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話演義》第一百二十九章 翳逸廖救蜮疫 禹到歧舌百慮:天地十四將商議只有去求雲華夫人了。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上古神話演義》第一百二十九章 翳逸廖救蜮疫 禹到歧舌百慮

上古神話演義

第一百二十九章 翳逸廖救蜮疫 禹到歧舌百慮

到了次日,文命等病勢更加沉重,竟有神昏譫語的樣子。

天地十四將商議只有去求雲華夫人了。

庚辰剛要動身,忽見前面海上一乘龍車冉冉而來,車上端坐著一位女子。

庚辰等料想是個神祇,忙過去問道:「尊駕是何處神祇?是否來救祟伯的病?」

那神女道:「妾乃南海君祝赤之妻翳逸廖是也。

聞崇伯在此,困於水蜮,特來施救。」

天地將大喜,忙請她到山麓中去救治。

翳逸廖道:「不必。

賤妾此來,攜有丹藥三十三粒,請諸位拿去,每人給他們服一粒,連服三次,就全愈了。」

說著,將丸藥交出,即便告別,駕著龍車,自向海中而去。

這裡天地將拿了丸藥,就給文命等各灌一丸。

隔了多時,再各服一丸,神志頓然清爽,三丸之後,一精一神復原。

文命道:「不想在此被困三日,現在病是全愈了,究竟蜮是怎樣一件東西,倒不可不見識見識。

今日天一陰一,土人有否在那裡射蜮,我們去看看吧。」

天地十四將道:「其實不必土人,某等亦可以去捉來,不過某等不知其形狀。」

文命道:「是呀,所以我們只好去看這土人。

好在今日沒有太一陽一,又不是到水邊,料無妨害。」

於是大眾收拾行李,一齊離山而來。

那些土人看見文命等如此重病,不到兩日,居然全愈,非常奇怪,莫不崇拜之至。

到了海邊,果然有好些土人張弓挾矢,在那裡射蜮。

手上面上都用布帛包裹,僅僅留出一隻眼睛,是防恐它含氣射人之故。

只聽見一個人叫道:「啊唷!明明在此地,一轉眼就不見了,可惡可惡!」又一個道:「我已經射中了,還被它逃去呢。」

過了片時,只聽見一個叫道:「在這裡了!在這裡了!」

眾人看時,只見他的箭已在水中,箭後一條線直連到他手裡。

他將那線漸漸收起,彷彿拖重物似的。

過了一會,果見一物,其形如鱉,連箭拖上海灘。

早有一人持刀從他後面過去,將蜮的頭斬下,大功才算告成。

七員地將道:「原來是那樣一件怪物,我們去捉吧。」

說著,都紛紛入地而去。

那些土人看得奇絕,以為怎樣七個人都忽然不見了,個個木立著,一語不發,也不射蜮了。

過了片時,各地將紛紛從海中出來,手中拿著死蜮,約有幾十個。

七員天將過來,將幾十個死蜮的嘴個個扯開,說道:「我看你這些畜生的嘴是怎樣生的,會得暗裡害人。」

一語提醒了伯益,便過來,拿了蜮的口部細細考察。

原來在它喉間有一根軟骨,儼如弓形。

軟骨中間有一根細管,恰好容得下幾粒細沙,想起來就是射人的機械,喉閉則入,喉開則出,有沙則射沙,無沙則射氣,大約總是這個原故。

但是中人肌膚之後,能生疥瘡或疾病,還可以說其中含有毒質之故,僅僅中人的影,可謂與人絲毫沒有關係,何以會得生病,甚而至於死?這個理,無論如何總想他不出。

