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白話文》周迪傳:小時候住在山谷裡,有臂力,能拉強弓,靠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南史白話文》周迪傳

南史白話文

周迪傳

周迪是臨川南城人。

小時候住在山谷裡,有臂力,能拉強弓,靠打獵為生。

侯景作亂時,周迪的同族人周續在臨川起兵,梁始興王蕭毅把自己的郡讓給周續,周迪招募同鄉加入周續的軍隊,每次作戰周迪都勇於其他人。

周續部下的將領,都是郡中的豪門大族,日漸驕橫,周續管束他們嚴了點兒,他們就殺了周續推舉周迪為頭領。

梁元帝委任周迪為高州刺史,封他為臨汝縣侯。

紹泰二年(556),作衡州刺史,兼任臨川內史,周文育討伐蕭勃時,周迪按兵保境,靜觀雙方成敗。

陳武帝稱帝,王琳東下反陳,周迪打算自保南川,就召集自己部下八郡守宰結盟,揚言要帶兵入朝援助,朝廷恐怕其中有詐,就賜給很多東西安一撫他。

王琳到盆城,新吳洞主余孝傾舉兵響應王琳。

王琳認為南川諸郡發一張文告就可以平定,就派他的部將李孝欽、樊猛等人到南邊徵收糧餉。

孝欽和余孝傾合兵威一逼一周迪,周迪把他們打得大敗,俘獲孝欽、樊猛、孝傾送到建鄴。

因功被加封平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陳文帝即位後,熊曇朗反,周迪和周敷、黃法..一毛一等圍攻曇朗,屠城。

