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志
第五十八回 說秦伯魏相迎醫報魏錡養叔獻藝
話說晉景公被蓬頭大鬼所擊,口吐鮮血,悶倒在地。
內侍扶入內寢,良久方醒。
群臣皆不樂而散。
景公遂病不能起。
左右或言:「桑門大巫,能白日見鬼,盍往召之?」
桑門大巫奉晉侯之召,甫1入寢門,便言:「有鬼!」景公問:「鬼狀何如?」
大巫時曰:「蓬頭披髮,身長丈餘,以手拍胸,其色甚怒。」
景公曰:「巫言與寡人所見正合,言寡人枉殺其子孫,不知此何鬼也?」
大巫曰:「先世有功之臣,其子孫被禍最慘者是也。」
景公愕然曰:「得非趙氏之祖乎?」
屠岸賈在旁,即奏曰:「巫者乃趙盾門客,故借端為趙氏訟冤,吾君不可聽信。」
景公嘿然良久,又問曰:「鬼可禳2否?」
大巫曰:「怒甚,禳之無益。」
景公曰:然則寡人一大限何如?」
大巫曰:「小人冒死直言,恐君之病,不能嘗新麥也。」
屠岸賈曰:「麥熟只在月內,君雖病,一精一神猶旺,何至如此?若主公得嘗新麥,汝當死罪!」不繇景公發落,叱之使出。
大巫去後,景公病癒深。
晉國醫生入視,不識其症,不敢下藥。
大夫魏錡之子魏相言於眾曰:「吾聞秦有名醫二人,高和、高緩,得傳授於扁鵲,能達陰陽之理,善攻內外之症,見1為秦國太醫。
欲治主公之病,非此人不可。
盍往請之?」
眾曰:「秦乃吾之仇國,豈肯遣良醫以救吾君哉?」
魏相又曰:「恤患分災,鄰國之美事。
某雖不才,願掉三寸之舌,必得名醫來晉。」
眾曰:「如此,則舉朝皆拜子之賜矣!」
魏相即日束裝,馳軺車星夜往秦。
秦桓公問其來意。
魏相奏曰:「寡君不幸而沾狂病,聞上國有良醫和、緩,有起死回生之術,臣特來敦請,以救寡君。」
桓公曰:「晉國無理,屢敗我兵,吾國雖有良醫,豈救汝君哉?」
魏相正色曰:「明公之言差矣!夫秦晉比鄰之國,故我獻公與爾2穆公,結婚定好,世世相親。
爾穆公始納惠分,復有韓原來之戰;繼納文公,又有汜南之背盟。
不終其好,皆爾為之。
文公即世,穆公又過聽孟明,欺我襄公之幼弱,師出崤山,襲我屬國,自取敗衄。
我獲三帥,赦而不誅,旋違誓言,奪我王官。
靈康之世,我一侵崇,爾即伐晉。
及我景公問罪於齊,明公又遣杜回興救齊之師。
敗不知懲,勝不知止,棄好尋仇,莫不由奏。
明公試思:晉犯秦乎?秦犯晉乎?今寡君有負茲3之憂,欲借針砭於高鄰,諸臣皆曰:『秦絕我甚,必不許。
』臣曰:『不然。
秦君屢舉不當,安知不悔於厥4心?此行也,將假國手以修先君之舊好。
』明公若不許,則諸臣之料秦者中矣!夫鄰有恤患之誼,而明公廢之;醫有活人之心,而明公背之。
竊為明公不取也。」
秦桓公見魏相辭慷慨,分剖詳明,不覺起敬曰:「大夫以正見責寡人,敢不聽教!」即詔太醫高緩往晉。
魏相謝恩,遂與高緩同出雍州,星夜望新絳而來。
有詩為證:
婚媾於今作寇仇,幸災樂禍是良謀。
若非魏相瀾翻舌,安得名醫到絳州?
