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列傳第五十一 王肅 宋弁:父奐,蕭賾尚書左僕射。肅少而聰辯,涉獵經史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魏書》列傳第五十一 王肅 宋弁

魏書

列傳第五十一 王肅 宋弁

王肅,字恭懿,琅邪臨沂人,司馬衍丞相導之後也。

父奐,蕭賾尚書左僕射。

肅少而聰辯,涉獵經史,頗有大志。

仕蕭賾,歷著作郎、太子舍人、司徒主簿、秘書丞。

肅自謂《禮》、《易》為長,亦未能通其大義也。

父奐及兄弟並為蕭賾所殺,肅自建業來奔。

是歲,太和十七年也。

高祖幸鄴,聞肅至,虛襟待之,引見問故。

肅辭義敏切,辯而有禮,高祖甚哀惻之。

遂語及為國之道,肅陳說治亂,音韻雅暢,深會帝旨。

高祖嗟納之,促席移景,不覺坐之疲淹也。

因言蕭氏危滅之兆,可乘之機,勸高祖大舉。

於是圖南之規轉銳。

器重禮遇日有加焉,親貴舊臣莫能間也。

或屏左右相對談說,至夜分不罷。

肅亦盡忠輸誠,無所隱避,自謂君臣之際猶玄德之遇孔明也。

尋除輔國將軍、大將軍長史,賜爵開一陽一伯;肅固辭伯爵,許之。

詔肅討蕭鸞義一陽一。

聽招募壯勇以為爪牙,其募士有功,賞加常募一等;其從肅行者,六品已下聽先擬用,然後表聞;若投化之人,聽五品已下先即優授。

於是假肅節,行平南將軍。

肅至義一陽一,頻破賊軍,降者萬餘。

高祖遣散騎侍郎勞之,以功進號平南將軍,賜駿馬一匹,除持節、都督豫囗東郢三州諸軍事、本將軍、豫州刺史、揚州大中正。

肅善於撫接,治有聲稱。

尋征肅入朝,高祖手詔曰:「不見君子,中心如醉;一日三歲,我勞如何?飾館華林,拂席相待,卿欲以何日發汝墳也?故復此敕。」

又詔曰:「肅丁荼虣世,志等伍胥,自拔吳州,膺求魏縣,躬一操一忘禮之本,而同無數之喪,誓雪怨恥,方展申復,窮諭再期,蔬縕不改。

誠季世之高風,末代之孝節也。

但聖人制禮,必均愚智;先王作則,理齊盈虛。

過之者俯而就之,不及者企而行之。

曾參居罰,寧其哀終;吳員處酷,豈聞四載?夫三年者,天下之達喪,古今之所一。

其雖欲過禮,朕得不制之以禮乎?有司可依禮諭之,為裁練禫之制。」

二十年七月,高祖以久旱不雨,輟膳三旦,百僚詣闕,引在中書省。

高祖在崇虛樓,遣舍人問曰:「朕知卿等至,不獲相見,卿何為而來?」

肅對曰:「伏承陛下輟膳已經三旦,群臣焦怖,不敢自寧。

臣聞堯水湯旱,自然之數,須聖人以濟世,不由聖以致災。

是以國儲九年,以御九年之變。

臣又聞至於八月不雨,然後君不一舉膳。

昨四郊之外已蒙滂澍,唯京城之內微為少澤。

蒸民未闕一餐,陛下輟膳三日,臣庶惶惶,無復情地。」

高祖遣舍人答曰:「昔堯水湯旱,賴聖人以濟民,朕雖居群黎之上,道謝前王,今日之旱,無以救恤,應待立秋,克躬自咎。

但此月十日已來炎熱焦酷,人物同悴,而連雲數日,高風蕭條。

雖不食數朝,猶自無感,朕誠心未至之所致也。」

