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演義》第三十七回 滅准部餘孽就殲 蕩回疆貞妃殉節:阿睦撤納移檄鄰部,諱言降清,一陽一稱清廷命他統領各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清史演義》第三十七回 滅准部餘孽就殲 蕩回疆貞妃殉節

清史演義

第三十七回 滅准部餘孽就殲 蕩回疆貞妃殉節

卻說達瓦齊就俘後,清師奉旨凱旋,只留班第、鄂容安二人,帶了隨兵五百名,與阿睦撤納,辦理伊犁善後事宜。

阿睦撤納移檄鄰部,諱言降清,一陽一稱清廷命他統領各番,來平此地;又暗囑一黨一羽四布流言,欲安准部,必須立阿睦撤納為大汗。

班第鄂容安遣使密奏,乾隆帝亦付他密旨,令誘誅阿睦撤納。

看官!你想阿睦撤納率眾西行,已似大魚縱壑,哪裡還肯來入網呢?況班第鄂容安,手下只有五百名隨兵,也不好冒昧舉事。

接了朝旨,按住不發,惟促阿睦撤納入朝。

阿睦撤納竟號召徒眾,來攻班第鄂容安。

班第鄂容安且戰且走,馳了三百餘里,死的死,逃的逃,只剩了數十騎,番兵卻有數千追來,班第料不能脫,拔刀自刎,鄂容安也只得步他後塵了。

這是乾隆帝害他。

是時定西將軍永常,已奉朝旨出駐木壘,聞報番兵大至,退兵巴裡坤,移糧哈密,因此阿睦撤納,聲焰愈盛。

清廷逮回永常,命公爵策楞前代,玉保富德達爾一黨一阿為參贊,出巴裡坤進剿。

玉保分軍先進,忽有番卒來報,阿睦撤納已由他部下諾爾布擒獻,玉保大喜,即向策楞處報捷。

策楞也不辨真偽,飛章奏聞,不想過了數日,毫無影響。

將軍參贊,先後馳至伊犁,阿睦撤納,已遠颺至哈薩克了。

原來阿睦撤納聞大兵前進,恐不能敵,特差了番卒,馳到清營,假稱被擒,他卻望西遁去。

策楞玉保中了他的緩兵計,到了伊犁,你怨我,我怨你,怨個不了,總歸無益。

策楞玉保統是沒用人物,還虧阿睦撤納不用誘敵計,只用援兵計,尚得安抵伊犁。

乾隆帝聞知消息,復將策楞玉保革職。

令達爾一黨一阿為將軍,飛速追剿,又命巴裡坤辦事大臣兆惠,為定邊右副將軍,出兵赴援,滿望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誰知達爾一黨一阿,到哈薩克邊界,又被阿睦撤納騙了一回,佯稱哈薩克汗願擒獻阿酋。

往返馳使,仍無要領,額魯特三部新封台吉,反一律謀變,與阿睦撤納通同一氣。

阿睦撤納間道馳還,大會諸部。

這達爾一黨一阿還在哈薩克邊境,檄索罪人,正是可笑。

只定邊右副將軍兆惠,率兵千五百人,已至伊犁,探得額爾特諸部,已皆叛亂,自知孤軍陷敵,不能久駐,忙領兵馳回。

沿途一帶,統是敵壘,兆惠拚命衝突,走一路,殺一路,殺到烏魯木齊,刀也缺了,彈也完了,糧也盡了,可憐這等兵士,身無全衣,足無全襪,每日又沒有全餐,只宰些瘦駝疲馬,勉強充飢,正苦得了不得。

