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志
第六十二回 諸侯同心圍齊國晉臣合計逐欒盈
話說尹公佗不信庚公之言,復身來追衛侯。
馳二十餘里,方才趕著。
公孫丁問其來意,尹公佗曰:「吾師庚公,與汝有師弟之恩。
我乃庚公弟子,未嘗受業,於子如路人耳。
豈可徇私情於路人,而廢公義於君父乎?」
公孫丁曰:「汝曾學藝於瘐公,可想庚公之藝從何而來?為人豈可忘本!快快回轉,免傷和氣。」
尹公佗不聽,將弓拽滿,望公孫丁便射。
公孫丁不慌不忙,將轡授與獻公,候箭到時,用手一綽,輕輕接住。
就將來箭搭上弓弦,回射尹公佗。
尹公佗急躲避時,撲的一聲,箭已貫其左臂。
尹公佗負痛,棄弓而走。
公孫丁再復一箭,結果了尹公一性一命。
嚇得隨行軍士,棄車逃竄。
獻公曰:「若非吾子神箭,寡人一命休矣。」
公孫丁仍復執轡奔馳。
又十餘里,只見後面車聲震動,飛也似趕來。
獻公曰:「再有追兵,何以自脫?」
正在慌急之際,後車看看相近,視之,乃同母一之弟公子鱄冒死趕來從駕。
獻公方才放心,遂做一路奔至齊國。
齊靈公館之於萊城。
宋儒有詩謂獻公不敬大臣,自取奔亡。
詩曰:
尊如天地赫如神,何事人臣敢逐君?
自是君綱先缺陷,上樑不正下梁蹲。
孫林父既逐獻公,遂與寧殖合謀迎公子剽為君,是為殤公。
使人告難於晉。
晉悼公問於中行偃曰:「衛人出一君復立一君,非正也。
當何以處之?」
偃對曰:「衛衎無道,諸侯莫不聞。
今臣民自願立剽,我勿與知可也。」
悼公從之。
齊靈公聞晉侯不討孫寧逐君之罪,乃歎曰:「晉侯之志惰矣!我不乘此時圖伯,更待何時?」
乃帥師伐魯北鄙1圍郕,大掠而還。
時周靈王之十四年也。
原來齊靈公初娶魯女顏姬為夫人,無子。
其騰鬷姬,生子曰光,靈公先立為太子。
又有嬖妾戎子,亦無子。
其娣仲子生子曰牙,戎子抱牙以為己子。
他姬生公子杵臼,無一寵一。
戎子恃一愛一,要得立牙為太子,靈公許之。
仲子諫曰:「光之立也久矣,又數會諸侯;今無故而廢之,國人不服,後必有悔!」靈公曰:「廢立在我,誰敢不服?」
遂使太子光率兵守即墨。
光去後,即傳旨廢之,更立牙為太子。
使上卿高厚為太傅,寺人夙沙衛強而有智,以為少傅。
魯襄公聞齊太子光之廢,遣使來請其罪。
靈公不能答,反慮魯國將來助光爭國。
所以與魯為仇,首先加兵,欲以兵威脅魯,然後殺光。
此乃靈公無道之極也!魯使人告急於晉,因悼公抱病,不能救魯。
是冬,晉悼公薨。
群臣奉世子彪即位,是為平公。
魯又使叔孫豹弔賀,且告齊患。
荀偃曰:「俟來春當會諸侯。
若齊不赴會,詩之未晚。」
周靈王十五年,晉平公元年,大合諸侯於溴梁。
齊靈公不至,使大夫高厚代。
荀偃大怒,欲執高厚,高厚逃歸。
復興師伐魯北鄙,圍防,殺守臣臧堅。
叔孫豹再至晉國求救。
平公乃命大將中行偃合諸侯之兵,大舉伐齊。
中行偃點軍方回,是夜得一夢,夢見黃衣使者,執一卷文書,來拘偃對證。
偃隨之行,至一大殿宇,上有王者冕旒端坐。
使者命偃跪於丹墀1之下。
覷同跪者,乃是晉厲公、欒書、程滑、胥童、長魚矯、三郤一班人眾。
偃心下暗暗驚異。
聞胥童等與三郤爭辯良久,不甚分明。
,須臾獄卒引去,止留厲公、欒書、中行偃、程滑四人。
厲公訴被弒始末。
欒書辯曰:「下手者,程滑也。」
