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話演義》第三十九章 帝堯寶露賜群臣 大司農籌備蠟祭:帝堯先至帝嚳廟謹敬展拜,又至帝摯廟中層拜,就來到玄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上古神話演義》第三十九章 帝堯寶露賜群臣 大司農籌備蠟祭

上古神話演義

第三十九章 帝堯寶露賜群臣 大司農籌備蠟祭

次日,帝堯率領群臣到了亳邑,玄元君臣和百姓歡迎,自不消說。

帝堯先至帝嚳廟謹敬展拜,又至帝摯廟中層拜,就來到玄元所預備的行宮中休歇。

原來這座行宮,就是帝堯從前所住餅的那一所房屋,十年不見,舊地重來,不勝今昔之感。

又想起昔日皇考和母后,均經在此居住,今則物是人非,更不免引起終天之恨,愀然不樂了一回。

次日,帝堯又到帝嚳所築的那個合宮裡去遊覽,但見房屋依然,不過處處都是重門深扃,除去守護的人員在內按時整潔外,其餘寂靜無聲,想來多年遊人絕跡了。

向外面一望,山色黯淡,正如欲睡,千株萬株的喬木卻依舊盤舞空際,凌寒競冷,與從前差不多,就是那鳳凰、天翟等,不知到何處去了。

據守護的人說,自從帝嚳一死之後,那些鳥兒即便飛去,也不知是什麼原故。

何年何月能否重來,更在不可知之數了。

帝堯一想,更是慨歎不置,在合宮之中,到處走了一遍,那樂器等,按類擱置在架上,幸喜得保管妥善,雖則多年不用,還不至於塵封弦絕。

帝堯看到此處,心中暗想:「朕能有一日,治道告成,如皇考一樣的作起樂來,這些樂器,當然都好用的,但恐怕沒有這個盛德吧。」

一路走,一路想,忽然看見一處,放著一口大櫥,櫥外壁上,圖著一個人的容貌。

帝堯看了,不能認識,便問:「這是何人?」

孔壬在旁對道:「這是先朝之臣鹹黑,此地所有樂器,都是他一手製造的。

樂成之後,不久他便身死,先帝念其勳勞,特叫良工畫他的容貌於此,以表彰並紀念他的。」

帝堯聽了,又朝著畫像細看了一會,不勝景仰,回頭再看那口大櫥,櫥門封著,外面再加以鎖,不知其中藏著什麼東西,想來總是很貴重的。

正在懸揣,孔壬早又獻慇勤,說道:「這裡面是先帝盛寶露的瑪瑙甕。

當初先帝時,丹丘國來獻這甕的時候,適值帝德動天,甘露大降,先帝就拿了這個甕來盛甘露,據說是盛得滿滿的,藏在宮中。

後來到先帝摯的時候,因帝躬病危,醫生說能夠取得一點甘露為飲,可以補虛去贏,回生延命。

陪臣等想起,就在宮中,尋了出來,哪知打開蓋一看,已空空洞一洞,一無所有了,不知道是年久乾涸的原故呢,還是給宮人所盜飲了,無從查究,只得罷了。

後來先帝摯崩逝,陪臣恐怕這甕放在宮中,玄元年幼,照顧不到,將來連這個寶甕都要遺失,非鄭重先帝遺物及國家重器的意思,所以飭人送到此地,與先帝樂器,一同派人保管,現在已有好多年了。」

說著,便叫人去取鑰匙來。

那時司衡羿在旁,聽了孔壬這番話,真氣忿極了。

原來他天一性一剛直,疾惡如仇,平日對於三凶,早已深惡痛絕。

這次看見帝堯,仍舊是寬洪大度的待他,心中已不能平,所以連日雖與驩兜、孔壬同在一起,但板起面孔,從沒有用正眼兒去看他們一看,更不肯和他們交談了。

這次聽了孔壬的話,覺得他隨嘴亂造誑話,因而更疑心這寶露就是他們偷的,禁不住詰問他道:「孔壬,這話恐怕錯了。

當日丹丘國進貢來的時候,老夫身列朝班,躬逢其盛,知這甕內的甘露,亦是丹丘國所貢,並不是先帝所收。

當日丹丘國進貢之後,先帝立刻將此露頒賜群臣,老夫亦曾叨恩,賜噗過一勺,後來就扛到太廟中,謹敬收藏,當然有人保守,何至被人偷竊?又何至於移在宮中?汝這個話不知從何處說起?現在露既不存,地又遷易,恐怕藏在這廚內的瑪瑙甕,亦不是當年之物了。」

