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演義
第054回 統三軍廣平奏績 復兩京李泌辭歸
卻說肅宗既一寵一張良娣,又因良娣在靈武時,產下一兒,取名為,即封興王,子以母貴,也得肅宗鍾一愛一,與他子不同。
張良娣恃一寵一生驕,竟欲把兩三歲的小兒,作為將來的儲貳,第一著欲陷害廣平王,第二著欲陷害建寧王。
府司馬李輔國,本是飛龍廄中的Yan奴,以狡猾得幸,及見良娣專一寵一,復曲意奉承,討好良娣。
良娣正好引為幫手,構陷二王。
建寧王倓,素一性一任俠,看不上良娣等人,嘗私語李泌道:「先生舉倓掌兵,俾盡臣子微忱,倓很是感激。
但君側有一大害,不可不除。」
泌問為誰?倓說是張良娣。
泌搖首道:「此非人子所宜言,願王忍耐為是。」
倓不以為然,有時入見肅宗,必勸肅宗勿信內言,並請速立太子。
別人可請,倓不宜請。
肅宗聽過了好幾次,乃乘李泌入見,便垂問道:「廣平為元帥逾年,今欲命建寧專征,又未免名分相等,朕欲即立廣平為太子,卿意以為何如?」
泌答道:「軍事倥傯,應即區處,若陛下家事,總須稟命上皇,否則陛下即位的苦心,何從分說呢?」
肅宗道:「卿言亦是,容朕三思後行。」
泌退回元帥府中,轉告廣平王俶。
俶即入謁,湊便陳請道:「陛下尚未奉晨昏,臣何敢入當儲貳?」
肅宗慰諭數語,乃將建儲事暫行擱起。
李泌奏阻建儲,或謂儲位未定,因啟張李狡謀,然試問從前已立之太子,亦如何廢死?以此咎泌,殊非正論。
至祿山已死,肅宗以首逆既殄,大亂可平,索一性一把建寧專征的問題,也擱著不提。
倓有志靖亂,一再進諫,且直陳道:「陛下若聽信婦寺,恐兩京無從收復,上皇無從迎還了。」
語太激烈,適致殺身。
看官!你想這數句言論,叫肅宗如何忍受得住?還有張良娣李輔國二人,得聞此言,怎能不恨到極點,互肆毒謀?當下由良娣先入,輔國繼進,一倡一和,只說倓時有怨言,嘗恨不得為元帥,謀害廣平。
此時的肅宗,正將倓叱退,餘怒未息,怎禁得火上添油?憑著一腔怒氣,立下手諭,把倓賜死。
倓是個傲氣的人,要死就死,竟仰藥自盡。
至李泌得知此事,意欲入諫,已是無及,可惜一個賢王,死得不明不白,含冤地下。
廣平王俶,懷了兔死狐悲的觀念,密與李泌商量,欲去輔國及良娣,泌勸阻道:「王不懲建寧的覆轍麼?能盡孝道,自足致福。
良娣婦人,不足深慮,但教委曲承順,包管前途無礙了。」
始終勸人以孝,李長源不愧正人。
俶聞言乃止。
只肅宗信讒殺子,尚未覺悟,忽由太原遞到賊警,史思明自博陵,蔡希德自太行,高秀巖自大同,牛廷玠自范一陽一,共引賊十萬名,入寇太原,肅宗才驚訝道:「我道祿山已死,可無後患,哪知賊勢越發猖獗哩。」
說罷,急召泌入議。
泌奏道:「太原有李光弼,才足拒賊,請陛下勿憂!但陛下宜速幸鳳翔,示意進取,方能振作士氣,馴致中興。」
肅宗點首道:「朕當擇日起程了。」
言未已,又接睢一陽一警報,偽河南節度使尹子奇,受安慶緒命,率媯檀二州賊兵,及同羅奚眾,共十三萬人,進一逼一睢一陽一,肅宗又驚慌起來,泌又道:「睢一陽一太守許遠,忠義過人,當能死守。
且張巡方移守寧陵,巡遠親如兄弟,寧陵睢一陽一,相隔不遠,互相援應,諒可支持,俟郭子儀收復河東,再去援他未遲。」
