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演義》第061回 定秘謀元舅除凶 竊主柄強藩抗命:自大如此,都是代宗一人釀成。養子令徽,為內給使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唐史演義》第061回 定秘謀元舅除凶 竊主柄強藩抗命

唐史演義

第061回 定秘謀元舅除凶 竊主柄強藩抗命

卻說宦官魚朝恩,專掌禁兵,勢傾朝野,每有章奏,期在必允,朝廷政事,無不預議,偶有一事,不得與聞,即悻悻道:「天下事可不由我主張麼?」

自大如此,都是代宗一人釀成。

養子令徽,為內給使,官小年輕,止得衣綠,嘗與同列忿爭,歸告朝恩。

朝恩即帶著令徽,入見代宗道:「臣兒令徽,官職太卑,屢受人侮,幸乞陛下賜給紫衣!」代宗尚未及答,偏內監已捧著紫衣,站立一旁。

朝恩不待上命,即隨手取來,遞與令徽,囑他穿著,才行拜謝。

看官試想!似這種自尊自大的行為,無論什麼主子,也有些耐不下去。

代宗卻強顏作笑道:「兒服紫衣,想可稱心了。」

朝恩父子,昂然退去。

自是代宗隱忌朝恩,元載窺知上意,乘間入奏,請除朝思。

代宗囑令暗中設法,毋得洩機。

除一Yan宦,須囑宰相暗地設謀,真是枉做皇帝。

元載遂賄托衛士周皓,及陝州節度使皇甫溫,令圖朝恩。

這兩人本是朝恩心腹,因見了黃白物,不由不貪利動心,遂與元載串同一氣!載又徙溫為鳳翔節度使,溫入朝陛見,載留他居京數日,悄悄的布定密謀,入白代宗。

代宗稱善,但囑他小心行一事,勿反惹禍。

畏葸之至。

載應諾而出。

會值寒食節屆,代宗在內殿置酒,宴集親貴。

朝恩亦得列坐,宴畢散席,朝恩亦謝恩欲出。

忽元載領著周皓皇甫溫等,踉蹌趨入,七手八腳,將朝恩一把抓住,捆縛起來。

朝恩自呼何罪,當由代宗歷數罪狀,朝恩尚嘩詞答辯,毫不服罪。

代宗諭令自盡,即由周皓等牽出朝恩,將他勒死,乃下敕罷朝恩觀軍容等使,出一屍一還家,詐說他受敕自縊,特賜錢六百萬緡,作為葬費。

神策軍都虞侯劉希暹都知兵馬使王駕鶴,向系朝恩羽翼,至是俱加授御史中丞,俾安反側。

後來希暹有不遜語,反由駕鶴奏聞,勒令自盡。

所有朝恩余一黨一,從此不敢生心。

惟元載既誅朝恩,得一寵一益隆,載恃一寵一生驕,自矜有文武才,古今莫及,於是弄權舞智,約賄貪贓。

吏部侍郎楊綰,典選平允,一性一又介直,不肯附載,嶺南節度使徐浩,搜括南方珍寶,運送載家,載即擅徙綰為國子祭酒,召浩為吏部侍郎。

代宗素器重李泌,特令中使敦請出山。

泌應一召至京,復賜金紫,命他入相。

經泌一再固辭,乃在蓬萊殿側,築一書院,使泌居住,遇有軍國重事,無不咨商。

泌素無妻,且不食肉,代宗強令肉食,且為娶前朔方留後李暐甥女,賜第安福裡,生子名繁。

長源亦墮塵劫耶?偏元載一陰一懷妒忌,屢欲調一泌一出外,免受牽掣,適江西觀察使魏少游,請簡僚佐,載謂泌有吏才,請即簡任。

代宗亦知載有意調泌,特密語泌道:「元載不肯容卿,朕今令卿往江西,暫時安處。

俟朕除載後,當有信報卿,卿可束裝來京。」

泌唯唯受命。

何不仍歸衡山,想是一入塵迷,便難灑脫。

乃出泌為江西判官,且遙飭少游好生看待,毋得簡慢!

