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演義》第096回 討河東王師敗績 走山南閹黨失機:群臣因僖宗子幼,擬立皇弟吉王保為嗣君,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唐史演義》第096回 討河東王師敗績 走山南閹黨失機

唐史演義

第096回 討河東王師敗績 走山南閹黨失機

卻說僖宗還都,已經抱病,勉強趨謁太廟,頒詔大赦,改稱光啟五年為文德元年,入宮寢臥,無力視朝,未幾即致大漸。

群臣因僖宗子幼,擬立皇弟吉王保為嗣君,獨楊復恭請立皇弟壽王傑。

傑系懿宗第七子,為懿宗後宮王氏所出,僖宗一再出奔,傑隨從左右,常見倚重。

至是由復恭倡議,奏白僖宗,僖宗約略點首,遂下詔立壽王傑為皇太弟,監軍國事。

當由中尉劉季述,率禁兵迎入壽王,居少一陽一院,召宰相孔緯杜讓能入見。

群臣見他體貌明粹,饒有英氣,亦皆私慶得人。

恐是以貌取人。

越日,僖宗駕朋,遺詔命太弟嗣位,改名為敏,僖宗在位十五年,改元五次,乾符廣明中和光啟文德。

年止二十七歲。

壽王即位柩前,是謂昭宗,追尊母王氏為皇太氏,進宰相孔緯為司空,韋昭度為中書令。

昭度初一黨一田令孜,得一寵一僖宗,竟得入相,僖宗末年,且進爵太保。

又授戶部侍郎張浚同平章事。

昭宗嗣統,各宰相依舊供職,緯與昭度,且得加封,未幾出昭度為西川節度使,兼招撫制置使。

原來西川節度使陳敬暄,庇匿田令孜,誘殺高仁厚,驕橫日甚,利州刺史王建,襲據閬州,與續任東川節度使顧彥朗,互相聯絡,潛圖敬暄。

敬暄商諸田令孜,令孜謂建系義子,可以招致,乃作書相召。

建頗喜從命,率麾下一精一兵千人與從子宗鐬等,均趨鹿頭關。

哪知敬暄覆信參謀李乂言,遣人止建,不准入關。

建不禁發怒,破關直入,逕達成都。

田令孜登樓慰諭,令他退還。

建率諸軍羅拜道:「十軍阿父,既召建來,奈何復使建去?建能進不能退,只好辭別阿父,他去作賊了。」

令孜也無詞可答,還報敬暄。

敬暄登城拒守,建向顧彥朗處乞師,得眾數千,急攻成都,三日不克,退屯漢州。

敬暄上表朝廷,乞發兵討建。

詔遣中使和解,敬暄不從,反斷絕貢賦。

王建得知消息,樂得據為口實,也上表請討敬暄,願效力贖罪,並求邛州為屯兵地。

顧彥朗亦代為申請,昭宗方恨藩鎮跋扈,欲借此伸威,遂命昭度出鎮西川,召敬暄為龍武統軍。

敬暄拒不受詔,乃割邛蜀黎雅四州,置永平軍,命建為節度使,偕昭度同討敬暄,並宣佈敬暄罪狀,削奪官階。

昭度西行,與建會師進攻,一時未能得手,只好蹉跎過去。

惟朱全忠受命討蔡,屢破秦宗權,蔡將申叢,執宗權出降,全忠將宗權械送京師,可巧昭宗改元龍紀,百官慶賀,又得把累年橫行的強寇,一旦捕誅,正是喜氣盈廷,歡騰中外。

偏宗權余一黨一孫儒,東馳西突,一騷一擾不休,秦彥畢師鐸鄭漢章等,均為所殺,且悉銳襲入廣陵。

楊行密遁至廬州,收集餘眾,往攻宣州,宣州方為趙鍠所得,不意行密猝至,急切不能抵禦,又兼糧食未備,只好倉皇出奔,中途為行密部將田頵所擒,眼見得宣州一城,為行密所據。

