴襚新啟,壽堂初開。

合祔神宮,永安夜台。

(其五)(石刻)

◎明援

援,大和中儒林郎試左金吾衛長史上護軍。

◇唐朝府君夫人朱氏墓誌銘

十胡十府君,安定人。

其先分氏於舜,曰十胡十公滿之後也。

綿歷載代,英賢顯赫。

以元和十二年十一月四日十七稔而終。

祖考名諱,仕進文藻,暨府君德行名節,男婚女娉,悉具前志,故略而不書。

夫人族望沛國,累世因時播遷,今為十江十夏安陸人也。

曾祖、大父,載在家諜。

考諱壁,游心物外,守節巖阿,志遂忘情,不屑時務,可謂邶園奇士,聖代逸人焉。

夫人即處士第一女也。

柔惠懿淑,婉娩雍妍,禮樂素諳,女工夙解。

年及乎笄,歸於府君,琴瑟克諧,浣濯示儉,箕帚既恭,蘋蘩式潔,閨門以睦,宗族以和。

中罹府君之艱,痛枝之半折,恨龍劍之偏沈,撫膺盡哀,秉心全節,惻愴搴慕,寒暑載移。

吁戲!吉凶倚伏,幽微難明,德禮彌高,年齡忽落。

以大和六年□寢疾,明年正月十□日終於十江十夏郡中和晨之私第,享年八十有二。

越二月廿□日,合葬子黃鶴山之南原府君之塋,遵魯人之,同皎日之詩,禮也。

嗣子真等,皆發刃受鋒,親材見寶,孝心塞乎天地,而橫乎四海,豈止於泣血終喪,感深殞絕而已哉。

以援曾預嚴親之友,奉命述其盛德雲。

銘曰:

嶄巖黃鶴,峰巒旁薄。

邐迤南岡,形勝北翔。

合祔舊域,威儀不忒。

猗那夫人,德禮難倫。

閨壺朗徹,松筠表節。

地久天長,柱馥蘭芳。

桑田變海,貞石不改。

(《古志石華》)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唐文拾遺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