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回 殺三兄楚平王即位劫齊魯晉昭公尋盟:靈王自謂天下可唾手而得,日夜宴息於章華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回 殺三兄楚平王即位劫齊魯晉昭公尋盟

東周列國志

第七十回 殺三兄楚平王即位劫齊魯晉昭公尋盟

話說周景王十二年,楚靈王既滅陳、蔡,又遷許、胡、沈、道、房、申六小一柄一於荊山之地,百姓流離,道路嗟怨。

靈王自謂天下可唾手而得,日夜宴息於章華之台,欲遣使至周,求其九鼎,以為楚國之鎮1。

右尹鄭丹曰:「今齊、晉尚強,吳、越未服,周雖畏楚,恐諸侯有後言也。」

靈王憤然曰:「寡人幾忘之。

前會申之時,赦徐子之罪,同於伐吳,徐旋附吳,不為盡力。

今寡人先伐徐,次及吳,自江以東,皆為楚屬,則天下已定其半矣。」

乃使蒍罷同蔡洧奉世子祿居守,大閱車馬,東行狩於州來,次於穎水之尾。

使司馬督率車三百乘伐徐,圍其城。

靈王大軍屯於乾溪,以為聲援。

時周景王之十五年,楚靈王之十一年也。

冬月,值大雪,積深三尺有餘。

怎見得?有詩為證:

彤雲蔽天風怒號,飛來雪片如鵝一毛一。

忽然群峰失青色,等閒平地生銀濤。

千樹寒巢僵鳥雀,紅爐不暖重裘薄。

比際從軍更可憐,鐵衣冰凝愁難著1。

靈王問左右:「向有秦國所獻『復陶裘』,『翠羽被』,可取來服之。」

左右將裘、被呈上。

靈王服裘加被,頭帶皮冠,足穿豹舄2。

執紫絲鞭,出帳前看雪。

有右尹鄭丹來見,靈王去冠、被,捨鞭,與之立而語。

靈王曰:「寒甚!」鄭丹對曰:「王重裘豹舄,身居虎帳,猶且苦寒,況軍士單褐露踝,頂兜穿甲,執兵於風雪之中,其苦何如?王何不返駕國都,召回伐徐之師;俟來春天氣和暖,再圖征進,豈不兩便?」

