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白話文
士容論第六 士容
士容
原文:
一曰:士不偏不一黨一。
柔而堅,虛而實。
其狀朗然不儇,若失其一。
傲小物而志屬於大,似無勇而未可恐狼,執固橫敢而不可辱害。
臨患涉難而處義不越,南面稱寡而不以侈大。
今日君民而欲服海外,節物甚高而細利弗賴。
耳目遺俗而可與定世,富貴弗就而貧賤弗朅。
德行尊理而羞用巧衛。
寬裕不訾而中心甚厲,難動以物而必不妄折。
此國士之容也。
齊有善相狗者,其鄰假以買取鼠之狗。
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
其鄰畜之數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
相者曰:「此良狗也。
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則桎之。」
其鄰桎其後足,狗乃取鼠。
夫驥驁之氣,鴻鵠之志,有諭乎人心者,誠也。
人亦然,誠有之則神應乎人矣,言豈足以諭之哉?此謂不言之言也。
客有見田駢者,被服中法,進退中度,趨翔閑雅,辭令遜敏。
田駢聽之畢而辭之。
客出,田駢送之以目。
弟子謂田駢曰:「客士歟?」
田駢曰:「殆乎非士也。
今者客所弇斂,士所術施也;士所弇斂,客所術施也。
客殆乎非士也。」
故火燭一隅,則室偏無光。
骨節蚤成,空竅哭歷,身必不長。
眾無謀方,乞謹視見多故不一良。
志必不公,不能立功。
好得惡予,國雖大不為王,禍災日至。
故君子之容,純乎其若鍾山之玉,桔乎其若陵上之木;淳淳乎慎謹畏化,而不肯自足乾乾乎取捨不悅,而心甚素樸。
唐尚敵年為史,其故人謂唐尚願之,以謂唐尚。
唐尚曰:「吾非不得為史也羞而不為也。」
其故人不信也。
及魏圍邯鄲,唐尚說惠王而解之圍,以與伯一陽一,其故人乃信其羞為史也。
居有間,其故人為其兄請,唐尚曰:「衛君死,吾將汝兄以代之。」
其故人反興再拜而信之。
夫可信而不信,不可信而信,此愚者之患也。
知人情不能自遺,以此為君,雖有天下何益?故敗莫大於愚。
愚之患,在必自用。
自用則戇陋之人從而賀之。
有國若此,不若無有。
古之與賢從此生矣。
非惡其子孫也,非徼而矜其名也,反其實也。
譯文:
士人不偏私不結一黨一。
柔一弱而又剛強,清虛而又充實。
他們看上去光明磊落而不刁滑乖一巧,好像忘記了自身的存在。
他們藐視瑣事而專心於遠大目標,似乎沒有膽氣卻又不可恐嚇威脅,堅定勇悍而不可污辱傷害。
遭遇患難能夠守義不失,南面稱王也不傲慢恣睢。
一旦君臨天下就準備收服海外,行一事高瞻遠矚而不熱衷小利。
視聽超塵絕俗可以安定社會,不追求富貴不屏棄貧賤。
德行尊重理義而羞於使用一奸一巧詐偽,胸懷寬廣不詆毀他人而心志非常高遠,難用外物打動而決不妄自屈節。
這些就是國土的儀表風範。
齊國有個擅長相狗的人,鄰居委託他買一條捕鼠的狗。
他整整一年時間才買到,對鄰居說;「這是一條出色的狗啊!」他的鄰居餵養了好幾年,狗卻不捕鼠,鄰居就把這種情況告訴了相狗的人。
相狗的人說;「這是一條出色的拘。
它的志向在措取獐麇豬鹿,不在捕鼠。
想讓它捕鼠就要把它絆住。」
鄰居絆住了駒的後腿,狗這才捕鼠。
驥驁的氣質,鴻鵠的心志,能夠使人們知曉,是因為這種氣質和心志確實存在。
人也是如此,確實具備了,一精一神就能使別人感知了,言語哪能完全使人相信呢?這叫做不言之言啊!
有個前來拜見田駢的客人,服飾合於法式,進退合於禮儀,舉止嫻靜文雅,言辭恭順敏捷。
田駢剛聽他說完,便謝絕了他。
客人離去的時候,田駢一直注視著他。
弟子們對田駢說;「來客是位士吧?」田駢說:「恐怕不是士啊!剛才來客掩蔽收藏的地方,正是士申說施行的地方,而士掩蔽收藏的地方,也正是來客申說施行的地方,來客恐怕不是個士啊!」所以說,火光只照一個角落,就有半間房屋沒有光亮。
骨骼過早長成,質地就疏鬆不實,身材一定長不高大。
常人不謀求道義,只是拘謹於外部儀表,就會巧詐多端。
心志如果不正,就不能建立功業。
喜好聚斂而不願施捨,國家再大也不能統一天下,災禍就會天天發生。
所以,君子的儀容風範.象崑崙山的玉石一樣美好,像高山上的大樹一樣挺拔他們樸樸實實,言行謹慎,敬畏教令,而不敢驕傲自滿;他們孜孜不倦,取捨嚴肅不苟,而心地非常淳樸。
唐尚的同齡人有的做了史官,他的舊友以為他也希望這樣,就把消息告訴給了唐尚。
唐尚說:「我並不是沒有機會做史官,而是感到羞恥不去做。」
他的舊友並不相信。
到了魏國圍困邯鄲的時候,唐尚通過勸說魏惠王解了邯鄲之圍,趙國就把伯一陽一邑給了唐尚。
他的舊友這才相信他真的羞於做史官。
過了一些日子,這個舊友又為自己的哥哥請求官職。
唐尚說:「等衛國君主死了,我讓你哥哥代替他。」
他的舊友起身離席,退避再拜,竟然信以為真。
這個人對可信的不相信,對不可信的反倒相信,這是蠢人的弊病。
知道別人貪求私利,自己卻不能去掉這種欲一望,靠這個做君主,即使據有天下,又有什麼益處?所以沒有比愚蠢再能壞事的了。
愚蠢的弊病,在於師心自用。
師心自用,憨直無知的人就會都跑來祝賀他。
像這樣據有國家,就不如沒有。
古代讓賢的事情就是由此產生的。
讓賢的人並不是憎惡自己的子孫,並不是追求和誇耀這個名聲,而是基於實際情況才這樣做的。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