泌已南下,載益專橫,同平章事王縉,朋比為一奸一,貪風大熾。

載有丈人從宣州來,向載求官,載遣往河北,但給一書。

丈人不悅,行至幽州,發書展視,並無一言,只署著元載兩字,丈人進退兩難,不得已試謁判官。

哪知判官接閱載書,很是起敬,立白節度使延為上客,留宴數日,贈絹千匹,丈人已得了一注小財,樂得滿載而歸。

這還因丈人不足任事,所以載如此處置,若稍有才能,一經載代為援引,無不立躋顯宦。

王縉威勢,亦幾與相同。

載妻子及縉弟妹,皆倚勢納賂。

載有主書卓英倩,一性一尤貪狡,得載歡心,所以干祿求榮的士子,往往買囑英倩,求他引進。

英倩竟得坐擁巨資,稱富家翁。

成都司錄李少良,上書詆載,載即諷令台官奏劾少良,召入杖斃,連少良友人韋頌,及殿中侍御史陸珽,一併坐罪處死。

代宗被他脅制,很是懊悵,乃獨下手敕,召浙西觀察使李棲筠入朝,命為御史大夫。

棲筠剛正不阿,受職後,即糾彈吏部侍郎徐浩薛邕,及京兆尹杜濟虛,欺君罔上,黷貨賣官。

代宗令禮部侍郎於劭復按,劭頗加袒護,復奏時多涉模糊,復經棲筠劾他同一黨一,遂貶浩為明州別駕,邕為歙州刺史,濟虛為杭州刺史,劭為桂州長史。

這四人統是元載一黨一羽,一旦黜退,不少瞻徇,明明是抑奪載權。

載尚未知改悔,且深恨棲筠,常欲將他陷害。

棲筠雖特邀主知,得肅風憲,但見代宗依違少斷,元載凶狡多端,免不得憂憤交並,釀成重疾,居台未幾,便即謝世。

他原籍本是趙人,遷居汲郡,有王佐才,一性一喜獎善,又好聞過,歷任東南守吏,政績卓著,朝廷曾封為贊皇縣子,所以身後多稱為贊皇公。

代宗屢欲召為宰輔,憚載輒止,至入任御史,不久即歿,代宗方加倚畀,偏偏天不假年,因此天顏震悼,特追贈吏部尚書,予謚文獻。

子吉甫後相憲宗,下文自有表見。

單說代宗因棲筠去世,失一臂助,急切裡無從除載,只好再行含忍。

中經幽州不靖,魏博發難,汴宋軍又復作亂。

迭經彌縫挽救,稍稍就緒。

因欲敘元載始末,故將各鎮事,渾括數語,待後再詳。

不幸貴妃獨孤氏,得病身亡。

妃以色見幸,居常專夜,至此香銷玉殞,教代宗如何不悲?當下在內殿殯靈,按時營奠,追封皇后,謚為貞懿。

好容易過了一二年,方覺悲懷漸減,專心國事。

元載王縉,已驕橫的了不得,代宗實忍耐不住,四顧左右,無可與謀,只有左金吾大將軍吳湊,系代宗生母章敬皇后胞弟,誼關懿戚,尚可密談。

湊得一操一兵一柄一,力任除一奸一,乃與代宗謀定後行。

大歷十二年間三月,有人密告載縉夜醮,謀為不軌,當由代宗御延英殿,命吳湊率領禁兵,收捕載縉,囚系政事堂,且拘逮親吏諸子下獄。

隨令吏部尚書劉晏,御史大夫李涵,散騎常侍蕭聽,禮部侍郎常袞等,公同訊鞫,所有問案,多出禁中。

載與縉無可抵賴,悉數供認。

左衛將軍知內侍省事董秀,得載平日厚賂,素作內援,到此才被發覺,即日杖斃,賜載自盡,令刑官監視。

載顧語刑官,願求速死。

刑官冷笑道:「相公入秉國鈞,差不多要二十年,威福也算行盡了,今日天網恢恢,親受報應,若少許受些污辱,亦屬何妨。」

讀此令人一快。

乃脫一下穢襪,塞住載口,然後慢慢的將他搤死。

載妻王氏,系前河西節度王忠嗣女,驕侈悍戾,子伯和仲武季能,無一賢能,伯和官參軍,仲武官員外郎,季能官校書郎,怙勢作惡,貪冒肆一婬一,都中辟南北二第,廣羅一妓一妾,盛蓄倡優,聲色玩好,無乎不備。

