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演義》第026回 許敬宗構陷三家 劉仁軌蕩平百濟:往者濮王即魏王泰見二十四回。承乾交爭之際,臣不顧死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唐史演義》第026回 許敬宗構陷三家 劉仁軌蕩平百濟

唐史演義

第026回 許敬宗構陷三家 劉仁軌蕩平百濟

卻說褚遂良被謫一愛一州,自恐罹讒被禍,無術生全,因上表自陳道:

往者濮王即魏王泰見二十四回。

承乾交爭之際,臣不顧死亡,歸心陛下,是時岑文本劉洎,奏稱承乾惡跡已彰,身在別所,其於東宮不可少時虛曠,請且遣濮王往居東宮,臣又抗言固爭,皆陛下所見。

卒與無忌等四人,共定大策。

及先帝大漸,獨臣與無忌同受遺詔,陛下在草土之辰,不勝哀痛,臣與無忌區處眾事,鹹無廢闕,數日之間,內外寧謐,力小任重,動罹愆過,螻蟻余齒,乞陛下哀憐,謹此表聞!

這道奏章,明明是自述前功,怕死乞憐的意思。

前勇後怯,太無丈夫氣,然自己怕死,如何譖殺劉洎。

但此時的高宗,已被武氏制伏,任他口吐蓮花,也是無益,因此留中不報。

遂良憂鬱成疾,旋即去世。

可為劉洎洩冤。

武氏聞遂良病終,尚因他不及加誅,隱留遺憾,遂擢許敬宗為中書令,教他速行羅織,構陷長孫無忌等人。

敬宗多方伺隙,苦不得間。

會洛一陽一人李奉節,上告太子洗馬韋季方,及監察御史李巢,朋比為一奸一,應加重譴等語,有詔令敬宗訊問。

敬宗刑驅勢迫,硬要季方扳連無忌。

季方憤不欲生,自刺不殊,奄然待斃。

敬宗遂誣奏季方勾通無忌,意欲謀叛,今因事洩,所以情急求死。

高宗愕然道:「哪有此事?舅為小人構隙,稍生疑沮,或尚未免,怎至謀反呢?」

敬宗道:「臣反覆推究,叛跡已彰,陛下尚以為疑,恐非國家幸福。」

高宗不覺淚下道:「我家不幸,親戚間屢有異圖,往年高一陽一公主,與房遺一愛一謀反,今元舅又有此事,如果屬實,如何處置?」

敬宗又道:「遺一愛一乳一臭小兒,與一女子謀反,怎能成事?無忌與先帝同取天下,天下共服彼智,身為宰相三十年,天下共憚彼威,若一旦竊發,攘袂一呼,同惡雲集,陛下將遣何人抵制呢?今幸皇天疾惡,宗廟有靈,為了區區小案,得發大一奸一,尚可先事防患哩!」高宗徐徐道:

「且待審訊確實,再行定奪。」

敬宗乃退。

是夕並未復訊。

到了次日入朝,即妄奏道:「昨夜已訊過季方,供與無忌謀反是實,臣卻加詰道:『無忌是皇室至親,累朝一寵一任,為何嫌而謀反?』季方答言:『無忌曾勸立梁王為太子,韓瑗褚遂良等,一併與議,今韓褚等俱已得罪,梁王又復見廢,無忌內不自安,所以與季方謀反。

』事出有因,並未誣扳,請陛下收捕正法,幸勿遲疑。」

高宗又泣道:「舅若果有此意,朕亦不忍加誅。」

敬宗又道:「薄昭系漢文帝母舅,文帝從代邸入立,昭亦有功,後來止坐殺人罪,文帝遣百官往哭,令他自裁,後世仍稱文帝為賢主。

今無忌負國大恩,謀移社稷,罪加薄昭數倍,幸虧一奸一狀自發,逆徒引服,陛下尚有何疑,不早處決?古人有言:『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臣恐陛下遷延時日,將來變生肘腋,悔無及了。」