程滑曰:「主謀皆出書偃,滑不過奉命而已,安得獨歸罪於我?」
殿上王者降旨曰:「此時欒書執政,宜坐首惡,五年之內,子孫絕滅。」
厲公忿然曰:「此事亦由逆偃助力,安得無罪?」
即起身一抽一戈擊偃之首。
夢中覺首墜於前,偃以手捧其首,跪而戴之。
走出殿門,遇梗陽巫者靈皋,皋謂曰:「子首何歪也?」
代為正之。
覺痛極而醒,深以為異。
次日入朝,果遇見靈皋於途,乃命之登車,將夜來所夢,細述一遍。
靈皋曰:「冤家已至,不死何為?」
偃問曰:「今欲有事東方,猶可及2乎?」
皋對曰:「東方惡氣太重,伐之必克,主雖死,猶可及也。」
偃曰:「能克齊,雖死可矣!」乃帥師濟河,會諸侯於魯濟之地。
晉、宋、魯、衛、鄭、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共十二路車馬,一同往齊國進發。
齊靈公使上卿高厚,輔太子牙守國。
自帥崔杼、慶封、析歸父、殖綽、郭最、寺人夙沙衛等,引著大軍,屯於平陰之城。
城南有防,防有門,使析歸父於防門之處,深掘壕塹,橫廣一里,選一精一兵把守,以遏敵師。
寺人夙沙衛進曰:「十二國人心不一,乘其初至,當出奇擊之。
敗其一軍,則余軍俱喪氣矣。
如不欲戰,莫如擇險要而守之,區區防門之塹,未可恃也。」
齊靈公曰:「有此深塹,彼軍安能飛渡耶?」
卻說中行偃聞齊師掘塹而守,笑曰:「齊畏我矣!必不能戰,當以計破之。」
乃傳令使魯、衛之兵,自須句取路;使邾、莒之兵,自城陽取路,俱由琅琊而入。
我等大兵,從平陰攻進。
約定在臨淄城下相會。
四國領計去了。
使司馬張君臣,凡山澤險要之外,俱虛張旗幟,佈滿山谷。
又束草為人,蒙以衣甲,立於空車之上;將斷木縛於車轅。
車行木動,揚塵蔽天。
力士挽大旆引車,往來於山谷之間,以為疑兵。
荀偃、士丐率宋、鄭之兵居中,趙武、韓起率上軍,同滕、薛之兵在右,魏絳、欒盈率下軍,同曹、杞、小邾之兵在左,分作三路。
命車中各載木石,步卒每人攜土一囊。
行至防門,三路炮聲相應,各將車中木石,拋於塹中,加以上囊數萬,把壕塹頃刻填平,大刀闊斧,殺將進去。
齊兵不能當抵,殺傷大半。
析歸父幾為晉兵所獲,僅以身免。
逃入平陰城中,告訴靈公,言:「晉兵三路填塹而進,勢大難敵。」
靈公始有懼色,乃登巫山以望敵軍。
見到處山澤險要之地,都有旗幟飄揚,車馬馳驟,大驚曰:「諸侯之師,何其眾也!且暫避之。」
問諸將:「誰人敢為後殿?」
夙沙衛曰:「小臣願引一軍斷後,力保主公無虞。」
靈公大喜。
忽有二將並出奏曰:「堂堂齊國,豈無一勇力之士?而使寺人1殿其師,豈不為諸侯笑乎?臣二人情願讓夙沙衛先行。」
二將者,乃殖綽、郭最也,俱有萬夫不當之勇。
靈公曰:「將軍為殿,寡人無後顧之憂矣。」
夙沙衛見齊侯不用,羞慚滿面而退,只得隨齊侯先走。
約行二十餘里,至石門山,乃是險隘去處,兩邊俱是大石,只中間一條路徑。
夙沙衛懷恨綽、最二人,欲敗其功。
候齊軍過盡,將隨行馬三十餘匹,殺之以塞其路。
又將大車數乘,聯絡如城,橫截山口。
再說綽、最二將領兵斷後,緩緩而退。
將及石門隘口,見死馬縱橫,又有大車攔截,不便馳驅,乃相顧曰:「此必夙沙衛銜恨於心,故意為此。」
急教軍士搬運死馬,疏通路徑。
因前有車阻,逐一匹要退後抬出,撇於空處,不知費了多少工夫。
