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志》第八十回 夫差違諫釋越勾踐竭力事吳:遣大夫王孫雄隨臣到此,催促起程;太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東周列國志》第八十回 夫差違諫釋越勾踐竭力事吳

東周列國志

第八十回 夫差違諫釋越勾踐竭力事吳

話說越大夫文種,蒙吳王夫差許其行成,回報越王,言:「吳王已班師矣。

遣大夫王孫雄隨臣到此,催促起程;太宰屯兵江上,專候我王過江。」

越王勾踐不覺雙眼流淚。

文種曰:「五月之期迫矣!王宜速歸,料理國事,不必為無益之悲。」

越王乃收淚。

回至越都,見市井如故,丁壯蕭然,甚有慚色。

留王孫雄於館驛,收拾庫藏寶物,裝成車輛。

又括國中女子三百三十人,以三百人送吳王,三十人送太宰。

時尚未有行動之日,王孫雄連連催促。

勾踐泣謂群臣曰:「孤承先人余緒,兢兢業業,不敢怠荒。

今夫椒一敗,遂至國亡家破,千里而作俘囚。

此行有去日,無歸日矣!」群臣莫不揮涕。

文種進曰:「昔者湯囚於夏台,文王繫於羑里,一舉而成王;齊恆公奔莒,晉文公奔翟,一舉而成伯。

夫艱苦之境,天之所以開王伯也。

王善承天意,自有興期,何必過傷,以自損其志乎?」

勾踐於是即日祭祀宗廟,王孫雄先行一日,勾踐與夫人隨後進發。

群臣皆送至浙江之上。

范蠡具舟於固陵,迎接越王,臨水祖道1文種舉觴王前,祝曰:

皇天祐助,前沉後揚;禍為德根,憂為福堂1。

威人者滅,服從者昌;王雖淹滯,其後無殃。

君臣生離,感動上皇;眾夫哀悲,莫不感傷!臣請薦脯,行酒二觴。

勾踐仰天歎息,舉杯垂涕,默牙所言。

范蠡進曰:「臣聞『居不幽者志不廣;形不愁者思不遠。

』古之聖賢,皆遇困厄之難,蒙不赦之恥,豈獨君王哉?」

勾踐曰:「昔堯任舜、禹而天下治,雖有洪水,不為人害。

寡人今將去越入吳,以國屬諸大夫,大夫何以慰寡人之望乎?」

范蠡謂同列曰:「吾聞『主優臣辱,主辱臣死。

』今主上有去國2之憂,臣吳3之辱,以吾浙東之士,豈無一二豪傑,與主上分憂辱者乎?」

於是諸大夫齊聲曰:「誰非臣子?惟王所命!」勾踐曰:「諸大夫不棄寡人,願各言爾志:誰可從難?誰可守國?」

文種曰:「四境之內,百姓之事,蠡不如臣;與君周旋,臨機應變,臣不如蠡。」

范蠡曰:「文種自處已審4,主公以國事委之,可使耕戰足備,百姓親睦。

至於輔危主,忍垢辱,往而必反,與君復仇者,臣不敢辭。」

於是諸大夫以次自述。

太宰苦成曰:「發君之令」明君之德,統煩理劇,使民知分,臣之事也。」

行人曳庸曰:「通使諸侯,解紛釋疑,出不辱命,入不被尤,臣之事也。」

司直皓進曰:「君非臣諫,舉過決疑,直心不撓,不阿親戚,臣之事也。」

司馬諸稽郢曰:「望敵設陣,飛矢揚兵,貪進不退,流血滂滂,臣之事也。」

司農、如曰:「躬親撫民,吊死存疾,食不二味,蓄陳儲新,臣之事也。」

太史計倪曰:「侯天察地,紀歷陰陽,福見知吉,妖出知凶,臣之事也。」

勾踐曰:「孤雖入於北國,為吳窮虜,諸大夫懷德抱術,各顯所長,以保社稷,孤何憂焉!」乃留眾大夫守國,獨與范蠡偕行。

君臣別於江口,無不流涕。

勾踐仰天歎曰:「死者,人之所畏,若孤之聞死,胸中絕無怵惕。」

遂登船徑去。

送者皆哭拜於江岸下,越王終不返顧。

有詩為證:

斜陽山外片帆開,風捲春濤動地回。

今日一樽沙際別,但時重見渡江來?