況且蜮在水中,人在岸上,蜮與人無涉,人與蜮無害,它一定要射人,致人於病,致人於死,又是什麼原故?真正是理之不可解者。

文命道:「天地間不可解的物理多著呢。

依我看起來,南方之人,因天氣炎熱,衣不蔽體,男一女無別,隨著 一言以蔽之,無非是一婬一風戾氣所鍾而已。」

大家聽了這話,不敢以為然,亦不敢以為不然,只好唯唯答應。

郭支撮口一嘯,那潛伏一在海底的龍已沖波而出,逕來沙灘之上。

大家就預備動身。

這時這些土人幾乎嚇死。

起初看見七員地將人地,頃刻之間,又從水中捉了這許多短狐,絕無妨礙。

此刻又見兩條大龍應一召而來,供眾人之指使。

於是個個疑心,以為是天神下降,紛紛跪拜叩頭,直到文命等龍馭遠去,望不見了,方才罷休。

且說文命等再向前進。

一日,到了歧舌國,一名反舌國。

他們那些人的舌頭和尋常人不同,舌根在前,舌一尖倒向喉嚨,如蝦蟆一般。

再者,他們的舌一尖又分為兩歧,與蛇相似,時常吐出在口外,舕舚怕人,大約是個蛇種。

因此他們的言語轉磔格烈,一句也無從通曉。

文命等無從考察,只能再向前行。

一日,又到了一國,他們人民的衣服、飲食、居處、言語、文字,一切都與中土差不多。

不過那些人民除出孩童之外,個個面黃肌瘦,懨懨如有病容,而且多半是斑白的老者。

最可怪的,在街上行路之時,亦總是垂頭盲行,從無仰面軒昂,左右顧視之人,所以常有互相衝撞之事。

文命等看得詫異,要想考察他的原因。

適值路旁有一所大廈,門上榜著「學塾」兩個大字,文命就叫大眾在門外等候,自己同了伯益連步而入。

只聽見裡面有講書之一聲,文命和伯益且不進去,站住了,聽他講什麼。

但聽得一人高聲講道:「所以聖人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你們後生小子,只知道眼前有飯吃,有衣穿,有屋住,就算好了。

其不知道飯是長有得吃嗎?衣是長有得穿嗎?屋是長有得住嗎?假使米吃完了,衣穿破了,房屋塌敗了,你們怎樣?這種都是應該預先慮到。」

講到這一句,彷彿有個年輕的人說道:「我們應該在少年的時候練習技能,預備將來自己趁工度日。」

那先前講的那個人接著說道:「沒有人叫你做工,你怎樣呢?有人叫你做工了,你忽然生起病來,又怎樣呢?你年老了,做不動工,又怎樣呢?就使你預先有儲蓄的財產,可以養病,可以養老,但是財產靠得住嗎?水淹了,怎樣呢?火焚了,怎樣呢?盜劫了去,怎樣呢?貪暴的政一府來沒收了去,又怎樣呢?」

這樣一問之後,頓時寂無聲息,歇了半晌。

文命耐不住了,便與伯益緩步踱進去。

只見一間廣廈之中,坐著三四十個年幼的生徒,上面卻坐著一個鬚髮如銀的老教師。

大家都是垂著了頭,鎖著了眉,彷彿在那裡沉思的樣子。

文命、伯益走到階下,他們亦竟沒有看見。

文命不得已,輕輕咳嗽一聲,那些師生才如夢驚醒,抬頭見了文命等二人,個個驚疑之至。

那老教師就站起來,說道:「你們二位面生可疑,突如其來,莫非有行劫的意思嗎?老實對你說,我是以教讀為生的人,最是清苦生涯,無財可劫,無貨可奪,止有幾卷破書,你們用不著,請到別處去吧。」