孔壬聽了這話,知道羿有心駁斥他,並且疑心他,卻不慌不忙,笑嘻嘻的對答道:「老將所說,當然是不錯的,晚輩少年新進,於先朝之事,未嘗親歷,究竟甘露從何而來,不過得諸傳聞,錯誤之處,或不能免。

至於移在宮中,露已乾涸,這是事實,人證俱在,非可亂造。

老將不信,可以調查,倘使不實,某願受罪。

至於說何人所移,那麼某亦不得而知了。

廚中之甕,是否當時原物,開了一看,就會明白,此時亦無庸細辯。」

老將羿聽了這番辯駁,心中愈忿,然而急切又奈何他不得。

忽見赤將子輿在旁邊,哈哈大笑道:「甘露的滋味,野人在軒轅氏的時候,嘗過不止一次,不但滋味好,香氣好,而聽見異人說,它還是個靈物,盛在器皿之中,存貯起來,可以測驗時世之治亂。

時世大治,它就大滿;時世衰亂,它就乾涸;時世再治起來,它又會得涸而復滿。

帝摯之世,不能說它是治世,或者因而涸了,亦未可知。

現在聖天子在上,四海又安,如果真的是那個寶甕,甕內甘露,一定仍舊會滿的,且待開了之後,再看如何。」

眾人聽了這話,都有點不甚相信,孔壬尤其著急,正要分辯,那時鑰匙已取到了,只好將鎖一開,打開廚門,大眾一看,只見這甕足有八尺高,舉手去移它,卻是很重,費了三人之力,才將它移在地上,揭開蓋之後,但覺得清香撲鼻,原來竟是滿滿一甕的甘露。

眾人至此,都覺詫異,又是歡喜。

孔壬更是滿臉得意之色,對著赤將子輿說道:「幸得你老神仙說明在前,不然我孔壬偷盜的名聲,跳在海水裡也洗不清了。」

眾人聽了他這樣說,恐怕羿要慚愧,正想拿話來岔開,只聽見帝堯說道:「剛才赤將先生說,甘露這項東西,世治則滿,世亂則涸,現在居然又滿起來,朕自問薄德鮮仁,哪裡敢當治世這兩字,想來還是先皇考的遺澤罷了。

當初皇考既然與諸大臣同嘗,今日朕亦當和汝等分甘。」

說罷,便叫人取了杯勺來,每人一杯,帝堯自己也飲了一杯,覺得味甘氣芳,竟有說不出的美處,真正是異物了。

眾人嘗過甘露味之後,無不歡欣得意,向帝堯致謝。

帝堯道:「可惜還有許多大臣,留在平一陽一,不能普及,且俟異日,再分給他們吧。」

孔壬道:「帝何妨飭人將這甕運到平一陽一去呢?」

帝堯道:「這甕是先帝遺物,非朕一人所敢私有,況且朕素來不貴異物,這次出巡,而取這異寶歸去,於心不安。」

孔壬道:「陪臣的意思,帝現在承紹大統,先帝之物,當然應該歸帝保守。

況且據赤將子輿說,這個甘露的盈涸,可以占驗世道的治亂,那麼尤其應該置在京都之中,令後世子孫在位的,可以時常考察,以為修省之助,豈不是好嗎?」

當下眾人聽孔壬這番措詞,甚為巧妙合理,無不竭力慫恿,帝堯也就答應了,又遊玩了一時,方才回行宮。

忽報平一陽一留守大司徒契,有奏章傳到,帝堯拆開一看,原來去歲,帝堯曾和群臣商議,籌備一種祭祀,名叫蠟祭,其時間定在每歲十二月,現在時間已將到了,所以請帝作速回都。