越夫人乃據舷而哭。

見烏鵲啄江渚之蝦,飛去復來,意甚閒適,因哭而歌之,曰:

仰飛鳥兮烏鳶,凌玄虛兮翩翩;集洲渚兮優恣,奮健翮兮雲間;啄素蝦兮飲水,任厥一性一兮往還。

妾無罪兮負地,有何辜兮譴天?風飄飄兮西往,知再返兮何年?心輟輟兮若割,淚泫泫兮雙懸!

越王聞夫人怨歌,心中內慟,強笑以慰夫人之心曰:「孤之六翮1備矣,高飛有日,復何憂哉!」

越王既入吳界,先遣范蠡見太宰伯嚭於吳山,復以金帛女子獻之。

嚭問曰:「文大夫何以不至?」

蠡曰:「為吾主守國,不得偕來也。」

嚭遂隨范蠡來見越王,越王深謝其覆庇之德。

嚭一力擔承,許以返國,越王之心稍安。

伯嚭引軍押送越王,至於吳下,引入見吳王。

勾踐肉袒伏於階下,夫人亦隨之。

范蠡將寶物女子,開單呈獻於下。

越王再拜稽首曰:「東海役臣勾踐,不自量力,得罪邊境。

大王赦其深辜1,使執箕帚;誠蒙厚恩,得保須臾之命,不勝感戴!貝踐謹叩首頓首。」

夫差曰:「寡人若念先君之仇,子今日無生理!」勾踐復叩首曰:「臣實當死,惟大王憐之!」時子胥在旁,目若熛火,聲如雷霆,乃進曰:「夫飛鳥在青雲之上,尚欲彎弓而射之,況近集於庭廡乎?勾踐為人機險,今為釜中之魚,命制庖人,故諂詞令色,以求免刑誅。

一旦稍得志,如放虎於山,縱鯨於海,不復可制矣!」夫差曰:「孤聞誅降殺服,禍及三世。

孤非一愛一越而不誅,恐見咎於天耳!」太宰嚭曰:「子胥明於一時之計,不知安國之道。

吾王誠仁者之言也!」子胥見吳王信伯嚭之佞言,不用其諫,憤憤而退。

夫差受越貢獻之物,使王孫雄於闔閭墓側,築一石室,將勾踐夫婦貶入其中。

去其衣冠,蓬首垢衣,執養馬之事。

伯嚭私饋食物,僅不至於飢餓。

吳王每駕車出遊,勾踐執馬箠步行車前,吳人皆指曰:「此越王也!」勾踐低首而已。

有詩為證:

堪歎英雄值坎坷,平生意氣盡銷磨。

魂離故苑歸應少,恨滿長江淚轉多。

勾踐在石室二月,范蠡朝夕侍側,寸步不離。

忽一日,夫差召勾踐入見。

勾踐跪伏於前,范蠡立於後。

夫差謂范蠡曰:』寡人聞『哲婦不嫁破亡之家,名賢不官2滅絕之國。

』今勾踐無道,國已將亡,子、君、臣並為奴僕,羈囚一室,豈不鄙乎?寡人欲赦子之罪,子能改過自新,棄越歸吳,寡人必當重用。

去憂患而取盎貴,子意何如?」

時越王伏地流涕,惟恐范蠡之從吳也。

只見范蠡稽首而對曰:「臣聞『亡國之臣,不敢語政;敗軍之將,不敢語勇。

臣在越不忠為信,不能輔越王為善、致得罪於大王。

幸大王不即加誅,得君臣相保,入備掃除。

出給趨走,臣願足矣。

尚敢望富貴哉?」

夫差曰:「子既不移其志,可仍歸石室。」

蠡曰:「謹如君命。」

夫差起,入宮中。

勾踐與范蠡趨入石室。

越王服1犢鼻,著樵頭2,斫剉3養馬,夫人衣無緣之裳,施左關之襦4,汲水除糞灑掃。

范蠡拾薪炊箭,面目枯槁。

夫差時使人窺之,見其君臣力作,絕無幾微怨恨之色,終夜亦無愁歎之一聲,以此謂其無志思鄉,置之度外。

一日,夫差登姑蘇台,望見越王及夫人端坐於馬糞之旁,范蠡一操一箠而立於左,君臣之禮存,夫婦之儀具。

夫差顧謂太宰嚭曰:「彼越王不過小一柄一之君,范蠡不過一介之士,雖在窮厄之地,不失君臣之禮,寡人心甚敬之。」

伯嚭對曰:「不惟可敬,亦可憐也。」

夫差曰:「誠如太宰之言,寡人目不忍見。

倘彼悔過自新,亦可赦乎?」

嚭對由:』臣聞『無德不復。

』大王以聖下之心,哀孤窮之士,加恩於越,越豈天厚報?願大工決意。」

夫差曰:「可命太史擇吉日,赦越王歸國。

』伯嚭密遣家人以五鼓投石室,將喜信報知勾踐。

勾踐大喜,告於范蠡。

蠡曰:「請為王佔之。

今日戊寅,以卯時聞信,戊為囚日,而卯復克戊。

其繇曰:『天網四張,萬物盡傷,祥反為殃。

』雖有信,不足喜也。」

勾踐聞言,喜變為憂。

卻說子胥聞吳王將赦越王,急入見曰:「昔桀囚湯而不誅,紂囚文王而不殺,天道還反,禍轉成福。

故桀為湯所放,商為周所滅。

今大王既囚越君,而不行誅,誠恐夏,殷之患至矣。」

夫差因子胥之言,復有殺越王之意,使人召之。

伯嚭復先報勾踐,勾踐大驚,又告於范蠡。

蠡曰:「王勿懼也。

吳王囚王已三年矣。

彼不忍於三年,而能忍於一日乎?去必無恙。」

勾跋曰:「寡人所以隱忍不死者,全賴大夫之策耳。」

乃入城來見吳王,候之三日,吳王並不視朝。

伯嚭從宮中出,奉吳王之命,使勾踐復歸石室。

勾踐怪問其故。

伯嚭曰:「王惑子胥之言,欲加誅戮,所以相召。

適王感寒疾不能起,某入宮問疾,因言『禳災宜作福事。

今越王匍匍待誅於闕下,怨苦之氣,上干於天。

王宜保重,且權放還石室,待疾愈而圖之。

』王聽某之言,故遣君出城耳。」

勾踐感謝不已。