時晉景公病甚危篤,日夜望秦醫不至。
忽夢有二堅子,從己鼻中跳出,一豎曰:「秦高緩乃當世之名醫,彼若至,用一藥,我等必然被傷,何以避之?」
又一豎子曰:「若躲在肓1之上,膏之下,彼能奈我何哉?」
須臾,景公大叫心膈間疼痛,坐臥不安。
少頃,魏相引高緩至,入宮診脈畢,緩曰:「此病不可為矣!」景公曰:「何故?」
緩對曰:「此病居肓之上,膏之下,既不可以灸攻,又不可以針達;即使用一藥之力,亦不能及。
此殆2天命也。」
景公歎曰:「所言正合吾夢,真良醫矣!」厚其餞送之禮,遣歸秦國。
時有小內侍江忠,伏侍景公辛苦,早間不覺失睡。
夢見背負景公,飛騰於天上,醒來與左右言之。
值屠岸賈入宮問疾,聞其夢,賀景公曰:「天者陽明,病者陰暗;飛騰天上,離暗就明,君之疾必漸平矣。」
晉侯是日,亦自覺胸膈稍寬,聞言甚喜。
忽報:「甸人來獻新麥。」
景公欲嘗之,命饔人3取其半,舂而屑之為粥。
屠岸賈恨桑門大巫言趙氏之冤,乃奏曰:「前巫者言主公不能嘗新麥,今其言不驗矣,可召而示之。」
景公從其言,召桑門大巫入宮,使岸賈責之曰:「新麥在此,猶患不能嘗乎?」
巫者曰:「尚未可知。」
景公色變。
岸賈曰:「小臣咒詛,當斬!」即命左右牽去。
大巫歎曰:「吾因明於小術,以自禍其身,豈不悲哉!」左右獻大巫之首,恰好饔人將麥粥來獻,時日已中矣。
景公方欲取嘗,忽然腹脹欲洩,喚江忠:「負我登廁。」
才放下廁,一陣心疼,立腳不住,墜入廁中。
江忠顧不得污穢,抱他起來,氣已絕矣。
到底不曾嘗新麥,屈殺了桑門大巫,皆屠岸賈之過也!上卿欒書,率百官奉世子州蒲舉哀即位,是為厲公。
眾議江忠曾夢負公登天,後負公以出於廁,正應其夢,遂用江忠為殉葬焉。
當時若不言其夢,無此禍矣。
口舌害身,不可不慎也!因晉景公為厲鬼擊死,晉人多有言趙門冤枉之事者,只為欒、郤二家,都與屠岸賈交通相善,只有一個朝厥,孤掌難鳴,是以不敢為趙氏仲冤。
時宋共公遣上卿華元,行吊於晉,兼賀新君。
因與欒書商議。
欲合晉楚之成,免得南北交爭,生民塗炭。
欒書曰:「楚未可信也。」
華元曰:「元善於子重,可以任之。」
欒書乃使其幼子欒針,同華元至楚,先與公子嬰齊相見。
嬰齊見欒針年青貌偉,問於華元,知是中軍元帥之子,欲試其才,問曰:「上國用兵之法何如?」
針對曰:「整。」
又問:「更有何長?」
針答曰:「暇。」
嬰齊曰:「人亂我整,人忙我暇,何戰不勝?二字可謂簡而盡矣!。」
由此倍加敬重。
遂引見楚王,定議兩國通和,守境安民,動干戈者,鬼神殛1之!遂訂期為盟。
晉士燮,楚公子罷,共歃血於宋國西門之外。
楚司馬公子側,自以不曾與議,大怒曰:「南北之不相通久矣!子重欲擅合成之功,吾必敗之。」
探知巫臣糾合吳子壽夢,與晉、魯、齊、宋、衛、鄭各國大夫會於鍾離,公子側遂說楚王曰:「晉、吳通好,必有謀楚之情。
宋、鄭俱從,楚之宇下一空矣。」
共王曰:「孤欲伐鄭,奈西門之盟何?」
公子側曰:「宋、鄭受盟於楚,非一日矣。
惟不顧盟,是以附晉。
今日之事,惟利則進,何以盟為?」
共王乃命公子側帥師伐鄭,鄭復背晉從楚。
此周簡王十年事也。
晉厲公大怒,集諸大夫計議伐鄭。
時欒書雖則為政,而三郤擅權。
