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志
第六十五回 弒齊光崔慶專權納衛衎寧喜擅政
話說周靈王二十三年,夏五月,莒黎比公因許齊侯歲歲來朝,是月,親自至臨淄朝齊。
莊公大喜,設饗於北郭,款待黎比公。
崔氏府第,正在北郭。
崔杼有心拿莊公破綻,詐稱寒疾不能起身。
諸大夫皆侍宴,惟杼不往,密使心腹叩信於賈豎。
豎密報云:「主公只等席散,便來問相國之病。」
崔杼笑曰:「君豈憂吾病哉?正以吾病為利,欲行無恥之事耳。」
乃謂其妻棠姜曰:「我今日欲除此無道昏君!汝若從吾之計,吾不揚汝之丑,當立汝子為適嗣;如不從吾言,先斬汝母子之首。」
棠姜曰:「婦人,從夫者也。
子有命,焉敢不依?」
崔杼乃使棠無咎,伏甲士百人於內室之左右。
使崔成、崔疆伏甲於門之內。
使東郭偃伏甲於門之外。
分撥已定,約以鳴鐘為號。
再使人送密信於賈豎:「君若來時,須要如此恁般。
……」
且說莊公一愛一棠姜之色,心心唸唸,寢食不忘。
只因崔杼防範稍密,不便數數1來往。
是日,見崔杼辭病不至,正中其懷,神魂已落在棠姜身上。
燕享之儀,了事而已。
事畢,趨駕往崔氏問疾。
閽者謬對曰:「病甚重,方服藥而臥。」
莊公曰:「臥於何處?」
對曰:「臥於外寢。」
莊公大喜,竟入內室。
時州綽、賈舉、公孫傲、僂堙四人從行。
賈豎曰:「君之行一事,子所知也。
盍待於外,無混入以驚相國。」
州綽等信以為然,遂俱止於門外。
惟賈舉不肯出,曰:「留一人何害?」
乃獨止堂中。
賈豎閉中門而入。
閽者復掩大門,拴而鎖之。
莊公至內室,棠姜艷妝出迎。
未交一言,有侍婢來告:「相國口燥,欲索蜜湯。」
棠姜曰:「妾往取蜜即至也。」
棠姜同侍婢自側戶冉冉而去。
莊公倚檻待之,望而不至;乃歌曰:
室之幽兮,美所游兮。
室之邃1兮,美所會兮。
不見美兮,憂心胡底2兮!
歌方畢,聞廊下有刀戟之一聲。
莊公訝曰:「此處安得有兵?」
呼賈豎不應。
須臾間,左右甲士俱起。
莊公大驚,情知有變,急趨後戶,戶已閉。
莊公力大,破戶而出,得一樓登之。
棠無咎引甲士圍樓,聲聲只叫「奉相國之命,來拿一婬一賊!」莊公倚檻諭之曰:「我,爾君也;幸捨我去!」無咎曰:「相國有命,不敢自專。」
莊公曰:「相國何在?願與立盟,誓不相害!」無咎曰:「相國病不能來也。」
莊公曰:「寡人知罪矣!容至太廟中自盡,以謝相國何如?」
無咎又曰:「我等但知拿一奸一婬一之人,不知有君。
君既知罪,即請自裁,毋徒取辱。」
莊公不得已,從樓牖中躍出,登花台,欲逾牆走。
無咎引弓射之。
中其左股,從牆上倒墜下來。
甲士一齊俱上,刺殺莊公。
無咎即使人鳴鐘數聲。
時近黃昏,賈舉在堂中側耳而聽,忽見賈豎啟門,攜燭而出曰:「室中有賊,主公召爾。
爾先入,我當報州將軍等。」
賈舉曰:「與我燭。」
賈豎授燭,失手墜地,燭滅。
舉仗劍摸索,才入中門,遇絆索躓地。
崔疆從門旁突出,擊而殺之。
州綽等在門外,不知門內之事。
東郭偃偽為結好,邀至旁捨中,秉燭具酒肉,且勸使釋劍樂飲,亦遍飲從者。
忽聞宅內鳴鐘,東郭偃曰:「主公飲酒矣。」
州綽曰:「不忌相國乎?」
偃曰:「相國病甚,誰忌之?」
有頃,鍾再鳴。
偃起曰:「吾當入視。」
偃去,甲士悉起。
州綽等急簡1兵器,先被東郭偃使人盜去了。
州綽大怒,視門前有升車石,磔2以投入。
僂堙適趨過,誤中堙,折其一足,懼而走。
公孫傲拔繫馬柱而舞,甲士多傷。
眾人以火炬攻之,鬚髮盡燎。
時大門忽啟,崔成、崔疆復率甲自內而出。