勾踐居石室,忽又三月,聞吳王病尚未癒,使范蠡卜其吉凶。

蠡布封已成,對曰:「吳王不死,至己巳日當減,壬申日必全愈。

願大王請求問疾,倘得入見,因求其糞而嘗之,觀其顏色,再拜稱賀,言病起之期。

至期若愈,必然心感大王,而赦可望矣。」

勾踐垂淚言曰:「孤雖不肖,亦曾南面為君,奈何含污忍辱,為人嘗洩便乎?」

蠡對曰:「昔紂囚西伯於羑里,殺其子伯邑考,烹而餉之,西伯忍痛而食子肉。

夫欲成大事者,不矜細行。

吳王有婦人之仁,而無丈夫之決,已欲赦越,忽又中變,不如此,何以取其憐乎?」

勾踐即日投太宰府中,見伯嚭曰:「人臣之道,主疾則臣憂。

今聞主公抱痾不瘳1勾踐心孤失望,寢食不安,願從太宰問疾,以伸臣子之情。」

嚭曰:「君有此美意,敢不轉達。」

伯嚭入見吳王,曲道勾踐相念之情,願入問疾。

夫差在沉困之中,憐其意而許之。

嚭引勾踐人於寢室,夫差強目曰:「勾踐亦來見孤耶?」

勾踐叩首奏曰:「囚臣聞龍體失調,如摧肝肺,欲一望顏色而無由也。

……」言未畢,夫差覺腹漲欲便,麾使出。

勾踐曰:「臣在東海,曾事醫師,觀人洩便,能知疾之瘥劇。」

乃拱立於戶下。

侍人將餘桶近一床一,扶夫差便訖,將出戶外。

勾踐揭開桶蓋,手取其糞,跪而嘗之。

左右皆掩鼻。

勾踐復入叩首曰:「囚臣敢再拜敬賀大王,王之疾,至己已日有瘳,交三月壬申全愈矣。」

夫差曰:「何以知之?」

勾踐曰:「臣聞於醫師:『夫糞者,谷味也。

順時氣則生,逆時氣則死。

』今囚臣竊嘗大王之糞,味苦且酸,正應春夏發生之氣,是以知之。」

夫差大悅曰:「仁哉勾踐也!臣子之事君父,孰肯嘗糞而決疾者?」

時太宰嚭在旁,夫差問曰:「汝能乎?」

嚭搖首曰:「臣雖甚一愛一大王,然此事亦不能。」

夫差曰:「不但太宰,雖吾大子亦不能也。」

即命勾踐離其石室,就便棲止,「待孤疾瘳,即當,遣伊還國。」

勾踐再拜謝恩而出。

自此僦居民舍,執牧養之事如故。

夫差病丙漸癒,——如勾踐所刻之期。

心念其忠,既出朝,命置酒於文台之上,召勾踐赴宴。

勾踐佯為不知,仍前囚服而來。

夫差聞之,即令沐浴,改換衣冠。

勾踐再三辭謝,方才奉命。

更衣入謁,再拜稽首。

夫差慌忙扶起,即出令曰:「越王仁德之人,焉可久辱!毖人將釋其囚役,免罪放還。

今日為越王設北面之坐,群臣以客禮事之。」

乃揖讓使就客坐,諸大夫皆列坐於旁。

子胥見吳王忘仇待敵,心中不忿,不肯入坐,拂衣而出。

伯嚭進曰:「大王以仁者之心,赦仁者之過。

臣聞『同聲相和,同氣相求。

』今日之坐,仁者宜留,不仁者宜去。

相國剛勇之夫,其不坐,殆自慚乎?」

夫差笑曰:「太宰之言當矣。」

酒三行,范蠡與越王俱起進觴,為吳王壽;口致祝辭曰:

皇王在上,恩播陽春;其仁莫比,其德日新。

於乎休哉!傳德無極;延壽萬歲,長保吳國。

四海鹹承。

諸侯賓服;觴酒既升,永受萬福!

