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白話文》蕭淵藻傳:在齊朝官為著作佐郎。梁天監元年(502),封為西昌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南史白話文》蕭淵藻傳

南史白話文

蕭淵藻傳

蕭淵藻字靖藝。

在齊朝官為著作佐郎。

梁天監元年(502),封為西昌縣侯,作益州刺史。

當時鄧元起在蜀地,自恃有破劉季連的功勞,倚仗宿將的資格,輕視淵藻,淵藻於是發怒殺了他。

當時天下初定,邊境未安,益州人焦僧護聚眾數萬,佔據郫縣、繁縣作亂。

淵藻當時不滿二十歲,會集部屬商議,打算親自去討伐。

有人表示反對,淵藻大怒,把他在台階旁斬了。

於是乘坐一頂平肩輿,到賊寇營壘外巡視。

賊寇亂箭像雨點兒一樣射來,隨從們舉起盾牌為他遮擋,他命令拿開,於是人心安定,賊寇連夜逃走。

淵藻派騎兵追擊,平定了禍亂。

天監九年(510),徵召他為太子中庶子。

起先,鄧元起在蜀地時,喜歡聚斂,搜刮的財物堆成山。

把金玉珍寶歸一庫房,叫作內藏;把糧食織物歸一庫房,叫作外府。

淵藻把外府賞賜將帥,內藏歸於王府,不佔為私有。

等回朝廷時,兩袖清風,輕裝上路。

後又改任為侍中。

淵藻生一性一謙遜退讓,不追求名聲與顯貴。

善寫文章,尤其一愛一好古體文。

但如果不是在宴享聚會的場合應酬,並不肯輕易動筆,即使寫一些短小文章,寫成後往往隨即扔掉。

歷任雍、兗二州刺史。

他頻繁調任數州,處處受到吏民的稱讚。

他善意待人,謙虛退讓。

普通六年(525),擔任軍師將軍,和西豐侯蕭正德北侵魏地渦一陽一,因擅自撤軍,被有關部門彈奏,免去官職,褫奪爵位與封地。

普通八年(527),恢復封爵。

中大通三年(531),擔任中軍將軍、太子詹事,出京作丹一陽一尹。

武帝常一愛一叫他小名,感歎說:「子弟們如果都像迦葉一樣,我還愁什麼呢?」

後來入朝作尚書左僕射,加侍中銜,他堅持推辭不受,朝廷不准。

大同五年(539),改任中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中書令,侍中不變。

淵藻一性一情恬靜,常常一人在屋裡獨坐,時間久了一床一上都被雙膝磨出痕跡。

宗室顯貴們無不把他奉為楷模。

淵藻常認為自己享有的爵位俸祿過多,總想減去一些。

他很少與人來往,門前冷落。

簡文帝特別敬重喜歡他。

自從家中遭難,父親蕭懿被東昏侯殺後,經常是布衣蒲席,不食珍饈美味,不是參加朝會宴享不聽音樂。

武帝每每因此而稱讚他。

外放為南徐州刺史。

侯景作亂,淵藻派他的長子蕭..率兵救援。