文命、伯益連連搖手道:「不是不是。」

一面就走進去和他行禮,將來歷告訴了他一番。

那教師一面聽,一面又細細將文命、伯益看了幾回,方纔還禮作揖,說道:「原來是上國大賢,剛才唐突,有罪有罪。

不過古聖人說:『慮患貴在未然。

』剛才看見兩先生之面頗生,又出於不意,所以不得不有此疑慮,尚請原諒。」

說著,就請伯益、文命到裡面一個小綁中坐下。

文命側眼看那些生徒,所有的書籍大概都是些深慮、遠慮、靜慮、盡慮的談頭,非常不解,就問那老教師道:「請問貴國教育以什麼為宗旨?」

那老教師道:「天生吾人,付之以心,是教他去思慮的。

人生在世,無處不是危險之地,所做的事,亦無件不是危險之事,所遇到的,亦可說無一個不是危險之人。

腹中帶劍,笑裡藏刀,都是常有的。

若不是處處思慮,事事思慮,在在細慮,就走到危險的路上去了。

所以敝國的國名叫作百慮國。

教育的宗旨,也就在這個『慮』字上。

古聖人說得好:『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我們這些人,哪裡配說到是個智者?假使在幼年時候,不養成他們千慮的習慣和功夫,那末成一人長大之後,勢必苟且輕率,豈但沒有一得之希望,而危險敗事更在所不免呢。

先生是個上國大賢,不知道高見以為何如?」

文命道:「某的意思,處事一切,原是應該審慮的。

但是在無事的時候,似乎可以不必勞心。」

那老教師聽了,大不以為然,便岸然正色的說道:「這句話我不敢贊成。

我聽見古聖人說道:『先成其慮,及事而用之。

』又說道:『計不先慮,無以應率。

』假使如先生所說,無事的時候,將這顆心閒空起來,萬一變起倉猝,將何以應之?譬如我們坐在這裡,假使上面的房屋驟然塌下來,下面的地殼驟然陷下去,都是應該預先慮到,刻刻慮到的。

假使不慮到,請問先生,倉猝之間用什麼方法來逃避呢?」

文命道:「屋倒地陷,那是不常有之事。

萬一不幸,不及逃避,亦只可付之天命。

時時顧慮,徒然勞心,似乎無謂。」

那老教師聽到這句話,尤其不佩服,便說道:「事事付之天命,那麼人的這顆心是什麼用處呢?天付一顆心,又是什麼意思呢?照先生這樣說起來,飽食終日,無思無慮,豈不是和豬狗無異嗎?人生世界,雖則不過三四十年的光一陰一,但是哪一項不要費一番的經營?就是哪一項不應該先費一番的考慮?所以在無事之時,總要常作有事之想。

