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演義》第063回 三鎮連兵張家覆祀 四王僭號朱氏主盟:鎰一性一迂緩,徒知修飾邊幅,無宰相才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唐史演義》第063回 三鎮連兵張家覆祀 四王僭號朱氏主盟

唐史演義

第063回 三鎮連兵張家覆祀 四王僭號朱氏主盟

卻說楊炎罷相,用右僕射侯希逸為司空,前永平軍節度使張鎰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希逸即死,虧得早死,否則亦朱泚流亞。

鎰一性一迂緩,徒知修飾邊幅,無宰相才。

盧杞獨攬政權,決計誅炎,謂:「炎所立家廟,地臨曲江,開元時,蕭嵩欲立私祠,玄宗不許,此地實有王氣,炎有異志,因敢違背先訓,取以立廟。」

這數語陳將上去,頓令德宗怒不可遏,立黜炎為崖州司馬,且遣中使押送,途中把炎縊死,並殺炎一黨一河南尹趙惠伯,許劉晏歸葬。

報應何速?杞入相時,朝右稱為得人,惟郭子儀竊歎道:「此人得志,吾子孫恐無遺類了。」

建中二年六月,子儀疾亟,廷臣多往探視,杞亦往問疾。

子儀每見賓客,姬妾多不離側,惟見杞至,悉令避去,有人問為何因?子儀道:「杞貌陋心險,若為婦人所見,必致竊笑,杞或聞知,多留一恨,我正恐子孫被害,奈何反自尋隙呢?」

德宗聞子儀病篤,遣從子舒王謨,傳旨省問,子儀已不能興,但在一床一上叩頭謝恩,未幾即薨,年八十五。

德宗震悼輟朝,詔令群臣往吊,喪費皆由官支給,追贈太師,予謚忠武,配饗代宗廟廷。

子儀身為上將,屢擁強兵,程元振魚朝恩等,讒謗百端,詔書一紙往征,無不就道,所以讒謗不行。

魚朝恩嘗一陰一斸子儀父墓,子儀入朝,中外慮有變故,代宗亦慰唁再三,子儀獨涕泣道:「臣統兵日久,兵士或侵及人墓,不無失察,今先塚被毀,恐是天譴,不得專咎他人呢。」

由是群疑俱釋,且深服子儀雅量。

子儀嘗使人至魏州,田承嗣向西下拜,並語去使道:「我不向人屈膝,已好多年了,今當為汾一陽一王下拜。」

及李靈曜據汴州,不問公私各物,一概截留,獨子儀物不敢近,且遣兵護送出境,所以子儀一身,關係天下安危,約二十年。

校中書令考二十四次,家人多至三千人,八子七婿,均為顯官,諸孫數十,朝夕問安,子儀不能盡辨,但略略點頷罷了。

相傳子儀自華州原籍,從軍塞外,因入京催趲軍餉,返至銀州,時正七夕,風砂徙暗,日暮無光,子儀不得前行,就道旁空屋中,席地留宿,正在矇矓欲睡,忽見左右皆現赤光,驚起仰視,天空中有一雲軿,冉冉而下,內坐美一女,端莊華麗,迥與凡人不同。