行密既入宣州,諸將爭取金帛,獨徐溫據囷為粥,散給饑民,人已知有大志。

徐溫事始此。

朱全忠與鍠有舊,遣人索鍠。

行密將鍠斬首,以首相遺,一面表聞朝廷,只說是為國除一奸一。

朝廷不便細問,授他為宣歙觀察使。

行密轉陷常州,刺史杜稜被擒畢命,留田頵居守。

偏孫儒自廣陵來爭常州,頵覆敗走,常州又為儒所得。

兩下轉戰不息,江淮間成為赤地。

還有朱全忠與李克用,仇怨日深,各思占拓地盤,為併吞計。

全忠攻下洛孟諸州,克用也攻下邢磁洺諸州。

全忠又聯結雲中防禦使赫連鐸,與盧龍節度使李匡威,上表請討克用,乞朝廷速簡統帥。

昭宗正加上尊號,改龍紀二年為大順元年,既見三鎮表章,遂召宰相等集議。

杜讓能等俱言未可,台官等亦多主杜議,獨張浚獻議道:「先帝再幸山南,統是沙陀所為,臣嘗慮他與河朔相連,今得兩河藩鎮,共請聲討,這是千載一時的機會,萬不可失,願陛下假臣兵一柄一,旬月可平。」

談何容易?楊復恭出駁道:「先帝播遷,雖由藩鎮跋扈,亦因在朝大臣,措置失宜,因致乘輿再出。

今宗廟甫安,國家粗定,如何再造兵端?」

復恭雖是權Yan,足為唐禍,但此語卻是可取。

昭宗沈吟半晌,亦啟口道:「克用有興復大功,今欲乘危往討,未免不公。」

偏孔緯亦贊成浚議,竟面奏道:「陛下所言,是一時大體,張浚所言,是萬世遠利,還乞陛下俯從浚議。」

一時尚是難保,還能顧到萬世麼?昭宗因兩相同意,且正忌復恭擅權,不欲依言,乃語張浚孔緯道:「此事頗關重大,朕特付卿二人,幸勿貽羞!」隨即授浚為河東行營都招討制置使,以京兆尹孫揆為副。

且命朱全忠為南面招討使,王熔為東面招討使,李匡威為北面招討使,副以赫連鐸。

浚奉詔出師,陛辭時再白昭宗道:「俟臣先除外憂,然後為陛下除內患。」

楊復恭在外竊一聽,料知此語,與己有關,遂至長樂陂餞浚,攜酒歡飲。

浚一再固辭,復恭戲語道:「相公杖鉞專征,乃即欲作態麼?」

浚答道:「待平賊回來,作態未遲,目下尚未敢出此呢!」復恭佯笑而別。

浚出都西行,檄召宣武鎮國靜難鳳翊保大諸軍,同會晉州。

朱全忠且乘勢進圖昭義。

昭義軍節度使,本是克用從弟克修,克用嘗巡閱潞州,因克修供具不豐,橫加詬辱,克修慚病即死,弟克恭代為留後。

克恭驕暴,不習軍事,牙將安居受作亂,焚殺克恭,貽書全忠,自願歸附。

全忠遂遣河一陽一留後朱崇節,率兵往潞,到了潞州,居受已為眾所殺,別將馮霸拒戰不利,奔往克用。

崇節得入潞城,克用遣將康君立李存孝圍潞。

存孝系克用養子,驍悍異常,既至城下,與崇節交戰兩次,崇節哪裡是他的對手,殺得大敗虧輸,還城拒守,急向全忠處求援。

全忠遣驍將葛從周,率健騎千名,乘夜犯圍,入潞助守,遣別將李讜等,至澤州往攻李罕之,牽制克用,且奏促孫揆速援潞州。

張浚亦恐昭義為全忠所據,即請旨命揆為昭義節度使,促使赴鎮。

揆乃自晉州出發,建牙杖節,裒衣大蓋,擁眾而行。

至長子西谷中,忽有一彪軍突出,為首一個少年,手執鐵撾,逕至孫揆馬前,大呼道:「孫揆哪裡走!」揆急欲拔劍招架,哪知已被來將撥下,活擒而去。

揆眾欲趨前往救,盡被敵騎殺退,死傷甚眾。

看官道何人擒揆?原來就是李存孝。

存孝聞揆將至潞,率三百騎伏住長子谷,掩擊揆軍,果然將揆擒住,解送克用。

克用召揆入見,誘令降附,許為河東副使,揆奮然道:「我為天子大臣,兵敗身死,分所當然,怎能復事鎮使哩?」

克用怒起,命用鋸殺揆。

鋸不能入,揆罵道:「死狗奴,鋸人當用夾板,奈何不知?」

克用乃改用夾板鋸揆,揆至死罵不絕口,好算是唐季一位忠臣。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

