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白話文》蕭勱傳:作太子洗馬時,因母去世而辭官,由於悲痛傷身幾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南史白話文》蕭勱傳

南史白話文

蕭勱傳

蕭勱字文約,自幼不一愛一玩耍,喜怒不形於色。

作太子洗馬時,因母去世而辭官,由於悲痛傷身幾乎難以一操一辦喪事。

每當想到母親,必定要徒步到墓上去。

有時遇到風雨,摔倒在半路上,便坐在地上痛哭,然後起來再往前走,家裡人也阻攔不住。

父親蕭景特別喜一愛一他,曾說:「我百年之後,怎能少了這樣的兒子呢。」

吩咐左右人關照他節哀。

喪服期滿後,被任為太子中舍人。

蕭景死在郢州,因為路遠,別人就對他隱瞞了凶訊,而謊稱是病重。

蕭勱於是奔波前往,趕到江夏,已是七天水米未進。

埋葬父親後,他在墓旁結廬而眠,斷絕親友往來。

這時他叔父蕭曇被朝廷逮捕下獄,他帶領家中兄弟們一起趕到大理上訴,由於他勞累哀痛日久而形容憔悴,以至於他家的門生故吏也沒有人認出他來。

後來承襲父爵為吳平侯,在冊封儀式上,面對朝廷官吏,悲痛嗚咽,旁邊人看了也為之掉淚。

作淮南太守時,因治理有方而被稱頌。

後改任宣城內史,境內多猛獸,經常危害人民,蕭勱到任後,野獸的危害得到治理。

又改任豫章內史,結果境內路不拾遺,男一女有別而道不同行。

後調任廣州刺史,當離開豫章郡時,官吏百姓都悲痛落淚,沿途幾百里舟車堵塞,人們都帶著酒食來給他送行。

蕭勱都接收下來,但隨後又給予他們錢財。

走到新淦縣山斤山村時,有一位老太太用盤子托著泥鰍,從送行的船側奉獻上來,又有幾十名少年跳進水裡給他拉船,又是唱歌,又是流淚。

廣州地處沿海,向來是富庶地區,外國商船到此,多被當地刺史盤剝侵奪,所以每年來船不過三幾次。

自蕭勱到此,對他們秋毫無犯,於是一年就有十幾趟到來。

當地的俚族人不順服,經常在海上行兇搶劫,蕭勱對他們進行討伐,俘獲的人口財物,除犒賞軍隊外,全部送交朝廷。

他以前的刺史們都營私中飽,當地的土產貢品多被私吞,很少能進入朝廷倉庫。

自從蕭勱到任,一年裡向朝廷進奉數次,國家軍政所需的資財,源源不斷地輸送。

梁武帝感歎道:「朝廷算是又添了一個廣州。」

有詔令讓他以本號還朝,這時西江的俚人頭領陳文徹竄犯高要,於是又下詔讓蕭勱再任原職。

不久陳文徹投降歸附。

蕭勱認為南江地方險要,應該設立重鎮,於是上表朝廷,建議在高京郡設州一級建制。

朝廷下令改為高州,命西江督護孫固為刺史。

徵召蕭勱回朝任太子左衛率。

蕭勱生一性一率直有節制,而且氣量寬宏。

一次手下人曾把一碗菜湯不慎打翻在他胸前,他臉色不變,慢聲叫人給他換衣服。