讒人罔極,欺庸主足矣。

高宗不覺點首,也不再問無忌,竟下詔奪無忌官封,出為揚州都督,安置黔州。

韋季方處斬。

敬宗又奏言:「無忌謀逆,由褚遂良韓瑗柳奭等構成,於志寧亦與同一黨一,乞一併加罪。」

於是追褫遂良官爵,除奭瑗名,免志寧官。

看官道志寧如何連坐?原來前時易後,志寧雖未諫阻,亦未贊成,因此亦為武氏所恨,囑敬宗一同陷害。

中立派本最取巧,不意亦遭誣陷。

既而又窮究罪案,命御史追捕韓瑗柳奭,械送京師。

且詔李勣許敬宗等,復按無忌反謀,敬宗遣中書舍人袁公瑜,飛詣黔州,一逼一令無忌自縊,自己捏造供狀,還奏高宗。

供狀中牽連多人,引得高宗不能不怒,把無忌兄弟子侄,無論親疏,一併處死。

適應吳王恪言。

只無忌長子沖,尚太宗女長樂公主,太宗第五女。

總算加恩免死,謫戍嶺表。

流遂良子彥甫彥衝至一愛一州,途次被殺。

再敕將柳奭韓瑗二人,所至斬決。

瑗已身死,發棺驗一屍一。

柳奭已累謫至象州,由朝使宣旨受刑。

所有三家財產,一併籍沒,就是遠宗近戚,俱充發嶺南,降為奴婢。

連高士廉子高履行,本任益州刺史,亦指他一黨一同無忌,貶為永州刺史,於志寧亦座貶為榮州刺史,所有武氏平日未見趨承的人物,一網打盡。

此外老成宿望,曾列名凌煙閣上,只有李勣一人,阿附武氏,任官如舊。

他如尉遲敬德程知節等,還虧先後殂謝,不入漩渦。

唐室元氣已經凋亡,子孫安得不淪胥以盡耶?梁王忠不能無嫌,坐徙房州刺史。

忠慄慄危懼,常恐被人暗算,甚至著婦人衣服,防備刺客;夜間夢寐不安,屢次浼人占夢,自卜吉凶。

許敬宗等捕風捉影,又誣言忠有逆謀,再加武氏在旁攛掇,也把他廢為庶人。

徙置黔州,錮禁承乾廢居時舊宅。

可見祖宗貽謀不善,以致後人借口。

後來武氏嘗夢見故後及蕭妃,慮它為祟,密令道士郭行真,出入禁中,為魘禳事。

宦官王伏勝,報知高宗,高宗正因武氏專恣,心下不平,遂召侍郎上官儀,暗地與商。

儀言皇后驕橫,天下共怨,應廢黜以安中外。

高宗即令儀草就制敕,儀甫退出,武氏已匆匆趨至,見了草詔,竟與高宗不肯干休。

高宗聞著獅吼,幾乎魂悸魄喪,忙把廢後意見,統推到上官儀身上。

怕妻至此,煞是可歎!儀與伏勝,俱曾服事廢太子忠,武氏與高宗鬥了一回嘴,便出囑許敬宗上一奏章,誣言儀與伏勝,串同廢太子,隱謀為逆。

高宗此時已無主意,但恐得罪武氏,不管什麼父子恩情,一道旨意,將忠賜死。

儀及宦官伏勝,還有甚生望?隨即下獄論斬。

可憐儀子庭芝,也隨父處死,又復株連了好幾十人。

嗣是軍國大權,全歸武氏掌握,高宗視朝,阿武在後垂簾,生殺予奪,任所欲為,一班蠅營狗苟的朝臣,無論言語文字,統稱她為二聖,這真叫作一陰陽一反背,太阿倒持了。