吳王大悅,是日盡醉方休。

命王孫雄送勾踐於客館:「三日之內,孤當送爾歸國。」

至次早,子胥入見吳王曰:「昨日大王以客禮待仇人,果何見也?勾踐內懷虎狼之心,外飾溫恭之貌。

大王一愛一須臾之諛,不慮後日之患;棄忠直而聽讒言,溺小仁而養大仇。

譬如縱一毛一於爐炭之上,而幸其不焦;投一卵一於千鈞之下,而望其必全,豈可得耶?」

吳王咈然曰:「寡人臥疾三月,相國並無一好言相慰,是相國之不忠也;不進一好物相送,是相國之不仁也。

為人臣不仁不忠,要他何用!越王棄其國家,千里來歸寡人,獻其貨財,身為奴婢,是其忠也;寡人有疾,親為嘗糞,略無怨恨之心,是其仁也。

寡人若徇相國私意,誅此善士,皇天必不佑寡人矣。」

子胥曰:「王何言之相反也。

夫虎卑其勢,將有擊也;狸縮其身,將有取也。

越王入臣於吳,怨恨在心,大王何得知之?其下嘗大王之糞,實上食大王之心,王若不察,中其一奸一謀,吳必為擒矣。」

吳王曰:「相國置之勿言,寡人意已決!」子胥知不可諫,遂鬱鬱而退。

至第三日,吳王覆命置酒於蛇門之外,親送越王出城。

群臣皆捧觴餞行,惟子胥不至。

夫差謂勾踐曰:「寡人赦君返國,君當念吳之恩,勿記吳之怨。」

勾踐稽首曰:「大王哀臣孤窮,使得生還故國,當生生世世,竭力報效。

蒼天在上,實鑒臣心,如若負吳,皇天不佑!」夫差曰:「君子一言為定,君其遂行。

勉之!勉之!」勾踐再拜跪伏,流涕滿面,有依戀不捨之狀。

夫差親扶勾踐登車,范蠡執御,夫人亦再拜謝恩,一同升輦,望南而去。

時周敬王二十九年事也。

史臣有詩云:

越王已作釜中魚,豈料殘生出會稽?

可笑夫差無遠慮,放開羅網縱鯨鯢。

勾踐回至浙江之上,望見隔江山川重秀,天地再清,乃歎曰:「孤自意永辭萬民,委骨異蜮,豈期復得返國而奉祀乎?」

言罷,與夫人相向而泣,左右皆感動流淚,文種早知越王將至,率守國群臣,城中百姓,拜迎於浙水之上,歡聲動地。

勾踐命范蠡卜日到國。

蠡屈指曰:「異哉,王之擇日也,無如來日最吉。

王宜疾趨以應之。」

於是策馬飛輿,星夜還都。

告廟臨朝,都不必敘。

勾踐心念會稽之恥,欲立城於會稽,遷都於此,以自警惕,乃專委其事於范蠡。

蠡乃觀天文,察地理,規造新城,包會稽山於內。

西北立飛翼樓於臥龍山,以象天門;東南伏漏石竇,以象地戶。

外郭周圍,獨缺西北,揚言:「已臣服於吳,不敢壅塞貢獻之道」,實陰圖進取之便。

城既成,忽然城中湧一出一山,周圍數里,其象如龜,天生草木盛茂,有人認得此山,乃琅琊東武山,不知何故,一夕飛至。

范蠡奏曰:「臣之築城,上應天象,故天降『崑崙』,以啟越之伯也。」

越王大喜,乃名其山曰怪由,亦曰飛來山,亦曰龜山。

於山巔立靈台,建三層樓,以望靈物。

制度俱備,勾踐自諸暨遷而居之,謂薄蠡曰:「孤實不德,以至失國亡家,身為奴隸,苟非相國及諸大夫贊助,焉有今日?」

蠡曰:「此乃大王之福,非臣等之功也。

但願大王時時勿忘石室之苦,則越國可興,而吳仇可報矣。」

踐曰:「敬受教!」於是以文種治國政,以范蠡治軍旅,尊賢禮士,敬老恤貧,百姓大悅。

越王自嘗糞之後,常患口臭。

范蠡知城北有山。

出蔬菜一種。

其名曰蕺,可食,而微有氣息,乃使人采蕺。

舉朝食之,以亂其氣。

後人因名其山曰蕺山。

勾踐迫欲復仇,乃苦身勞心,夜以繼日。

目倦欲合,是攻之以蓼1;足寒欲縮,則漬之以水,冬常抱冰,夏還握火;累2薪而臥,不用一床一褥。

又懸膽於坐臥之所,飲食起居,必取而嘗之。

中夜潛泣,泣而復嘯,會稽二字,不絕於口。

以喪敗之餘,生齒虧減,乃著令使壯者勿娶老妻,老者勿娶少一婦;女子十七不嫁,男子二十不娶,其父母俱有罪;孕婦將產,告於官,使醫守之;生男賜以壺酒一犬,生女賜以壺酒一豚3;生子三人,官養其二,生子二人,官養其一。