那三郤:乃郤錡、郤犨、郤至。
錡為上軍元帥,犨為上軍副將,至為新軍副將,犨子郤毅,至弟郤乞,並為大夫用事。
伯宗為人正直敢言,屢向厲公言:「郤氏族大勢盛,宜分別賢愚,稍抑其權,以保全功臣之後。」
厲公不聽。
三郤恨伯宗入骨,遂譖伯宗謗毀朝政。
厲公信之,反殺伯宗。
其子伯州犁奔楚,楚用為太宰,與之謀晉。
厲公素一性一驕侈,兼好內外嬖倖甚多。
外嬖胥童、夷羊五、長魚矯、匠麗氏等一班少年,皆拜為大夫。
內嬖美姬一愛一婢,不計其數。
日事一婬一樂,好諛惡直,政事不修,群臣解體。
士燮見朝政日非,不欲伐鄭。
郤至曰:「不伐鄭,何以求諸侯?」
欒書曰:「今日失鄭,魯、宋亦將離心,溫季之言是也。」
楚降將苗賁皇亦勸伐鄭,厲公從其言。
獨留荀罌居守,遂親率大將郤書、士燮、郤錡、荀偃、朝厥、郤至、魏錡、欒針等,出車六百乘,浩浩蕩蕩,殺奔鄭國。
一面使郤犨往魯、衛各國,請兵助戰。
鄭成公聞晉兵勢大,欲謀出降。
大夫姚鉤耳曰:「鄭地褊小,間於兩大,只宜擇一強者而事之,豈可朝楚暮晉,而歲歲受兵乎?」
鄭成公曰:「然則何如?」
鉤耳曰:「依臣之見,莫如求救於楚。
楚至,吾與之夾攻,大破晉兵,可保數年之安也。」
成公遂遣鉤耳往楚求救。
楚共王終以西門之盟為嫌,不欲起兵,問於令尹嬰齊。
嬰齊對曰:「我實無信,以致晉師,又庇鄭而與之爭,勤民以逞,勝不可必,不如待之。」
公子側進曰:「鄭入不忍背楚,是以告急。
前不救齊,今又不救鄭,是絕歸附者之望也。
臣雖不才,願提一旅,保駕前往,務要再奏『掬指』之功。」
共王大悅,乃拜司馬公子側為中軍元帥,令尹公子嬰齊為左軍,右尹公子壬夫將右軍。
自統親軍兩廣之眾,望北進發,來救鄭國。
日行百里,其疾如風,早有哨馬報入晉軍。
士燮私謂欒書曰:「君幼不知國事,吾偽為畏楚而避之,以儆君心,使知戒懼,猶可少安。」
欒書曰:「畏避之名,書不敢居也。」
士燮退而歎曰:「此行得敗為幸,萬一戰勝,外寧1必有內憂,吾甚懼之!」
時楚兵已過鄢陵,晉兵不能前進,留屯彭祖岡,兩下各安營下寨。
來日,是六月甲午大盡之日,名為晦日。
晦不行兵,晉軍不做準備,五鼓2漏盡,天色猶未大明,忽然寨外喊聲大振。
守營軍士忙忙來報:「楚軍直一逼一本營,排下陣勢。」
欒書大驚曰:「彼既壓我軍而陣,我軍不能成列,交兵恐致不利。
且堅守營壘,待從容設計以破之。」
諸將紛紛議論,有言選銳突陣者,有言移兵退後者。
時士燮之子名丐,年才一十六歲,聞眾議不決,乃突入中軍,稟於欒書曰:「元帥患無戰地乎?此易事也。」
欒書曰:「子有何計?」
士丐曰:「傳令牢把營門,軍士於寨內暗暗將灶土盡皆削平,井用木板掩蓋,不過半個時辰,結陣有餘地矣,既成列於軍中,決開營壘,以為戰道,楚其奈我何哉?」
欒書曰:「井灶乃軍中急務,平灶塞井,何以為食?」
丐曰:「先命各軍預備於糧淨水,足支一二日,俟佈陣已定,分撥老弱於營後另作井灶就之。」
士燮本不欲戰,見其子進計,大怒,罵曰:「兵之勝負,關係天命。
汝童子有何知識,敢在此搖唇鼓舌?」
遂拔戈逐之。
眾將把士燮抱住,士丐方能走脫。
欒書曰:「此童子之智,勝於范孟也。」