及載既伏誅,妻子等一併正法,家產籍沒,財帛萬計。

即如胡椒一物,且多至八百石,俱分賜中書門下台省鎊官。

貪財何益。

王縉本應賜死,劉晏謂法有首從,宜別等差,乃止貶為括州刺史。

吏部侍郎楊炎,諫議大夫韓洄包佶,起居舍人韓會等,俱坐載一黨一貶官。

惟卓英倩等搒死杖下,英倩弟英璘,家居金州,橫行鄉里,聞乃兄受誅,糾眾作亂。

金州刺史孫道平,調兵征討,一鼓擒滅。

代宗餘恨未平,復遣中使發元載祖墳,祖父以下,皆斫棺棄一屍一,毀家廟,焚木主,才算罷休。

這也未免過甚。

乃令國子監祭酒楊綰,及禮部侍郎常袞,同平章事。

綰入相不過旬月,即染痼疾,上疏辭職。

代宗不許,命就中書省療治,召對時飭人扶持,所有時弊,概付厘剔,可惜享年不永,繼志以終。

代宗很是痛悼,且語群臣道:「天不欲朕致太平,乃速奪我楊綰麼?」

既知綰賢,何不早用。

遂詔贈司徒,賻絹千匹,賜謚文簡。

綰華一陰一人,居家孝謹,立身廉儉,當敕令入相時,朝野稱慶。

御史中丞崔寬,方築華堂大廈,遽令拆毀,京兆尹黎幹,裁減騶從,就是汾一陽一王郭子儀,在署宴客,亦減去聲樂五分之四。

外此一靡一然從風,不可勝紀。

時人比諸漢朝楊震,及晉朝山濤謝安,這真好算是救時良相了。

善善從長。

常袞雖與綰並相,才識遠不及綰,代宗召還李泌,意欲令他輔政,偏為袞所齮齕,仍出泌為澧州刺史,惟與綰薦引顏真卿,仍復原官,還與眾望相孚,這且慢表。

且說代宗季年,方鎮浸盛,河北四鎮,統系安史舊將,據有遺眾,逐漸鴟張。

河北四鎮,見五十八回。

盧龍節度使李懷仙,一性一情暴戾,為幽州兵馬使朱希彩所殺,自稱留後,代宗專務羈縻,仍任希彩為節度使。

希彩部下,又是不服,復將希彩殺死,改推經略副使朱泚為帥。

代宗又把節度使的重任,授給朱泚。

應上幽州不靖句。

相衛節度使薛嵩病死,子名平,年甫十二,將士推他襲職。

平讓與叔萼,夜奉父喪奔歸鄉里,童子卻是不凡。

萼遂自稱留後。

代宗亦聽他自為,且加任命。

獨魏博節度使田承嗣,跋扈得很,公然為安史父子立祠,號為四聖,並上表求為宰相。

代宗遣使慰諭,諷令毀祠,竟授他同平章事。

既而復遣一愛一女永樂公主,下嫁承嗣子華,承嗣益加驕恣,密誘相衛兵馬使裴志清,逐去留後薛萼,率眾歸承嗣,承嗣即引兵襲取相州。

代宗下敕禁止,承嗣拒命不受,反進陷洺衛二州,成德節度使李寶臣,平盧節度使李正己,素為承嗣所輕,遂各上表請討承嗣,適盧龍節度使朱泚入朝,留弟滔鎮守,請命為留後,即由滔助討魏博,代宗一一准請,詔貶承嗣為永州刺史,命諸道兵四路進征,於是李寶臣朱滔,與河東節度使薛兼訓,攻承嗣北方,李正己與淮西節度使李忠臣,攻承嗣南方,承嗣雖然強悍,究竟寡不敵眾,部下各懷疑懼,漸生異心,裨將霍榮國,與降將裴志清,先後叛去。