此段文字,系是麟德元年時事,但因相隔不遠,故連類並書,以便閱者。

且說蘇定方自討平西突厥後,復於顯慶四年,出征思結。

思結系鐵勒別部,曾由唐改號蹛林州。

見二十一回。

酋長都曼,叛服無常,當遣定方為安一撫大使,兼程前進,掩擊都曼營帳。

都曼敗遁,追至馬保城,四面圍攻。

都曼計窮出降,由定方縛獻殿廷,得貸死罪。

不略思結戰事,所以表定方擒渠之功。

越年三月,新羅王金春秋上表乞援,春秋系女主真德弟,真德於永徽五年病殂,唐廷冊封春秋為新羅王。

應二十二回。

惟高麗百濟,與新羅仍不相和,嘗聯兵攻新羅境,奪去三十三城。

新羅王春秋,曾上表求救,高宗遣營州都督程名振,及右領軍中郎將薛仁貴,往討高麗,屋有斬獲。

高麗兵敗退,唐兵亦還。

惟百濟未嘗受創,伺著唐兵西歸,復進擾新羅,新羅復遣使求援,乃再命蘇定方為神邱道行軍大總管,與左驍衛將軍劉伯英等,率兵十萬人,水陸齊進。

且授金春秋為嵎夷道行軍總管,令簡新羅銳卒,會同蘇定方大軍,同討百濟。

定方自成山渡海,至熊津江口,正值百濟兵前來防堵,便不待整列,即掩擊過去,殺死百濟兵數千人,有一半拚命遁還,唐軍從後追躡。

將至百濟國都,百濟王義慈即扶余璋子。

傾國出戰,被唐軍一陣搗入,殺得天昏地暗,紅日無光。

百濟兵紛紛潰散,義慈也只好逃回。

不意外城甫入,唐軍已追蹤而至,連城門都不及關閉,由唐軍驟馬進去。

還虧太子隆及次子泰,自內城領兵出救,才得將義慈保入內城,闔門拒守。

定方督軍攻撲,義慈大懼,與太子隆縋城夜走,遁匿北境,留次子泰守城,泰竟自立為王。

隆子名文,尚留城中,私語左右道:「王與太子皆在,叔父竟擁兵自王,就使能卻唐兵,我父子也不能自存了。」

遂率左右逾城出降,人民亦陸續縋出,多來投順唐軍。

定方乘勝猛攻,督將士登城立幟,泰窘迫無計,沒奈何開城聽命。

義慈及隆聞國都失守,又思他遁,適唐軍前來搜捕,無路可奔,也只好面縛乞降。

百濟舊有五部,分統三十七郡二百城,至是悉數歸唐。

改置熊津馬韓東明金漣德安五都督府,選擢原有酋長為都督刺史。

惟都城為全國總樞,特留郎將劉仁願居守,熊津地居險要,亦特派左衛中郎將王文度,作為都督,撫治百濟遺眾。

定方遂押住義慈父子,還獻唐廷。

定方至是,已三擒外國酋長矣。

有詔赦罪不誅。

再遷定方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劉伯英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程名振為鏤方道總管,分道往擊高麗。