肅曰:「臣聞聖人與凡同者五常,異者神明。

昔姑射之神,不食五穀,臣常謂矯。

今見陛下,始知其驗。

且陛下自輟膳以來,若天全無應,臣亦謂上天無知,陛下無感。

一昨之前,外有滂澤,此有密雲,臣即謂天有知,陛下有感矣。」

高祖遣舍人答曰:「昨內外貴賤鹹雲四郊有雨,朕恐此輩皆勉勸之辭。

三覆之慎,必欲使信而有徵。

比當遣人往行,若果雨也,便命大官欣然進膳。

豈可以近郊之內而慷慨要天乎?若其無也,朕之無感,安用朕身以擾民庶!朕志確然,死而後已。」

是夜澍雨大降。

以破蕭鸞將裴叔業功,進號鎮南將軍,加都督豫、南兗、東荊、東豫四州諸軍事,封汝一陽一縣開國子,食邑三百戶,持節、中正、刺史如故。

肅頻表固讓,不許,詔加鼓吹一部。

二十二年,既平漢一陽一,詔肅曰:「夫知己貴義,君臣務恩,不能矜災恤禍,恩義焉措?卿情同伍員,懷酷歸朕,然未能翦一仇人,馘彼凶帥,何嘗不興言憤歎,羨吳閭而長息。

比獲蕭鸞輔國將軍黃瑤起,乃知是卿怨也。

尋當相付,微望紓洩,使吾見卿之日,差得緩懷。」

初,賾之收肅父奐也,司馬黃瑤起攻奐殺之,故詔云然。

高祖之伐淮北,令肅討義一陽一,未克,而蕭鸞遣將裴叔業寇渦一陽一。

劉藻等救之,為叔業所敗。

肅表求更遣軍援渦一陽一。

詔曰:「得表覽之憮然。

觀卿意非專在水,當是以藻等銳兵新敗於前,事往勢難故也。

朕若分兵,遣之非多,會無所制,多遣則禁旅難闕。

今日之計,唯當作必克之舉,不可為狐疑之師,徒失南兗也。

卿便息意停彼,以圖義一陽一之寇。

宜止則止,還取義一陽一;宜下則下,鎮軍淮北。

深量二途,勿致重爽。

若孟表糧盡,軍不及至,致失渦一陽一,卿之過也。」

肅乃解義一陽一之圍,以赴渦一陽一,叔業乃引師而退。

肅坐劉藻等敗,黜為平南將軍,中正、刺史如故。

高祖崩,遺詔以肅為尚書令,與鹹一陽一王禧等同為宰輔,征肅會駕魯一陽一。

肅至,遂與禧等參同謀謨。

自魯一陽一至於京洛,行途喪紀,委肅參量,憂勤經綜,有過舊戚。

禧兄弟並敬而暱之,上下稱為和輯。

唯任城王澄以其起自羈遠,一旦在己之上,以為憾焉。

每謂人曰:「朝廷以王肅加我上尚可。

從叔廣陵,宗室尊宿,歷任內外,雲何一朝令肅居其右也?」

肅聞其言,恆降而避之。

尋為澄所奏劾,稱肅謀叛,言尋申釋。

詔肅尚陳留長公主,本劉昶子婦彭城公主也,賜錢二十萬、帛三千匹。

肅奏:「考以顯能,陟由績著,升明退暗,於是乎在。

自百僚曠察,四稔於茲,請依舊式,考檢能否。」

從之。

裴叔業以壽春內附,拜肅使持節、都督江西諸軍事、車騎將軍,與驃騎大將軍、彭城王勰率步騎十萬以赴之。

蕭寶卷豫州刺史蕭懿率眾三萬屯於小峴,交州刺史李叔獻屯合肥,將圖壽春。

懿遣將胡松、李居士等領眾萬餘屯據死虎。

肅進師討擊,大破之,擒其將橋珉等,斬首數千。

進討合肥,生擒叔獻,蕭懿棄小峴南走。

肅還京師,世宗臨東堂引見勞之,又問江左有何息耗,肅曰:「如聞崔慧景已死。

寶卷所仗,非邪即佞。

天殆以此資陛下,廓定之期,勢將不久。」