子儀即拜祝道:「今天為七月七日,想是織女降臨,願賜長壽富貴。」

女囅然道:「大富貴亦壽考。」

言訖,霞光復起,雲軿徐升,女尚俯視子儀,笑容可掬,直至高低遠隔,方才煙霧迷一離,不可復見,果然後來俱驗,一如女言。

史官稱他權傾天下,朝不加忌,功蓋一世,主不加疑,侈窮人欲,議不加貶,真是福德兼全,哀榮終始呢。

故部將佐,多為名臣,子孫亦多半顯揚。

這更是郭氏特色,史所罕聞。

旌揚盛德,正裨兼收。

子儀從子郭昕,曾為安西四鎮留後,自吐蕃陷入河隴,四鎮隔絕不通,昕與北庭節度使曹令忠,屢遣使奉表朝廷,終不得達。

伊州刺史袁光庭,且累被吐蕃圍困,糧盡援窮,自一焚死節,唐廷毫無所聞。

至子儀歿後,僅隔一月,昕使從回紇繞道入朝,方得四鎮二庭消息。

德宗封昕為武威郡王,曹令忠為寧塞郡王,賜令忠國姓,改名元忠,追贈袁光庭為工部尚書,這且不必細表。

且說田悅李納李惟岳,聯兵拒命,與馬燧等相持未下。

李納更遣將王溫等,會同魏博兵眾,共攻徐州。

徐州刺史李洧,本是李納從伯父,向與納父子通同一氣。

彭城令白季庚,勸洧服從朝廷,乃舉州歸國,納因此生嫌,出兵攻洧。

洧遣牙將王智興告急,智興善走,五日入都,德宗令朔方大將唐朝臣,與宣武節度使劉洽,神策兵馬使曲環,滑州刺史李澄,共救徐州。

唐朝臣奉詔即行,軍裝不及置辦,所有旗服,統是敝惡,宣武軍瞧著,不禁嘲笑道:「乞子也能破賊麼?」

朝臣聞言,轉諭將士道:「我等出兵討逆,宜恃智勇,不恃服飾,但能先破賊營,何愁資械不足?諸君努力向前,共博功名,休使汴宋人笑我哩。」

原來汴宋自靈曜亂後,添置節度使,改稱宣武,所以朝臣仍稱他為汴宋軍。

朝臣既已下令,即麾眾前驅,巧值納將石隱金,率眾萬人,來援王溫,至七里溝與朝臣相遇。

朝臣用馬軍使楊朝晟計,遣朝晟帶著騎兵,潛伏山曲,自率部兵倚山列陣,靜待納軍。

王溫聞援兵到來,即與魏博將崇慶,率兵往會,為夾攻計。

哪知到了山西,被朝晟驅兵殺出,沖作兩橛,朝臣亦麾眾馳突,殺得溫等有退無進,有死無生。

石隱金擬來援應,適宣武軍乘勢殺到,立將隱金擊退。

溫與崇義,狼狽欲返,倉猝逾溝,又為朝臣等掩殺,溺斃過半。

餘眾四散遁去,徐州解圍。

朔方軍盡得敵械,旗服煥然一新,便語宣武軍道:「汝軍功勞,能及得乞人否?」

雖是快語,卻亦未免自滿。

宣武軍不勝慚赧,無詞可答。

劉洽亦頗憤激,逕移師往攻濮州去了。

馬燧等屯駐漳濱,河一陽一節度使李芃亦至,燧命諸軍持十日糧,進屯倉口,與田悅夾水列營。

抱真與芃問燧道:「糧餉不多,遽行深入,究是何因?」

燧答道:「我無非為速戰起見,試想魏博三鎮,連兵不動,意欲坐老我師,可以不戰屈人,我若分軍擊其左右,悅必往救,我反腹背受敵,戰必不利,今特進軍攻悅,搗他中堅,這就是攻其必救的兵法。

悅若出戰,保為諸公破敵哩。」

乃命軍士就水造橋,成了三座,每日分兵逾橋,前往挑戰。

悅只堅壁不出,燧令諸軍夜半起食,潛出營門,循洹水上流,直趨魏州,只留百騎在營擊鼓,且預戒道:「賊若渡橋前來,汝等可暫時他避,俟賊已畢渡,追躡我師,汝等速毀橋樑,切切勿誤。」

言已即去。

待至天明,留騎懷藏火種,出營四匿,營中鼓角無聲,寂無一人。

果然田悅探得消息,亟率淄青成德軍四萬餘人,渡橋踹營。

但見營門虛掩,料已他去,連忙督眾前追,且乘風縱火,鼓噪而進。

燧已至十里所,令軍士除去草莽,列陣待著,至悅兵追到,火熄氣衰,燧令昭義河一陽一軍為左翼,神策軍為右翼,自率河東兵為中軍,與悅眾接仗,悅亦分軍迎敵,戰了數十合,神策昭義河一陽一軍小卻,獨燧指揮河東軍,冒死突入悅陣,十蕩十決,無人敢當。

李抱真李芃等,見燧勇往直前,也下令還鬥,拚命殺入。

悅眾抵當不住,相率敗走,奔至三橋,橋已毀去。

那燧等又追殺過來,此時欲逃無路,只好撲通撲通的俱投水中。

有一半不善泅水的,都由河伯收去。

還有後隊未及渡水,統被燧等殺盡。

功歸馬燧,舉一賅三。

悅收敗卒千餘人,還走魏州,夜走南郭,守將李長春閉城不納,擬俟官軍追至,獻城出降。

偏偏待到天明,官軍不至,乃開門迎悅。

悅怒殺長春,集兵拒守,怎奈城中士卒,不滿數千,陣亡將士諸家屬,號哭盈街。

悅不免惶懼,乘馬佩刀,兀立府門,召軍民泣諭道:「悅自知不肖,蒙淄青成德兩父執保薦,嗣守伯父遺業,今兩父執去世,有子不得承襲,悅懷父執舊恩,不自量力,抗拒朝命,以致喪敗至此,悅再不死,何以謝我城中父老?不過悅有老母,不能自一殺,願諸君持我佩刀,斷我首級,持降官軍,免得與悅同死哩。」

