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志》第三十九回 柳下惠授詞卻敵晉文公伐衛破曹:此周襄王十七年之冬也。時齊孝公亦有嗣1伯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東周列國志》第三十九回 柳下惠授詞卻敵晉文公伐衛破曹

東周列國志

第三十九回 柳下惠授詞卻敵晉文公伐衛破曹

話說晉文公定了溫、原、陽樊、攢茅四邑封境,直通太行山之南,謂之南陽。

此周襄王十七年之冬也。

時齊孝公亦有嗣1伯之意。

自無虧之死,惡了魯僖公。

鹿上不署,鋩2了宋襄公。

孟會不赴,背了楚成王。

諸侯離心,朝聘不至。

孝公心懷憤怒,欲用兵中原,以振先業。

乃集群臣問曰:「先君桓公在日,天歲不征,無日不戰。

今寡人安坐朝堂,如居蝸殼之中,不知外事,寡人愧之!昔年魯侯謀救無虧,與寡人為難,此仇未報。

今魯北與衛結,南與楚通。

倘結連伐齊,何以當之?聞魯歲饑,寡人意欲乘此加兵,以杜其謀。

諸卿以為何如?」

上卿高虎奏曰:「魯方多助,伐之未必有功。」

孝公曰:「雖無功,且試一行,以觀諸侯離合之狀。」

乃親率車徒二百乘,欲侵魯之北鄙。

邊人聞信,先來告急。

魯正值饑饉之際,民不勝3兵。

大夫臧孫辰言於僖公曰:「齊挾忿深入,未可與爭勝負也,請以辭令謝之!」僖公曰:「當今善為辭令者何人?」

臧孫辰對曰:「臣舉一人,乃先朝司空無駭之子,展氏獲名,字子禽。

官拜士師,食邑柳下。

此人外和內介1,博文達理。

因居官執法,不合於時,棄職歸隱。

若得此人為使,定可不辱君命,取重於齊矣。」

僖公曰:「寡人亦素知其人,今安在?」

曰:「見在柳下。」

使人召之,展獲辭以病不能行。

臧孫辰曰:「禽有從弟名喜,雖在下僚,頗有口辯。

若令喜就獲之家,請其指授,必有可聽。」

僖公從之。

展喜至柳下,見了展獲,道達君命。

展獲曰:「齊之伐我,欲紹桓公之伯業也。

夫圖伯莫如尊王,若以先王之命責之,何患無辭?」

展喜復於僖公曰:「臣知所以卻齊矣。」

僖公已具下犒師之物,無非是牲醴粟帛之類,裝做數車,交與展喜。

喜至北鄙,齊師尚未入境,乃迎將上去。

至汶南地方,剛遇齊兵前隊,乃崔夭為先鋒。

展喜先將禮物呈送崔夭。

崔夭引至大軍,謁見齊侯,呈上犒軍禮物,曰:「寡君聞君親舉玉趾2將辱臨於敝邑,使下臣喜奉犒執事。」

孝公曰:「魯人聞寡人興師,亦膽寒乎?」

喜答曰:「小人則或者膽寒,下臣不知也。

若君子,則全無懼意。」

孝公曰:「汝國文無施伯之智,武無曹劌之勇。

況正逢饑饉,野無青草。

何所恃而不懼?」

喜答曰:「敝邑別無所恃,所恃者先王之命耳。

昔周先王封太公於齊,封我先君伯禽於魯,使周公與太公割牲為盟。

誓曰:『世世子孫,同獎王室,無相害也。

』此語載在盟府,太史掌之。

桓公是以九合諸侯,則先與莊公為柯之盟,奉王命也。

君嗣位九年,敝邑君臣,引領望齊曰:『庶幾修先伯主之業,以親睦諸侯。

』若棄成王之命,違太公之誓,墮桓公之業,以好為仇,度君侯之必不然也。

敝邑恃此不懼。」

孝公曰:「子歸語魯侯,寡人願修睦,不復用兵矣。」

即日傳令班師。

潛淵有詩,譏臧孫辰知柳下惠之賢,不能薦引同朝。

詩云:

北望烽煙魯勢危,片言退敵奏功奇。

臧孫不肯開賢路,柳下仍淹展士師。

展喜還魯,覆命於僖公。

臧孫辰曰:「齊師雖退,然其意實輕魯。

臣請偕仲遂如楚,乞師伐齊,使齊侯不敢正眼覷魯。

此數年之福也。」

僖公以為然。

乃使公子遂為正使,臧孫辰為副使,行聘於楚。

臧孫辰素與楚將成得臣相識,使得臣先容於楚王,謂楚王曰:「齊背鹿上之約,宋為泓水之戰。

二國者,皆楚仇也。

王若問罪於二國,寡君原悉索敝賦,為王前驅。」

楚成王大喜。

即拜成得臣為大將,申公叔侯副之,率兵伐齊。

取陽谷之地,以封齊桓公之子雍,使雍巫相之。

留甲士千人,從申公叔侯屯戍,以為魯之一聲授。

成得臣奏凱還朝。

令尹子文時已年老,請讓政於得臣。

楚王曰:「寡人怨宋,甚於怨齊。

子玉已為我報齊矣,卿為我伐宋,以報鄭之仇。

俟凱旋之日,聽卿自便何如?」

子文曰:「臣才萬不及子玉,願以自代,必不誤君王之事。」

楚王曰:「宋方事晉,楚若伐宋,晉必救之。

兩當晉、宋,非卿不可。

卿強1為寡人一行。」

乃命子文治兵於暌,簡閱車馬,申明軍法。

子文滿意欲顯子玉之能,是日草草完一事。

終朝畢事,不戮一人。

楚王曰:「卿閱武而不戮一人,何以立威?」

子文奏曰:「臣之才力,比於強駑之末矣。

必欲立威,非子玉不可。」

楚王更使得臣治兵於蔿。

得臣簡閱一精一細,用法嚴肅,有犯不赦,竟一日之長,方才事畢。

總計鞭七人之背,貫1三人之耳。

真個鐘鼓添聲,旌旗改色。

楚王喜曰:「子玉果將才也!」子文復請致政,楚王許之。

乃以得臣為令尹,掌中軍元帥事。

群臣皆造子文之宅,賀其舉薦得人,致酒相款。

時文武畢集,惟大夫蔿呂臣有微恙不至。

酒至半酣,閽人報:「門外有一小兒求見。」

子文命召人。

那小兒舉手鞠躬,竟造末席而坐,飲酒啖炙,傍若無人。

有人認識此兒,乃蔿呂臣之子,名日蔿賈,年方一十三歲。

子文異之,問曰:「某為國得一大將,國老無不賀,爾小子獨不賀,何也?」

蔿賈曰:「諸公以為可賀,愚以為可吊耳!」子文怒曰:「汝謂可吊,有何說?」

賈曰:「愚觀子玉為人,勇於任事,而昧於決機2。

能進而不能退。

可使佐3鬥,不可專任4也。

若以軍政委之,必至僨5事。

諺云『太剛則折』,子玉之謂矣!舉一人而敗國,又何賀焉?如其不敗,賀未晚也。」

左右曰:「此小兒狂言,不須聽之。」

蔿賈大笑而出,眾公卿俱散。

明日,楚王拜得臣為大將,親統大兵,糾合陳、蔡、鄭、許四路諸侯,一同伐宋,圍其緡邑。

宋成公使司馬公孫固如晉告急。

晉文公集群臣問計。

先軫進曰:「方今惟楚強橫,而於君有私恩。

今楚戍1谷伐宋,生事中原。

此天授我以救災恤患之名也。