還有左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亦受命為浿江道行軍大總管,接應定方。

青州刺史劉仁軌督運東征軍糧餉,航海東行,不料遇著颶風,糧船多覆,因致得罪褫職,白衣從軍。

先是百濟王義慈,與日本通好,倚為外援,當遣子扶余豐,往質日本。

及百濟亡國,遺將僧道琛及福信,收集餘眾,據住周留城,迎立故王子豐為王,出圖恢復,圍住舊都。

劉仁願兵少力單,勉強守禦,又因熊津都督王文度,蒞任即歿,更覺沒人援助,不得已飛章告急。

唐廷亟起用劉仁軌,命為檢校帶方州刺史,節制王文度舊眾,便道發新羅兵,往救仁願。

仁軌慨然勇往,且在州司中請得唐歷及廟諱,隨帶軍前,並語麾下道:「我此去將蕩平東夷,頒行大唐正朔,眾位須協力助我,不患不建功立業哩。」

前時糧覆致罪,也未免枉屈,此公原是大有為者。

遂申定軍律,格外嚴明,沿途轉斗直前,無戰不克。

福信分軍堵熊津江口,豎一立兩柵,很是堅固,仁軌與新羅兵縱擊,把兩柵一併毀去,敵眾或被殺,或遭溺,不計其數。

道琛聞福信敗退,也將都城撤圍,退保任存城,新羅兵糧盡引還,仁軌與仁願合軍,休息士卒,暫且按兵不動。

道琛遂自稱領軍將軍,福信也自稱霜岑將軍,兩人勢不相下,自行攻擊。

道琛為福信所殺,福信遂專掌兵事,抵制唐軍。

仁願仁軌,因百濟都城,全恃熊津口為保障,熊津一失,國都萬不可守,乃均移駐熊津城。

唐廷亦令仁願為熊津都督,飭俟高麗得勝,再行進兵。

一面召回劉伯英程名振,改遣任雅相為浿江道行軍總管,轉調契苾何力為遼東道行軍總管,蘇定方為平壤道行軍總管,徵集三十五軍,及番部各兵,速攻高麗。

高宗改元龍朔,欲親自出征,為武氏諫阻而止,但詔促各路進軍。

蘇定方先進浿江,連戰皆捷,遂進圍平壤城。

高麗莫離支蓋蘇文,遣子男生率兵數萬,守鴨綠江,堵住任雅相一軍,雅相不敢就進。

可巧契苾何力到來,主張進行,適值天寒冰冱,何力引眾乘冰,鼓噪而濟。

高麗兵措手不及,立即潰走,被何力追奔逐北,斬首至三萬級。

男生策馬急馳,還算保全一性一命。

何力再欲進攻,不料任雅相病歿軍中,只好暫時逗留,候旨裁奪。

高宗以雅相新亡,行軍不利,亦詔何力班師。

蘇定方久圍平壤,屢攻不下,反陣亡沃沮道總管龐孝泰,並因年暮殘雪,兵士疲乏,亦解圍西歸。

新羅王金春秋,又復病殂,子法敏嗣,勢不能援助唐軍。

高宗乃頒敕二劉,大旨說是:「平壤軍還,熊津勢孤,一城不能自固,不如移就新羅。

若金法敏留卿鎮守,可暫停彼處,否則泛海歸來便了。」

仁願不覺躊躇,仁軌獨奮然道:「大臣為國家計,有死無二,怎得貪生避害?試想主上欲滅高麗,所以先討百濟,留兵守堵,制他心腹,誠使厲兵秣馬,擊他無備,理無不克,得捷以後,士卒心安,然後分兵據險,開展勢力,飛表上聞,再求益兵,朝廷知我有成,必更遣將出師,聲援既厚,凶丑自殲,非但不棄前功,且足永清海表。

今平壤既已退師,熊津又復棄去,眼見百濟餘眾,不日鴟張,高麗逋寇,無時可滅,數年血戰,徒勞無益,況且熊津孤城,居敵中央,我若動足,適為敵乘,就使得至新羅,亦不過作一寓客,萬一有變,仍恐難免,雖悔亦無及了。