肅宗道:「兩處無虞,朕即當往幸鳳翔,勞卿整頓軍裝,待朕下令啟行。」
泌乃退出。
越數日,報稱軍裝已備,請即啟蹕,肅宗逐日延宕,專候兩路消息,藉決行止。
已而太原馳入捷書,李光弼用詐降計,令賊緩攻,暗中窟地道至賊營,出賊不意,內外攻擊,俘斬萬餘人,思明退去,餘賊可無慮了。
肅宗方決幸鳳翔,啟行詔下,又接睢一陽一捷報,張巡自寧陵援睢一陽一,與許遠合兵,共得六千八百人,遠守巡戰,連擒賊將六十餘,殺賊二萬,賊將尹子奇夜遁,睢一陽一已解圍了。
本回宗旨,在收復兩京,此外戰事,只可用虛寫法,否則賓主不分,如何醒目?肅宗大喜,遂啟駕至鳳翔。
隴右河西西城安西各兵士,依次來會。
江淮租賦,也陸續解到。
原來永王璘叛亂後,經廣陵太守李成式,招降叛將季廣琛,叛一黨一解散。
永王璘潰走鄱一陽一,為江西採訪使皇甫侁擒住,誅死了事。
了過永王璘。
江淮復安,運道無阻。
李泌遂請如前策,北攻范一陽一。
肅宗道:「大兵已集,正應搗賊腹心,卿反欲迂道西北,往攻范一陽一,豈非忽近圖遠麼?」
泌答道:「現時所集各兵,統是西北戍卒,及諸胡部落,一性一多耐寒畏暑,若用他銳氣,克復兩京,原是易事,但賊率餘眾,遁歸巢一穴一,關東地熱,春氣已深,各軍必睏倦思歸,賊卻得體兵秣馬,靜俟各軍去後,再行南來,豈不可慮?所以臣請先行北伐,用兵寒鄉,掃除賊一穴一,永絕禍根,賊進退失據,一鼓聚殲,不但兩京可取,天下也從此太平了。」
彼時肅宗若用泌言,不致有思明之亂。
肅宗道:「朕非不從卿計,惟朕定省久虛,急欲先復西京,迎還上皇,聊申子道,不能再待北伐,幸卿原諒!」
泌乃趨出。
適郭子儀遣使奏捷,逐去賊將崔乾祐,平定河東。
肅宗遂進子儀為司空,兼天下兵馬副元帥,出攻西京。
子儀即遣子郭旰,及兵馬使李韶光,大將軍王祚濟河,進破潼關賊兵,斬首五百級,正擬乘勝入關,忽由安慶緒遣到援兵數萬,截擊郭旰。
旰與戰大敗,死亡萬餘人。
李韶光王祚先後戰死,蕃將僕固懷恩,保旰渡渭,退守河東。
天下不如意事,重迭而來,節度使王思禮,調鎮關內,賊將安守忠等入寇,思禮遣將出戰,為賊所敗,退保扶風。
守忠追躡至太和關,去鳳翔僅五十里,鳳翔大駭,飛詔郭子儀入援。
子儀星夜奔赴,中途遇著賊將李歸仁,奮力殺退,至西渭橋,與王思禮合軍,進屯潏西。
賊將安守忠李歸仁,也聯兵駐清渠,彼此相隔里許,相持七日。
子儀等持重不戰,守忠想了一個誘敵計,假意退兵,那時子儀亦墮賊計中,督兵追擊,約行數里,才見賊騎倚山背水,擺成一字長蛇陣,子儀令攻賊中堅,不意賊兵首尾,分作兩翼,夾擊官軍,官軍不能相顧,四散奔逃。
子儀亟率僕固懷恩等,斷住後路,讓敗軍先走,自己隨戰隨退,還保武功。
為子儀留身份,故不肯大書敗狀。
隨即單身詣闕,乞請自貶,乃降為左僕射。
是時山南東道節度使魯炅,困守南一陽一,屢為賊將田承嗣等所圍,糧盡援絕,突圍走襄一陽一。
河東節度副使,兼上一黨一長史程千里,出擊賊將蔡希德,馬躓被擒。
靈昌太守許叔冀,為賊困住,拔眾走彭城,睢一陽一數次卻賊,數次受圍,賊將尹子奇誓破此城,城中兵少食盡,勢亦垂危。
再作總括語,均見筆法。
肅宗屢聞敗警,焦灼的了不得,且因賊兵一逼一近,無暇他顧,只好委任郭子儀,決計再攻西京,當下大饗將士,一一慰勉。
