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白話文》王僧辯傳:梁元帝蕭繹作荊州刺史時,僧辯在他的官署裡作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南史白話文》王僧辯傳

南史白話文

王僧辯傳

僧辯字君才,學問廣博,尤其一精一通《左氏春秋》,能言善辯,神態嚴正,雖然射箭穿不透鎧甲,但有凌雲壯志。

梁元帝蕭繹作荊州刺史時,僧辯在他的官署裡作中兵參軍。

當時安成地方有世家大族劉敬躬,在田間撿到的白蛆變成了金龜,正要把它融化了,金龜突然發出光亮照耀室內,敬躬以為是神而對它祈禱。

後來向它請的願多能應驗,生活無著的人多來投靠他。

劉敬躬勢力發展起來以後,他對有恩有仇的人都一一還報,後來就打算作亂,遠近各處紛紛響應。

蕭繹派中直兵參軍曹子郢鎮壓他,派王僧辯襲擊安成。

子郢擊敗劉敬躬的軍隊後,敬躬逃到安成,被僧辯擒獲。

僧辯又鎮壓了安州造反的蠻人,因此以勇武有謀略聞名。

蕭繹為徐州刺史,僧辨作貞毅府諮議參軍,代柳仲禮為竟陵太守。

等候景造反,蕭繹命令僧辯總督水軍一萬援救建康。

等趕到,建康台城已被攻陷,侯景假借已被他控制的武帝的命令,把他的軍隊物資全部扣留而厚加安一撫,遣返他們回竟陵。

於是僧辯日夜兼程,西歸蕭繹。

蕭繹承武帝旨討伐侯景,委任他為領軍將軍。

及至蕭繹和他侄子蕭譽火並,令王僧辯和鮑泉去討伐蕭譽。

當時僧辯因為他在竟陵的部下都是一精一兵,還沒有到齊,想等部下到齊再出發,就和鮑泉一塊兒去進見蕭繹,讓鮑泉先說,進宮以後鮑泉卻不敢說,蕭繹問僧辯,僧辯告訴他自己的想法。

蕭繹生一性一猜忌,認為他是故意拖延不走,大怒喝斥道:「你害怕出征違抗命令,想勾結賊人嗎?今天非殺你不可!」僧辯回答說:「今天死了也甘心,只是遺憾沒見老母一面。」

蕭繹親自動手砍他,砍中他的腿,血流了一地,昏迷過去,很久才甦醒過來。

把他交付廷尉,並把他的子侄都抓了起來。

他母親摘下一身上的飾物等待被處罰。

蕭繹後來氣消了,賜給他好藥,因此沒有送命。

碰上這時岳一陽一王蕭鮞為救他兄弟蕭譽而發兵襲擊江陵,人心惶惶。

蕭繹派人到獄中放出僧辯,委任他為城內都督。

不久蕭鮞敗逃,而鮑泉打不下蕭譽所據的長沙,蕭繹就派僧辯代替他。

僧辯於是指揮將帥,合力圍攻,平定了湘州地面。

回師以後仍作領軍將軍。

侯景率軍乘船溯江而上進犯西部,駐紮在夏首。

僧辯為大都督,駐軍巴陵。

侯景攻破郢城後,準備進犯荊州,這時沿江駐軍望風而降。

僧辯把所有官民船隻都沉到江裡,分派兵士們上城固守,偃旗息鼓,安靜得好像是空城。

第二天,賊兵渡江,派輕騎到城下,對城中說:「告訴王領軍,為什麼不早投降?」

僧辯使人回答說:「你們只管到荊州去,這城對你們沒有妨礙。

我家裡百十口都在人家手心裡,怎能隨便投降呢?」

侯景軍肉一搏苦攻,城裡同時擂鼓吶喊,矢石如雨下,賊軍退走。

元帝又命平北將軍胡僧..率兵援僧辯。

那天,賊軍又攻城不克,就用火船燒守軍柵欄,風向不對,燒了自己退兵回去。

有流星墜一落在侯景營內,賊軍非常驚怕,嚇得面面相覷變了臉色。

賊軍的將領任約又被陸法和俘獲,於是侯景就燒了自己的營寨夜間逃走,回兵駐在夏首。

蕭繹委任僧辯為征東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江州刺史,封長寧縣公,命令他立刻率領眾軍沿江而下討伐侯景。