王琳失敗後,文帝徵召周迪去鎮守盆口,又徵召他兒子到朝廷去作官,周迪猶豫觀望,父子都不到任。

豫章太守周敷本是周迪的下屬,這時和黃法..一毛一率本部到朝廷去,文帝記下他們破熊曇朗的功勞,都給予賞賜加官。

周迪聽說後心中不平,便偷偷和留異勾結。

等到官軍討伐留異,周迪感到疑慮害怕,便派他弟弟周方興襲擊周敷,周敷和他交戰,大敗方興。

又另派兵到盆城偷襲華皎,被發現,全被華皎擒獲。

天嘉三年(562),文帝派江州刺史吳明徹統率眾軍,和高州刺史黃法..一毛一、豫章太守周敷討伐周迪,打不下來。

文帝於是派宣帝陳頊總領各路兵馬征討他,周迪部眾潰敗,他脫身翻過東興嶺逃到晉安,投靠陳寶應。

寶應借兵給他,留異又派他第二個兒子留忠臣跟隨他。

第二年秋天,周迪又越過東興嶺回來。

文帝派都督章昭達討伐周迪,他的人又分散躲進山谷裡。

當初,侯景作亂時,百姓們都棄農為盜,只有周迪的部下不侵擾百姓,他境內的百姓們務農經商,都有生活積蓄,他政令嚴明,朝廷的征斂從不違抗拖欠。

他一性一情質樸,不故作威嚴擺架子。

冬天穿著短布袍,夏天戴一個紫紗兜肚。

在家時常光著腳,雖然門外有衛隊,屋裡有歌伎舞女,他卻照樣一搓一繩子剖篾條,旁若無人。

他輕財好施,周濟別人又非常公允。

不善言談,卻心懷誠信,臨川人都熱一愛一他。

這時便都為他提一供藏身之處,即使朝廷加以誅殺,也沒人肯說出來。

章昭達帶兵越嶺和陳寶應相對抗。

周迪又收攏散兵出東興嶺,文帝派都督程靈洗擊敗他。

周迪又和十幾個人跑進山洞躲起來。

後來派人偷偷出來到臨川郡集市上買魚,被臨川太守駱文牙抓住,一逼一他交出周迪自贖。

這人把周迪引一誘出來打獵,被官軍伏兵所殺。

周迪的頭被送到建鄴,在朱雀航掛了三天。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南史白話文
宋武帝本紀宋前廢帝本紀宋明帝本紀宋後廢帝本紀齊高帝本紀齊武帝本紀齊廢帝鬱林王本紀齊廢帝東昏侯本紀梁武帝本紀梁簡文帝本紀梁元帝本紀陳文帝本紀陳宣帝本紀陳後主本紀后妃傳序宋文元袁皇后傳宋文帝潘淑妃傳宋孝武昭路太后傳宋孝武宣貴妃傳宋明恭王皇后傳齊高昭劉皇后傳齊鬱林王何妃傳齊東昏褚皇后傳梁武德郗皇后傳梁武丁貴嬪傳梁元帝徐妃傳陳武宣章皇后傳陳文沈皇后傳陳後主張貴妃傳劉彥節傳劉義慶傳彭城王劉義康傳劉劭傳建安王劉休仁傳晉平剌王劉休祐傳劉穆之傳檀道濟傳王鎮惡傳朱齡石傳胡藩傳蕭思話傳謝晦傳謝方明傳謝靈運傳謝弘微傳謝莊傳王弘傳王僧達傳王融傳王曇首傳王儉傳王僧虔傳王筠傳王誕傳王亮傳王華傳王奐傳王秀之傳王延之傳王晏傳王猛傳王懿傳到溉傳垣崇祖傳張興世傳張欣泰傳袁淑傳袁粲傳袁彖傳馬仙鴘傳孔靖傳孔琳之傳孔覬傳殷景仁傳褚彥回傳褚玠傳蔡廓傳何點傳何胤傳張裕傳張緒傳張率傳張稷傳張嵊傳張暢傳張融傳徐文伯傳范曄傳鄭鮮之傳裴松之傳裴子野傳何承天傳何遜傳顏延之傳顏竣傳顏師伯傳周朗傳周捨傳周弘正傳顧琛傳顧覬之傳羊欣傳羊玄保傳江湛傳江總傳沈慶之傳沈攸之傳宗愨傳柳元景傳柳惲傳劉悛傳劉孝綽傳宗越傳吳喜傳曲江公蕭遙欣傳蕭穎達傳豫章文獻王蕭嶷傳蕭子顯傳蕭子雲傳長沙威王蕭晃傳武陵昭王蕭曄傳桂陽王蕭鑠傳江夏王蕭鋒傳宜都王蕭鏗傳竟陵文宣王蕭子良傳魚腹侯蕭子響傳王敬則傳張敬兒傳桓康傳焦度傳周奉叔傳荀伯玉傳胡諧之傳劉休傳陸慧曉傳陸厥傳庾杲之傳劉粲傳劉善明傳明僧紹傳庾肩吾傳劉之遴傳蕭勱傳長沙宣武王蕭懿傳蕭淵藻傳蕭淵明傳臨川靖惠王蕭宏傳蕭正德傳蕭正則傳蕭范傳昭明太子蕭統傳蕭棟傳河東王蕭譽傳豫章王蕭綜傳蕭會理傳邵陵攜王蕭綸傳蕭確傳武陵王蕭紀傳哀太子蕭大器傳王茂傳曹景宗傳鄧元起傳羅研傳馮道根傳張緬傳呂僧珍傳沈約傳范雲傳范縝傳韋睿傳裴邃傳江淹傳江革傳賀琛傳徐勉傳陳伯之傳朱異傳徐陵傳王僧辯傳羊侃傳羊鴉仁傳王琳傳始興王陳叔陵傳長沙王陳叔堅傳杜僧明傳周文育傳章昭達傳吳明徹傳魯悉達傳魯廣達傳蕭摩訶傳任忠傳顧野王傳姚察傳循吏傳序杜驥傳虞願傳沈繟傳郭祖深傳循吏傳論儒林傳序伏繠傳嚴植之傳皇侃傳儒林傳論文學傳序丘靈鞠傳丘遲傳卞彬傳王智深傳祖沖之傳鍾嶸傳吳均傳劉勰傳文學傳論郭世通傳郭原平傳陶潛傳戴顒傳劉凝之傳朱百年傳沈麟士傳阮孝緒傳陶弘景傳庾詵傳恩幸傳序戴法興傳茹法亮傳呂文顯傳茹法珍傳孔范傳海南諸國傳西南夷傳東夷傳西域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