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演義》第七十三回 戰浙東包團練死藝 克江甯洪天王覆宗:宗棠自克復遂安後,嚴州一帶,依次肅清。太平侍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清史演義》第七十三回 戰浙東包團練死藝 克江甯洪天王覆宗

清史演義

第七十三回 戰浙東包團練死藝 克江甯洪天王覆宗

卻說李鴻章克復甦常的時候,左宗棠在浙,亦屢獲勝仗。

宗棠自克復遂安後,嚴州一帶,依次肅清。

太平侍王李世賢,率金華大股長一毛一,圍衢州,宗棠親自往援,殺敗世賢,世賢回金華。

台州為閩將林文察所復,寧波為寧紹台道史致鄂,及英將丟樂德克等所復。

惟湖州被太平堵王黃文金,輔王楊輔清攻破,一團一紳趙景賢被執,不屈死。

宗棠以浙省長一毛一,金華最眾,決計由衢州攻金華,乃遣蔣益澧等,拔龍游蘭溪,金華長一毛一,亦棄城遁去。

看官!你道金華長一毛一,為什麼不戰而潰?他因諸暨有個包立身,很是厲害,遂一齊拔營,去圍包村。

真是呆鳥!包立身世務農業,膂力過人,他幼時曾習奇門遁甲,上知天象,下知地理,他因長一毛一犯浙,聚集村人,築塞設堡,專與長一毛一相抗。

長一毛一去一千,死一千,去二千,死二千,因此長一毛一大憤,糾眾圍攻,有「寧失南京,毋失包村」的意義。

以包村抵南京,未免擬不於倫。

時蘇松兵備道吳曉帆,本系浙人,代理藩司事,聞包立身有異能,欲招致幕下,引為己助,苦無人前去致意。

適佐雜班中,有個馮仰山,自稱系立身姑表兄弟,曉帆令他蓄髮三月,備文前往。

到了包村附近,見四面都扎長一毛一營壘,馮逡巡不敢入,巧遇包村勇目,逸出村外,與仰山素識,引他繞道二百里,始得入村。

仰山單身前進,被村中巡勇捉住,疑為長一毛一細作,虧得仰山認包至戚,乃引馮入見,各道艱苦。

是時包村附近數百里居民,都搬至包村避難,倚包先生若長城,連仰山家眷,也在其內。

仰山與家族相見,不覺欣慰,便備述吳公所招意。

立身歎道:「我亦知孤村無援,勢難固守,且兵糧僅支兩月,安能持久。

只村內百姓群集,棄之不忍,欲要一同出圍,恐不容易,是以尚在躊躇。」

包先生頗具婆心。

正議論間,忽聞村外炮聲隆隆,料是長一毛一猛攻,便邀仰山登高瞭望,遙見前山上面,設有大炮,正對村施擊。

立身輪指一算道:「這炮在艮方,今日月神適犯我村,恐於我不利。」

言未已,急推仰山伏地,自己亦向地伏著。

但聽得一聲響亮,炮子簌簌然從上飛過,仰山嚇得亂抖。

立身道:「嗣後不妨,可以起來。」

立身遂脫帽散發,跣足仗劍,如道家步罡狀,選了勇目三名,衣皂隨行,自己喃喃誦咒,飛行而去。

勇目緊隨不捨,仰山猶立在高阜,只見立身出村,竟馳至前山,把劍向前一指,守炮的長一毛一,紛紛撲地。

立身即令勇目三人,將炮抬歸。

仰山即馳下迎迓,立身已在前面。

三人所抬的炮,不下四五百斤,仰山不禁奇異,便道:「弟與兄自幼同學,並未識兄有異術,後來弟赴蘇州,遠離鄉井,聞兄嘗韜晦田園,罕至城市,何時得六甲真傳,具此神妙?」

立身道:「我於二十年前,曾遇異人授我秘冊,雖非全帙,然天文地理,略知一二,此刻去取敵炮,就是六丁縮地法,可惜我所學習,還是皮一毛一,若能盡知底細,雖有千萬長一毛一,亦何足慮!」仰山又問長一毛一何時可平?立身道:「我夜觀星象,並占易數,江浙長一毛一,不久即平。