從子田悅,出攻陳留,大敗而還,驍將盧子期,出攻磁州,被李寶臣等擒送京師,梟首斃命。

承嗣惶急萬狀,乃想出一條反間計,差一辯士,繼了魏博的冊籍,往說李正己道:「承嗣年逾八十,死期將至,諸子不肖,侄悅亦是庸才,今日所有,無非為公代守,何足辱公師旅呢,敢乞明察。」

正己聞言大喜,乃按兵不進。

一個中計了。

李寶臣擒得盧子期,獻俘京師,代宗令中使馬承倩,繼敕褒功。

寶臣只遺承倩百縑,承倩擲出道中,詬詈而去。

Yan人可殺。

寶臣未免慚忿,兵馬使王武俊遂進言道:「今公方立功,奄豎輩尚敢如此,他日寇平,召公入闕,恐為匹夫且不可得,不如釋去承嗣,尚品使朝廷倚重,免為人奴。」

寶臣聽了,也引兵漸退,承嗣計上加計,特遣人至范一陽一境內,密埋一石,石文上鐫有二語云:「二帝同功勢萬全,將田為侶入幽燕。」

石已埋好,又囑術士往說寶臣,言范一陽一有天子氣。

范一陽一本寶臣鄉里,驟聞此語,當然心喜,即引術士赴范一陽一,覘氣所在。

術士至寶臣裡中,掘出瘞石,取示寶臣。

寶臣見了石文,若難索解,可巧承嗣貽書,約與寶臣連和,共取范一陽一。

寶臣以為適合符讖,復稱如約,利令智昏。

遂先率兵趨范一陽一。

范一陽一系朱滔屬境,滔因兩路退兵,也還軍瓦橋,不防寶臣掩殺過來,倉猝接仗,竟致敗績,微服走脫,忙令雄武軍使劉坪,往守范一陽一。

寶臣聞范一陽一有備,不敢徑進,但促承嗣合兵往攻。

承嗣卻還書道:「河內有警,不暇從公,石上讖文,實由我與公為戲,幸勿加責。」

又是一個中計,復書更是厲害。

看官試想!寶臣得了此書,能不慚恨交並麼?當下令部將張孝忠為易州刺史,屯兵七千,防備承嗣,自己收兵還鎮。

承嗣卻上表謝罪,自請入朝,李正已也為代請,代宗樂得從寬,頒詔特赦,准與家屬入覲。

偏汴宋軍都虞侯李靈曜,勾通承嗣,擅殺兵馬使孟鑒,詔令靈曜為濮州刺史,靈曜不受,又由中使持敕宣慰,擢為汴宋留後。

他才算對使拜命,但從此藐視朝廷,所有境內八州守吏,一律撤換,悉用私人。

代宗至此,方命淮西節度使李忠臣,永平節度使李勉,河一陽一三城使馬燧,淮南節度使陳少游,平盧節度使李正己,同討靈曜。

李忠臣馬燧,軍至鄭州,靈曜率兵掩至,李忠臣不及防備,麾下駭奔,忠臣亦走,馬燧獨力難支,也即退軍。

忠臣檢點軍士,十亡五六,便欲還鎮。

燧極力勸阻,決計再進。

忠臣乃招還散卒,數日皆集,軍容復振。

陳少游前軍亦到,彼此會合,與靈曜大戰汴州。

靈曜敗入城中,登陴固守。

忠臣等乃就勢圍住,田承嗣遣從子悅援汴,殺敗永平成德軍,直薄汴州,就在城北立營。

李忠臣夜遣裨將李重倩,帶著銳騎數百,突入悅壘,縱橫衝蕩,斬敵數十人。

悅猝不及防,正擬糾眾兜圍,不意鼓聲大震,燧與忠臣,兩路殺到,悅料不能敵,麾眾急走。

此時夜深月黑,馬倦人疲,大眾逃命不暇,害得自相踐踏,枕籍道旁。

