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白話文
《呂氏春秋》簡介
《呂氏春秋》是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後)秦國丞相呂不韋組織屬下門客們集體編撰的雜家著作,又名《呂覽》。
此書共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共十二卷,一百十六篇,二十餘萬字。
在公元前239寫成,當時正是秦國統一六國前夜。
《呂氏春秋》共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
內容駁雜,有儒、道、 墨、法、兵、農、縱橫、一陰陽一家等各家思想,所以《漢書·藝文志》等將其列入雜家。
在內容上雖然雜,但在組織上並非沒有系統,編著上並非沒有理論,內容上也 並非沒有體系。
正如該書《用眾》篇所說:「天下無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眾白也。」
《呂氏春秋》的編著目的顯然也是為了集各家之一精一華,成一家之思 想,那就是以道家思想為主幹,融合各家學說。
據呂不韋說,此書對各家思想的去取完全是從客觀出發,對各家都抱公正的態度,並一視同仁的。
因為「私視使目 盲,私聽使耳聾,私慮使心狂。
三者皆私沒一精一,則智無由公。
智不公,則福日衰,災日隆。」
(《呂氏春秋·序意》)
《呂氏春秋》的十二紀是全書的大旨所在,是全書的重要部分,分為《春紀》、《夏紀》、《秋紀》、 《冬紀》。
每紀都是5篇,共60篇。
本書是在「法天地」的基礎上來編輯的,而十二紀是象徵「大圜」的天,所以,這一部分便使用十二月令來作為組合材料的線 索。
《春紀》主要討論養生之道,《夏紀》論述教學道理及音樂理論,《秋紀》主要討論軍事問題,《冬紀》主要討論人的品質問題。
八覽,現在63篇,顯然脫一去 一篇。
內容從開天闢地說起,一直說到做人務本之道、治國之道以及如何認識、分辨事物、如何用民、為君等。
六論,共36篇,雜論各家學說。
《呂氏春秋》保存著先秦各家各派的不同學說,還記載了不少古史舊聞、古人遺語、古籍佚文及一些古代科學知識,其中不少內容是其他書中所沒有的。
在過去,《呂氏春秋》深得人們的好評。
司馬遷稱它「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
在《報任安書》中,甚至把它與《周易》、《春秋》、《國語》、《離一騷一》等相提並論。
東漢高誘在給它作注時說它「大出諸子之右」。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