只我村恐保不住。」

兩人隨談隨走,已至營中。

立身升帳,傳集村勇,即發令道:「明日當有大雨,汝等出戰,向西殺去,定能衝破賊營,雖然不能大勝,也可殺賊數百,挫他凶鋒。」

仰山因天久不雨,疑信參半。

到了次日,村勇三千人,執五色旂,分作五隊,奉令出去。

啟行時,天色猶霽,一出村門,忽然黑雲層合,大雨滂沱,仰山瞠目良久。

約一小時,村勇已整隊回來,報稱破賊西營,得牲口器械數十具。

仰山忙問立身道:「既已得勝,何不追殺一陣?」

立身道:「賊勢猶旺,不應追殺,追殺必敗。」

俄有長一毛一入村求見,立身命他進來,長一毛一說:「奉天將令,願以紹興府城相讓,嗣後毋與天兵作對。」

立身笑道:「這明明是誘我的計策,無論浙東俱陷,孤城難守,且入城後,如入陷阱,糧草更易斷絕,將來恐無人得脫了。」

喝令立斬來使,仰山請道:「來使不要殺他,不如放他回去,叫他解圍為是。」

立身搖頭道:「他那裡就肯解圍?殺了他,免得再來嘗試。」

太屬粗莽!當下將通使的長一毛一,推出斬訖。

長一毛一酋聞了此信,越發調兵進攻,仰山未免焦急,遂請回報吳公,發兵接應,並欲挈眷同行。

立身道:「試為一卜。」

卜得吉占,便道:「老弟啟行,便在今夕。」

是夜大雨,立身命仰山束裝,攜眷出村,只飭護勇六人,仿著長一毛一服色,改裝相送。

仰山不敢多請,只與立身訂約,速定行期。

立身應允,與仰山握別。

仰山冒雨而出,黑暗中見有無數衛兵,戴著紅帽,穿著皂衣,站立兩旁。

仰山怯甚,私問護勇,勇但搖手,引仰山繞出小徑,匆匆別去。

仰山去後,長一毛一愈集愈眾,防立身有異術,遍掠民間婦女,將她們上下衣服褫去,赤身露體,驅作前隊。

婦女活活遭劫。

又用雞羊狗血,盛入噴筒,向村中亂射。

立身被他厭禳,所用法術,未免不靈,遂決計突圍。

先占一卦,大驚道:「細察卦象,惟今夜二鼓可出,若交子正,便無出圍的日子,大禍且不遠了。」

遂令一團一勇速即收拾,約黃昏啟程。

夜餐已畢,便令一團一勇四千人,分作五隊,隊各八百人,用紅旗隊作先鋒,次白旗隊,又次是青黃兩隊,皂旗殿後。

時值戌初,紅旗隊已發,遠聞金鼓震天,槍炮聲相續不絕,立身正調發白旗隊,忽見村中百姓,扶老攜幼,聚哭包門,都說包先生若去,我等從亦死,不從亦死,現在只有留住包先生,仗他保護,或可苟延一性一命。

