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求真
下編 卷九·主治下-痰
痰病本於人身濁氣濁液所致。
故書多責於脾。
謂其脾氣清徹。
則痰不生。
脾氣混濁。
則痰始成。
又考書言。
痰之標在脾。
而痰之本在腎。
蓋以脾屬後天。
腎屬先天。
凡後天之病。
未有不根先天之所致也。
惟是痰症異形。
變幻莫測。
故書所論治法。
多不一端。
而藥亦不一致。
即以散痰藥論之。
如生薑一胡一椒。
是門之痰也。
神曲半夏橘皮菖蒲。
是閉之痰也。
南星皂角白芥殭蠶白附烏尖附天麻白前。
是散風濕之痰也。
凡此因有不同。
而散有各別如此。
且即吐痰以論。
如木鱉青木香。
非吐熱毒在膈之痰乎!瓜蒂一胡一桐淚。
非吐熱結在膈之痰乎!
蜀漆常山。
非吐積飲在於心下之意乎!烏尖附。
非吐風痰在膈之意乎!生萊菔子。
非吐氣痰在膈之意乎!砒石。
非吐寒痰在膈之意乎。
桔梗蘆皂白二礬。
非吐風痰熱痰在膈之意乎!參蘆。
非吐虛痰在膈之意乎!凡此痰有不同。
而吐有各別如此。
更即以論。
如栝蔞花粉貝母生白果旋復花杏仁訶子。
是降在肺之痰矣。
但貝母則兼心痰同理。
白礬密陀僧射干。
是降在脾之痰矣。
但射干則兼心痰共除。
海石沉香。
是降在腎之痰矣。
但沉香則兼腎氣同治。
海石則兼肺氣並驅。
鶴虱磁石牛黃前一胡一蓬砂礞石。
是降在肝之痰矣。
但牛黃則兼心痰皆祛。
若在竹瀝則治皮裡膜外之痰。
凡此痰有不同。
而降有各別如斯。
惟有火衰寒勝。
痰氣上沸。
(水沸為痰。
)非用六味不能以收。
水氣上逆。
脾氣不運。
(水泛為痰。
)非用八味六君四君不能以去。
此惟深於醫者。
始能以明其蘊。
若使初學褊淺。
則惟知用竹瀝貝母牛黃礞石等劑。
又烏知其醫理活變。
固有若是其神者乎。
此治痰之大法也。
〔表痰宜散〕
生薑(肺寒) 一胡一椒(胃寒) 半夏(脾胃膽濕) 神曲(脾胃濕) 天南星(肝脾肺風) 皂角(肝肺大腸風) 白芥子(肺風) 殭蠶(肝風) 白附子(胃風) 大皂(肝肺大腸濕)烏尖附(腎風) 石菖蒲(心濕) 天麻(肝風) 橘皮(脾肺濕) 白前(肺風)
〔膈痰宜吐〕
木鱉(外治熱毒) 生萊菔(肺脾氣) 瓜蒂(脾肺胃熱結) 藜蘆(肺胃風) 常山(心下積飲) 膽礬(肝膽肺脾) 白礬(脾胃濕一熱) 蜀漆(心下積飲) 食鹽(心腎引水) 烏尖附(腎風) 砒石(腸胃寒) 青木香(肺熱毒) 桔梗蘆(肺風) 一胡一桐淚(胃熱) 皂礬(肝脾濕一熱) 人參蘆(肺虛) 梔子(心肺熱)
〔實痰宜降〕
栝蔞實(肺) 花粉(肺) 磁石(腎) 牛黃(心肝) 貝母(肺) 竹瀝(經絡)白礬(脾) 生白果(肺) 蓬砂(肝) 前一胡一(肝膽) 兒茶(心脾) 射干(心脾)旋復花(大腸肺)杏仁(肺) 海石(肺腎氣) 沉香(腎氣) 土貝母(心肺) 鶴虱(肝) 訶子(大腸肺) 密陀僧(脾) 礞石(肝)
〔寒痰宜燥〕
乾薑(胃) 附子(命門)
分類:古代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