且特語子儀道:「功成與否,在此一舉,願卿竭忠盡智,無負朕望。」
子儀道:「此行不捷,臣必捐生。
但有兩大要事,請陛下施行。」
肅宗問是何事?子儀一一說出,一是請元帥廣平王俶,親自督師,一是請徵兵回紇,同往擊賊。
肅宗准如所請,遂令廣平王調集朔方西域等軍,大舉出征,一面馳使回紇,乞即發兵入援。
回紇懷仁可汗子磨延啜,嗣父登位,號葛勒可汗,有意和唐,立遣太子葉護等,率一精一兵四千餘人,馳至鳳翔。
當由肅宗引見,厚禮款待。
且令廣平王俶,與葉護相見,約為兄弟。
葉護大喜,稱俶為兄,於是共得兵十五萬人,號稱二十萬,出指長安。
到了城西香積寺旁,連營為陣。
李嗣業統前軍,王思禮統後軍,郭子儀統中軍,長安賊亦傾寨出戰,共約十萬人,與官軍南北對壘。
賊將李歸仁撥馬舞刀,出來挑戰,前軍各奮力接仗,戰不多時,那歸仁故態復萌,佯作敗退狀,馳回本陣。
官軍乘勝追上,直薄賊壘,誰料歸仁翻身出來,把刀一麾,賊陣中有名悍卒,統持著大刀闊斧,惡狠狠的截殺官軍。
官軍猝為所乘,自相驚亂。
李嗣業在後督戰,見部下逐漸潰退,不禁大憤道:「今日不委身餌賊,我軍尚有生望麼?」
說著,即將鐵甲卸去,持了一一柄一純鋼鑄的長刀,縱馬向前,大呼奮擊,刀光過處,賊頭紛紛落地。
歸仁舞刀來迎,嗣業刀長手快,亂劈過去,喝一聲著,已將歸仁頭盔劈落。
歸仁披髮逃回,賊亦隨卻。
嗣業再接再厲,身先士卒,殺入賊陣。
回紇葉護,也率眾隨上,趁勢搗賊,賊眾遂亂。
力寫嗣業。
郭子儀知賊多詐,令僕固懷恩帶領銳卒,防護輜重,果然賊後軍抄至官軍陣後,前來掩襲。
懷恩驅軍殺出,一陣橫掃,好似風捲殘雲,立將賊兵驅盡。
子儀思禮兩軍,一齊出擊,那嗣業帶著前軍,與回紇健卒,已洞穿賊壘,從前面殺到後面,會集全師,再行夾攻。
自午至酉,斬首六萬級,安守忠李歸仁等,到此也不能再戰,棄甲曳兵,逃回城中。
入夜尚囂聲不止。
廣平王俶,見全師大勝,鳴金收軍。
僕固懷恩叩馬進言道:「賊今夜必棄城出走,請元帥下令窮追。」
俶搖首道:「軍力已疲,不宜輕進。」
懷恩又道:「戰尚神速,可進即進,大帥如慮各軍勞苦,懷恩願率三百騎,追縛賊首,歸獻麾下。」
余勇可賈。
俶復道:「將軍戰了一日,也未免吃力,且回營休息,明日再議!」懷恩不便再爭,怏怏而退。
各軍俱歸宿營中,到了次日,俶正升帳發令,已有偵騎來報,賊將安守忠李歸仁,與張通儒田乾真等,均已棄城遁去。
俶乃整軍入城,百姓扶老攜幼,爭來迎接,夾道歡呼,喜極而泣。
至俶入城安民,回紇葉護,向俶請求,欲如前約。
原來肅宗召見葉護時,曾與面約,謂克復西京,土地人民歸唐,金帛子女歸回紇。
回紇援兵只有四千,何足平賊,況欲借外力以平內亂,後患亦多,肅宗遽以是為約,何其憒憒?葉護見京城已復,當然如約要求,俶無法推辭,只好向葉護下拜道:「今始得京師,若遽行俘掠,東京必望風生怖,為賊固守,不可復取了。
願至東京後,始遵前約。」
說亦謬誤。
葉護下馬答拜道:「當為殿下徑往東京。」
言已,復上馬出城,駐營待命。
俶留京撫閱三日,軍民胡羌,羅拜道旁,相率歎美道:「廣平王真華夷共主呢。」
亦屬過譽。
捷報到了鳳翔,肅宗大喜,百官入賀,即日遣中使啖庭瑤入蜀,奏白上皇,表請東歸。
一面命左僕射裴冕入西京,祭告郊廟,宣慰百姓。