以肅淮南累捷,賞帛四千七百五十匹,進位開府儀同三司,封昌國縣開國侯,食邑八百戶,余如故。

尋以肅為散騎常侍、都督淮南諸軍事、揚州刺史、持節,余官如故。

肅頻在邊,悉心撫接,遠近歸懷,附者若市,以誠綏納,鹹得其心。

清身好施,簡絕聲色,終始廉約,家無餘財。

然一性一微輕佻,頗以功名自許,護疵稱伐,少所推下,高祖每以此為言。

景明二年薨於壽春,年三十八。

世宗為舉哀。

詔曰:「肅奄至不救,痛惋兼懷,可遣中書侍郎賈思伯兼通直散騎常侍撫一慰厥孤,給東園秘器、朝服一襲、錢三十萬、帛一千匹、布五百匹、蠟三百斤,並問其卜遷遠近,專遣侍御史一人監護喪事,務令優厚。」

又詔曰:「死生動靜,卑高有域,勝達所居,存亡崇顯。

故杜預之歿,窆於首一陽一;司空李沖,覆舟是托。

顧瞻斯所,誠亦二代之九原也。

故揚州刺史肅,誠義結於二世,英惠符於李杜,平生本意,願終京陵,既有宿心,宜遂先志。

其令葬於沖、預兩墳之間,使之神遊相得也。」

贈侍中、司空公,本官如故。

有司奏以肅忠心大度,宜謚匡公,詔謚宣簡。

肅宗初,詔為肅建碑銘。

子紹襲。

紹,字三歸。

歷官太子洗馬、員外常侍、中書侍郎。

卒,贈輔國將軍、徐州刺史。

子遷,襲。

武定中,通直常侍。

齊受禪,爵隨例降。

紹弟理,孝靜初,始得還朝。

武定末,著作佐郎。

紹,肅前妻謝生也。

肅臨薨,謝始攜二女及紹至壽春。

世宗納其女為夫人,肅宗又納紹女為嬪。

肅弟秉,字文政。

涉獵書史,微有兄風。

世宗初,攜兄子誦、翊、衍等入國,拜中書郎,遷司徒諮議,出為輔國將軍、幽州刺史。

卒,贈征虜將軍、徐州刺史。

誦,字國章,肅長兄融之子。

學涉有文才,神氣清俊,風一流甚美。

自員外郎、司徒主簿,轉司徒屬、司空諮議、通直常侍、汝南王友。

遷司徒諮議,加前軍、散騎常侍、光祿大夫。

出為左將軍、幽州刺史。

未幾,征為長兼秘書監,徙給事黃門侍郎。

肅宗崩,靈太后之立幼主也,於時大赦,誦宣讀詔書,音制抑揚,風神疏秀,百僚傾屬,莫不歎美。

孝莊初,於河一陰一遇害,年三十七。

贈驃騎大將軍、尚書左僕射、司空公、徐州刺史,謚曰文宣。

子孝康,武定中,尚書郎中。

卒。

孝康弟俊康,一性一清雅,頗有文才。

齊文襄王中外府祭酒。

卒,贈征虜將軍、太府少卿。

誦弟衍,字文舒。

名行器藝亞於誦。

自著作佐郎,稍遷尚書郎、員外常侍、司空諮議、光祿大夫、廷尉、揚州大中正、度支尚書,仍轉七兵,徙太常卿。

出為散騎常侍、征東將軍、西兗州刺史。

衍屆治未幾,屬爾朱仲遠稱兵內向,州既路沖,為其攻一逼一。

衍不能守,為仲遠所擒,以其名望不害也,令其騎牛從軍,久乃見釋。

還洛,除車騎將軍、左光祿大夫。

孝靜初,轉侍中,將軍如故。

天平三年卒,年五十二。

敕給東園秘器、賵物三百段,贈使持節、都督青徐兗三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尚書令、司徒公、徐州刺史,謚曰文獻。

