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白話文
貴直論第三 過理
過理
原文:
四曰:亡國之主一貫。
天時雖異,其事雖殊,所以亡同者,樂不適也。
樂不適則不可以存。
糟丘酒池,肉圃為格,雕柱而桔諸侯,不適也。
刑鬼侯之女而取其環,截涉者脛而視其髓,殺梅伯而遺文王其醢,不適也。
文王貌受以告諸侯。
作為璇室,築為頃宮,剖孕婦而觀其化,殺比干而視其心,不適也。
孔子聞之曰: 「其竅通則比幹不死矣。」
夏、商之所以亡也。
晉靈公無道,從上彈人,而觀其避丸也。
使宰人臑熊蹯,不熟,殺之,令婦人載而過朝以示威,不適也。
趙盾驟諫而不聽,公惡之,乃使沮{鹿彌}。
沮{鹿彌}見之不忍賊,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
一於此,不若死。」
乃觸廷槐而死。
齊湣王亡居衛,謂公王丹曰:「我何如主也?」
王丹對曰:「王賢主也。
臣聞古人有辭天下而無恨色者,臣聞其聲,於王而見其實。
王名稱東帝,實辨天下。
去國居衛,容貌充滿,顏色發揚,無重國之意。」
王曰:「甚善!丹知寡人。
寡人自去國居衛也,帶益三副矣。」
宋王築為櫱帝,鴟夷血,高懸之,射著甲冑,從下,血墜流地。
左右皆賀曰:「王之賢過湯、武矣。
湯、武勝人,今王勝天,賢不可以加矣。」
宋王大說,飲酒。
室中有呼萬歲者,堂上盡應。
堂上已應,堂下盡應。
聞外庭中聞之,莫敢不應。
不適也。
譯文:
亡國的君主都是一樣的。
天時雖然各異,行一事雖然不同,但他們滅亡的原因相同,都是把不合禮義當作快樂。
把不合禮義當作快樂,就不能存在。
商紂設置糟丘、酒池、肉圃、炮格,鑄造銅柱以虐害諸侯,殺死鬼侯的女兒摘取她的玉環,截斷涉水者的小腿觀看他的骨髓,這是不合禮義的。
殺害梅伯,把用他的一屍一體製作的內醬送給文王,這是不合禮義的。
文王表面接受下來,暗中把它告訴了其他諸侯。
建造璇室,修築頃宮,刨開孕婦之腹觀看她的胎兒,殺死比干觀看他的心臟,這是不合禮義的。
孔子聽到商紂的暴行,說:「他的心竅如果通達,比干就不會被殺了。」
這是商紂滅亡的原因。
晉靈公暴虐無道,從高處用彈弓射人,看人怎樣躲避彈丸。
讓廚師煮熊掌,熊掌沒有煮熟,就把廚師殺死,命令婦人用車子拉著一屍一體從朝廷中經過,藉以顯示一婬一威。
趙盾多次勸諫也不聽。
靈公厭惡趙盾,就派沮麑去刺殺他。
沮麑看到趙盾,不忍心殺他,說:「時刻不忘恭謹,這是百姓的主宰啊!殺害百姓的主宰,這是對百姓的不忠!拋棄國君的命令,這是對國君不守信用。
兩條中有一條,就不如死了好。」
於是就在院中槐樹上撞死了。
齊湣王出亡,高居衛國,對公玉丹說,「我是怎樣的一個君主呢?」公玉丹回答說:「大王是個賢明的君主啊!我聽說古時有人拋棄天下也沒有憾色,從前我只是耳聞共名,今天在您身上才眼見其實。
您名義上稱為東帝,實際是平治天下,但離開齊國住到衛國以後,體貌豐盈,容光煥發,毫無捨不得國家的念頭。」
湣王悅:「說得太好了!還是公玉丹瞭解我呀!我自從離開齊國到了衛國,衣帶已經增加三倍了!」
宋康王築起高台,用大皮口袋盛上血,給它穿上鎧甲頭盔,高高地懸掛起來當作天帝,站在下迎射它,血一直流到地上。
他的左右侍從都祝賀說;「您的賢明超過商湯和周武王了!商湯周武只能勝人,如今您卻能勝天,您的賢明無法超越了!」宋康王非常高興,於是設宴飲酒。
室中有人喊萬歲,堂上的人都應和。
堂上一應和,堂下的人也都應和,門外和院中的人聽到了,沒有一個人敢不應和。
這是不合禮義的。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