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白話文》孔范傳:曾祖父孔景偉,是齊朝的散騎常侍。祖父孔滔,是梁朝海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南史白話文》孔范傳

南史白話文

孔范傳

孔范字法言,會稽山一陰一人。

曾祖父孔景偉,是齊朝的散騎常侍。

祖父孔滔,是梁朝海鹽縣令。

父親孔岱,歷任清雅顯要之職。

孔范從小好學,博覽史籍。

陳太建年間,任宣惠將軍江夏王陳伯義長史。

陳後主即位後,作都官尚書,和江總等人都是後主的狎日匿小人。

孔范儀表出眾,舉止高雅,文章豐沛華麗,又善作五言詩,故尤其被後主一寵一愛一。

後主生一性一愚笨狠毒,不願別人說自己的過失。

每做什麼壞事,孔范必定為他曲意文飾,稱揚讚美。

當時孔貴人頂受一寵一愛一,孔范與她結為兄妹,因而一寵一幸恩遇更加優厚,後主對他言聽計從。

朝廷公卿都怕他,他因此便驕矜自大,認為他的文武才能整個朝廷無人能比得上。

孔范慫恿後主說:「外面諸將領出身行伍,只不過匹夫之勇。

深謀遠慮之事,他們怎麼能懂。」

後主拿這話問施文慶,文慶怕孔范,便曲意附和,後主更認為孔范說的對。

從此將帥只要小有過失,就奪去兵權,分派他們去作下級文吏。

隋軍將要渡江,群臣請後主設置防禦,施文慶從中阻撓,後主因此遲疑未決。

孔范上奏說;「長江天塹,自古隔斷南北,敵寇豈能飛渡?都是邊將想立功,謊報軍情緊急。

我自恨職位低下。

敵寇如果能來,我一定能立功作太尉公了。」

有人瞎傳說北軍的馬死了,孔范卻說:「它們早晚得是我們的馬,為什麼死了呢。」

後主笑了,認為他說得好,因此並不認真防備。

不久隋將賀若弼攻陷南徐州,俘獲守將莊元始。

韓擒虎攻陷南豫州,打敗水軍都督高文泰。

孔范與中領軍魯廣達屯兵白塔寺。

後主拿出許多金銀絲綢,招募人去立功,孔范平時不與武人交往,所以沒有人肯來,只有不少商販和輕薄子弟來跟隨他,高麗、百濟、崑崙等外國軍隊受他指揮。

當時任蠻奴請求不要出戰,而由自己率兵渡江攻擊隋大軍側後。

又有司馬消難對後主說:「賀若弼如果登高點起烽火,與韓擒虎相互呼應,鼓聲連成一片,人心必然潰散。

請趕緊調兵北面佔據蔣山,南面截斷淮水,扣留出戰將士的妻兒作人質,多給他們賞賜。

陛下帶一精一兵萬人,堅守城中不要出戰。

不超過十天,隋軍糧盡,賀若弼、韓擒虎的人頭便可獻進宮內。」

孔范想立功,決意出戰,就對後主說:「司馬消難狼子野心,任蠻奴是淮南粗鄙之人,他們的話都不可信。」

他們的建議便都未能實行。

隋軍一逼一近以後,蠻奴又想作持久一戰,孔范又上奏說:「請速決一戰,我要像竇憲破匈奴那樣為皇上建功立業。」

後主聽從了他。

第二天,孔范帶著招募來的那幫人居於隊伍中間,去迎擊隋軍,還未佈陣便都逃跑了,孔范脫身而逃免於被俘。

不久國亡,和後主作為俘虜被帶到長安。

當初,晉王楊廣殺了陳朝五個一奸一佞之人,而孔范與散騎常侍王王差、王儀、御史中丞沈馞罪惡沒被揭露,因此倖免。