僧辯攻克魯山,於是進攻郢州,很快攻入羅城。

這時有顆車輪般大小的流星墜一落到侯景軍營內,離地十丈時變成了火球,然後一下爆裂炸開。

城裡又飛出一條龍,閃耀著五色光彩,落進城前鸚鵡洲水裡。

侯景聽說此事,兼程趕回建鄴。

賊軍將領宋子仙等人走投無路,請求獻城,而放他們回侯景那裡。

僧辯假意答應。

子仙信以為真,上船將要啟航,僧辯派杜龕擂鼓吶喊殺到,大破侯景軍,擒獲子仙、丁和等人送回江陵,蕭繹下令用釘子釘住丁和的舌頭用刀碎割了他。

郢州平定後,僧辯向尋一陽一進軍。

很多軍士都夢見周、何二廟的神靈說:「我已經幫助天子討賊。」

還自稱征討大將軍,都乘坐紅色艦船。

很快又返回說:「已經殺了侯景。」

同作這夢的有上百人。

蕭繹加封僧辯為侍中、尚書令、征東大將軍。

僧辯屢次上表勸蕭繹稱帝,都受到蕭繹善言婉拒。

大軍從江州出發直指建鄴,先命南兗州刺史侯王真偷襲南陵、鵲頭等駐軍處,都一一攻克。

起先,陳武帝陳霸先率兵五萬從南江出發,前軍五千行至盆口。

霸先名氣比僧辯大,僧辯有點兒怕他。

等到了盆口,兩人在白茅洲會盟。

於是登壇歃血,共讀盟文,言辭慷慨激昂,二人都淚下沾衣。

等從鵲頭出發時,船到江心起了風一浪一,軍士們都很害怕。

僧辯下拜禱告上天說:「僧辯是朝廷忠臣,奉王命討伐有罪之人,如社稷能夠中興,就讓風停下來;如果朝廷命該覆滅,就讓我一死了之。」

說完風就停了,從此一帆風順。

有魚群躍出一水面在空中滑翔為他們引路,賊兵望見官軍上空有五色彩雲,還有雙龍挾艦,船行如飛。

侯景親自出戰於石頭城北,被僧辯等人打得大敗。

盧暉略聽說侯景戰敗,獻石頭城投降,僧辯引軍進駐。

侯景逃往朱方,僧辯命眾將佔領台城。

當夜,軍人失火燒了太極殿和東西堂。

僧辯雖有滅侯景的功勞,但不能管理部下,軍人到處擄掠驅趕居民。

京城中百姓闔家號哭,從石頭城到東城,被抓走的百姓,男一女衣服都被剝光,連貼身內一衣也不留下。

沿淮河一帶哭聲遍地,竟使百姓反而又想念侯景。

僧辯命侯王真、裴之橫向東追殺侯景,偽行台趙伯超在吳松江降侯王真,侯王真把他送交給僧辯。

僧辯對他說:「你受國家重恩,卻夥同叛賊,今天這事情,你說怎麼辦呢。」

於是命令把他解送江陵。

伯超被押出去後,僧辯環視座中的客人說:「朝廷從前只知道有趙伯超,哪裡知道有王僧辨呢。

國家已經覆亡,被我復興起來,那麼人的貴賤禍福,有個什麼准呢?」

賓客們都上前稱頌他的功德,僧辯感到失言而害怕,就謊稱:「這都是聖上的威德,將帥們效力,老夫雖充數當了主帥,又有什麼功勞呢。」

侯景之亂被全部平定。

梁元帝蕭繹即位,委任王僧辯為鎮衛將軍、司徒,加班劍儀仗二十人,改封永寧郡公,侍中、尚書令職務不變。

起先,天監年間和尚寶志有讖語說:「太歲龍,將無理。

