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演義
第061回 定秘謀元舅除凶 竊主柄強藩抗命
卻說宦官魚朝恩,專掌禁兵,勢傾朝野,每有章奏,期在必允,朝廷政事,無不預議,偶有一事,不得與聞,即悻悻道:「天下事可不由我主張麼?」
自大如此,都是代宗一人釀成。
養子令徽,為內給使,官小年輕,止得衣綠,嘗與同列忿爭,歸告朝恩。
朝恩即帶著令徽,入見代宗道:「臣兒令徽,官職太卑,屢受人侮,幸乞陛下賜給紫衣!」代宗尚未及答,偏內監已捧著紫衣,站立一旁。
朝恩不待上命,即隨手取來,遞與令徽,囑他穿著,才行拜謝。
看官試想!似這種自尊自大的行為,無論什麼主子,也有些耐不下去。
代宗卻強顏作笑道:「兒服紫衣,想可稱心了。」
朝恩父子,昂然退去。
自是代宗隱忌朝恩,元載窺知上意,乘間入奏,請除朝思。
代宗囑令暗中設法,毋得洩機。
除一Yan宦,須囑宰相暗地設謀,真是枉做皇帝。
元載遂賄托衛士周皓,及陝州節度使皇甫溫,令圖朝恩。
這兩人本是朝恩心腹,因見了黃白物,不由不貪利動心,遂與元載串同一氣!載又徙溫為鳳翔節度使,溫入朝陛見,載留他居京數日,悄悄的布定密謀,入白代宗。
代宗稱善,但囑他小心行一事,勿反惹禍。
畏葸之至。
載應諾而出。
會值寒食節屆,代宗在內殿置酒,宴集親貴。
朝恩亦得列坐,宴畢散席,朝恩亦謝恩欲出。
忽元載領著周皓皇甫溫等,踉蹌趨入,七手八腳,將朝恩一把抓住,捆縛起來。
朝恩自呼何罪,當由代宗歷數罪狀,朝恩尚嘩詞答辯,毫不服罪。
代宗諭令自盡,即由周皓等牽出朝恩,將他勒死,乃下敕罷朝恩觀軍容等使,出一屍一還家,詐說他受敕自縊,特賜錢六百萬緡,作為葬費。
神策軍都虞侯劉希暹都知兵馬使王駕鶴,向系朝恩羽翼,至是俱加授御史中丞,俾安反側。
後來希暹有不遜語,反由駕鶴奏聞,勒令自盡。
所有朝恩余一黨一,從此不敢生心。
惟元載既誅朝恩,得一寵一益隆,載恃一寵一生驕,自矜有文武才,古今莫及,於是弄權舞智,約賄貪贓。
吏部侍郎楊綰,典選平允,一性一又介直,不肯附載,嶺南節度使徐浩,搜括南方珍寶,運送載家,載即擅徙綰為國子祭酒,召浩為吏部侍郎。
代宗素器重李泌,特令中使敦請出山。
泌應一召至京,復賜金紫,命他入相。
經泌一再固辭,乃在蓬萊殿側,築一書院,使泌居住,遇有軍國重事,無不咨商。
泌素無妻,且不食肉,代宗強令肉食,且為娶前朔方留後李暐甥女,賜第安福裡,生子名繁。
長源亦墮塵劫耶?偏元載一陰一懷妒忌,屢欲調一泌一出外,免受牽掣,適江西觀察使魏少游,請簡僚佐,載謂泌有吏才,請即簡任。
代宗亦知載有意調泌,特密語泌道:「元載不肯容卿,朕今令卿往江西,暫時安處。
俟朕除載後,當有信報卿,卿可束裝來京。」
泌唯唯受命。
何不仍歸衡山,想是一入塵迷,便難灑脫。
乃出泌為江西判官,且遙飭少游好生看待,毋得簡慢!