公孫傲以手拉崔成,折其臂。
崔疆以長戈刺傲,立死,並殺僂堙。
州綽奪甲士之戟,復來尋鬥。
東郭偃大呼:「昏君一奸一婬一無道,已受誅戮,不干眾人之事,何不留身以事新主?」
州綽乃投戟於地曰:「吾以羈旅亡命,受齊侯知己之遇,今日不能出力,反害僂堙,殆天意也!惟當捨一命以報君一寵一,豈肯苟活,為齊、晉兩國所笑乎?」
即以頭觸石垣三四,石破頭亦裂。
邴師聞莊公之死,自剄於朝門之外。
封具縊於家。
鐸父與襄尹相約,往哭莊公之一屍一,中路3聞賈舉等俱死,遂皆自一殺。
髯翁有詩云:
似虎如龍勇絕倫,因懷君一寵一命輕塵。
私恩只許私恩報,殉難何曾有大臣。
時王何約盧蒲癸同死,癸曰:「無益也,不如逃之,以俟後圖。
幸有一人復國,必當相引。」
王何曰:「請立誓!」誓成,王何遂出奔莒國。
盧蒲癸將行,謂其弟盧蒲嫳曰:「君之立勇爵,以自衛也。
與君同死,何益於君?我去,子必求事崔慶而歸我,我因以為君報仇,如此,則雖死不虛矣!」嫳許之。
癸乃出奔晉國。
盧蒲嫳遂求事1慶封,慶封用為家臣。
申鮮虞出奔楚,後仕楚為右尹。
時齊國諸大夫聞崔氏作亂,皆閉門待信,無敢至者。
惟晏嬰直造崔氏,入其室,枕莊公之股,放聲大哭。
既起,又踴躍三度,然後趨出。
棠無咎曰:「必殺晏嬰,方免眾謗。」
崔杼曰:「此人有賢名,殺之恐失人心。」
晏嬰遂歸,告於陳須無曰:「盍議立君乎?」
須無曰:「守有高國,權有崔慶,須無何能為?」
嬰退,須無曰:「亂賊在朝,不可與共事也。」
駕而奔宋。
晏嬰復往見高止國夏,皆言:「崔氏將至,且慶氏在,非吾所能張主2也。」
嬰乃歎息而去。
未幾,慶封使其子慶捨,搜捕莊公餘一黨一,殺逐殆盡。
以車迎崔杼入朝,然後使召高國,共議立君之事。
高國讓於崔慶,慶封復讓於崔杼。
崔杼曰:「靈公之子杵臼,年已長,其母為魯大夫叔孫僑如之女,立之可結魯好。」
眾人皆唯唯。
於是迎公子杵臼為君,是為景公。
時景公年幼,崔杼自立為右相,立慶封為左相。
盟群臣於太公之廟,刑牲歃血,誓其眾曰:「諸君有不與崔慶同心者,有如日!」慶封繼之,高國亦從其誓。
輪及晏嬰,嬰仰天歎曰:「諸君能忠於君,利於社稷,而嬰不與同心者,有如上帝!」崔慶俱色變。
高國曰:「二相今日之舉,正忠君利社稷之事也。」
崔慶乃悅。
時莒黎比公尚在齊國,崔慶奉景公與黎比公為盟,黎比公乃歸莒。
崔杼命棠無咎斂州綽、賈舉等之一屍一,與莊公同葬於北郭。
減其禮數,不用兵甲,曰:「恐其逞勇於地下也。」
命太史1伯以瘧疾書莊公之死,太史伯不從,書於簡曰:「夏五月乙亥,崔杼弒其君光。」
杼見之大怒,殺太史。
太史有弟三人,曰仲、叔、季。
仲復書如前,杼又殺之;叔亦如之,杼復殺之;季又書,杼執其簡謂季曰:「汝三兄皆死,汝獨不一愛一性一命乎?若更其語,當免汝。」
季對曰:「據事直書,史氏之職也。
失職而生,不如死!昔趙穿弒晉靈公,太史董狐,以趙盾位為正卿,不能討賊,書曰:『趙盾弒其君夷皋。
』盾不為怪,知史職不可廢也。
某即不書,天下必有書之者。
不書不足以蓋相國之丑,而徒貽識者之笑,某是以不一愛一其死,惟相國裁之!」崔杼歎曰:「吾懼社稷之隕,不得已而為此。
雖直書,人必諒我。」
乃擲簡還季。
季捧簡而出,將至史館,遇南史氏方來,季問其故。
南史氏曰:「聞汝兄弟俱死,恐遂沒夏五月乙亥之事,吾是以執簡而來也。」
季以所書簡示之,南史氏乃辭去。
髯翁讀史至此,有贊云:
朝綱紐解,亂臣接跡;斧鉞不加,誅之以筆。
不畏身死,而畏溺職;南史同心,有遂無格。
皎日青天,一奸一雄奪魄;彼哉諛語,羞此史冊!