言畢,解刀擲地,自從馬上投下。

好一條苦肉計。

將士爭前扶掖,各願與悅同死。

悅乃與將士斷髮為誓,約為兄弟,與同休戚,一面悉發府庫,乃征斂富家,得財百餘萬,犒賞士卒。

並召貝州刺史邢曹俊,令整部伍,繕守備,鎮定眾心,士氣復振。

時李納為劉洽所一逼一,還守濮州,又向田悅處徵兵。

悅遣軍使符璘,率三百騎送歸淄青軍。

璘父令奇誡璘道:「我已老了,歷觀安史等相繼叛亂,終歸夷滅,田氏傚尤,不久必亡,汝能去逆效順,使汝父揚名後世,我死亦甘心哩。」

遂與嚙臂而別。

璘出城,即與副使李瑤,奔降馬燧,悅收滅璘家,令奇嫚罵而死。

李瑤父再春,舉博州降官軍。

悅從兄田昂,也舉洺州降官軍。

馬燧擬進攻魏州,向抱真營中求取飽具。

抱真因前時臨洺一役,所獲軍糧,多為燧有,心下本已不平,至此又欲取他軍械,因即拒絕,且願獨當一面,與燧分軍,遷延不進。

燧與抱真各有所失。

河一陽一等軍,亦因此觀望。

至燧促與同行,到了魏州城下,悅已繕兵固守,不能遽拔了。

范一陽一節度使朱滔,奉德宗詔敕,出討李惟岳,先遣判官蔡雄,往說易州刺史張孝忠,勸他舉州歸唐,共圖惟岳。

孝忠本由正己遣往,令防田氏。

見六十一回。

此次見田氏日危,樂得依了蔡雄,奉表唐廷。

滔又代為保薦,得授檢校工部尚書,兼成德節度使。

孝忠遂娶滔女為子婦,深相結納,連兵圍束鹿。

束鹿守將孟祐,急向惟岳處求救,惟岳令兵馬使王武俊為先鋒,自督軍為後應,往救束鹿。

武俊本為惟岳所嫌,因惜他才勇,不忍遽除,至此派為前驅,武俊暗自忖道:「我若往破朱滔,惟岳軍勢大振,我歸必被殺無疑,我何苦自尋死路呢?」

及既至束鹿,與朱滔對壘,未戰先退。

惟岳後至接戰,為朱滔張孝忠所乘,殺斃將士甚多,沒奈何毀營遁還。

孟祐守不住束鹿,亦開門夜遁。

滔等乘勝圍深州,惟岳憂懼,判官邵真,又勸惟岳束身歸朝,事為孟祐所聞,密報田悅。

悅遣衙官扈岌,詰責惟岳,一逼一他殺死邵真,仍敦前好,否則從此絕交。

惟岳素來恇怯,更由判官畢華等,從旁慫恿,力請斬真以謝魏博,乃即引真出來,對著扈岌,把真梟首,扈岌乃去。

惟岳以武俊不肯效力,意欲並誅,會趙州守將康日知,又舉城降唐,於是益疑武俊,武俊甚懼。

有為武俊入白惟岳道:「先相公委武俊為腹心,誠因他勇冠三軍,可濟緩急,今危難交迫,尚加猜阻,將使何人卻敵呢?」

惟岳乃使步軍衛常寧,與武俊同擊趙州,又使武俊子士真,值宿府中,統兵自衛。

既已縱虎出柙,還要引狼守門,怎得不死?武俊出至恆州,語常寧道:「武俊今日,幸脫虎口,不復再返了。

當北歸張尚書。」

指孝忠。

常寧道:「惟岳闇弱,將來總不免覆滅,今天子有詔,得惟岳首,即授旌節,公為眾所服,若倒戈效順,取逆首如反掌,何必先歸張尚書呢?」

武俊喜甚,即與常寧還襲惟岳。

士真開門納入,武俊即突入府門,府兵上前攔阻,被殺十餘人,當由武俊宣言道:「大夫叛逆,將士歸順,敢有異心,身誅族滅。」

大眾聞言,均不敢動。

惟岳縮做一一團一,被武俊等牽出府廳,用帛勒斃,並收捕胡震畢華王他奴諸人,盡行斬首,然後將惟岳首級,傳送京師。

自李寶臣據成德軍,凡二世,共十九年而亡。

深州刺史楊榮國,定州刺史楊正義,陸續歸降,河北略定,只有魏州未下。

唐廷論功加賞,三分成德地,命張孝忠為易定滄州節度使,武俊為恆冀都一團一練觀察使,康日知為深趙都一團一練觀察使。

尚有德棣二州,劃隸朱滔,令滔還鎮。

滔求深州未得,因致失望,且仍在深州駐兵,武俊以手誅惟岳,功出張孝忠康日知上,乃僅與日知同官,並失去趙定二州,意亦不悅。

田悅乘間誘朱滔,滔又乘間誘武俊,彼此定了密約,互相聯絡,反抗朝廷。

前四鎮未曾蕩平,後三鎮又復連結。

李納為劉洽所圍,外城被破,驚慌的了不得,乃登城見洽,泣求自新。

李勉亦遣人勸降,納乃使判官房說,入朝請命。

偏中使宋鳳朝,謂納勢窮蹙,必不可捨,德宗竟為所惑,將說囚住,納乃突圍出走,奔歸鄆州,後與田悅相合。

會唐廷遣中使北往,征發盧龍恆冀易定等軍,往討田悅。

王武俊邀執中使,送往朱滔。

滔即語眾道:「將士為國立功,我嘗為奏請官階,均不見報,今欲與諸君共趨魏州,擊破馬燧,可好麼?」

眾皆不答。

滔問至再三,大眾卻請暫保目前,不願蹈安史覆轍。

滔默然罷議,一面加撫士卒,一面查出反對的將士,殺死了數十人。

康日知偵知滔謀,密報馬燧,燧轉報德宗,德宗以魏州未下,王武俊又叛,勢不能再討朱滔,乃加滔檢校司徒,進爵通義郡王,冀安反側。

總不脫乃父呆氣。

偏滔逆謀愈甚,竟進營趙州,威嚇日知。

武俊亦遣子士真,往攻趙州。

涿州刺史劉怦,與滔為姑表親,滔使知幽州留後,怦即遺書諫滔道:「司徒能自矢忠順,事無不濟,若務大樂戰,不計成敗,安史前車,可為殷鑒。」

滔將來書撕碎,付諸不答,且使蔡雄往說張孝忠,願與連盟。

孝忠道:「從前司徒發幽州時,曾勸孝忠歸國盡忠,孝忠一性一直,已從司徒教誨,不敢再生貳心。

司徒今為王武俊所惑,武俊與孝忠同出夷落,素知他反覆無常,還請司徒詳察,勿為所蒙。」

雄尚再四進言,惹得孝忠怒起,欲將他執送京師,雄乃逃回。

滔決計叛命,即率步騎二萬五千人,出發深州。

甫至束鹿,士卒忽嘩噪道:「天子令司徒歸幽州,奈何反南救田悅。」

滔懼匿後帳。

蔡雄與兵馬使宗頊出語士卒道:「司徒血戰取深州,無非欲多得絲纊,借寬汝曹租賦,不意國家無信,把深州給康日知,又聞朝廷有敕賜汝等每人絹十匹,乃復為河東軍奪去,所以司徒南行,為汝等索還賜物呢。」

