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白話文
士容論第六 審時
審時
原文:
六曰:凡農之道,厚之為寶。
斬木不時,不折必穗;稼就而不獲,必遇天菑。
夫稼,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養之者天也。
是以人稼之容足,耨之容耨,據之容手。
此之謂耕道。
是以得時之禾,長秱長穗,大本而一莖一殺,疏穖而穗大,其粟圓而薄糠,其米多沃而食之強。
如此者不風。
先時者,一莖一葉帶芒以短衡,穗鉅而芳奪,秮米而不香。
後時者,一莖一葉帶芒而末衡,穗閱而青零,多秕而不滿。
得時之黍,芒一莖一而徼下,穗芒以長,摶米而薄糠,舂之易,而食之不噮而香。
如此者不飴。
先時者,大本而華,一莖一殺而不遂,葉稿短穗。
後時者。
小一莖一而麻長。
短穗而厚糠,小米鉗而不香。
得時之稻,大本而一莖一葆,長秱疏穖。
穗如馬尾,大粒無芒,摶米而薄糠,舂之易而食之香。
如此者不益。
先時者,本大而一莖一葉格對,短秱短穗,多秕厚糠,薄米多芒。
後時者,纖一莖一而不滋,厚糠多秕,<廣走>辟米,不得恃定熟,卬天而死。
得時之麻,必芒以長,疏節而色一陽一,小本而一莖一堅,厚枲以均,後熟多榮,日夜分復生。
如此者不蝗。
得時之菽,長一莖一而短足,其莢二七以為族,多枝數節,競葉蕃實,大菽則圓,小菽則摶以芳,稱之重,食之息以香,如此者不蟲。
先時者,必長以蔓,浮葉疏節,小莢不實。
後時者,短一莖一疏節,本虛不實。
得時之麥,秱長而頸黑,二七以為行,而服薄<禾羔>而赤色,稱之重,食之致香以息,使人肌澤且有力。
如此者不蚼蛆。
先時者,暑雨未至,胕動蚼蛆而多疾,其次羊以節。
後時者,弱苗而穗蒼狼,薄色而美芒。
是故得時之穗興,失時之稼約。
一莖一相若,稱之,得時者重,粟之多。
量粟相若而舂之,得時者多米。
量米相若而食之,得時者忍饑。
是故得時之稼,其臭香,其味甘,其氣章,百日食之,耳目聰明,心意睿智,四衛變強,<歹凶>氣不入,身無苛殃。
黃帝曰:「四時之不正也,正五穀而已矣。」
譯文:
農作的原則,以篤守天時最為重要。
伐木不順應天時,木材不是折斷就是彎曲。
莊稼熟了不及時收穫,一定會遭到天災。
莊稼,種它的是人,生它的是地,養它的是天。
所以播種要使田問放得下腳,鋤地要使田問伸得進鋤,收摘要使田間插得進手。
這叫做耕作之道。
因此,種得適時的谷子,穗的總梗長,穗子也長,根一部發達,秸稈較矮,谷碼疏落,各粒圓而皮薄,米有油一性一,吃著有咬共,這樣的谷子,籽粒不因颳風而散落。
種得過早的谷子,秸稈和葉子上布i蔫細一毛一,穗子總梗短,穗子犬但子房脫落,米容易變味,又沒有香氣。
種得過遲的谷子,秸稈和葉子佈滿細一毛一,總梗短,谷穗尖而顏色發青,秕子多,籽粒不飽滿。
種得適時的黍子,秸稈佈滿細一毛一,底部不出枝權,米粒圓而外皮薄,舂起來容易,吃起來香而不膩。
這樣的黍子,做出飯來不易變味。
種得過早的黍子,根一部發達,植株闊大,秸稈低矮而不榮暢,葉子肥厚,穗子短小。
種得過晚的黍子,一莖一稈又細又小,穗子短,棘皮厚,米粒小而顏色發黑,又沒有香氣。
種得適時的稻子,根一部發達,一莖一稈叢生,總梗長,谷碼稀,穗子象馬尾,籽粒大,稻芒少,米粒圓,糠皮薄,舂起來容易,吃起來香。
這樣的稻子,吃著適口。
種得過早的稻子,根一部發達,秸稈和葉子擠在一起,總梗和穗予短,秕子多,糠皮厚,籽粒少而稻芒多。
種得過晚的稻子,秸稈細又不分櫱,糠皮厚,秕子多。
籽粒不實,等不到成熟,就仰首朝天枯死。
種得適時的麻,必定帶有細一毛一而且較長,一莖一節稀疏,色澤鮮亮,根一部小但一莖一稈堅實,纖維又厚又均勻,成熟晚的開花多,到了秋分麻果纍纍。
這樣的麻不招蝗蟲。
種得適時的豆子,分枝長而總干短,豆莢二七成為一簇。
分枝多,舉節密,葉子繁茂,籽實盛多,大豆籽粒滾一圓,小豆籽粒鼓一脹,而且有香氣,稱起來重,吃起來有嚼頭而且很香。
這樣的豆子不著蟲。
種得過早的豆子,一定長得過長而且爬蔓,葉子虛弱,一莖一節稀疏,豆莢小又不長粒。
種得過晚的豆予,分枝短,一莖一節稀,根子弱,不長粒。
種得適時的小麥,總梗長,穗子深綠,麥粒二七排成一行,麥殼薄,麥粒顏色發紅,稱起來重,吃起來特別香而且有嚼頭,使人肌膚潤澤而且有力。
這樣的麥子不生蚼蛆。
種得過早的麥子,夏雨沒到就發生病蟲害,麥粒又瘦又小。
種得太晚的麥子,麥苗弱,穗子發青,顏色暗,只是麥芒長得好。
所以,種植適時的莊稼就興旺高產,種植不適時的莊稼就衰弱低產。
種法不同,一莖一稈數量相等,稱一稱,種植適時的份量重;脫了粒,種植適時的打糧多。
同樣多的糧食,舂出米來,種植適時的出米多。
同樣多的米,做出飯來,種植適時的吃了禁餓。
所以,種植適時的莊稼,它的氣昧香,它的味道美,它的咬勁大。
吃上一百天,就能耳聰目明,心神清爽,四肢強健,邪氣不入,不生災病。
黃帝說;「四時之氣不正,只要使所吃五穀純正就可以了。」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