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紀事本末
○平楊應龍
卷六十四
神宗萬曆十七年,四川播州宣慰司使楊應龍反。
按播州,夜郎且蘭地,漢屬郡。
唐貞觀初,分北界,置郎州,領六縣,已,改播州。
干符三年,南詔寇陷太原,楊端應募決策,馳白錦,
出奇兵定之,授武略將軍。
值唐亂,留據長子孫。
歷宋附屬稱臣。
大觀中,楊文貴納土,置遵義軍。
元世祖授楊邦憲宣慰使,賜子漢英名賽因不花,封播國公。
國初,楊鑒內附,改播州宣慰司使,隸四川。
其域廣袤千里,介川、湖、貴竹間,西北塹山為關,東南附江為池。
蒙茸削,居然奧區。
領黃平、草塘二安一撫,真、播、白泥、餘慶、重安、容山六長官司,統田、張、袁、盧、譚、羅、吳七姓,世為目把。
嘉靖初,楊相一寵一庶子煦,欲奪嫡。
嫡妻張與子烈擁兵逐相,走水西,客死。
水西宣慰安萬銓挾奏,索水煙、天旺地,聽還葬。
烈即應龍父也。
自烈仇殺長官,相攻剽垂十年,總督侍郎馮岳討平之。
應龍生而雄猜,尤阻兵嗜殺。
隆慶六年襲職,以從征喇麻諸番九絲、膩乃、楊柳溝等,多卻敵先登,斬獲無算,先後賜金幣。
萬曆十三年,進大木六十本助工,上特給大紅飛魚服,加職級。
應龍窺蜀兵弱,每征討,止調土司,而蜀將或從借級漸驕蹇,輕漢法。
所居僭飾龍鳳,擅用Yan寺。
嬖小妻田雌鳳,疑嫡妻張一奸一婬一,出之。
已,飲田氏兄所,乘醉封刃,取張並其母首,屠其家。
應龍在州,專酷殺樹威,益結關外生苗為翼,肆行劫掠。
於是妻叔張時照與所部何恩、宋世臣等上飛文,告龍反。
巡撫貴州葉夢熊疏請發兵剿之,而蜀中士大夫率謂蜀三面鄰播,屬裔以十百數,皆其彈壓,且兵驍勇,數赴徵調有功,剪除未為長策,以故蜀撫、按並主撫。
朝議行兩省會勘,應龍願赴蜀不赴黔。
二十年十二月,逮楊應龍詣重慶對簿,系論法當斬,請以二萬金贖。
御史張鶴鳴方駁問,會倭大入朝鮮,羽檄征天下兵,應龍因辯,願自將五千兵征倭報效。
詔可,釋之。
兵已啟行,尋報罷。
巡撫都御史王繼光至,嚴提勘結,遂抗不復出。
而張時照等復詣奏闕下,王繼光乃一意主剿。
二十一年春正月,撫臣王繼光馳至重慶,與總兵劉承嗣、參將郭成等議分三軍,各道並進。
時軍至婁山等關,屯白石口。
應龍佯令其一黨一穆照等約降,因統苗兵據關衝殺。
都司王之翰軍覆,殺傷大半。
會繼光論罷,即撤兵,委棄輜重略盡。
黔師協剿亦無功。
以譚希思為四川巡撫,與總兵劉承嗣會同貴州撫鎮,相機征剿。
時王繼光既罷,御史薛繼茂乃旋主撫,應龍亦上書自白。
御史吳禮嘉劾郭成等失律,令戴罪立功。
尋劉承嗣以疾乞骸鼻,兩省議久不決。
應龍遣其一黨一攜金入京行間,執原奏何恩詣綦江縣。
二十二年三月,以兵部侍郎邢總督貴州,車駕郎中張國璽、主事劉一相贊畫軍前。
二十三年春正月,總督邢乘傳至蜀,察永寧、酉一陽一暨馬千斛,