帝堯看了,便和諸臣說道:「既然如此,朕就歸去吧。」

孔壬等本想留帝多住幾日,以獻慇勤,知道此事,料想留亦無益,只得預備送行。

這時玄元與帝堯,已漸漸相熟,不大怕陌生了。

帝堯叫了他過來,懇切的教導他一番,大約叫他總要求學問,養才能,修道德等語,玄元一一答應。

帝堯看他似乎尚可造就,將來或能幹父之盅,遂又獎賞了他幾句。

到了次日,帝堯等動身,玄元和驩兜、孔壬,直送至三十里以外,帝堯止住他,方才回去。

這裡帝堯等渡過洛水,向王屋山而來。

其時正是十一月間,滿山林樹,或紅或黃,點綴沿路,景色尚不寂寞。

正走之間,忽聽有讀書之一聲,隱約出於林間,驩渢渢可聽。

帝堯向大司農道:「如此山林之中,居然有人讀書,真是難得。」

大司農道:「像是幼兒的聲音。」

帝堯道:「或者是個學校,朕等過去看看吧。」

說罷,即命停車,與大司農下車,尋聲訪之。

只見林內三間草屋,向著太一陽一,那書聲是從這屋裡出來的,帝堯和大司農走到屋前一看,只見裡面陳設得甚是一精一雅,三面圖書,堆積不少,一個童子,年約十歲左右,豐頤大耳,相貌不凡,在那裡讀書。

帝堯等走過來,他彷彿沒有看見,兀自誦讀不輳帝堯走近前,看他所讀的書,卻是一部說道德的經典。

帝堯忍不住,就問他道:「汝小小年紀,讀這種深奧的書,能夠瞭解嗎?」

那童子見帝堯問他,他才不讀了,放下書,慢慢地站起來,向帝堯和大司農子細看了一看,便答道:「本來不甚瞭解,經師傅講授之後,已能明白了。」

帝堯道:「汝姓名叫什麼?」

童子道:「姓籛,名鏗。」

帝堯道:「汝父親叫什麼名字?」

籛鏗道:「我父親名叫陸終,早已去世了。」

帝堯聽到陸終兩個字,便又問道:「汝祖父是否叫作吳回,從前曾經做過祝融火正的?」

籛鏗應道:「是的,我祖父住在平一陽一天子的地方呢。

我兩個叔父,亦在平一陽一做官。」

帝堯道:「汝原來是陸終的兒子,怪道氣宇不凡,難得今朝遇到。」

大司農在旁問道:「帝認識陸終嗎?」

帝堯道:「卻沒有見過,不過從前曾經有人說起他一樁異事。

原來陸終所娶的是鬼方國君的女弟,名字叫作嬇,懷孕了三年才生,卻生了六個男子,都是六月六日生的。

她的生法,與大司徒相仿,先坼開左肋來,生出三個,後來剖開右肋來,又生了三個,豈不是異聞嗎?所以朕能記得。」

說著,便問籛鏗道:「汝兄弟是否共有六個?