再經河一陽一淮西兩軍,一陣驅殺,十成中喪了七八成,剩得幾個命不該死的士卒,隨悅遁去。

燧與忠臣再行圍城,靈曜開門夜遁,汴州告平。

永平將杜如江,追及韋城,擒住靈曜,獻與李勉,勉即將靈曜械送京師,正法了事。

惟承嗣並未入朝,且助靈曜,怙惡日甚,不容不討。

代宗又下敕調兵,那承嗣復表陳悔罪,這位柔一弱無剛的代宗,竟遵著既往不咎的古訓,一體赦免,且賜還承嗣官爵,令他不必入朝。

看官!你想可歎不可歎呢?縱容如此,怎能致治。

李忠臣李寶臣李正己等,見承嗣悖逆不臣,尚且遇赦,何況為國立功,理應坐享富貴。

凡從前李靈曜所轄屬地,多由各鎮分派,據為己有,李正己得地最多,佔得曹濮徐兗鄆五州,自己徙治鄆城,留子納守青州。

代宗事事依從,即授納為青州刺史。

李寶臣就是張忠志,賜姓為李,見前文。

至是仍請複姓為張,亦邀俞允。

田承嗣反覆無常,自兩次赦罪,總算平靜了兩年,到代宗末年,即大歷十四年。

正月,老病侵尋,因致斃命。

他有子十一人,皆不及悅,承嗣臨危時,特令悅知軍事,諸子為副。

悅奏述詳情,代宗即命悅為留後,且追贈承嗣為太保。

教猱升木。

李忠臣討平靈曜,自恃功高,貪暴恣肆,更有一種極端的壞處,他見將士妻女,稍有姿色,必誘令入內,一逼一受一婬一污。

妹夫張惠光由忠臣授為副使,更加暴橫,惠光子亦得為裨貳,父子狼狽為一奸一,大失士心。

忠臣族子李希烈,從戰河北,所向有功,平時又略行小惠,籠絡士卒,士卒遂相率悅服。

牙將丁暠賈子華等,乘隙發難,殺死惠光父子,又欲並害忠臣。

希烈本與同謀,因顧念族誼,乞全忠臣一性一命。

忠臣得單騎走脫,奔入京都。

暠與子華,遂擁戴希烈,上表請命。

代宗尚一寵一遇忠臣,命他留京,授為檢校司空,同平章事,一面任希烈為留後。

總計唐室藩鎮,日盛一日,禍端統起自肅代二宗。

平盧節度使侯希逸,由軍士擁立,肅宗未能討伐,反從所請,作了第一次的規例。

已見前回,此處更為提明,呼醒不少。

代宗不知幹盅,復將乃父做錯的事情,奉為衣缽,所以錯上加錯,釀成大亂。

就中惟涇原節度使馬璘,鳳翔秦隴澤潞節度使李抱玉,滑毫節度使令狐彰,彰本史思明舊將,自拔歸朝,得拜方鎮。

昭義節度使李承昭,治軍有法,奉命惟謹,可惜先後病逝,徒貽令名。

外此如久鎮永平的李勉,繼鎮涇原的段秀實,留鎮澤潞的李抱真,抱玉弟。

及後來調鎮河東的馬燧,耿耿孤忠,可任大事,下文當依次表明。

最有才德的莫如郭子儀,但他已都統河南道節度行營,資望勳業,迥異尋常,恭順卻比人加倍,這乃唐朝第一名臣,原是絕無僅有呢。

再括數語,涵蓋一切。

大歷十四年五月,代宗不豫,詔令太子適監國,是夕代宗即崩,享年五十三歲。

統計代宗在位十七年,改元三次,遺詔召郭子儀入京,攝行塚宰事。

太子適即位太極殿,是為德宗。

小子有詩詠代宗道:

國一柄一何堪屢下移,屏藩一潰失綱維;