取威定伯,在此舉矣!」文公曰:「寡人欲解齊、宋之患,如何而可?」

狐偃進曰:「楚始得曹而新婚於衛,是二國又皆主公之仇也。

若興師以伐曹、衛,楚必移兵來救,則齊、宋寬矣。」

文公曰:「善。」

乃以其謀告公孫固,使回報宋公,令其堅守。

公孫固領命去了。

文公以兵少為慮。

趙衰進曰:「古者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一柄一一軍。

我曲沃武會,始以一軍受命。

獻公始作二軍,以滅霍、魏、虞、虢諸國,拓地千里。

晉在今日,不得為次國,宜作三軍。」

文公曰:「三軍既作,遂可用否?」

趙衰曰:「未也。

民未知禮,雖聚而易散。

君盍大搜以示之禮,使民知尊卑長幼之序,動親上死長之心,然後可用。」

文公曰:「作三軍,必須立元帥,誰堪其任?」

趙衰對曰:「夫為將者,有勇不如有智,有智不如有學。

君如求智勇之將,不患無人。

若求有學者。

臣所見惟卻縠一人耳。

縠年五十餘矣,好學不倦,說《禮》《樂》而敦《詩》《書》。

夫《禮》、《樂》、《詩》、《書》,先王之法,德義之府也。

民生以德義為本,兵事以民為本。

惟有德義者,方能恤民。

能恤民者,方能用兵。」

文公曰:「善。」

乃召卻縠為元帥,縠辭不受。

文公曰:「寡人知卿,卿不可辭!」強之再三,乃就職。

擇日,大搜於被廬,作中上下三軍。

卻縠將中軍,卻溱佐之,祁瞞掌大將旗鼓。

使狐偃將上軍,偃辭曰:「臣兄在前,弟不可以先兄。」

乃命狐一毛一將上軍,狐偃佐之。

使趙衰將下軍,衰辭曰:「臣貞慎不如欒枝,有謀不如先軫,多聞不如胥臣。」

乃命欒枝將下軍,先軫佐之。

荀林父御戎,魏犨為車右,趙衰為大司馬。

卻縠登壇發令。

三通鼓罷,一操一演陣法。

少者在前,長者在後。

坐作進退,皆有成規。

有不能者,教之;三教而不遵,以違令論,然後用刑。

一連一操一演三日,奇正1變化,指揮如意。

眾將見卻縠寬嚴得體,無不悅服。

方欲鳴金收軍,忽將台之下,起一陣旋風,竟將大帥旗桿,吹為兩段。

眾皆變色。

卻縠曰:「帥旗倒折,主將當應之。

吾不能久與諸子同事,然主公必成大功。」

眾問其故,縠但笑而不答。

時周襄王十九年,冬十二月之事也。

明年春,晉文公議分兵以伐曹衛,謀於卻縠。

縠對曰:「臣已與先軫商議停當矣。

今日非與曹、衛為難也,分兵可以當曹、衛,而不可以當楚。

主公宜以伐曹為名,假道於衛。

衛曹方睦,必然不允。

我乃從南河濟師,出其不意,直搗衛境。

所謂『迅雷不及掩耳』,勝有八九。

既勝衛,然後乘勢而臨曹。

曹伯素失民心,又惕2於敗衛之威,其破曹必矣!」文公喜曰:「子真有學之將也!」即使人如衛假道伐曹。