老天又起風下雪,非常嚴冷,兆惠想遣人乞援,也不知何處有清兵,驛傳聲息,到處隔斷。

忽聞番兵又踴躍前來,把烏魯木齊圍得鐵桶相似,兆惠泣向軍士道:「事已至此,看來我輩是不得活了。

但死亦要死得合算,狠狠的殺它一場,方值得死哩。」

軍士道:「大帥吩咐,安敢不從!但糧盡馬疲,奈何?」

正在危急,忽東北角鼓聲喧天,有一支兵馬到來,兆惠登高一望,遙見清軍旗幟,不禁大喜,謝天謝地。

番兵見援兵已到,不知有多少大兵,一聲吆喝,解圍而去。

番眾實是無能。

兆惠出寨迎接,乃是侍衛圖倫楚,因兆惠久無音信,率兵二千來探信息,無意中救了兆惠。

兆惠與他握手進營,住了一日,便同回巴裡坤。

當下飛書告急。

乾隆帝命逮達爾一黨一阿回京,授超勇親王策凌子成袞扎布,為定邊左副將軍,出北路,仍令兆惠出西路往剿。

此次兆惠懲鑒前轍,挑選一精一騎,帶足糧草,誓師進發,決平叛寇。

巧值綽羅斯部噶爾藏汗,被兄子噶爾布篡弒,噶爾布又被部下達瓦殺死。

輝特和碩特兩部中,痘疫盛行,多半死亡,兆惠趁這機會,殺將過去,好像摧枯拉朽一般。

番眾戰一陣,敗一陣,諸部酋長先後敗死,阿睦撤納又弄得倉皇失措,急急如喪家犬,漏網魚,仍竄至哈薩克。

兆惠率兵窮追,到哈薩克界,哈薩克汗阿布賚,遣使至軍,願擒獻阿睦撤納。

兆惠對來使道:「你主願擒獻阿逆,須於三日內繳到,過了三日,本將軍恰是不依,驅兵進攻,玉石俱焚,那時不要後悔!」來使唯唯而去。

越二日,哈薩克又遣使到軍,報稱阿睦撤納,狡黠萬狀,我國正欲擒獻,不料被他走脫,逃入俄羅斯去了。

現奉汗命,前來請罪,並貢獻方物,仰求大帥赦宥!」兆惠見他惶迫情狀,料知語言無欺,只得略加訓斥,命他回去。

一面即飛奏清廷,由理藩院行文俄國,索交叛酋。

後來俄國飭人搜捕,阿睦撤納已患痘身亡,只把一屍一首送交清吏。

於是命成袞扎布歸鎮烏里雅蘇臺,留兆惠搜剿餘孽。

自乾隆二十二年至二十五年,清兵先後追剿,自山谷僻壤及川河流域,沒一處不尋到,沒一處不搜滅,統計額魯特二十餘萬戶,出痘死的約四成,竄走俄羅斯哈薩克等處約二成,被清兵剿滅的約三成,還有一成編入蒙古籍,不過二萬戶,而且婦女充賞,丁壯為奴,額魯特遺民,自此寥落了。

阿睦撤納料是絕大的掃帚星轉世。

准部既平,清廷乃畫疆分土,設官築城,駐防用滿兵,屯糧用旗兵,特簡任伊犁將軍,作了一個統轄的元帥。

天山北路,方入清室版圖,免不得鐫碑勒石,旌德表功,費了幾個儒臣筆墨,成了幾篇煌煌大文,這也不消細說。

但乾隆帝得隴望蜀,平了准部,又想南服回疆。

這回疆就在天山南路,與准部只隔一山,起初系元太祖次子察哈台領土,傳了數世,回教祖摩訶末子孫,由西而東,爭至天山南路,生齒漸蕃,喧客奪主,察哈台的後裔,反弄到沒有主權。

因此天山南路,變作回疆。

康熙時,噶爾丹強盛,舉兵南侵,把元裔諸汗,遷到伊犁,並將回教頭目阿布都實特,亦拘去幽禁。

噶爾丹敗死,阿布都實特脫身歸清,聖祖賞他衣冠銀幣,遣官送到哈密,令還故地。

阿布都實特死,其子瑪罕木特,想自立一部,不受準噶爾約束。

策妄又遣兵入境,將瑪罕木特及他兩個兒子,統拿至伊犁,幽禁起來。

及清將軍班第等到伊犁後,瑪罕木特已死,長子布那敦,次子霍集占,尚被拘縶。

班第奏聞清廷,得旨釋布那敦歸葉爾羌,令他統轄舊部,留霍集佔居住伊犁,職掌教務。

不到數月,阿睦撤納謀反,准部復亂,霍集占反率眾助逆,等到清副將軍兆惠,攻入伊犁,阿睦撤納西走,霍集占亦遁入回疆。

兆惠剿平准部,奏遣副都統阿敏圖,南往招撫。

這個那布敦膽子頗小,願遵清朝指揮,偏偏胞弟霍集占,自北路遁歸,諫那布敦道:「我遠祖摩訶末,聲靈赫濯,天下聞名,傳到我輩子孫,反受人家壓制,真是惶愧萬分。

現在准部已亡,強鄰消滅,不謀獨立,更待何時?」

語頗不錯,可惜不度德,不量力。

那布敦道:「清兵來攻,如何抵當?」

霍集占道:「清軍新得准部,大勢未定,料他無暇進兵,就使率軍南來,我也可據險拒守,等他兵疲糧絕,逃去都來不及,怕他什麼?」

那布敦尚在遲疑,霍集占又道:「哥哥若要降清,恐怕從今以後,世世要做奴僕過去,他要我的金錢,我只得將金銀奉去,他要我的妻子,我只得將妻子送去,他要我的頭顱,我也只得把頭顱獻去。