崔杼愧太史之筆,乃委罪賈豎而殺之。
是月,晉平公以水勢既退,復大合諸侯於夷儀,將為伐齊之舉。
崔杼使左相慶封以莊公之死,告於晉師,言:「群臣懼大國之誅,社稷不保,已代大國行討矣。
新君杵臼,出自魯姬,願改事上國,勿替舊好。
所攘朝歌之地,仍歸上國,更以宗器若干,樂器若干為獻。」
諸侯亦皆有賂。
平公大悅,班師而歸,諸侯皆散。
自此晉、齊復合。
時殖綽在衛,聞州綽、邢蒯皆死,復歸齊國。
衛獻公衎出奔在齊,素聞其勇,使公孫丁以厚幣招之;綽遂留事獻公。
此事擱過一邊。
是年吳王諸樊伐楚,過巢,攻其門。
巢將牛臣隱身於短牆而射之,諸樊中矢而死。
群臣守壽夢臨終之戒,立其弟余祭為王。
余祭曰:「吾兄非死於巢也,以先王之言,國當次及,欲速死以傳季弟,故輕生耳。」
乃夜禱於天,亦求速死。
左右曰:「人所欲者,壽也。
王乃自祈早死,不亦遠於人情乎?」
余祭曰:「昔我先人太一王,廢長立幼,竟成大業。
今吾兄弟四人,以次相承,若俱考終命,札且老矣。
吾是以求速也。」
此段話且擱過一邊。
卻說衛大夫孫林父、寧殖既逐其君衎,奉其弟剩為君。
後寧殖病篤,召其子寧喜謂曰:「寧氏自莊武以來,世篤忠貞。
出君之事,孫子為之,非吾意也。
而人皆稱曰『孫、寧』。
吾恨無以自明,即死,無顏見祖父於地下!子能使故君復位,蓋吾之愆,方是吾子。
不然,吾不享汝之祀矣。」
喜泣拜曰:「敢不勉圖!」殖死,喜嗣為左相,自是日以復國為念。
奈殤公剽屢會諸侯,四境無故;上卿孫林父又是獻公衎的嫡仇,無間可乘。
周靈王二十四年,衛獻公襲夷儀據之,使公孫丁私入帝邱城,謂寧喜曰:「子能反父之意,復納寡人,衛國之政,盡遍於子,寡人但主祭祀而已。」
寧喜正有遺囑在心,今得此信,且有委政之言,不勝之喜。
又思:「衛侯一時求復,故以甜言相哄,倘歸而悔之,奈何?公子鱄賢而有信,若得他為證明,他日定不相負。」
乃為復書,密付來使,書中大約言:「此乃國家大事,臣喜一人,豈能獨力承當?子鮮乃國人所信,必得他到此面訂,方有商量。」
——子鮮者,公子鱄之字也。
獻公謂公子鱄曰:「寡人復國,全由寧氏,吾弟必須為我一行。」
子鱄口雖答應,全無去意。
獻公屢屢促之,鱄對曰:「天下無無政之君。
君曰『政由寧氏」,異日必悔之。
是使鱄失信於寧氏也,鱄所以不敢奉命。」
獻公曰:「寡人今竄身一隅,猶無政也。
倘先人之祀,延及子孫,寡人之願足矣,豈敢食言,以累吾弟。」
鱄對曰:「君意既決,鱄何敢避事,以敗君之大功。」
乃私入帝邱城,來見寧喜,復申獻公之約。
寧喜曰:「子鮮若能任其言,喜敢不任其事!」鱄向天誓曰:「鱄若負此言,不能食衛之粟。」
喜曰:「子鮮之誓,重於泰山矣。」
公子鱄回復獻公去了。