衛大夫元咺請於成公曰:「始晉君出亡過我,先君未嘗加禮。

今來假道,君必聽之。

不然,彼將先衛而後曹矣。」

成公曰:「寡人與曹共服於楚。

若假以伐曹之路,恐未結晉歡,而先取楚怒也。

怒晉,猶恃有楚,並怒楚,將何恃乎?」

遂不許。

晉使回報文公。

文公曰:「不出元帥所料也!」乃命迂3道南行。

渡了黃河,行至五鹿之野。

文公曰:「嘻!此介子推割股處也!」不覺淒然淚下,諸將皆感歎助悲。

魏犨曰:「吾等當拔城取邑,為君雪往年之恥,何用歎息?」

先軫曰:「武子之言是也。

臣願率本部之兵,獨取五鹿。」

文公壯其言,許之。

魏犨曰:「吾當助子一臂。」

二將升車前進。

先軫令軍士多帶旗幟,凡所過山林高阜之處,便教懸插,務要透出林表。

魏犨曰:「吾聞『兵行詭道』,今遍張旗表,反使敵人知備,不知何意?」

先軫曰:「衛素臣服於齊,近改事荊蠻,國人不順,每虞中國之來討。

吾主欲繼齊圖伯,不可示弱,當以先聲奪之。」

卻說五鹿百姓,不意晉兵猝然來到。

登城瞭望,但見旌旗佈滿山林,正不知兵有多少。

不論城內城外居民,爭先逃竄,守臣禁止不住。

先軫兵到,無人守禦,一鼓拔之。

遣人報捷於文公。

文公喜形於色,謂狐偃曰:「舅雲得土,今日驗矣!」乃留老將卻步揚屯守五鹿,大軍移營,進屯斂盂。

臢縠忽然得病,文公親往視之。

卻縠曰:「臣蒙主公不世之遇,本欲塗肝裂腦,以報知己。

奈天命有限,當應折旗之兆,死在旦夕!尚有一言奉啟。」

文公曰:「卿有何言?寡人無不聽教。」

卻曰:「君之伐曹、衛,本謀固以致楚也。

致1楚必先計戰,計戰必先合齊、秦。

秦遠而齊近,君速遣一使結好齊侯,願與結盟。

齊方惡楚,亦思結晉。

倘得齊侯降臨,則衛,曹必懼而請成,因而收秦。

此制楚之全策也。」

文公曰:「善。」

遂遣使通好於齊,敘述桓公先世之好,願與結盟,同攘荊蠻。

時齊孝公已薨,國人推立其弟潘,是為昭公。

潘,葛嬴所生也,新嗣大位,以取比之故,正欲結晉以抗楚。

聞知晉侯屯軍斂盂,即日命駕至衛地相會。

衛成公見五鹿已失,忙使寧速之子守俞,前來謝罪請成。

文公曰:「衛不容假道,今懼而求成,非其本心。

寡人旦夕當踏平楚丘矣。」

寧俞還報衛侯。

時楚丘城中,訛傳晉兵將到,一夕五驚。

俞謂衛成公曰:「晉怒方盛,國人震恐,君不如暫出城避之。

晉知主公已出,必不來攻楚丘。

然後再乞晉好,保全社稷可也。」

成公歎曰:「先君不幸失禮於亡公子,寡人又一時不明,不允假道,以至如此。

累及國人,寡人亦無面目居於國中!」乃使大夫咺同其弟叔武攝國事,自己避居襄牛之地;一面使大夫孫炎,求救於楚。

時乃春二月也。

髯翁有詩云:

患難何須具主賓?納姬贈馬怪紛紛。

誰知五鹿開疆者,便是當年求乞人!