我們兄弟兩人,還有安靜的日子麼?」

我亦要問霍集占道,你不降清,金銀管得住麼?妻子守得牢麼?頭顱保得定麼?這叫做自去尋死。

那布敦被他說得動心,遂依了阿弟的計畫,錯了,完了。

便召集回眾,自立為巴圖爾汗,傳檄各城,戒嚴以待。

回戶數十萬眾,向來迷信宗教,因那布敦兄弟,的是摩訶末後裔,稱他為大小和卓木,和卓木三字,乃是回語,譯作漢文,便是聖裔的意義,至此得了聖裔的檄文,自然望風響應。

只庫車城主鄂對,恐怕強弱不敵,率了一黨一羽,擬奔伊犁,途次與阿敏圖相遇,仍令回轉庫車,同去招撫。

不料霍集占聞鄂對出走,已遣部下阿布都馳到庫車,把鄂對親族一一殺死,登陴固守。

鄂對聞報,大哭一場,嗣與阿敏圖商議,請亟歸伊犁,添兵復仇。

阿敏圖道:「我是奉命招撫,今不見叛眾,便想回去,叫我如何對將軍?」

鄂對再三諫阻,阿敏圖只是不從,也是一個不識時務。

且令鄂對先回伊犁。

他只帶了百餘騎,馳到庫車,阿布都誘他入城,一陣亂剁,憑你阿敏圖如何忠誠,也入閻羅寶殿去了。

清廷因兆惠剿撫准部,尚未竣事,別命都統雅爾哈善為靖逆將軍,率兵征回。

雅爾哈善自吐魯番進攻庫車,大小和卓木引軍數千,越大戈壁來援,與清兵戰了兩次,都被打得落花流水,大小和卓木,退入城中;清兵乘勢圍攻,城堅難拔,提督馬得勝,募敢死兵六百名,暗掘地道,晝夜不息,將及城中,守兵聞地下隱有響聲,料是穿一穴一,便循途按索,到了城腳邊,掘下一洞,適通地道守兵,把草塞住,用火燃著,煙焰衝入一穴一中,可憐六百個清兵,不能進,不能退,都被燒得烏焦巴弓。

