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白話文》周捨傳:臨終的時候對他說:「你別擔心不會富貴,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南史白話文》周捨傳

南史白話文

周捨傳

周捨字升逸,幼年聰明,周..感到他很奇異。

臨終的時候對他說:「你別擔心不會富貴,只是需要用道德加以統率。」

年長以後十分博學,尤其一精一於義理,關於誦讀詩書,音韻清雅。

二十歲舉為秀才,任命為太常博士。

堂兄周綿為剡縣令,貪贓受賄不少,抄沒了財產,周捨便拿出房宅幫助他。

建武年間(494~498),魏朝人吳苞歸降南方,很有儒學。

尚書僕射江纏招請吳苞講學,周捨到場駁難吳苞,辭理瀟灑有力,由此以善辯出名。

王亮做丹一陽一尹,聽說後對他非常喜歡,聘為主簿,政事大多委託給他。

後來陞遷為太常丞。

梁武帝即位,吏部尚書范雲和周..平時要好,很重視周捨的才能,說給了武帝,召他擔任了尚書祠部郎。

禮儀的增減,大多由周捨作出。

先前,武帝和諸王以及吳平侯寫信都是稱弟,周捨提出建議,援引了武帝、周公的典故,都是稱「你」,被採納。

逐步升為鴻臚卿。

當時王亮獲罪歸家,舊時朋友沒人前往,周捨獨自看重舊情。

王亮死後,他親自給辦理殯葬,受到當時人們的稱讚。

調任尚書吏部郎、太子右衛率、右衛將軍。

雖然職位屢次變更,而一直留在省台。

很少休官下放。

國史詔誥,儀典法律,軍旅謀劃,全都兼管。

日夜侍奉皇上,參與機密二十餘年,不曾離開左右。

武帝認為他具有宰相之才。

當初,范雲去世,眾人認為沈約可能成為百官的軸心,武帝認為沈約一性一情輕率,不如徐勉,於是徐勉、周捨共同參與國政。

徐勉因為一個小錯中途被免職,周捨獨自掌握大權。

他度量不及徐勉,而清廉簡約過之,兩人都被稱為賢明宰相。

當時議論國史,對文帝寫入紀還是寫入傳感到猶疑,周捨認為「帝紀可以包籠各種事情,如同《乾象》的包籠六爻,現在如果追寫為紀,則事情無法包籠,如果直寫他的功德,則該是傳而不是紀。