寧喜以殖之遺命,告於蘧瑗。
瑗掩耳而走曰:「瑗不與聞君之出,又敢與聞其入乎?」
遂去衛適魯。
喜復告於大夫石惡、北宮遺,二人皆贊成之。
喜乃告於右宰谷,谷連聲曰:「不可,不可!新君之立,十二年矣,未有失德。
今謀復故君,必廢新君,父子得罪於兩世,天下誰能容之?」
喜曰:「吾受先人遺命,此事斷不可已。」
右宰谷曰:「吾請往見故君,觀其為人,視往日如何,而後商1之。」
喜曰:「善。」
右宰谷乃潛往夷儀,求見獻公。
獻公方濯足,聞谷至,不及穿履,徒跣而出,喜形於面,謂谷曰:「子從左相處來,必有好音矣。」
谷對曰:「臣以便道奉候,喜不知也。」
獻公曰:「子第為寡人致左相,速速為寡人圖成其事。
左相縱不思復寡人,獨不思得衛政乎?」
谷對曰:「所樂為君者,以政在也。
政去,何以為君?」
獻公曰:「不然。
所謂君者,受尊號,享榮名;美衣玉食,崇階華宮;乘高車,駕上駟;府庫充盈,使令滿前;入有嬪御姬侍之奉,出有田獵畢2戈之娛。
豈必勞心政務,然後為樂哉?」
谷嘿然而退。
復見公子鱄,谷述獻公之言,鱄曰:「君淹恤日久,苦極望甘,故為此言。
夫所謂君者,敬禮大臣,錄用賢能;節財而用之,恤民而使之;作事必寬,出言必信;然後能享榮名,而受尊號。
此皆吾君之所熟聞也。」
右宰谷歸謂寧喜曰:「吾見故君,其言糞土耳!無改於舊。」
喜曰:「曾見子鮮否?」
谷曰:「子鮮之言合道,然非君所能行也。」
喜曰:「吾恃子鮮矣。
吾有先臣之遺命,雖知其無改,安能已乎?」
谷曰:「必欲舉事,請俟其間。」
時孫林父年老,同其庶長子孫蒯居戚,留二子孫嘉、孫襄在朝。
周靈王二十五年,春二月,孫嘉奉殤公之命,出使聘齊,惟孫襄居守。
適獻公又遣公孫丁來討信,右宰谷謂寧喜曰:「子欲行一事,此其時矣。
父兄不在,襄可取也。
得襄,則子叔無能為矣。」
喜曰:「子言正合吾意。」
遂陰集家甲,使右宰谷同公孫丁帥之以伐孫襄。
孫氏府第壯麗,亞於公宮,牆垣堅厚,家甲千人,有家將雍鉏、褚帶二人,輪班值日巡警。
是日褚帶當班,右宰谷兵到,褚帶閉門登樓問故。
谷曰:「欲見舍人,有事商議。」
褚帶曰:「議事何須用兵?」
欲引弓射之。
谷急退,帥卒攻門。
孫襄親至門上,督視把守。
褚帶使善射者,更番迭進,將弓持滿,臨樓牖而立,近者輒射之,死者數人。
雍鉏聞府第有事,亦起軍丁來接應。
兩下混戰,互有殺傷。
右宰谷度不能取勝,引兵而回。
孫襄命開門親自馳良馬追趕,遇右宰谷,以長饒挽其車。
右宰谷大呼:「公孫為我速射!」公孫丁認得是孫襄,彎弓搭箭,一發正中其胸,卻得雍、褚二將齊上,救回去了。
胡曾先生詠史詩云:
孫氏無成寧氏昌,天教一矢中孫襄。
安排兔窟千年富,誰料寒灰髮火光!