有死者,親為哭吊。

每出遊,必載飯與羹於後車,遇童子,必餔而啜之,問其姓名。

遇耕時,躬身秉耒1。

夫人自織,與民間同其勞苦。

七年不收民稅。

食不加肉,衣不重采。

惟問候之使,無一月不至於吳。

復使男一女入山采葛,作黃絲細布,欲獻吳王;尚未及進,吳王嘉勾踐之順,使人增其封。

於是東至句甬,西至檇李,南至姑蔑,北至平原,縱橫八百餘里,盡為越壤。

勾踐乃治葛布十萬匹,甘蜜百壇,狐皮五雙,晉竹十艘,以答封地之禮。

夫差大悅,賜越王羽一毛一之飾。

子胥聞之,稱疾不朝。

夫差見越已臣服不貳,遂深信伯嚭之言。

一日,問伯嚭曰:「今日四境無事,寡人欲廣宮室以自娛,何地相宜:」嚭奏曰:「吳都之下,崇台勝境,莫若姑蘇,然前王所築,不足以當巨覽。

王不若昝將此台改建,令其高可望百里,寬可容六千人,聚歌童舞於女上,可以極人間之樂矣。」

夫差然之。

乃懸賞購求大木。

文種聞之,進於越王曰:「臣聞『高飛之鳥,死於美食;深泉之魚,死於芳餌。

』今王志在報吳,必先投其所好,然後得制其命。」

勾踐曰:「雖得其所好,豈遂能制其命乎?」

文種對曰:「臣所以破吳者有七術:一曰捐貨幣,以悅其君臣;二曰貴糴粟槁,以虛其積聚;三曰遺美一女,以惑其心志;四曰遺之巧工良材,使作宮室,以罄其財;五曰遺之諛臣,以亂其謀;六曰韁其諫臣使自一殺,以弱其輔;七曰積財練兵,以承其弊。」

勾踐曰:「善哉!今日先行何術?」

文種對曰:「今吳王方改築姑蘇台,宜選名山神材,奉而獻之。」

越王乃使木工三千餘人,入山伐木,經年無所得。

工人思歸,皆有怨望之心,乃歌《木客之吟》曰:

朝采木,暮采木,朝朝暮暮入山曲,窮巖絕壑徒往復。

天不生兮地不一育,木客何辜兮,受此勞酷?

每深夜長歌,聞者淒絕。

忽一一夜,天生神木一雙,大二十圍,長五十尋,在山之陽者曰梓,在山之陰者曰楠。

木工驚睹,以為目未經見,奔告越王。

群臣皆賀曰:「此大王一精一誠格天,故天生神木,以慰王衷也。」

勾踐大喜,親往設祭而後伐之。

加以琢削磨礱,用丹青錯畫為五采龍蛇之文,使文種浮江而至,獻於吳王曰:「東海賤臣勾踐,賴大王之力,竊為小殿,偶得巨材,不敢自用,敢因下吏獻於左右。」

夫差見木材異常,不勝驚喜。

子胥諫曰:「昔桀起靈台,紂起鹿台,窮竭民力,遂致滅亡。

勾踐欲害吳,故獻此木,王勿受之。」

夫差曰:「勾踐得此良材,不自用而獻於寡人,乃其好意,奈何逆之?」

遂不聽,乃將此木建姑蘇之台。

三年聚材,五年方成,高三百丈,廣八十四丈,登台望徹二百里。

舊有九曲徑以登山,至是更廣之。

百姓晝夜並作,死於疲勞者,不可勝數。

有梁伯龍詩為證:

千仞高檯面太湖,朝鍾暮鼓宴姑蘇。

威行海外三千里,霸佔江南第一都。

越王聞之,謂文種曰:「子所云『遺之巧匠良材,使作宮室,以盡其財。

』此計已行。

今崇台之上,必妙選拌舞以充之,非有絕色,不足侈其心志。

子其為寡人謀之!」文種對曰:「興亡之數,定於上天,既生神木,何患無美一女。

但搜求民間,恐驚動人心;臣有一計,可閱國中之女子,惟王所擇。」

不知文種說出甚計,且看下回分解。

註解:

1祖道:祭拜路神。

1堂:高。

2去國:失國。

3臣吳:向吳國臣服。

4自處已審:對待自己很客觀、確實。

1融:羽一毛一。

1辜:罪。

2官:當官。

1服:札。

犢鼻:圍裙。

2樵頭:打柴的包頭。

3斫剉:砍草。

4襦:短衣。

1痾:病;瘳:病癒。

1蓼:草名。

2累:堆集。

薪:柴草。

3豚:小豬。

1秉耒:執耕。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東周列國志
第一回 周宣王聞謠輕殺杜大夫化厲鳴冤第二回 褒人贖罪獻美女幽王烽火戲諸侯第三回 犬戎主大鬧鎬京周平王東遷洛邑第四回 秦文公郊天應夢鄭莊公掘地見母第五回 寵虢公周鄭交質助衛逆魯宋興兵第六回 衛石碏大義滅親鄭莊公假命伐宋第七回 公孫閼爭車射考叔公子翬獻謅賊隱公第八回 立新君華督行賂敗戎兵鄭忽辭婚第九回 齊侯送文姜婚魯祝聃射周王中肩第十回 楚熊通僭號稱王鄭祭足被脅立庶第十一回 宋莊公貪賂搆兵鄭祭足殺婿逐主第十二回 衛宣公築台納媳高渠彌乘間易君第十三回 魯桓公夫婦如齊鄭子亹君臣為戮第十四回 衛侯朔抗王入國齊襄公出獵遇鬼第十五回 雍大夫計殺無知魯莊公乾時大戰第十六回 釋檻囚鮑叔薦仲戰長勺曹劌敗齊第十七回 宋國納賂誅長萬楚王杯酒虜息媯第十八回 曹沫手劍劫齊侯桓公舉火爵寧戚第十九回 擒傅瑕厲公復國殺子頹惠王反正第二十回 晉獻公違卜立驪姬楚成王平亂相子文第二十一回 管夷吾智辨俞兒齊桓公兵定孤竹第二十二回 公子友兩定魯君齊皇子獨對委蛇第二十三回 衛懿公好鶴亡國齊桓公興兵伐楚第二十四回 盟召陵禮款楚大夫會葵邱義戴周天子第二十五回 智荀息假途滅虢窮百里飼牛拜相第二十六回 歌扊扅百里認妻獲陳寶穆公證夢第二十七回 驪姬巧計殺申生獻公臨終囑荀息第二十八回 裡克兩弒孤主穆公一平晉亂第二十九回 晉惠公大誅群臣管夷吾病榻論相第三十回 秦晉大戰龍門山穆姬登台要大赦第三十一回 晉惠公怒殺慶鄭介子推割股啖君第三十二回 晏蛾兒逾牆殉節群公子大鬧朝堂第三十三回 宋公伐齊納子昭楚人伏兵劫盟主第三十四回 宋襄公假仁失眾齊姜氏乘醉遣夫第三十五回 晉重耳周遊列國秦懷嬴重婚公子第三十六回 晉呂卻夜焚公宮秦穆公再平晉亂第三十七回 介子推守志焚綿上太叔帶怙寵入宮中第三十八回 周襄王避亂居鄭晉文公守信降原第三十九回 柳下惠授詞卻敵晉文公伐衛破曹第四十回 先軫詭謀激子玉晉楚城濮大交兵第四十一回 連谷城子玉自殺踐土壇晉侯主盟第四十二回 周襄王河陽受覲衛元咺公館對獄第四十三回 智寧俞假鴆復衛老燭武縋城說秦第四十四回 叔詹據鼎抗晉侯弦高假命犒秦軍第四十五回 晉襄公墨縗敗秦先元帥免胄殉翟第四十六回 楚商臣宮中弒父秦穆公殽谷封屍第四十七回 弄玉吹簫雙跨鳳趙盾背秦立靈公第四十八回 刺先克五將亂晉召士會壽余紿秦第四十九回 公子鮑厚施買國齊懿公竹池遇變第五十回 東門遂援立子倭趙宣子桃園強諫第五十一回 