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話演義》第一百四十九章 舜作卿雲歌 黃龍負圖書:帝舜聽了,大為詫異,暗想:「上次石飛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上古神話演義》第一百四十九章 舜作卿雲歌 黃龍負圖書

上古神話演義

第一百四十九章 舜作卿雲歌 黃龍負圖書

一日,帝舜視朝,得到北方諸侯的奉報,說道:「那年從恆山上飛下之石此刻又飛到太原了。」

帝舜聽了,大為詫異,暗想:「上次石飛,或許是阻我北進,此次又飛,是何意思呢?

莫非那日祀禮太草率嗎?」

想罷,帶了從臣來到太原,親自考察。

果見那塊安王石矗一立在那裡。

帝舜於是叫人就地蓋起一所祠宇來,供奉此石,並且祭祀一番。

然後再向東北而行。

越過恆山,想到從前第一次出門時所耕之歷山此刻不知如何景象,一時懷舊情深,就屏去了驅從,獨帶一個侍衛之士前往觀看。

只見那邊阡陌縱橫,村落錯綜,已不是從前那種深山氣象了。

前日所耕種之國已無遺跡可尋,只有和靈甫遇到的地方還依稀可認。

舜徘徊了一會,不免想到洛陶、秦不虛等人,此刻不知都在何處。

正在慨歎,忽聽得有人叫道:「蒲衣先生,難得你幾時來的!」帝舜回頭一看,原來一個五十多歲的男子,正在緩步逍遙。

那問他的人卻是一個婦人。

只聽那男子答道:「我來不多日呢。」

那婦人道:「蒲農先生,你有多年不到此地,難得今朝又來,請到舍間坐坐吧。」

說著,就邀那男子到路旁一間草屋之中去了。

帝舜聽見蒲衣二字,就想到從前師事的那個八歲神童,如今有幾十年不見,那面貌當然認不出了。

然而估量年紀,那神童到今日正是差不多,不要就是他吧。

回想自已攝位之後,這幾個舊時師友無日不在飭人探訪之中,可是沒有一個尋著。

如今覿面相逢,寧可認錯,不可失之交臂。

想罷,就要到草屋中去訪問。

繼而一想,終覺冒昧,後來決定主意,先叫衛士去探問他,是否豫州人,幼時是否住在有熊之地,此刻住在何處。

衛士答應去了。

帝舜獨自一人到行營。

隔了多時,那衛士還報,說道:「那男子的確是豫州有熊地方人,現在寓居西村一個親戚家中。」

帝舜大喜。

次日一早,率領從人前到西村去訪浦衣,一訪就遇到。

說起從前之事,蒲衣方才記得,竭力謙抑。

帝舜便問他幾十年來的經過,又將自己的經過細細告訴了他一番,並勸他出來擔任國家之事,說道:「老師從前主張以禮敬教人,倘肯擔任國事,那麼蒼生受福無窮,弟子情願退居臣僚,恭聽指揮,務請老師以天下為重,勿再高蹈。」

蒲衣聽了,笑道:「承足下如此推一愛一,容某細思之,如無他種牽制,當遵命。」

於是訂定明日再行相見。

到了次日,帝舜一早去訪,哪知他的親戚說道:「蒲衣先生昨日連夜動身出門,不知到何處去了。」

帝舜料想他必是逃避,尋他無益,不勝惆悵,然而也無可如何,只好再向東北行。

一日,到了幽州界上,帝舜想起幽州的鎮山是醫無閭山。

據伯禹說是很聳秀的:「我何妨去一遊呢?」

想罷,就徑到醫無閭山。

只見那山勢掩映六重,峰巒秀拔,果然是座名山。

山上產一種石,似玉非工,據土人說,名叫珣琪,很為可一愛一。

帝舜遊歷一遍,從西南下山,只見下面竟有一座城池。

便問土人,才知道這名叫徒河城。

原來當地之人因為看見鯀造堤防,仿照他的方法來造的。

當時有城郭的地方並不多,所以帝舜看了稀奇。

這時徒河城裡有一個官吏出來迎接。

帝舜看他古貌古心,盎然道氣,便和他談談,問他是什麼官。

那人道:「是丞。」

帝舜道:「汝曾學過道嗎?」

丞道:「學過。」

帝舜道:「道可得有乎?」

丞答道:「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其道?」

帝舜聽了不解,又問道:「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丞曰:「是天地之委形也。

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一性一命非汝有,是天下之委順也;孫子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蛻也。