一派謊言。

大眾齊聲道:「果有此事,朝命不可不遵,不如奉詔歸鎮。」

雄說不下去,只好佯允道:「汝等既知奉詔,亦須各歸部伍,從容歸鎮,尊司徒,便是尊朝廷呢。」

眾乃無語,越宿,滔即引兵還深州,密訪首謀,得二百餘人,悉數處斬,餘眾股慄,乃復引兵南行,如此殘暴,安望成功。

進取寧晉,留待王武俊。

武俊率步騎萬五千名,陷入元氏,再行北趨,與滔相會,同援田悅。

悅聞援軍將至,令康愔督兵出城,至御河旁,與馬燧戰了一仗,大敗奔還。

德宗授李懷光為朔方節度使,令率朔方軍討悅,兼拒朱滔,一面進燧同平章事,爵北平郡王,且大括長安富商,接濟軍費。

判度支杜佑,橫加敲迫,民不勝苦,甚至縊死。

又遍查都民積粟,硬借四分之一,先後所得,才值二百萬緡,都城囂然,如被寇盜。

越年改任趙贊判度支,復創行苛例兩條,一是間架稅,每屋兩架為間,上屋稅錢二千,中稅千文,下稅五百。

一是除陌錢,公私給與及買賣產物,每緡須交官稅五十錢。

兩法頒行,飭民不得逃稅,如有隱匿等情,杖責以外,還要加罰。

可憐百姓連聲叫苦,九重無從得聞,但把那民膏民血,運至軍前,期平叛逆,偏是逆焰日熾,諸軍又不肯同心,你推我諉,歷久無功。

夾敘苛稅,為下文京城失守寫照。

馬燧李抱真,構怨不休,朝廷遣中使和解,終不見效。

王武俊一逼一趙州,抱真分麾下二千人,往戍邢州。

燧聞信大怒道:「叛賊未除,乃遽分兵自守,難道叫我獨戰麼?」

隨即令軍士整頓歸裝,意欲西還。

忠智如燧,尚難免私忿。

李晟得悉情形,忙向燧勸阻道:「李尚書因邢趙連壤,所以分兵往守,今公為此一事,即引兵自去,不但前功盡棄,轉恐招受惡名。

況公有志平賊,正應推誠相與,釋小怨,急公仇,奈何作丈夫態,悻悻求逞呢?」

燧被晟數語提醒,不覺起座道:「公責我甚當,我願自見李尚書,剖明心跡便了。」

遂單騎出營,逕詣李抱真營。

抱真與燧,已多日不見,驟聞燧孑身到來,也即開營出迎,彼此各自謝過,復歸和好,乃同誓滅賊,盡歡而別。

適洺州刺史田昂入朝,燧奏以洺州隸抱真,李晟軍先隸抱真,又請兼隸馬燧,以示協和,有制一一准請。

燧乃搜卒補乘,再攻魏州。

會值朱滔王武俊,合軍教魏,列營愜山。

李懷光軍亦來援燧,燧盛軍出迎。

滔聞燧出軍,還道是前往襲擊,也出兵佈陣,懷光有勇無謀,即欲掩殺過去,燧勸懷光且暫休息,俟釁乃動。

懷光道:「賊陣尚未列就,正好乘機殺去,此時不可失了。」

遂麾兵殺入滔陣,殺死敵軍千餘人。

滔軍奔退。

懷光部眾爭入滔營,搬取糧械,不防王武俊帶著勁騎,橫衝過來,把懷光軍裂作數段,懷光不及收軍,倉皇走還。

滔又轉身殺來,與王武俊併力合擊,懷光大敗,馬燧部兵,被他牽動,禁遏不住,也只好還軍保壘。

是夜燧與懷光,恐朱滔等復來劫營,恰也嚴加防備。

到了夜半,忽有大水淹至,灌及全營,大眾驚惶得很,東攔西阻,勉強支持到天明,曙光一啟,出營四望,但見周圍一帶,已成澤國,營門內外,水深三尺許,燧至此也覺著急,暗思全營將士,帶水拖泥,已是不便,更且糧道被阻,歸路截斷,將來都作了甕中魚鱉,如何不憂?當下救命要緊,只好卑詞厚幣,向滔乞情,乃遣一辯士賚投滔營,滔正決永濟渠,淹入燧營,教他自斃,忽接到燧書,內稱河北事托公處置,燧願率兵還朝,幸開一面,後不相犯等語。