應當在上一篇紀之前,略有簡述」。

結果依從了他。

周捨應對雄辯而敏捷。

他曾經坐在值班的房間裡,談到個人的嗜好,裴子野說他從來不嘗生薑。

周捨應聲說道:「孔子稱『不徹』,裴公則不嘗。」

在座的人們都很高興。

他和別人辯論戲謔,終日不斷,而從不說漏機密,眾人尤其佩服。

他一性一格簡易樸素,衣服器物,住處的一床一席,和百姓中的貧困者相同。

每次進入官府,即使是大廈的華美廳堂,閨閣的深隱之處,只要周舍居住,則灰塵積滿。

他以蘆荻為屏障,壞了也不修整。

歷任侍中、太子詹事。

普通五年(524),南津校尉郭祖深得到了始興相白渦的書信,說是送給了周捨衣服、鞋子和奴婢,報告了朝廷,周捨因此而被免官。

以右驍騎將軍兼做太子詹事。

死後,皇上到場痛哭,感動左右,追贈他為侍中、護軍將軍,謚號為簡子。

起初,武帝銳意進取中原,群臣都說不可,只有周捨贊成他。

普通年間,屢次呈獻捷報,武帝思念他的功勞,下詔書敘述他的美德。

認為:「從前南司關於白渦的彈劾,是恐怕外面議論朕有私情,以致將他罷免。

現在回想起來,有愧於這樣一位善人,另外可以依照事實加以獎賞,以便對善人進行表揚。」

周捨有文集二十卷。

他的兩個兒子名叫弘義、弘信,弟弟的兒子名叫弘正。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南史白話文
宋武帝本紀宋前廢帝本紀宋明帝本紀宋後廢帝本紀齊高帝本紀齊武帝本紀齊廢帝鬱林王本紀齊廢帝東昏侯本紀梁武帝本紀梁簡文帝本紀梁元帝本紀陳文帝本紀陳宣帝本紀陳後主本紀后妃傳序宋文元袁皇后傳宋文帝潘淑妃傳宋孝武昭路太后傳宋孝武宣貴妃傳宋明恭王皇后傳齊高昭劉皇后傳齊鬱林王何妃傳齊東昏褚皇后傳梁武德郗皇后傳梁武丁貴嬪傳梁元帝徐妃傳陳武宣章皇后傳陳文沈皇后傳陳後主張貴妃傳劉彥節傳劉義慶傳彭城王劉義康傳劉劭傳建安王劉休仁傳晉平剌王劉休祐傳劉穆之傳檀道濟傳王鎮惡傳朱齡石傳胡藩傳蕭思話傳謝晦傳謝方明傳謝靈運傳謝弘微傳謝莊傳王弘傳王僧達傳王融傳王曇首傳王儉傳王僧虔傳王筠傳王誕傳王亮傳王華傳王奐傳王秀之傳王延之傳王晏傳王猛傳王懿傳到溉傳垣崇祖傳張興世傳張欣泰傳袁淑傳袁粲傳袁彖傳馬仙鴘傳孔靖傳孔琳之傳孔覬傳殷景仁傳褚彥回傳褚玠傳蔡廓傳何點傳何胤傳張裕傳張緒傳張率傳張稷傳張嵊傳張暢傳張融傳徐文伯傳范曄傳鄭鮮之傳裴松之傳裴子野傳何承天傳何遜傳顏延之傳顏竣傳顏師伯傳周朗傳周捨傳周弘正傳顧琛傳顧覬之傳羊欣傳羊玄保傳江湛傳江總傳沈慶之傳沈攸之傳宗愨傳柳元景傳柳惲傳劉悛傳劉孝綽傳宗越傳吳喜傳曲江公蕭遙欣傳蕭穎達傳豫章文獻王蕭嶷傳蕭子顯傳蕭子雲傳長沙威王蕭晃傳武陵昭王蕭曄傳桂陽王蕭鑠傳江夏王蕭鋒傳宜都王蕭鏗傳竟陵文宣王蕭子良傳魚腹侯蕭子響傳王敬則傳張敬兒傳桓康傳焦度傳周奉叔傳荀伯玉傳胡諧之傳劉休傳陸慧曉傳陸厥傳庾杲之傳劉粲傳劉善明傳明僧紹傳庾肩吾傳劉之遴傳蕭勱傳長沙宣武王蕭懿傳蕭淵藻傳蕭淵明傳臨川靖惠王蕭宏傳蕭正德傳蕭正則傳蕭范傳昭明太子蕭統傳蕭棟傳河東王蕭譽傳豫章王蕭綜傳蕭會理傳邵陵攜王蕭綸傳蕭確傳武陵王蕭紀傳哀太子蕭大器傳王茂傳曹景宗傳鄧元起傳羅研傳馮道根傳張緬傳呂僧珍傳沈約傳范雲傳范縝傳韋睿傳裴邃傳江淹傳江革傳賀琛傳徐勉傳陳伯之傳朱異傳徐陵傳王僧辯傳羊侃傳羊鴉仁傳王琳傳始興王陳叔陵傳長沙王陳叔堅傳杜僧明傳周文育傳章昭達傳吳明徹傳魯悉達傳魯廣達傳蕭摩訶傳任忠傳顧野王傳姚察傳循吏傳序杜驥傳虞願傳沈繟傳郭祖深傳循吏傳論儒林傳序伏繠傳嚴植之傳皇侃傳儒林傳論文學傳序丘靈鞠傳丘遲傳卞彬傳王智深傳祖沖之傳鍾嶸傳吳均傳劉勰傳文學傳論郭世通傳郭原平傳陶潛傳戴顒傳劉凝之傳朱百年傳沈麟士傳阮孝緒傳陶弘景傳庾詵傳恩幸傳序戴法興傳茹法亮傳呂文顯傳茹法珍傳孔范傳海南諸國傳西南夷傳東夷傳西域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