克用再令存孝救澤州,直壓汴寨。

汴將鄧季筠自恃勇力,引兵出戰,存孝也出陣相迎,戰不數合,但聽存孝喝聲道著,已把季筠擒去,餘眾竄散。

李讜亦解圍遁還,存孝罕之又合軍追擊,斬獲汴軍萬人,及追至懷州,方收兵西歸。

罕之仍屯澤州,存孝復攻潞州,葛從周朱崇節等,憚存孝英勇,也棄城走還。

昭義軍歸入克用,克用命康君立為昭義留後,存孝為汾州刺史,李匡威攻蔚州,也為克用養子李嗣源擊退。

嗣源慎重廉儉,口不言功,他將多自誇戰績,嗣源獨徐徐道:「諸將喜用口擊賊,嗣源但用手擊賊哩。」

諸將始慚沮而退。

張浚聞汴軍敗走,尚不肯班師,率諸軍出一陰一地關。

克用遣存孝領兵五千,出屯趙城。

鎮國軍節度使韓建,夜率壯士三百,劫存孝營。

偏存孝先已防備,用了一個空營計,誘建殺入,待建慌忙退還,存孝卻麾兵橫擊,虧得建策馬飛奔,才算僥倖逃還。

靜難鳳翔各軍,聞建襲營失利,各生惶恐,不戰先走,禁軍亦潰。

存孝乘勝逐北,直抵晉州西門。

張浚出戰,又覆敗績,各鎮兵陸續遁去,只剩禁軍及宣武軍,共計萬人,閉城守禦,不敢再出。

存孝攻城三日,城將垂克,反號令軍中道:「張浚宰相,俘獲無益,天子禁軍,亦不宜加害。」

乃退五十里下寨。

浚與韓建,始得開城遁歸。

存孝既入晉州,復取絳州,並大掠慈隰諸州,唐廷聞張浚敗還,君臣震懼,獨楊復恭自鳴得意。

那李克用復連上二表,一再陳冤,首表尚在張浚未敗時,略云:

臣父子三代,受恩四朝,破龐勳,翦黃巢,黜襄王,存易定,致陛下今日冠通天之冠,佩白玉之璽,未必非臣之力也。

朝廷當阽危之時,譽臣為韓彭伊呂,既安之後,罵臣為戎羯胡夷,天下握兵立功之臣,寧不畏陛下他日之罵乎?況臣果有大罪,六師征之,自有典刑,何必幸臣之弱,而後取之耶?今張浚既已出師,則臣固難束手,已集蕃漢兵五十萬,欲直抵蒲潼,與浚格鬥,若其不勝,甘從削奪,不然,輕騎叫閽,頓首丹陛,訴一奸一回於扆座,納制敕於廟廷,然後自投司敗,恭候鈇質。

第二表乃在張浚既敗以後,至大順二年正月,始達唐廷,略云:

張浚以陛下萬代之業,邀自己一時之功,知臣與朱溫深仇,私相連結,臣今身無官爵,名是罪人,不敢歸陛下藩方,且欲於河中寄寓,進退行止,伏俟指揮!

是時昭宗已加懲張浚,將他罷職,孔緯亦連坐免官,改相兵部侍郎崔昭緯,及御史中丞徐彥若,至克用二次表至,再貶絳為均州刺史,浚為連州刺史,賜克用詔,賞還官爵,令歸晉一陽一。