軍士雖多,其奈路隘,有力無用。
背後塵頭起處,晉驍將州綽一軍早到。
殖綽方欲回車迎敵。
州綽一箭飛來,恰射中殖綽的左肩。
郭最彎弓來救,殖綽搖手止之。
州綽見殖綽如此光景,亦不動手。
殖綽不慌不忙,拔箭而問曰:「來將何人?能射殖綽之肩,也算好漢了!願通姓名。」
對曰:「吾乃晉國名將州綽也。」
殖綽曰:「小將非別,齊國名將殖綽的便是。
將軍豈不聞人語云:『莫相謔,怕二綽?』我與將軍以勇力齊名,好漢惜好漢,何忍自相戕賊1乎?」
州綽曰:「汝言雖當,但各為其主,不得不然。
將軍若肯束身歸順,小將力保將軍不死。」
殖綽曰:「得無相欺否?」
州綽曰:「將軍如不見信,請為立誓!若不能保全將軍之命,願與俱死。」
殖綽曰:「郭最一性一命,今亦交付將軍。」
言罷,二人雙雙就縛。
隨行士卒,盡皆投降。
史臣有詩云:
綽最赳赳二虎臣,相逢狹路志難伸。
覆軍擒將因私怨,辱國依然是寺人。
州綽將綽、最二將解至中軍獻功,且稱其驍勇可用。
中行偃命暫因於中軍,候班師定奪。
大軍從平陰進發,所過城郭,並不攻掠,逕抵臨淄外郭之下。
魯、衛、邾、莒兵俱到。
范鞅先攻雍門。
雍門多蘆荻,以火焚之。
州綽焚申池之竹木。
各軍一齊俱火攻,將四郭盡行焚燬。
直一逼一臨淄城下,四面圍住,喊聲震地,矢及城樓。
城中百姓慌亂。
靈公十分恐懼,暗令左右駕車,欲開東門出走。
高厚知之,疾忙上前,一抽一佩劍斷其轡索,涕泣而諫曰:「諸軍雖銳,然深入豈無後虞?不久將歸矣。
主公一去,都城不可守也。
願更留十日,如力竭勢虧,走猶未晚。」
靈公乃止,高厚督率軍民,協力固守。
卻說各兵圍齊,至第六日,忽有鄭國飛報來到,乃是大夫公孫捨之與公孫夏連名緘封,內中有機密至緊之事。
鄭簡公發而視之,略云:
臣捨之,臣夏,奉命與子孔守國。
不意子孔有謀叛之心,私自送款於楚,欲招引楚兵伐鄭,己為內應。
今楚兵已次魚陵,旦夕將至。
事在危急,幸星夜返旆,以救社稷!
鄭簡公大懼,即持書至晉軍中,送與晉平公看了。
平公召中行偃議之。
偃對曰:「我兵不攻不戰,竟走臨淄,指望乘此銳氣,一鼓而下。
今齊守未虧,鄭國又有楚警,若鄭國有失,咎在於晉,不如且歸,為救鄭之計。
此番雖不曾破齊,料齊侯已喪膽,不敢復侵犯魯國矣。」
平公是其言,乃解圍而去。
鄭簡公辭晉先歸。
諸侯行至祝阿,平公以楚師為憂,與諸侯飲酒,不樂。
師曠曰:「臣請以聲卜之。」
乃吹律歌《南風》,又歌《北風》。
《北風》和平可聽,《南風》聲不揚,且多肅殺之一聲。
曠奏曰:「《南風》不競,其聲近死,不惟無功,且將自禍。
不出三日,當有好音至矣。」
師曠字子野,乃晉國第一聰明之士。
從幼好音樂,苦其不專,乃歎曰:「技之不一精一,由於多心;心之不一,由於多視。」
乃以艾葉薰瞎其目,專意音樂。
遂能察氣候之盈虛,明陰陽之消長;天時人事,審驗無差;風角1鳥鳴,吉凶如見。
為晉太師掌樂之官,平時為晉侯所深信,故行軍必以相隨。
至是聞其言,乃駐軍以待之,使人前途遠探。
未三日,探者同鄭大夫公孫蠆來回報,言:「楚師已去。」
晉平公訝問其詳,公孫蠆對曰:「楚自子庚代子囊為令尹,欲報先世之仇,謀伐鄭國。
公子嘉陰與楚通,許楚兵到日,詐稱迎敵,以兵出城相會。
賴公孫捨之、公孫夏二人,預知子嘉之謀,斂甲守城,嚴譏出入。
子嘉不敢出會楚師。