故行不知所往,處不知所持,食不知所味,天地之強一陽一氣也,又胡可得而有耶?」

帝舜聽了他這番超妙的話,知道他亦是個探玄之士,不覺非常欣賞,便擬邀他同到帝都去,授他一個大位。

那丞再三固辭,帝舜不能勉強,嗟歎了一回,只得率領從人徑歸蒲常剛到國門,只見有五個老者,鬚眉皓白,衣冠偉然,在哪裡徘徊。

帝舜看他們形跡古怪,而面貌又甚熟,彷彿曾經在哪裡見過似的,後來忽然醒悟,想道:「前次隨帝堯在首山,有五老游河,告訴我們河圖將來,忽然化為流星上入昂,豈非就是他們嗎?現在又來遊戲人間,我不可當面錯過。」

當下就吩咐御者停車,親自下來,向他們深深致禮道:「五位星君,難得又光臨塵世,幸遇幸遇。」

那五個老者慌忙還禮,齊聲說道:「聖天子向我們行禮,我們小百姓如何當得起呢?而且聖天子所說的什麼星君,什麼光臨塵世,我們都不懂,不要是認錯了人嗎?」

帝舜道:「某不會認錯。

五位一定是五星之一精一,上次已經見過,何必再深自韜晦呢?」

那五老道:「我們的確都是小百姓,因為遇到這種太平之世,相約到帝都來?」

?」

眼界,並非什麼星一精一,請聖天子千萬不要誤會。」

帝舜見他們堅不承認,並不免疑惑起來,既而一想,決定主意,寧可認錯,不可錯過。

當下就說道:「既然諸位不承認是星一精一,某亦不好勉強,不過諸位年高德助,是一定無疑了。

某向來以孝治天下,對於老者特別尊敬,所以在學校中定有養老大典。

現在無論諸位是否星一精一,務要請到學校裡去稍住幾時,使某得稍盡暴養之憂,未知諸位可肯答應否?」

那五老聽了,相視而笑。

隔了片時,一個赤面老者說道:「既然聖天子如此加思,我們恭敬不如從命吧。」

帝舜大喜,忙叫從人讓出幾輛車子,載五老到學校裡去供養。

帝舜更以師禮尊之,時常去向他們請教,他們亦常到街街中來遊玩。

究竟是否星一精一,這是後話,慢提。

且說光一陰一易過,這年已是帝舜在位的第十四年。

這時天下太平之極,宮廷之中,蓂莢又生於階,鳳凰巢於庭,天上有景星出於房,地上出乘黃之馬。

有一日,忽然有一乘金車現於帝庭,尤為前古所未有,真所謂千祥雲集。

帝舜自己也是歡喜,無事之時,總在哪裡與百官奏他的《韶》樂。

一日正在金石轟鏗的時候,忽然天氣大變,雷聲疾震,雨勢傾盆,風力之狂,更無以復加房屋倦去,大木拔起,城裡城外正不知道有多少。

這時殿廷之中,樂器四散傾倒,桴鼓等都在地上亂滾。

那些樂工舞人更站腳不住,有的伏一在地上,有些四處亂跑,百官亦蒼皇失次。

霎時間秩序大亂,正不知道是什麼變故,都以為是世界末日到了。

獨有帝舜依舊是從容不迫的坐在那裡,一手抱住一座將要傾倒的鐘磬架子,一手執著一個衡,仰天哈哈大笑道:「不錯不錯!這個天下的確不是我一個人的,鐘磬凳石奏起來,竟亦能夠表示得出嗎?」

說著,徐徐站起,將鐘磬架子和衡都安放好了,整肅衣冠,向天再拜稽首,心中暗暗祝告道:「皇天示警,想來是為這個天下的問題,但是某決不敢私有這個天下,一定上法帝堯,擇賢而傳之。