未幾,又加克用中書令,更貶浚為繡州司戶。

浚至藍田,轉奔華州,依附韓建,密向全忠求救。

全忠上表,代為訴冤,昭宗不得已並聽自便。

緯至商州馳還,亦寓居華州,李克用既得逞志,聲焰越盛,乃父國昌,已經早歿,這是補筆。

沙陀兵馬及代北將士,盡遍克用管轄。

克用轉攻雲州,赫連鐸敗走吐谷渾,嗣為克用追擊殺死。

克用復轉攻王熔,經李匡威出兵相救,克用方大掠而還,朱全忠欲攻克用,假道魏博,羅弘信不許,全忠遂遣丁會葛從周擊魏,自率大軍繼進,五戰皆捷。

弘信不得已乞和,全忠乃命止攻掠,歸還俘虜,還軍河上。

魏博自是附汴。

徐州節度使時溥,亦與全忠失和,屢相爭哄,南北東西,彼此逐鹿,幾不識當時天下,究竟是誰氏的天下了。

藩鎮之弊,一至於此。

惟韋昭度王建兩軍,奉詔西征,昭度毫無韜略,但知沿途逗撓,一切攻守事宜,俱聽王建處置。

建取得邛州,降西川將楊儒,殺刺史一毛一湘;復略定簡資嘉定四州,進一逼一成都,累攻未下。

韋昭度率諸道兵十餘萬,逗留不進,反請赦陳敬暄罪,撤歸各道兵馬。

朝廷居然下詔,依昭度議,令王建等率兵歸鎮。

建奉到詔書,慨然太息道:「大功垂成,奈何棄去?」

參謀周庠在側,便進言道:「公何不請韋公還朝,自攻成都,獨成巨業?」

建點首稱善,即表稱敬暄令孜,罪不可赦,願畢命以圖成功。

一面又勸昭度道:「關東藩鎮,互相吞噬,這是腹心大疾,相公宜早歸朝堂,與天子謀定關東,敬暄不過疥癬,但責建辦理,指日可除哩。」

昭度遲疑未決。

建竟擒昭度親吏駱保,臠割烹食,說他私盜軍糧。

昭度大懼,遂托疾東歸,將印節授建。

建與昭度別後,奮力攻城,環城烽塹,亙五十里。

陳敬暄力不能支,田令孜登城語建道:「老夫前待君甚厚,何為見一逼一如是?」

建答道:「父子至恩,建不敢忘,但朝廷命建來此,無非因陳公拒命,不得不然。

若果改圖,建復何求?」

令孜下城商諸敬暄,敬暄無法可施,只好繳出旌節,托令孜至建營交付。

建泣涕拜謝,願為父子如初。

建亦逞刁。

令孜還白敬暄,敬暄開城迎建,建率軍入城,自稱西川留後,令敬暄出居新津,給以一縣租稅,且表稱收復成都,由敬暄自甘退讓,應令他子陶為雅州刺史。

昭宗當然照準,並即授建為西川節度使。

東川節度使顧彥朗病逝,軍中推顧弟彥暉知留後,彥暉據情奏聞,也即命為節度使,敕賜旌節。

朝使宋道弼,賁詔出都,中途為山南西道節度使楊守亮所執,並發兵攻東川。

守亮姓訾,因拜楊復恭為義父,冒姓楊氏,前為扈蹕都將,後得出鎮山南,全是復恭一手提拔。

復恭總掌宿衛,獨攬大權,諸假子統出司方鎮,又養宦官子六百人,多充監軍,內外勾連,威赫莫比,昭宗母舅王瑰,求為節度使,復恭不可,瑰怒詬復恭,復恭佯為謝過,奏請王瑰為黔南節度使。