靈王曰:「卿言甚善!然吾自用兵以來,所向必克,司馬旦晚必有捷音矣。」

鄭丹對曰:「徐與陳、蔡不同。

陳、蔡近楚,久在宇下,而徐在楚東北三千餘里,又附吳為重。

王貪伐徐之功,使三軍久頓3於外,受勞凍之苦,萬一國有內變,軍士離心,竊為王危之。」

靈王笑曰:「穿封戍在陳,棄疾在蔡,伍舉與太子居守,是三楚也。

寡人又何慮哉?」

言未畢,左史倚相趨過王前,靈王指謂鄭丹曰:「此博物之士也。

凡《三玟》、《五典》、《八索》、《九邱》,無不通曉,子革其善視之。」

鄭丹對曰:「王之言過矣。

昔周穆王乘八駿之馬,周行天下,祭公謀父作《祈招》之詩,以諫止王心,穆王聞諫返國,得免於禍。

臣曾以此詩問倚相,相不知也。

本朝之事,尚然不知,安能及遠乎?」

靈王曰:「《祈招》之詩如何?能為寡人誦之否?」

鄭丹對曰:「臣能誦之。

詩曰:『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

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

形民之力,而無醉飽之心。」

靈王曰:「此詩何解?」

鄭丹對曰:「愔愔者,安和之貌。

言祈父所掌甲兵,享安和之福,用能昭我王之德音,比於玉之堅,金之重。

所以然者,由我王能恤民力,適可而止,去其醉飽過盈之心故也。」

靈王知其諷己,默然無言。

良久,曰:「卿且退,容寡人思之。」

是夜,靈王意欲班師。

忽諜報:「司馬督屢敗徐師,遂圍徐。」

靈王曰:「徐可滅也。」

遂留乾溪。

自冬逾春,日逐射獵為樂,方役1百姓築台建宮,不思返國。

時蔡大夫歸生之子朝吳,臣事蔡公棄疾,日夜謀復蔡國,與其宰觀從商議。

觀從曰:「楚王黷兵遠出,久而不返,內虛外怨,此天亡之日也。

失此機會,蔡不可復封矣。」

朝吳曰:「欲復蔡,計將安出?」

觀從曰:「逆虔之立,三公子心皆不服,獨力不及耳。

誠假以蔡公子之命,召子干、子晰,如此恁般,……楚可得也。

得楚,則逆虔之巢一穴一已毀,不死何為?及嗣王之世,蔡必復矣。」

朝吳從其謀,使觀從假傳蔡公之命,召子干於晉,召子晰於鄭,言:「蔡公願以陳、蔡之師,納二公子於楚,以拒逆虔。」

子干、子晰大喜,齊至蔡郊,來會棄疾。

觀從先歸報朝吳。

朝吳出郊謂二公子曰:「蔡公實未有命,然可劫而取也。」

子干、子晰有懼色。

朝吳曰:「王佚游不返,國虛無備,而蔡洧念殺父之仇,以有事為幸。

鬥成然為郊尹,與蔡公相善,蔡公舉事,必為內應。