既然要慮到他不能必得,又要慮到他萬一或失。

未死之先,要慮到我的生計如何維持。

將死之時,還要慮到我死後埋骨之地是否穩固。

更要慮到我子孫的生計如何維持。

既慮其常,又須慮其變,既慮其先,又須慮其後。

心不虛設,才能算日不虛度,才能算人不虛生。

假使都付之天命,那麼何貴乎做人的『做』字呢?」

文命聽到這番話,知道他蔽錮已深,無可解諭;就使解諭,他亦不會服的。

於是想離開本題,另外用一種話去打動他。

覺得他在言談之間,有兩點很可注意:一點就是人生在世,不過三四十年光一陰一的這句話;一點是他在談話之時,屢屢打呵欠。

於是就問他道:「老兄的見解高明之至,某極佩服。

不過向例,人生百二十年為上壽,百年為中壽,八十歲為下壽。

現在老兄說,人生不過三四十年的光一陰一,這句話從何說起?」

那老教師道:「先生所說的是上古的話,上古的人稟賦厚,所以有如此遐齡。

現在的人稟賦薄,不過三四十歲而止。

到了五十歲,大家都要叫他南山老壽星了。

先生哪可以拿古人來例今人呢?」

文命道:「那麼請教老兄,今年高壽?」

那老教師道:「虛度三十二歲,不中用了,眼見得望天的日子少,入地的日子多了。」

說著,頓然愁容滿面,將頭漸低下去,想來又在那裡思慮什麼了。

文命聽到他只有三十二歲,不禁詫異之極了。

仔細一看,就明白了他的原故,也很覺他們可憐,於是乎就問他道:「貴國人夜間的睡眠,大約須多少時間?」

那老教師正在深慮的時候,忽然聽見文命的話,打斷了思路,但是沒有聽清楚,再問一句。

文命重複說一句,他才答道:「無事之時,大約睡一個時辰,有事之時,我們總是通宵不睡的。」

文命道:「那麼日間倦嗎?」

那老教師道:「倦呀。

但是上一床一去睡,卻總是睡不熟,至多一合眼而已。」

文命道:「人的睡眠,是休息日間的疲勞,依某所聞,一個人每夜至少須睡四個時辰,方才可以將日間的疲勞恢復。

現在貴國的人睡眠時間如此之少,恐怕於衛生方面不甚相宜。

身一體的容易衰老,或者原因在此,不儘是稟賦薄的原故吧。」

那老教師聽了,似乎大有感動,便說道:「某於此層,亦常常慮到,不過上一床一之後,越慮他睡不熟,他卻越睡不熟,這種情形,在幼年是沒有的,到了二十歲左右,就來了,到了三十歲左右更厲害了,不知何故?」

文命道:「某有一句直言奉告,請老兄不要生氣。

睡眠不足,就是思慮過度的原故,思慮過度,則擾動肝一陽一,心神不能安寧,如何能睡得熟呢?既然睡不熟,則心神體力都沒有休息修補的機會,日日如此,年年如此,人的身一體就使是金石做成,也容易磨蝕,何況是個血肉之軀呢?敝處請求養生的人,有幾句話,叫作『毋勞爾形,毋搖爾一精一,毋使爾思慮營營,乃可以長生』,這幾句話是很不錯的。