泌已南下,載益專橫,同平章事王縉,朋比為一奸一,貪風大熾。
載有丈人從宣州來,向載求官,載遣往河北,但給一書。
丈人不悅,行至幽州,發書展視,並無一言,只署著元載兩字,丈人進退兩難,不得已試謁判官。
哪知判官接閱載書,很是起敬,立白節度使延為上客,留宴數日,贈絹千匹,丈人已得了一注小財,樂得滿載而歸。
這還因丈人不足任事,所以載如此處置,若稍有才能,一經載代為援引,無不立躋顯宦。
王縉威勢,亦幾與相同。
載妻子及縉弟妹,皆倚勢納賂。
載有主書卓英倩,一性一尤貪狡,得載歡心,所以干祿求榮的士子,往往買囑英倩,求他引進。
英倩竟得坐擁巨資,稱富家翁。
成都司錄李少良,上書詆載,載即諷令台官奏劾少良,召入杖斃,連少良友人韋頌,及殿中侍御史陸珽,一併坐罪處死。
代宗被他脅制,很是懊悵,乃獨下手敕,召浙西觀察使李棲筠入朝,命為御史大夫。
棲筠剛正不阿,受職後,即糾彈吏部侍郎徐浩薛邕,及京兆尹杜濟虛,欺君罔上,黷貨賣官。
代宗令禮部侍郎於劭復按,劭頗加袒護,復奏時多涉模糊,復經棲筠劾他同一黨一,遂貶浩為明州別駕,邕為歙州刺史,濟虛為杭州刺史,劭為桂州長史。
這四人統是元載一黨一羽,一旦黜退,不少瞻徇,明明是抑奪載權。
載尚未知改悔,且深恨棲筠,常欲將他陷害。
棲筠雖特邀主知,得肅風憲,但見代宗依違少斷,元載凶狡多端,免不得憂憤交並,釀成重疾,居台未幾,便即謝世。
他原籍本是趙人,遷居汲郡,有王佐才,一性一喜獎善,又好聞過,歷任東南守吏,政績卓著,朝廷曾封為贊皇縣子,所以身後多稱為贊皇公。
代宗屢欲召為宰輔,憚載輒止,至入任御史,不久即歿,代宗方加倚畀,偏偏天不假年,因此天顏震悼,特追贈吏部尚書,予謚文獻。
子吉甫後相憲宗,下文自有表見。
單說代宗因棲筠去世,失一臂助,急切裡無從除載,只好再行含忍。
中經幽州不靖,魏博發難,汴宋軍又復作亂。
迭經彌縫挽救,稍稍就緒。
因欲敘元載始末,故將各鎮事,渾括數語,待後再詳。
不幸貴妃獨孤氏,得病身亡。
妃以色見幸,居常專夜,至此香銷玉殞,教代宗如何不悲?當下在內殿殯靈,按時營奠,追封皇后,謚為貞懿。
好容易過了一二年,方覺悲懷漸減,專心國事。
元載王縉,已驕橫的了不得,代宗實忍耐不住,四顧左右,無可與謀,只有左金吾大將軍吳湊,系代宗生母章敬皇后胞弟,誼關懿戚,尚可密談。
湊得一操一兵一柄一,力任除一奸一,乃與代宗謀定後行。
大歷十二年間三月,有人密告載縉夜醮,謀為不軌,當由代宗御延英殿,命吳湊率領禁兵,收捕載縉,囚系政事堂,且拘逮親吏諸子下獄。
隨令吏部尚書劉晏,御史大夫李涵,散騎常侍蕭聽,禮部侍郎常袞等,公同訊鞫,所有問案,多出禁中。
載與縉無可抵賴,悉數供認。
左衛將軍知內侍省事董秀,得載平日厚賂,素作內援,到此才被發覺,即日杖斃,賜載自盡,令刑官監視。
載顧語刑官,願求速死。
刑官冷笑道:「相公入秉國鈞,差不多要二十年,威福也算行盡了,今日天網恢恢,親受報應,若少許受些污辱,亦屬何妨。」
讀此令人一快。
乃脫一下穢襪,塞住載口,然後慢慢的將他搤死。