衍篤於交舊,有故人竺[Q一QDU],於西兗為仲遠所害,其妻子饑寒,衍置之於家,累年贍恤,世人稱其敦厚。

翊,字士游,肅次兄琛子也。

風神秀立,好學有文才。

歷司空主簿、清河王友、中書侍郎。

頗銳於榮利,結婚於元義,超拜左將軍、濟州刺史,尋加平東將軍。

清靜一愛一民,有政治之稱。

入為散騎常侍。

孝莊初,遷鎮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領國子監祭酒。

永安元年冬卒,年三十七。

贈侍中、衛將軍、司空公、徐州刺史。

子淵,武定中,儀同開府記室參軍。

宋弁,字義和,廣平列人人也。

祖愔,與從叔宣、博陵崔建俱知名。

世祖時,歷位中書博士、員外散騎常侍,使江南,賜爵列人子,還拜廣平太守。

興安五年卒,贈安遠將軍、相州刺史,謚曰惠。

長子顯襲爵。

弁伯父世顯無子,養弁為後。

弁父叔珍,李敷妹夫,因敷事而死。

弁才學俊贍,少有美名。

高祖初,曾至京師,見尚書李沖,因言論移日。

沖竦然異之,退而言曰:「此人一日千里,王佐才也。」

顯卒,弁襲爵。

弁與李彪州里,迭相祗好。

彪為秘書丞,弁自中散。

彪請為著作佐郎,尋除尚書殿中郎中。

高祖曾因朝會之次,歷訪治道,弁年少官微,自下而對,聲姿清亮,進止可觀,高祖稱善者久之。

因是大被知遇,賜名為弁,意取弁和獻玉、楚王不知寶之也。

遷中書侍郎,兼員外常侍,使於蕭賾。

賾司徒蕭子良、秘書丞王融等皆稱美之,以為志氣謇諤不逮李彪,而體韻和雅、舉止閒邃過之。

轉散騎侍郎,時散騎位在中書之右。

高祖曾論江左事,因問弁曰:「卿比南行,入其隅隩,彼政道雲何?興亡之數,可得知不?」

弁對曰:「蕭氏父子,無大功於天下,既以逆取,不能順守。

德政不理,徭役滋劇;內無股肱之助,外有怨叛之民。

以臣觀之,必不能貽厥孫謀,保有南海。

若物憚其威,身免為幸。」

後車駕南征,以弁為司徒司馬、曜武將軍、東道副將。

軍人有盜馬靽者,斬而徇之。

於是三軍振懼,莫敢犯法。

黃門郎崔光薦弁自代,高祖不許,然亦賞光知人。

未幾,以弁兼黃門,尋即正,兼司徒左長史。

時大選內外群官,並定四海士族,弁專參銓量之任,事多稱旨。

然好言人之一陰一短,高門大族意所不便者,弁因毀之;至於舊族淪滯,人非可忌者,又申達之。

弁又為本州大中正,姓族多所降抑,頗為時人所怨。

從駕南討,詔弁於豫州都督所部及東荊領葉,皆滅戍士營農,水陸兼作。

遷散騎常侍,尋遷右衛將軍,領黃門。

弁屢自陳讓,高祖曰:「吾為相知者,卿亦不可有辭。

豈得專守一官,不助朕為治?且常侍者黃門之粗冗,領軍者二衛之假攝,不足空存推讓,以棄大委。」

其被知遇如此。

始,高祖北都之選也,李沖多所參預,頗抑宋氏。

弁有恨於沖,而與李彪交結,雅相知重。

及彪之抗沖,沖謂彪曰:「爾如狗耳,為人所嗾。」

及沖劾彪,不至大罪,弁之力也。

彪除名為民,弁大相嗟慨,密圖申復。

高祖在汝南不豫,大漸。