乃從士丐之計,令各寨多造乾糧,然後平灶掩井,擺列陣勢,準備來日交兵。
胡曾詠史詩云:
軍中列陣本奇謀,士燮一抽一戈若寇仇。
豈是心機遜童子,老成憂國有深籌。
卻說楚共王直一逼一晉營而陣,自謂出其不意,軍中必然擾亂。
卻寂然不見動靜,乃問於太宰伯州犁曰:「晉兵堅壘不動,子晉人也,必知其情。」
州犁曰:「請王登輜車而望之。」
楚王登輜車,使州犁立於其側。
王問曰:「晉兵馳騁,或左或右者何也?」
州犁對曰:「召軍吏也。」
王曰:「今又群聚於中軍矣。」
州犁曰:「合而為謀也。」
又望曰:「忽然張幕何故?」
州犁曰:「虔告於先君也。」
又望曰:「今又撤幕矣。」
對曰:「將發軍令也。」
又望曰:「軍中為何暄嘩,飛塵不止?」
對曰:「彼因不得成列,將塞井平灶,為戰地耳。」
又望曰:「車皆駕馬矣,將士升1車矣。」
對曰:「將結陣也。」
又望曰:「升車者何以復下?」
對曰:「將戰而禱神也。」
又望曰:「中軍勢似甚盛,其君在乎?」
對曰:「欒、范之族,挾公而陣,不可輕敵也。」
楚王盡知晉國之情,乃戒諭軍中,打點來日交鋒之事。
楚之降將苗賁皇亦侍於晉侯之側,獻策曰:「自令尹孫叔之死,軍政無常。
兩廣一精一兵,久不選換,老不堪戰者多矣。
且左右二帥,不相和睦。
此一戰楚可敗也。」
髯翁有詩云:
楚用州犁本晉良,晉人用楚是賁皇。
人才難得須珍重,莫把謀臣借外邦。
是日,兩軍各堅壘相持,未戰。
楚將潘一黨一於營後試射紅心,連中三矢,眾將哄然讚美。
適值養繇基至,眾將曰:「神箭手來矣!」潘一黨一怒曰:「我的箭何為不如養叔?」
養繇基曰:「汝但能射中紅心,未足為奇;我之箭能百步穿楊!」眾將問曰:「何為百步穿楊?」
繇基曰:「曾有人將顏色認記楊樹一葉,我於百步外射之,正穿此葉中心,故曰百步穿楊。」
眾將曰:「此間亦有楊樹,可試射否?」
繇基曰:「何為不可。」
眾將大喜曰:「今日乃得觀養叔神箭也!」乃取墨塗記楊枝一葉,使繇基於百步外射之,其箭不見落下。
眾將往察之,箭為楊枝掛住,其鏃正貫於葉心。
潘一黨一曰:「一箭偶中耳!若依我說,將三葉次第記認,你次第射中,方見高手。」
繇基曰:「恐未必能,且試為之。」
潘一黨一於楊樹上高低不等,塗記了三葉,寫個「一」「二」「三」字。
養繇基也認過了,退於百步之外,將三矢也記個「一」「二」「三」的號數,以次發之,依次而中,不差毫釐。
眾將皆拱手曰:「養叔真神人也!」
潘一黨一雖然暗暗稱奇,終不免自家要顯所長,乃謂繇基曰:「養叔之射,可謂巧矣!然殺人還以力勝,吾之射能貫數層堅甲,亦當為諸君試之。」
眾將皆曰:「願觀。」
潘一黨一教隨行組甲之士,脫一下甲來,疊至五層。
眾將曰:「足矣。」
潘一黨一命更迭二層,共是七層。
眾將想道:「七層甲,差不多有一尺厚,如何射得過?」
潘一黨一教把那七層堅甲,繃於射鵠之上。
也立在百步之外,挽起黑雕弓,拈著狼牙箭,左手如托泰山,右手如抱嬰兒,覷得端端正正,盡力發去。
撲的一聲,叫道:「著了!」只見箭上,不見箭落,眾人上前看時,齊聲喝采起來道:「好箭!好箭!」原來弓勁力深,這枝箭直透過七層堅甲,如釘釘物,穿的堅牢,搖也搖不動。
潘一黨一面有德色,叫軍士將層甲連箭取下,欲以遍誇營中。