愚料福信凶悖,君臣相猜,將來必行屠戮,我軍正應堅守觀變,乘釁而動,不患不勝。

佔人有言:『將在外,君命不受。

』還請總管詳察!」理直氣壯。

仁願道:「刺史說得甚是。」

眾將也均贊成,遂嚴申守備,待機乃發。

忽由百濟王豐,遣人來前,由仁願召入,問明來意。

來使道:「大使等何時西還?我主當派兵護送。」

仁願尚未及答。

仁軌即從旁答言道:「我軍歸期在邇,難得爾主好意,爾可為我歸謝,不勞護送!」來使應聲自去。

仁軌道:「狡虜欺我太甚,目下虜使方歸,我正可銜枚疾進,攻他不備了。」

仁願大喜,當即督兵襲支羅城,一戰即下,進拔峴城大山沙井等柵,殺獲甚眾。

福信聞警,才遣兵添守峴城,仁軌佯令緩攻,夜令軍士督草填濠,霎時間草與城齊,各將士攀草而上,一齊登城。

守卒聞知,已經不及抵禦,只得開城遁走。

仁軌方安安穩穩的據了峴城,得與新羅通接糧道,有恃無恐。

仁願遂奏請添兵,有詔發淄青萊海兵七千人,速赴熊津,再遣右威衛將軍孫仁師,為熊津道行軍總管,統軍繼進。

百濟王豐,正與福信爭權,率親卒擊殺福信,驟聞唐軍大至,急遣使向日本乞師。

日本齊明天皇,名天豐。

親赴築紫,調兵救百濟,途次遇病,至築紫即歿。

皇太子天智,奉喪聽政,遣部將阿曇比邏夫阿部比邏夫等,帥舟師百艘,援百濟王,更派兵三萬人繼進,作為後應。

是時孫仁師已至熊津,與二劉合軍,聲勢甚盛。

諸將欲出攻加林城,仁軌道:「加林當水陸要衝,地形險固,我若急攻,反傷士卒,緩攻必曠日持久,亦致老師。

不若直搗周留城,周留城為狡虜巢一穴一,群凶所聚,除惡務本,正在此舉,周留得拔,余城不戰自下了。」

不入虎一穴一,焉得虎子?於是分道進兵,仁師仁願,邀同新羅王金法敏,從陸路進,仁軌與別將杜爽扶余隆,率水軍及糧船,自熊津入白江,擬與陸師相會。

甫至白江口,那百濟王豐,與日本兵駕船前來,帆檣相望。

仁軌用火攻計,乘風縱火,猛燒敵船,頓時煙焰熏天,海水盡赤。

日本將阿曇比邏夫等,還想冒火來戰,怎禁得祝融肆威,封姨助虐,徒落得焦頭爛額,一步兒不能上前。

岸上戰鼓聲喧,唐將仁師仁願等,又復驅軍殺到,那時還有何心戀戰,慌忙轉柁遁去。

中國有史以來,日本兵為我軍所敗,惟此一仗,最為吃虧。

百濟王豐,亦脫身奔高麗。

唐軍遂進薄周留城,扶余豐子忠勝忠志等,率眾出降,百濟又亡。

惟百濟將遲受信據守任存城,未肯歸命,仁軌令百濟降將常之,及沙吒相如為前驅,自率兵後隨,奮勇進攻。

遲受信料不能守,也挈妻子奔高麗去了。

捷書報達唐廷,高宗召仁師仁願還朝,留仁軌鎮守百濟。

仁軌籍戶口,瘞骸鼻,輯村聚,置官長,通道途,立橋樑,補堤堰,修陂塘,課耕桑,賑貧乏,贍孤老,立唐社稷,頒正朔及廟諱,百濟大悅,闔境又安。

及劉仁願到京,高宗親加慰勞,仁願道:「這統是劉仁軌的功績,非臣所能及哩。」

仁願推賢讓功,亦有足取。

高宗乃加仁軌六階,正任帶方州刺史,且替他築第都中,安頓妻孥,厚給賞賜。

小子有詩贊仁軌道:

有勇還須仗有謀,東夷余焰一時休。

若非良將紆籌策,安得功名蓋遠州?