右宰谷轉去,回復寧喜,說孫家如此難攻,「若非公孫神箭,射中孫襄,追兵還不肯退。」
寧喜曰:「一次攻他不下,第二次越難攻了。
既然箭中其主,軍心必亂,今夜吾自往攻之。
如再無功,即當出奔,以避其禍。
我與孫氏,已無兩立之勢矣。」
一面整頓車仗,先將妻子送出郊外,恐一時兵敗,脫身不及。
一面遣人打聽孫家動靜。
約莫黃昏時候,打探者回報:「孫氏府第內有號哭之一聲,門上人出入,狀甚倉皇。」
寧喜曰:「此必孫襄傷重而亡也。」
言未畢,北宮遺忽至,言:「孫襄已死,其家無主,可速攻之。」
時漏下已三更,寧喜自行披掛,同北宮遺、右宰谷、公孫丁等,悉起家眾,重至孫氏之門。
雍鉏、褚帶方臨一屍一哭泣,聞報寧家兵又到,急忙披掛,已被攻入大門,鉏等急閉中門。
奈孫氏家甲,先自逃散,無人協守,亦被攻破。
雍鉏逾後牆而遁,奔往戚邑去了。
褚帶為亂軍所殺。
其時天已大明,寧喜滅孫襄之家。
斷襄之前,攜至公宮,來見殤公,言:「孫氏專一政日久,有叛逆之情,某已勒兵往討,得孫襄之首矣。」
殤公曰:「孫氏果謀叛,奈何不令寡人聞之?既無寡人在目,又來見寡人何事?」
寧喜起立,撫劍言曰:「君乃孫氏所立,非先君之命。
群臣百姓,復思故君,請君避位,以成堯舜之德。」
殤公怒曰:「汝擅殺世臣,廢置任意,真乃叛逆之臣也!毖人南面為君,已十三載,寧死不能受辱!」即一操一戈以逐寧喜。
喜趨出宮門。
殤公舉目一看,只見刀槍濟濟,戈甲森森。
寧家之兵,佈滿宮外,慌忙退步。
寧喜一聲指麾,甲士齊上,將殤公拘住。
世子角聞變,仗劍來救,被公孫丁跋上,一戟刺死。
寧喜傳令,囚殤公於太廟,一逼一使飲鳩而亡。
此周靈王二十五年春二月,辛卯日事也。
寧喜使人迎其妻子,復歸府第。
乃集群臣於朝堂,議迎立故君。
各官皆到,惟有太叔儀乃是衛成公之子,衛文公之孫,年六十餘,獨稱病不至。
人問其故,儀曰:「新舊皆君也。
國家不幸有此事,老臣何忍與聞乎?」
寧喜遷殤公之宮眷於外,掃除宮室,即備法駕,遺右宰谷、北宮遺,同公孫丁,往夷儀迎接獻公。
獻公星夜驅馳,三日而至。
大夫公孫免余,直至境外相見。
獻公感其遠迎之意,執其手曰:「不圖今日復為君臣。」
自此免余有一寵一。
諸大夫皆迎於境內,獻公自車揖之。
既謁廟臨朝,百官拜賀,大叔儀尚稱病不朝。
獻公使人責之曰:「太叔不欲寡人返國乎?何為拒寡人?」
儀頓首對曰:「昔君之出,臣不能從,臣罪一也;君之在外,臣不能懷貳心,以通內外之言,罪二也;及君求入,臣又不能與聞大事,罪三也。
君以三罪責臣,臣敢逃死?」
即命駕車,欲謀出奔。
獻公親往留之。
儀見獻公,垂淚不止,請為殤公成喪。
獻公許之,然後出就班列。
獻公使寧喜獨相衛國,凡事一聽專決,加食邑三千室。
北宮遺、右宰谷、石惡、公孫免余等,俱增秩祿。
公孫丁、殖綽有從亡之勞,公孫無地、公孫臣,其父有死難之節,俱進爵大夫。
其他大叔儀、齊惡、孔羈、褚師申等,俱如舊。
召蘧瑗於魯,復其位。
卻說孫嘉聘齊而回,中道聞變,逕歸戚邑。
林父知獻公必不干休,乃以戚邑附晉,訴說寧喜弒君之惡,求晉侯做主。
恐衛侯不日遣兵伐戚,乞賜發兵,協力守禦。
晉平公以三百人助之。
孫林父使晉兵專戍茅氏之地。
孫蒯諫曰:「戍兵單薄,恐不能拒衛人,奈何?」
林父笑曰:「三百人不足為吾輕重,故委之東鄙。
若衛人襲殺晉戍,必然激晉之怒,不愁晉人不助我也。」
孫蒯曰:「大人高見,兒萬不及。」
寧喜聞林父請兵,晉僅發三百人,喜曰:「晉若真助林父,豈但以三百人塞責哉?」
乃使殖綽將選卒千人,往襲茅氏。
不知勝負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註解:
1數數:常常。
1邃:深而遠。
2胡底:何時盡頭。
1簡:選拿
2磔:擊碎。
3中路:半路。
1事:從事。
2張主:申張作主。
1太史:掌管文書,記錄史事之官。
1商:商量。
2畢:狩獵用的網;弋:射。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