都是同年的嗎?」

籛鏗應道:「是。」

帝堯道:「汝排行第幾?」

籛鏗道:「我排行第三,上面有兩個哥哥,一個叫樊,一個叫惠連,下面有三個弟弟,一個叫求言,一個叫晏安,一個叫季連。」

帝堯道:「那麼汝這些兄弟在哪裡呢?」

籛鏗聽說,登時臉上現出悲苦之色,須臾就流下淚來,說道:「我兄弟們在未出世之前,我父親已去世了。

我兄弟們生了,在三歲上我母親又去世了。

我們六個孩子伶仃孤苦,幸喜得祖父、叔父和其他的親戚,分頭領去管養,才有今日。

但是我們兄弟六個,天南地北的分散開,有多年不見面了。」

帝堯道:「那麼此處是汝親戚家嗎?」

籛鏗道:「不是;是師傅家。」

帝堯道:「汝師傅姓甚名誰?」

籛鏗道:「我師傅姓尹名壽,號叫君疇。」

帝堯道:「現在在哪裡?」

籛鏗道:「出去採藥去了。」

帝堯道:「何時歸來?」

籛鏗道:「甚難說,或則一月,或則十幾日,都不能定。」

帝堯道:「汝幾時住到此地來呢?」

籛鏗道:「我本來住在親戚家裡。

有一年,師傅經過門前,看得我好,說我將來大有出息,和我那親戚商量,要收我做弟子,並且說將來要傳道於我。

我那親戚知道師傅是個正人君子,連忙寫信去與我叔父商量,後來我叔父回信贊成,我就到師傅這裡來,已經有兩年了。」

帝堯口中答應道:「原來如此」。

心中卻在那裡想這個尹壽,必是個道德之士。

又細看那堆積案上的書,大半是論道德講政治說養生的書,還有天文占卜之書亦不少,遂又問籛鏗道:「汝師傅到底幾時可以回來?」

籛鏗道:「實在不能知道。」

帝堯沉吟了一會,向大司農道:「朕想此人,一定是個高土,既到此地,不可錯過,何妨等他回來,見見他呢?」

大司農亦以為然。

但是時已不早,遂慢慢地退出來。

籛鏗隨後送出,看見遠遠有許多人馬車騎,停在那邊,覺得有點奇怪,遂向帝堯問道:「二位光降了半日,師傅不在家,失於招待,究竟二位是什麼人?是否來尋我師傅,有無事情,請說明了,等我師傅回來,我好代達。」

帝堯道:「不必,我等明日還來拜訪呢。」

說罷,別了籛鏗,與大司農繞道草屋之後,只見後面還有兩間小草屋,又有幾間木柵,養著許多雞豚之類。

小草屋之內,放著一個爐灶,旁邊堆著許多銅塊,裡面几上,又放著幾面鏡子,也不知道它有什麼用處,帝堯看了一會,就和大司農上車,但是時已近暮,找不到行館,就在左近,選了一塊地方,支起行帳,野宿了一一夜。

次日上午,帝堯和大司農,再到尹壽家來探望,那尹壽果未回來。

籛鏗仍在那裡讀書。

帝堯又和他談談,問他道:「汝師傅平日作何事業?」

籛鏗道:「除出與我講解書籍之外,總是鑄鏡。」

帝堯道:「鑄了鏡做什麼?」

籛鏗道:「去與人做交易的。

師傅常說道:『人生在世,不可作遊民,總須有一個生計。

』此地山多,不利耕種,所以只好做工業鑄鏡。」

帝堯聽了,歎息一回,遂與大司農回到下處。

司衡羿道:「蠟祭期近了,依老臣愚見,不如暫且回都吧。

前天據籛鏗說,他師傅的歸期,是一月半月不定的,那麼何能再等呢?好在此地離平一陽一甚近,和叔兄弟,又和這個人是相知,且到歸都之後,訪問和叔兄弟,叫他們先為介紹,等明春再召他人朝,何如?」

帝堯道:「汝言亦有理。」

遂叫從人備了些禮物,再到尹壽家中,和籛鏗說道:「朕訪汝師傅多次,無奈緣慳,未得相見。

現在因事急須回京,不能久待,區區薄物,留在此處,等汝師傅回來,煩汝轉致。

明春天和,再來奉謁。」

籛鏗道:「我昨日已聽見鄰人說過,知道汝是當今天子,但是來尋我師傅做什麼?我師傅向來見了貴人是厭惡的,或者給他做弟子,我師傅到肯收錄,但是汝肯給我師傅做弟子嗎?這些東西,我不便代收,恐怕明朝師傅要責罰,橫豎你說明年還要再來,何妨自己帶來,此刻請汝帶回去吧。」