及瑰奉節至桔柏津,卻被楊守亮阻住中流,撥翻瑰舟,瑰覆水溺死。

昭宗聞耗,已疑是復恭主使,可巧天威都將李順節,也將復恭一陰一謀,入白昭宗。

詔宗大憤,出復恭為鳳翔監軍,復恭托疾不赴,自願致仕。

有昭賜官上將軍,致仕歸第。

復恭居第近玉山營,因假子守信為玉山軍使,屢往探視,且與他密謀為亂。

事為昭宗所聞,親御安喜門,命李順節等往攻復恭居第。

復恭與守信,乃挈族走興元,往依楊守亮。

守亮決計造反,所以拍住宋道弼,遣綿州刺史楊守厚,攻顧彥暉。

彥暉急求王建過援,建發兵至梓州,守厚引還。

守亮以討李順節為名,更欲自金商通道,入襲京師。

幸金州防禦使馮行襲邀擊,大破守亮,才不得逞。

守亮守厚,統是復恭假子,就是天威都將李順節,原名叫作楊守立也系復恭義兒,昭宗恐他好勇作亂,特召居左右,賜姓名李順節,令掌六軍管鑰,擢為天威都將,隱示籠絡。

順節驟得貴顯,遂與復恭爭權,所以復恭密謀,多由順節報達宮廷。

及復恭被逐,順節恃恩驕橫,出入必用兵自隨。

中尉劉景宣,及西門君遂,屢為所辱,遂入奏昭宗,請除順節,昭宗允諾。

二人誘順節入銀台門,把他殺死,百官皆奉表稱賀。

全是醜態。

昭宗亦頗喜慰,乃於大順三年正月,改元景福。

禍且日至,何福可言?

鳳翔節度使李茂貞,靜難節度使王行瑜,鎮國節度使韓建,同州節度使王行約,秦州節度使李茂莊,相繼上表,謂楊守亮容匿叛臣楊復恭,請即出兵加討。

王行瑜等並乞加茂貞為山南西道招討使。

昭宗接覽各表,便令群臣集議,大眾謂茂貞若得山南,不可複製,不如下詔和解為是。

全靠和解,亦非政體。

昭宗頒詔慰諭,五節度無一受命。

茂貞行瑜,竟擅舉兵擊興元,一面由茂貞上表,自求招討使職銜,且貽杜讓能及西門君遂手書,有怨謗朝廷等語。

昭宗亦忍耐不住,再召群臣入商,宰相等多面面相覷,不敢發言。

獨給事中牛徽道:「先朝多難,茂貞有翼衛功,諸楊阻兵,亟出攻討,未始非有心嫉惡,不過未奉詔命,太覺專擅。

近聞他兵過山南,殺傷甚多,陛下倘尚靳節麾,不授他為招討使,恐山南百姓,盡被屠滅了。」

昭宗不得已授茂貞為招討使。

茂貞遂進取興元,楊復恭及守亮等均奔往閬州,茂貞乃自請鎮守興元。

朝廷特改任茂貞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將他鳳翔節度使職任撤銷。

偏茂貞又不肯奉詔,累得昭宗無法對付,且模模糊糊的延宕過去。

是時成德節度使王熔,為李克用所攻,盧龍節度使李匡威,率兵救熔,擊退克用。

匡威引還,誰知行至半途,乃弟匡籌,竟佔據軍府,自稱留後,不欲匡威還鎮,且用兵符追還行營兵。

匡威部眾,聞風離散。

那時匡威歸路已斷,沒奈何返奔鎮州,這也是匡威自作自受,所以遭此劇變呢。

原來匡籌妻有美色,匡威很是艷羨,只因匡籌同在軍中,沒法下手,望梅不能止渴,已不知滴了多少饞涎。

至出救盧龍時,家人會別,闔室暢飲,匡籌夫婦,不覺多飲幾杯,統皆醉倒。

匡威卻是有心,趁他弟一婦醉臥一床一間,竟去做了一個采一花使者,了卻生平夙願。

及匡籌妻醒悟轉來,才知著了道兒,悔已無及,當下泣訴匡籌。

匡籌因此恨兄,乃把匡威拒絕。

匡威奔往鎮州,王熔事他如父,非常恭敬,偏匡威又欲圖熔,鎮人不服,攻殺匡威。

該死久矣。

匡籌聞報甚喜,遂得安據幽州。

可惜綠頭巾終難洗爭。

幽州將劉仁恭,前由匡威遣戍蔚州,過期未代,至是聞匡籌擅立,自為軍帥,還攻幽州,不利而去,投奔河東,依附李克用。

此外如楊行密攻殺孫儒,得封淮南節度使,朱全忠攻拔徐州,感化節度使時溥,登燕子樓,舉族自一焚。

王建殺死陳敬暄田令孜,只說敬暄謀亂,令孜私通鳳翔,當令判官馮涓草表,中有切要語云: 「開柙出虎,孔宣父不責他人,當路斬蛇,孫叔敖蓋非利己。

專殺不行於閫外,先機恐失於彀中。」

國家失刑,故得令強藩借口。

昭宗也無可奈何,置諸不問。

福建觀察使陳巖病歿,都將范暉自稱留後,暉驕侈不法,被王潮攻死。

潮代任觀察使,尋且進職節度使,群雄角逐,寰宇分崩,到了景福二年秋季,李茂貞抗表不遜,公然責備昭宗,與敵國相去無二。

昭宗惱羞成怒,擲置來表,再擬興師。

正是:

河東覆轍方宜戒,京右來車又妄行。

欲知茂貞是否被討,且至下回再詳。

李克用功罪參半,不必討而反欲討之,楊復恭有罪無功,應討而反不欲討,此已可見昭宗之不明,其他可無論已。

或謂昭宗固不欲討克用,迫於張浚孔緯之力請,乃有招討制置使之命,然試思君主時代,國家大事,究竟由誰主持耶?一擊不勝,喪師無算,轉不得不屈體調停,上替下凌,因此益甚。

楊復恭已走興元,雖有若干義兒,實皆朝秦暮楚之流,不足一試,即如楊守立楊守亮等,匹夫徒勇,亦寧足成大事?為昭宗計,正可遣師進討,借伸主威,況有五節度使之聯表上請乎?乃遲回不決,轉令李茂貞等擅自興師,一再脅迫,不得已授以兵一柄一,於是朝廷日加退讓,而方鎮即日加跋扈矣。

要之無主之國,非亂即亡,唐至昭宗之季,有主與無主等,雖欲不亂,烏得而不亂?雖欲不亡,亦烏得而不亡?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唐史演義
第001回 溯龍興開編談將種 選蛾眉侍宴賺唐公第002回 定秘計誘殺副留守 聯外助自號大將軍第003回 攻霍邑陣斬宋老生 入長安擁立代王侑第004回 記艷聞李郎遇俠 禪帝位唐祚開基第005回 李密敗績入關中 秦王出奇平隴右第006回 盛彥師設伏斃叛徒 竇建德興兵誅逆賊第007回 啖人肉烹食段欽使 討亂酋擊走劉武周第008回 河朔修和還舊俘 鄭兵戰敗保孤城第009回 擒渠殲敵耀武東都 奏凱還朝獻俘太廟第010回 下江東梁蕭銑亡國 戰洺南劉黑闥喪師第011回 唐太子發兵平山左 李大使乘勝下丹陽第012回 誅文幹傳首長安 卻頡利修和突厥第013回 玄武門同胞受刃 廬江王謀反被誅第014回 納弟婦東宮瀆倫 盟胡虜便橋申約第015回 偃武修文君臣論治 易和為戰將帥揚鑣第016回 獲渠魁掃平東突厥 統雄師深入吐谷渾第017回 長孫後臨終箴主闕 武媚娘奉召沐皇恩第018回 滅高昌獻俘觀德殿 逐真珠擊敗薛延陀第019回 強胡內亂列部紛爭 逆跡上聞儲君被廢第020回 易東宮親授御訓 征高麗連破敵鋒第021回 東略無功全軍歸國 北荒盡服群酋入朝第022回 使天竺調兵擒叛酋 征龜茲入穴虜名王第023回 出嬌娃英主升遐 逞姦情帝女謀變第024回 武昭儀還宮奪寵 褚遂良伏闕陳忠第025回 下辣手害死王皇后 遣大軍擒歸沙缽羅第026回 許敬宗構陷三家 劉仁軌蕩平百濟第027回 發三箭薛禮定天山 統六師李勣滅高麗第028回 伐西羌連番敗績 易東宮兩次蒙冤第029回 裴總管出師屢捷 唐高宗得病告終第030回 被廢立廬陵王坐徙 違良策徐敬業敗亡第031回 敕告密濫用嚴刑 謀匡復構成大禍第032回 武則天革命稱尊 狄仁傑奉製出獄第033回 安金藏剖心明信 僧懷義稔惡受誅第034回 累次發兵才平叛酋 借端詳夢迭獻忠忱第035回 默啜汗悔婚入寇 狄梁公盡職歸天第036回 證冤獄張說辨誣 誅淫豎中宗復位第037回 通三思正宮縱慾 竄五王內使行兇第038回 誅首惡太子興兵 狎文臣上官恃寵第039回 規夜宴特獻回波辭 進毒餅枉死神龍殿第040回 討韋氏掃清宿穢 平譙王駢戮叛徒第041回 應星變睿宗禪位 洩逆謀公主殺身第042回 贈美人張說得厚報 