立身出來勸慰,怎奈人聲鼎沸,連包先生的說話,沒有一人聽得清楚,只是阻住門前,不容出去。

立身頓足道:「這是天數,時將錯過,大限難逃,奈何奈何?」

因令後隊暫停不發。

這時紅旗隊已沖圍而去,白旗隊隨後繼進。

長一毛一料村人絕糧夜遁,不去追趕前隊,獨率眾搗入村中,噴筒火箭,接連射入。

頓時火光燭天,殺聲震地,村勇已無鬥志,又值難民紛擾,不戰先亂,當下被長一毛一毀門衝入,見屋便燒,逢人便刃,滿村盡被煙焰迷住,進退無路。

殺到天明,村中已雞犬不留,包先生亦不知去向,大約已死在亂軍中。

有人謂包先生已經遁去,只包先生有一妹一子,也知兵法,被長一毛一擒住,五馬分一屍一,這也不知是真是假,小子不敢妄斷。

恃術者卒以術敗。

包軍一破,蔣益澧軍已到,長一毛一已打得筋疲力盡,聞左軍到來,料知抵敵不住,霎時逃散。

有幾個逃得慢的,被蔣軍截住,沒奈何匍匐乞降,遂復諸暨。

寧波軍亦進克上虞、台州,並復紹興府城。

朝命授左宗棠為閩浙總督,兼署浙江巡撫。

宗棠檄蔣益澧軍,自諸暨直下,取道臨浦義橋,直趨蕭山,渡錢塘江,規取杭州。

復令水師驍將楊政謨,與益澧會楊政謨把江上敵舟,縱火燒盡,遂薄望江門。

太平守將聽王陳炳文,飛調附近各長一毛一,會援杭州,益澧遣康國器、魏喻義等,分頭堵截,自督高連陞等,屯六和塔萬松嶺,俯瞰杭城。

既而左宗棠亦自嚴州移駐富一陽一,征法國總兵德克碑,率洋槍隊攻陷富一陽一城。

宗棠進薄餘杭,命德克碑轉助益澧,這時蘇軍已克嘉興,海寧守將蔡元隆,向蔣益澧處納款請降,於是杭城餉絕援窮。

陳炳文出城死戰,自晨至暮,不能取勝,仍回城督守。

德克碑用炸炮轟鳳山門,城塌三丈。

炳文率眾堵塞,益澧不能入,再令德克碑晝夜炮擊,城中危急萬分,炳文知不可守,遂夤夜開北門出走。

杭城遂復。

餘杭守將康王汪海洋,亦棄城走德清。

宗棠乃移駐省城,與益澧經營善後事宜,全浙百姓,方漸漸蘇息。

後人有《聞見篇》四章,古節古音,不減杜少陵《哀江頭》諸作。

小子走筆至此,記將起來,不忍割一愛一,爰次第錄成,供諸君一讀。

《豬換婦》朝作牧豬奴,暮作牧豬婦,販豬過桐廬。

睦州婦人賤於肉,一婦價廉一斗粟,牧豬奴牽豬入市廛,一豬賣錢十數千,將豬賣錢錢買婦。

中婦少一婦載滿船,篷頭垢面清淚漣,我聞此語坐長吁。

就中亦有千金軀,嗟哉婦人豬不如?