細察群臣之中,功德之盛無過於禹,現在敬將禹薦於皇天,祈皇天鑒察。

假使禹是不勝任的,讓皇天風雨更疾,雷電更厲,以警某所舉之失當。

假使禹是勝任的,請皇天速收風雨,另降嘉禾,某不勝迫切待命之至!」

哪知祝告未必,雷聲已收,雨也止了,風也住了。

到得帝舜站起來,已漸漸雲開日出,豁然重見青天。

然而隔不多時,但覺氤氤氳氳,鬱鬱紛紛,似煙非煙,似雲非雲的一股氣滿殿滿庭的散佈開來,差不多令人覿面不相見,亦不知這股氣自天下降的,還是自地上升的。

又隔了多時,但覺那股氣漸漸一團一結起來,蕭索輪囷,飛上天空,凝成五彩,日光一照,分外鮮明,美麗不可名狀。

這時眾人早已忘卻驚怖,恢復原狀,看了這種情形,都齊叫道:「這是卿雲!這是卿雲!」帝舜此時,見天人感應如此之速,亦樂不可支,於是信口作成一歌。

其詞曰:卿雲爛兮,糾婆漫兮。

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歌罷之後,群臣知道這種祥瑞都是帝舜盛德所致,大家都上前再拜稽首,推大司徒作領袖,恭和一歌。

其詞曰:明明上天,爛然星陳。

日月光華,弘予一人。

帝舜聽了這首和歌,知道群臣之意還是推戴自己,於是又作一歌,將自己打算遜位之意略略吐露,使群臣得知。

其詞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

四時從經,萬姓允誠。

於予論樂,配天之靈。

遷於聖賢,莫不鹹聽。

鼚乎鼓之,軒乎舞之。

一精一華已竭,褰裳去之。

歌罷之後,群臣一齊進道:「臣等恭聆帝歌似有退閒之意。

帝年雖近耄耋,但一精一力甚健,何可遽萌此志?尚望以天下百姓為重,臣等不勝萬幸!」帝舜道:「不然。

昔先帝在位七十載,年八十六,撥朕於草野之中,授朕以大位,是以天下為公也。

今朕亦年八旬,戀戀於此,不求替一人,是以天下為私,何以對先帝?更何以對天下?朕意決矣。」

群臣聽了,不能復言。

過了幾日,帝舜率領群臣向南方巡守。

到了河、洛二水之間,猛然想起從前的故事,就叫群臣在河邊築一個壇,自己齋戒沐浴起來,默默向河濱祝告道:「某從前薦禹於皇天,承皇天允諾,降以嘉祥,但不知后土之意如何,如蒙贊成,請賜以徵信,以便昭告大眾,不勝盼望之至!」祝罷,就在壇恭敬待命。

隔了多時,看看日昃,果然榮光煜照,休氣升騰,帝舜知道是征應到了。

但細看河中,波流浩淼,一瀉千里,與平時一樣,絕無動靜,不免疑慮。

又隔了片時,忽見壇外有大物蠕蠕而動,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條五彩的黃龍,背上負著一個圖,長約三十二尺,廣約九尺。