滔閱畢,不禁掀髯獰笑道:「馬北平,才曉得老夫厲害麼?」

馬使趁勢貢諛,說得朱滔心悅誠服,立命將渠水放還,遣歸來使。

及使人回至燧營,營中已是乾燥了。

燧與諸軍涉水西行,退保魏縣。

王武俊見滔道:「公奈何縱虎出柙,墮人詭計?」

滔不以為然。

嗣經武俊諷勸兼至,乃與武俊進兵魏縣,與馬燧等隔水相持。

滔復遣兵馬使承慶等往救李納,擊卻劉洽。

洽亦退守濮一陽一,於是田悅倡議,願奉朱滔為主。

滔辭謝道:「愜山一勝,全仗王大夫力,滔何敢獨居尊位?」

乃由幽州判官李子千,桓冀判官鄭濡等,公同會議,仿春秋列國故例,仍奉唐朝正朔,惟各加王號。

滔自稱冀王,悅稱魏王,武俊稱趙王,且推李納為齊王,列成四國。

當下築壇告天,歃血為盟。

滔作盟主,對眾稱孤,悅納武俊稱寡人,妻曰妃,長子曰世子,各以所治州為府,自置官屬。

唐廷又令淮寧節度使李希烈,兼平盧淄青節度使,專討李納。

河東節度使馬燧,兼魏博澶相節度使,朔方節度使李懷光,加授同平章事,專拒田悅朱滔等軍,李晟已進授御史大夫,兼神策行營招討使。

當愜山未戰前,已自魏州北趨趙州,擊走王士真,與張孝忠合兵,北圖范一陽一。

更謀取涿莫二州,截斷幽魏孔道,這也是釜底一抽一薪的計策。

正是:

諸鎮連兵方肆逆,良臣冒險每圖功。

欲知各軍能否平逆,且從下回再詳。

盧杞相,子儀歿,內外乏人,而藩鎮之禍乃烈。

幸尚有馬燧李晟諸將,戰勝田說,而王武俊乃出而倒戈,殺李惟岳,傳首京師,李納乞降,田悅孤危,河北只魏州未下,澄清之象,似可立致矣。

乃王武俊朱滔,有平惟岳功,而處置失宜,致生怨望。

李納遣使入朝,及從而拘禁之,代宗之誤,誤於姑息,德宗之誤,誤於好猜,四國聯盟,禍逾三鎮,唐亂寧有已時乎?觀此回而知諸鎮之迭亂,實由廟謨之失算雲。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唐史演義
第001回 溯龍興開編談將種 選蛾眉侍宴賺唐公第002回 定秘計誘殺副留守 聯外助自號大將軍第003回 攻霍邑陣斬宋老生 入長安擁立代王侑第004回 記艷聞李郎遇俠 禪帝位唐祚開基第005回 李密敗績入關中 秦王出奇平隴右第006回 盛彥師設伏斃叛徒 竇建德興兵誅逆賊第007回 啖人肉烹食段欽使 討亂酋擊走劉武周第008回 河朔修和還舊俘 鄭兵戰敗保孤城第009回 擒渠殲敵耀武東都 奏凱還朝獻俘太廟第010回 下江東梁蕭銑亡國 戰洺南劉黑闥喪師第011回 唐太子發兵平山左 李大使乘勝下丹陽第012回 誅文幹傳首長安 卻頡利修和突厥第013回 玄武門同胞受刃 廬江王謀反被誅第014回 納弟婦東宮瀆倫 盟胡虜便橋申約第015回 偃武修文君臣論治 易和為戰將帥揚鑣第016回 獲渠魁掃平東突厥 統雄師深入吐谷渾第017回 長孫後臨終箴主闕 武媚娘奉召沐皇恩第018回 滅高昌獻俘觀德殿 逐真珠擊敗薛延陀第019回 強胡內亂列部紛爭 逆跡上聞儲君被廢第020回 易東宮親授御訓 征高麗連破敵鋒第021回 東略無功全軍歸國 北荒盡服群酋入朝第022回 使天竺調兵擒叛酋 征龜茲入穴虜名王第023回 出嬌娃英主升遐 逞姦情帝女謀變第024回 武昭儀還宮奪寵 褚遂良伏闕陳忠第025回 下辣手害死王皇后 遣大軍擒歸沙缽羅第026回 許敬宗構陷三家 劉仁軌蕩平百濟第027回 發三箭薛禮定天山 統六師李勣滅高麗第028回 伐西羌連番敗績 易東宮兩次蒙冤第029回 裴總管出師屢捷 唐高宗得病告終第030回 被廢立廬陵王坐徙 違良策徐敬業敗亡第031回 敕告密濫用嚴刑 謀匡復構成大禍第032回 武則天革命稱尊 狄仁傑奉製出獄第033回 安金藏剖心明信 僧懷義稔惡受誅第034回 累次發兵才平叛酋 借端詳夢迭獻忠忱第035回 默啜汗悔婚入寇 狄梁公盡職歸天第036回 證冤獄張說辨誣 誅淫豎中宗復位第037回 通三思正宮縱慾 竄五王內使行兇第038回 誅首惡太子興兵 狎文臣上官恃寵第039回 規夜宴特獻回波辭 進毒餅枉死神龍殿第040回 討韋氏掃清宿穢 平譙王駢戮叛徒第041回 應星變睿宗禪位 洩逆謀公主殺身第042回 贈美人張說得厚報 破強虜王晙立奇功第043回 任良相美政紀開元 閱邊防文臣平叛虜第044回 信妾言皇后被廢 叢敵怨節使遭戕第045回 張守珪誘番得虜首 