旬有餘日,不見侍臣,左右唯彭城王勰等數人而已。

小瘳,乃引見門下及宗室長幼諸人,入者未能知,致悲泣。

弁獨進及御一床一,噓唏流涕曰:「臣不謂陛下聖顏毀瘠乃爾!」由是益重之。

車駕征馬圈,留弁以本官兼祠部尚書,攝七兵事。

及行,執其手曰:「國之大事,在祠與戎。

故令卿綰攝二曹,可不自勉。」

弁頓首辭謝。

弁劬勞王事,夙夜在公,恩遇之甚,輩流莫及,名重朝野,亞於李沖。

高祖每稱弁可為吏部尚書。

及崩,遺詔以弁為之,與鹹一陽一王禧等六人輔政,而弁已先卒,年四十八。

詔賜錢十萬、布三百匹,贈安東將軍、瀛州刺史,謚曰貞順。

弁一性一好矜伐,自許膏腴。

高祖以郭祚晉魏名門,從容謂弁曰:「卿固應推郭祚之門也。」

弁笑曰:「臣家未肯推祚。」

高祖曰:「卿自漢魏以來,既無高官,又無俊秀,何得不推?」

弁曰:「臣清素自立,要爾不推。」

侍臣出後,高祖謂彭城王勰曰:「弁人身良自不惡,乃復欲以門戶自矜,殊為可怪。」

長子維,字伯緒。

維弟紀,字仲烈。

維少襲父爵,自員外郎遷給事中。

坐諂事高肇,出為益州龍驤府長史,辭疾不行。

太尉、清河王懌輔政,以維名臣之子,薦為通直郎,辟其弟紀行參軍。

靈太后臨政,委任元義,而義恃一寵一驕盈,懌每以分理裁斷。

義甚忿恨,思以害懌,遂與維為計,以富貴許之。

維見義一寵一勢日隆,便至乾沒,乃告司染都尉韓文殊父子欲謀逆立懌。

懌坐被錄禁中,文殊父子懼而逃遁。

鞫無反狀。

以文殊亡走,懸處大辟。

置懌於宮西別館,禁兵守之。

維應反坐,義言於太后,欲開將來告者之路,乃黜為燕州昌平郡守,紀為秦州大羌令。

維及紀頗涉經史,而浮薄無行。

懌親尊懿望,朝野瞻屬;維受懌眷賞,而無狀構間,天下人士莫不怪忿而賤薄之。

及義殺懌,專斷朝政,以維兄弟前者告懌,征維為散騎侍郎,紀為太學博士,領侍御史,甚暱之。

維超遷通直常侍,又除冠軍將軍、洛州刺史;紀超遷尚書郎。

初,弁謂族弟世景言:「維一性一疏險,而紀識慧不足,終必敗吾業也。」

世景以為不爾,至是果然,聞者以為知子莫若父。

尚書令李崇、尚書左僕射郭祚、右僕射游肇每云:「伯緒凶疏,終敗宋氏,幸得殺身耳。」

論者以為有征。

後除營州刺史,仍本將軍。

靈太后反政,以義一黨一除名,遂還鄉里。

尋追其前誣告清河王事,於鄴賜死。

子春卿,早亡。

弟紀以次子欽仁繼。

欽仁,武定末,太尉祭酒。

紀,肅宗末,為北道行台。

卒於晉一陽一。

子欽道,武定末,冀州別駕。

弁弟機,本州治中。

子寶積,卒於中散大夫。

弁族弟穎,字文賢。

自奉朝請稍遷尚書郎、魏郡太守。

納貨劉騰,騰言之於元義,以穎為冠軍將軍、涼州刺史。

穎前妻鄧氏亡後十五年,穎夢見之,向穎拜曰:「新婦今被處分為高崇妻,故來辭君。」

泫然流涕。

穎旦而見崇言之,崇後數日而卒。

穎族弟燮,字崇和。

廣平王懷郎中令、員外常侍。

為征北李平司馬,北殄元愉,頗有贊謀之功。

燮族弟鴻貴,為定州平北府參軍,送兵於荊州。

坐取兵絹四百匹,兵欲告之,乃斬十人。