蕭經霜,草應死。

餘人散,十八子。」

當時人們說蕭氏要滅亡,李氏代而興起。

到後來湘州賊人陸納等人攻衡州戰敗刺史丁道貴,而李洪雅又從零陵出兵,聲稱幫助討伐陸納。

朝廷摸不透他的心思,下詔徵調王僧辯隸屬宜豐侯蕭循南征,作都督統率東部的軍事。

讓陳霸先作都督統率西部軍事。

起先,陳霸先把都督職位讓王僧辯,僧辯不接受,所以元帝就分設東西二都督而共出兵南征。

不久李洪雅投降陸納,陸納以為李洪雅應了以前的符命,於是與眾人共議拜洪雅為大將軍,尊奉他為君主。

洪雅乘坐平肩大車,散蓋、鼓吹、羽儀等皇家儀仗齊備,前呼後擁進入長沙城。

當時陸納等人佔據車輪江,夾岸築城,士卒都是身經百戰,器甲一精一良,一黨一徒勇悍,各種戰船遮蔽江面。

當時天氣晴朗,沒有一點兒雲霧,軍隊要出發時,忽然風雨驟起,當時人們稱之為「泣軍」,百姓們私下都說陸納要敗亡。

三月二十八,有兩條龍從城西江中騰躍升天,五色分明,遙遙倒映在江面上。

百姓都仰面觀看,父老們有人聚在一起傷心,相互私語說:「地龍已經走了,恐怕國家要亡了。」

開初,陸納造大艦,有一條名叫三王艦的,邵陵王蕭綸、河東王蕭譽、桂一陽一嗣王蕭造三人都被元帝害死,所以把他們的像立在艦船上,用太牢祭祀,給它們加節蓋羽儀鼓吹等帝王儀仗,每臨戰都要先祭奠他們以求保佑。

又造有二艦,一名青龍艦,一名白虎艦,都蒙上牛皮,各高十五丈,挑選軍中格外勇健的乘坐。

僧辯不敢與之交鋒,便陸續築連城進一逼一賊兵。

賊兵見不敢與他們交鋒,都放鬆了警覺。

僧辯趁他們沒有防備,親自執掌旗鼓督戰,賊兵大敗,退回長沙自保。

僧辯於是命令築壘圍困,並親臨前沿視察。

賊兵見他沒有防備,其一黨一羽吳藏、李賢明等人以盾蔽身直撲過來,僧辯在折疊椅上穩坐不動,指揮軍士抵禦,斬了李賢明,賊兵才退了回去。

當初,陸納造反,以王琳為借口,說:「如果放了王琳就自動降服了。」

當時各路軍馬都沒有答應他,而武陵王蕭紀擁兵長江上游,內外恐懼。

元帝就派王琳去和解陸納,湘州平定。

於是僧辯受命令合眾軍西征,不久武陵王兵敗。

當時,北齊派郭元建打算偷襲建鄴,又派大將東方老等人作後續。

陳武帝聽說,派人飛馬到江陵向梁元帝報告,元帝當下詔僧辯緊急赴下游援救。

僧辯駐軍姑孰,就留下來鎮守,先命豫州刺史侯王真在東關築壘抵禦北軍,又徵調吳郡太守張彪、吳興太守裴之橫會合侯王真而大敗北軍。

僧辯整飭部隊回到建鄴。

承聖三年(554)二月,元帝下詔委任僧辯為太尉、車騎大將軍。

不久他母親去世。

他母親姓魏,一性一情很安詳和氣,善於待人接物,家門內外沒有人不懷念他。

當初,僧辯被關在牢裡,母親流淚徒步而行,要入宮謝罪,元帝不見她,當時元帝的兒子貞惠世子蕭方諸受恩一寵一,他母親到他那裡自言教子無方,痛哭流涕,在場的人都很同情他。