《屋劈柴》屋劈柴,一斧一酸辛,昔為棟與梁,今成樵與薪。

市兒詆價苦不就,行行繞遍江之濱。

江風射人天作雪,饑腹雷鳴皮肉裂,江頭邏卒欺老人,奪柴炙火趨城闉。

老人結舌不能語,逢人但道心中苦,明朝老人無處尋,茫茫一片江如銀。

《一娘一煮草》龍游城頭梟鳥哭,飛入尋常小家屋。

攫食不得將攫人,黃面婦人抱兒伏,兒勿驚!一娘一打鳥,兒饑欲食一娘一煮草。

當食不食兒奈何?江皖居民食草多。

兒不見門前昨日方離離,今朝無復東風吹。

兒思食稻與食肉,兒胡不生太平時。

《船養姑》月彎彎,動高柳,烏篷搖出桐江口。

鄰舟有婦初駕船,亂頭粗服殊清一奸一,櫓聲時與歌聲連。

月彎彎,照沙岸,明星耿耿夜將半。

誰抱琵琶信手彈,三聲兩聲摧心肝,無窮幽怨江漫漫?或言婦本江山女,名隸江花第一部,頭亭巨艦屬官軍,兩妹亦被官軍擄,婦人無大惟有姑,有夫陷賊音信無。

富商貴胄聘不得,婦去姑老將安圖?嗚呼!熬去姑老將安圖?婦人此義羞丈夫。

浙江本是僻處東南的海疆,與全局沒甚關係,長一毛一起初並不注意,後來江寧被困,長一毛一才竄入浙省,欲分江寧圍軍的勢力,因此浙省被兵,百姓辛苦流離,已到這樣地步。

看官!你想江西、安徽的地方,三五次吃這長一毛一苦頭,比浙江的情形,更如何呢?後人還說長一毛一乃是義兵,實是革命的大人物,小子萬萬不敢贊同。

索一性一駁倒長一毛一,免得盜賊藉口。

話休煩絮,小子且要補述石達開事情。

應六十七回。

石達開自江寧出走,初至江西,與曾國藩相持;旋走湖南,被駱秉章遣將擊走;馳入廣西,又為蔣益澧等所破。

達開此時,已自張一幟,與洪秀全不通聞問。

自思湖廣一帶,無可駐足,不如竄入滇蜀,還可獨霸一方。

其時川寇藍大順、李永和,方四出劫掠,達開與他勾通,乘機入蜀。

清廷因駱秉章剿寇有功,令他移督四川。

秉章督師西上,先剿平藍、李二寇,然後專力圍攻達開。

達開生平,奔突萬餘裡,蹂一躪百餘城,專以出沒邊地,避實蹈瑕為能事。

秉章遂將計就計,與暮僚劉蓉定議,決一逼一達開入邊,四面兜剿,使他無路可走,自入羅網。

達開果率大隊西渡金沙江,擬向越雋廳出發。

秉章遣重兵潛躡其後,並檄邛部土司嶺承恩橫截其前。

達開避入小徑,至柴打地方,想由大渡河過去。

適值天雨如注,山水暴發,不能徑渡。

天意亡項,何由免脫。

川將唐友耕追至,達開奔老鴉游,友耕會合土兵,左右環一逼一,達開尚欲渡河,甫至半渡,為諸軍所蹙,大半溺死。

達開妻妾五人,及幼子俱沈於河。

只達開鳧水而遁,直至對岸,巧遇嶺承恩候著,乘他上來,一鼓擒住,檻送軍前。

友耕押達開至成都,對簿時猶侃侃談論,口若懸河。

自稱年三十三,凡太平天國諸將,及清軍諸帥,都加貶辭,獨推重曾國藩,說他知人善任,規畫一精一嚴,實是得未曾有的大帥。

英雄識英雄,可惜達開自誤。

後竟被磔於成都市。

嗣是洪氏所有的要地,只一江寧城,余外雖尚有一黨一羽,分擾贛皖,勢已成為一弩一末。

秀全自知窮蹙,將各處頭目,一律封王,滿望他感激圖效,誰意封王越多,紀律越亂,一切號令,轉不得行。

曾國荃聞蘇浙俱已得手,獨江寧未克,日夜獎厲諸軍,節節進攻。

李秀成領敗眾數萬,分佈丹一陽一、句容間,自率數百騎入江寧,勸秀全棄都避難。

秀全不從,秀成貽書李世賢,約他就食江西,自留江寧助守,屢出死一黨一撲國荃營。

國荃添募兵勇,先奪雨花台,次平聚寶門外石壘九座,分軍扼孝陵衛,只九洑洲為江寧對岸重鎮,長一毛一集數百戰艦,嚴行擁護,一面接應城中,一面遏截長江。

又有闌江磯,草鞋峽,七里洲,燕子磯,上關,下關諸隘,都豎長一毛一旗號,氣勢甚盛。

楊載福已改名岳斌,率水師至九洑洲,與彭玉麟分隊夾擊。

彭玉麟自草鞋峽進,楊岳斌自燕子磯進,各帶火槍火彈,隨擲隨入。

洲兩岸純是蘆荻,岳斌用油澆灌,遍地縱火,大江南北,煽成一片火光,長一毛一屯船,多被燒著。

彭玉麟率總兵成發翔,冒煙直上,先登南岸,北岸長一毛一,尚與楊岳斌死戰,總兵胡俊友中炮死,岳斌大憤,傳令洲破乃還師,否則傳餐而戰,必破此洲乃已。

部將俞俊明、王吉、任星元等,更番迭攻,戰至日暮,將士乘暗登洲,冒炮爭上,踐一屍一而過,九洑洲竟破,萬餘寇無一脫死,並獲馬三百餘匹。

自此洲破後,江寧益困,國荃乘勢攻克鍾山石壘。

這鍾山石壘,長一毛一叫作天保城,乃是江寧城外第一保障。

天父想已死了,所以保守不住。

國荃得了此隘,遂得合圍。

鮑超又攻克句容、金壇,長一毛一潰走江西,鮑超會合楊岳斌水師,同追長一毛一,向江西而去。

彭玉麟又移駐九江。

清廷恐國荃勢孤,亟令李鴻章助攻江寧。

看官!你想曾國荃自進攻江寧以後,費了無數心血,吃了無數辛苦,才得把江寧城一團一團一圍住,此時功成八九,偏有人出來分功,非但國荃不願,就是國荃部下諸將士,也是沒一個情願呢。