從知王道無偏倚,敷政剛柔貴合宜。

欲知德宗初政,且看下回分解。

李輔國也,程元振也,魚朝恩也,三人皆宮掖Yan奴,恃一寵一橫行,原為小人常態,不足深責。

元載以言官入相,乃亦專權怙惡,任所欲為,書所謂位不期驕,祿不期侈者,於載見之矣。

但觀其受捕之時,不過費一元舅吳湊之力,而即帖然就戮,毫無變端,是載固無拳無勇之流,捽而去之,易如反手,代宗胡必遷延畏沮,歷久始發乎?夫不能除一元載,更何論河北諸帥。

田承嗣再叛再服,幾視代宗如嬰兒,而代宗卒縱容之。

李寶臣李忠臣李正己等,因之跋扈,而藩鎮之禍,坐是釀成,迭衰迭盛,以底於亡,可勝慨哉!本回但依次敘述,而代宗優柔不振之弊,已躍然紙上。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唐史演義
第001回 溯龍興開編談將種 選蛾眉侍宴賺唐公第002回 定秘計誘殺副留守 聯外助自號大將軍第003回 攻霍邑陣斬宋老生 入長安擁立代王侑第004回 記艷聞李郎遇俠 禪帝位唐祚開基第005回 李密敗績入關中 秦王出奇平隴右第006回 盛彥師設伏斃叛徒 竇建德興兵誅逆賊第007回 啖人肉烹食段欽使 討亂酋擊走劉武周第008回 河朔修和還舊俘 鄭兵戰敗保孤城第009回 擒渠殲敵耀武東都 奏凱還朝獻俘太廟第010回 下江東梁蕭銑亡國 戰洺南劉黑闥喪師第011回 唐太子發兵平山左 李大使乘勝下丹陽第012回 誅文幹傳首長安 卻頡利修和突厥第013回 玄武門同胞受刃 廬江王謀反被誅第014回 納弟婦東宮瀆倫 盟胡虜便橋申約第015回 偃武修文君臣論治 易和為戰將帥揚鑣第016回 獲渠魁掃平東突厥 統雄師深入吐谷渾第017回 長孫後臨終箴主闕 武媚娘奉召沐皇恩第018回 滅高昌獻俘觀德殿 逐真珠擊敗薛延陀第019回 強胡內亂列部紛爭 逆跡上聞儲君被廢第020回 易東宮親授御訓 征高麗連破敵鋒第021回 東略無功全軍歸國 北荒盡服群酋入朝第022回 使天竺調兵擒叛酋 征龜茲入穴虜名王第023回 出嬌娃英主升遐 逞姦情帝女謀變第024回 武昭儀還宮奪寵 褚遂良伏闕陳忠第025回 下辣手害死王皇后 遣大軍擒歸沙缽羅第026回 許敬宗構陷三家 劉仁軌蕩平百濟第027回 發三箭薛禮定天山 統六師李勣滅高麗第028回 伐西羌連番敗績 易東宮兩次蒙冤第029回 裴總管出師屢捷 唐高宗得病告終第030回 被廢立廬陵王坐徙 違良策徐敬業敗亡第031回 敕告密濫用嚴刑 謀匡復構成大禍第032回 武則天革命稱尊 狄仁傑奉製出獄第033回 安金藏剖心明信 僧懷義稔惡受誅第034回 累次發兵才平叛酋 借端詳夢迭獻忠忱第035回 默啜汗悔婚入寇 狄梁公盡職歸天第036回 證冤獄張說辨誣 誅淫豎中宗復位第037回 通三思正宮縱慾 竄五王內使行兇第038回 誅首惡太子興兵 狎文臣上官恃寵第039回 規夜宴特獻回波辭 進毒餅枉死神龍殿第040回 討韋氏掃清宿穢 平譙王駢戮叛徒第041回 應星變睿宗禪位 洩逆謀公主殺身第042回 贈美人張說得厚報 破強虜王晙立奇功第043回 任良相美政紀開元 