建康城破之後,侯景假借帝命給他加銜散騎常侍,並派他的儀同蕭邕代淵藻鎮守京口,淵藻因此鬱悶成病。

有人勸他投奔江北東魏,他說:「我是國家重臣,蒙國厚恩,既然不能誅滅逆賊,只有與朝廷同歸於盡了。」

於是絕食而死。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南史白話文
宋武帝本紀宋前廢帝本紀宋明帝本紀宋後廢帝本紀齊高帝本紀齊武帝本紀齊廢帝鬱林王本紀齊廢帝東昏侯本紀梁武帝本紀梁簡文帝本紀梁元帝本紀陳文帝本紀陳宣帝本紀陳後主本紀后妃傳序宋文元袁皇后傳宋文帝潘淑妃傳宋孝武昭路太后傳宋孝武宣貴妃傳宋明恭王皇后傳齊高昭劉皇后傳齊鬱林王何妃傳齊東昏褚皇后傳梁武德郗皇后傳梁武丁貴嬪傳梁元帝徐妃傳陳武宣章皇后傳陳文沈皇后傳陳後主張貴妃傳劉彥節傳劉義慶傳彭城王劉義康傳劉劭傳建安王劉休仁傳晉平剌王劉休祐傳劉穆之傳檀道濟傳王鎮惡傳朱齡石傳胡藩傳蕭思話傳謝晦傳謝方明傳謝靈運傳謝弘微傳謝莊傳王弘傳王僧達傳王融傳王曇首傳王儉傳王僧虔傳王筠傳王誕傳王亮傳王華傳王奐傳王秀之傳王延之傳王晏傳王猛傳王懿傳到溉傳垣崇祖傳張興世傳張欣泰傳袁淑傳袁粲傳袁彖傳馬仙鴘傳孔靖傳孔琳之傳孔覬傳殷景仁傳褚彥回傳褚玠傳蔡廓傳何點傳何胤傳張裕傳張緒傳張率傳張稷傳張嵊傳張暢傳張融傳徐文伯傳范曄傳鄭鮮之傳裴松之傳裴子野傳何承天傳何遜傳顏延之傳顏竣傳顏師伯傳周朗傳周捨傳周弘正傳顧琛傳顧覬之傳羊欣傳羊玄保傳江湛傳江總傳沈慶之傳沈攸之傳宗愨傳柳元景傳柳惲傳劉悛傳劉孝綽傳宗越傳吳喜傳曲江公蕭遙欣傳蕭穎達傳豫章文獻王蕭嶷傳蕭子顯傳蕭子雲傳長沙威王蕭晃傳武陵昭王蕭曄傳桂陽王蕭鑠傳江夏王蕭鋒傳宜都王蕭鏗傳竟陵文宣王蕭子良傳魚腹侯蕭子響傳王敬則傳張敬兒傳桓康傳焦度傳周奉叔傳荀伯玉傳胡諧之傳劉休傳陸慧曉傳陸厥傳庾杲之傳劉粲傳劉善明傳明僧紹傳庾肩吾傳劉之遴傳蕭勱傳長沙宣武王蕭懿傳蕭淵藻傳蕭淵明傳臨川靖惠王蕭宏傳蕭正德傳蕭正則傳蕭范傳昭明太子蕭統傳蕭棟傳河東王蕭譽傳豫章王蕭綜傳蕭會理傳邵陵攜王蕭綸傳蕭確傳武陵王蕭紀傳哀太子蕭大器傳王茂傳曹景宗傳鄧元起傳羅研傳馮道根傳張緬傳呂僧珍傳沈約傳范雲傳范縝傳韋睿傳裴邃傳江淹傳江革傳賀琛傳徐勉傳陳伯之傳朱異傳徐陵傳王僧辯傳羊侃傳羊鴉仁傳王琳傳始興王陳叔陵傳長沙王陳叔堅傳杜僧明傳周文育傳章昭達傳吳明徹傳魯悉達傳魯廣達傳蕭摩訶傳任忠傳顧野王傳姚察傳循吏傳序杜驥傳虞願傳沈繟傳郭祖深傳循吏傳論儒林傳序伏繠傳嚴植之傳皇侃傳儒林傳論文學傳序丘靈鞠傳丘遲傳卞彬傳王智深傳祖沖之傳鍾嶸傳吳均傳劉勰傳文學傳論郭世通傳郭原平傳陶潛傳戴顒傳劉凝之傳朱百年傳沈麟士傳阮孝緒傳陶弘景傳庾詵傳恩幸傳序戴法興傳茹法亮傳呂文顯傳茹法珍傳孔范傳海南諸國傳西南夷傳東夷傳西域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