子庚涉穎水,不見內應消息,乃屯兵於魚齒山下。
值大雨雪,數日不止,營中水深尺餘,軍人皆擇高阜處躲雨。
寒甚,死者過半,士卒怨詈2,子庚只得班師而回矣。
寡君討子嘉之罪,已行誅戮。
恐煩軍師,特遣下臣蠆連夜奔告。」
平公大喜曰:「子野真聖於音者矣!」乃將楚伐鄭無功,遍告諸侯,各回本國。
史臣有詩贊師曠云:
歌罷《南風》又《北風》,便知兩國吉和凶。
音當一精一處通天地,師曠從來是瞽宗1。
時周靈王十七年,冬十二月事也。
比及晉師濟河,已在十八年之春矣。
中行偃行至中途,忽然頭上生一瘍疽2,痛不可忍,乃逗溜於著雍之地。
延至二月,其瘍潰料,目睛俱脫而死。
墜首之夢,與梗陽巫者之言,至是俱驗矣。
殖綽、郭最乘偃之變,破械而出,逃回齊國去了。
范丐同偃之子吳,迎喪以歸。
晉侯使吳嗣為大夫,以范丐為中軍元帥,以吳為副將,仍以荀為氏,稱荀吳。
是年復五月,齊靈公有疾,大夫崔杼與慶封商議,使人用溫車,迎故太子光於即墨。
慶封帥家甲,夜叩太傅高厚之門,高厚出迎,執而殺之。
太子光同崔杼入宮,光殺戎子,又殺公子牙。
靈公聞變大驚,嘔血數升,登時氣絕。
光即位,是為莊公。
寺人夙沙衛率其家屬奔高唐,齊莊公使慶封帥師追之,夙沙衛據高唐以叛。
齊莊公親引大軍圍而攻之,月餘不下。
高唐一人工僂,有勇力,沙衛用之以守東門。
工僂知沙衛不能成事,乃於城上射下羽書,書中約夜半於東北角伺候大軍登城。
莊公猶未准信。
殖綽、郭最請曰:「彼既相約,必有內應。
小將二人願往,當生擒奄狗,以雪石門山阻隘之恨!」莊公曰:「汝小心前往,寡人自來接應。」
綽最引軍至東北角,候至夜半,城上忽放長繩下來,約有數處。
綽最各附繩而上,軍士陸續登城。
工僂引著殖綽,竟來拿夙沙衛。
郭最便去砍開城門,放齊兵入城。
城中大亂,互相殺傷,約有一個更次方定。
齊莊公入城。
工僂同殖綽綁縛夙沙衛解到。
莊公大罵:「奄狗!毖人何負於汝,汝卻輔少奪長?今公子牙何在!汝既為少傅,何不相輔於地下?」
夙沙衛垂首無言。
莊公命牽出斬之,以其肉為醢,遍賜從行諸臣。
即用工僂守高唐,班師而退。
時晉上卿范丐,以前番圍齊,未獲取成,乃請於平公,復率大軍侵齊。
才濟黃河,聞齊靈公凶信,乃曰:「齊新有喪,伐之不仁!」即時班師。
早有人報知齊國。
大夫晏嬰進曰:「晉不伐我喪,施仁於我,我背之不義,不如請成,免兩國干戈之苦。」
那晏嬰字平仲,身不滿五尺,乃是齊國第一賢智之士,莊公亦以國家粗定,恐晉師復至,乃從嬰之言,使人如晉謝罪,請盟。
晉平公大合諸侯於澶淵,范丐為相,與齊莊公歃血為盟,結好而散。
自此年餘無事。
卻說下軍副將欒盈,乃欒黶之子。
黶乃范丐之婿,丐女嫁黶,謂之欒祁。
欒氏自欒賓、欒成、欒枝、欒盾、欒書、欒黶,至於欒盈,頂針1七代卿相,貴盛無比。
晉朝文武,半出其門,半屬姻一黨一。
魏氏有魏舒,智氏有智起,中行氏有中行喜,羊舌氏有叔虎,籍氏有籍偃,箕氏有箕遺,皆與欒盈聲勢相倚,結為死一黨一。
更兼盈自少謙恭下士,散財結客,故死士多歸之。
如州綽、邢蒯、黃淵、箕遺,都是他部下驍將。
更有力士督戎,力舉千鈞,手握二戟,刺無不中,是他隨身心腹,寸步不離的。
又有家臣辛俞、州賓等,奔走效勞者不計其數。
欒黶死時,其夫人欒祁,才及四旬,不能守寡。