且調嗣虢王因留守西京,令廣平王俶東出平洛,惟行軍長史李泌,召還行在,不必東行。
泌馳還鳳翔,入謁肅宗,肅宗慰勞數語,即接說道:「朕已表請上皇東歸,朕當退居東宮,仍循子職。」
泌忙答道:「上皇未必東來了。」
肅宗驚問何因?泌答道:「陛下正位改元,已經二載,今忽奉此表,轉使上皇心疑,怎肯即歸?」
肅宗爽然道:「朕知誤了,今且奈何?」
泌從容道:「陛下放心,臣當另草大臣賀表,請上皇東歸便了。」
肅宗即命左右取餅紙筆,囑泌草表。
泌不假思索,一揮即就,捧呈肅宗過目。
肅宗瞧著,系是群臣署名,略說:「自馬嵬請留,靈武勸進,及今收復京師,皇上無日不思定省,請上皇即日迴鑾,以就孝養」云云。
結末數語,尤說得情詞迫切,悱惻動人。
肅宗不覺泣下,立命中使奉表入蜀,且留泌宴飲,同榻寢宿。
泌乘間乞歸道:「臣已略報聖恩,今請許作閒人。」
肅宗道:「朕與先生同憂,應與先生同樂,奈何思去?」
泌答道:「臣有五不可留,願陛下聽臣歸去,賜臣餘生。」
肅宗問道:「何謂五不可留?」
泌答道:「臣遇陛下太早,陛下任臣太重,一寵一臣太深,臣功太高,跡亦太奇,有此五慮,所以不可復留。」
這也是知彼知己之論。
肅宗笑道:「夜已深了,先生且睡,緩日再議。」
泌又道:「陛下與臣同榻,臣且尚不得請,況異日在御案前呢。
陛下若不許臣去,便是要殺臣了。」
語足驚人,然確是閱歷有得之言。
肅宗驚詫道:「先生何疑朕至此?朕非病狂,何至妄殺先生?」
泌淒然道:「陛下不欲殺臣,臣尚得求去,否則臣何敢再言?且臣恐殺身,並非疑及陛下,就是這五不可呢。
臣思陛下待臣甚厚,臣且未得盡言,他日天下既安,臣未必常邀聖眷,那時還好盡言麼?」
肅宗道:「朕知道了。
先生屢欲北伐,朕不肯從,所以介意。」
泌答道:「非為此事,乃是建寧一事哩。」
肅宗道:「建寧過聽小人,謀害乃兄,欲奪儲位,朕不得已賜死,先生豈尚未聞麼?」
泌又道:「建寧若有此心,廣平王當必懷怨,今廣平每與臣言,痛弟含冤,一再淚下,且陛下前日,欲用建寧為元帥,臣請改任廣平王,建寧果欲奪嫡,應恨臣切齒,為什麼視臣為忠,益加親善呢?」
肅宗聽到此語,也忍不住淚,且泣且語道:「先生言是,朕亦知悔了。
但事成既往,朕不願再聞。」
泌又道:「臣非咎既往,乃欲陛下警戒將來。
從前天後錯殺太子弘,次子賢內懷憂懼,作《黃台瓜》詞,中有二語云:『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陛下已經過一摘了,幸勿再摘!」肅宗愕然道:「朕不至再有此事。
先生良言,朕當書紳。」
泌又說道:「陛下能時常留意,何必多存形跡,此事已蒙俞允,臣願畢了,只請陛下准臣還山。」
肅宗道:「且待東京收復,朕還都再議。」
泌乃無言。
看官聽著!這番密陳,雖是泌明哲保身,但也為廣平王起見,他恐張李再行構難,誣害廣平,所以慇勤陳情,啟沃主心,這真是苦心調停,保全不少哩。
應該讚揚。
轉眼間由秋經冬,睢一陽一急報,似雪片相似。
肅宗促鄰郡速援,且特飭同平章事張鎬,出任河南節度使,馳援睢一陽一。
幸喜平洛大軍,沿途順手,屢獻捷音,華阻弘農,次第平復,並獻入俘囚百餘人,肅宗命一律斬首。