百濟已平,正欲進圖高麗,偏鐵勒部又復叛唐,屢來寇邊,乃遣將往討鐵勒,暫將高麗擱下。

欲知鐵勒部戰事,且待下回表明。

長孫無忌,高宗之母舅也,而構陷之者,始自武氏,成於許敬宗。

武氏之欲殺無忌也,因無忌諫阻易後,致有此嫌。

敬宗與無忌何讎?與褚遂良韓瑗等又何怨?其所以必加陷害者,無非受武氏之囑托耳。

夫唐廷以上,臣僚甚眾,寧必為武氏爪牙,方得居官食祿,況無忌等未嘗有罪,而乃任意扳誣,惡同蛇蠍,吾不意忠良之後,而竟生此一奸一賊也。

故武氏之惡固大矣,而敬宗之惡為尤大,揭而出之,惡其何自遁乎?高宗時之良將,蘇定方外,應推劉仁軌,高麗未捷而還師,百濟復燃而未靖,微仁軌之臨機決勝,則劉仁願必且還軍,即幸不為敵所乘,而新羅介居兩國間,又遭大喪以後,其能免為蠶食乎?故仁願之從諫如流,雖有足稱,而平定百濟,雖出仁軌之功,表而出之,功其庶不沒乎?本回隱具此旨,且為標明巨目,嫉惡表功,書法固不苟也。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唐史演義
第001回 溯龍興開編談將種 選蛾眉侍宴賺唐公第002回 定秘計誘殺副留守 聯外助自號大將軍第003回 攻霍邑陣斬宋老生 入長安擁立代王侑第004回 記艷聞李郎遇俠 禪帝位唐祚開基第005回 李密敗績入關中 秦王出奇平隴右第006回 盛彥師設伏斃叛徒 竇建德興兵誅逆賊第007回 啖人肉烹食段欽使 討亂酋擊走劉武周第008回 河朔修和還舊俘 鄭兵戰敗保孤城第009回 擒渠殲敵耀武東都 奏凱還朝獻俘太廟第010回 下江東梁蕭銑亡國 戰洺南劉黑闥喪師第011回 唐太子發兵平山左 李大使乘勝下丹陽第012回 誅文幹傳首長安 卻頡利修和突厥第013回 玄武門同胞受刃 廬江王謀反被誅第014回 納弟婦東宮瀆倫 盟胡虜便橋申約第015回 偃武修文君臣論治 易和為戰將帥揚鑣第016回 獲渠魁掃平東突厥 統雄師深入吐谷渾第017回 長孫後臨終箴主闕 武媚娘奉召沐皇恩第018回 滅高昌獻俘觀德殿 逐真珠擊敗薛延陀第019回 強胡內亂列部紛爭 逆跡上聞儲君被廢第020回 易東宮親授御訓 征高麗連破敵鋒第021回 東略無功全軍歸國 北荒盡服群酋入朝第022回 使天竺調兵擒叛酋 征龜茲入穴虜名王第023回 出嬌娃英主升遐 逞姦情帝女謀變第024回 武昭儀還宮奪寵 褚遂良伏闕陳忠第025回 下辣手害死王皇后 遣大軍擒歸沙缽羅第026回 許敬宗構陷三家 劉仁軌蕩平百濟第027回 發三箭薛禮定天山 統六師李勣滅高麗第028回 伐西羌連番敗績 易東宮兩次蒙冤第029回 裴總管出師屢捷 唐高宗得病告終第030回 被廢立廬陵王坐徙 違良策徐敬業敗亡第031回 敕告密濫用嚴刑 謀匡復構成大禍第032回 武則天革命稱尊 狄仁傑奉製出獄第033回 安金藏剖心明信 僧懷義稔惡受誅第034回 累次發兵才平叛酋 借端詳夢迭獻忠忱第035回 默啜汗悔婚入寇 狄梁公盡職歸天第036回 證冤獄張說辨誣 誅淫豎中宗復位第037回 通三思正宮縱慾 竄五王內使行兇第038回 誅首惡太子興兵 狎文臣上官恃寵第039回 規夜宴特獻回波辭 進毒餅枉死神龍殿第040回 討韋氏掃清宿穢 平譙王駢戮叛徒第041回 應星變睿宗禪位 