那龍來到壇上,將背一聳,圖已落在帝舜面前,隨即掉轉身軀,蜿蜒入水而逝。

帝舜與群臣細看那圖,以黃玉為押,以白玉為檢,以黃金為繩,以紫芝為泥,端端正正一顆印章蓋在上面,是「天黃帝符璽』五個大字。

再將圖展開一看,其文字大意都是說天下應該傳禹的話。

群臣看了,莫不詫異,禹尤侷促不安。

帝舜笑道:「不錯不錯,真是一定的。」

當下大家下了壇,帝舜率領群臣向嵩山而行,路上指著嵩山向伯禹道:「這是中央的鎮山。

汝之封國去此不遠,於汝頗有關係,汝宜前往致祭,以迓天庥。」

伯禹剛要遜謝,忽見供養在學校的那五個老翁又出現於車前。

帝舜大驚,忙下車問他們:「何以離開京都?何時來此?」

五老齊聲笑道:「某等多年承帝豢養,感激之至!現在知道帝遜位已確定有人,某等在此亦無所事事,請從此辭,後會有期。」

說罷,各各將身一舉,倏忽不知所之。

帝舜道:「朕早知道他們是五星之一精一,他們猶不肯承認,如今果然是真了。」

說罷,不禁歎息一回。

這時道旁湊巧有一間空屋,帝舜就叫人略加修葺,改為五星祠,以作紀念。

又率群臣祭祀一番,這夜就宿在祠中。

君臣等正在談論其神異,忽有從人報道:「天上發現了五顆長星,甚是奇怪。」

帝舜君臣忙出門一望,果然天空有五顆大星,光芒作作,長各數丈。

大家看了,一齊驚怪道:「彗星彗星!」

帝舜道:「朕看不是彗星,還是五星之一精一在那裡顯奇表異呢。」

眾臣道:「何以見得?」

帝舜道:「朕從前受業於尹老師,老師曾將天文大要細細講授,所以朕於天文亦略知一二。

大凡彗星的形式分作二段,一段叫作首,一段叫作尾。

但是管首亦可分為二,一種叫彗核,是它當中如星的光點,一種叫彗芒,是包圍在香核四面的星氣。

但是有些離地較遠,或較小之彗星,則人往往僅見它的芒,而不見它的核。

大的彗芒,視徑有和月亮一般,而它的核明如晨星,這是最顯而易見的本體,不必一定有尾,而芒與核是一定有的。

現在這五顆大星雖和彗星相似,而細視不見有核,並不見有芒,究竟不知道它哪一頭是首,哪一頭是尾,這是一端可疑的。

而且彗星是極不常見之星,就是偶爾出現,不過是一顆,決無五顆同時齊出之理。

而且據尹老師說,彗星亦有它運行之軌道。

它的出來是漸漸的由遠而近,由小而大,它的消滅亦是逐漸的。

現在昨天並不見有彗星,今夜忽然發現至五顆之多,它的形式又多相像,無首無尾,這又是一端的可疑。

不是彗星,那麼是什麼?當然是五星之一精一的變化了。

朕所以如此揣度,亦是想當然耳。」

眾臣道:「彗星不止一顆嗎?」

帝舜道:「多著呢。

據尹老師說,人的目力能夠見到的,陸續發現,已經有幾百顆之多。

人的目力不能見到的,想來一定還有不少。

將來人類智力增進,如能發明一種望遠鏡,那麼彗星的數目恐怕還要加多少倍呢。」

伯益道:「眾星沒有尾,獨彗星有尾,聽說最長的竟有幾千萬丈之長,究竟何故?」

帝舜道:「這個理由朕也聽尹老師講過,大概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推力。

考查彗尾,差不多都與太一陽一相背,彷彿受了太一陽一上面的一種推力,使它附於彗星的質後而行。

一個是吸力。

大約彗星本體亦有吸力,所以能使附於星體的物質雖受太一陽一的推力而不至於離散。

這兩個原因亦是想當然耳。

究竟如何,還不能確實明瞭。」

伯益道:「有尾的是彗星,沒有尾,怎樣知道它亦是彗墾呢?」

帝舜道:「有兩種可以看出:一種是它所行周天的軌道與眾星不同。

眾星的軌道差不多總是圓的,彗星的軌道有好幾種,有如拋物線形的,有如橢圓形的,有如曲線形的,看到它軌道的形狀,就可以知道它是彗星。

一種是考查它的歷史。