皆應龍姻媾。
而黃平、白泥諸司,久為仇讎,計先剪其枝一黨一,以檄曉譬應龍,大略稱引孛、劉事,謂「龍來,當待以不死;不者,國家懸萬金購而頭。
若早為計,吾不而欺也。」
會水西宣慰安疆臣請父國亨■典,兵部尚書石星手札示疆臣趨應龍就吏得貫罪。
疆臣亦奉札至播招龍。
當是時,七姓惟恐龍出得除罪;而四方亡命竄匿其間,又幸龍反,因以為利。
院道文移,輒從中阻。
四月,重慶太守王士琦奉總督邢檄,詣綦江縣趨應龍安穩聽勘。
士琦屬綦江令前往宣諭,應龍使弟兆龍至安穩,治郵傳,儲糧,郊迎叩頭,致資餼牽如禮,曰:「應龍久縛渠魁,待罪松坎,所不敢至安穩者,以安穩多奏民伏兵伺殺。
往有明鑒,誠恐中計,故不敢出。
使君幸枉車騎臨貺松坎,敬布腹心。」
綦江令具言太守,太守曰:「松坎亦曩奏勘地也。」
即以五月八日,單騎往松坎。
應龍果面縛道旁,泣請死罪,膝行前席,叩頭流血。
請治公館,執罪人及罰金獻廷中,得自比安國亨。
國亨者,曩亦被訐,懼罪不出界,故應龍引之。
太守為請,總督乃遣贊畫張國璽、劉一相及道、府詣安穩。
應龍囚服蒲服郊迎,縛獻黃元、阿羔、阿苗等十二人案驗,抵應龍斬。
以夷法得論贖,輸四萬金助采木,仍革職。
子朝棟以土捨受事,次子可棟羈府追贖,黃元等梟斬重慶市。
總督以聞。
是時,倭氛未靖,大司馬欲緩應龍,專事東方,天子亦以應龍向有積勞,可其奏。
總督議設撫夷同知,治松坎。
從之。
論功加邢右都御史,還朝。
以重慶太守王士琦為川東兵備使,彈治之。
應龍再及寬政,益怙終不悛。
而次子可棟尋死重慶,則心益痛。
促取一屍一棺,以勘報未完,不肯發。
趣其完贖,大言曰:「吾子活,銀即至矣。」
擁兵驅千餘僧,招魂而去。
分遣土目置闕據險,僭立巡警,搜戮仇民,劫掠屯堡,殆無虛日。
厚撫諸苗,用以摧鋒,名「硬手」。
州人稍殷厚者,沒其家以養苗,由是諸苗人願為之出死力矣。
二十四年七月,楊應龍肆逆,劈餘慶土吏一毛一承雲棺,磔其一屍一。
已,又掠大阡、都壩,焚劫餘慶、草堂二司,扁及興隆、偏鎮、都勻各衛。
遣弟兆龍引兵圍黃平,戮重安司長官張熹家,勢復大熾。
二十五年三月,楊應龍流劫江津縣及南川。
十二月,楊應龍臨合江,索其讎袁子升縋城下,臠割之。
石主宣撫司土捨馬千駟入播。
先是,千駟母覃與應龍私,覃一寵一
千駟,謀奪長子千乘爵,於是聘應龍次女為聲援。
二十六年十一月,兵備副使王士琦調征倭,楊應龍益統苗兵大掠貴州洪頭、高坪、新村諸屯。
已,又侵湖廣四十八屯,阻塞驛站,
原奏讎民宋世臣父鑾及羅承恩等,挈家匿偏橋衛城,襲執指揮陳天一寵一等。
大索城中,得鑾、承恩及子女,慘戮以徇。
令諸苗對父一奸一女,面夫一婬一妻。
或一裸一體坐木叢射笑樂,或燒蛇從一陰一入腹,人蛇俱斃。
又掘墳墓焚一屍一,灰飛蔽天。
巡撫四川都御史譚希思請於合江、綦江各置游擊一員。