帝堯聽了這話,做聲不得,只得收轉禮物,和籛鏗作別,悵悵而回。

眾人知道了,都說道:「這個童子,太荒唐無禮。」

帝堯道:「朕倒很一愛一他的天真爛漫,真不知世間有『勢利』二字,不愧隱者的弟子。」

且說帝堯離了王屋山,回到平一陽一。

次日,帝堯視朝,群臣皆到,就是赤將子輿也來了,仍舊穿著工人的衣服。

眾人看了,無不納罕,但知道他是得道之士,並加敬重,不敢嗤笑。

帝堯和群臣商議蠟祭禮節單,又定好了日期,是十二月二十三日,又議了些別種庶政。

正要退朝,只見赤將子輿上前,向帝說道:「野人不立朝廷,已經二百多年,不想今日,復在朝廷之上,想起來莫非天數之前定。

不過野人有兩件事情要求聖天子。

一件是承聖天子恩一寵一,命野人為木工,可否仍准野人著此工人之服。

一則木工著工服,本是相稱;二則於野人不少方便,如嫌有礙朝儀,請以後准野人勿預朝會,有事另行宜召,未知可否?」

帝堯道:「著工人之服,亦是可以,朕決不以朝服相強。

朝會之時,還請先生出席,以便隨時可以承教。」

赤將子輿道:「第二件,野人聞說帝的庭中,生有一種歷草,能知月日。

野人食野草花二百年,於百草所見甚多,不下幾萬種,獨沒有見過這種異草,可否請帝賜予一觀?」

帝堯道:「這個有何不可。」

說著,便退朝,和群臣一齊領導赤將子輿向內庭而來。

這時正是十一月十七日,這株歷草,十五莢之中已落去兩莢,形跡尚在。

赤將子輿細細視察了一會,不住的讚歎,又回頭四面一看,這時雖是隆冬,百草枯萎,但還有許多依然尚在,赤將子輿忽然指著一株開紅花的草說道:「這裡還有異寶呢?