它從前出來的時候,見於記載是有尾的,那麼此刻出現雖然失去了尾,亦可以認識。

還有一種是看它的形狀,就是剛才所說有芒有核了,必是彗星。」

伯益道:「彗星之尾何以會得失去呢?」

帝舜道:「大約因為彗星的質量不甚大,拖著如許長的長尾,大有不掉之勢,久而久之,吸力不能夠收攝它,那成尾之質就分散於太虛,這就是管星無尾之原因。

但細考起來,不但彗尾能夠消失,就是彗星亦能夠消失。

因為太一陽一的吸力在著星向日背日兩面其力甚大,彗星禁不住這種力量,那個芒核就分散為幾個,久而久之,全體就消失了。」

伯益道:「彗星既然不止一顆,有時又要消失,那麼此刻所看見無尾的彗星,安見得它就是從前歷史上見過的有尾彗星呢?」

帝舜道:「彗星軌道為橢圓形的,它的出現有定期,或十幾年一現,或幾十年一現,或幾百年一現,歷史所記載,可以推算得出因,此就可以知道。

假使軌道是拋物線形,或雙曲線形的,那個僅能發現一次,以後不復再出。

但是拋物線形的那一種,有人說它仍是橢圓形,不過極長極大一個圈子,繞轉來或者須幾千年,人間的開化遲,歷史沒有如此長久,所以說它不復再出,亦未可知。」

正說到此,忽聽一個人叫道:「五顆長星發生變化了!」

眾人忙抬頭看時,只見那五顆星光芒漸斂,而不住的動遙隔了許久,變成五顆明珠似的大星,次第排列在天空,彷彿一串珠子聯成一氣。

帝舜哈哈笑道:「果然是它們!丙然是它們!」說罷,就用手指道:「這顆是水星,這顆是金星,這顆是火星,這顆是木星。

這顆是上星。」

眾人看了,無不稀奇,都說道:「這五星如聯珠,是不大有得見到的。」

這時夜色已深,四野昏沉如墨,眾人露立長久,都有倦意。

漸聽得晨雞喔囑,料想時已迨曙,正想入室休息,忽見東方似乎露出一道白光來。

大司空道:「莫非天色已將明瞭嗎?」

眾人再注意一看,只見天際似乎隱隱有一朵黑雲,黑雲之下彷彿有光氣擁護。

久而久之,黑雲之中露出一個大圓物,其白如玉,其大如鏡。

眾人有的說是太一陽一,有的說是月亮,紛紛不決。

陡見圓物旁邊又湧起一個圓物,大小顏色都相彷彿。

其初比第一個出現的低,後來漸漸升高,兩個一樣齊,彷彿一對白壁。

後來兩個互相摩蕩了一會,畢竟是後來的那個佔了上風,那第一個出現的漸漸低落。

忽然之間,紅光四射,旭日東昇,兩個白壁和黑雲都不知去向了。

眾人見所未見,個個稱奇。

帝舜道:「今日真難得。

剛才是五星聯珠,此刻是日月合壁,都是祥瑞。」

回頭向大司空笑道:「這個都是汝受命之符兆呢。」

大司空聽了,惶恐遜謝。

這時天已大明,眾人回到室中,略略休息。

食過早餐之後,薰風拂拂,天氣大和。

帝舜取餅琴來,一面彈,一面又作了一個《南風之一操一》,其詞曰:反彼三山兮,高岳嵯峨。

天降五老兮,迎我來歌。

有黃龍兮,自出於河。

負圖書兮,委蛇羅沙。

按圖觀讖兮,閔天嗟嗟。

擊石拊韶兮,淪幽一洞微。

鳥獸蹌蹌兮,鳳凰來儀。

凱風自南兮,喟其增悲。

歌罷之後,又休息一會,便率領群臣返旆還轅,歸到蒲阪。

次年,就叫伯禹到太室山去祭祀,算是禪位的第一步。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上古神話演義
