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求真》上編 卷二·收澀-寒澀:亦有熱致。寒成者固當用一溫一。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本草求真》上編 卷二·收澀-寒澀

本草求真

上編 卷二·收澀-寒澀

病有寒成。

亦有熱致。

寒成者固當用一溫一。

熱成者自當用寒。

如五倍子百草煎。

其味雖曰酸澀。

而一性一實寒不一溫一。

為收肺虛火浮之味。

故能去嗽止痢。

除痰定喘。

但百草煎則較倍子而鮮收耳!牡蠣一性一專入腎固脫。

化痰軟堅。

而一性一止專入腎而不入肝。

龍骨入肝斂氣。

收魂固脫。

凡夢一遺驚悸。

是其所宜。

而一性一不及入腎。

各有專治兼治之妙耳。

至於粟殼。

雖與五倍入肺斂氣澀腸相似。

而粟殼之寒。

則較倍子稍輕。

粟殼之澀。

則較倍子更甚。

故寧用粟而不用倍也。

粳米氣味甘涼。

固中除煩。

用亦最妙。

若在蛤蜊粉氣味鹹冷。

功專解熱化痰固肺。

及秦皮一性一亦苦寒。

功專入肝除熱。

入腎澀氣。

亦宜相其熱甚以行。

未可輕與龍骨牡蠣粟殼微寒之藥為比也。

五倍子

(一卵一生)內服斂肺瀉火除熱止嗽固脫外祛風濕殺蟲

五倍子(專入肺脾)。

按書既載味酸而澀。

氣寒能斂肺經浮熱。

為化痰滲濕降火收澀之劑。

(汪昂述丹溪謂倍子屬金與水。

噙之善收頑痰。

解熱毒。

黃昏咳嗽。

乃火浮肺中。

不宜用涼藥。

宜五倍五味斂而降之。

《醫學綱目》雲。

王元 虛而滑一精一。

屢與加味四物湯。

吞河間秘真丸及真珍粉丸。

不止。

後用五倍子一兩。

茯苓二兩。

丸服遂愈。

此則倍子收斂之功。

敏於龍骨蛤粉也。

昂按凡用秘澀藥。

能通而後能秘。

此方用茯苓倍於五倍。

一瀉一收。

是以能盡其妙也。

)又言主於風濕。

凡風癬癢瘙。

眼目赤痛。

用之亦能有效。

得非又收又散。

又升又降之味乎?詎知火浮肺中。

無處不形。

在上則有痰結咳嗽。

汗退場門干吐衄等症。

在下則有洩痢五痔。

下血脫一肛一。

膿水濕爛。

子腸墜下等症。

溢於皮膚。

感冒寒邪。

則必見有風癬癢瘙。

瘡口不斂。

攻於眼目。

則必見有赤腫翳障。

用此內以治髒。

則能斂肺止嗽。

固脫住汗。

(常出自汗。

睡中出為盜汗。

用五倍子研末。

津調填臍中。

縛定。

一一夜即止也。

)外以治膚。

熏洗則能祛風除濕殺蟲。

(一切癬瘡。

用五倍子去蟲。

白礬燒過。

各等分為末搽之。

干則油調。

)藥雖一味。

而治分內外。

用各不同。

非謂既能入肺收斂。

(治黃昏時嗽。

)又能浮溢於表。

而為驅逐外邪之藥耳。

書載外感勿用。

義實基此。

染須皂物最妙。

生於鹽膚木上。

乃小蟲食汁。

遺種結球於葉間。

(鹽膚木酸寒。

除痰生津止嗽。

五倍子蟲食其津一液結成。

故與鹽膚木功同。

)入藥或生或炒用。

百藥煎

(一卵一生)斂肺止嗽固脫

百藥煎(專入肺胃)。

系五倍子末同藥作餅而成者也。

(五倍一斤。

同桔梗甘草真茶各一兩。

入酵糟二兩。

拌和糖罨。

起發如面。

)其一性一稍浮。

味酸澀而帶余甘。

五倍子一性一主收斂。

加以甘桔同制。

則收中有發。

緩中有散。

凡上焦痰嗽熱渴諸病。

用此含化最宜。

加以火 則治下焦血脫。

腫毒金瘡。

喉痺口瘡等症。

用之即效。

以黑能入下焦故也。

御米殼

(稷粟)斂肺澀腸固腎

御米殼(專入肺大腸。

兼入腎)。

酸澀微寒。

功專斂肺澀腸固腎。

凡久瀉久痢。

一肛一脫。

久嗽氣乏。

並心腹筋骨諸痛者最宜。

(杲曰。

收澀固氣能入腎。

故治骨痛尤宜。

時珍曰。

洩瀉下痢既久。