此草名繪實,四時開花成實,是個仙草,極難得的。

假使用它的實,拿了龍的涎沫磨起來,其色正赤,可以繪畫,歷久不變。

而且畫在金玉上,它的顏色,能夠透人一寸,永不磨滅,所以叫作繪實。

可惜此處沒有龍涎,不然是可以面試的。」

眾人聽他如此說,也似信不信。

赤將子輿又指著一叢草說道:「這是菖蒲呀!本來是個薤草,感百一陰一之一精一,則化為菖蒲,這是人間所不可多得的。」

眾人聽了,頗不相信,獨有帝堯深以為然,因為帝堯是日日閒步庭階,觀察各種植物的。

起初確係是薤草,後來漸變成如此形狀,所以相信赤將子輿的話是對的。

後世叫菖蒲,別名叫堯韭,就是這個原故。

閒話不提。

且說赤將子輿在庭中低了頭看來看去,忽然又指著一株草大呼道:「此地還有屈軼呢!真個是聖君之庭,無美不備了。」

眾人聽了,都知道屈鐵一名指佞草,有佞人走過它就會得屈轉來指著他的,所以叫作指佞草。

從前黃帝之時,曾經生於庭中,因此大家都知道這個名字,不過從沒有看見過,所以亦沒有人認識。

這次聽見赤將子輿如此一說,大家都注意了,就問道:「是真的嗎?」

赤將子輿道:「怎麼不真?野人在軒轅帝時代看了多少年,記得清清楚楚,怎麼不真!」眾人道:「何以從來沒有看見它指過?」

赤將子輿道:「一則你們並沒有知道它的奇異,不曾留心;二則聖天子這裡並無佞人,叫它指什麼?你們只要以後留心就是了。」

眾人聽了,仍是似信不信,遂各散去。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上古神話演義
第一章 演古史之治亂 謀開篇說混沌第二章 皇娥夢遊穹桑 盤瓠應運降世第三章 共工氏稱霸九州 女媧氏摶土為人第四章 女媧氏煉石補天 共工氏重霸九州第五章 共工顓頊爭天下 共工怒觸不周山第六章 下絕手平定共工 上恆山再戮諸懷第七章 後稷初生遭三棄 帝嚳出巡守西北第八章 簡狄吞燕卵 稷澤出玉膏第九章 萯山遇吉神 嫦娥奔月宮第十章 簡狄剖胸生契 帝嚳挈女南巡第十一章 游嵩山途遇奇獸 憶往事細說蚩尤第十二章 蚩尤遭敗績 黃帝得成仙第十三章 豐山有異物 房王兵虐民第十四章 房王作亂圍嚳 盤瓠智建神功第十五章 后羿將兵來救 盤瓢負女遁去第十六章 帝嚳深山尋女 唐堯降生母家第十七章 唐堯初降生 丹丘來進貢第十八章 盤瓠逸去帝女歸 帝嚳東海訪柏昭第十九章 帝嚳納妃羲和女 盤瓠子女到亳都第二十章 赤松子來訪 鳳凰鳥翔集第二十一章 赤松子獻珠治病 青城山帝嚳訪道第二十二章 舟人授秘書 帝嚳悟天道第二十三章 帝女常儀謝世 盤瓢子孫分封第二十四章 立摯為嗣子 封禪上泰山第二十五章 嗣子摯即帝位 老臣謀去三凶第二十六章 帝堯出封於陶 三凶肆虐當朝第二十七章 罐兜求封南方國 狐功設計害人民第二十八章 堯改封於唐 羿往殺楔揄第二十九章 巫咸弟子佐三苗 羿往桑林殺封豕第三十章 羿殺九嬰取雄黃 巴蛇被屠洞庭野第三十一章 帝摯禪位唐堯 三苗建國南方第三十二章 唐堯居母喪 后羿繳大風第三十三章 唐堯踐帝位 皋陶感降生第三十四章 帝堯田獵講武 鴻超被鳥射傷第三十五章 巫咸鴻術為堯醫 越裳氏來獻神龜第三十六章 帝堯東巡問樗莆 初見皋陶驗前夢第三十七章 厭越述紫蒙風土 閼伯實沈共參商第三十八章 帝堯遇赤將 子輿官木正第三十九章 帝堯寶露賜群臣 大司農籌備蠟祭第四十章 帝堯師事尹壽 尹壽舉薦四賢第四十一章 尹壽氏說天丈 羿與逢蒙較射第四十二章 帝堯箕山訪許由 長淮水怪興風浪第四十三章 帝堯初番見許由 黃帝問道廣成子第四十四章 帝堯遊黟山 覽盡大千界第四十五章 途遇金道華 蘭為王者香第四十六章 縉雲山黃帝修道 大姥山老母成仙第四十七章 狐功設計害帝堯 責三苗帝堯動怒第四十八章 男女同川而浴 帝堯君臣中蠱第四十九章 養蠱之情形 苗民之風俗第五十章 帝堯師事善卷 揮師滅除西夏第五十一章 射十日羿見姮娥 渠搜國來朝貢獻第五十二章 述洪水之來源 說黃河之成因第五十三章 堯讓天下於許由 稷為堯使見王母第五十四章 后羿射河伯 逢蒙殺后羿第五十五章 青鳥使迎大司農 西王母性喜樗蒱第五十六章 崑崙山稀有大鳥 西王母瑤池宴客第五十七章 大司農歸平陽 三苗驩兜降服第五十八章 讓天下於巢父 任許由州長第五十九章 海人獻冰蠶繭 堯教子朱圍棋第六十章 帝堯比神農 華封人三祝第六十一章 帝堯開鑿堯門山 果老事堯為待中第六十二章 訓大夏討渠搜 堯締交狐不諧第六十三章 彭祖祈年壽 帝堯讓大位第六十四章 舜生於諸馮 務成子教舜第六十五章 倉頡造文字 舜兄得狂疾第六十六章 舜初耕歷山 象受教於兄第六十七章 秦東贈舜行 二耕歷山下第六十八章 舜與方回訂交 師尹壽蒲衣子第六十九章 耕歷山三番五次 訪大舜不遠萬里第七十章 被逐三四回 學琴作什器第七十一章 以德教化人 舜師事許由第七十二章 三足烏集庭 元愷大會聚第七十三章 