洩逆謀公主殺身第042回 贈美人張說得厚報 破強虜王晙立奇功第043回 任良相美政紀開元 閱邊防文臣平叛虜第044回 信妾言皇后被廢 叢敵怨節使遭戕第045回 張守珪誘番得虜首 李林甫毒計害儲君第046回 卻隆恩張果老歸山 開盛宴江梅妃獻技第047回 梅悴楊榮撒嬌絮閣 羅鉗吉網黨惡濫刑第048回 洗祿兒中冓貽羞 寫幽怨長門擬賦第049回 戀愛妃密誓長生殿 寵胡兒親餞望春亭第050回 勤政樓童子陳箴 范陽鎮逆胡構亂第051回 失潼關哥舒翰喪師 駐馬嵬楊貴妃隕命第052回 唐肅宗稱尊靈武 雷海青殉節洛陽第053回 結君心歡暱張良娣 受逆報刺死安祿山第054回 統三軍廣平奏績 復兩京李泌辭歸第055回 與城俱亡雙忠死義 從賊墮節六等定刑第056回 九節度受制魚朝恩 兩叛將投降李光弼第057回 遷上皇閹寺擅權 寵少子逆胡速禍第058回 弒張後代宗即位 平史賊蕃將立功第059回 避寇亂天子蒙塵 耀軍徽令公卻敵第060回 入番營單騎盟虜 忤帝女綁子入朝第061回 定秘謀元舅除凶 竊主柄強藩抗命第062回 貶忠州劉晏冤死 守臨洺張伾得援第063回 三鎮連兵張家覆祀 四王僭號朱氏主盟第064回 叱逆使顏真卿抗節 擊叛帥段秀實盡忠第065回 僭帝號大興逆師 解賊圍下詔罪己第066回 趨大梁德宗奔命 戰貝州朱滔敗還第067回 朱泚敗死彭原城 李晟誘誅田希鑒第068回 竇桂娘密謀除逆 尚結贊狡計劫盟第069回 格君心儲君免禍 釋主怨公主和番第070回 陸敬輿斥奸忤旨 韓全義掩敗為功第071回 王叔文得君怙寵 韋執誼坐黨貶官第072回 擒劉辟戡定西川 執李錡蕩平鎮海第073回 討成德中使無功 策魏博名相定議第074回 賢公主出閨循婦道 良宰輔免禍見陰功第075回 卻美妓渡水薄郾城 用降將冒雪擒元濟第076回 諫佛骨韓愈遭貶 縛逆首劉悟倒戈第077回 平叛逆因驕致禍 好盤遊拒諫飾非第078回 河朔再亂節使遭戕 深州撤圍侍郎申命第079回 裂制書郭太后叱奸 信卜士張工頭構亂第080回 盅敬宗逆閹肆逆 屈劉蕡名士埋名第081回 誅叛帥朝使爭功 誣相臣天潢坐罪第082回 嫉強藩杜牧作罪言 除逆閹李訓施詭計第083回 甘露敗謀黨人流血 鈞垣坐鎮都市弭兵第084回 奉皇弟權閹矯旨 迎公主猛將建功第085回 興大軍老成定議 墮狡計逆豎喪元第086回 信方士藥死唐武宗 立太叔竄斃李首相第087回 復河隴邊民入覲 立鄆夔內豎爭權第088回 平浙東王式用智 失安南蔡襲盡忠第089回 易猛將進克交趾城 得義友夾攻徐州賊第090回 斬龐勳始清叛孽 葬同昌備極奢華第091回 曾元裕擊斬王仙芝 李克用叛戮段文楚第092回 鎮淮南高駢縱寇 入關中黃巢稱尊第093回 奔成都誤寵權閹 復長安追殲大盜第094回 入陷阱幸脫上源驛 劫車駕急走大散關第095回 襄王熅竄死河中 楊行密盜據淮甸第096回 討河東王師敗績 走山南閹黨失機第097回 三鎮犯闕輦轂震驚 一戰成功邠寧戡定第098回 占友妻張夫人進箴 挾兵威劉太監廢帝第099回 以亂易亂劫遷主駕 用毒攻毒盡殺宦官第100回 徒乘輿朱全忠行弒 移國祚昭宣帝亡唐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