第一章 演古史之治亂 謀開篇說混沌第二章 皇娥夢遊穹桑 盤瓠應運降世第三章 共工氏稱霸九州 女媧氏摶土為人第四章 女媧氏煉石補天 共工氏重霸九州第五章 共工顓頊爭天下 共工怒觸不周山第六章 下絕手平定共工 上恆山再戮諸懷第七章 後稷初生遭三棄 帝嚳出巡守西北第八章 簡狄吞燕卵 稷澤出玉膏第九章 萯山遇吉神 嫦娥奔月宮第十章 簡狄剖胸生契 帝嚳挈女南巡第十一章 游嵩山途遇奇獸 憶往事細說蚩尤第十二章 蚩尤遭敗績 黃帝得成仙第十三章 豐山有異物 房王兵虐民第十四章 房王作亂圍嚳 盤瓠智建神功第十五章 后羿將兵來救 盤瓢負女遁去第十六章 帝嚳深山尋女 唐堯降生母家第十七章 唐堯初降生 丹丘來進貢第十八章 盤瓠逸去帝女歸 帝嚳東海訪柏昭第十九章 帝嚳納妃羲和女 盤瓠子女到亳都第二十章 赤松子來訪 鳳凰鳥翔集第二十一章 赤松子獻珠治病 青城山帝嚳訪道第二十二章 舟人授秘書 帝嚳悟天道第二十三章 帝女常儀謝世 盤瓢子孫分封第二十四章 立摯為嗣子 封禪上泰山第二十五章 嗣子摯即帝位 老臣謀去三凶第二十六章 帝堯出封於陶 三凶肆虐當朝第二十七章 罐兜求封南方國 狐功設計害人民第二十八章 堯改封於唐 羿往殺楔揄第二十九章 巫咸弟子佐三苗 羿往桑林殺封豕第三十章 羿殺九嬰取雄黃 巴蛇被屠洞庭野第三十一章 帝摯禪位唐堯 三苗建國南方第三十二章 唐堯居母喪 后羿繳大風第三十三章 唐堯踐帝位 皋陶感降生第三十四章 帝堯田獵講武 鴻超被鳥射傷第三十五章 巫咸鴻術為堯醫 越裳氏來獻神龜第三十六章 帝堯東巡問樗莆 初見皋陶驗前夢第三十七章 厭越述紫蒙風土 閼伯實沈共參商第三十八章 帝堯遇赤將 子輿官木正第三十九章 帝堯寶露賜群臣 大司農籌備蠟祭第四十章 帝堯師事尹壽 尹壽舉薦四賢第四十一章 尹壽氏說天丈 羿與逢蒙較射第四十二章 帝堯箕山訪許由 長淮水怪興風浪第四十三章 帝堯初番見許由 黃帝問道廣成子第四十四章 帝堯遊黟山 覽盡大千界第四十五章 途遇金道華 蘭為王者香第四十六章 縉雲山黃帝修道 大姥山老母成仙第四十七章 狐功設計害帝堯 責三苗帝堯動怒第四十八章 男女同川而浴 帝堯君臣中蠱第四十九章 養蠱之情形 苗民之風俗第五十章 帝堯師事善卷 揮師滅除西夏第五十一章 射十日羿見姮娥 渠搜國來朝貢獻第五十二章 述洪水之來源 說黃河之成因第五十三章 堯讓天下於許由 稷為堯使見王母第五十四章 后羿射河伯 逢蒙殺后羿第五十五章 青鳥使迎大司農 西王母性喜樗蒱第五十六章 崑崙山稀有大鳥 西王母瑤池宴客第五十七章 大司農歸平陽 三苗驩兜降服第五十八章 讓天下於巢父 任許由州長第五十九章 海人獻冰蠶繭 堯教子朱圍棋第六十章 帝堯比神農 華封人三祝第六十一章 帝堯開鑿堯門山 果老事堯為待中第六十二章 訓大夏討渠搜 堯締交狐不諧第六十三章 彭祖祈年壽 帝堯讓大位第六十四章 舜生於諸馮 務成子教舜第六十五章 倉頡造文字 舜兄得狂疾第六十六章 舜初耕歷山 象受教於兄第六十七章 秦東贈舜行 二耕歷山下第六十八章 舜與方回訂交 師尹壽蒲衣子第六十九章 耕歷山三番五次 訪大舜不遠萬里第七十章 被逐三四回 學琴作什器第七十一章 以德教化人 舜師事許由第七十二章 三足烏集庭 元愷大會聚第七十三章 帝子朱漫遊是好 誇父臣於帝子朱第七十四章 堯放子朱於丹淵 免共工四岳舉鯀第七十五章 神禹坼背生 鯀受命治水第七十六章 禹師郁華子 鯀作九仞城第七十七章 制陶器舜化東夷 陶河濱舜禹相遇第七十八章 一曰遇十瑞 四岳共舉舜第七十九章 夢眉與發齊 舜不告而娶第八十章 堯降二女於溈汭 舜率二女覲父母第八十一章 堯賜雕弓干戈美玉 瞽叟使舜完廩浚井第八十二章 象日以殺舜為事 舜為舉八元八凱第八十三章 堯以舜為耳為目 舜攝位三凶不服第八十四章 鯀治水不利 舜舉禹治水第八十五章 夢從月中過 師事大成摯第八十六章 初過桐柏山 宛委得寶物第八十七章 雲華夫人授書 伯益水平佐禹第八十八章 舜受終而攝政 禹治水以定計第八十九章 降服罔象天 應龍佐治水第九十章 天地十四將大戰 收服七地授仙菉第九十一章 平逢山群蜂為患 玉卮娘降服驕蟲第九十二章 禹鑿砥柱山 九仙集西嶽第九十三章 巨靈擘太華 大人釣六鼇第九十四章 伯益作井龍登玄雲 玄龜負泥封印山川第九十五章 禹鑿龍門入 伏羲賜玉簡第九十六章 