載妻王氏,系前河西節度王忠嗣女,驕侈悍戾,子伯和仲武季能,無一賢能,伯和官參軍,仲武官員外郎,季能官校書郎,怙勢作惡,貪冒肆一婬一,都中辟南北二第,廣羅一妓一妾,盛蓄倡優,聲色玩好,無乎不備。
及載既伏誅,妻子等一併正法,家產籍沒,財帛萬計。
即如胡椒一物,且多至八百石,俱分賜中書門下台省鎊官。
貪財何益。
王縉本應賜死,劉晏謂法有首從,宜別等差,乃止貶為括州刺史。
吏部侍郎楊炎,諫議大夫韓洄包佶,起居舍人韓會等,俱坐載一黨一貶官。
惟卓英倩等搒死杖下,英倩弟英璘,家居金州,橫行鄉里,聞乃兄受誅,糾眾作亂。
金州刺史孫道平,調兵征討,一鼓擒滅。
代宗餘恨未平,復遣中使發元載祖墳,祖父以下,皆斫棺棄一屍一,毀家廟,焚木主,才算罷休。
這也未免過甚。
乃令國子監祭酒楊綰,及禮部侍郎常袞,同平章事。
綰入相不過旬月,即染痼疾,上疏辭職。
代宗不許,命就中書省療治,召對時飭人扶持,所有時弊,概付厘剔,可惜享年不永,繼志以終。
代宗很是痛悼,且語群臣道:「天不欲朕致太平,乃速奪我楊綰麼?」
既知綰賢,何不早用。
遂詔贈司徒,賻絹千匹,賜謚文簡。
綰華一陰一人,居家孝謹,立身廉儉,當敕令入相時,朝野稱慶。
御史中丞崔寬,方築華堂大廈,遽令拆毀,京兆尹黎幹,裁減騶從,就是汾一陽一王郭子儀,在署宴客,亦減去聲樂五分之四。
外此一靡一然從風,不可勝紀。
時人比諸漢朝楊震,及晉朝山濤謝安,這真好算是救時良相了。
善善從長。
常袞雖與綰並相,才識遠不及綰,代宗召還李泌,意欲令他輔政,偏為袞所齮齕,仍出泌為澧州刺史,惟與綰薦引顏真卿,仍復原官,還與眾望相孚,這且慢表。
且說代宗季年,方鎮浸盛,河北四鎮,統系安史舊將,據有遺眾,逐漸鴟張。
河北四鎮,見五十八回。
盧龍節度使李懷仙,一性一情暴戾,為幽州兵馬使朱希彩所殺,自稱留後,代宗專務羈縻,仍任希彩為節度使。
希彩部下,又是不服,復將希彩殺死,改推經略副使朱泚為帥。
代宗又把節度使的重任,授給朱泚。
應上幽州不靖句。
相衛節度使薛嵩病死,子名平,年甫十二,將士推他襲職。
平讓與叔萼,夜奉父喪奔歸鄉里,童子卻是不凡。
萼遂自稱留後。
代宗亦聽他自為,且加任命。
獨魏博節度使田承嗣,跋扈得很,公然為安史父子立祠,號為四聖,並上表求為宰相。
代宗遣使慰諭,諷令毀祠,竟授他同平章事。
既而復遣一愛一女永樂公主,下嫁承嗣子華,承嗣益加驕恣,密誘相衛兵馬使裴志清,逐去留後薛萼,率眾歸承嗣,承嗣即引兵襲取相州。
代宗下敕禁止,承嗣拒命不受,反進陷洺衛二州,成德節度使李寶臣,平盧節度使李正己,素為承嗣所輕,遂各上表請討承嗣,適盧龍節度使朱泚入朝,留弟滔鎮守,請命為留後,即由滔助討魏博,代宗一一准請,詔貶承嗣為永州刺史,命諸道兵四路進征,於是李寶臣朱滔,與河東節度使薛兼訓,攻承嗣北方,李正己與淮西節度使李忠臣,攻承嗣南方,承嗣雖然強悍,究竟寡不敵眾,部下各懷疑懼,漸生異心,裨將霍榮國,與降將裴志清,先後叛去。
從子田悅,出攻陳留,大敗而還,驍將盧子期,出攻磁州,被李寶臣等擒送京師,梟首斃命。
承嗣惶急萬狀,乃想出一條反間計,差一辯士,繼了魏博的冊籍,往說李正己道:「承嗣年逾八十,死期將至,諸子不肖,侄悅亦是庸才,今日所有,無非為公代守,何足辱公師旅呢,敢乞明察。」