我們做人,為個人生計問題,為社會服務問題,為國家宣力問題,原不能都是絕智棄學,游心於玄默,學那個修練之士的舉動,但是卻不可不有一個節制。

依某看起來,大約獨坐之時,憑虛幻想空中樓閣,忽而富貴,忽而貧賤,忽而得意歡欣,忽而失意悲慼。

這種叫作幻妄的思慮,是萬萬不可有的。

第二是貪得的思慮。

人生世上,生計固不能不維持,但是何必孜孜營求,力求滿足?廣廈萬間,所居不過容膝,食前方丈,所食不過適口。

千思百慮,多益求多,何苦來?第三是癡情的思慮。

終日營營於聲色貨利之中,固是可笑,就是為子孫後嗣計,亦是癡情。

我只要盡我做父母一之道,善教善養就是了。

兒孫自有兒孫福,他們的生計一切,我代他去思慮做什麼?第四是怯弱的思慮。

憂病憂死,憂危難,憂失意,憂受人之愚弄,舉步荊棘,跼地蹐天,五日不在愁悶之中,無處不是畏懼之地,這是最犯不著的。

聖人之道,盡其在我。

天壽不貳,修身以俟之,一切意外之變,思慮他做什麼?而且果有意外之變,亦決不是窮思極慮所能慮得到的,枉費心思何苦來!以上幾種思慮,可說都是無謂之思慮。

至於處事接物,卻不可不有縝密深遠的思慮。

但是亦不可過多,多則疑,疑則無所適從。

而且畏懼的心思,就由此而起,弄到後來,事情反而不成,亦是有的。

區區愚見,老兄以為何如?」

那老教師聽了,似乎有點佩服,便問道:「據先生所說,亦極有道理。

但是我們無事之時,要常作有事之想,這個習慣自小早已養成,所以有時候要想斷絕那思慮,那思慮總是重重而起,真是苦不勝言。

請教先生,有什麼方法可以去斷絕它呢?」

文命道:「人手之初,可用數鼻息的方法。

先靜坐下了,調起鼻息來,或者數鼻息之出,或者數鼻息之入,從一二三四數起,數到幾百幾千。

久而久之,自能神明湛然,百慮不幹,這個是最便之法。

從前敝處有一位大賢,教人看鼻端之法,就是從調息的入門。

他有幾句韻語,某可以寫出來,請老兄看看。

說罷,見生徒案上有筆牘,就取來寫道:鼻端有白,我其觀之。

一闔一辟,容與猗移。

靜極而噓,如春沼魚。

動已而吸,如百蟲蟄。

氤氳變化,其妙無窮。

誰其一屍一之?不宰之功。

雲臥天行,非余敢議。

守一處和,千二百歲。

寫完,遞與那老教師道:「這是調息之方法,老兄倘能照此行去,夜間必能安睡,一精一神必能煥發,壽命必能長久,還望普勸貴國之人共行此法,使大家日即康強,同登壽域,某之望也。」

那老教師看了,又思慮了好一會,再問:「照這個調息的方法,一定有效嗎?」

文命道:「請老兄不必疑慮,一定有效。

敝處還有一位大賢,做了一篇《養生頌》,極言調息的功用,某一併寫出來,給老兄做參考吧。」

說著,取了筆牘,又繼續寫道。

已饑方食,未飽先止。

散步逍遙,務令腹空。

當腹空時,即便入室。

不拘晝夜,坐臥自便。

惟在攝身,使如木偶。

常自念言,我今此身,若少動搖,如毫髮許,便墮牢獄,如酷吏法,如大帥令,事在必行,有死無犯。

又用古語,及聖人語,視鼻端白,數出入息,綿綿若存。

用之不勤,數至數百。

此心寂然,此身兀然,與虛空等,不煩禁止,自然不動。

數至數千,或不能數,則有一法,強名曰隨,與息俱出,復與俱入,隨之不已。

一旦自往,不出不入。

忽覺此息,從一毛一竅中。

八萬四千,雲蒸雨散。

無始以來,諸病自除,諸障自滅,自然明悟。

警如盲人,忽然有眼,此時何用,求人指路。

是故老人,言盡於此。

寫完之後,遞給那老教師,一面和伯益站起身來告辭。

說道:「荒廢館政,不安之至!再會再會。」

那老教師接了文命的寫件,正要凝思,忽聽文命說要去了,慌忙起身挽留,但是文命等決不留了。

老教師送出大門,方才回轉。

文命看那街上的人仍舊是迷迷夢夢,一無一精一彩的在那裡走路,不禁歎息,向伯益道:「天下之事,中道最難。

然而不是中道,就有流弊。

我們於舉世爭權奪利之中,看到君子國的謙讓,真是好極了。

但是不知道的,很疑心他們是有意做作,而且多少的時間和一精一神消耗於這種無謂的推讓之中,豈不是太過嗎?看到那舉世不肯用心之人,或一無計慮之人,能夠如百慮國的這種教育,亦算是好的了。