帝子朱漫遊是好 誇父臣於帝子朱第七十四章 堯放子朱於丹淵 免共工四岳舉鯀第七十五章 神禹坼背生 鯀受命治水第七十六章 禹師郁華子 鯀作九仞城第七十七章 制陶器舜化東夷 陶河濱舜禹相遇第七十八章 一曰遇十瑞 四岳共舉舜第七十九章 夢眉與發齊 舜不告而娶第八十章 堯降二女於溈汭 舜率二女覲父母第八十一章 堯賜雕弓干戈美玉 瞽叟使舜完廩浚井第八十二章 象日以殺舜為事 舜為舉八元八凱第八十三章 堯以舜為耳為目 舜攝位三凶不服第八十四章 鯀治水不利 舜舉禹治水第八十五章 夢從月中過 師事大成摯第八十六章 初過桐柏山 宛委得寶物第八十七章 雲華夫人授書 伯益水平佐禹第八十八章 舜受終而攝政 禹治水以定計第八十九章 降服罔象天 應龍佐治水第九十章 天地十四將大戰 收服七地授仙菉第九十一章 平逢山群蜂為患 玉卮娘降服驕蟲第九十二章 禹鑿砥柱山 九仙集西嶽第九十三章 巨靈擘太華 大人釣六鼇第九十四章 伯益作井龍登玄雲 玄龜負泥封印山川第九十五章 禹鑿龍門入 伏羲賜玉簡第九十六章 河伯宴大禹 冀州水患平第九十七章 大禹被困於相柳 相柳見誅於五帝第九十八章 黃蛇守共工台 共工流於幽州第九十九章 導河積石得延喜玉 賜軒轅鏡除卻神光鬼第一百章 天地除妖蛇 鯉魚跳龍門第一百零一章 濟水三伏三現 天地將斬朱孺第一百零二章 天地將除妖鳥 嵎夷九族來朝第一百零三章 窟洲返魂香 青州水患平第一百零四章 桐柏山風雷震驚 兩儲君霍潛迎禹第一百零五章 巫支祁襲禹 鴻濛氏被囚第一百零六章 三過桐柏山 共戰巫支祁第一百零七章 禹鑿軒轅化為熊 女攸化石破生啟第一百零八章 鈸耳貫胸獻珠鱉 大禹過門不入家第一百零九章 水平王震澤為神 繇余黃魔使三苗第一百一十章 大禹破三苗 騅驩竄南海第一百一十一章 圍計蒙誤衝突 雲林宮右英解圍第一百一十二章 黃魔破土鑿黃牛 禹鑿巴山開三峽第一百一十三章 掘崑崙息土治水 三過家門而不入第一百一十四章 天將驅除犯狼 大禹二次遇疫第一百一十五章 方相氏驅疫 雲夢遇神女第一百一十六章 禹作岣嶁碑 神農教避疫第一百一十七章 樂馬山禹誅疫獸 蟠塚山驅龍導漾第一百一十八章 刑天氏與帝爭神 太真夫人除窫窳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三苗於三危 頒五瑞於群後第一百二十章 五老游河河圖來 龍馬鳳凰獻圖書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禹巡海外 應龍殺旱魃第一百二十二章 誇父逐日影 大禹游北方第一百二十三章 迷途入終北 行蹤至無繼第一百二十四章 禹收九鳳強梁 又至肅慎之國第一百二十五章 禹至毛民等國 黿鼉代為橋樑第一百二十六章 漫話扶桑國 詳說君子情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禹逢巨蟹 海若助除妖第一百二十八章 禹歷小人大人國 有蜮山遭遇水弩第一百二十九章 翳逸廖救蜮疫 禹到歧舌百慮第一百三十章 禹受困於楓林 祖狀被殺南海第一百三十一章 禹到壽麻國 得見螺螄舟第一百三十二章 長腳扶盧女 軒轅丈夫國第一百三十三章 西海神率禹避難 刑天氏命葬常羊第一百三十四章 禹配合二國失敗 淑士國禹鑿方山第一百三十五章 奇肱試飛車 槐山通老童第一百三十六章 鍾山覲上帝 崑崙見王母第一百三十七章 群仙大聚會 禹游崑崙山第一百三十八章 禹結束危神 堯沉璧於洛第一百三十九章 堯作大章樂 皋陶作象刑第一百四十章 董父豢於雷夏 堯崩葬於谷林第一百四十一章 重到會稽百官官 迎即位分命都蒲阪第一百四十二章 封第象於有庳 立學校以施救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司稷逝世 渠搜國獻裘第一百四十四章 孝養國來朝 夔作樂改封第一百四十五章 奏韶樂舞百獸 郊天祈以丹朱第一百四十六章 巡審樂三到會稽 修大道彭祖說法第一百四十七章 善捲逃舜入深山 無擇被迫跳澗淵第一百四十八章 舜西教六戎 西王母來朝第一百四十九章 舜作卿雲歌 黃龍負圖書第一百五十章 息慎氏進貢 大頻國來朝第一百五十一章 封義均命禹攝位 復九州玄都來朝第一百五十二章 率封禪泰山 象病死有庳第一百五十三章 方回憑弔舜墳 二女化作湘神第一百五十四章 啟結天下賢 禹即天子位第一百五十五章 頒夏時於萬國 作貢法均地權第一百五十六章 改封丹朱商均 作樂雕俎臣諫第一百五十七章 柏成子高逃禹 陣塗民代皋陶第一百五十八章 作城郭大會諸侯 鑄九鼎海神來朝第一百五十九章 禹讓天下於奇子 分散藏書於各處第一百六十章 禹會諸侯戮防風氏 啟為天子滅有扈國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