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白話文》王懿傳:祖父王宏在石季龍那裡做官,父親王苗跟隨苻堅做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南史白話文》王懿傳

南史白話文

王懿傳

王懿字仲德,是太原祁縣人,自己說是漢朝司徒王允的弟弟幽州刺史王懋的七世孫。

祖父王宏在石季龍那裡做官,父親王苗跟隨苻堅做官,都達到二千石的級別。

王仲德少年的時候一性一格沉穩,有主意和智謀,侍奉母親很恭謹,學問通曉一陰陽一,一精一解聲律。

苻氏失敗,王仲德年齡十七歲。

他和他的哥哥王睿一同發兵起義,和慕容垂作戰失敗,王仲德受了重傷逃走,和家屬失去了聯繫。

路上經過一個大澤,被困住不能離去,躺在林子裡。

有一個小孩穿著青色的衣服,年齡大約七八歲,騎著牛正在走路,見了王仲德吃驚地說:「這位漢子吃飯了沒有?」

王仲德說肚子很餓,小孩走了,過了一會又返回來,拿了飯給他吃。

吃過後想走,卻下起了暴雨,看不見路徑,有一條白狼來到跟前,仰天叫著,叫罷銜起了王仲德的衣服,於是渡水,王仲德隨在它的後面,也得以渡過,與王睿相遇。

他們渡過黃河到了滑台,又被翟遼所挽留,讓他做將帥。

幾年以後王仲德想要南歸,於是便丟開翟遼奔往泰山。

翟遼的騎兵追趕得很急,仲德夜間行走忽然看見前頭有熊熊的火炬在引導著他們,藉著火光走了一百來里才得以逃脫。

晉朝太元末年,遷居彭城。

兄弟名字犯了晉朝宣、元二帝的忌諱,所以都以字行世。

王睿字元德。

北方重視同姓,都稱做骨肉,有遠來相投的人,無不竭力贍養和相助。

如果有一個人不到的,就被認為是不義,不為同鄉人所寬容,王仲德聽說王愉在江南十分顯貴,是太原人,就遠來投奔王愉。

王愉接待非常微薄,於是便到姑熟去投桓玄。

正遇上桓玄篡位,見到了輔國將軍張暢,說到了這事。

王仲德說:「自古革命誠然不止一族,然而現在的起事者恐怕不能夠成大事。」

王元德果決剛勁很有謀略,宋武帝十分瞭解他,把舉義的事情告訴了他,讓他到京城去襲擊桓玄。

王仲德聽到了他們的謀劃,對王元德說:「天下的事情不可不保密,而且兵也不以遲緩巧妙為貴。

桓玄一性一情沒有遠慮,喜好夜晚出入,現在捉他正需要一個勇士的力量。」

事情秘密洩露,王元德被桓玄殺死,王仲德逃走。

正遇上義軍攻克了建鄴,王仲德抱著元德的兒子王方回出來迎候武帝,武帝在馬上抱著方回,與仲德相對痛哭。

追贈王元德為給事中,封為安復縣侯,任命王仲德為鎮軍中兵參軍。

武帝討伐廣固,王仲德擔任前驅,逢有戰鬥就戰敗敵人,進行了大小二十多次戰鬥。

盧循的軍隊前來進攻,眾人的議論都想要遷都,王仲德臉色嚴正地說:「當今天子對著太一陽一、面向南方,各位明公著名當世,共同輔佐,新建大功,威震四海。

妖寇猖狂,是趁我們遠征,一旦凱旋入京,他們將自行逃散。

如果今日投向草莽,則和匹夫相同,匹夫來發號令,怎麼能有權威?這種計謀如果能夠確立,在下請求從此告辭。」

武帝很高興。

後來武帝與盧循在左裡作戰,王仲德功勞冠於諸將,封為新淦縣侯。

義熙十二年(416)北伐,晉陞王仲德為征虜將軍,擔任冀州刺史,督前鋒諸軍事。

冠軍將軍檀道濟、龍驤將軍王鎮惡開向洛一陽一,寧朔將軍劉遵考、建武將軍沈林子出往石門,寧朔將軍朱超石、胡藩開向半城,都受王仲德的統率。

王仲德率龍驤將軍朱牧、寧遠將軍竺靈秀、嚴綱等開往鉅野進入黃河,於是總合各路軍隊進據潼關。

長安平定,任命王仲德為太尉咨議參軍。

武帝打算遷都到洛一陽一,眾人討論都認為是適當的。

王仲德說:「不同尋常的事是人們所驚駭的,現在軍隊在外已經很久,士人都想回去,所以應當以建鄴為王業的基礎。

遷都應該等到國家全部統一以後。」

武帝十分贊同。