等僧辯得到赦免,他母親嚴厲地責備了他,聲色俱厲。

雖然僧辯克復了舊都,功蓋天下,他母親卻總是謙虛恭謹,不因富貴而傲視別人,朝內外的人們都稱頌她,說她是個明智的女人。

等她死時,很被大家懷念哀悼,況且因為僧辯功高,因此喪禮特別隆重。

元帝命侍中、謁者監護喪事,贈謚為「貞敬太夫人」。

靈柩將要歸葬建康時,又派謁者到碼頭弔祭。

那年十月,西魏派兵與梁王蕭鮞合兵要襲擊江陵,元帝派人到建鄴徵調王僧辯,委任他為大都督、荊州刺史。

僧辯救兵未到,而荊州已破,元帝被殺。

等敬帝初即梁王位,僧辯因為擁立有功,受命晉位驃騎大將軍、中書監、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

與陳武帝參與謀劃討伐之事。

當時齊文宣帝高洋又收納被俘的貞一陽一侯蕭淵明作為梁朝嗣主,為此給僧辯去信,蕭淵明也多次給僧辯寫信,談論回國繼帝位的事,僧辯不接受。

等蕭淵明和齊上一黨一王高渙到了東關,梁散騎常侍裴之橫軍敗,僧辯這才打算接納蕭淵明回國,於是寫信定下君臣的名分。

派遣第七個兒子王顯、王顯的兒子王劉和他弟弟的兒子王珍到齊國充任人質,派左戶尚書周弘正到歷一陽一迎接蕭淵明,又派吏部尚書王通送去信函,請求把敬帝作為皇太子。

淵明回信答應。

僧辯派使者送人質到鄴城。

蕭淵明要求有齊國三千衛士渡江護送,僧辯怕生變故,只許跟隨散兵千人,並派龍舟和皇帝的車駕去迎接。

蕭淵明渡江那天,僧辯的船停在江心,不敢靠北岸,等都過江後才在江寧浦會合。

淵明即帝位,委任僧辯為大司空,兼任太子太傅、揚州牧,其他官職不變。

陳武帝當時為司空、南徐州刺史,於是從京口舉兵偷襲。

僧辯經常住在石頭城內,當天正在辦公,陳武帝的兵士已從北面越城而入。

南門也報告有兵殺到。

僧辯和他兒子王危頁趕緊從屋裡跑出來,無計可施,就在南門樓上拜請哀求。

陳武帝下令放火,他才和兒子下來就擒。

陳武帝問他說:「我有什麼罪過,你要和齊國軍隊來打我?」

又問:「你怎麼一點防備也沒有?」

僧辯說:「委託你守北門,怎麼說沒有防備呢。」

當夜,和他兒子王危頁都被用繩子勒死。

當初,僧辯平定建鄴,派陳武帝鎮守京口,對他推心置腹,結下廉頗、藺相如那樣的情分,並且為第三個兒子王危頁許下娶陳武帝章皇后所生女兒的婚事,未等成婚僧辯母親去世,雖未成婚,但關係很密切。