好像竹管裡煨泥鰍。

雅爾哈善經此大創,不敢力攻,大小和卓木乘機遁還,阿布都也率眾逃去。

清兵只得了一個空城,乾隆帝聞知大怒,飭將雅爾哈善馬得勝等,盡行正法,仍命兆惠移師南征。

兆惠檄調各路兵,尚未到齊,因朝旨催促,即率步騎四千餘先進,過了天山,收復沙雅爾阿克蘇烏什等城,住阿克蘇城數日。

後兵未至,兆惠一性一急如火,留副將軍富德駐阿克蘇,等待後軍,他竟帶了二、三千人,冒險前行。

途中偵知大和卓木那布敦,在葉爾羌,小和卓木霍集佔在喀什噶爾,乃再分兵八百名,使副都統一愛一隆阿,遏住喀什噶爾援路,自率千餘騎,逕趨葉爾羌。

葉爾羌城東有河,叫作葉爾羌河,亦稱黑水,兆惠兵少,不能進攻,便倚水立營。

遙見葉爾羌城南駝馬往來,是個闊大的牧場,兆惠欲奪作軍用,逕命兵士渡河,河上本有木橋,清兵跨橋而過,橋未拆斷,誘敵可知。

方過了四百騎,誰知橋下暗有伏兵,鐃鉤齊起,將木橋鉤斷,城中出回兵五千騎,前來邀擊。

隔河清兵,不能相救,河西四百騎,哪裡當得住回兵?急忙棄了馬匹,鳧水逃回。

貪小失大。

回兵復搭好了橋,逾橋東來,後面又添了步兵萬人,張著兩翼,來圍清兵。

兆惠左右衝突,馬中槍,再斃再易,總兵高天喜戰歿,參贊明瑞亦受傷,雖殺了番兵千名,究竟眾寡懸殊,支持不住,只得退入營中,趕緊築壘,準備固守。

番兵亦築起長圍,四面攻打,槍炮如雨,幸虧清營靠著叢林,槍彈多飛入林中,清兵伐樹,得了鉛一彈數萬枚,還擊回兵,又復掘井得水,掘窖得粟,賴以不睏。

兆惠遣了五卒,分路赴阿克蘇告急,又檄一愛一隆阿還軍阿克蘇,催援軍同至。

一愛一隆阿未到阿克蘇,富德已接警報,忙率軍三千,冒雪赴援,到了呼拉瑪,距葉爾羌尚三百餘里,忽遇喀什噶爾回兵,截住去路,轉戰四晝夜,回兵越來越多,將富德軍圍住,接連數日,杳無援兵,富德急得了不得,一日,天氣昏黑,入夜尤甚,回兵各燃著火把,輪流進撲,富德連忙抵禦,拚命鏖鬥,突聞一片喊聲,自東而至,回兵紛紛倒退。

富德乘勢殺出,火光中來了一員清將,乃是一愛一隆阿,富德大喜,即與一愛一隆阿合兵。

一愛一隆阿道:「巴裡坤參贊阿公,亦到。」

富德忙拍馬去會阿大臣,這位阿大臣,名叫阿里袞,他奉了廷旨,領兵六百名,解馬二千匹,駝一千頭,至阿克蘇,適值一愛一隆阿去催援軍,遂合軍前來,解了富德的圍。

回兵在夜間不辨多少,四散潰遁。

富德一愛一隆阿,與阿里袞兩下相見,欣喜過望,也不及休息,同趨葉爾羌。

兆惠日望援軍,遙聞炮聲大作,料知援軍已至,即勒兵突圍,內外夾攻,殺敵千餘,毀了敵壘,同還阿克蘇。

過了冬,已是乾隆二十四年。

阿克蘇已集清兵新舊軍凡三萬人,分道進行,兆惠由烏什攻喀什噶爾,富德由和闐攻葉爾羌,每路兵各萬五千,大小和卓木聞清兵大至,不敢迎敵,帶了妻孥僕從,並攜輜重,逾蔥嶺西遁,清兵奮勇追趕,到阿爾楚山,前面見有回眾,大半是老弱殘兵,富德料是誘敵,令明瑞阿桂為左翼,阿里袞巴祿為右翼,先據了左右二峰,然後富德領著中軍,從山口進去。

進了山口,果然伏兵四起,那時清兵左右兩翼,從上殺下,把伏兵一齊殺退,追攻二十餘里,戮回兵無數,並斬他驍將阿布都,大小和卓木逃至巴達克山,大和卓木那布敦,挈了家眷先走,小和卓木霍集占,手下還有萬人,倚山為陣,率眾死戰。

富德又分軍兩路,左右夾攻,用了大炮,向敵轟擊,霍集占不能支,逾山而遁,誰知前面山路一逼一促,又有輜重塞住,一時急走不脫;後面又被清軍追上,進退兩難。

富德令降人鄂對等,豎一起回纛,大呼招降,回眾情願投順,蔽山而下,聲如奔雷,霍集占忙奪路逃脫,偕那布敦急入巴達克山。

巴達克山部酋,聞大小和卓木,擁眾而至,遣使探問,霍集占見了來使,命回報酋長,立刻親迎。

來使出語不遜,霍集占拔一出佩刀,把他斬首。

窮蹙至此,還要妄為,真正該死。

於是巴達克山部酋,興兵拒戰,和卓木兄弟,連妻孥舊僕,只有三四百人,被巴達克兵圍住,上天無路,入地無門,都束手就縛,個個被他擒去。

巴達克部酋,為使臣報仇,將大小和卓木,一齊梟首,還想將他家屬,統行處死,適清使持到檄文,索獻罪犯,他樂得賣個人情,把大小和卓木的頭顱,及他家眷等,盡行繳出。

金銀也丟一了,妻子也拋了,頭顱也斷送了。

富德命軍士押著回酋家屬,馳歸大營,與兆惠聯銜奏捷。

乾隆帝命陝甘總督楊應琚,籌辦回疆善後事宜,兆惠等俱召還京師,遂封兆惠為一等公,加賞宗室公品級鞍轡,富德封一等候,並賞戴雙眼翎,參贊大臣阿里袞明瑞等,俱賞戴雙眼翎,又記起從前舒赫德的忠直,還他原職,其餘在事各官員,俱交部議敘。