李鴻章本是國藩保薦,自然不欲奪國荃功勞,只推說有病在身,延久不至,將輪船經費五十萬兩,撥充國荃營餉。

國荃復鼓勵將士,攻克龍膊子山一陰一堅壘,這壘比鍾山還要堅固,長一毛一叫作地保城。

天也不保,地也不保,洪天王不死何待?地保城得手,就在城上造起炮台,日發大炮射擊城中。

可憐城中糧草早絕,饑民嗷嗷,天王府內,供給蔥韭菜菔白菜,幾與黃金同價。

始而米盡,繼之以豆;豆盡,繼之以麥;麥盡,繼之以熟地薏米黃一精一,或牛羊豬犬雞鴨等物。

復盡,用苧根草根,調糖蒸熟,糊成藥丸一般,取了一個美名,稱作甘露療饑丸,還想騙人。

名目雖好,無濟實事。

這班饑民,夜間私自縋城,出來就食,嗣後長一毛一也禁止不住,白日裡亦縋城而出。

到同治三年五月,洪天王挨不得苦,仰藥自盡。

洪仁發、仁達等,擁立幼主福瑱即位,年紀不過十五六齡。

國荃聞這消息,飭軍士輪流苦攻,連鑿地道三十餘一穴一,俱被城內堵住。

復由國荃部將李臣典,率吳宗國等,從敵炮極密一處,重開地道。

至六月十六日,地道告成,國荃懸不次之賞,嚴退後之誅,安放引線,用火燃著。

不到一刻,驀地火發,聲如霹靂,轟開城垣二十餘丈。

煙塵蔽空,磚石如雨,李臣典率官軍蟻附爭登,從缺口衝入,長一毛一用火藥傾盆而下,軍隊少卻。

彭毓橘、蕭孚泗等,手刃數人,弁勇皆奮,分路齊進。

王遠和、王仕益、朱洪章、羅雨春、沈鴻賓、黃潤昌、熊上珍等進擊中路,直撲天王府。

劉連捷、張詩日、譚國泰、崔文田等,進擊右路,由台城趨神策門,適朱南桂、朱惟堂、梁美材諸人,亦從神策門緣梯而入,兵力益厚,鏖戰至獅子山,奪取儀鳳門。

左路由彭毓橘、武明良等,自內城舊址,直擊至通濟門。

蕭孚泗、熊登武、蕭慶衍、蕭開印等,復分途奪取朝一陽一、洪武二門,時太平忠王李秀成,率眾巷戰,見大勢已去,擬向旱西門奪路衝出,不料清將陳湜、易良虎等,正由旱西門攻進,被他攔住,不得已折回清涼山,隱匿民房。

黃翼升率水師攻奪中關,攔江磯石壘,進薄旱西門,遂與陳湜、易良虎,奪取水西、旱西兩門,全城各門皆破。

天色已晚,只天王府尚未攻入,國荃令軍士暫行休息,惟督王遠和、王仕益、朱洪章等,夤夜搏戰。

三更時,天王府突然舉火,衝出悍一黨一千餘人,手執洋槍,向民房街巷狂奔。

官軍也不去追趕,齊入天王府內,撲滅煙焰,檢點遺一屍一,多是府內宮女,單不見秀全一屍一首,及幼主福瑱。

時已天明,國荃復下令閉城,搜殺三日夜。

斃長一毛一十餘萬人。

這也太慘。

到十九日,蕭孚泗搜獲洪仁發、李秀成等,訊得實供,方識秀全一屍一首,瘞埋宮內,幼主福瑱,乘官兵夜戰時,已由缺口遁走。

當下飛報曾國藩,由國藩主稿,推湖廣總督官文居首,連銜入告。

隨奉上諭道:

本日官文、曾國藩,由六百里加緊紅旗奏捷,克復江寧省城一折,覽奏之餘,實與天下臣民,同深嘉悅。

發逆洪秀全,自道光三十年倡亂以來,由廣西竄兩湖三江,並分股擾及直隸山東等省,逆蹤幾遍天下。

咸豐三年,占踞江寧省城,僭稱偽號,東南百姓,遭其荼毒,慘不忍言。

罪惡貫盈,神人共憤。

我皇考文宗顯皇帝,赫然震怒,恭行天罰,特命兩湖總督官文為欽差大臣,與前任湖北巡撫胡林翼,肅清楚北上游,胡林翼駐紮宿松一帶,籌辦東征;復特授曾國藩為兩江總督,並命為欽差大臣,東征江皖,號令既專,功績日著。

十一年七月,我皇考龍馭上賓,其時江浙郡縣,半就淪陷,遺詔諄切,以未能迅殄逆氛為憾。

朕以沖幼,寅紹丕基,祇承先烈,恭奉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指示機宜,授曾國藩協辦大學士,節制四省軍務,以一事權。

該大臣自受任以來,即建議由上游分路剿賊,飭彭玉麟、楊岳斌、曾國荃等,水陸並進,疊克沿江城隘百餘處,斬馘外援逆匪十數萬人,合圍江寧,斷其接濟。

本年六月十六日,曾國荃率諸將克復江寧,多年悍賊,經各將士於十七八日,搜殺淨盡。

三日之內,斃賊十餘萬人,偽王偽主將偽天將,及三千餘名,無一得脫者。

此皆仰賴昊蒼眷佑,列聖垂庥,兩宮皇太后孜孜求治,識拔人材,用能內外一心,將士用命,成此大功。

上慰皇考在天之靈,下孚溥海人民之望。

自維藐躬涼德,何以堪此?追思先皇未竟之志,不克親見成功,悲愴之懷,何能自已?此次洪逆倡亂粵西,於今十有五載,竊踞金陵,亦十有二年,蹂一躪十數省,淪陷百餘城,卒能次第蕩平,殄除元惡,該領兵大臣等,櫛風沐雨,艱苦備嘗,允宜特沛殊恩,用酬勞勛。

欽差大臣協辦大學士兩江總督曾國藩,自咸豐三年,在湖南首倡一團一練,創立舟師,與塔齊布、羅澤南等,屢建殊功,保全湖南郡縣,克復武漢等城,肅清江西全郡,東征以來,由宿松克潛山太湖,進駐祁門,疊復徽州郡縣,遂拔安慶省城,以為根本,分檄水陸將士,規復下游州郡。

茲幸大功告蕆,逆首誅鋤,實由該大臣籌策無遺,謀勇兼備,知人善任,調度得宜。

曾國藩著賞加太子太保銜,錫封一等候爵,世襲罔替,並賞戴雙眼花翎。

浙江巡撫曾國荃,以諸生從戎,隨同曾國藩剿賊數省,功績頗著。

咸豐十年,由湘募勇,克復安慶省城。

同治元二年,連克巢縣、含山、和州等處,率水陸各營,進一逼一金陵,駐紮雨花台,攻拔偽城,賊眾圍營,苦守數月,奮力擊退。

本年正月,克鍾山石壘,遂合江寧之圍,督率將士鏖戰,開挖地道,躬冒矢石,半月之久,未經撤隊,克復全城,殄除首惡,實屬堅忍耐苦,公忠體國。

曾國荃著賞太子少保銜,錫封一等伯爵,並賞戴雙眼花翎。

記名提督李臣典,於槍炮叢中,開挖地道,誓死滅賊,從倒口首先衝入,眾即隨之,因而得手,實屬謀勇過人,著加恩錫封一等子爵,並著賞穿黃馬褂,戴雙眼花翎。

蕭孚泗督辦炮台,首先奪門而入,並搜獲李秀成、洪仁發,實屬勳勞卓著,加恩錫封一等男爵,並賞戴雙眼花翎。

欽此。

其餘文武一百二十餘員,亦論功進秩有差,一場大亂,總算從此結束。

曾國藩由安慶至江寧,始發掘洪秀全一屍一首,遍體統用繡龍黃緞包裹,頭禿無發,須已閒白,遵尚異教,不用棺木。

國藩令即戮一屍一,焚骨揚灰,並將洪仁發、李秀成等處死。

只洪福瑱不知下落,國藩奏稱大約已死,其實洪福瑱已出走廣德,轉入湖州去了。

小子又有一詩道:

覆巢自古無完一卵一,密網由來少漏魚;

為語暴徒應反省,天心彰癉果何如?