李林甫毒計害儲君第046回 卻隆恩張果老歸山 開盛宴江梅妃獻技第047回 梅悴楊榮撒嬌絮閣 羅鉗吉網黨惡濫刑第048回 洗祿兒中冓貽羞 寫幽怨長門擬賦第049回 戀愛妃密誓長生殿 寵胡兒親餞望春亭第050回 勤政樓童子陳箴 范陽鎮逆胡構亂第051回 失潼關哥舒翰喪師 駐馬嵬楊貴妃隕命第052回 唐肅宗稱尊靈武 雷海青殉節洛陽第053回 結君心歡暱張良娣 受逆報刺死安祿山第054回 統三軍廣平奏績 復兩京李泌辭歸第055回 與城俱亡雙忠死義 從賊墮節六等定刑第056回 九節度受制魚朝恩 兩叛將投降李光弼第057回 遷上皇閹寺擅權 寵少子逆胡速禍第058回 弒張後代宗即位 平史賊蕃將立功第059回 避寇亂天子蒙塵 耀軍徽令公卻敵第060回 入番營單騎盟虜 忤帝女綁子入朝第061回 定秘謀元舅除凶 竊主柄強藩抗命第062回 貶忠州劉晏冤死 守臨洺張伾得援第063回 三鎮連兵張家覆祀 四王僭號朱氏主盟第064回 叱逆使顏真卿抗節 擊叛帥段秀實盡忠第065回 僭帝號大興逆師 解賊圍下詔罪己第066回 趨大梁德宗奔命 戰貝州朱滔敗還第067回 朱泚敗死彭原城 李晟誘誅田希鑒第068回 竇桂娘密謀除逆 尚結贊狡計劫盟第069回 格君心儲君免禍 釋主怨公主和番第070回 陸敬輿斥奸忤旨 韓全義掩敗為功第071回 王叔文得君怙寵 韋執誼坐黨貶官第072回 擒劉辟戡定西川 執李錡蕩平鎮海第073回 討成德中使無功 策魏博名相定議第074回 賢公主出閨循婦道 良宰輔免禍見陰功第075回 卻美妓渡水薄郾城 用降將冒雪擒元濟第076回 諫佛骨韓愈遭貶 縛逆首劉悟倒戈第077回 平叛逆因驕致禍 好盤遊拒諫飾非第078回 河朔再亂節使遭戕 深州撤圍侍郎申命第079回 裂制書郭太后叱奸 信卜士張工頭構亂第080回 盅敬宗逆閹肆逆 屈劉蕡名士埋名第081回 誅叛帥朝使爭功 誣相臣天潢坐罪第082回 嫉強藩杜牧作罪言 除逆閹李訓施詭計第083回 甘露敗謀黨人流血 鈞垣坐鎮都市弭兵第084回 奉皇弟權閹矯旨 迎公主猛將建功第085回 興大軍老成定議 墮狡計逆豎喪元第086回 信方士藥死唐武宗 立太叔竄斃李首相第087回 復河隴邊民入覲 立鄆夔內豎爭權第088回 平浙東王式用智 失安南蔡襲盡忠第089回 易猛將進克交趾城 得義友夾攻徐州賊第090回 斬龐勳始清叛孽 葬同昌備極奢華第091回 曾元裕擊斬王仙芝 李克用叛戮段文楚第092回 鎮淮南高駢縱寇 入關中黃巢稱尊第093回 奔成都誤寵權閹 復長安追殲大盜第094回 入陷阱幸脫上源驛 劫車駕急走大散關第095回 襄王熅竄死河中 楊行密盜據淮甸第096回 討河東王師敗績 走山南閹黨失機第097回 三鎮犯闕輦轂震驚 一戰成功邠寧戡定第098回 占友妻張夫人進箴 挾兵威劉太監廢帝第099回 以亂易亂劫遷主駕 用毒攻毒盡殺宦官第100回 徒乘輿朱全忠行弒 移國祚昭宣帝亡唐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