合江募兵千二百人,扼岡門;綦江募兵二千人,扼安穩。
二十七年二月,貴州巡撫江東之令都司楊國柱、指揮李廷棟部兵三千剿楊應龍。
龍遣子朝棟、弟兆龍、何漢良等,迎敵于飛練堡。
官軍師奪三百落,賊佯走天邦囤誘官軍,殲之。
楊國柱罵賊不屈,與經歷潘汝資等俱死。
於是江東之坐一浪一戰罷,以郭子章代之。
起前都御史李化龍兼兵部侍郎,節制川、湖、貴三省兵事,決意進剿。
調東征諸將南征,劉廷督川兵先發,麻貴、陳、董一元相繼回兵。
五月,總督馳至蜀,即請設標兵,益調募浙、閩、滇、粵將士。
檄總兵萬鏊自松潘移重慶,並調集鎮雄、永寧各漢、土兵設防。
六月,楊應龍乘我師未集,大勒兵犯綦江,分屯趕水、貓兒岡,
婁國等以偏師一犯南川,一犯江津。
其子朝棟守沙溪緝麻山,防永寧宣撫與貴州。
十七日,游擊張良賢遇賊舊東溪,頗有斬獲。
二十一日,應龍督苗兵圍綦江城數匝。
游擊房嘉一寵一誤火磚,反傷城上兵。
賊乘勢登城,嘉一寵一帥師巷戰。
蜀兵爭噪走水上,嘉一寵一乃殺其妻,與良賢赴敵死。
應龍因劫令縱囚焚掠,出綦江庫犒師,依倉就食,盡取資財子女去。
老弱者殺之,投一屍一蔽江而下,水為赤。
退屯三溪,以綦江之三溪、毋渡,南川之東鄉壩,立石為播界,號「宣慰官莊」。
聲言:「江津、合江皆播故土。」
總督郭子章日夜徵調漢、土各兵守渝城,分戍南川、合江、瀘州,軍聲漸振,賊遷延不進。
初,賊本無意竟反,徒以安忍猖狂,既覆我師飛練,則騎虎勢不終下,益結九股生苗及紅、黑腳等苗,負險弄兵。
然猶冀我如往事曲宥,未敢鼓行深入,止言爭界給葬,並索一奸一民。
而總督因我援師未集,蜀人畏賊如虎,時時移文詰責,示無遽絕意,計以緩賊。
賊果具文求撫,不復西向。
總督亦謬為好語縻之,止駐會城調度,示賊無張皇。
已,上聞破綦江,追褫兩省哀臣譚希思、江東之各為民。
緹綺逮兵備使王貽德,賜劍懸賞,嚴旨進剿。
總督益調各路兵,專俟大舉。
十月,命總督李化龍駐重慶,調度川、貴、湖廣兵。
總兵劉廷兵亦至。
廷素有威名,其家丁良馬,皆可決勝。
然夙與應龍暱,人皆疑之。
於是總督延入臥內,輸心腹,且以危言激之,引其父顯九絲功為比。
廷大慟,願誓死報效。
總督乃騰書於朝,遂委廷專制,而總督治軍益有次第。
十一月,楊應龍屯官壩,聲窺蜀。
已,遂焚東坡爛橋,楚、黔路梗,黃平、龍泉所在告急。
賊復據偏橋,出掠興隆、鎮遠。
總督議置勁兵萬餘,據要害,通楚、黔道,黔帥童元鎮擁兵銅仁不前,革職立功,以李應祥代。
命僉都御史江鐸巡撫偏沅,監總兵陳之師。
二十八年春正月,楊應龍勒兵數萬,五道並出,攻龍泉司,守備楊維忠擁兵二千,以勢不敵,先期托台謁,走思南鸚鵡溪。
土官
安民志率步卒五百拒守,死之。
吏目劉玉鑾偕妻子並死於賊。
副總兵陳良比,托守偏橋,不之援。
石主宣撫司馬千乘軍鄧坎,賊乘夜掩襲,我軍堅壁。
詰旦奮擊,連破金竹、青岡觜、虎跳關等七寨。