畢竟洪福瑱能逃出一性一命否,容下回續敘詳情。

包立身以一隅一團一勇,抗數十萬勁寇,事雖不成,亦足自豪。

然天下惟正可以勝邪,斷未有以邪克邪者。

後世以異術推包立身,吾謂包之敗,正坐此異術之害也。

獨怪長一毛一不圖挽大局,徒甘心於寸土,不勝為笑,勝之不武。

死一包立身,若九牛亡一一毛一,於官軍無損,於洪氏無益,何其愚頑若此?洪氏至死不悟,尚欲以苧麻草根,取名甘露療饑丸,令民間如法泡製。

百姓無長物久矣,即有草根,何處得蔗漿?「天下饑,何不食肉糜」,自古有此笑語,洪氏子亦其流亞也。

江寧一陷,斃長一毛一十數萬眾,殺戮固未免太過,抑亦長一毛一冥頑不靈,自致死地,強梁者不得其死,觀此益信。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清史演義
簡介目錄自序第一回 溯往事慨談身世 述前朝細敘源流第二回 喪二祖誓師復仇 合九部因驕致敗第三回 祭天壇雄主告七恨 戰遼陽庸帥覆全軍第四回 熊廷弼守遼樹績 王化貞棄塞入關第五回 猛參政用炮擊敵 慈喇嘛偕使傳書第六回 下朝鮮貝勒旋師 守甯遠撫軍奏捷第七回 為敵作倀滿主入邊 因間信讒明帝中計第八回 明守將獻城賣友 清太宗獲璽稱尊第九回 朝鮮主稱臣乞降 盧督師忠君殉節第十回 失輜重全軍敗潰 迷美色大帥投誠第十一回 清太宗賓天傳幼主 多爾袞奉命略中原第十二回 失愛姬乞援外族 追流賊忍死雙親第十三回 闖王西走合浦還珠 清帝東來神京定鼎第十四回 抗清廷丹忱報國 屠揚州碧血流芳第十五回 棄南都昏主被囚 捍孤城遺臣死義第十六回 南下鏖兵明藩覆國 西征奏凱清將蒙誣第十七回 立宗支粵西存殘局 殉偏疆巖下表雙忠第十八回 創新儀太后聯婚 報宿怨中宮易位第十九回 李定國竭忠扈駕 鄭成功仗義興師第二十回 日暮途窮寄身異域 水流花謝撒手塵寰第二十一回 弒故主悍師徼功 除大憝沖人定計第二十二回 蓄逆謀滇中生變 撤藩鎮朝右用兵第二十三回 馳偽檄四方響應 失勇將三桂回軍第二十四回 兩親王因敗為功 諸藩鎮束手聽命第二十五回 僭帝號遘疾伏冥誅 集軍威破城殲叛孽第二十六回 台灣島戰敗降清室 尼布楚訂約屈俄臣第二十七回 三部內哄禍起蕭牆 數次親征蕩平朔漠第二十八回 爭儲位塚嗣被黜 罹文網名士沉冤第二十九回 聞寇警發兵平藏衛 苦苛政倡亂據台灣第三十回 暢春園聖祖賓天 乾清宮世宗立嗣第三十一回 平青海驅除叛酋 頒朱諭慘戮同胞第三十二回 兔死狗烹功臣驕戮 鴻罹魚網族姓株連第三十三回 畏虎將准部乞修和 望龍髯苗疆留遺恨第三十四回 分八路進平苗穴 祝千秋暗促華齡第三十五回 征金川兩帥受嚴刑 降蠻酋二公膺懋賞第三十六回 御駕南巡名園駐蹕 王師西討叛酋遭擒第三十七回 滅准部餘孽就殲 蕩回疆貞妃殉節第三十八回 游江南中宮截發 征緬甸大將喪軀第三十九回 傅經略暫平南服 阿將軍再定金川第四十回 平海島一將含冤 定外藩兩邦懾服第四十一回 太和殿受禪承帝統 白蓮教倡亂釀兵災第四十二回 誤軍機屢易統帥 平妖婦獨著芳名第四十三回 撫賊寨首領遭擒 整朝綱權相伏法第四十四回 