破強虜王晙立奇功第043回 任良相美政紀開元 閱邊防文臣平叛虜第044回 信妾言皇后被廢 叢敵怨節使遭戕第045回 張守珪誘番得虜首 李林甫毒計害儲君第046回 卻隆恩張果老歸山 開盛宴江梅妃獻技第047回 梅悴楊榮撒嬌絮閣 羅鉗吉網黨惡濫刑第048回 洗祿兒中冓貽羞 寫幽怨長門擬賦第049回 戀愛妃密誓長生殿 寵胡兒親餞望春亭第050回 勤政樓童子陳箴 范陽鎮逆胡構亂第051回 失潼關哥舒翰喪師 駐馬嵬楊貴妃隕命第052回 唐肅宗稱尊靈武 雷海青殉節洛陽第053回 結君心歡暱張良娣 受逆報刺死安祿山第054回 統三軍廣平奏績 復兩京李泌辭歸第055回 與城俱亡雙忠死義 從賊墮節六等定刑第056回 九節度受制魚朝恩 兩叛將投降李光弼第057回 遷上皇閹寺擅權 寵少子逆胡速禍第058回 弒張後代宗即位 平史賊蕃將立功第059回 避寇亂天子蒙塵 耀軍徽令公卻敵第060回 入番營單騎盟虜 忤帝女綁子入朝第061回 定秘謀元舅除凶 竊主柄強藩抗命第062回 貶忠州劉晏冤死 守臨洺張伾得援第063回 三鎮連兵張家覆祀 四王僭號朱氏主盟第064回 叱逆使顏真卿抗節 擊叛帥段秀實盡忠第065回 僭帝號大興逆師 解賊圍下詔罪己第066回 趨大梁德宗奔命 戰貝州朱滔敗還第067回 朱泚敗死彭原城 李晟誘誅田希鑒第068回 竇桂娘密謀除逆 尚結贊狡計劫盟第069回 格君心儲君免禍 釋主怨公主和番第070回 陸敬輿斥奸忤旨 韓全義掩敗為功第071回 王叔文得君怙寵 韋執誼坐黨貶官第072回 擒劉辟戡定西川 執李錡蕩平鎮海第073回 討成德中使無功 策魏博名相定議第074回 賢公主出閨循婦道 良宰輔免禍見陰功第075回 卻美妓渡水薄郾城 用降將冒雪擒元濟第076回 諫佛骨韓愈遭貶 縛逆首劉悟倒戈第077回 平叛逆因驕致禍 好盤遊拒諫飾非第078回 河朔再亂節使遭戕 深州撤圍侍郎申命第079回 裂制書郭太后叱奸 信卜士張工頭構亂第080回 盅敬宗逆閹肆逆 屈劉蕡名士埋名第081回 誅叛帥朝使爭功 誣相臣天潢坐罪第082回 嫉強藩杜牧作罪言 除逆閹李訓施詭計第083回 甘露敗謀黨人流血 鈞垣坐鎮都市弭兵第084回 奉皇弟權閹矯旨 迎公主猛將建功第085回 興大軍老成定議 墮狡計逆豎喪元第086回 信方士藥死唐武宗 立太叔竄斃李首相第087回 復河隴邊民入覲 立鄆夔內豎爭權第088回 平浙東王式用智 失安南蔡襲盡忠第089回 易猛將進克交趾城 得義友夾攻徐州賊第090回 斬龐勳始清叛孽 葬同昌備極奢華第091回 曾元裕擊斬王仙芝 李克用叛戮段文楚第092回 鎮淮南高駢縱寇 入關中黃巢稱尊第093回 奔成都誤寵權閹 復長安追殲大盜第094回 入陷阱幸脫上源驛 劫車駕急走大散關第095回 襄王熅竄死河中 楊行密盜據淮甸第096回 討河東王師敗績 走山南閹黨失機第097回 三鎮犯闕輦轂震驚 一戰成功邠寧戡定第098回 占友妻張夫人進箴 挾兵威劉太監廢帝第099回 以亂易亂劫遷主駕 用毒攻毒盡殺宦官第100回 徒乘輿朱全忠行弒 移國祚昭宣帝亡唐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