正己聞言大喜,乃按兵不進。
一個中計了。
李寶臣擒得盧子期,獻俘京師,代宗令中使馬承倩,繼敕褒功。
寶臣只遺承倩百縑,承倩擲出道中,詬詈而去。
Yan人可殺。
寶臣未免慚忿,兵馬使王武俊遂進言道:「今公方立功,奄豎輩尚敢如此,他日寇平,召公入闕,恐為匹夫且不可得,不如釋去承嗣,尚品使朝廷倚重,免為人奴。」
寶臣聽了,也引兵漸退,承嗣計上加計,特遣人至范一陽一境內,密埋一石,石文上鐫有二語云:「二帝同功勢萬全,將田為侶入幽燕。」
石已埋好,又囑術士往說寶臣,言范一陽一有天子氣。
范一陽一本寶臣鄉里,驟聞此語,當然心喜,即引術士赴范一陽一,覘氣所在。
術士至寶臣裡中,掘出瘞石,取示寶臣。
寶臣見了石文,若難索解,可巧承嗣貽書,約與寶臣連和,共取范一陽一。
寶臣以為適合符讖,復稱如約,利令智昏。
遂先率兵趨范一陽一。
范一陽一系朱滔屬境,滔因兩路退兵,也還軍瓦橋,不防寶臣掩殺過來,倉猝接仗,竟致敗績,微服走脫,忙令雄武軍使劉坪,往守范一陽一。
寶臣聞范一陽一有備,不敢徑進,但促承嗣合兵往攻。
承嗣卻還書道:「河內有警,不暇從公,石上讖文,實由我與公為戲,幸勿加責。」
又是一個中計,復書更是厲害。
看官試想!寶臣得了此書,能不慚恨交並麼?當下令部將張孝忠為易州刺史,屯兵七千,防備承嗣,自己收兵還鎮。
承嗣卻上表謝罪,自請入朝,李正已也為代請,代宗樂得從寬,頒詔特赦,准與家屬入覲。
偏汴宋軍都虞侯李靈曜,勾通承嗣,擅殺兵馬使孟鑒,詔令靈曜為濮州刺史,靈曜不受,又由中使持敕宣慰,擢為汴宋留後。
他才算對使拜命,但從此藐視朝廷,所有境內八州守吏,一律撤換,悉用私人。
代宗至此,方命淮西節度使李忠臣,永平節度使李勉,河一陽一三城使馬燧,淮南節度使陳少游,平盧節度使李正己,同討靈曜。
李忠臣馬燧,軍至鄭州,靈曜率兵掩至,李忠臣不及防備,麾下駭奔,忠臣亦走,馬燧獨力難支,也即退軍。
忠臣檢點軍士,十亡五六,便欲還鎮。
燧極力勸阻,決計再進。
忠臣乃招還散卒,數日皆集,軍容復振。
陳少游前軍亦到,彼此會合,與靈曜大戰汴州。
靈曜敗入城中,登陴固守。
忠臣等乃就勢圍住,田承嗣遣從子悅援汴,殺敗永平成德軍,直薄汴州,就在城北立營。
李忠臣夜遣裨將李重倩,帶著銳騎數百,突入悅壘,縱橫衝蕩,斬敵數十人。
悅猝不及防,正擬糾眾兜圍,不意鼓聲大震,燧與忠臣,兩路殺到,悅料不能敵,麾眾急走。
此時夜深月黑,馬倦人疲,大眾逃命不暇,害得自相踐踏,枕籍道旁。
再經河一陽一淮西兩軍,一陣驅殺,十成中喪了七八成,剩得幾個命不該死的士卒,隨悅遁去。
燧與忠臣再行圍城,靈曜開門夜遁,汴州告平。
永平將杜如江,追及韋城,擒住靈曜,獻與李勉,勉即將靈曜械送京師,正法了事。
惟承嗣並未入朝,且助靈曜,怙惡日甚,不容不討。
代宗又下敕調兵,那承嗣復表陳悔罪,這位柔一弱無剛的代宗,竟遵著既往不咎的古訓,一體赦免,且賜還承嗣官爵,令他不必入朝。
看官!你想可歎不可歎呢?縱容如此,怎能致治。