穿封戍雖封於陳,其意不親附王,若蔡公召之,必來。

以陳、蔡之眾,襲空虛之楚,如探囊取物,公子勿慮不成也。」

這幾句話,說透利害,子干、子晰方才放心,曰:「願終聽教。」

朝吳請盟,乃刑牲歃血,誓為先君郟敖報仇。

口中說誓,雖則如此,誓書上卻把蔡公裝首,言欲與子干、子晰共襲逆虔。

掘地為坎,用牲加書於上而埋之。

事畢,遂以家眾導子干、子晰襲入蔡城。

蔡公方朝餐,猝見二公子到,出自意外,大驚,欲起避。

朝吳隨至,直前執蔡公之袂曰:「事已至此,公將何往?」

子干、子晰抱蔡公大哭,言:「逆虔無道,弒兄殺侄,又放逐我等,我二人此來,欲借汝兵力,報兄之仇,事成,當以王位屬子。」

棄疾倉皇無計,答曰:「且請從容商議。」

朝吳曰:「二公子餒矣,有餐且共食。」

子干、子晰食訖,朝吳使速行。

遂宣言於眾曰:「蔡公實召二公子,同舉大事,已盟於郊,遣二公子先行入楚矣。」

棄疾止之曰:「勿誣我!」朝吳曰:「效外坎牲載書,豈無有見之者?公勿諱,但速速成事,共取盎貴,乃為上策。」

朝吳乃復號於市曰:「楚王無道,滅我蔡國,今蔡公許復封我,汝等皆蔡百姓,豈忍宗祀淪亡?可共隨蔡公趕上二公子,一同入楚。」

蔡人聞呼,一時俱集,各執器械,集於蔡公之門。

朝吳曰:「人心已齊,公宜急撫而用之,不然有變!」棄疾曰:「汝迫我上虎背耶?計將安出?」

朝吳曰:「二公子尚在郊,宜急與之合,悉起蔡眾。

吾往說陳公,帥師從公。」

棄疾從之。

子干、子晰率其眾與蔡公合。

朝吳使觀從星夜至陳,欲見陳公。

路中遇陳人夏嚙,乃夏征舒之玄孫,與觀從平素相識,告以復蔡之意。

夏嚙曰:「吾在陳公門下用事,亦思為復陳之計,今陳公病已不起,子不必往見。

子先歸蔡,吾當率陳人為一隊。」

觀從回報蔡公。

朝吳又作書密緻蔡洧,使為內應。

蔡公以家臣須務牟為先鋒,史猈副之,使觀從為嚮導,率一精一甲先行。

恰好陳夏嚙亦起陳眾來到。

夏嚙曰:「穿封戍已死,吾以大義曉喻陳人,特來助義。」

蔡公大喜,使朝吳率蔡人為右軍,夏嚙率陳人為左軍,曰:「掩襲之事,不可遲也!」乃星夜望郢都進發。

蔡洧聞蔡公兵到,先遣心腹出城送款1鬥成然迎蔡公於郊外。

令尹蒍罷方欲斂兵設守。

蔡洧開門以納蔡師,須務牟先入,呼曰:「蔡公攻殺楚王於乾溪,大軍已臨城矣!」國人惡靈王無道,皆願蔡公為王,無肯拒敵者。

蒍罷欲奉世子祿出奔,須務牟兵已圍王宮,蒍罷不能入。

回家自刎而死。

哀哉!胡曾先生有詩云:

漫誇私一黨一能扶主,誰料強都已釀一奸一。

若遇郟敖泉壤下,一般惡死有何顏?