監察御史李勉入諫道:「今元惡未除,海內梟桀,多半為賊所脅污,聞陛下龍興,方思革面洗心,沭浴聖化,若概從駢戮,恐反驅令從賊,誅不勝誅了,願陛下三思!」肅宗乃下詔特赦,遠近聞風歸附。
賊將張通儒等,敗奔至陝,安慶緒悉發洛一陽一兵眾,令嚴莊為統帥,往援通儒,步騎合計十五萬,共拒官軍。
郭子儀等長驅直進,到了新店,前面正遇著大隊賊兵,依山列營,氣勢頗盛。
子儀頗以為憂,即與回紇葉護商議,令率回紇兵繞出山後,襲擊賊背。
葉護依計而行,子儀乃麾兵攻賊,賊仗著銳氣,由高趨下,猛撲官軍。
官軍前隊多傷,逐步倒退。
驀聞得山上鼓響,有數十支硬箭,射入賊中。
賊眾回首驚顧道:「回紇兵到了!」隨即駭走,子儀與回紇葉護,先後夾攻,殺得賊兵東倒西歪,一屍一骸遍野。
嚴莊張通儒等,落荒東走,連陝城也不及顧了。
子儀遂請廣平王俶,乘勝入陝城,再命僕固懷恩等,分道追賊,如入無人之境。
嚴莊奔入洛一陽一,狼狽得很,慶緒本視酒如命,每日深居簡出,狂飲不休,一切軍務,全靠嚴莊主持。
莊既敗還,慶緒當然驚惶,急與莊商議對敵。
莊已垂頭喪氣,想不出甚麼法兒,好多時獻上一策,乃是一個「走」字。
慶緒依計而行,遂聚集一黨一羽,夤夜出奔,唐將哥舒翰程千里等,從前陷入賊中,至此一併殺死,便匆匆出後苑門,逃向河北去了。
捷書到陝,廣平王俶,率大軍馳入東京,回紇兵爭先擁進,肆行劫掠,可憐洛一陽一城內的百姓,前次已遭賊蹂一躪,此番復遇夷掠奪,兒啼女散,家盡財空,一騷一擾了兩晝夜。
回紇兵心尚未足,縱掠如故,郭子儀看不過去,請命廣平王,召入父老,募集羅錦萬匹,酬謝回紇,才算休兵。
這皆是肅宗父子貽害百姓,可歎!肅宗日夜望捷,既得好音,便擬啟蹕回京。
李泌又固請還山,肅宗不許。
適值啖庭瑤自蜀馳歸,呈上上皇手誥,竟欲終老劍南,不願東歸,肅宗未免憂慮。
越數日,繼奉群臣賀表的使臣,亦自成都遣還,報稱上皇覽表,甚是喜慰,命食作樂,下誥定行期。
肅宗遂召語李泌道:「使我父子重見,全出先生大力,曷勝感慰!」泌下拜道:「兩京收復,上皇歸來,臣報德已畢了。
但望陛下加恩,賜臣骸鼻!」肅宗尚欲挽留,經泌伏地力請,乃愴然道:「先生請起!朕暫允先生歸山。」
泌乃起身趨出,草草整裝,便即陛辭。
肅宗親送出城,灑淚而別。
一肩行李,兩袖清風,飄然南行去了。
到了衡山,地方官已經奉敕為泌築室山中,並送給三品俸祿,泌乃山居自樂,不問世事。
小子有詩歎道:
范蠡沼吳甘隱去,張良興漢托仙遊,
功成身退斯為智,唐室更逢李鄴侯。
李泌去後,肅宗即遣韋見素入蜀,奉迎上皇,一面啟蹕還都。
臨行時接得張鎬急報,又未免觸一動悲懷,究竟為著何事?且至下回說明。
本回事實,最為雜沓,若一一分敘,便如斷爛朝報相等,毫無趣味。
著書人以廣平出征,及李泌歸隱為綱,而此外各事,俱隨筆銷納,既不病繁,亦不嫌略。
蓋廣平出征,兩京始得收復,此為最大要件,不得不格外從詳。
李泌之出,關係甚大,不特收復兩京,出自泌之參贊,即如迎還上皇,保全廣平,何一非泌之力乎?外有郭子儀,內有李泌,而肅宗始得中興,故敘述武事,處處注重郭子儀,敘述文謨,處處注重李泌,握其要而眾具畢張,閱此可以知行文之法焉。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