又做了幾篇平定回部的碑文,內外勒石,稱頌功德。

到次年二月,兆惠等奏凱還朝,乾隆帝親至良鄉,舉行郊勞典禮。

兆惠富德等領隊到壇,格外嚴肅。

乾隆帝下壇迎接,兆惠以下,都下馬見駕,叩首謝恩。

乾隆帝親自扶起,說了許多慰勞話兒,遂一同登壇。

乾隆帝升了御幄,當由軍士將大小和卓木家眷,推到壇前。

這時乾隆帝龍目俯瞧,見有一位絕色婦女,也是兩手反綁,列入罪犯隊裡,乾隆帝不禁憐惜起來,便問道:「這是叛回的家眷麼?」

兆惠應了聲「是。」

乾隆帝道:「婦女無知,也遭此縲紲,瞧她情狀,很是可憐,朕擬一律赦宥。」

兆惠忙道:「罪人不孥,乃是聖主仁政,皇上恩赦了她,她定然感激不淺。」

拍馬屁的又到了。

乾隆帝傳旨釋縛,眾回家眷,叩首謝恩,獨這絕色女子,雖是隨班俯伏,她口中恰絕不道謝。

比眾不同。

郊勞禮畢,御駕還宮,立召和珅入見,和珅進內請安畢,乾隆帝問道:「朕見叛回眷屬中,有個絕色婦人,未知是誰?」

和珅道:「待奴才探問的確,再來奏聞!」說畢,趨出,不一時又入大內,奏稱絕色婦人,乃是小和卓木霍集占的妃子,回人叫她香妃,因她身上有一種奇香,天然生成,所以有此佳號。」

乾隆帝歎道:「朕做了天朝皇帝,不及那回部逆酋。」

和珅道:「逆酋已死,這個佳人,被我軍拿來,聖上要如何處置,便作如何處置。

據奴才想來,回酋的幸福,究竟不及我天朝皇帝哩。」

乾隆帝道:「朕想把她叫入宮中,但恐外人談論,奈何?」

和珅道:「罪婦為奴,本是我朝成例,今將香妃沒入掖廷,有何不可?」

小人最喜逢君之惡。

乾隆帝大喜,便命宮監四名,隨和珅去取香妃,好一歇,這三字乃從乾隆帝心中勘出。

和珅已到,宮監導入香妃,玉容未近,芳氣先來,既不是花香,又不是粉香,別有一種奇芬異馥,沁人心脾。

走近御座前,乾隆帝見她柳眉微蹙,杏臉含顰,益發動人憐一愛一。

宮監叫她行禮,她卻全然不睬,只是淚眼瑩瑩。

乾隆帝道:「她生長外域,未識中朝禮制,不必多事苛求。」

便命宮監引入西苑,收拾一所寢宮,令她居住,並命宮監小心伺候。

宮監已去,和珅亦退。

次日,乾隆帝視朝畢,又召和珅入內,和珅見乾隆帝面帶愁容,暗暗驚異,只聽乾隆帝諭道:「香妃不從,如何是好?」

和珅道:「她蒙恩特赦,又承聖上格外抬舉,如何不從?」

乾隆帝道:「她口中說的回語,朕卻不能盡懂,幸宮中有個番女,頗諳回文,朕命她翻譯出來,據言:『國破君亡,情願一死。

』朕亦不好強一逼一,你可有什麼計策?」

和珅想了一會,便道:「從前豫親王多鐸,得了劉三季,起初也很是倔強,後來好好兒做了豫王福晉,和睦得了不得。

應二十二回。

婦人家大都如此,總教待得她好,她自然回心轉意。」

乾隆帝道:「恐不容易。」

和珅道:「她是做過回妃,一切飲食起居,統是回部格式,現若令她吃回式的菜蔬,穿回式的衣服,居回式的房屋,另擇回部老婦,伺候了她,不怕她不漸漸服從。」

乾隆帝依了和珅的計策,凡香妃服食,概募回教徒供奉,又在西苑造起回式房屋,並築回教禮拜堂,選了數名老回婦,導香妃出入遊覽。

怎奈香妃情鍾故主,淚灑深宮,一片貞心,始終不改。

乾隆帝百計勸誘,她卻寂然漠然。

有一日,被宮女苦勸不過,她竟取出一一柄一匕首來,刀光閃閃,冷氣一逼一人,宮女都嚇得倒躲。

這事傳到慈寧宮,太后恐乾隆帝被害,趁著乾隆帝郊天,住宿齋所,竟傳旨宣召香妃,問她志趣。

她只說了一個「死」字,太后遂勒令殉節。

後人有詩詠香妃事道:

雛鬟生長大苑西,鈿合無情寶劍攜,

帝子不來花已落,紅顏黃土玉鉤迷。

香妃已死,乾隆帝尚未聞知,後來得了音耗,究竟傷感與否,容小子下回表明。

阿睦撤納及大小和卓木,統不過脅惑徒眾,盜弄潢池,故卒為兆惠所殲滅耳。

不然,兆惠一鹵莽武夫,只知猛進,動輒被圍,得一智勇兼全之敵帥,吾恐兆惠將為塞外鬼,安能生還玉一門,昂然為座上公平?惟香妃以一被虜之婦人,臨以天子之尊威,始終不為所辱,凜節捐軀,臨難不苟,番邦中有是婦,愧煞世人多矣。

作者亟為表揚,可作彤史一則。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清史演義
簡介目錄自序第一回 溯往事慨談身世 述前朝細敘源流第二回 喪二祖誓師復仇 合九部因驕致敗第三回 祭天壇雄主告七恨 戰遼陽庸帥覆全軍第四回 熊廷弼守遼樹績 王化貞棄塞入關第五回 猛參政用炮擊敵 慈喇嘛偕使傳書第六回 下朝鮮貝勒旋師 守甯遠撫軍奏捷第七回 為敵作倀滿主入邊 因間信讒明帝中計第八回 明守將獻城賣友 清太宗獲璽稱尊第九回 朝鮮主稱臣乞降 盧督師忠君殉節第十回 失輜重全軍敗潰 迷美色大帥投誠第十一回 清太宗賓天傳幼主 多爾袞奉命略中原第十二回 失愛姬乞援外族 追流賊忍死雙親第十三回 闖王西走合浦還珠 清帝東來神京定鼎第十四回 抗清廷丹忱報國 屠揚州碧血流芳第十五回 棄南都昏主被囚 捍孤城遺臣死義第十六回 南下鏖兵明藩覆國 西征奏凱清將蒙誣第十七回 立宗支粵西存殘局 殉偏疆巖下表雙忠第十八回 創新儀太后聯婚 報宿怨中宮易位第十九回 李定國竭忠扈駕 鄭成功仗義興師第二十回 日暮途窮寄身異域 水流花謝撒手塵寰第二十一回 弒故主悍師徼功 除大憝沖人定計第二十二回 蓄逆謀滇中生變 撤藩鎮朝右用兵第二十三回 馳偽檄四方響應 失勇將三桂回軍第二十四回 兩親王因敗為功 諸藩鎮束手聽命第二十五回 僭帝號遘疾伏冥誅 集軍威破城殲叛孽第二十六回 台灣島戰敗降清室 尼布楚訂約屈俄臣第二十七回 三部內哄禍起蕭牆 數次親征蕩平朔漠第二十八回 爭儲位塚嗣被黜 罹文網名士沉冤第二十九回 聞寇警發兵平藏衛 苦苛政倡亂據台灣第三十回 暢春園聖祖賓天 乾清宮世宗立嗣第三十一回 平青海驅除叛酋 頒朱諭慘戮同胞第三十二回 兔死狗烹功臣驕戮 鴻罹魚網族姓株連第三十三回 畏虎將准部乞修和 望龍髯苗疆留遺恨第三十四回 分八路進平苗穴 祝千秋暗促華齡第三十五回 征金川兩帥受嚴刑 降蠻酋二公膺懋賞第三十六回 御駕南巡名園駐蹕 王師西討叛酋遭擒第三十七回 滅准部餘孽就殲 蕩回疆貞妃殉節第三十八回 游江南中宮截發 征緬甸大將喪軀第三十九回 傅經略暫平南服 阿將軍再定金川第四十回 平海島一將含冤 定外藩兩邦懾服第四十一回 太和殿受禪承帝統 白蓮教倡亂釀兵災第四十二回 誤軍機屢易統帥 平妖婦獨著芳名第四十三回 撫賊寨首領遭擒 整朝綱權相伏法第四十四回 布德揚威連番下詔 擒渠獻馘逐載報功第四十五回 撫叛兵良將蒙冤 剿海寇統帥奏捷第四十六回 