蔡公大兵隨後俱到,攻入王宮,遇世子祿及公子罷敵,皆殺之。

蔡公掃除王宮,欲奉子干為王;子干辭。

蔡公曰:「長幼不可廢也。」

子干乃即位,以子晰為令尹,蔡公為司馬。

朝吳私謂蔡公曰:「公首倡義舉,奈何以王位讓人耶?」

蔡公曰:「靈王猶在乾溪,國未定也,且越二兄而自立,人將議我。」

朝吳已會其意,乃獻謀曰:「王卒暴露已久,必然思歸,若遣人以利害招之,必然奔潰。

大軍繼之,王可擒也。」

蔡公以為然。

乃使觀從往乾溪,告其眾曰:「蔡公已入楚,殺王二子,奉子干為王矣。

今新王有令:『先歸者復其田里,後歸者劓2之。

有相從者,罪及三族,或以飲食饋獻,罪亦如之。

』」軍士聞之,一時散其大半。

靈王尚醉臥於乾溪之台,鄭丹慌忙入報。

靈王聞二子被殺,自一床一上投身於地,放聲大哭。

鄭丹曰:「軍心已離,王宜速返!」靈王拭淚言曰:「人之一愛一其子,亦如寡人否?」

鄭丹曰:「鳥獸猶知一愛一子,何況人也?」

靈王歎曰:「寡人殺人子多矣!人殺吾子,何足怪!」少頃,哨馬報:「新王遣蔡公為大將,同鬥成然率陳、蔡二國之兵,殺奔乾溪來了。」

靈王大怒曰:「寡人待成然不薄,安敢叛吾?寧一戰而死,不可束手就縛!」遂拔寨都起,自夏口從漢水而上,至於襄州,欲以襲郢。

士卒一路奔逃,靈王自拔劍殺數人,猶不能止,比到訾梁,從者才百人耳。

靈王曰:「事不濟矣!」乃解其冠服,懸於岸柳之上。

鄭丹曰:「王且至近郊,以察國人之向背何如?」

靈王曰:「國人皆叛,何待察乎?」

鄭丹曰:「若不然,出奔他國,乞師以自救亦可。」

靈王曰:「諸侯誰一愛一我者?吾聞大福不再,徒自取辱。」

鄭丹見不從其計,恐自已獲罪,即與倚相私奔歸楚。

靈王不見了鄭丹,手足無措,徘徊於厘澤之間,從人盡散,只剩單身。

腹中饑餒,欲往鄉村覓食,又不識路徑。

村人也有曉得是楚王的,因聞逃散的軍士傳說,新王法令甚嚴,那個不怕,各遠遠閃開。

靈王一連三日,沒有飲食下嚥,餓倒在地,不能行動。

單單只有兩目睜開,看著路傍,專望一識面之人,經過此地,便是救星。

忽遇一人前來,認得是舊時守門之吏,比時喚作涓人,名疇。

靈王叫道:「疇,可救我!」涓人疇見是靈王呼喚,只得上前叩頭。

靈王曰:「寡人餓三日矣!汝為寡人覓一盂飯,尚延寡人呼吸之命。」

疇曰:「百姓皆懼新王之令,臣何從得食?」

靈王歎氣一口,命疇近身而坐,以頭枕其股,且安息片時。

疇候靈王睡去,取土塊為枕以代股,遂奔逃去訖。

靈王醒來,喚疇不應,摸所枕,乃土塊也。

不覺呼天痛哭,有聲無氣。

須臾,又有一人乘小車而至,認得靈王聲音,下車視之。

果是靈王。

乃拜倒在地,問曰:「大王為何到此地位」靈王流淚滿面,問曰「卿何人也」其人奏曰:「臣姓申名亥,乃芋尹申無宇之子也。

臣父兩次得罪於吾王,王赦不誅。

臣父往歲臨終囑臣曰:『吾受王兩次不殺之恩,他日王若有難,汝必捨命相從!』臣牢記在心,不敢有忘。

近傳聞郢都已破,子干自立,星夜奔至乾溪,不見吾王,一路追尋到此,不期天遣相逢。

今遍地皆蔡公之一黨一,王不可他適。

臣家在棘村,離此不遠,王可暫至臣家,再作商議。」

乃以乾跪進,靈王勉強下嚥,稍能起立。

申亥扶之上車,至於棘村。

靈王平昔住的是章華之台,崇宮邃室,今日觀看申亥農莊之家,篳門1蓬戶,低頭而入,好生淒涼,淚流不止。

申亥跪曰:「吾王請寬心。

此處幽僻,無行人來往,暫住數日,打聽國中事情,再作進退。」

靈王悲不能語。

申亥又跪進飲食,靈王只是啼哭,全不沾唇。

亥乃使其親生二女侍寢,以悅靈王之意,王衣不解一帶,一一夜悲歎,至五更時分,不聞悲聲。

二女啟門報其父曰:「王已自縊於寢所矣。」

胡曾先生詠史詩曰:

茫茫衰草沒章華,因笑靈王昔好奢。

台土未乾簫管絕,可憐身死野人家。

申亥聞靈王之死,不勝悲慟,乃親自殯殮,殺其二女以殉葬焉。

後人論申亥感靈王之恩,葬之是矣,以二女殉,不亦過乎?有詩歎曰:

章華霸業已沉一淪,二女何辜伴穸窀1。

堪恨暴君身死後,餘殃猶自及閨人。

時蔡公引著鬥成然、朝吳、夏嚙眾將,追靈王於乾溪。

半路遇著鄭丹、倚相二人,述楚王如此恁般……「今侍衛俱散,獨身求死,某不忍見,是以去之。」

蔡公曰:「汝今何往?」

二人曰:「欲還國中耳。」

蔡公曰:「公等且住我軍中,同訪楚王下落,然後同歸可也。」

蔡公引大軍尋訪,及於訾梁,並無蹤跡。

有村人知是蔡公,以楚王冠服來獻,言:「三日前,於岸柳上得之。」

蔡公問曰:「汝知王生死否?」

村人曰:「不知。」

蔡公收其冠服,重賞之而去。

蔡公更欲追尋,朝吳進曰:「楚王去其衣冠,勢窮力敝,多分死於溝渠,不足再究。

但子干在位,若發號施令,收拾民心,不可圖矣。」

蔡公曰:「然則若何?」

朝吳曰:「楚王在外,國人未知下落,乘此人心未定之時,使數十小卒,假稱敗兵,繞城相呼,言:『楚王大兵將到!』再令鬥成然歸報子干,如此如此。

子干、子晰,皆懦弱無謀之輩,一聞此信,必驚惶自盡。

明公徐徐整旅而歸,穩坐寶位,高枕無憂,豈不美哉?」

蔡公然之。

乃遣觀從引小卒百餘人,詐作敗兵,奔回郢都,繞城而走,呼曰:「蔡公兵敗被殺,楚王大兵,隨後便至!」國人信以為實,莫不驚駭。

須臾,鬥成然至,所言相同。

國人益信,皆上城瞭望。

成然奔告子干,言:「楚王甚怒,來討君擅立之罪,欲如蔡般、齊慶封故事。

君須早自為計,免致受辱,臣亦逃命去矣。」

言訖,奔狂而出。

子干乃召子晰言之,子晰曰:「此朝吳誤我也。」

兄弟相抱而哭。

宮外又傳:「楚王兵已入城!」子晰先拔佩劍,刎其喉而死。

子干慌迫,亦取劍自剄。

宮中大亂,宦官宮女,相驚自一殺者,橫於宮掖,號哭之一聲不絕。

鬥成然引眾復入。

掃除一屍一首,率百官迎接蔡公。

國人不知,尚疑來者是靈王;及入城,乃蔡公也,方悟前後報信,皆出蔡公之計。

蔡公既入城,即位,改名熊居,是為平王。

昔年共王曾禱於神,當璧而拜者為君,至是果驗矣。

國人尚未知靈王已死,人情洶洶,嘗中夜訛傳王到,男一女皆驚起,開門外探。

平王患之,乃密與觀從謀,使於漢水之傍,取死一屍一加以靈王冠服,從上流放至下流,詐雲已得楚王一屍一首,殯於訾梁,歸報平王。

平王使鬥成然往營葬事,謚曰靈王。

然後出榜安慰國人,人心始定。

後三年,平王復訪求靈王之一屍一,申亥以葬處告,乃遷葬焉。

此是後話。

卻說司馬督等圍徐,久而無功,懼為靈王所誅,不敢歸,陰與徐通,列營相守。

聞靈王兵潰被殺,乃解圍班師。

行至豫章,吳公子光:率師要1擊,敗之,司馬督與三百乘悉為吳所獲。

光乘勝取楚州來之邑。

此皆靈王無道之所致也。

再說楚平王安集楚眾,以公子之禮,葬子干、子晰。

錄功用賢,以鬥成然為令尹,陽丐子字子瑕,為左尹。

念蒍掩、伯州犁之冤死,乃以犁子郤宛為右尹,掩弟蒍射、蒍越俱為大夫。

朝吳、夏嚙、蔡洧俱拜下大夫之職。

以公子魴敢戰,使為司馬。

時伍舉已卒,平王嘉其生前有直諫之美,封其子伍奢於連,號曰連公。

奢子尚亦封於棠,為棠宰,號曰棠君。

其他蒍啟疆、鄭丹等一班舊臣,官職如故。

欲官觀從,從言其先人開卜:「願為卜尹。」

平王從之。

群臣謝恩,朝吳與蔡洧獨不謝,欲辭官而去。

平王問之,二人奏曰:「本輔吾王興師襲楚,欲復蔡國,今王大位已定,而蔡之宗祀,未沾血食,臣何面目立於王之朝乎?昔靈王以貪功兼併,致失人心,王反其所為,方能令人心悅服。

欲反其所為,莫如復陳、蔡之祀。」

平王曰:「善。」

乃使人訪求陳、蔡之後,得陳世子偃師之子名吳,蔡世子有之子名廬。

乃命太史擇吉,封吳為陳侯,是為陳惠公;廬為蔡侯,是為蔡平公,歸國奉宗祀。

朝吳、蔡洧隨蔡平公歸蔡,夏嚙隨陳惠公歸陳。

所率陳、蔡之眾,各從其主,厚加犒勞。

前番靈王擄掠二國重器貨寶,藏於楚庫者,悉給還之。

其所遷荊山六小一柄一,悉令還歸故土,秋毫無犯。

各國君臣上下,歡聲若雷,如枯木之再榮,朽骨之復一活。

此周景王十六年事也。

髯翁有詩云:

枉竭民脂建二城,留將後主作人情。

早知故物仍還主,何苦當時受惡名。

平王長子名建,字子木,乃蔡國鄖陽封人之女所生,時年已長,乃立為世子,使連尹伍奢為太師。

有楚人費無極,素事平王,善於貢諛,平王一寵一之,任為大夫。

無極請事世子,乃以為少師。

以奮揚為東宮司馬。

平王既即位,四境安謐,頗事聲色之樂,吳取州來,王不能報。

無極雖為世子少師,日在平王左右,從於一婬一樂。

世子建惡其諂佞,頗疏遠之。

令尹鬥成然恃功專恣,無極譖而殺之,以陽丐為令尹。

世子建每言成然之冤,無極心懷畏懼,由是陰與世子建有隙。

無極又薦鄢將師於平王,使為右領,亦有一寵一。

這段情節,且暫擱起。

話分兩頭。

再說晉自築虒祈宮之後,諸侯窺其志在苟安,皆有貳心。

昭公新立,欲修復先人之業,聞齊侯遣晏嬰如楚修聘,亦使人征朝於齊。

齊景公見晉、楚多事,亦有意乘間圖伯,欲觀晉昭公之為人,乃裝束如晉,以勇士古冶子從行。

方渡黃河,其左驂之馬,乃景公所最一愛一者,即令圉人於從舟取至,系干船頭,親督圉人飼料。

忽大雨驟至,波濤洶湧,舟船將覆。

有大黿舒頭於水面,張開巨口,搶向船頭,銜左驂之馬,入於深淵。

景公大驚。

古冶子在側,言曰:「君勿懼也,臣請為君索之。」

乃解一衣一裸一體,拔劍躍於水中,凌波踢一浪一而去。

載沉載浮,順流九里,望之無跡。

景公歎曰:「冶子死矣!」少頃,風一浪一頓息,但見水面流紅。

古冶子左手挽驂馬之尾,右手提血瀝瀝一顆黿頭,浴波而出。

景公大駭曰:「真神勇也!先君徒設勇爵,焉有勇士如此哉!。」

遂厚賞之。

既至絳州,見了晉昭公,昭公設宴享之。

晉國是荀吳相禮,齊國是晏嬰相禮1。

酒酣,晉侯曰:「筵中無以為樂,請為君侯投壺賭酒。」

景公曰:「善。」

左右設壺進矢,齊侯拱手讓晉侯先投。

晉侯舉矢在手,荀吳進辭曰:「有酒如淮,有肉如坻2。

寡君中此,為諸侯師。」

晉侯投矢,果中中壺,將余矢棄擲於地。

晉臣皆伏地稱「千歲。」

齊侯意殊不懌,舉矢亦效其語曰:「有酒如澠3,有肉如陵。

寡人中此,與君代興。」

撲的投去,恰在中壺,與晉矢相並,齊侯大笑,亦棄余矢。

晏嬰亦伏地呼「千歲!」晉侯勃然變色。

荀吳謂齊景公曰:「君失言矣!今日辱貺敝邑,正以寡君世主夏盟之故。

君曰『代興』,是何言也!」晏嬰代答曰:「盟無常主,惟有德者居焉。

昔齊失霸業,晉方代之。

若晉有德,誰敢不服?如其無德,吳、楚亦將迭進,豈惟敝邑!」羊舌肸曰:「晉已師諸侯矣,安用壺矢?此乃荀伯之失言也!」荀吳自知其誤,嘿然不語。

齊臣古治子立於階下,厲聲曰:「日昃1君勞,可辭席矣!」齊侯即遜謝而出,次日遂行。

羊舌肸曰:「諸侯將有離心,不以威脅之,必失霸業。」

晉侯以為然。

乃大閱甲兵之數,總計有四千乘,甲士三十萬人。

羊舌肸曰:「德雖不足,而眾可用也。」

於是先遣使如周,請王臣降臨為重,因遍請諸侯,約以秋七月俱集平邱相會。

諸侯聞有王臣在會,無敢不赴者。

至期,晉昭公留韓起守國,率荀吳、魏舒、羊舌肸、羊舌鮒、籍談、梁丙、張骼、智躒等,盡起四千乘之眾,望濮陽城進發。

連絡三十餘營,遍衛地皆晉兵。

周卿士劉獻公摯先到。

齊、宋、魯、衛、鄭、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十二路諸侯畢集,見晉師眾盛,人人皆有懼色。

既會,羊舌肸捧盤盂進曰:「先臣趙武,誤從弭兵之約,與楚通好。

楚虔無信,自取隕滅。

今寡君欲效踐土故事,徼惠於天子,以鎮撫諸夏,請諸君同歃為信!」諸侯皆俯首曰:「敢不聽命!」惟齊景公不應。

羊舌肸曰:「齊侯豈不願盟耶?」

景公曰:「諸侯不服,是以尋盟;若皆用命,何以盟為?」

羊舌肸曰:「踐土之盟,不服者何國?君若不從,寡君惟是甲車四千乘,願請罪於城下。」

說猶未畢,壇上鳴鼓,各營俱建起大旆。

景公慮其見襲,乃改辭謝曰:「大國既以盟不可廢,寡人敢自外耶?」

於是晉侯先歃,齊、宋以下相繼。

劉摯王臣,不使與盟,但監臨其事而已。

邾、莒以魯國屢屢侵伐,訴於晉侯。

晉侯辭魯昭公於會,執1其上卿季孫意如,閉之幕中。

子服惠伯私謂荀吳曰:「魯地十倍邾、莒,晉若棄之,將改事齊、楚,於晉何益?且楚滅陳、蔡不救,而復棄兄弟之國乎?」

荀吳然其言,以告韓起。

起言於晉侯,乃縱意如奔歸。

自是諸侯益不直2晉,晉不復能主盟矣。

史臣有詩歎云:

侈心效楚築虒祁,列國離心復示威。

壺矢有靈侯統散,山河如故事全非!