李忠臣李寶臣李正己等,見承嗣悖逆不臣,尚且遇赦,何況為國立功,理應坐享富貴。
凡從前李靈曜所轄屬地,多由各鎮分派,據為己有,李正己得地最多,佔得曹濮徐兗鄆五州,自己徙治鄆城,留子納守青州。
代宗事事依從,即授納為青州刺史。
李寶臣就是張忠志,賜姓為李,見前文。
至是仍請複姓為張,亦邀俞允。
田承嗣反覆無常,自兩次赦罪,總算平靜了兩年,到代宗末年,即大歷十四年。
正月,老病侵尋,因致斃命。
他有子十一人,皆不及悅,承嗣臨危時,特令悅知軍事,諸子為副。
悅奏述詳情,代宗即命悅為留後,且追贈承嗣為太保。
教猱升木。
李忠臣討平靈曜,自恃功高,貪暴恣肆,更有一種極端的壞處,他見將士妻女,稍有姿色,必誘令入內,一逼一受一婬一污。
妹夫張惠光由忠臣授為副使,更加暴橫,惠光子亦得為裨貳,父子狼狽為一奸一,大失士心。
忠臣族子李希烈,從戰河北,所向有功,平時又略行小惠,籠絡士卒,士卒遂相率悅服。
牙將丁暠賈子華等,乘隙發難,殺死惠光父子,又欲並害忠臣。
希烈本與同謀,因顧念族誼,乞全忠臣一性一命。
忠臣得單騎走脫,奔入京都。
暠與子華,遂擁戴希烈,上表請命。
代宗尚一寵一遇忠臣,命他留京,授為檢校司空,同平章事,一面任希烈為留後。
總計唐室藩鎮,日盛一日,禍端統起自肅代二宗。
平盧節度使侯希逸,由軍士擁立,肅宗未能討伐,反從所請,作了第一次的規例。
已見前回,此處更為提明,呼醒不少。
代宗不知幹盅,復將乃父做錯的事情,奉為衣缽,所以錯上加錯,釀成大亂。
就中惟涇原節度使馬璘,鳳翔秦隴澤潞節度使李抱玉,滑毫節度使令狐彰,彰本史思明舊將,自拔歸朝,得拜方鎮。
昭義節度使李承昭,治軍有法,奉命惟謹,可惜先後病逝,徒貽令名。
外此如久鎮永平的李勉,繼鎮涇原的段秀實,留鎮澤潞的李抱真,抱玉弟。
及後來調鎮河東的馬燧,耿耿孤忠,可任大事,下文當依次表明。
最有才德的莫如郭子儀,但他已都統河南道節度行營,資望勳業,迥異尋常,恭順卻比人加倍,這乃唐朝第一名臣,原是絕無僅有呢。
再括數語,涵蓋一切。
大歷十四年五月,代宗不豫,詔令太子適監國,是夕代宗即崩,享年五十三歲。
統計代宗在位十七年,改元三次,遺詔召郭子儀入京,攝行塚宰事。
太子適即位太極殿,是為德宗。
小子有詩詠代宗道:
國一柄一何堪屢下移,屏藩一潰失綱維;
從知王道無偏倚,敷政剛柔貴合宜。
欲知德宗初政,且看下回分解。
李輔國也,程元振也,魚朝恩也,三人皆宮掖Yan奴,恃一寵一橫行,原為小人常態,不足深責。
元載以言官入相,乃亦專權怙惡,任所欲為,書所謂位不期驕,祿不期侈者,於載見之矣。
但觀其受捕之時,不過費一元舅吳湊之力,而即帖然就戮,毫無變端,是載固無拳無勇之流,捽而去之,易如反手,代宗胡必遷延畏沮,歷久始發乎?夫不能除一元載,更何論河北諸帥。
田承嗣再叛再服,幾視代宗如嬰兒,而代宗卒縱容之。
李寶臣李忠臣李正己等,因之跋扈,而藩鎮之禍,坐是釀成,迭衰迭盛,以底於亡,可勝慨哉!本回但依次敘述,而代宗優柔不振之弊,已躍然紙上。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