又疏凡不達律令,見律有梟首之罪,乃生斷兵手,以水澆之,然後斬決。

尋坐伏法。

時人哀兵之苦,笑鴻貴之愚。

史臣曰:古人有雲,才未半古,功以過之,非徒語也。

王肅流寓之人,見知一面,雖器業自致,抑亦逢時,榮仕赫然,寄同舊列,美矣。

誦、翊繼軌,不殞光風。

宋弁以才度見知,跡參顧命,拔萃出類,其有以哉。

無子之歎,豈徒羊舌?宗祀之不亡,幸矣。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魏書
帝紀第一 序紀帝紀第二 太祖紀帝紀第三 太宗紀帝紀第四 世祖紀上帝紀第四 世祖紀下 宗紀帝紀第五 高宗紀帝紀第六 顯祖紀帝紀第七 高祖紀上帝紀第七下 高祖紀下帝紀第八 世宗紀帝紀第九 肅宗紀帝紀第十 孝莊紀帝紀第十一 前廢帝廣陵王 後廢帝 安定王═出帝平陽王帝紀第十二 孝靜紀列傳第一 皇后列傳列傳第二 神元平文諸帝子孫列傳第三 昭成子孫列傳第四 道武七王列傳第五 明元六王列傳第六 太武五王列傳第七上 景穆十二王列傳第七中 景穆十二王列傳第七下 景穆十二王列傳第八 文成五王列傳第九上 獻文六王列傳第九下 獻文六王列傳第十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一 衛操 莫含 劉庫仁列傳第十二 燕鳳 許謙 張袞 崔玄伯 鄧淵列傳第十三 長孫嵩 長孫道生列傳第十四 長孫肥 尉古真列傳第十五 穆崇列傳第十六 和跋 奚牧 莫題 庾業延 賀狄干 李栗 劉潔 古列傳第十七 奚斤 叔孫建列傳第十八 王建 安同 樓伏連 丘堆 娥清 劉尼 奚眷 車伊列傳第十九 於栗磾列傳第二十 高湖 崔逞 封懿列傳第二十一 宋隱 王憲 屈遵 張蒲 谷渾 公孫表 張濟 李列傳第二十二 王洛兒 車路頭 盧魯元 陳建 萬安國列傳第二十三 崔浩列傳第二十四 李順列傳第二十五 司馬休之 司馬楚之 司馬景之 司馬叔璠 司馬天列傳第二十六 刁雍 王慧龍 韓延之 袁式列傳第二十七 李寶列傳第二十八 陸俟列傳第二十九 源賀列傳第三十 薛辯 寇贊 酈范 韓秀 堯暄列傳第三十一 嚴稜 毛修之 唐和 劉休賓 房法壽列傳第三十二 羅結 伊馛 乙瑰 和其奴 苟頹 薛野 宇文福列傳第三十三 韋閬 杜銓 裴駿 辛紹先 柳崇列傳第三十四 竇瑾 許彥 李欣列傳第三十五 盧玄列傳第三十六 高允列傳第三十七 李靈 崔鑒列傳第三十八 尉元 慕容白曜列傳第三十九 韓茂 皮豹子 封敕文 呂羅漢 孔伯恭列傳第四十 趙逸 胡方回 胡叟 宋繇 張湛 宗欽 段承根 闞列傳第四十一 李孝伯 李沖列傳第四十二 游雅 高閭列傳第四十三 游明根 劉芳列傳第四十四 鄭羲 崔辯列傳第四十五 高祐 崔挺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列傳第四十七 劉昶 蕭寶夤 蕭正表列傳第四十八 韓麒麟 程駿列傳第四十九 薛安都 畢眾敬 沈文秀 張讜 田益宗 孟表列傳第五十 李彪 高道悅列傳第五十一 王肅 