河伯宴大禹 冀州水患平第九十七章 大禹被困於相柳 相柳見誅於五帝第九十八章 黃蛇守共工台 共工流於幽州第九十九章 導河積石得延喜玉 賜軒轅鏡除卻神光鬼第一百章 天地除妖蛇 鯉魚跳龍門第一百零一章 濟水三伏三現 天地將斬朱孺第一百零二章 天地將除妖鳥 嵎夷九族來朝第一百零三章 窟洲返魂香 青州水患平第一百零四章 桐柏山風雷震驚 兩儲君霍潛迎禹第一百零五章 巫支祁襲禹 鴻濛氏被囚第一百零六章 三過桐柏山 共戰巫支祁第一百零七章 禹鑿軒轅化為熊 女攸化石破生啟第一百零八章 鈸耳貫胸獻珠鱉 大禹過門不入家第一百零九章 水平王震澤為神 繇余黃魔使三苗第一百一十章 大禹破三苗 騅驩竄南海第一百一十一章 圍計蒙誤衝突 雲林宮右英解圍第一百一十二章 黃魔破土鑿黃牛 禹鑿巴山開三峽第一百一十三章 掘崑崙息土治水 三過家門而不入第一百一十四章 天將驅除犯狼 大禹二次遇疫第一百一十五章 方相氏驅疫 雲夢遇神女第一百一十六章 禹作岣嶁碑 神農教避疫第一百一十七章 樂馬山禹誅疫獸 蟠塚山驅龍導漾第一百一十八章 刑天氏與帝爭神 太真夫人除窫窳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三苗於三危 頒五瑞於群後第一百二十章 五老游河河圖來 龍馬鳳凰獻圖書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禹巡海外 應龍殺旱魃第一百二十二章 誇父逐日影 大禹游北方第一百二十三章 迷途入終北 行蹤至無繼第一百二十四章 禹收九鳳強梁 又至肅慎之國第一百二十五章 禹至毛民等國 黿鼉代為橋樑第一百二十六章 漫話扶桑國 詳說君子情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禹逢巨蟹 海若助除妖第一百二十八章 禹歷小人大人國 有蜮山遭遇水弩第一百二十九章 翳逸廖救蜮疫 禹到歧舌百慮第一百三十章 禹受困於楓林 祖狀被殺南海第一百三十一章 禹到壽麻國 得見螺螄舟第一百三十二章 長腳扶盧女 軒轅丈夫國第一百三十三章 西海神率禹避難 刑天氏命葬常羊第一百三十四章 禹配合二國失敗 淑士國禹鑿方山第一百三十五章 奇肱試飛車 槐山通老童第一百三十六章 鍾山覲上帝 崑崙見王母第一百三十七章 群仙大聚會 禹游崑崙山第一百三十八章 禹結束危神 堯沉璧於洛第一百三十九章 堯作大章樂 皋陶作象刑第一百四十章 董父豢於雷夏 堯崩葬於谷林第一百四十一章 重到會稽百官官 迎即位分命都蒲阪第一百四十二章 封第象於有庳 立學校以施救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司稷逝世 渠搜國獻裘第一百四十四章 孝養國來朝 夔作樂改封第一百四十五章 奏韶樂舞百獸 郊天祈以丹朱第一百四十六章 巡審樂三到會稽 修大道彭祖說法第一百四十七章 善捲逃舜入深山 無擇被迫跳澗淵第一百四十八章 舜西教六戎 西王母來朝第一百四十九章 舜作卿雲歌 黃龍負圖書第一百五十章 息慎氏進貢 大頻國來朝第一百五十一章 封義均命禹攝位 復九州玄都來朝第一百五十二章 率封禪泰山 象病死有庳第一百五十三章 方回憑弔舜墳 二女化作湘神第一百五十四章 啟結天下賢 禹即天子位第一百五十五章 頒夏時於萬國 作貢法均地權第一百五十六章 改封丹朱商均 作樂雕俎臣諫第一百五十七章 柏成子高逃禹 陣塗民代皋陶第一百五十八章 作城郭大會諸侯 鑄九鼎海神來朝第一百五十九章 禹讓天下於奇子 分散藏書於各處第一百六十章 禹會諸侯戮防風氏 啟為天子滅有扈國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