布德揚威連番下詔 擒渠獻馘逐載報功第四十五回 撫叛兵良將蒙冤 剿海寇統帥奏捷第四十六回 兩軍門復仇慰英魄 八卦教煽亂鬧皇城第四十七回 聞警迴鑾下詔罪己 護喪嗣統邊報驚心第四十八回 愚慶祥敗死回疆 智楊芳誘擒首逆第四十九回 征浩罕王師再出 剿叛傜欽使報功第五十回 飲鴆毒姑婦成疑案 焚鴉片中外起兵端第五十一回 林制軍慷慨視師 琦中堂昏庸誤國第五十二回 關提督粵中殉難 奕將軍城下乞盟第五十三回 效尸諫宰相輕生 失重鎮將帥殉節第五十四回 弈統帥因間致敗 陳軍門中炮歸仁第五十五回 江甯城萬姓被兵 靜海寺三帥定約第五十六回 怡制軍巧結台灣獄 徐總督力捍廣州城第五十七回 清文宗嗣統除奸 洪秀全糾眾發難第五十八回 欽使迭亡太平建國 悍徒狡脫都統喪軀第五十九回 駱中丞固守長沙城 錢東平獻取江南策第六十回 陷江南洪氏定制 攻河北林酋挫威第六十一回 創水師衡陽發軔 發援卒岳州鏖兵第六十二回 湘軍屢捷水陸揚威 畿輔復安林李授首第六十三回 那拉氏初次承恩 圓明園四春爭寵第六十四回 羅先生臨陣傷軀 沈夫人佐夫抗敵第六十五回 瓜鎮喪師向營失陷 韋楊斃命洪酋中衰第六十六回 智統領出奇制勝 愚制軍輕敵遭擒第六十七回 四國耀威津門脅約 兩江喋血戰地埋魂第六十八回 戰皖北諸將立功 退丹陽大營又潰第六十九回 開外釁失律喪師 締和約償款割地第七十回 聞國喪長悲國士 護慈駕轉忤慈顏第七十一回 罪輔臣連番下詔 剿劇寇數路進兵第七十二回 曾國荃力卻援軍 李鴻章借用洋將第七十三回 戰浙東包團練死藝 克江甯洪天王覆宗第七十四回 僧親王中計喪軀 曾大帥設謀制敵第七十五回 潰河防捻徒分竄 斃敵首降將陞官第七十六回 山東圈剿悍酋成擒 河北解嚴渠魁自盡第七十七回 戮權閹丁撫守法 辦教案曾侯遭譏第七十八回 大婚禮成坤闈正位 撤簾議決乾德當陽第七十九回 因歡成病忽報彌留 以弟繼兄旁延統緒第八十回 吳侍御尸諫效忠 曾星使功成改約第八十一回 朝日生嫌釀成交涉 中法開釁大起戰爭第八十二回 棄越疆中法修和 平韓亂清日協約第八十三回 移款築園撤簾就養 周齡介壽聞戰驚心第八十四回 葉志超敗走遼東 丁汝昌喪師黃海第八十五回 失律求和馬關訂約 市恩索謝虎視爭雄第八十六回 爭黨見新舊暗哄 行新政母子生嫌第八十七回 慈禧後三次臨朝 維新黨六人畢命第八十八回 立儲君震驚匕鬯 信邪術擾亂京津第八十九回 袒匪殃民聯軍入境 見危授命志士成仁第九十回 傳諫草抗節留名 避聯軍蒙塵出走第九十一回 悔罪乞和兩宮返蹕 撤戍違約二國鏖兵第九十二回 居大內聞耗哭遺臣 處局外嚴旨守中立第九十三回 爭密約侍郎就道 返欽使憲政萌芽第九十四回 倚翠偎紅二難競爽 剖心刎頸兩地招魂第九十五回 遘奇變醇王攝政 繼友志隊長亡軀第九十六回 二顯官被譴回籍 眾黨員流血埋冤第九十七回 爭鐵路蜀士遭囚 興義師鄂軍馳檄第九十八回 革命軍雲興應義舉 攝政王廟誓布信條第九十九回 易總理重組內閣 奪漢陽復失南京第一百回 舉總統孫文就職 遜帝位清祚告終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