酉一陽一宣撫司冉御龍進攻官壩,斬關直上,復擒斬三百有奇。
初,賊既下龍泉,方移兵攻婺州,聞敗,撤兵遁。
徵兵大集,延寧四鎮、河南、山東、天津、滇、浙、粵西兵至者,踵背相屬,各土司亦用命。
總督李化龍分兵八路。
川師分四路:總兵劉廷從綦江入,以參將麻鎮等隸,參政張文耀監之;總兵馬孔英從南川入,以參將周國柱、宣撫冉御龍等隸,僉事徐仲佳監之;總兵吳廣從合江入,以游擊徐世威等隸,參議劉一相監之;副將曹希彬受吳廣節制,從永寧入,以參將吳文傑宣撫奢世績等隸,參議史旌賢監之。
而中軍,率標下遊兵策應。
黔師分三路:總兵童元鎮,統土知府瀧澄、知州岑紹勳等由烏江;參將朱鶴齡受元鎮節制,統宣慰安疆臣等由沙溪;總兵李應祥統宣慰彭元瑞等由興隆;參議張存意、按察司楊寅秋監之。
湖廣偏橋一路,分兩翼:總兵陳,統宣慰彭養正等由白泥;副總兵陳良比受節制,統宣撫單宜等由龍泉;副使胡桂芳、參議魏養蒙監之。
以偏橋江外為四牌,江內為七牌,五司遺種及九股惡苗盤據故也。
其黔撫郭子章駐貴一陽一,楚撫支可大移沅州。
部署既定,大會文武於重慶,登壇誓師。
二月十二日,分道並發,每路兵約三萬人,官兵三之,土司七之。
苗見,驚曰:「今番真天兵,與昔不同!」總督諭諸將,以抵婁山等關為期,移鎮重慶節制,且曰:「關外且戰且招降,多不可勝誅也。
關內疾戰勿受降,師不可久老,賊詐不可信也。」
先是,蜀玉壘山忽裂,僉謂昔年平九絲,地數動,殆播平前兆雲。
十五日,劉廷進入綦江,連戰破三峒。
綦江自東溪入播,並峻嶺茂箐,楠木山、羊簡台、三峒,素號奇險,賊首穆照等盤據。
廷力戰,克之。
三月,楊朝棟統苗兵數萬,分道迎敵,鋒甚銳。
我師夾擊,廷身自陷陣,苗大驚曰:「劉大刀至矣!」棟潰圍走,幾為我獲。
初,綦江諸苗自分屠城慘戮,罪不赦,又應龍憚廷威名,冀首挫其鋒,屬朝棟悉勁兵間道相角,曰:「爾破綦江,馳南川盡焚積聚,余無能為也。」
及朝棟僅以身免,賊膽落,益為守禦計。
諸軍分道並捷,南川則酉一陽一、石主二司先登,初八日遂克桑木關。
烏江則壩一陽一、永順兵先登,十一日遂克烏江關。
翌日,克河渡關。
陳及副將陳寅擊四牌賊,各披一靡一,遂奪天都、三百落諸囤。
賊連敗,乃乘隙出奇兵,突犯烏江,詐稱水西、隴澄會哨,誘永順兵,斷橋淹死我師無算。
參將楊顯、守備陳雲龍、阮王奇、白明逵,指揮楊續芝等死之。
事間,逮總兵童元鎮下於理。
時有飛語水西佐賊者,總督檄詰,水西不自安。
會賊殺其頭目,澄大恨。
二十六日,賊托田氏修好賄澄。
澄戮其使,擊斬偽將楊惟棟等。
安疆臣亦執賊二十餘人,以示不背。
二十九日,劉廷戰九盤,入婁山關。
關為賊前門,萬峰插天,中通一線。
官軍從間道攀籐,魚貫毀柵入。
四月朔,屯白石。
應龍身率各苗決死戰,一陰一令楊珠等抄後山奪關,四面合圍,都司王芬中流矢死。
劉廷親勒騎沖堅,以游擊周敦吉、守備周以德分兩翼夾擊,敗之。