責趙盾董狐直筆誅斗椒絕纓大會第五十二回 公子宋嘗黿構逆陳靈公袒服戲朝第五十三回 楚莊王納諫復陳晉景公出師救鄭第五十四回 荀林父縱屬亡師孟侏儒托優悟主第五十五回 華元登床劫子反老人結草亢杜回第五十六回 蕭夫人登台笑客逢丑父易服免君第五十七回 娶夏姬巫臣逃晉圍下宮程嬰匿孤第五十八回 說秦伯魏相迎醫報魏錡養叔獻藝第五十九回 寵胥童晉國火亂誅岸賈趙氏復興第六十回 智武子分軍肆敵逼陽城三將鬥力第六十一回 晉悼公駕楚會蕭魚孫林父因歌逐獻公第六十二回 諸侯同心圍齊國晉臣合計逐欒盈第六十三回 老祁奚力救羊舌小范鞅智劫魏舒第六十四回 曲沃城欒盈滅族且於門杞梁死戰第六十五回 弒齊光崔慶專權納衛衎寧喜擅政第六十六回 殺寧喜子鱄出奔戮崔杼慶封獨相第六十七回 盧蒲癸計逐慶封楚靈王大合諸侯第六十八回 賀虒祁師曠辨新聲散家財陳氏買齊國第六十九回 楚靈王挾詐滅陳蔡晏平仲巧辯服荊蠻第七十回 殺三兄楚平王即位劫齊魯晉昭公尋盟第七十一回 晏平仲二桃殺三士楚平王娶媳逐世子第七十二回 棠公尚捐軀奔父難伍子胥微服過昭關第七十三回 伍員吹簫乞吳市專諸進炙刺王僚第七十四回 囊瓦懼謗誅無極要離貪名刺慶忌第七十五回 孫武子演陣斬美姬蔡昭侯納質乞吳師第七十六回 楚昭王棄郢西奔伍子胥掘墓鞭屍第七十七回 泣秦庭申包胥借兵退吳師楚昭王返國第七十八回 會夾谷孔子卻齊墮三都聞人伏法第八十回 夫差違諫釋越勾踐竭力事吳第八十一回 美人計吳宮寵西施言語科子貢說列國第八十二回 殺子胥夫差爭歃納蒯瞶子路結纓第八十三回 誅羋勝葉公定楚滅夫差越王稱霸第八十四回 智伯決水灌晉陽豫讓擊衣報襄子第八十五回 樂羊子怒餟中山羹西門豹喬送河伯婦第八十六回 吳起殺妻求將騶忌鼓琴取相第八十七回 說秦君衛鞅變法辭鬼谷孫臏下山第八十八回 孫臏佯狂脫禍龐涓兵敗桂陵第八十九回 馬陵道萬弩射龐涓咸陽市五牛分商鞅第九十回 蘇秦合從相六國張儀被激往秦邦第九十一回 學讓國燕噲召兵偽獻地張儀欺楚第九十二回 賽舉鼎秦武王絕蒍莽赴會楚懷王陷秦第九十三回 趙主父餓死沙邱宮孟嘗君偷過函谷關第九十四回 馮諼彈鋏客孟嘗齊王糾兵伐桀宋第九十五回 說四國樂毅滅齊驅火牛田單破燕第九十六回 藺相如兩屈秦王馬服君單解韓國第九十七回 死范睢計逃秦國假張祿延辱魏使第九十八回 質平原秦王索魏齊敗長平白起坑趙卒第九十九回 武安君含冤死杜郵呂不韋巧計歸異人第一百回 魯仲連不肯帝秦信陵君竊符救趙第一百一回 秦王滅周遷九鼎廉頗敗燕殺二將第一百二回 華陰道信陵敗蒙驁胡盧河龐煖斬劇辛第一百三回 李國舅爭權除黃歇樊於期傳檄討秦王第一百四回 甘羅童年取高位嫪毐偽腐亂秦宮第一百五回 茅焦解衣諫秦王李牧堅壁卻桓齮第一百六回 王敖反間殺李牧田光刎頸薦荊軻第一百七回 獻地圖荊軻鬧秦庭論兵法王翦代李信第一百八回 兼六國混一輿圖號始皇建立郡縣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