宋弁列傳第五十二 郭祚 張彝列傳第五十三 邢巒 李平列傳第五十四 李崇 崔亮列傳第五十五 崔光列傳第五十六 甄琛 高聰列傳第五十七 崔休 裴延俊 袁翻列傳第五十八 劉藻 傅永 傅豎眼 李神列傳第五十九 裴叔業 夏侯道遷 李元護 席法友 王世弼 江悅列傳第六十陽尼 賈思伯 李叔虎 路恃慶 房亮列傳第六十一 奚康生 楊大眼 崔延伯列傳第六十二 爾朱榮列傳第六十三 爾朱兆 爾朱彥伯 爾朱度律 爾朱天光列傳第六十四 盧同 張烈列傳第六十五 宋翻 辛雄 羊深 楊機 高崇列傳第六十六 孫紹 張普惠列傳第六十七 成淹 范紹 劉桃符 劉道斌 董紹 馮元興 鹿悆列傳第六十八 朱瑞 叱列延慶 斛斯椿 賈顯度 樊子鵠 賀拔勝列傳第六十九 綦俊 山偉 劉仁之 宇文忠之列傳第七十 李琰之 祖瑩 常景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上 賀訥 劉羅辰 姚黃眉 杜超 賀迷 閭毗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下 高肇 於勁 胡國珍 李延實列傳儒林第七十二 梁越 盧丑 張偉 梁祚 平恆 陳奇 常爽列傳文苑第七十三 袁躍 裴敬憲 盧觀 封肅 邢臧 裴伯茂 邢列傳孝感第七十四 趙琰 長孫慮 乞伏保 孫益德 董洛生 楊引列傳節義第七十五 於什門 段進 石文德 汲固 王玄威 婁提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張恂 鹿生 張應 宋世景 路邕 閻慶胤 明列傳酷吏第七十七 於洛侯 胡泥 李洪之 高遵張赦提 羊祉 崔列傳逸士第七十八 眭誇 馮亮 李謐 鄭修列傳術藝第七十九 晁崇 張淵 殷紹 王早 耿玄 劉靈助 江式列傳列女第八十 崔覽妻封氏 封卓妻劉氏 魏溥妻房氏 胡長命妻列傳恩幸第八十一 王叡 王仲興 寇猛 趙修 茹皓 趙邕 侯剛列傳閹官第八十二 宗愛 仇洛齊 段霸 王琚 趙黑 孫小 張宗列傳第八十三 匈奴劉聰 羯胡石勒 鐵弗劉虎 徒何慕容廆 臨渭列傳第八十四 僭晉司馬叡 賨李雄列傳第八十五 島夷桓玄 海夷馮跋 島夷劉裕列傳第八十六 島夷蕭道成 島夷蕭衍列傳第八十七 私署涼州牧張實 鮮卑乞伏國仁 鮮卑禿髮烏孤 私列傳第八十八 高句麗 百濟 勿吉 失韋 豆莫婁 地豆於 庫莫列傳第八十九 氐 吐谷渾 宕昌 高昌 鄧至 蠻 獠列傳第九十 西域列傳第九十一 蠕蠕 匈奴宇文莫槐 徒何段就六眷 高車列傳第九十二 自序志第一 天像一之一志第二 天像一之二志第三 天像一之三志第四 天像一之四志第五 地形二上志第六 地形二中志第七 地形二下志第八 律歷三上志第九 律歷三下志第十 禮四之一志第十一 禮四之二志第十二 禮四之三志第十三 禮四之四志第十四 樂五志第十五 食貨六志第十六 刑罰七靈征八上 志第十七志第十八 靈征八下志第十九 官氏九志第二十 釋老十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