要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註解:

1鎮:鎮物。

此為使別國能臣服之物即九鼎。

1著:穿。

2舄:鞋。

3頓:屯。

1役:徵用。

1送款:款,款曲,情況。

2劓:割鼻。

1篳門:竹子編成的門。

蓬戶:草屋。

1穸窀:墓一穴一。

1要:中途攬截。

1相禮:陪客接待。

2淮:水名。

坻:山坡。

3澠:水名。

陵:丘陵。

1日昃:日西斜。

1執:軟禁。

2直:去。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東周列國志
第一回 周宣王聞謠輕殺杜大夫化厲鳴冤第二回 褒人贖罪獻美女幽王烽火戲諸侯第三回 犬戎主大鬧鎬京周平王東遷洛邑第四回 秦文公郊天應夢鄭莊公掘地見母第五回 寵虢公周鄭交質助衛逆魯宋興兵第六回 衛石碏大義滅親鄭莊公假命伐宋第七回 公孫閼爭車射考叔公子翬獻謅賊隱公第八回 立新君華督行賂敗戎兵鄭忽辭婚第九回 齊侯送文姜婚魯祝聃射周王中肩第十回 楚熊通僭號稱王鄭祭足被脅立庶第十一回 宋莊公貪賂搆兵鄭祭足殺婿逐主第十二回 衛宣公築台納媳高渠彌乘間易君第十三回 魯桓公夫婦如齊鄭子亹君臣為戮第十四回 衛侯朔抗王入國齊襄公出獵遇鬼第十五回 雍大夫計殺無知魯莊公乾時大戰第十六回 釋檻囚鮑叔薦仲戰長勺曹劌敗齊第十七回 宋國納賂誅長萬楚王杯酒虜息媯第十八回 曹沫手劍劫齊侯桓公舉火爵寧戚第十九回 擒傅瑕厲公復國殺子頹惠王反正第二十回 晉獻公違卜立驪姬楚成王平亂相子文第二十一回 管夷吾智辨俞兒齊桓公兵定孤竹第二十二回 公子友兩定魯君齊皇子獨對委蛇第二十三回 衛懿公好鶴亡國齊桓公興兵伐楚第二十四回 盟召陵禮款楚大夫會葵邱義戴周天子第二十五回 智荀息假途滅虢窮百里飼牛拜相第二十六回 歌扊扅百里認妻獲陳寶穆公證夢第二十七回 驪姬巧計殺申生獻公臨終囑荀息第二十八回 裡克兩弒孤主穆公一平晉亂第二十九回 晉惠公大誅群臣管夷吾病榻論相第三十回 秦晉大戰龍門山穆姬登台要大赦第三十一回 晉惠公怒殺慶鄭介子推割股啖君第三十二回 晏蛾兒逾牆殉節群公子大鬧朝堂第三十三回 宋公伐齊納子昭楚人伏兵劫盟主第三十四回 宋襄公假仁失眾齊姜氏乘醉遣夫第三十五回 晉重耳周遊列國秦懷嬴重婚公子第三十六回 晉呂卻夜焚公宮秦穆公再平晉亂第三十七回 介子推守志焚綿上太叔帶怙寵入宮中第三十八回 周襄王避亂居鄭晉文公守信降原第三十九回 柳下惠授詞卻敵晉文公伐衛破曹第四十回 先軫詭謀激子玉晉楚城濮大交兵第四十一回 連谷城子玉自殺踐土壇晉侯主盟第四十二回 周襄王河陽受覲衛元咺公館對獄第四十三回 智寧俞假鴆復衛老燭武縋城說秦第四十四回 叔詹據鼎抗晉侯弦高假命犒秦軍第四十五回 晉襄公墨縗敗秦先元帥免胄殉翟第四十六回 楚商臣宮中弒父秦穆公殽谷封屍第四十七回 弄玉吹簫雙跨鳳趙盾背秦立靈公第四十八回 刺先克五將亂晉召士會壽余紿秦第四十九回 