但是弄到戕生短命,神氣全無,豈不亦是太過嗎?所以中道最要緊。」

伯益道:「那教師經崇伯這番指導之後,似乎有點醒悟。

但願他們以後能夠損過就中便好了。」

文命道:「但願他們能夠如此。」

二人且談且行,不覺已到海邊,再上龍背前進。

一日,到了一處,叫作白民之國。

氣候炎熱異常,太一陽一正照頭頂,日中的時候,萬物都沒有影子。

而且呼叫起來,聲音都不甚響,大概是在大地當中的原故。

因為他們人民生得甚白,所以叫作白民國。

由白民國而南,所過的地方,它那個房屋都是向北造的。

因為向北可以得到日光,而向南造的,倒反不能得到日光,與白民國以北情形正相反。

所以從北方去的人,給他們取一個名字,叫作北戶,或叫作北戶孫。

一日,到了一處,它那些人民臉上都刺著花紋,斑剝陸離,壯貌奇醜,而他們自以為美觀。

伯益道:「從前聽說,南方之民有紋身之國,有雕題之國。

從大江以南,都是紋身。

此地看見雕題了。」

文命應道是。

大家遊歷一轉,但覺氣候溫和,物產豐富,如丹粟漆樹等種種皆有。

又游到一處,只見無數小丘,丘上各有大一穴一,其廣數丈,深不可測。

從那一穴一中,不時的噴一出沸水來,高可十餘丈或數丈,有的如蜂窩形一般,甚為奇觀。

計算它噴一出的時間,都有一定,大約隔若干時間而噴,噴若干時間而歇,歇若干時間而又噴。

將歇之時,那沸水必起落數次,方才全歇,歇了之後,可以到一穴一邊去觀看。

初則窺不見底,繼而聽到一穴一中隱隱有沖沸之一聲,那時即速避開,沸水就要上噴了。

大眾看得稀奇,不解其故。

鴻濛氏自告奮勇請到地中去考察。

文命答應,囑咐小心,鴻濛氏入地而去。

過了多時,出來報告道:「某到地下,尋見那沸水的來源。

原來那一穴一口不是一直下去的,漸漸彎曲,其深無窮。

某想一直下去,無奈愈深愈熱,到得一百幾十丈以下,熱得不可向邇,只能退回來。

它那噴一出來的水,在地下本是極熱的,但是不能噴高,一次噴完之後,半中間,四面的冷水彙集攏來,和沸水相混,到了相當的水量和熱度,然後漸漸騰起,愈騰愈高,就向一穴一中噴一出。