閱邊防文臣平叛虜第044回 信妾言皇后被廢 叢敵怨節使遭戕第045回 張守珪誘番得虜首 李林甫毒計害儲君第046回 卻隆恩張果老歸山 開盛宴江梅妃獻技第047回 梅悴楊榮撒嬌絮閣 羅鉗吉網黨惡濫刑第048回 洗祿兒中冓貽羞 寫幽怨長門擬賦第049回 戀愛妃密誓長生殿 寵胡兒親餞望春亭第050回 勤政樓童子陳箴 范陽鎮逆胡構亂第051回 失潼關哥舒翰喪師 駐馬嵬楊貴妃隕命第052回 唐肅宗稱尊靈武 雷海青殉節洛陽第053回 結君心歡暱張良娣 受逆報刺死安祿山第054回 統三軍廣平奏績 復兩京李泌辭歸第055回 與城俱亡雙忠死義 從賊墮節六等定刑第056回 九節度受制魚朝恩 兩叛將投降李光弼第057回 遷上皇閹寺擅權 寵少子逆胡速禍第058回 弒張後代宗即位 平史賊蕃將立功第059回 避寇亂天子蒙塵 耀軍徽令公卻敵第060回 入番營單騎盟虜 忤帝女綁子入朝第061回 定秘謀元舅除凶 竊主柄強藩抗命第062回 貶忠州劉晏冤死 守臨洺張伾得援第063回 三鎮連兵張家覆祀 四王僭號朱氏主盟第064回 叱逆使顏真卿抗節 擊叛帥段秀實盡忠第065回 僭帝號大興逆師 解賊圍下詔罪己第066回 趨大梁德宗奔命 戰貝州朱滔敗還第067回 朱泚敗死彭原城 李晟誘誅田希鑒第068回 竇桂娘密謀除逆 尚結贊狡計劫盟第069回 格君心儲君免禍 釋主怨公主和番第070回 陸敬輿斥奸忤旨 韓全義掩敗為功第071回 王叔文得君怙寵 韋執誼坐黨貶官第072回 擒劉辟戡定西川 執李錡蕩平鎮海第073回 討成德中使無功 策魏博名相定議第074回 賢公主出閨循婦道 良宰輔免禍見陰功第075回 卻美妓渡水薄郾城 用降將冒雪擒元濟第076回 諫佛骨韓愈遭貶 縛逆首劉悟倒戈第077回 平叛逆因驕致禍 好盤遊拒諫飾非第078回 河朔再亂節使遭戕 深州撤圍侍郎申命第079回 裂制書郭太后叱奸 信卜士張工頭構亂第080回 盅敬宗逆閹肆逆 屈劉蕡名士埋名第081回 誅叛帥朝使爭功 誣相臣天潢坐罪第082回 嫉強藩杜牧作罪言 除逆閹李訓施詭計第083回 甘露敗謀黨人流血 鈞垣坐鎮都市弭兵第084回 奉皇弟權閹矯旨 迎公主猛將建功第085回 興大軍老成定議 墮狡計逆豎喪元第086回 信方士藥死唐武宗 立太叔竄斃李首相第087回 復河隴邊民入覲 立鄆夔內豎爭權第088回 平浙東王式用智 失安南蔡襲盡忠第089回 易猛將進克交趾城 得義友夾攻徐州賊第090回 斬龐勳始清叛孽 葬同昌備極奢華第091回 曾元裕擊斬王仙芝 李克用叛戮段文楚第092回 鎮淮南高駢縱寇 入關中黃巢稱尊第093回 奔成都誤寵權閹 復長安追殲大盜第094回 入陷阱幸脫上源驛 劫車駕急走大散關第095回 襄王熅竄死河中 楊行密盜據淮甸第096回 討河東王師敗績 走山南閹黨失機第097回 三鎮犯闕輦轂震驚 一戰成功邠寧戡定第098回 占友妻張夫人進箴 挾兵威劉太監廢帝第099回 以亂易亂劫遷主駕 用毒攻毒盡殺宦官第100回 徒乘輿朱全忠行弒 移國祚昭宣帝亡唐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