養繇基且教「莫動!吾亦試射一箭,未知何如?」
眾將曰:「也要看養叔神力。」
繇基拈弓在手,欲射復止。
眾將曰:「養叔如何不射?」
繇基曰:「只依樣穿札,未為希罕,我有個送箭之法。」
說罷,搭上箭,颼的射去,叫道:「正好!」這枝箭不上不下,不左不右,恰恰的將潘一黨一那一枝箭,兜底送出布鵠那邊去了。
繇基這枝箭,依舊穿於層甲孔內。
眾將看時,無不吐舌。
潘一黨一方才心服,歎曰:「養叔妙手,吾不及也!」史傳上載楚王獵於荊山,山上有通臂猿,善能接矢。
楚兵圍之數重,王命左右發矢,俱為猿所接。
乃召養繇基。
猿聞繇基之名,即便啼號。
及繇基到,一發而中猿心。
其為春秋第一射手,名不虛傳矣。
潛淵有詩云:
落烏1貫虱2名無偶,百步穿楊更罕有。
穿札將軍未足奇,強中更有強中手。
眾將曰:「晉楚相持,吾王正在用人之際,兩位將軍,有此神箭,當奏聞吾王,美玉不可韞櫝而藏3。」
乃命軍士將箭穿層甲,抬到楚共王面前,養繇基和潘一黨一一同過去。
眾將將兩人先後賭射之事,細細稟知楚王:「我國有神箭如此,何愁晉兵百萬?」
楚王大怒曰:「將以謀勝,奈何以一箭僥倖耶?爾自恃如此,異日必以藝4死!』盡收繇基之箭,不許復射。
養繇基羞慚而退。
次日五鼓,兩軍中各鳴鼓進兵。
晉上軍元帥郤錡攻楚左軍,與公子嬰齊對敵,下軍元帥韓厥攻楚右軍,與公子壬夫對敵。
欒書士燮各帥本部車馬,中軍護賀,與楚共王和公子側對敵。
這邊晉厲公是郤毅為御,欒針為車右將軍,郤至等引新軍,為後隊接應,那邊楚共王出陣。
上午本該乘右廣,那右廣卻是養繇基為將,共王怪繇基恃射誇嘴,不用右廣,反乘了左廣。
卻是彭名為御,屈蕩為車右將車。
鄭成公引本國車馬為後隊接應。
卻說厲公頭帶沖天鳳翅盔,身披蟠龍紅錦戰袍,腰懸寶劍,手提方天大戟,乘著金葉包裹的戎輅。
右有欒書,左有士燮,展開軍門,殺奔楚陣來。
誰知陣前卻有一窩泥淖,黎明時候,未曾看得仔細,郤毅御車勇一猛,剛剛把晉侯車輪陷於淖1中,馬不能走。
楚共王之子熊茷,他少年好勇,領著前隊,望見晉侯車陷,驅車飛趕過來。
那邊欒針忙跳下車,立於泥淖之中,盡平生氣力,從手將兩輪扶起,車浮馬動,一步步掙出泥淖來。
那邊熊茷將次趕到。
這裡欒書的軍馬亦到,大喝:「小將不得無禮!熊茷見旗上有「中軍元帥」字,知是大軍,吃了一驚,回車便走,被欒書追上,活捉過來。
楚軍見熊茷有失,一齊來救。
卻得士燮引兵殺出,後隊郤至等俱到,楚兵恐墮埋伏,收兵回營。
晉兵亦不追趕,各自歸寨。
哨馬探聽楚左軍持重2,晉上軍不曾交戰,下軍戰二十餘合,互有殺傷。
勝負未分,約定來日再戰。
欒書將熊茷獻功,晉侯欲斬之。
苗賁皇進曰:「楚王聞其子被擒,明日必來親自出戰,可囚熊郤於軍前,往來誘之。」
晉侯曰:「善。」
一一夜安息無話。
黎明,欒書命開營索戰,大將魏錡告書曰:「吾夜來夢見天上一輪明月,遂彎弓射之,正中月心,射一出月中一股金光,直瀉下來。
慌忙退步,不覺失腳,陷於營前泥淖之內,猛然驚覺。
此何兆也?」
欒書詳之曰:「周之同姓為日,異姓為月。
射月而中,必楚君矣。
然泥淖乃泉壤之中,退入於泥,亦非吉兆。