這些四面流來的水噴完了,那動作就漸漸停止,要再等第二次四面之水的彙集了。

所以它的噴一發、停止,都有一定時間。」

大家聽了,方才明白。

於是重複起身,再向別處。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上古神話演義
第一章 演古史之治亂 謀開篇說混沌第二章 皇娥夢遊穹桑 盤瓠應運降世第三章 共工氏稱霸九州 女媧氏摶土為人第四章 女媧氏煉石補天 共工氏重霸九州第五章 共工顓頊爭天下 共工怒觸不周山第六章 下絕手平定共工 上恆山再戮諸懷第七章 後稷初生遭三棄 帝嚳出巡守西北第八章 簡狄吞燕卵 稷澤出玉膏第九章 萯山遇吉神 嫦娥奔月宮第十章 簡狄剖胸生契 帝嚳挈女南巡第十一章 游嵩山途遇奇獸 憶往事細說蚩尤第十二章 蚩尤遭敗績 黃帝得成仙第十三章 豐山有異物 房王兵虐民第十四章 房王作亂圍嚳 盤瓠智建神功第十五章 后羿將兵來救 盤瓢負女遁去第十六章 帝嚳深山尋女 唐堯降生母家第十七章 唐堯初降生 丹丘來進貢第十八章 盤瓠逸去帝女歸 帝嚳東海訪柏昭第十九章 帝嚳納妃羲和女 盤瓠子女到亳都第二十章 赤松子來訪 鳳凰鳥翔集第二十一章 赤松子獻珠治病 青城山帝嚳訪道第二十二章 舟人授秘書 帝嚳悟天道第二十三章 帝女常儀謝世 盤瓢子孫分封第二十四章 立摯為嗣子 封禪上泰山第二十五章 嗣子摯即帝位 老臣謀去三凶第二十六章 帝堯出封於陶 三凶肆虐當朝第二十七章 罐兜求封南方國 狐功設計害人民第二十八章 堯改封於唐 羿往殺楔揄第二十九章 巫咸弟子佐三苗 羿往桑林殺封豕第三十章 羿殺九嬰取雄黃 巴蛇被屠洞庭野第三十一章 帝摯禪位唐堯 三苗建國南方第三十二章 唐堯居母喪 后羿繳大風第三十三章 唐堯踐帝位 皋陶感降生第三十四章 帝堯田獵講武 鴻超被鳥射傷第三十五章 巫咸鴻術為堯醫 越裳氏來獻神龜第三十六章 帝堯東巡問樗莆 初見皋陶驗前夢第三十七章 厭越述紫蒙風土 閼伯實沈共參商第三十八章 帝堯遇赤將 子輿官木正第三十九章 帝堯寶露賜群臣 大司農籌備蠟祭第四十章 帝堯師事尹壽 尹壽舉薦四賢第四十一章 尹壽氏說天丈 羿與逢蒙較射第四十二章 帝堯箕山訪許由 長淮水怪興風浪第四十三章 帝堯初番見許由 黃帝問道廣成子第四十四章 帝堯遊黟山 覽盡大千界第四十五章 途遇金道華 蘭為王者香第四十六章 縉雲山黃帝修道 大姥山老母成仙第四十七章 狐功設計害帝堯 責三苗帝堯動怒第四十八章 男女同川而浴 帝堯君臣中蠱第四十九章 養蠱之情形 苗民之風俗第五十章 帝堯師事善卷 揮師滅除西夏第五十一章 射十日羿見姮娥 渠搜國來朝貢獻第五十二章 述洪水之來源 說黃河之成因第五十三章 堯讓天下於許由 稷為堯使見王母第五十四章 后羿射河伯 逢蒙殺后羿第五十五章 青鳥使迎大司農 西王母性喜樗蒱第五十六章 崑崙山稀有大鳥 西王母瑤池宴客第五十七章 大司農歸平陽 三苗驩兜降服第五十八章 讓天下於巢父 任許由州長第五十九章 海人獻冰蠶繭 堯教子朱圍棋第六十章 帝堯比神農 華封人三祝第六十一章 帝堯開鑿堯門山 果老事堯為待中第六十二章 訓大夏討渠搜 堯締交狐不諧第六十三章 彭祖祈年壽 帝堯讓大位第六十四章 舜生於諸馮 務成子教舜第六十五章 倉頡造文字 舜兄得狂疾第六十六章 舜初耕歷山 象受教於兄第六十七章 秦東贈舜行 二耕歷山下第六十八章 舜與方回訂交 師尹壽蒲衣子第六十九章 耕歷山三番五次 訪大舜不遠萬里第七十章 被逐三四回 學琴作什器第七十一章 以德教化人 舜師事許由第七十二章 三足烏集庭 元愷大會聚第七十三章 帝子朱漫遊是好 誇父臣於帝子朱第七十四章 堯放子朱於丹淵 免共工四岳舉鯀第七十五章 神禹坼背生 鯀受命治水第七十六章 禹師郁華子 鯀作九仞城第七十七章 制陶器舜化東夷 陶河濱舜禹相遇第七十八章 一曰遇十瑞 四岳共舉舜第七十九章 夢眉與發齊 舜不告而娶第八十章 堯降二女於溈汭 舜率二女覲父母第八十一章 堯賜雕弓干戈美玉 瞽叟使舜完廩浚井第八十二章 象日以殺舜為事 舜為舉八元八凱第八十三章 堯以舜為耳為目 舜攝位三凶不服第八十四章 鯀治水不利 舜舉禹治水第八十五章 夢從月中過 師事大成摯第八十六章 初過桐柏山 