則氣散不固而腸滑一肛一脫。

咳嗽諸病既久。

則氣散不收。

而肺脹痛劇。

故俱宜此澀之固之。

收之斂之。

但要有輔佐耳。

)若嗽痢初起。

寒熱未淨。

用此以為收澀。

致令邪留不解。

則殺人如劍。

可不慎歟?(震亨曰。

治嗽多用粟殼不必疑。

但要先去病根。

此乃收後藥也。

治痢亦同。

凡痢須先散邪行滯。

豈可據投粟殼龍骨之藥。

以閉塞腸胃邪氣?蓋邪得補愈甚。

所以變症作而淹延不已也。

)洗去蒂膜。

或醋炒蜜炒取用。

得烏梅陳皮良。

罌中有米極細。

書言氣味甘寒。

煮粥能治反胃。

亦須分髒偏純。

及病症一陰一陽一虛實以治。

龍骨

(龍)斂肝氣止脫鎮驚安魄

龍骨(專入肝腎大腸。

兼入心。

一陰一中之一陽一。

鱗蟲之長)。

甘澀微寒。

功能入肝斂魂。

不令浮越之氣游散於外。

故書載能驚鎮辟邪。

止汗定喘。

(馮兆張曰。

龍靈物也。

靈則能斂邪惡蠱毒魘魅之氣。

喘逆者氣不歸元也。

氣得斂攝而歸元。

則喘逆自止。

)澀可去脫。

故書載能以治脫一肛一遺結崩帶。

瘡口不斂等症。

功與牡蠣相同。

但牡蠣鹹澀入腎。

有軟堅化痰清熱之功。

此屬甘澀入肝。

有收斂止脫。

鎮驚安魄之妙。

如徐之才所謂澀可止脫。

龍骨牡蠣之屬。

白地錦紋。

一舐一之粘舌者佳。

(時珍曰。

龍骨本經以為死龍。

其說似是。

別錄曰。

生晉地川谷及太山巖水岸上一穴一中死龍處。

采無時。

汪昂曰。

今人或以古壙灰偽之。

)酒煮火 用。

忌魚及鐵。

畏石膏川椒。

得人參牛黃良。

(牛黃惡龍骨。

而龍骨得牛黃更良。

有以制伏也。

)龍齒入肝。

收魂安魄。

凡驚癇癲狂因於肝魂不收者。

即當用此以療。

(肝藏魂。

能變化。

故魂遊不定者。

治之以龍齒。

)但無止瀉澀一精一之用。

牡蠣

(蚌蛤)入腎澀一精一固氣化痰軟堅

牡蠣(專入腎。

兼入肝)。

鹹澀微寒。

功專入腎。

軟堅化痰散結。

收澀固脫。

故瘰 結核。

血瘕遺一精一崩帶。

咳嗽盜汗。

遺尿滑洩。

燥渴一溫一瘧赤痢等症。

皆能見效。

(權曰。

病虛而多熱。

宜同地黃小草用之。

好古曰。

牡蠣入足少一陰一為軟堅之劑。

以柴一胡一引之。

能去脅下硬。

以茶引之。

能消項上結核。

以大黃引之。

能消股間腫。

以地黃為使。

能益一精一收澀止小一便。

腎經一血分之藥也。

成無己曰。

牡蠣之鹹。

以消胸膈之滿。

以洩水氣。

使痞者消硬者軟也。

元素曰。

壯水之主以鎮一陽一光。

則渴飲不思。

故蛤蠣之類能止渴也。

)然鹹味獨勝。

走腎斂澀居多。

久服亦能寒中。

或生用。

鹽水煮 成灰用。

此本海氣化成。

純雄無雌。

故曰牡蠣。

貝母為使。

得甘草牛膝遠志蛇一床一子良。

惡麻黃辛夷吳茱萸。

伏 砂。

蛤蜊粉

(蚌蛤)解毒化痰止嗽斂寒

蛤蜊粉(專入腎。

兼入肺肝)。

即海內水蚌殼 而為粉也。

與一江一海淡水蚌殼不同。

功與牡蠣相似。

但此止有斂澀化堅解熱之力。

(時珍曰。

寒制火而鹹潤下。

故能降焉。

寒散熱而鹹走血。

故能消焉。

堅者軟之以鹹。

取其屬水而一性一潤也。

濕者燥之以滲。

取其經火化而利小一便也。

)故能消痰止嗽治腫。

昔宋徽宗一寵一妃患此。

李防禦覓得市人海蚌蛤蛤粉。

少加青黛。

以淡水加麻油數滴調服而愈。

亦是斂肺清熱之意。

無他治也。

(昔滁州酒庫攢司陳通患水腫垂死。

諸醫不治。

一嫗令以大蒜十個搗如泥。

入蛤粉丸。

食前白湯下。

服盡小一便下數桶而愈。

肉鹹冷。

解酒熱。

文蛤背有紫斑紋。

較此蛤蜊殼稍濃。

一性一味主治頗近。

但此一性一兼利水止渴除煩。

並治血熱崩中帶下。

總以取其寒鹹滌飲之義耳!(成無己曰。