兩軍門復仇慰英魄 八卦教煽亂鬧皇城第四十七回 聞警迴鑾下詔罪己 護喪嗣統邊報驚心第四十八回 愚慶祥敗死回疆 智楊芳誘擒首逆第四十九回 征浩罕王師再出 剿叛傜欽使報功第五十回 飲鴆毒姑婦成疑案 焚鴉片中外起兵端第五十一回 林制軍慷慨視師 琦中堂昏庸誤國第五十二回 關提督粵中殉難 奕將軍城下乞盟第五十三回 效尸諫宰相輕生 失重鎮將帥殉節第五十四回 弈統帥因間致敗 陳軍門中炮歸仁第五十五回 江甯城萬姓被兵 靜海寺三帥定約第五十六回 怡制軍巧結台灣獄 徐總督力捍廣州城第五十七回 清文宗嗣統除奸 洪秀全糾眾發難第五十八回 欽使迭亡太平建國 悍徒狡脫都統喪軀第五十九回 駱中丞固守長沙城 錢東平獻取江南策第六十回 陷江南洪氏定制 攻河北林酋挫威第六十一回 創水師衡陽發軔 發援卒岳州鏖兵第六十二回 湘軍屢捷水陸揚威 畿輔復安林李授首第六十三回 那拉氏初次承恩 圓明園四春爭寵第六十四回 羅先生臨陣傷軀 沈夫人佐夫抗敵第六十五回 瓜鎮喪師向營失陷 韋楊斃命洪酋中衰第六十六回 智統領出奇制勝 愚制軍輕敵遭擒第六十七回 四國耀威津門脅約 兩江喋血戰地埋魂第六十八回 戰皖北諸將立功 退丹陽大營又潰第六十九回 開外釁失律喪師 締和約償款割地第七十回 聞國喪長悲國士 護慈駕轉忤慈顏第七十一回 罪輔臣連番下詔 剿劇寇數路進兵第七十二回 曾國荃力卻援軍 李鴻章借用洋將第七十三回 戰浙東包團練死藝 克江甯洪天王覆宗第七十四回 僧親王中計喪軀 曾大帥設謀制敵第七十五回 潰河防捻徒分竄 斃敵首降將陞官第七十六回 山東圈剿悍酋成擒 河北解嚴渠魁自盡第七十七回 戮權閹丁撫守法 辦教案曾侯遭譏第七十八回 大婚禮成坤闈正位 撤簾議決乾德當陽第七十九回 因歡成病忽報彌留 以弟繼兄旁延統緒第八十回 吳侍御尸諫效忠 曾星使功成改約第八十一回 朝日生嫌釀成交涉 中法開釁大起戰爭第八十二回 棄越疆中法修和 平韓亂清日協約第八十三回 移款築園撤簾就養 周齡介壽聞戰驚心第八十四回 葉志超敗走遼東 丁汝昌喪師黃海第八十五回 失律求和馬關訂約 市恩索謝虎視爭雄第八十六回 爭黨見新舊暗哄 行新政母子生嫌第八十七回 慈禧後三次臨朝 維新黨六人畢命第八十八回 立儲君震驚匕鬯 信邪術擾亂京津第八十九回 袒匪殃民聯軍入境 見危授命志士成仁第九十回 傳諫草抗節留名 避聯軍蒙塵出走第九十一回 悔罪乞和兩宮返蹕 撤戍違約二國鏖兵第九十二回 居大內聞耗哭遺臣 處局外嚴旨守中立第九十三回 爭密約侍郎就道 返欽使憲政萌芽第九十四回 倚翠偎紅二難競爽 剖心刎頸兩地招魂第九十五回 遘奇變醇王攝政 繼友志隊長亡軀第九十六回 二顯官被譴回籍 眾黨員流血埋冤第九十七回 爭鐵路蜀士遭囚 興義師鄂軍馳檄第九十八回 革命軍雲興應義舉 攝政王廟誓布信條第九十九回 易總理重組內閣 奪漢陽復失南京第一百回 舉總統孫文就職 遜帝位清祚告終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