宛委得寶物第八十七章 雲華夫人授書 伯益水平佐禹第八十八章 舜受終而攝政 禹治水以定計第八十九章 降服罔象天 應龍佐治水第九十章 天地十四將大戰 收服七地授仙菉第九十一章 平逢山群蜂為患 玉卮娘降服驕蟲第九十二章 禹鑿砥柱山 九仙集西嶽第九十三章 巨靈擘太華 大人釣六鼇第九十四章 伯益作井龍登玄雲 玄龜負泥封印山川第九十五章 禹鑿龍門入 伏羲賜玉簡第九十六章 河伯宴大禹 冀州水患平第九十七章 大禹被困於相柳 相柳見誅於五帝第九十八章 黃蛇守共工台 共工流於幽州第九十九章 導河積石得延喜玉 賜軒轅鏡除卻神光鬼第一百章 天地除妖蛇 鯉魚跳龍門第一百零一章 濟水三伏三現 天地將斬朱孺第一百零二章 天地將除妖鳥 嵎夷九族來朝第一百零三章 窟洲返魂香 青州水患平第一百零四章 桐柏山風雷震驚 兩儲君霍潛迎禹第一百零五章 巫支祁襲禹 鴻濛氏被囚第一百零六章 三過桐柏山 共戰巫支祁第一百零七章 禹鑿軒轅化為熊 女攸化石破生啟第一百零八章 鈸耳貫胸獻珠鱉 大禹過門不入家第一百零九章 水平王震澤為神 繇余黃魔使三苗第一百一十章 大禹破三苗 騅驩竄南海第一百一十一章 圍計蒙誤衝突 雲林宮右英解圍第一百一十二章 黃魔破土鑿黃牛 禹鑿巴山開三峽第一百一十三章 掘崑崙息土治水 三過家門而不入第一百一十四章 天將驅除犯狼 大禹二次遇疫第一百一十五章 方相氏驅疫 雲夢遇神女第一百一十六章 禹作岣嶁碑 神農教避疫第一百一十七章 樂馬山禹誅疫獸 蟠塚山驅龍導漾第一百一十八章 刑天氏與帝爭神 太真夫人除窫窳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三苗於三危 頒五瑞於群後第一百二十章 五老游河河圖來 龍馬鳳凰獻圖書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禹巡海外 應龍殺旱魃第一百二十二章 誇父逐日影 大禹游北方第一百二十三章 迷途入終北 行蹤至無繼第一百二十四章 禹收九鳳強梁 又至肅慎之國第一百二十五章 禹至毛民等國 黿鼉代為橋樑第一百二十六章 漫話扶桑國 詳說君子情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禹逢巨蟹 海若助除妖第一百二十八章 禹歷小人大人國 有蜮山遭遇水弩第一百二十九章 翳逸廖救蜮疫 禹到歧舌百慮第一百三十章 禹受困於楓林 祖狀被殺南海第一百三十一章 禹到壽麻國 得見螺螄舟第一百三十二章 長腳扶盧女 軒轅丈夫國第一百三十三章 西海神率禹避難 刑天氏命葬常羊第一百三十四章 禹配合二國失敗 淑士國禹鑿方山第一百三十五章 奇肱試飛車 槐山通老童第一百三十六章 鍾山覲上帝 崑崙見王母第一百三十七章 群仙大聚會 禹游崑崙山第一百三十八章 禹結束危神 堯沉璧於洛第一百三十九章 堯作大章樂 皋陶作象刑第一百四十章 董父豢於雷夏 堯崩葬於谷林第一百四十一章 重到會稽百官官 迎即位分命都蒲阪第一百四十二章 封第象於有庳 立學校以施救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司稷逝世 渠搜國獻裘第一百四十四章 孝養國來朝 夔作樂改封第一百四十五章 奏韶樂舞百獸 郊天祈以丹朱第一百四十六章 巡審樂三到會稽 修大道彭祖說法第一百四十七章 善捲逃舜入深山 無擇被迫跳澗淵第一百四十八章 舜西教六戎 西王母來朝第一百四十九章 舜作卿雲歌 黃龍負圖書第一百五十章 息慎氏進貢 大頻國來朝第一百五十一章 封義均命禹攝位 復九州玄都來朝第一百五十二章 率封禪泰山 象病死有庳第一百五十三章 方回憑弔舜墳 二女化作湘神第一百五十四章 啟結天下賢 禹即天子位第一百五十五章 頒夏時於萬國 作貢法均地權第一百五十六章 改封丹朱商均 作樂雕俎臣諫第一百五十七章 柏成子高逃禹 陣塗民代皋陶第一百五十八章 作城郭大會諸侯 鑄九鼎海神來朝第一百五十九章 禹讓天下於奇子 分散藏書於各處第一百六十章 禹會諸侯戮防風氏 啟為天子滅有扈國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