他的兒子王危頁屢次勸他防備他都不聽。

這次,碰上江淮等地報告說:「齊兵大舉進犯到了壽春。」

僧辯認為齊軍一定會渡江南下,就派記室參軍江旰把這情況通知陳武帝,叫他修整船艦器械。

陳武帝早有算計僧辯的心思,聽到這消息,就把江旰留在城中,他悄悄帶兵銜枚而進,偷襲石頭城。

知道計劃的只有侯安都、周文育,別人只以為是江旰來調兵防禦北邊。

安都的艦船將要到石頭城下,而陳武帝這時卻控馬不前。

安都非常驚怕,趕到陳武帝跟前罵道:「今天作賊,已經造成了事實,生死關頭必須趕快決斷,在後邊拖著還想等什麼?如果事情失敗了都得死,走在後頭就能免了砍頭嗎?」

陳武帝不好意思地說:「安都在訓斥我啊。」

這才敢進兵,於是便擒獲了僧辯。

當時壽春竟沒有齊軍,又不是陳武帝使用了詭計,恐怕是上天的安排吧。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南史白話文
宋武帝本紀宋前廢帝本紀宋明帝本紀宋後廢帝本紀齊高帝本紀齊武帝本紀齊廢帝鬱林王本紀齊廢帝東昏侯本紀梁武帝本紀梁簡文帝本紀梁元帝本紀陳文帝本紀陳宣帝本紀陳後主本紀后妃傳序宋文元袁皇后傳宋文帝潘淑妃傳宋孝武昭路太后傳宋孝武宣貴妃傳宋明恭王皇后傳齊高昭劉皇后傳齊鬱林王何妃傳齊東昏褚皇后傳梁武德郗皇后傳梁武丁貴嬪傳梁元帝徐妃傳陳武宣章皇后傳陳文沈皇后傳陳後主張貴妃傳劉彥節傳劉義慶傳彭城王劉義康傳劉劭傳建安王劉休仁傳晉平剌王劉休祐傳劉穆之傳檀道濟傳王鎮惡傳朱齡石傳胡藩傳蕭思話傳謝晦傳謝方明傳謝靈運傳謝弘微傳謝莊傳王弘傳王僧達傳王融傳王曇首傳王儉傳王僧虔傳王筠傳王誕傳王亮傳王華傳王奐傳王秀之傳王延之傳王晏傳王猛傳王懿傳到溉傳垣崇祖傳張興世傳張欣泰傳袁淑傳袁粲傳袁彖傳馬仙鴘傳孔靖傳孔琳之傳孔覬傳殷景仁傳褚彥回傳褚玠傳蔡廓傳何點傳何胤傳張裕傳張緒傳張率傳張稷傳張嵊傳張暢傳張融傳徐文伯傳范曄傳鄭鮮之傳裴松之傳裴子野傳何承天傳何遜傳顏延之傳顏竣傳顏師伯傳周朗傳周捨傳周弘正傳顧琛傳顧覬之傳羊欣傳羊玄保傳江湛傳江總傳沈慶之傳沈攸之傳宗愨傳柳元景傳柳惲傳劉悛傳劉孝綽傳宗越傳吳喜傳曲江公蕭遙欣傳蕭穎達傳豫章文獻王蕭嶷傳蕭子顯傳蕭子雲傳長沙威王蕭晃傳武陵昭王蕭曄傳桂陽王蕭鑠傳江夏王蕭鋒傳宜都王蕭鏗傳竟陵文宣王蕭子良傳魚腹侯蕭子響傳王敬則傳張敬兒傳桓康傳焦度傳周奉叔傳荀伯玉傳胡諧之傳劉休傳陸慧曉傳陸厥傳庾杲之傳劉粲傳劉善明傳明僧紹傳庾肩吾傳劉之遴傳蕭勱傳長沙宣武王蕭懿傳蕭淵藻傳蕭淵明傳臨川靖惠王蕭宏傳蕭正德傳蕭正則傳蕭范傳昭明太子蕭統傳蕭棟傳河東王蕭譽傳豫章王蕭綜傳蕭會理傳邵陵攜王蕭綸傳蕭確傳武陵王蕭紀傳哀太子蕭大器傳王茂傳曹景宗傳鄧元起傳羅研傳馮道根傳張緬傳呂僧珍傳沈約傳范雲傳范縝傳韋睿傳裴邃傳江淹傳江革傳賀琛傳徐勉傳陳伯之傳朱異傳徐陵傳王僧辯傳羊侃傳羊鴉仁傳王琳傳始興王陳叔陵傳長沙王陳叔堅傳杜僧明傳周文育傳章昭達傳吳明徹傳魯悉達傳魯廣達傳蕭摩訶傳任忠傳顧野王傳姚察傳循吏傳序杜驥傳虞願傳沈繟傳郭祖深傳循吏傳論儒林傳序伏繠傳嚴植之傳皇侃傳儒林傳論文學傳序丘靈鞠傳丘遲傳卞彬傳王智深傳祖沖之傳鍾嶸傳吳均傳劉勰傳文學傳論郭世通傳郭原平傳陶潛傳戴顒傳劉凝之傳朱百年傳沈麟士傳阮孝緒傳陶弘景傳庾詵傳恩幸傳序戴法興傳茹法亮傳呂文顯傳茹法珍傳孔范傳海南諸國傳西南夷傳東夷傳西域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