文蛤之鹹走腎以勝水氣。

如仲景傷寒太一陽一病。

用水劫益煩。

意欲飲水反不渴。

及金匱渴欲飲水不止。

反胃吐後。

渴欲飲水而貪飲者。

皆用文蛤湯以治。

)海蛤系海內爛殼。

混雜沙泥。

火 為粉。

亦屬利水消腫止嗽之品。

然總不類牡蠣功專收澀固脫解熱為事也。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本草求真
凡例上編上編 卷一·補劑-溫中上編 卷一·補劑-平補上編 卷一·補劑-補火上編 卷一·補劑-滋水上編 卷一·補劑-溫腎上編 卷二·收澀-溫澀上編 卷二·收澀-寒澀上編 卷二·收澀-收斂上編 卷二·收澀-鎮虛上編 卷三·散劑-散寒上編 卷三·散劑-驅風上編 卷三·散劑-散濕上編 卷三·散劑-散熱上編 卷三·散劑-吐散上編 卷三·散劑-溫散上編 卷三·散劑-平散上編 卷四·瀉劑-滲濕上編 卷四·瀉劑-瀉濕上編 卷四·瀉劑-瀉水上編 卷四·瀉劑-降痰上編 卷四·瀉劑-瀉熱上編 卷四·瀉劑-瀉火上編 卷四·瀉劑-下氣上編 卷四·瀉劑-平瀉上編 卷五·血劑-溫血上編 卷五·血劑-涼血上編 卷五·血劑-下血上編 卷六·雜劑-殺蟲上編 卷六·雜劑-發毒上編 卷六·雜劑-解毒上編 卷六·雜劑-毒物上編 卷七·食物-簡介上編 卷七·食物-面上編 卷七·食物-稻米上編 卷七·食物-稷上編 卷七·食物-粟米上編 卷七·食物-黑大豆上編 卷七·食物-黃大豆上編 卷七·食物-蠶豆上編 卷七·食物-白豆上編 卷七·食物-豌豆上編 卷七·食物-豇豆上編 卷七·食物-豆腐上編 卷七·食物-豆醬上編 卷七·食物-芹菜上編 卷七·食物-胡蘿蔔上編 卷七·食物-芥菜上編 卷七·食物-茼蒿上編 卷七·食物-蕹菜上編 卷七·食物-油菜上編 卷七·食物-白菘菜上編 卷七·食物-莧菜上編 卷七·食物-菠上編 卷七·食物-苦菜上編 卷七·食物-白苣上編 卷七·食物-萵苣上編 卷七·食物-菜上編 卷七·食物-匏瓠上編 卷七·食物-南瓜上編 卷七·食物-茄子上編 卷七·食物-胡瓜上編 卷七·食物-苦瓜上編 卷七·食物-越瓜上編 卷七·食物-甜瓜上編 卷七·食物-絲瓜上編 卷七·食物-冬瓜上編 卷七·食物-醬瓜上編 卷七·食物-芋子上編 卷七·食物-諸筍上編 卷七·食物-李上編 卷七·食物-青桃上編 卷七·食物-青梅上編 卷七·食物-楊梅上編 卷七·食物-栗上編 卷七·食物-橄欖上編 卷七·食物-枇杷上編 卷七·食物-花生上編 卷七·食物-烏芋上編 卷七·食物-橘穰上編 卷七·食物-菱角上編 卷七·食物-香蕈上編 卷七·食物-木耳上編 卷七·食物-蘑菇上編 卷七·食物-雉上編 卷七·食物-雁上編 卷七·食物-鵝上編 卷七·食物-鳧上編 卷七·食物-鷓鴣上編 卷七·食物-竹雞上編 卷七·食物-斑鳩上編 卷七·食物-貓上編 卷七·食物-鰣魚上編 卷七·食物-鰱魚上編 卷七·食物-魚上編 卷七·食物-鯇魚上編 卷七·食物-鰷魚上編 卷七·食物-鱖魚上編 卷七·食物-白魚上編 卷七·食物-青魚上編 卷七·食物-鯊魚上編 卷七·食物-紙魚上編 卷七·食物-石斑魚上編 卷七·食物-鰍魚上編 卷七·食物-鮫魚上編 卷七·食物-烏賊魚上編 卷七·食物-鱔魚上編 卷七·食物-鮑魚上編 卷七·食物-鰻鱺魚上編 卷七·食物-海上編 卷七·食物-蟶上編 卷七·食物-蛙上編 卷七·食物-鱉肉下編 卷八·主治上-臟腑病症主藥下編 卷九·主治下-六淫病症主藥下編 卷九·主治下-風下編 卷九·主治下-暑下編 卷九·主治下-濕下編 卷九·主治下-燥下編 卷九·主治下-火下編 卷九·主治下-熱下編 卷九·主治下-痰下編 卷九·主治下-氣下編 卷九·主治下-血下編 卷九·主治下-積下編 卷九·主治下-痛下編 卷九·主治下-消渴下編 卷十·總義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