是月,卻縠卒於軍。

晉文公悼惜不已,使人護送其喪歸國。

以先軫有取五鹿之功,升為元帥。

用胥臣佐下軍,以補先軫之缺。

因趙衰前薦胥臣多聞,是以任之。

文公欲遂滅衛國。

先軫諫曰:「本為楚困齊、宋,來拯其危;今齊、宋之患未解,而先覆人國,非伯者存亡恤小之義也。

況衛雖無道,其君已出,廢置在我。

不如移兵東伐曹。

比及楚師救衛,則我已在曹矣。」

文公然其言。

三月,晉師圍曹。

尊共公集群臣問計。

僖負羈進曰:」晉君此行,為報觀脅之怨也。

其怒方深,不可較力。

臣願奉使謝罪請平,以救一國百姓之難。」

曹共公曰:「晉不納衛,肯獨納曹乎?」

大夫於朗進曰:「臣聞晉侯出亡過曹,負羈私饋飲食。

今又自請奉使。

此乃賣國之計,不可聽之。

主公先斬負羈,臣自有計退晉。」

曹共公曰:「負羈謀國不忠,姑念世臣,免殺罷官。」

負羈謝恩出朝去了。

正是:「閉門不管窗前月,吩咐梅花自主張。」

共公同於朗:「計將安出?」

於朗曰:「晉侯恃勝,其氣必驕。

臣請詐為密書,約以黃昏獻門。

預使一精一兵挾弓一弩一,伏於城壖1之內,哄得晉侯入城,將懸門放下,萬矢俱發,不愁不為齏粉。」

曹共公從其計。

晉侯得於朗降書,便欲進城。

先軫曰:「曹力未虧,安知非詐?臣請試之。」

乃擇軍中長鬚偉貌者,穿晉侯衣冠代行。

寺人勃鞮自請為御。

黃昏左側,城上豎一起降旗一面,城門大開。

假晉侯引著五百餘人,長驅而入。

未及一半,但聞城壖之內,梆聲亂響,箭如飛蝗射來。

急欲回車,門已下閘。

可惜勃鞮及三百餘人,死做一堆!幸得晉侯不去,不然,「崑崗失火,玉石俱焚」了。

晉文公先年過曹,曹人多有認得的,其夜倉卒不辨真偽。

於朗只道晉侯已死,在曹共公面前,好不誇嘴!及至天明辨驗,方知是假的,早減了一半興。

其未曾入城者,逃命來見晉侯。

晉侯怒上加怒,攻城愈急。

於朗又獻計曰:「可將射死晉兵,暴一屍一於城上,彼軍見之,必然慘沮,攻不盡力。

再延數日,楚救必至,此乃搖動軍心之計也。」

曹共公從之。

晉軍見城頭用抨竿懸一屍一,纍纍相望,口中怨歎不絕。

文公謂先軫曰:「軍心恐變,如之奈何?」

先軫對曰:「曹國墳墓,俱在西門之外。

請分軍一半,列營於墓地。

若2將發掘者,城中必懼,懼必亂,而後乃可乘也。」

文公曰:「善。」

乃令軍中揚言:「將發曹人之墓。」

使狐一毛一、狐偃率所部之眾,移屯墓地。

備下鍬鋤,限定來日午時,各以墓中髑髏獻功。

城內聞知此信,心膽俱裂。

曹共公使人於城上大叫:「休要發墓,今番真正願降!」先軫亦使人應曰:「汝誘殺我軍,復磔一屍一城上。

眾心不忍,故將發墓,以報此恨!汝能殯殮死者,以棺送還吾軍,吾當斂兵而退矣。」

曹人覆曰:「既如此,請寬限三日!」先軫應曰:「三日內不送一屍一棺,難怪我辱汝祖宗也!」曹共公果然收取城上一屍一骸,計點數目,各備棺木。

三日之內,盛斂得停停當當,裝載乘車之上。

先軫定下計策,預令狐一毛一、狐偃、欒枝、胥臣整頓兵車,公作四路埋伏。

只等曹人開門出棺,四門一齊攻打進去。

到第四日,先軫使人於城下大叫:「今日還我一屍一棺否?」

曹人城上應曰:「請解圍退兵五里,即當交納。」

先軫稟知文公,傳令退兵,果退五里之遠。

城門開處,棺車分四門推出。

才出得三分之一,忽聞炮聲大舉,四路伏兵一齊發作。

城門被喪車填塞,急切不能關閉,晉兵乘亂攻入。

曹共公方在城上彈壓,魏犨在城外看見,從車中一躍登城,劈胸揪住,縛做一束。

於朗越城欲遁,被填頡獲住斬之。

晉文公率眾將登城樓受捷。

魏犨獻曹伯襄,顛頡獻於朗首級,眾將各有擒獲。

晉文公命取仕藉觀之,乘軒者三百人,各有姓名,按藉拘拿,無一脫者。

藉中不見僖負羈名字,有人說:「負羈為勸曹君行成,已除籍為民矣。」

文公乃面數曹伯之罪曰:「汝國只有一賢臣,汝不能用,卻任用一班宵小,如小兒嬉戲,不亡何待?」

喝教:「幽於大寨,俟勝楚之後,待聽處分。」

其乘軒三百人,盡行誅戮,抄沒其家,以賞勞軍士。

僖負羈有盤飧之惠,家住北門。

環北門一帶,傳令「不許驚動,如有犯僖氏一草一木者斬首!」晉侯分調諸將,一半守城,一半隨駕,出屯大寨。

胡曾先生詠史詩云:

曹伯慢賢遭縶虜,負羈行惠免誅夷。

眼前不肯行方便,到後方知是與非。

卻說魏犨顛頡二人,素有挾功驕恣之意。

今日見晉侯保全僖氏之令,魏犨忿然曰:「吾等今日擒君斬將,主公並無一言褒獎。

些須盤飧,所惠幾何,卻如此用情。

真個輕重不分了!」顛頡曰:「此人若仕於晉,必當重用,我等被他欺壓,不如一把火燒死了他,免其後患。

便主公曉得,難道真個斬首不成?」

魏犨曰:「言之有理。」

二人相與飲酒,候至夜靜,私領軍卒,圍住僖負羈之家,前後門放起火來,火焰沖天。

魏犨乘醉恃勇,躍上門樓,冒著火勢,在簷溜上奔走如飛,欲尋僖負羈殺之。

誰知棟榱焚燬,倒塌下來,撲陸一聲,魏犨失腳墜地,跌個仰面朝天。

只聽得天崩地裂之一聲,一根敗棟刮喇的,正打在魏犨胸脯上。

魏犨大痛無聲,登時口吐鮮血。

前後左右,火球亂滾,只得掙踹起來,兀自攀著庭柱,仍躍上屋,盤旋而出。

滿身衣服,俱帶著火。

扯得赤條條,方免焚一身之禍。

魏犨雖然勇一猛,此時不繇不困倒了。

剛遇顛頡來到,扶到空閒去處,解一衣衣之。

一同上車,回寓安歇。

卻說狐偃、胥臣在城內,見北門火起,疑有軍變,慌忙引兵來視。

見僖負羈家中被火,急教軍士撲滅,已自一焚燒得七零八落。

僖負羈率家人救火,觸煙而倒。

比及救起,已中火毒,不省人事。

其妻曰:「不可使僖氏無後!」乃抱五歲孩兒僖祿奔後園,立污池中得免。

亂到五更,其火方熄。

僖氏家丁死者數人,殘毀房舍民居數十餘家。

狐偃、胥臣訪知是魏犨、顛頡二人放的大,大驚,不敢隱瞞,飛報大寨。

那大寨離城五里,是夜雖望見城中火光,不甚明白。

直到天明,文公接得申報,方知其故。

即刻駕車入城,先到北門來看他負羈,負羈張目一看,遂瞑。

文公歎息不已。

負羈妻抱著五歲孩兒僖祿,哭拜於地。

文公亦為垂淚,謂曰:「賢嫂不必愁煩,寡人為汝育之。」

即懷中拜為大夫,厚贈金帛;殯葬負羈,攜其妻子歸晉。

直待曹伯歸附之後,負羈妻願歸鄉省墓,乃遣人送歸。

僖祿長成,仍仕於曹為大夫。

此是後話。

當日文公命司馬趙衰,議違命放火之罪,欲誅魏犨、顛頡。

趙衰奏曰:「此二人有十九年從亡奔走之勞,近又立有大功,可以赦之!」文公怒曰:「寡人所以取信於民者,令也。

臣不遵令,不謂之臣;君不能行令於臣,不謂之君。

不君不臣,何以立國?諸大夫有勞於寡人者甚眾,若皆可犯令擅行,寡人自今不復能出一令矣!」趙衰復奏曰:「主公之言甚當。

然魏犨材勇,諸將莫及,殺之誠為可惜!且罪有首從,臣以為借顛頡一人,亦足警眾,何必並誅?」

文公曰:「聞魏犨傷胸不能起,何惜此旦暮將死之人,而不以行吾法乎?」

趙衰曰:「臣請以君命問之,如其必死,誠如君言。

倘尚可驅馳,願留此虎將,以備緩急。」

文公點頭道:「是。」

乃使荀林父往召顛頗,使趙衰視魏犨之病。

不知魏犨一性一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註解:

1嗣:繼承。

嗣伯,繼續稱霸。

2鋩:別。

彆扭。

3勝:勝任。

1介:獨特,有道德。

2玉趾:人行止的尊稱。

1強:勉力。

1貫:穿。

2昧於決機:不善決策。

3佐:助。

4專任:指揮。

5僨:敗。

1戍:駐兵。

1奇正:兵法術語,即用兵變化無窮。

2惕:懼怕。

3迂:繞。

迂道,繞道。

1致:得到。

1壖:城牆內之空地。

2若:好像。

將:要。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東周列國志
第一回 周宣王聞謠輕殺杜大夫化厲鳴冤第二回 褒人贖罪獻美女幽王烽火戲諸侯第三回 犬戎主大鬧鎬京周平王東遷洛邑第四回 秦文公郊天應夢鄭莊公掘地見母第五回 寵虢公周鄭交質助衛逆魯宋興兵第六回 衛石碏大義滅親鄭莊公假命伐宋第七回 公孫閼爭車射考叔公子翬獻謅賊隱公第八回 立新君華督行賂敗戎兵鄭忽辭婚第九回 齊侯送文姜婚魯祝聃射周王中肩第十回 楚熊通僭號稱王鄭祭足被脅立庶第十一回 宋莊公貪賂搆兵鄭祭足殺婿逐主第十二回 衛宣公築台納媳高渠彌乘間易君第十三回 魯桓公夫婦如齊鄭子亹君臣為戮第十四回 衛侯朔抗王入國齊襄公出獵遇鬼第十五回 雍大夫計殺無知魯莊公乾時大戰第十六回 釋檻囚鮑叔薦仲戰長勺曹劌敗齊第十七回 宋國納賂誅長萬楚王杯酒虜息媯第十八回 曹沫手劍劫齊侯桓公舉火爵寧戚第十九回 擒傅瑕厲公復國殺子頹惠王反正第二十回 晉獻公違卜立驪姬楚成王平亂相子文第二十一回 管夷吾智辨俞兒齊桓公兵定孤竹第二十二回 公子友兩定魯君齊皇子獨對委蛇第二十三回 衛懿公好鶴亡國齊桓公興兵伐楚第二十四回 盟召陵禮款楚大夫會葵邱義戴周天子第二十五回 智荀息假途滅虢窮百里飼牛拜相第二十六回 歌扊扅百里認妻獲陳寶穆公證夢第二十七回 驪姬巧計殺申生獻公臨終囑荀息第二十八回 裡克兩弒孤主穆公一平晉亂第二十九回 晉惠公大誅群臣管夷吾病榻論相第三十回 秦晉大戰龍門山穆姬登台要大赦第三十一回 晉惠公怒殺慶鄭介子推割股啖君第三十二回 晏蛾兒逾牆殉節群公子大鬧朝堂第三十三回 宋公伐齊納子昭楚人伏兵劫盟主第三十四回 宋襄公假仁失眾齊姜氏乘醉遣夫第三十五回 晉重耳周遊列國秦懷嬴重婚公子第三十六回 晉呂卻夜焚公宮秦穆公再平晉亂第三十七回 介子推守志焚綿上太叔帶怙寵入宮中第三十八回 周襄王避亂居鄭晉文公守信降原第三十九回 柳下惠授詞卻敵晉文公伐衛破曹第四十回 先軫詭謀激子玉晉楚城濮大交兵第四十一回 連谷城子玉自殺踐土壇晉侯主盟第四十二回 周襄王河陽受覲衛元咺公館對獄第四十三回 智寧俞假鴆復衛老燭武縋城說秦第四十四回 叔詹據鼎抗晉侯弦高假命犒秦軍第四十五回 晉襄公墨縗敗秦先元帥免胄殉翟第四十六回 楚商臣宮中弒父秦穆公殽谷封屍第四十七回 弄玉吹簫雙跨鳳趙盾背秦立靈公第四十八回 刺先克五將亂晉召士會壽余紿秦第四十九回 公子鮑厚施買國齊懿公竹池遇變第五十回 