因州賓屢次入府稟事,欒祁在屏後窺之,見其少俊,遂密遣侍兒道意,因與私通。
欒祁盡將室中器幣,贈與州賓。
盈從晉侯伐齊,州賓公然宿於府中,不復避忌。
盈歸,聞知其事,尚礙母親面一皮,乃把1他事,鞭治內外守門之吏,嚴稽2家臣出入。
欒祁一來老羞變怒,二則一婬一心難絕,三則恐其子害了州賓一性一命。
因父范丐生辰,以拜壽為名,來至范府,乘間訴其父曰:「盈將為亂,奈何:」范丐詢其詳,欒祁曰:「盈嘗言『鞅殺吾兄,吾父逐之,復縱之歸國,不誅已幸,反加一寵一位。
今父子專國,范氏日盛,欒氏將衰。
吾寧死,與范氏誓不兩立!』日夜與智起、羊舌虎等,聚謀密室,欲盡去諸大夫,而立其私一黨一。
恐我洩其消息,嚴敕守門之吏,不許與外家相通。
今日勉強來此,異日恐不得相見!吾以父子恩深,不敢不言。」
時范鞅在旁,助之曰:「兒亦聞之,今果然矣。
彼一黨一羽至盛,不可不防也。」
一子一女,聲口相同,不由范丐不信。
乃密奏於平公,請逐欒氏。
平公私問於大夫陽畢。
陽畢素惡欒黶而睦於范氏,乃對曰:「欒書實殺厲公;黶世其匈德,以及於盈,百姓暱3於欒氏久矣。
若除欒氏,以明弒逆之罪,而立君之威,此國家數世之福也。」
平公曰:「欒書援立先君,盈罪未著,除之無名,奈何?」
陽畢對曰:「書之援立先君,以掩罪也。
先君忘國仇而徇私德,君又縱之,滋害將大。
若以盈惡未著,宜翦除其一黨一,赦盈而遣之。
彼若求逞,誅之有名;若逃死於他方,亦君之惠也。」
平公以為然,召范丐入宮,共議其事。
范丐曰:「盈未去而翦其一黨一,是速之為亂也。
君不如使盈往築著邑之城。
盈去,其一黨一無主,乃可圖矣。」
平公曰:「善。」
乃遣欒盈往城著邑。
盈臨行,其一黨一箕遺諫曰:「欒氏多怨,主所知也。
趙氏以下宮之難怨欒氏,中行氏以伐秦之役怨欒氏,范氏以范鞅之逐怨欒氏,智朔殀死,智盈尚少,而聽於中行,程鄭嬖於公,欒氏之勢孤矣。
城著非國之急事,何必使子?子盍辭之,以觀君意之若何,而為之備。」
欒盈曰:「君命,不可辭也。
盈如有罪,其敢逃死?如其無罪,國人將憐我,孰能害之?」
乃命督戎為御,出了絳州,望著邑而去。
盈去三日,平公御朝,謂諸大夫曰:「欒書昔有弒逆之罪,未正刑誅。
今其子孫在朝,寡人恥之!將若之何?」
諸大夫同聲應曰:「宜逐之。」
乃宣佈欒書罪狀,懸於國門。
遣大夫陽畢,將兵往逐欒盈。
其宗族在國中者,盡行逐出,收其欒邑。
欒樂、欒魴率其宗人,同州綽、邢蒯,俱出了絳城,竟往奔欒盈去了。
叔虎拉了箕遺、黃淵隨後出城,城門已閉。
傳聞將搜治欒氏之一黨一,乃商議各聚家丁,欲乘夜為亂,斬東門而出。
趙氏有門客章鏗,居與叔虎家相鄰,聞其謀,報知趙武。
趙武轉報范丐。
丐使其子范鞅,率甲士三百,圍叔虎之第。
不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註解:
1北鄙:北部邊疆。
1丹墀:宮殿前的石級,紅色。
2及:到。
1寺人:宮內小辟。
1自相戕賊:賊,殺害;自相殘殺。
1風角:據四面之風,以算凶吉。
有迷信色彩。
2詈:罵。
1瞽宗:樂官的始祖。
2瘍疽:腫瘤。
1頂針:接連。
1把:拿。
2稽:查。
3暱:親。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