派人護送姚泓先回彭城。

武帝即位,他逐步陞遷為徐州刺史,擔任都督。

元嘉時期(424~453),到彥之向北拓展疆土,王仲德同行。

魏國丟棄了河南,司、兗三州平定,三軍都很高興,而王仲德卻有憂慮,他說:「諸位賢士不熟悉北國的虛實情況,一定會落入他們的圈套。」

各路軍隊進駐靈昌,魏軍從委粟津渡過黃河,虎牢、洛一陽一都丟掉了。

到彥之聽說兩座城市都失陷了,打算燒掉船隻步行逃走。

王仲德說:「洛一陽一既然失敗,虎牢無法自立,道理必然是這樣。

現在賊兵走了我們還仍有土地千里,滑台還駐有強兵。

如果就捨掉船隻,士卒必定潰散。

而且應當進入濟水到達馬耳谷口,再仔細研究下一步的對策。」

結果是回軍沿著濟南歷城步行而上,燒掉了船隻,丟棄了兵甲,回到彭城。

王仲德因此而被免官。

不久和檀道濟救滑台,糧食用盡而退回,從此重又丟掉了河南。

元嘉九年,又擔任徐州刺史。

王仲德三臨徐州,威德顯揚於彭城。

他建立佛寺,在塔中塑了白狼、童子像,是根據他在河北的經歷而做的。

晉陞稱號為鎮北大將軍。

元嘉十五年去世,謚號為桓侯。

也在廟中設立了白狼、童子壇,每次祭祀,一定要同時為他們祈禱。

兒子王正循承襲了他的爵位,後來被家童殺死。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南史白話文
宋武帝本紀宋前廢帝本紀宋明帝本紀宋後廢帝本紀齊高帝本紀齊武帝本紀齊廢帝鬱林王本紀齊廢帝東昏侯本紀梁武帝本紀梁簡文帝本紀梁元帝本紀陳文帝本紀陳宣帝本紀陳後主本紀后妃傳序宋文元袁皇后傳宋文帝潘淑妃傳宋孝武昭路太后傳宋孝武宣貴妃傳宋明恭王皇后傳齊高昭劉皇后傳齊鬱林王何妃傳齊東昏褚皇后傳梁武德郗皇后傳梁武丁貴嬪傳梁元帝徐妃傳陳武宣章皇后傳陳文沈皇后傳陳後主張貴妃傳劉彥節傳劉義慶傳彭城王劉義康傳劉劭傳建安王劉休仁傳晉平剌王劉休祐傳劉穆之傳檀道濟傳王鎮惡傳朱齡石傳胡藩傳蕭思話傳謝晦傳謝方明傳謝靈運傳謝弘微傳謝莊傳王弘傳王僧達傳王融傳王曇首傳王儉傳王僧虔傳王筠傳王誕傳王亮傳王華傳王奐傳王秀之傳王延之傳王晏傳王猛傳王懿傳到溉傳垣崇祖傳張興世傳張欣泰傳袁淑傳袁粲傳袁彖傳馬仙鴘傳孔靖傳孔琳之傳孔覬傳殷景仁傳褚彥回傳褚玠傳蔡廓傳何點傳何胤傳張裕傳張緒傳張率傳張稷傳張嵊傳張暢傳張融傳徐文伯傳范曄傳鄭鮮之傳裴松之傳裴子野傳何承天傳何遜傳顏延之傳顏竣傳顏師伯傳周朗傳周捨傳周弘正傳顧琛傳顧覬之傳羊欣傳羊玄保傳江湛傳江總傳沈慶之傳沈攸之傳宗愨傳柳元景傳柳惲傳劉悛傳劉孝綽傳宗越傳吳喜傳曲江公蕭遙欣傳蕭穎達傳豫章文獻王蕭嶷傳蕭子顯傳蕭子雲傳長沙威王蕭晃傳武陵昭王蕭曄傳桂陽王蕭鑠傳江夏王蕭鋒傳宜都王蕭鏗傳竟陵文宣王蕭子良傳魚腹侯蕭子響傳王敬則傳張敬兒傳桓康傳焦度傳周奉叔傳荀伯玉傳胡諧之傳劉休傳陸慧曉傳陸厥傳庾杲之傳劉粲傳劉善明傳明僧紹傳庾肩吾傳劉之遴傳蕭勱傳長沙宣武王蕭懿傳蕭淵藻傳蕭淵明傳臨川靖惠王蕭宏傳蕭正德傳蕭正則傳蕭范傳昭明太子蕭統傳蕭棟傳河東王蕭譽傳豫章王蕭綜傳蕭會理傳邵陵攜王蕭綸傳蕭確傳武陵王蕭紀傳哀太子蕭大器傳王茂傳曹景宗傳鄧元起傳羅研傳馮道根傳張緬傳呂僧珍傳沈約傳范雲傳范縝傳韋睿傳裴邃傳江淹傳江革傳賀琛傳徐勉傳陳伯之傳朱異傳徐陵傳王僧辯傳羊侃傳羊鴉仁傳王琳傳始興王陳叔陵傳長沙王陳叔堅傳杜僧明傳周文育傳章昭達傳吳明徹傳魯悉達傳魯廣達傳蕭摩訶傳任忠傳顧野王傳姚察傳循吏傳序杜驥傳虞願傳沈繟傳郭祖深傳循吏傳論儒林傳序伏繠傳嚴植之傳皇侃傳儒林傳論文學傳序丘靈鞠傳丘遲傳卞彬傳王智深傳祖沖之傳鍾嶸傳吳均傳劉勰傳文學傳論郭世通傳郭原平傳陶潛傳戴顒傳劉凝之傳朱百年傳沈麟士傳阮孝緒傳陶弘景傳庾詵傳恩幸傳序戴法興傳茹法亮傳呂文顯傳茹法珍傳孔范傳海南諸國傳西南夷傳東夷傳西域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