追奔至養馬城,與南川、永寧路合。
連破龍爪、海雲險囤,壓海龍囤而壘。
海龍囤,賊所倚天險,飛鳥騰猿,不能俞者。
時偏沅巡撫都御史江鐸,已抵任視師,陳將軍帥師急攻,以十三日破青蛇囤。
安疆臣亦以十六日奪落蒙關,至大水田,焚桃溪莊。
賊見勢急,父子相抱哭,上囤死守,每路投降文,緩我師。
總督檄賊詭降,即斬使焚書,毋為所紿。
虞廷與應龍舊,檄無通賊,廷械其人自明。
而吳廣以朔三日入崖門關,營水牛塘,與賊力戰三日,卻之。
賊詭令婦人於囤上拜表痛哭云:「田氏且降。」
復詐為應龍仰藥死報廣。
廣輕信,按兵不動。
已,覘知田氏詐降緩攻,而所云應龍死,乃川兵攻囤,以火炮擊死所謂楊珠也。
珠驍勇善戰,既死,賊痛如失左右手。
廣覺詐,益厲兵協攻,燒二關,奪三山,絕賊樵汲。
八路兵大集海龍囤下。
五月十八日,始築長圍,更番迭攻。
自是賊坐困窮,知兵在頸矣。
會總督李化龍聞父喪,詔以墨視師。
化龍跣而草檄,益治軍。
念賊囤前陡絕,勢難飛越,令馬孔英率勁兵壁其間,余併力攻後囤。
時天苦雨,將士馳淖中苦戰。
六月四日,天忽開朗。
五日,劉廷身先士卒,進克土城,應龍益迫,夜散數千金募死士拒戰,諸苗皆駭散無應者。
起提刀自巡壘,就四面火光燭天,傍徨長歎,泣語妻子曰:「吾不能復顧若矣。」
詰朝,我師遂登囤,破大城入。
應龍倉皇同一愛一妾二,闔室縊,且自一焚。
吳廣獲其子朝棟及妾田雌鳳,急覓一屍一出焰中。
廣中火毒失聲,幾絕,頃而蘇。
計出師至滅賊,百十有四日。
八路共斬級二萬餘,生獲朝棟、兆龍等百餘人,播賊平。
總督露布以聞,劉將軍廷為軍功冠。
十二月,獻俘闕下,楊應龍一屍一,磔楊朝棟、兆龍等於市。
分播地為二:屬蜀者曰遵義,屬黔者曰平越。
谷應泰曰:楊應龍,播州土司官也。
其地屬漢郡。
唐干符
中,楊端應募,長子孫焉。
歷宋、元皆授世官,明室因之。
應龍生而雄猜,尤阻兵嗜殺。
然其賓叛不一,荒忽無常,亦土司之風類然也。
應龍之初從征喇麻,進貢大木,亦嘗效忠順,膺賞賚矣。
乃以
嬖小妻田雌鳳,屠妻張氏之家。
而何恩、宋世臣連章告變,黃牛、白泥諸司久為仇讎。
於凡七姓諸豪,鹹喜龍之得罪,不欲其就征對簿。
而五司遺種,九股頑苗,及輕剽好作亂之徒,又鼓動其間,同惡相濟。
龍雖狼子野心,亦所謂生長蠻鄉,無與為善者也。
所幸援兵大集,調度多方。
督臣李化龍發蹤之才,總戎劉廷軍功之冠,於時八路分兵,四月告捷。
卒之應龍戮一屍一,朝棟棄市,威震遐荒,功業爛焉。
然而重慶之會,登壇誓師,海龍之圍,剋期並到,兵法曰「兵貴有謀」,又曰「以多算勝」,固先定其規模,非漫嘗於一擊也。
若應龍者,倔強偏陲,不知漢大,宗嗣蕩滅,取世戮笑,尤足為憑險負固之戒。
悲夫!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