東門遂援立子倭趙宣子桃園強諫第五十一回 責趙盾董狐直筆誅斗椒絕纓大會第五十二回 公子宋嘗黿構逆陳靈公袒服戲朝第五十三回 楚莊王納諫復陳晉景公出師救鄭第五十四回 荀林父縱屬亡師孟侏儒托優悟主第五十五回 華元登床劫子反老人結草亢杜回第五十六回 蕭夫人登台笑客逢丑父易服免君第五十七回 娶夏姬巫臣逃晉圍下宮程嬰匿孤第五十八回 說秦伯魏相迎醫報魏錡養叔獻藝第五十九回 寵胥童晉國火亂誅岸賈趙氏復興第六十回 智武子分軍肆敵逼陽城三將鬥力第六十一回 晉悼公駕楚會蕭魚孫林父因歌逐獻公第六十二回 諸侯同心圍齊國晉臣合計逐欒盈第六十三回 老祁奚力救羊舌小范鞅智劫魏舒第六十四回 曲沃城欒盈滅族且於門杞梁死戰第六十五回 弒齊光崔慶專權納衛衎寧喜擅政第六十六回 殺寧喜子鱄出奔戮崔杼慶封獨相第六十七回 盧蒲癸計逐慶封楚靈王大合諸侯第六十八回 賀虒祁師曠辨新聲散家財陳氏買齊國第六十九回 楚靈王挾詐滅陳蔡晏平仲巧辯服荊蠻第七十回 殺三兄楚平王即位劫齊魯晉昭公尋盟第七十一回 晏平仲二桃殺三士楚平王娶媳逐世子第七十二回 棠公尚捐軀奔父難伍子胥微服過昭關第七十三回 伍員吹簫乞吳市專諸進炙刺王僚第七十四回 囊瓦懼謗誅無極要離貪名刺慶忌第七十五回 孫武子演陣斬美姬蔡昭侯納質乞吳師第七十六回 楚昭王棄郢西奔伍子胥掘墓鞭屍第七十七回 泣秦庭申包胥借兵退吳師楚昭王返國第七十八回 會夾谷孔子卻齊墮三都聞人伏法第八十回 夫差違諫釋越勾踐竭力事吳第八十一回 美人計吳宮寵西施言語科子貢說列國第八十二回 殺子胥夫差爭歃納蒯瞶子路結纓第八十三回 誅羋勝葉公定楚滅夫差越王稱霸第八十四回 智伯決水灌晉陽豫讓擊衣報襄子第八十五回 樂羊子怒餟中山羹西門豹喬送河伯婦第八十六回 吳起殺妻求將騶忌鼓琴取相第八十七回 說秦君衛鞅變法辭鬼谷孫臏下山第八十八回 孫臏佯狂脫禍龐涓兵敗桂陵第八十九回 馬陵道萬弩射龐涓咸陽市五牛分商鞅第九十回 蘇秦合從相六國張儀被激往秦邦第九十一回 學讓國燕噲召兵偽獻地張儀欺楚第九十二回 賽舉鼎秦武王絕蒍莽赴會楚懷王陷秦第九十三回 趙主父餓死沙邱宮孟嘗君偷過函谷關第九十四回 馮諼彈鋏客孟嘗齊王糾兵伐桀宋第九十五回 說四國樂毅滅齊驅火牛田單破燕第九十六回 藺相如兩屈秦王馬服君單解韓國第九十七回 死范睢計逃秦國假張祿延辱魏使第九十八回 質平原秦王索魏齊敗長平白起坑趙卒第九十九回 武安君含冤死杜郵呂不韋巧計歸異人第一百回 魯仲連不肯帝秦信陵君竊符救趙第一百一回 秦王滅周遷九鼎廉頗敗燕殺二將第一百二回 華陰道信陵敗蒙驁胡盧河龐煖斬劇辛第一百三回 李國舅爭權除黃歇樊於期傳檄討秦王第一百四回 甘羅童年取高位嫪毐偽腐亂秦宮第一百五回 茅焦解衣諫秦王李牧堅壁卻桓齮第一百六回 王敖反間殺李牧田光刎頸薦荊軻第一百七回 獻地圖荊軻鬧秦庭論兵法王翦代李信第一百八回 兼六國混一輿圖號始皇建立郡縣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