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求真
上編 卷七·食物-黃大豆
(菽豆)生則疏洩熟則作滯
黃大豆(專入脾)。
按書既言味甘。
服多壅氣生痰動嗽。
又曰。
寬中。
利大腸。
消水脹腫毒。
其理似屬兩岐。
詎知書言甘壅而滯。
是即炒熟而氣不一洩之意也。
書言寬中利腸。
是即生冷未炒之意也。
凡物生則疏洩。
熟則壅滯。
大豆其味雖甘。
其一性一雖一溫一。
然生則水氣未洩。
服之多有疏洩之害。
故豆須分生熟。
而治則有補瀉之為別耳。
(藏器曰。
大豆生平。
炒食極熱。
)是以書載誤食。
須生搗研水吐之。
諸菌毒不得吐者。
濃煎汁飲。
試內癰及臭毒腹痛。
並與生黃豆嚼。
甜而不噁心者是。
即上部結有癰膿。
及中臭毒發痧之真候。
惟有痘後餘毒發癰。
(炒黑研末。
以青油調敷之。
)並痘後風癬。
(以豆殼煎湯洗。
)痘後生瘡。
(黃豆燒黑研末。
香油調塗。
)腫瘍背瘡等症。
(生浸細磨。
和滓炒熱以敷。
)則或煎湯炒黑為末以治。
用補則須假以炒熟。
然必少食則宜。
若使多服不節。
則必見有生痰壅氣動嗽之弊矣。
豆油辛甘而熱。
與豆氣味稍別。
能塗瘡疥。
解發疽。
蒿燒灰。
點惡痣。
去惡肉。
豆忌豬肉。
分類:古代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