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演義
簡介
《清史演義》:
本書共一百回,舉清王朝崛起東北,迄宣統退位出宮,近三百年史事。
書中重大史實,皆有所本,演繹成章,大多可讀、可信且可備,可謂創歷史小說新體。
遠在趙宋年代,金邦被滅後,還有來死的女真遺族逃奔東北伏處海濱,取「長白山下居民」之意,自命「一愛一新覺羅氏」,並建滿洲國;於是舉旗改稱「滿族」。
經過幾百年,相傳了幾代人,族中幫出了一個智勇雙全出類拔萃的人物,於是又排演出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歷史。
清朝一統中原,總道是千秋萬歲、綿延不絕,可以與天同體了。
誰知異族船堅炮利,屢犯國門,泱泱大國今天割地、明天賠款,累得清朝君臣顧此失彼,國勢也漸漸衰退下去。
不料,外患未了,內憂又起,武昌發難,各省響應,竟把大清朝生生地推翻了。
後人多說清朝政治不一良,百般辱罵,好像清朝的皇帝無一非昏一婬一暴虐,清朝的臣子無一非卑鄙齷齪。
其實細考清朝史事有壞處也有好處,有一婬一暴處,也有仁德處,不過轉到泰代,主弱臣庸,朝政濁亂,且世界形勢早已大變,所以民軍一起全局瓦解。
這也不足為怪了。
作者:
蔡東藩(1877-1945),名嘟,字椿壽,筆名東帆。
是一位詩人、教育家、編輯、歷史學家、演義作家與醫生,浙江蕭山縣臨浦鎮戴家橋人。
十七歲中秀才,二十七歲時以優貢生朝考入選,調遣江西省以知縣候補,因看不慣官一場惡習,稱病遍裡。
辛亥革命前夕,曾一度去福建,不久即歸。
民國元年,同鄉友人邵伯棠把他介紹給上海會文堂書局的主持人湯滌先,參與書局的編輯工作,修改邵著《高等小學論說文范》,自己另撰《中等新論說文范》,並開始為會文堂撰寫《中國歷朝通俗演義》。
《中國歷朝通俗演義》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寫了2166年的歷史,包括《前漢通俗演義》、《後漢通俗演義》、《兩晉通俗演義》、《南北史通俗演義》、《唐史通俗演義》、《五代史通俗演義》、《宋史通俗演義》、《元史通俗演義》、《明史通俗演義》、《清史通俗演義》、《民國通俗演義》共11部、1040回,約600萬字,均由上海會文堂書局陸續印行。
其中的《民國通俗演義》共120回,寫至1920年。
其後書局請許度父續寫40回,寫至1924年。
許魔父初為小學教員,後來當報社記者,編過杭州《東南日報》副刊。
抗戰初期,曾寫過一本《鏡花新緣》諷刺小說間世。
蔡東藩最先撰寫的是《清史通俗演義》,1916年9月間世,最後完成的是《後漢通俗演義》,1926年秋季脫稿。
在大約11年的時間裡完成了11部演義,而每寫一部演義,都得搜輯、研讀有關的大童史料。
前面談過,光「正史」就有4052卷,但光研讀「正史」還遠遠不夠。
例如他寫《元史通俗演義》,除了根據《元史》,還參考了《元秘史》、《蒙糙備錄》、《蒙古源流》、《元史譯文補證》與國外有關蒙古史的譯文。
由此可見,蔡東落為了完成這部普及祖國歷史知識的通俗演義,付出了多麼艱巨的、幾乎令人難以想像的一精一神勞動。
蔡東藩寫這部歷史演義,有明確的宗旨。
其宗旨可概括為:普及歷史知識,揭示歷史經驗、教訓,「為通俗教育之助」。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