等到長安後,他們所作壞事敗露,隋文帝因他們一奸一佞諂媚,欺惑君主,全部公佈他們的罪惡,稱為「四罪人」,流放到邊遠地區,來向吳、越之人謝罪。

王王差、王儀都是琅笽人。

王王差刻薄貪婪卑鄙,忌才害能。

王儀專門揣摸君主心思,察顏觀色,曲意諂媚,又把兩個女兒獻給後主,以求親近。

沈馞一陰一險毒辣,苛刻殘酷,說話一奸一邪諂媚,因此將他們一起治罪。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南史白話文
宋武帝本紀宋前廢帝本紀宋明帝本紀宋後廢帝本紀齊高帝本紀齊武帝本紀齊廢帝鬱林王本紀齊廢帝東昏侯本紀梁武帝本紀梁簡文帝本紀梁元帝本紀陳文帝本紀陳宣帝本紀陳後主本紀后妃傳序宋文元袁皇后傳宋文帝潘淑妃傳宋孝武昭路太后傳宋孝武宣貴妃傳宋明恭王皇后傳齊高昭劉皇后傳齊鬱林王何妃傳齊東昏褚皇后傳梁武德郗皇后傳梁武丁貴嬪傳梁元帝徐妃傳陳武宣章皇后傳陳文沈皇后傳陳後主張貴妃傳劉彥節傳劉義慶傳彭城王劉義康傳劉劭傳建安王劉休仁傳晉平剌王劉休祐傳劉穆之傳檀道濟傳王鎮惡傳朱齡石傳胡藩傳蕭思話傳謝晦傳謝方明傳謝靈運傳謝弘微傳謝莊傳王弘傳王僧達傳王融傳王曇首傳王儉傳王僧虔傳王筠傳王誕傳王亮傳王華傳王奐傳王秀之傳王延之傳王晏傳王猛傳王懿傳到溉傳垣崇祖傳張興世傳張欣泰傳袁淑傳袁粲傳袁彖傳馬仙鴘傳孔靖傳孔琳之傳孔覬傳殷景仁傳褚彥回傳褚玠傳蔡廓傳何點傳何胤傳張裕傳張緒傳張率傳張稷傳張嵊傳張暢傳張融傳徐文伯傳范曄傳鄭鮮之傳裴松之傳裴子野傳何承天傳何遜傳顏延之傳顏竣傳顏師伯傳周朗傳周捨傳周弘正傳顧琛傳顧覬之傳羊欣傳羊玄保傳江湛傳江總傳沈慶之傳沈攸之傳宗愨傳柳元景傳柳惲傳劉悛傳劉孝綽傳宗越傳吳喜傳曲江公蕭遙欣傳蕭穎達傳豫章文獻王蕭嶷傳蕭子顯傳蕭子雲傳長沙威王蕭晃傳武陵昭王蕭曄傳桂陽王蕭鑠傳江夏王蕭鋒傳宜都王蕭鏗傳竟陵文宣王蕭子良傳魚腹侯蕭子響傳王敬則傳張敬兒傳桓康傳焦度傳周奉叔傳荀伯玉傳胡諧之傳劉休傳陸慧曉傳陸厥傳庾杲之傳劉粲傳劉善明傳明僧紹傳庾肩吾傳劉之遴傳蕭勱傳長沙宣武王蕭懿傳蕭淵藻傳蕭淵明傳臨川靖惠王蕭宏傳蕭正德傳蕭正則傳蕭范傳昭明太子蕭統傳蕭棟傳河東王蕭譽傳豫章王蕭綜傳蕭會理傳邵陵攜王蕭綸傳蕭確傳武陵王蕭紀傳哀太子蕭大器傳王茂傳曹景宗傳鄧元起傳羅研傳馮道根傳張緬傳呂僧珍傳沈約傳范雲傳范縝傳韋睿傳裴邃傳江淹傳江革傳賀琛傳徐勉傳陳伯之傳朱異傳徐陵傳王僧辯傳羊侃傳羊鴉仁傳王琳傳始興王陳叔陵傳長沙王陳叔堅傳杜僧明傳周文育傳章昭達傳吳明徹傳魯悉達傳魯廣達傳蕭摩訶傳任忠傳顧野王傳姚察傳循吏傳序杜驥傳虞願傳沈繟傳郭祖深傳循吏傳論儒林傳序伏繠傳嚴植之傳皇侃傳儒林傳論文學傳序丘靈鞠傳丘遲傳卞彬傳王智深傳祖沖之傳鍾嶸傳吳均傳劉勰傳文學傳論郭世通傳郭原平傳陶潛傳戴顒傳劉凝之傳朱百年傳沈麟士傳阮孝緒傳陶弘景傳庾詵傳恩幸傳序戴法興傳茹法亮傳呂文顯傳茹法珍傳孔范傳海南諸國傳西南夷傳東夷傳西域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