公子鮑厚施買國齊懿公竹池遇變第五十回 東門遂援立子倭趙宣子桃園強諫第五十一回 責趙盾董狐直筆誅斗椒絕纓大會第五十二回 公子宋嘗黿構逆陳靈公袒服戲朝第五十三回 楚莊王納諫復陳晉景公出師救鄭第五十四回 荀林父縱屬亡師孟侏儒托優悟主第五十五回 華元登床劫子反老人結草亢杜回第五十六回 蕭夫人登台笑客逢丑父易服免君第五十七回 娶夏姬巫臣逃晉圍下宮程嬰匿孤第五十八回 說秦伯魏相迎醫報魏錡養叔獻藝第五十九回 寵胥童晉國火亂誅岸賈趙氏復興第六十回 智武子分軍肆敵逼陽城三將鬥力第六十一回 晉悼公駕楚會蕭魚孫林父因歌逐獻公第六十二回 諸侯同心圍齊國晉臣合計逐欒盈第六十三回 老祁奚力救羊舌小范鞅智劫魏舒第六十四回 曲沃城欒盈滅族且於門杞梁死戰第六十五回 弒齊光崔慶專權納衛衎寧喜擅政第六十六回 殺寧喜子鱄出奔戮崔杼慶封獨相第六十七回 盧蒲癸計逐慶封楚靈王大合諸侯第六十八回 賀虒祁師曠辨新聲散家財陳氏買齊國第六十九回 楚靈王挾詐滅陳蔡晏平仲巧辯服荊蠻第七十回 殺三兄楚平王即位劫齊魯晉昭公尋盟第七十一回 晏平仲二桃殺三士楚平王娶媳逐世子第七十二回 棠公尚捐軀奔父難伍子胥微服過昭關第七十三回 伍員吹簫乞吳市專諸進炙刺王僚第七十四回 囊瓦懼謗誅無極要離貪名刺慶忌第七十五回 孫武子演陣斬美姬蔡昭侯納質乞吳師第七十六回 楚昭王棄郢西奔伍子胥掘墓鞭屍第七十七回 泣秦庭申包胥借兵退吳師楚昭王返國第七十八回 會夾谷孔子卻齊墮三都聞人伏法第八十回 夫差違諫釋越勾踐竭力事吳第八十一回 美人計吳宮寵西施言語科子貢說列國第八十二回 殺子胥夫差爭歃納蒯瞶子路結纓第八十三回 誅羋勝葉公定楚滅夫差越王稱霸第八十四回 智伯決水灌晉陽豫讓擊衣報襄子第八十五回 樂羊子怒餟中山羹西門豹喬送河伯婦第八十六回 吳起殺妻求將騶忌鼓琴取相第八十七回 說秦君衛鞅變法辭鬼谷孫臏下山第八十八回 孫臏佯狂脫禍龐涓兵敗桂陵第八十九回 馬陵道萬弩射龐涓咸陽市五牛分商鞅第九十回 蘇秦合從相六國張儀被激往秦邦第九十一回 學讓國燕噲召兵偽獻地張儀欺楚第九十二回 賽舉鼎秦武王絕蒍莽赴會楚懷王陷秦第九十三回 趙主父餓死沙邱宮孟嘗君偷過函谷關第九十四回 馮諼彈鋏客孟嘗齊王糾兵伐桀宋第九十五回 說四國樂毅滅齊驅火牛田單破燕第九十六回 藺相如兩屈秦王馬服君單解韓國第九十七回 死范睢計逃秦國假張祿延辱魏使第九十八回 質平原秦王索魏齊敗長平白起坑趙卒第九十九回 武安君含冤死杜郵呂不韋巧計歸異人第一百回 魯仲連不肯帝秦信陵君竊符救趙第一百一回 秦王滅周遷九鼎廉頗敗燕殺二將第一百二回 華陰道信陵敗蒙驁胡盧河龐煖斬劇辛第一百三回 李國舅爭權除黃歇樊於期傳檄討秦王第一百四回 甘羅童年取高位嫪毐偽腐亂秦宮第一百五回 茅焦解衣諫秦王李牧堅壁卻桓齮第一百六回 王敖反間殺李牧田光刎頸薦荊軻第一百七回 獻地圖荊軻鬧秦庭論兵法王翦代李信第一百八回 兼六國混一輿圖號始皇建立郡縣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