將軍必慎之!」魏錡曰:「苟能破楚,雖死何恨!」欒書遂許魏錡打陣。
楚將工尹襄出頭。
戰不數合,晉兵推出囚車,在陣上往來。
楚共王見其子熊茷被地囚於陣,急得心生煙火,忙叫彭名鞭馬上前,來搶囚車。
魏錡望見,撇了尹襄,逕追楚王,架起一枝箭,颼的射去,正中楚王的左眼。
潘一黨一力戰,保得楚王回車。
楚王負痛拔箭,其瞳子隨鏃而出,擲於地下。
有小卒拾而獻曰:「此龍睛,不可輕棄。」
楚王乃納於箭袋之中。
晉兵見魏錡得利,一齊殺上。
公子側引兵抵死拒敵,救脫了楚共王。
郤至圍住了鄭成公,賴御者將大旌藏於弓衣之內,成公亦走脫。
時楚王怒甚,急喚神箭將軍養繇基速來救駕。
養繇基聞喚,慌忙馳到,身邊並無一箭。
楚王乃一抽一二矢付之曰:「射寡人乃綠袍虯髯者,將軍為寡人報仇。
將軍絕藝,想不費多矢也。」
繇基領箭,飛車趕入晉陣,正撞見綠袍虯髯者,知是魏錡。
大罵:「匹夫有何本事,輒敢射傷吾主?」
魏錡方欲答話,繇基發箭已到,正射中魏錡項下,伏於弓衣而死。
欒書引軍奪回其一屍一。
繇基餘下一矢,繳還楚王,奏曰:「仗大王威靈,已射殺綠袍虯髯將矣!」共王大喜,自解錦袍賜之,並賜狼牙箭百枝。
軍中稱為「養一箭」,言不消第二箭也。
有詩為證:
鞭馬飛車虎下山,晉兵一見膽生寒。
萬人叢裡誅名將,一矢成功奏凱還。
卻說晉兵追逐楚兵至緊,養繇基一抽一矢控弦,立於陣前,追者輒射殺之,晉兵乃不敢一逼一。
楚將嬰齊、壬夫聞楚王中箭,各來接應,混戰一場,晉兵方退。
欒針望見令尹旗號,知是公子嬰齊之軍,請於晉侯曰:「臣前奉使於楚,楚令尹子重問晉國用兵之法,臣以『整、暇』二字對。
今混戰未見其整,各退未見其暇。
臣願使行人持飲獻之,以踐昔日之言。」
晉侯曰:「善。」
欒針乃使行人執酒榼1,造於嬰齊之軍,曰:「寡君乏人,命針持矛車右,故不得親犒從者,使某代進一觴。」
嬰齊悟昔日「整、暇」之言,乃歎曰:「小將軍可謂記事矣!」受其榼,對使飲之,謂使者曰:「來日陣前,當面謝也。」
行人歸述其語。
欒針曰:「楚君中矢,其師尚未肯退,奈何?」
苗賁皇曰:「搜閱車乘,補益士卒,秣馬厲兵,修陣固列,雞鳴飽食,決一死戰,何畏乎楚?」
時郤犨、欒黶從魯衛請兵回轉,言二國各起兵來助,已在二十里遠近。
楚諜探知,報聞楚王。
楚王大驚曰:「晉兵已眾,魯、衛又來,如之奈何?」
即使左右召中軍元帥公子側商議。
不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註解:
1甫:剛、才。
2禳:祀祭以消實。
1見:現。
2爾:你。
3負茲:背草蓆,意為有病。
4厥:其。
1肓:心臟與膈膜之間。
膏:心臟下部。
2殆:僅,只,是。
3饔人:炊事員。
1殛:處死。
1寧:安寧。
外寧:外國不犯。
2五鼓:五更;漏:滴水記時。
漏盡:深更。
1升:登。
升車:上車。
1落烏:烏,烏鴉;落烏,射落烏鴉。
2貫虱:射穿虱子。
3韞櫝而藏:放在木匣裡藏起來。
4藝:技藝。
1淖:泥沼。
2持重:謹慎、隱重。
1酒榼:酒器。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