他收藏圖書多達三萬卷,披閱觀覽而不知疲倦,尤其一愛一讀《東觀漢記》,大部分都能背誦下來。

劉顯曾經拿著書考問他,他對答如流,甚至卷次和行數都不出錯誤。

他很少結交朋友,只和河東裴子野、范一陽一張纘關係密切。

蕭勱死在回京的路上,追贈侍中,謚為光侯。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南史白話文
宋武帝本紀宋前廢帝本紀宋明帝本紀宋後廢帝本紀齊高帝本紀齊武帝本紀齊廢帝鬱林王本紀齊廢帝東昏侯本紀梁武帝本紀梁簡文帝本紀梁元帝本紀陳文帝本紀陳宣帝本紀陳後主本紀后妃傳序宋文元袁皇后傳宋文帝潘淑妃傳宋孝武昭路太后傳宋孝武宣貴妃傳宋明恭王皇后傳齊高昭劉皇后傳齊鬱林王何妃傳齊東昏褚皇后傳梁武德郗皇后傳梁武丁貴嬪傳梁元帝徐妃傳陳武宣章皇后傳陳文沈皇后傳陳後主張貴妃傳劉彥節傳劉義慶傳彭城王劉義康傳劉劭傳建安王劉休仁傳晉平剌王劉休祐傳劉穆之傳檀道濟傳王鎮惡傳朱齡石傳胡藩傳蕭思話傳謝晦傳謝方明傳謝靈運傳謝弘微傳謝莊傳王弘傳王僧達傳王融傳王曇首傳王儉傳王僧虔傳王筠傳王誕傳王亮傳王華傳王奐傳王秀之傳王延之傳王晏傳王猛傳王懿傳到溉傳垣崇祖傳張興世傳張欣泰傳袁淑傳袁粲傳袁彖傳馬仙鴘傳孔靖傳孔琳之傳孔覬傳殷景仁傳褚彥回傳褚玠傳蔡廓傳何點傳何胤傳張裕傳張緒傳張率傳張稷傳張嵊傳張暢傳張融傳徐文伯傳范曄傳鄭鮮之傳裴松之傳裴子野傳何承天傳何遜傳顏延之傳顏竣傳顏師伯傳周朗傳周捨傳周弘正傳顧琛傳顧覬之傳羊欣傳羊玄保傳江湛傳江總傳沈慶之傳沈攸之傳宗愨傳柳元景傳柳惲傳劉悛傳劉孝綽傳宗越傳吳喜傳曲江公蕭遙欣傳蕭穎達傳豫章文獻王蕭嶷傳蕭子顯傳蕭子雲傳長沙威王蕭晃傳武陵昭王蕭曄傳桂陽王蕭鑠傳江夏王蕭鋒傳宜都王蕭鏗傳竟陵文宣王蕭子良傳魚腹侯蕭子響傳王敬則傳張敬兒傳桓康傳焦度傳周奉叔傳荀伯玉傳胡諧之傳劉休傳陸慧曉傳陸厥傳庾杲之傳劉粲傳劉善明傳明僧紹傳庾肩吾傳劉之遴傳蕭勱傳長沙宣武王蕭懿傳蕭淵藻傳蕭淵明傳臨川靖惠王蕭宏傳蕭正德傳蕭正則傳蕭范傳昭明太子蕭統傳蕭棟傳河東王蕭譽傳豫章王蕭綜傳蕭會理傳邵陵攜王蕭綸傳蕭確傳武陵王蕭紀傳哀太子蕭大器傳王茂傳曹景宗傳鄧元起傳羅研傳馮道根傳張緬傳呂僧珍傳沈約傳范雲傳范縝傳韋睿傳裴邃傳江淹傳江革傳賀琛傳徐勉傳陳伯之傳朱異傳徐陵傳王僧辯傳羊侃傳羊鴉仁傳王琳傳始興王陳叔陵傳長沙王陳叔堅傳杜僧明傳周文育傳章昭達傳吳明徹傳魯悉達傳魯廣達傳蕭摩訶傳任忠傳顧野王傳姚察傳循吏傳序杜驥傳虞願傳沈繟傳郭祖深傳循吏傳論儒林傳序伏繠傳嚴植之傳皇侃傳儒林傳論文學傳序丘靈鞠傳丘遲傳卞彬傳王智深傳祖沖之傳鍾嶸傳吳均傳劉勰傳文學傳論郭世通傳郭原平傳陶潛傳戴顒傳劉凝之傳朱百年傳沈麟士傳阮孝緒傳陶弘景傳庾詵傳恩幸傳序戴法興傳茹法亮傳呂文顯傳茹法珍傳孔范傳海南諸國傳西南夷傳東夷傳西域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